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值

合集下载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

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 rna l o f Zoology 2006,41(3):7~12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周友兵张霞!索建中∀江广华∀胡锦矗陈 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昆明 650223;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四川南充 637002;!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2;∀湖北省五峰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 五峰 443400)摘要: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珠颈斑鸠(Stre p topelia chinensis )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珠颈斑鸠3月初开始求偶交配,求偶行为复杂,有#婚飞∃行为;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8d 。

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6种:栖位与巢周隐蔽因子、巢下隐蔽因子、光照因子、人为活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窝卵数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17~18d,孵化率86 67%;雌雄均参与育雏,育雏期18~20d,雏离巢率73 08%,繁殖生产力1 82,种群育雏高峰期为7月和8月中上旬。

关键词:珠颈斑鸠;繁殖;巢生境选择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 3263(2006)03 07 06Breeding Ecology and Nest site Selection of the Spotted Dovesin Northeastern Sichuan ,ChinaZHOU You BingZHANG Jing Xia ! SUO Jian Zhong ∀JIANG Guang Hua ∀HU Jin ChuC HEN Jin( Xishaungbanna Tro pical Botanical Garde n ,Chinese Ac ade my o 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Institute o f Rare Animal and Plants ,China W est Normal U nive rsity ,Nanchong 637002;!Ne ime nggu Normal U nive rsity ,Huhehaote 010022;∀W ildli fe Conservation Stat ion o f Wu f e 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 in Hubei Pro vince ,W ufeng 443400,China )Abstract :The breeding ecology and nest site selection of the Spotted Doves (Stre ptopelia chinensis )was studied in northeas tern Sichuan from November of 2002to April of 2004 The results showed the Spotted Doves began breeding in March,and both male and female participated nest building.It took 7-8days to fi nish the nest.Si x factors were found to affect birds selecting thei r nest sites.The female laid one egg every two or three days,and the clutch size was 2 Both female and male took part in incubation,it took 17to 18days for the eggs hatched.The incubation success was 86 67%.Nestlings were fed by parents for 18-20days before they left nests.The nestlin g success was 73 08%.The peak period of brooding occurred in July and August.Key words :Spotted Dove;Breedin g ecology;The choices of nestling habitat基金项目 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资助项目(No.SZD0420);第一作者介绍 周友兵,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E mail:j xz ybz@126 com 。

斑鸠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斑鸠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斑鸠药材名称:斑鸠拼音名称:BANJIU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科属: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性味:[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明目。

主外病气虚;身疲乏力;呃逆;两目昏暗中成药:共有4种中成药使用斑鸠:驱白巴布期片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复方驱虫斑鸠菊丸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卡力孜然酊采收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1、火斑鸠,体长22-26CM,体形较小。

头顶和后颈蓝灰色,头侧稍浅,颈基有1道黑色领环;背、肩羽和两翼覆羽葡萄红色。

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转为纯白色,飞羽暗褐;颏和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基余部分羽色与背相同但较浅。

雌鸟上体均为土褐色,前头沾灰,后颈黑领环不显。

腰部渲染蓝灰,下体土褐色。

颏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转为蓝灰色。

2、山斑鸠,体长约34CM,翼长19-20CM,体形较大。

额和头顶蓝灰色,头和颈灰褐而稍带葡萄酒色;颈基左右两侧各具黑羽成块斑状,各羽缘先端蓝灰色。

肩羽羽缘斑为显着的红褐色。

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

下体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灰白色端部较短;尾下覆羽鸠灰色。

嘴暗铅色,脚和趾紫红,爪红黑色。

3、珠颈斑鸠,体长达32CM,翼长15-16CM。

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颈圈,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名珠状斑)。

肩羽羽斑呈棕黄色;上体余部为褐色,上颈、头侧、喉、胸和腹均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先端具宽阔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

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邻近田间的山林、竹林。

常成群活动于田野、村庄附近。

营巢于树枝上及竹林内,每窝产卵2-3只。

以作物或杂草种子、植物果实为食。

2、栖于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动在田间。

营巢于树枝上,多在较隐蔽的矮林间,巢甚简陋,每产卵2只。

珠颈斑鸠介绍

珠颈斑鸠介绍

珠颈斑鸠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斑鸠的野味越来越少了,也有明令禁止再捕捉斑鸠。

那么,珠颈斑鸠是什么样的呢?今天专业人士就来给介绍下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简介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

中型鸟类,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

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

珠颈斑鸠形态特征雄鸟前额淡蓝灰色,到头顶逐渐变为淡粉红灰色;枕、头侧和颈粉红色,后颈有一大块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似的细小斑点,上体余部褐色,羽缘较淡。

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

翼缘、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蓝灰色,其余覆羽较背为淡。

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

颏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粉红色;两胁、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色。

嘴暗褐色,脚红色。

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不如雄鸟辉亮、较少光泽。

虹膜褐色,嘴深角褐色,细长而柔软,脚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珠颈斑鸠的食性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稻谷、玉米、小麦、豌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

