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清远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素质检测(4月)试卷

清远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素质检测(4月)试卷

清远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素质检测(4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9高一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国有国格,人有人格,艺术也有自己的品格。

品格层次的高下决定着艺术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高下。

艺无格不立。

艺术品格是艺术作品屹立于艺术之林的脊骨。

艺术品格的内涵至少包括()品格、()品格和()品格。

②中国艺术有“解衣盘礴”的优秀传统。

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

前人早巳发现:人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③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

诱于名,艺术降格为自我吹胀的钩誉虫;诱于利,艺术堕落为满身铜臭的摇钱树;诱于权,艺术奴化为察颜观色的登龙符。

④艺术是艺术家在泥泞思路上频频滑倒的激情与感悟,它往往能跌出灵感带血的伤口和心灵震颤的歌吟;而在舒适坦途上装作跌倒,则只能跌出滑稽的丑态和矫情的喊叫。

⑤任何有健康恬力的艺术都构成自己纯真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离于情节和性格的床头、拳头,噱头,是甩卖发馊肉汤的胡椒、掩盖灵魂的膏药、装扮卖笑丑妇的胭脂。

⑥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属于的东西。

吴昌硕的厚度、齐白石的醇度、潘天寿的力度、傅抱石的速度,都以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的戛戛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

雪地上的第一排脚印最易诱人放弃寻找自己最佳路线的选择。

缺乏创造性的模仿艺术已流于下品,没有出息的倒爷艺术更无品格可言。

⑦艺术家的品格是由艺术家的人格决定的。

艺术家不是完人,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素质偏离也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和怪癖,所以艺术人格与道德人格既有重叠又有一定的错位。

⑧艺术人格有它的标准,那就是以严肃的艺术创造为轴心的文化够感和文化献身精神。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阅读训练及答案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征。

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

阅读鉴赏也成为专门学问,一方面是对古文的读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专门探讨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总结阅读的一般规律。

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

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的四分法,取代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

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则简化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等十一类。

而现代文章学受西学影响,构建了新的分类,如高语罕《国文作法》的文体分类是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等四类;章衣萍《作文讲话》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四类。

传统文章学家还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文章学,以姚永朴、林纾、王葆心等最为突出。

王葆心的综合在于“承学应循之途辙”,姚永朴和林纾则重视体悟,尤其是林纾的意境论,更属创造。

除了以上三位,还有陈子达《国文法详说》对于文章条贯和笔法的总结,姜证禅《国文法纲要》对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的总结等。

西学东渐带来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进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文章学的发展。

从文章学研究的社会风气上看,西学东渐推动了文章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与趣味化。

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陈独秀、胡适等人已经确立了通俗写作、大众写作的规范。

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现代文章学承继了这一理论。

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

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倡把文章学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普通学要求明白晓畅,应付社会,专门学则是“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传统文章学更多讨论的是专门学,现代文章学偏重于讨论普通学。

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朱光潜▲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只爱好故事而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会低下,在培养▲的文学趣味方面,有趣的故事怎么能和有趣味的诗▲ ?A.不胜其烦纯净一视同仁B.不厌其烦纯正相提并论C.不厌其烦纯净相提并论D.不胜其烦纯正一视同仁2.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 B.月辉洒长街 C.莺啼花满枝 D.草青风低树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B.兹介绍我校傅岷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三年同窗,朝夕相处,今毕业在即,特赠小照一张,敬请笑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大师”等;B.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C.“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D.“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此处可以改为“敬请惠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1 世纪以来,在人类不断突破既有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局限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逻辑和科学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逻辑不断在并行中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互动,激发出一种突破性发展的可能性。

科学与艺术、人文结合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艺术家设计出“情绪几何”。

这是个结合了科技与艺术的互动装置,邀请观众在暗箱中触摸几何模型,触摸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装置记录并计算出来,这些情绪数据会影响初始几何图形的变化,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的几何图形,并最终通过自动粉笔机械装置绘制在黑板上。

