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车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乘车1](https://img.taocdn.com/s3/m/fe1d14b4b8f67c1cfbd6b857.png)
1.理解“毕业”是什么意思,再列式计算。
2.独立完成
数字大一些,你会计算吗?
1.出示情境图,说说图意;
2.提问: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原来的56人多还是少?为什么?
3.列式:56 – 27 + 19 =
尝试竖式计算:5 6 2 9
— 2 7+ 1 9
2 9 4 8
56 +19–27 =
尝试竖式计算:5 6 7 5
+ 1 9— 2 7
7 5 4 8
4.总结:
乘车
课题
乘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学期教学内容:
怎样计算?
二、展开新课:
北师大版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6eee260242a8956aece426.png)
北师大版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2、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把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运算。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看、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预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做游戏:(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
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情愿吗?(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
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确实是售票员,谁情愿来当司机呢?(3)现在汽车内有2个人,我们要动身了。
嘟嘟嘟,……广场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商城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二、依照汇报,解决问题: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依照汇报板书:(2+1+4=7)或(2+3+2=7)4、汇报思维过程,依照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5、(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看、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1、说一说,算一算(1)观看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看”、“讨论”、“运算”,初步明白得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把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期望同学们连续努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车》](https://img.taocdn.com/s3/m/d4a40b6381c758f5f61f67ff.png)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你自己的表现?
要求学生又工整,又准确完成两道习题,
按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学生自由畅谈,只要是合理的
板书设计:
乘车
48+17-9=56(人)
48-9+17=56(人)
谁能说一说你的算法设计意图在现实背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观感受并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计算结果时先估算在口算或是用竖式计算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乘车》教学设计
课 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车》
班级
一七班
设计
时娟
教材分析:
《乘车》是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中的第三节课。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乘车”这一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独立思考,自已探索出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设计中教师提供“乘车”这一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乘车”情境中“先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数比56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估算,从而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而后通过准确的计算,验证估算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态度价值观:感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 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
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对所有方法一一掌握,要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选择不同方法计算时,也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同时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想出无本质区别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清方法的优劣,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案1(完美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案1(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5a81f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6.png)
《乘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师出示一些小贴画,用来送给上课特别棒的小朋友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大家想得到吗?2、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公共汽车上)人员上下车的情况。
3、指名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人员在发生变化)4、请大家谈谈乘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师小结:你们说得都对,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遇到老人我们要主动让座,还不能把头伸到车窗外,要注意乘车安全。
其实乘车也有许多学问,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
1、导入。
师:教学王国里淘气和笑笑小朋友的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但在上车之前,司机叔叔想看看我们有没有资格去数学王国,所以要考我们10道口算题,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出示课件)10-2=6+3=0+4=7-3=8-0=3+7=4+5=8-4=5+4=10-5=2、探索连加。
师: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课件演示图1),三家店站到了,先上了3个人,还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
”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都上了车。
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站后,先上了3人,又上了2人,现在车上有7人。
《乘车》教学设计
![《乘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dc57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3.png)
予及时的鼓励与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指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用总人数减去
前、后门下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那
么谁还能列一个不同的算式?
学生:8-4-1。
师:像这样有两个减法的算式叫做……?
结合学生已有的
学生:连减。
知识经验和亲身体验
师:三个数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探究计算方法,让学
学生 1:先算 8-1=7,再算 7-4=3,所以 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
3.9 乘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乘车”活动的知识点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学生学习 10 以内 加减法的一个内容。教材中所呈现的情境分别是连加与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以“乘车”学生熟 悉的生活经验为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材中将第一步的计 算过程下面画了一个框,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同时也表示要先算这一步,用这一步 的得数和下一个数再进行运算,同时出现的“十”、“一”混合运算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以学生熟 悉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师:还有吗?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反馈:到站后,前门
有 3 人上车,后门有 2 人上车。
师:请分组和同伴试着表演一下这个情
境。
师一边演说,一边组织学生表演:到站后,
前门有 3 人上车,后门有 2 人上车。现在车上
有多少人?