珠颈斑鸠的习性常见留鸟。

喜在村落及农田附近活动。

5-7月繁殖。

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

每窝产卵2-3枚。

幼鸟孵出后,亲鸟嗉囊能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鸽乳”,用于喂养幼鸟。

珠颈斑鸠有多种叫声,常为反复的“咕咕-、咕咕-”,连续而低沉。

在久雨初晴时和久晴欲雨时鸣叫特别频繁。

喜欢生活在开阔地及稀疏的树林中,房前屋后有它们较多的踪影,常飞到地上、旱田或小溪边觅食,生性胆小,人若靠近,则常转身以背相向。

除晨昏觅食外,平时都栖息在跨空电线、树林中。

晚上一般成对或单只栖息在桂花树、樟树等常绿或有较多横向干枝的树枝上。

繁殖、饲养管理与其它鸠鸽科鸟类相同。

斑鸠的营养价值

斑鸠的营养价值

斑鸠的营养价值斑鸠是保护动物吗?野生斑鸠属一般保护动物,不允许贩卖。

野生斑鸠为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同属被保护的斑鸠有欧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棕斑鸠、火斑鸠等。

斑鸠的营养价值斑鸠的营养价值堪比甲鱼,在各种肉类中以斑鸠肉含蛋白质最丰富,而脂肪含量极低,消化吸收率高达95%以上,与鸡、鱼、牛、羊肉相比,斑鸠肉所含的维A、维B1、维B2、维E及造血用的微量元素也很丰富,对产后妇女、手术后患者及贫血者具有大补功能。

民间验方以斑鸠为药配以别的药物,用以治头晕病、妇科带症等。

斑鸠的养殖技术1、建立场地:应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的向阳坡地架设高空网箱,网箱面积一般40~60平方米,高2.5~3米,用竹子搭架,缚以塑料网而成。

在网箱内搭1平方米的鸟棚,供斑鸠雨天避雨及夏季避阳用。

种鸟场地网箱应高出地面1.5~2米,用竹子或树枝做成假树,搭上人工鸟巢,以利于斑鸠产卵。

2、挑选种鸟:选取体大、健壮、无病的10月龄的成鸟作为种鸟,单独饲养。

在饲料中应多加蛋白质、卵磷脂及钙的食物,以利于繁殖。

3、产孵孵化:野生种鸟一般春秋季节,接近夏季时交配产卵。

人工饲养可采用雌鸟人工注射雌激素的方法,促其短期内发情,可使每月都能产卵。

将产后的卵收集起来,放入孵化箱内进行人工孵化。

孵化过程中,应调节好温度及相对湿度,确保出壳率在98%以上。

4、雏鸟管理:雏鸟刚孵出时应注意保暖,及时饮水。

选用万分之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饮用水,每4小时更换一次。

雏鸟出壳以后,一般6~8小时有觅食行为,最好选谷子或碎米等体积小、易消化的食物,也可用雏鸟颗粒饲料。

1周以后,在饲料配比中可加入20%的裨籽、稻谷等多种植物种子。

5、及时防病:由于人工养殖密度大,易感染疾病,应做好网箱内的清洁工作,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并定期进行防疫。

发现病鸟应隔离治疗,死鸟应深埋或烧掉,并对该网箱内所有鸟进行消毒处理。

贵州疣螈繁殖期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贵州疣螈繁殖期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贵州疣螈繁殖期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的研究摘要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对繁殖期贵州疣螈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繁殖期贵州疣螈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脏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2.2、8.2、7.4、7.8、2.2,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30℃、30℃、45℃。

在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蛋白酶活性分别为4 818.46、3 941.33、202.72、208.82、878.45个活性单位,蛋白酶活性最高的是胃,最低的是中肠。

关键词贵州疣螈;繁殖期;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最适温度贵州疣螈是我国特有种,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分布于贵州西部的威宁、毕节、水城、大方、织金、赫章、纳雍,云南的彝良、永善。

目前,国内对低等脊椎动物消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养殖性鱼类[1-4],两栖类消化酶研究的资料较少,国内仅奚刚等对牛蛙幼体消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5],张盛周等对黑斑蛙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对虎纹蛙消化系统蛋白酶活力进行了研究[6,7]。

有关贵州疣螈生物学及繁殖生理学方面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繁殖期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对贵州疣螈繁殖期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丰富其消化生理的研究内容及为教学科研单位疣螈饲养的人工饲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疣螈系2006年6月采自贵州毕节,采回实验室后放入水簇箱中饥饿1周进行试验。

1.2酶液制备取试验用疣螈,称重,测量体长,在冰盘中解剖,取消化道和肝脏,去肠系膜和脂肪,用无离子冰水冲去肠内容物,将消化道分为胃、前肠、中肠、后肠(肠道分段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分段方向从前往后)称重,用无离子水冰浴匀浆,用6 000rpm冰冻离心30min,取上清液保存于-35℃低温冰箱中备用。