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并尝试把数学对现实世界提纯化的解释与艺术对现实世界复杂化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时处于现实之上和现实之中的艺术实验。

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

与数学家所追求的纯粹性和抽象化相比,一个视觉艺术家的工作基本是给这个世界“添乱”。

“情绪几何”将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混沌性的个体情绪数据与纯粹的、抽象的几何数据进行耦合与杂交,就像往真空中注入雾霾、往纯水中注入污液、往真理中注入无理。

这种形而下的“添乱”式的艺术实验的目标不为揭示任何纯粹的普世真理,只为呈现任意存在的个体真相。

作品拒绝让观众以理性的方式来理解代数几何数学,而是让观众以感性的方式通过与几何图形的感性接触以及提供个体的情绪数据来与艺术家和数学家共同完成一次无法预期的创作。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已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2020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题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及答案

2020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题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及答案

2020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题小学综合素质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题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1.吴老师经常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吴老师的做法说明他关注()。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2.于老师认为,小学生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利用这些课时多上语文课和数学课,于老师的看法()。

A.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B.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C.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D.忽视了学生主动发展3.赵老师板书时写错字,王亮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字写错了!赵老师不高兴地说:多什么嘴,你是老师,我是老师?坐下!王亮默默地坐下了,自此没人敢指出老师的错误了,关于老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维持了课堂纪律B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维护了教师的尊严D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学校安排老师集体学习与培训,杨老师总推脱,她说:年龄大了,学什么?杨老师缺乏()。

A专业发展意识B专业发展能力C团结协作意识D团结协作能力5.某教科所开发的在线课程因针对性强、收费合理而广受好评。

孙校长得知后,推荐学生购买该在线课程。

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自愿购买,如果因为经济条件无法购买的,可由家长向班主任解释说明。

”孙校长的做法()。

A.正确,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B.正确,考虑了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C.不正确,学校不应该向学生推荐收费课程D.不正确,学校应提供多种课程供家长选择6.某小学修建大楼,要求学生家长每人缴纳3000元资款,并承诺学生毕业后资款返还。

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承诺了资款返还B正确,家长应该支援学校C错误,学校不能非法集资D错误,学校应该返本付息7.强强父母外出打工,让12岁的他和弟弟单独居住。

这种行为()。

高三试卷语文-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1)

高三试卷语文-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1)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撞而契合的产物,是指有意味的具体形象,即“意”与“象”的融合。

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言。

东汉王充将“意”与“象”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其在《论衡·乱龙篇》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曹魏时代的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一段文字,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

从文学的创作来看,即从内心的“意”到关注的“象”,再至依托的“言”;从文学的欣赏来看,即从依托的“言”到关注的“象”,再至所传达的主观“意”。

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而又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实际上,刘勰是将营构“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

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其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

海口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海口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海口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角度研究经学,但和以西医的方式研究中医一样,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摧枯拉朽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晚清道咸以后,清朝的社会政治系统已经开始发生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经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然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所谓“同光中兴”,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种新变不只是作为常道的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还是在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也是极有争议的,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的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杜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凤毛麟角。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

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

2025届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卷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

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

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

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

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

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

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

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

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

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

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

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

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

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 甲 (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 īng )向。

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 ěng )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

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

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

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 乙 (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

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 ài )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 ān )花一笑,妙悟真如。

中国文化人最 丙 (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倾.(qīng)向 捍.卫 B .惩.(chěng)罚 义.气用事 C .载.(zài)道言志 泱泱..大国 D .拈.(ni ān)花一笑 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 .雨打芭蕉叶带愁B .影入平羌江水流C .遥望洞庭山水翠D .雪拥蓝关马不前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热情 更 熟习B .激情 更 熟悉C .热情 但 熟悉D .激情 但 熟习 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儒家 道家 佛家B .儒家 佛家 道家C .道家 佛家 儒家D .佛家 道家 儒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

譬如有一个荒村,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

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

图画就不然。

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广西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