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2+3+2=7。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要求现在 车上有多少人,也就是把车上和前、后门准备 上车的人加起来。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e35fe5d4d8d15abf234e43.png)
精心整理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说课稿
一、说教材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并适当渗透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后,将教材中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
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乘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84d6fdcc7931b764ce15ec.png)
一、說教材《乘車》是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屬於初步的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它也是進一步學習混合運算的基礎。
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二、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進行正確計算。
3.情感目標: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繫的,並適當滲透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三、說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瞭解後,將教材中的內容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義,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明白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編排創設了一些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採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1.創設富有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因此,我以帶學生去老師家做客為切入點,將數學知識融於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之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aade3ea76e58fafab00377.png)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教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馈.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馈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教案点评: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af81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c.png)
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
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车》(最新)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车》(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a69760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e.png)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车》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44-45页“乘车”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5+3 6-4 8-4 9+0 6+4 10-5 9-3 2+8 5+4 3+42、编数学问题:(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
一共有几枝铅笔?3+2=5(枝)(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7-3=4(个)二、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板书:乘车三、探究新知:(一)活动一:学习连加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列式:2+3+2=7(人)取名字:连加(二)活动二:学习连减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三)活动三:加减混合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现在车上有几人?列式:5-4+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四、巩固练习:【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车》】。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案1(完美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案1(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5bd43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乘车》教案1(完美版)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计算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听算式,说得数。
(或写得数)2+3 1+3 1+4 2+2 4+1 3+12、对口令:5以内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小丑手里拿着4个气球,其中3个红色气球,1个绿色气球,现在飞走了1个绿色气球。
)师:看图意,你们知道要用什么算法吗?生:减法。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三、总结知识先把前一个数拨上,要按个、十、百位对号入座如,12十位拨“1”个位拨“2”,再把第二个数23按相同数位拨上数,然后读十位上几个珠,个位上几个珠,再连读出来就可以了。
四、练习1、1、口算。
32-8=54-6=64-4=27-9=65-6=93-7=60-40=43-6=87-9=2、列式计算。
26-7=78-9=45-7=83-8=67-9=36-6=54-8=3、大巴车乘坐43人,面包车乘坐5人。
大巴车比面包车多乘坐多少人?4、学校体育室有25个足球,一年级借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足球?。
一年级数学教案——《乘车》
![一年级数学教案——《乘车》](https://img.taocdn.com/s3/m/e629f2d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a.png)
一年级数学教案——《乘车》〖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趣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设计〗(一)我们去坐车(对教材上的小朋友们乘车图,我作了一些改动,课题定为“畅游动物园”。
)师:在上课之前,我先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些同学去过野生动物园?哪些同学没去过?(很多学生很兴奋也很得意地说去过,也有少数学生略显遗憾地说没去过。
)师:(安慰但很有鼓动性)没关系!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咱们今天都开开心心地到动物园去玩一圈,痛痛快快地畅游一次动物园,好不好?生:(兴奋地)好!师:现在咱们就到世界之窗集合,坐车前往动物园!(多媒体演示公共汽车开动,到达“世界之窗”,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境。
画面配音:各位乘客大家好,这里是火车站开往动物园的101路公共汽车,现在车上有乘客36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车19人,上车48人。
)(评析动物园是学生喜爱去的地方,以此作为课题引入新课,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前往动物园1.到达“世界之窗”师:画面中的情境大家看清楚了吗?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乘客和刚才的36人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学生对画面中的情形非常感兴趣,教师的问题一出,小手都纷纷举起来。
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教室里顿时响起唧唧喳喳的讨论声,看来学生还没养成轻声讨论的习惯。
)生1:我觉得车上的人增加了,因为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
生2:车上的人数增加了,因为48比19大。
生3:我觉得车上的人会比原来的36人多很多,因为48比19大很多。
(第三种说法很有创意,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的知识,有较强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同学钦佩的目光,听课教师中有人赞许地点头,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乘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乘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aeebd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c.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册乘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乘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册中的教学内容。
此内容要掌握是通过学生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最后到达能看图描述图意,看图列式,并能正确解答。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乘坐公共汽车这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并不陌生,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描述乘车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表达知识形成过程,表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德育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试题运算顺序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设计。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总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屡次进行了合作探究,且学生的表演与展示自主化、多样化,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它,在合作过程中,还增进了孩子间的感情,让学生在答复以下问题时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很让人感谢。