1.3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用Folin酚法测蛋白酶活性。

蛋白酶活性定义:以质量分数为1.0%的酪蛋白为底物,在相应条件下1g新鲜组织1min催化生成1μg酪氨酸为1个酶活性单位(μg/g·min)。

鸊鷉消化道的解剖

鸊鷉消化道的解剖

鸱 精 消化 道 的解 剖
内的鱼骨 是 不 被消化 的. 测量 数据 见表 2 . 2 21 腺 胃 .. 如 图 2所示 , 观呈纺 锤 形 , 外 粘膜 上均 匀 分布 着小 突起 . 面 以贲 门与 食道 相 通 , 面 前 后
以 胃峡 与肌 胃连接 . 2 22 肌 胃 如 图 2所示 , 发达 , 观 呈侧扁 的 椭 圆形 , .. 较 外 质地 坚硬 , 质 内皮 淡 黄 色 , 硬 且厚 , 革 坚 上

收 稿 日期 :0 11 3 2 0 1 2
基金 项 目: 内蒙古 自然科学基 盘资助项 目 作者 简介 : 盂建宇 (9 7 , , 1 7  ̄) 男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 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 向: 鸟类 生态学
维普资讯
第 3期
孟建宇 等
2 结

三 种鹅 蹈 的消化 道结 构基 本相似 .
2 1 食 道 .
如 图 1所 示 , 道偏 向颈 椎右 方 , 食 中间 无膨 大 的嗦 囊 , 道 内有 肉红色 粘 液 , 弱酸 性 . 量 数据 食 呈 测
见表 2 . 2 2 胃 .
如图 1 示 , 所 胃分成三 部分 : 前部为 腺 胃 , 中部 为肌 胃 , 后部 为第 三室 . 胃液 呈 弱酸性 , 所 鹧 鹏 胃
有 许 多纵形 的嵴 , 胃峡 处和接 近第 三室入 口处变 软变薄 , 在 嵴变 为密集 的乳 状 突起. 22 3 第 三室 .. 如图 2所 示 , 外观 呈 钟状 , 质地 坚 硬 , 革质 内皮 变软 变 薄 , 与肌 胃之 间 的通 道略 窄 于 峡 胃 口 , 面以 幽门与 十 二指肠 相通 , 幽 门孔径 极小 ( 为第三 宣与肌 胃的通 道 口孔径 的 27 . 后 且 约 /)

统编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如图是生物社团的同学在烟台海滨采集到的贝类动物标本,对它们特征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A. 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B. 双壳类动物用鳃呼吸C. 它们的运动器官是足D. 贝壳又名外骨骼,能够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2. 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避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体温恒定②变温动物③胎生、哺乳④体表被毛⑤具有社会行为⑥靠四肢行走⑦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⑧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 ②③⑤⑦B. ①③④⑤⑦C. ②③④⑥⑧D. ①③④⑥⑧3. 如图所示的是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①和③是恒温动物B. ③是胎生动物C. ②幼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 ④的体内有脊柱4.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5. 下列四种动物的相关描述对应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动物蚯蚓缢蛏青蛙家鸽呼吸器官或部位湿润的体壁鳃肺和皮肤气囊所属类群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鸟类6. 如图中吸管的圈内部分可以表示某类动物的身体的结构特点。

下列动物不具有此类身体结构特点的是()A. 涡虫B. 蚯蚓C. 水蛭D. 沙蚕7.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B.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C.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D. 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肉食性相适应8. 下列食品的保存方法中,主要应用高温灭菌原理的是()A. 腌制蔬菜B. 果脯蜜饯C. 风干腊肠D. 盒装牛奶9. 人体肠道中有大肠杆菌存活,它们从人体获取营养,正常情况下,多数大肠杆菌能够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并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定居。