广西桂林市2019届高三语文4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

广西桂林市届高三语文月综合能力检测(一模)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分)―、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哲学是研究世界普遍规律的学问。

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作为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核心原理,有着自己关于“普遍性”的认识方式。

“仁”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中的“一体”,就是对普遍的体认,但仁所确立的这种“一体”或“普遍”却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从根本上讲,“仁”是一种贯通差别的平等感,是在不取消差别的前提下的“不分别”,是在相互不同的个体之间建立起来的共同感。

作为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仁”的确立方式和价值内涵,正体现了中国文明对于“普遍性”的看法,这正是中国哲学的独特性所在。

中国哲学是以天下共同体为基本视域的。

中国的创生就是大一统的天下共同体秩序建立的标志。

在这个统一体出现的同时,也诞生了一种价值关怀,这就是中国哲学。

因此,中国哲学的核心关切的正是“天下一家”的天下秩序本身。

其背后的支撑是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和历史观。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就是在说明一种好的政治秩序,必须顺应天人。

天人之间则是“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德命观。

而德命观也是一种历史观,在此意义上,中国的历史,都是天人互动的结果,中国哲学则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的原理化。

中国哲学与当今时代的关系问题,即所谓对“传统”的创新问题,要讲的就是中国文明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道理,也正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道理,它强调历史根源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相互规定性,一方面历史发展不断深化我们对历史根源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历史根源的认识又必须不断地将历史的发展统摄于自身的根源当中,使历史在根源与发展的互动当中赢得一种高度自觉的主体性,不断从根源中创造出新的主体状态和新的历史局面来。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练习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考生考号。

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试题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4分)2024年1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下面为其中五大差错:(一)“卡脖子”的“卡”常被误读为kǎ。

这里“卡”是动词,指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正确读音是(1)。

读kǎ时,多用于外来词,如卡片、卡通、卡车等。

(二)“账号”误为“帐号”。

2001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二字明确分工:“ (2)”字表示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 (3)”字表示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

(三)“下军令”误为“下军令状”。

“状”作为文体的一种,指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

与之最为接近的古代文体是“ (4)”(A.记B.序C.表D.说)。

(四)电影《满江红》中误让岳飞自称“鹏举”。

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相关联,鹏举是岳飞的字(“字”不可自称),岳飞的名与字让我们想起了《北冥有鱼》中的句子“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5),(6) ”。

(五)误称白居易修建“白堤”。

白堤,旧称“白沙堤”,在白居易到杭州之前就已存在。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 (7) ,(8) ”(《钱塘湖春行》)赞颂其风光,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将此堤命名为白堤。

1.根据语境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8分)2.“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咬住差错不放松,我们都应该要有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

”下面哪个词与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最为接近?(2分)A.吹毛求疵B.字斟句酌C.舞文弄墨D.精益求精3.“对于没有意识的错误表达①要积极引导、不断督促、努力改正②对刻意歪曲汉字形、音、义③甚至是发布违背公序良俗的信息④则需要进行整治、严厉打击。

2024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河北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高三开年摸底联考河北卷语文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慕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钻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第三单元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11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

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

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

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

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以姚鼐、吴德旋、祁寓藻、张裕钊等人为代表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

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人瞩目。

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

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

理念认同,是传统文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

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

伊兹欧尼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外两点:一是彼此交织的紧密关系,二是共同的价值规范与意义。

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

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

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

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纺织子弟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纺织子弟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纺织子弟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文学的功能鲁枢元①在中国古代,从孔子开始便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孔子认为“诗”有四种基本作用,即“兴、观、群、怨”,此外还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近代,梁启超认为小说亦有四种功能,即“熏、浸、刺、提”。

可以说,重视文学的功能与作用,是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

一般认为,文学的功能是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美悦作用。

②文学的认识功能,即文学帮助人们获得多方面社会和人生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人们对某些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理解的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首先体现在对生活形态的认识上。