2、注重练习的设计。
本课的练习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图片等多种资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练习1是根底,较简单,但我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子表演,因其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2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把原本粗糙乏味的计算设计成开火车形式的小组比赛,既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掀起X,又稳固了新知,回归本来目的;练习3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小组依据图意列出了更多的算式,真是意外的收获;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生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有效地稳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感情方面到达双重升华。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乘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a3e590a45177232e60a287.png)
师:2,2,3,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2表示先上来2人;3表示后来又上来3人;7表示车上现在一共有7人。
师:那你们是怎么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引出计算方法: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 乘车》课堂教学设计
年 级
一年级
学 科
数学
课 型
新授
学习内容
乘车
主备人
复备人
集 体 备 课
复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含义。
2.让学生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体验。
3.通过对车上人数变化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教师指导发现思考顺序不一样。
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有减的我们把它们叫“加减混合”。
四、达标检测
1.试一试。小组合作,说一说,从图中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2.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3题。
五、收获回顾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 7-3+2=6 7-2-3=2
小结: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减”。
3.加减混合。
出示教材第45页的情境图3.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讨论交流,怎样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生1:9+1-5=5
生2:9-5+1=5
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a417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4.png)
《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引言概述乘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如何进行乘车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乘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以及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乘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1 乘车是重要的交通方式乘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方式,掌握乘车技能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1.2 安全意识的培养乘车教学设计可以匡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在乘车过程中发生意外。
1.3 提高生活技能通过乘车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2.1 乘车前准备教学内容应包括乘车前的准备工作,如购票、候车、上车等。
2.2 乘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乘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安全座椅的使用、礼貌待人等。
2.3 乘车后的处理教学内容还应包括乘车后的处理方式,如下车、维护车辆等。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摹拟教学通过摹拟乘车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练习乘车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相关乘车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际乘车过程,增强认知。
3.3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车站、车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乘车过程,加深理解。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观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乘车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其乘车技能的掌握程度。
4.2 实际操作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乘车操作,检验其乘车技能的熟练程度。
4.3 考试评价可以通过组织乘车考试来评价学生的乘车技能水平,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教学反思的重要性5.1 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可以匡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2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5.3 持续改进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通过对乘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乘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乘车技能,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匡助。
北师大版数学《乘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乘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d3e3f8dd3383c4ba4cd20d.png)
北师大版数学《乘车》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车》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车》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1、说一说,算一算(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
里面不但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电子白班演示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视频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绝大部分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解答呢?应该把车上的2人,和正准备上车的3人,以及后面赶来的
2人合起来。
应该用加法计算。
2+3+2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
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
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
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
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
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
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我们能够用小棒摆一摆。
用7根小棒代表车上的7名乘客,有2人上车,就加上2根,有3人下车,就去掉3根。
所以列式为:7+2-3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能够怎样列式呢?
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想法。
(出示课件录音)小敏:我列的算式是7-3+2,这种方法对吗?
准确。
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能够摆小棒或画圆圈。
我们看这两种方法。
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水平。
)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个站了。
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 10-7-3=
9-3-2= 6-3+7=
7+2-8= 10-4+2=
10-8+5= 3+5+1=
8-8+4= 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47页第4题。
(设计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大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马戏表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注意练习的适度,使学生在观看马戏表演的兴趣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升了计算水平。
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
四、结束
说一说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编成数学题,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并和同学互相解决编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