鸟纲的消化系统1

鸟纲的消化系统1
鸟纲的消化系统
特征
。 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 速,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从而减轻身体的重量。 这与鸟类飞翔生活相适应。 这与鸟类飞翔生活相适应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1.消化道由喙、口腔、咽、食道、嗉囊、 消化道由喙、口腔、 消化道由喙 食道、嗉囊、 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 )、小肠 胃(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 泄殖腔组成。 泄殖腔组成。
由上下颌骨形成,外有角质鞘。 喙:由上下颌骨形成,外有角质鞘。由于食性不同 而形态不同。喙有一定硬度,以弥补无齿。 而形态不同。喙有一定硬度,以弥补无齿。 位于口腔底部,呈三角形,外有角质鞘。 舌:位于口腔底部,呈三角形,外有角质鞘。 有一对硬腭褶,中央有裂隙叫腭缝。 口腔顶壁 有一对硬腭褶,中央有裂隙叫腭缝。内鼻 孔在其中。腭褶后部有1排乳头状突起为口 咽分界。 排乳头状突起为口、 孔在其中。腭褶后部有 排乳头状突起为口、咽分界。 腭褶后有1个孔为左右耳咽管汇合后的共同开口 个孔为左右耳咽管汇合后的共同开口。 腭褶后有 个孔为左右耳咽管汇合后的共同开口。 口腔内有唾液腺,其主要分泌物是粘液, 口腔内有唾液腺,其主要分泌物是粘液,仅在食谷 的燕雀类唾液腺内含有消化酶。 的燕雀类唾液腺内含有消化酶。 口腔底壁后方有1纵长的裂缝叫喉门 纵长的裂缝叫喉门。 口腔底壁后方有 纵长的裂缝叫喉门。 食道长,扩展张能力强,粘膜分泌物可润滑食物。 食道长,扩展张能力强,粘膜分泌物可润滑食物。 鸽等食道中部膨大处叫嗉囊,临时贮存、 鸡、鸽等食道中部膨大处叫嗉囊,临时贮存、软化 食物。 鹅无明显嗉囊, 食物。鸭、鹅无明显嗉囊,食昆虫及肉食性鸟类无 嗉囊。鸽的嗉囊能分泌鸽乳,喂养幼鸽。 嗉囊。鸽的嗉囊能分泌鸽乳,喂养幼鸽。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前胃)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前胃) 和肌胃(砂囊)两部分。 和肌胃(砂囊)两部分。腺 胃壁内富有腺体, 胃壁内富有腺体,可分泌粘 液和消化液; 液和消化液;肌胃外壁为强 大的肌肉层, 大的肌肉层,内壁为坚硬的 革质层(中药“鸡内金” 革质层(中药“鸡内金”就 是这个部分), ),腔内并容有 是这个部分),腔内并容有 鸟类不断啄食的砂砾。 鸟类不断啄食的砂砾。在肌 肉的作用下, 肉的作用下,革质壁与砂砾 一起将食物磨碎。 一起将食物磨碎。砂砾对于 种子的消化有密切关系, 种子的消化有密切关系,实 验证明,胃内容有砂砾的鸡, 验证明,胃内容有砂砾的鸡, 对燕麦的消化力提高3倍 对燕麦的消化力提高 倍, 对一般谷物及种子的消化力 可提高10倍 可提高 倍。肉食性鸟类的 肌胃不发达。 肌胃不发达。

斑鳠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适应性特征研究

斑鳠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适应性特征研究
摘要 为了解斑 .*/,#/&#,,",#/ 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特征 采用形态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斑消化系统进行研 究 结果表明 斑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 解剖观察其消化道结构包括口咽腔 食道 胃 肠及肛门 肝脏和胰脏为其主要的外消化腺 组织学观察发现口咽腔上皮组织中有较为丰富味蕾和黏液细胞 食道粗而短 肌层发达 且含有丰富的黏液细胞 胃贲门部和盲囊部 体壁较厚 胃壁内侧有丰富的黏膜褶皱 黏膜层为单 层柱状上皮 分布大量的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管状腺体 胃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层 外层为纵肌层 斑肠 道系数为">3$ n">## 肠道分为前肠 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肠腔内有丰富黏膜褶皱 褶皱高度从前向后逐渐 降低 肠黏膜上皮肠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 在黏膜上皮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 肝脏与胰脏分离 肝脏分为 两叶 胰脏弥散分布于肠系膜上 斑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与其喜好摄食甲壳类动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斑 .*/,#/&#,,",#/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肠道系数 显微观察 中图分类号 +$#0>&%%%%%文献标识码 9%%%%%文章编号 #"""X1$"0X!"#$"!X""#&X"1
.(0(/,$*%:E&$(3#-,#$+ G#"0&S5%# 2#"'3" @5(0"
';?71437 aCJ<;CDCPGL.D.K.EC^S.KM ;G/ECDCPGL.D^IE;CM/RIJIN/IM EC/ENMSE;IEG//NI/EJNLENJIL;.J.LEIJG/EGLHCJMGPI/X EGOI/S/EI^CH.*/,#/&#,,",#/>B;IJI/NDE/GKMGL.EIM E;.E.>&#,,",#/R./._GKM CHC^KGOCJCN/HG/; ^.GKDSL.JKGOCJCN/> AG/ECDCPS.K.DS/G//;CRIM E;IMGPI/EGOIEJ.LECH.>&#,,",#/GKLDNMIM CJ.DL.OGES I/C<;.PN/ /EC^.L; GKEI/EGKI.KM .KN/> UGOIJ.KM <.KLJI./RIJI^.GK I`EIJK.DMGPI/EGOIPD.KM/CH.>&#,,",#/>AG/ECDCPGL.DC8/IJO.EGCK/JIOI.DIM E;.EE;ICJ.DL.OGX ESI<GE;IDGN^;.M D.JPI.^CNKECHE./EI8NM/.KM ^NLCN/LIDD/>B;II/C<;.PN/R./E;GL_ .KM /;CJERGE; .8NKM.KE^NLCN/ LIDD/GK E;I^NLCN/D.SIJ .KM GE/^N/LND.JD.SIJR./RIDDMIOIDC<IM>B;IR.DDCHP./EJGLL.JMG..KM L.ILN^ RIJIE;GL_ .KM E;IR.DDGK/GMI;.M .8NKM.KE^NLCN/HCDM/>B;I^NLCN/D.SIJR.//GKPDILCDN^K.JI<GE;IDGN^ MG/EJG8NEIM .D.JPIKN^X 8IJCHEN8ND.JPD.KM/E;.E/ILJIEIP./EJGL.LGM .KM <I</GKCPIK E;IGKKIJ<.JECHE;IP./EJGL<SDCJN/R./E;ILGJLND.J^N/LDI .KM E;ICNEIJD.SIJR./E;IDCKPGENMGK.D^N/LDI>B;IGKEI/EGK.DLCIHHGLGIKECH.>&#,,",#/R./">3$ n">## >B;IGKEI/X EGKIR./MGOGMIM GKECE;JII<.JE/ E;ISRIJI.KEIJGCJ ^GMMDI .KM <C/EIJGCJGKEI/EGKI>B;I^NLCN/^I^8J.KI/GK E;IGKEI/X EGKI;.M D.JPI.^CNKECH^NLCN/HCDM/ .KM E;I;IGP;ECHE;IHCDM/PJ.MN.DDSMILJI./I/>B;IGKEI/EGK.D^NLC/.I<GE;IDGN^ R.//GKPDILCDN^K.JI<GE;IDGN^RGE; .D.JPIKN^8IJCH^NLCN/LIDD/>B;IDGOIJR.//I<.J.EIM HJC^E;I<.KLJI./.KM MGOGMIM GKECERCDC8NDI/ .KM E;I<.KLJI./R./MGHHN/IDSMG/EJG8NEIM CK E;I^I/IKEIJS>B;I/EJNLENJ.DL;.J.LEIJG/EGL/HCJMGPI/EGOI /S/EI^CH.>&#,,",#/RIJILDC/IDSJID.EIM ECGE/<JIHIJIKLIHCJHIIMGKPLJN/E.LI.K/> D0B A815? .*/,#/&#,,",#/ MGPI/EGOI/S/EI^ ;G/ECDCPS GKEI/EGKILCIHHGLGIKE ^GLJC/LC<GLC8/IJO.EGCK