由于文学以形象、审美的方式反映生活,具有生动、具体、感性化的特点,无论它反映什么,都会显得十分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比如,人们阅读了杜甫的“三吏”、“三别”这一组诗稿,就能够了解到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

其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是怎样生产、生活、劳动,看到他们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

《诗经》中的《七月》这首叙事诗。

几乎描述了一年的劳动过程。

文学不是历史,它并不单纯记录史实,但是当它生动细致描绘社会生活的时候,就常常会起到历史所难以承担的作用。

文学的认识功能还体现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即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真理和规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③文学的教育功能就是文学作品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心灵与灵魂,增强人们的道德感的功能。

古往今来众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索,揭示真理,歌颂美好,批判邪恶,嘲弄愚蠢,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产生很大的思想影响和教育作用,据此人们常称作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
武润亭
晚清文学的启蒙精神,是晚清文学所特有的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

晚清的文学启蒙,直接服务于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与之同步进行。

自明、清以来,我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的转折,也引起了中国文学的转折。

列强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并强行把中国置于竞争开放的世界格局之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又使人们懂得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变法图强成为中华民族谋发展、求生存的惟一的出路。

而这一时期,人们又认识到“民”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于是,开启民智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进步文学便开始脱离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羁绊,以不够纯熟和无暇雕琢的艺术方式,担当起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晚清的文学启蒙,也和西学东渐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袁”的主张。

这不仅为科学水平明显落后的中国人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突破了长期以来盘踞在国人头脑中的封闭、顽固、守旧的观念,开始接纳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

洋务派实施了“师夷”、“制夷”的主张,还把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扩展为“西学”。

梁启超、严复等人又开始探求科学原理,力图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使得自然科学进入哲学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也开始宣传科学道理。

小说《老残游记》,揭示了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在理学蒙昧主义的影响下,官吏的愚昧无能给百姓造成的苦难。

小说的第一回,还通过“危船一梦”的描述,表明了作者关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实业救国的主张。

《孽海花》也指出:“现在读书,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那才算得个经济。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开始利用文学宣传民主。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口号的提出,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文学创作面向大众,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民众输入民主自由观念。

康有为、梁启超、蒋智由、秋瑾、邹容等人的诗文,都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

与此形成互补的,是反映人性觉醒,提倡婚姻自主的“鸳鸯蝴蝶派”小说。

诚然,晚晴启蒙文学的审美价值较低。

文学作品应该能够愉悦性情,给入以美感,这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但文学也应该给人以启迪、教益,发挥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文学启蒙的功绩不容否认。

1.下列关于晚清启蒙文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开启民智是晚清时期最紧迫的任务,文学作为最合适的形式担当起这一历史的使命。

B.在开始承担思想启蒙这一历史使命的时候,晚清文学艺术方式是不够成熟和无暇雕琢的。

C.晚清文学对西学东渐有贡献,小说《老残游记》批判了理学蒙昧主义,宣传了科学道理。

D.晚清文学的历史功绩在于给当时的中国人以启迪,发挥了对现实的积极影响和改造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促使中国人改变了封闭守旧的观念,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在实施“师夷”“制夷”主张的过程中,洋务派不但重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且扩大了学习的范围。

C.为了使自然科学进入哲学领域梁启超、严复等人力图采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构成与发展。

D.戊戌变法前后,改良派和革命派也利用文学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说明晚清西学东渐的兴起源自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B.《孽海花》提出学习“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说明此书相当进步。

C.改良派、革命派的主张虽然集中于政治层面,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在人性上的觉醒。

D.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在于愉悦人的性情,给人以美感,晚清文学在这方面尚有缺陷。

答案:
1.A(A项原文:进步文学便开始……,担当起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


2.A.(A项原文“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袁’的主张。

这不仅为科学水平明显落后的中国人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也突破了长期以来盘踞在国人头脑中的封闭、顽固、守旧的观念,开始接纳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

”原文中分别是“突破”封建守旧观念和“开始接纳”西方进步的科学技术。


3.C.(C项改良派、革命派的主张并不反映民众在人性上的觉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