斑鸠生活习性

斑鸠生活习性

斑鸠生活习性
斑鸠,又称为珠颈斑鸠,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们的生
活习性十分有趣,让人们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斑鸠是一种地栖性鸟类,它们喜欢生活在开阔的田野和农田中。

它们常
常成群结队地觅食,一边慢悠悠地走动,一边低头觅食。

它们主要以谷物、种子、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因此常常在田间地头觅食。

其次,斑鸠的交配行为也十分有趣。

它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炫
耀和求偶的行为。

雄鸟会在地面上刨出一个浅坑,然后在周围的地面上找来一些小石子和树叶,摆成一个小小的装饰品。

它们会在这个地方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用翅膀摆动,发出响亮的求偶叫声,吸引雌鸟的注意。

一旦成功吸引到雌鸟,它们就会进行繁殖行为。

此外,斑鸠的筑巢行为也十分有趣。

它们通常会选择树枝丛中或者建筑物上的
横梁上筑巢。

雌鸟会在巢中产下一到两枚蛋,然后和雄鸟一起孵化。

在孵化期间,它们会轮流孵蛋,直到小鸟孵化出来。

一旦小鸟孵化出来,父母鸟会一起照顾它们,直到它们能够独立生活。

总的来说,斑鸠的生活习性充满了趣味和魅力。

它们的觅食、交配和筑巢行为
都展现了它们的生活智慧和适应能力。

人们对斑鸠的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自然界的了解,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可爱的生物。

希望我们能够与斑鸠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

鸟纲ppt课件

鸟纲ppt课件
鸟纲分类
分总目检49索
总目1:平胸总目Ratitae
走禽。除无翼目外,全为大型鸟类。 胸骨扁平,不具龙骨突,锁骨退化或消失。 翼退化,无飞翔能力。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和 裸区之分。后肢甚强大,适于快速奔走。 如:非洲鸵鸟、鸸鹋、几维鸟。
鸟纲分类 分总目检索 企鹅总目 突胸总目 50
鸵 鸟
美洲鸵鸟 鸸鹋
突胸总目 游禽 涉禽 攀禽 猛禽 鸣74禽
家鸡
原鸡 白鹇 孔雀 陆禽 75
原鸡
家鸡 白鹇 孔雀 陆禽 76
白鹇
家鸡 原鸡 孔雀 陆禽 77
孔雀
家鸡 原鸡 白鹇 陆禽78
火 斑 鸠
珠颈斑鸠 沙鸡 陆禽
79
西藏毛腿沙鸡
家鸽 火斑鸠 朱颈斑鸠 陆禽80
类群4:攀禽
嘴、脚适应于攀缘,晚成鸟
鹦形目 对趾足 嘴坚硬具 利钩
变温动物代谢水平较低,也缺乏体温调节能力, 因而体温不恒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圆口纲、 鱼纲、两栖纲及爬行纲。
5
一、外形
1.被羽,体呈纺锤形,减少飞行阻力。 2.吻部延长成角质喙,是啄食器官。 3.颈长而灵活,尾退化。 4.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 5.前肢成翼,后肢强大具4趾。
6
进化地位
现代鸟类恒温、高代谢率,具极好的适应空中 飞翔的功能性特征。
1
定义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 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作业:总结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2
第一节 恒温及其生物学意义
一、恒温及其生物学意义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已 进入更高一级的水平。恒温动物减少了对外界 温度条件的依赖性,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从而扩大了在地球上的分布地区。

大壁虎(Gekko gecko)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大壁虎(Gekko gecko)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初步观察

21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学 术 论 坛大壁虎 Gekko gecko(Linnaeus,1758)属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壁虎科壁虎属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此外,大壁虎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大壁虎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不合理的利用导致野外种群急剧下降。

由于缺乏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大壁虎人工养殖技术难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为了深入探讨大壁虎生理机能,给解决大壁虎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基础资料,现将其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特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用大壁虎均由广西钦州市龙发海大壁虎养殖场提供,置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繁育室饲养,2雄2雌。

具体数据(表1)。

1.2方法大壁虎取材时间为2009年1月下旬,大壁虎经乙醚麻醉后,迅速腹部解剖,取材以Bouin氏液或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HE 染色,显微镜观察并照相,测量。

2 结果,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2.1消化道2.1.1口咽腔前部的口腔与后部的咽腔之间无明显分界。

口腔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无粘膜肌层和浆膜。

粘膜上皮表面轻微角质化,主要由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其间镶有分泌细胞。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之间有一层连续的色素带。

固有层中有粘液腺。

粘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

2.1.2舌舌位于口腔底部,是肌性器官,表面光滑,由舌肌和粘膜组成,可分为舌尖和舌根两部分。

舌尖较薄,前端具有轻微缺刻。

舌根较厚,表面有许多乳头装突起。

舌肌为骨骼肌,肌纤维呈纵、横、垂直等不同方向交互排列。

粘膜上皮由复层扁平细胞构成,无粘膜下层。

舌腺分布在舌根的乳头状突起内。

2.1.3食道食道是位于咽和胃贲门之间的一段消化道,平均长度39.75mm ,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

斑鸠的资料

斑鸠的资料

斑鸠的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

雌雄羽色相似。

生活习性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

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飞行似鸽,常滑翔。

鸣声单调低沉,警惕性甚高。

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有时也吃昆虫的幼虫。

巢筑在树上,一般距地面高3~7m,用树枝搭成,结构简单。

巢形为平盘状,外径约30×40cm,内径约8.0×8.5cm。

每窝产卵2枚。

卵白色,卵径33×24mm。

孵化期约18天,雏期约18天。

主要种类火斑鸠1、分布范围中文名火斑鸠,别名红鸠、红迦追,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

在中国为华南、华东等开阔林地和较平坦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足迹遍至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部到华北、华东及汉南的大多数地区。

2、主要特征火斑鸠在地面急切地边走边寻找食物,体长约30cm,叫声深沉并连续重复数次,重音在第一音节。

体小,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颈部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

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像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呈灰色,脚为红色。

3、保护级别: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

栖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区,主要在林缘、耕地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

1、分布范围.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

秋冬季节迁至平原,常与珠颈斑鸠结群栖息。

2、形态特征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体中型,体长27~35cm,两翅无金属羽色,第2和第3枚飞羽最长,脚短而强壮,跗跖较中趾为长。

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浙江温州地区4种雀形目鸟类消化道形态特征比较

浙江温州地区4种雀形目鸟类消化道形态特征比较

浙江温州地区4种雀形目鸟类消化道形态特征比较林琳;王欢欢;黄克坚;柳劲松【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1(30)3【摘要】食性是影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小鹀Emberiza pusilla及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4种雀形目鸟类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官的长度和重量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其中丝光椋鸟总消化道及各消化道器官的长度及重量最高,白头鹎和小鹀居中,而食虫鸟红头长尾山雀的各项指标最低.这些结果表明,食性在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进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食性的差异其表现出了不同的消化道形态适应特征:丝光椋鸟、白头鹎及小鹀较长及较重的消化道是对食物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适应,而红头长尾山雀消化道较小的重量及较短的长度符合其摄取较高质量食物的要求.【总页数】6页(P429-434)【作者】林琳;王欢欢;黄克坚;柳劲松【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310036;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7;Q958;Q954【相关文献】1.温州地区4种雀形目鸟类基础代谢率与器官重量的相关性分析 [J], 黄克坚;俞安薇;俞呈呈;柳劲松2.7种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食性与消化道形态的比较 [J], 刘力华;赵亮3.塞罕坝地区雀形目鸟类多样性调查与保护价值研究 [J], 宋振刚;侯建华4.雀形目15种鸟类Co Ⅰ与Cyt b基因序列的比较 [J], 梁刚;张卫;雷富民;尹祚华;黄原;李天宪5.4种雀形目鸟消化道形态特征 [J], 李铭;柳劲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

篇一: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二,实验原理: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

四,实验步骤: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

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2,将蟾蜍置于有孔的蛙板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

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

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

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五,实验结果:1,2,六,实验结论:1,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

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血流很慢,通透性大。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蟾蜍的肝脏在体腔的前部,呈红棕色,不完全地环绕着心包,一般蛙类至少有中,右,左三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第31卷第11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v.,2012Vol.31No.11收稿日期:2012-07-06回修日期:2012-09-26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08B081);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1ZA032);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2722034)作者简介:王乐(1989-),女,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野生动物营养生态学;*通讯作者:袁施彬(1971-),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野生动物营养与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E -mail :yshibin@sina.com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 值研究王乐,袁施彬*,刘言,冷涛,周明强,张旭(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摘要:该项实验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以12只成年珠颈斑鸠(9♀、3♂)为对象,研究了消化系统形态学参数及肠道pH 值。

结果发现:成年珠颈斑鸠平均体重162.50ʃ3.51g ,平均体长279.38ʃ7.00mm ,雌雄斑鸠外形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 >0.05)珠颈斑鸠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喙、口腔、咽、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和消化腺(肝脏、胰脏),除雄斑鸠食管、十二指肠和肝脏左叶重量显著(P <0.05)大于雌斑鸠外,其它各消化器官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 >0.05);珠颈斑鸠消化道大部分呈酸性,肌胃pH 值最低,为2.84ʃ0.10,小肠段pH 值随着肠段后移逐渐升高。

结果表明:珠颈斑鸠消化道特征与其食谷性和生态类型相适应,在人工驯繁条件下,提供适合其消化道特点的饲料类型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关键词: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pH 值中图分类号:Q9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11-0067-06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为东洋界物种,属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斑鸠属(Streptopelia ),分布范围较广,为常见留鸟[1]。

南充分布的是指名亚种,为此地留鸟[2]。

斑鸠生活在平原、山麓的疏林地带,以农作物种子和杂草种子、樟树籽的内核,少量昆虫和初生螺蛳为食。

其肉质细嫩,口感好,营养丰富,属典型野味,素有“天上人参”美誉,养殖成本低,市场需求大[3]。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鸟类形态学研究是鸟类分类最基本、最直接和最系统的方法,可为其生物学研究和保护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4]。

目前已有关于鹌鹑[5]、藏雪鸡[6]、黑鸢[7]、灰胸薮鹛[8]、红嘴相思鸟[9]等鸟类的消化系统形态学的研究报道,而未见珠颈斑鸠相关报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研究,探讨影响其食物选择、养分摄取、消化和利用等内在结构因素,为珠颈斑鸠这一野生资源的人工驯繁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实验用12只珠颈斑鸠(9♀、3♂,体重=162.50ʃ3.51g ),均购买于南充市鸟市。

预饲5d 后开始实验。

1.2检测指标和方法1.2.1外形参数用电子天平(FA2104,0.0001g ,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游标卡尺(0-200ˑ0.01,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钢卷尺进行体尺参数测量,包括体重、体长、口裂、嘴峰、翼长、尾长、跗趾长、中趾长、中爪长、展翅长、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

1.2.2消化器官形态学参数测量外部体尺参数后,采用颈动脉放血处死。

然后对其进行常规解剖,分离出完整的消化系统,用肉眼进行仔细观察,描记各器官的形态和自然位置,用数码相机(Nikon D3000)照相,并绘图;再对各段消化器官(喙、舌、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进行剖检,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和宽,弃其内容物后用电子天平(FA2104,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称重(即器官重)。

分离出肝脏(分左右叶)和胰脏,并称重。

所测指标均采用新鲜组织。

舌长指舌尖至舌基底中部长,舌宽指舌基底宽;食管长指咽至腺胃入口处(包括嗉囊),食管宽指嗉囊后胸段的宽度;肌胃长指沿消化道纵向长,宽指消化道径向宽度,壁厚指横向外侧最厚处的厚度;空回肠分界不明显,测其总长,空肠宽指接近十二指肠处宽,回肠宽指回肠远端,即接近盲肠端的宽度;斑鸠有一对退化的指状盲肠,分别测左右盲肠的长和宽。

消化器官指数:长度指数=长/体长,重量指数=重/体重(%)。

1.2.3肠道pH值取各段消化道(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适量内容物,用电子天平称重,按W:V =1:19取0.75%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再用pH计510测其pH值。

1.3数据结果数据用Excel统计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值ʃ标准误(meanʃSE)表示。

2结果2.1外形参数珠颈斑鸠平均体重162.50ʃ3.51g,平均体长279.38ʃ7.00mm,为中型鸟类。

雌雄斑鸠各外形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1)表1斑鸠的外形参数Tab.1Physical sign measurement of Streptopelia chinensis性别体重(g)体长口裂翼长尾长跗趾长单位:mm♀(n=9)160.01ʃ3.57276.92ʃ11.6621.66ʃ0.36200.90ʃ2.75136.55ʃ6.2026.36ʃ0.70♂(n=3)166.38ʃ7.17282.67ʃ5.9020.04ʃ2.56203.38ʃ3.70135.66ʃ3.1727.60ʃ1.18总体(n=12)162.50ʃ3.51279.38ʃ7.0021.03ʃ1.00202.00ʃ2.20136.18ʃ3.7526.85ʃ2.63 P值0.3880.6950.4450.5910.9110.348表2斑鸠的外形参数Tab.2Physical sign measurement of Streptopelia chinensis性别中趾长中爪长嘴峰展翅长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单位:mm♀(n=9)24.53ʃ0.436.79ʃ0.2316.62ʃ0.4145.23ʃ0.31126.44ʃ2.7572.69ʃ7.47♂(n=3)24.72ʃ0.597.33ʃ0.2816.49ʃ0.3745.94ʃ0.67121.35ʃ4.6981.54ʃ7.02总体(n=12)24.60ʃ0.347.03ʃ0.1816.57ʃ0.2945.51ʃ0.32124.45ʃ2.4876.15ʃ5.29 P值0.7920.1510.8340.2860.3280.4272.2消化器官形态学参数珠颈斑鸠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喙、口腔、咽、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和消化腺(肝脏、胰脏)。

消化道结构见图1。

2.2.1喙珠颈斑鸠喙外观呈圆锥状,上喙弓形,在上喙基部前方有裂缝状的外鼻孔。

喙较粗短,具有锐利的切缘。

斑鸠雌鸟嘴峰16.62ʃ0.41mm,雄鸟嘴峰16.49ʃ0.37mm,雌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834)。

雌鸟口裂长21.66ʃ0.36mm,雄鸟口裂长20.04ʃ2.56mm,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445)。

2.2.2舌斑鸠舌为狭长的三角形,舌尖呈“V”字型,舌的后方形状为“∧”状,沿外侧有一排指向咽部的栉状突。

斑鸠雌鸟舌长12.53ʃ0.34mm,雄鸟舌长12.22ʃ0.72mm;雌鸟舌基底宽3.93ʃ0.16mm,雄鸟舌基底宽4.24ʃ0.32mm,雌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长=0.672,P宽=0.375)。

雌鸟舌重0.03ʃ0.00g,雄鸟舌重0.05ʃ0.00g,雄鸟显著高于雌鸟(P=0.001)。

·86·第31卷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3咽位于舌和喉门之间。

2.2.4食管图1珠颈斑鸠消化道结构图Fig.1Structure of digestive systemof Streptopelia chinensis斑鸠食管位于咽和腺胃之间,以嗉囊分界成颈胸两段,发达的双侧嗉囊位于食管中部,其容积大小因储存食物的多少而差异较大。

雌雄斑鸠食管长分别为66.08ʃ5.21mm 和81.90ʃ8.67mm ,宽分别为5.07ʃ0.44mm 和5.35ʃ0.69mm ,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长=0.157,P 宽=0.741)。

雌鸟食管重1.79ʃ0.11g ,雄鸟食管重2.43ʃ0.11g ,雄鸟显著高于雌鸟(P =0.010)。

2.2.5胃包括前部的腺胃和后部的肌胃,二者之间有一明显的缢缩区,易区分。

(1)腺胃腺胃位于食管之后,腹腔左侧,由上到下逐渐变宽呈纺锤形。

腺胃内壁有较发达的均匀纵向皱褶。

雌雄斑鸠腺胃长分别为18.05ʃ0.93mm 和17.71ʃ1.17mm ,宽分别为7.56ʃ0.33mm 和7.69ʃ0.57mm ,雌雄间无显著差异(P 长=0.853,P 宽=0.848)。

雌雄斑鸠腺胃重分别为0.55ʃ0.04g 和0.70ʃ0.01g ,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3)。

(2)肌胃斑鸠肌胃发达,近似长方形,质地坚实。

雌雄斑鸠肌胃长分别为23.47ʃ0.86mm 和22.64ʃ1.85mm ,宽分别为24.59ʃ0.95mm 和25.48ʃ0.93mm ,壁厚分别为7.63ʃ0.47mm 和9.19ʃ0.62mm ,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肌胃肌层发达,内壁有一层易剥离的浅黄色角质膜,角质膜靠近内侧为食糜浸渍而呈浅绿色。

肌胃内容物包括食糜、沙砾等。

2.2.6肠(1)小肠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起始于肌胃末端,沿肌胃右侧和右腹壁形成一长的“U ”型袢,袢内有胰腺。

空回肠间无明显的分界,二者在体腔内形成许多半环形肠袢,悬于体侧背壁。

雌雄斑鸠十二指肠平均长为79.82ʃ7.59mm ,平均宽为4.66ʃ0.28mm ,平均重为0.62ʃ0.08g ;空回肠平均长为423.26ʃ10.49mm ,空肠宽为3.48ʃ0.23mm 、回肠宽2.24ʃ0.13mm ,平均重为1.95ʃ0.19g 。

雌雄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

(2)大肠包括一对盲肠(在实验中,有1只雄性斑鸠无盲肠)和一管状直肠。

斑鸠盲肠为一对较退化的指状盲道突起,开口于回肠与直肠连接处(即小肠与直肠的分界)。

雌雄斑鸠盲肠平均长为4.37ʃ0.33mm ,宽为1.29ʃ0.03mm ;直肠是从盲肠连接处一直延伸到泄殖腔的一段肠道,平均长为29.93ʃ1.87mm ,宽为3.23ʃ0.28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