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1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放假都看了很多好电视吧?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生:略师:这些都是动画片。
你们知道吗,动画片和漫画就是卡通。
英文中卡通是cartoon读音象卡通,所以我们中国翻译成卡通。
我们今天就是要学第一课:出示课题:《中外卡通故事形象》(边放以前的国产动画片)在以前还没有电脑时,要完成一部动画片要画出成千上万的画,把很多个连续动作的画连续播放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画片。
二、欣赏卡通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
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
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
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欣赏卡通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课题名称】《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过程:展示作品——自学讨论——讲解辅导——尝试练习——展评小结3、情态价值观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课题类型】欣赏·评述欣赏·评述课旨在让同学们开阔视野,了解关于美术文化与我们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内在联系,美术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怎么画怎么设计和制作,学习和了解我们“美术大课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了解美术的发展,美术文化的宏大,了解大师前辈在美术方面的巨大贡献,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素质。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有关《春》的资料。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进入教室,环顾一周,行师生礼,让学生意识到要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三、学习新内容师: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八年级美术下册全教案

八年级美术下册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素描基础1. 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练习透视和光影的处理。
第二章:色彩知识1. 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
2. 练习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第三章:绘画创作1. 学习绘画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2. 创作一幅风景画或静物画。
第四章:雕塑艺术1. 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材料。
2. 创作一件小型雕塑作品。
第五章:设计原理1. 学习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或标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绘画和雕塑的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度。
3.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色彩、雕塑材料、设计软件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美术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摄影艺术1. 学习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练习拍摄和处理照片。
七、工艺美术1. 学习工艺美术的基本技巧和工艺。
2. 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或装饰品。
八、现代艺术1. 学习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分析现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九、中国美术史1. 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
2. 了解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画家和流派。
十、美术鉴赏与批评1.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2. 练习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摄影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艺术、中国美术史和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摄影和工艺美术的技巧,分析现代艺术作品,介绍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画家和流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了解八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整体内容和研究目标。
- 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提高学生对艺术品欣赏的能力。
第一步导入新课
- 呈现一幅素描作品,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素描的定义和作用。
- 引入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步研究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介绍素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 分析素描作品中的线条、阴影和构图等要素,并让学生进行
观察和思考。
- 引导学生练使用不同类型的铅笔进行素描练,如H、B和2B
铅笔。
第三步欣赏素描作品
- 展示多幅不同类型的素描作品,包括风景、人物和静物等。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技巧。
-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幅素描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四步小结和延伸
-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 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艺术创作。
作业布置
-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素描创作,并在下节课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学习基本概念和技巧、欣赏作品和小结延伸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并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作欲望。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第一课绘画的多元化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代艺术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多元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活动:1、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提纲并让学生预本课内容搜集有关现代艺术流派资料、图片等,预本课内容,做好笔记。
2、教师先出示不同艺术流派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a.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取决于什么?他们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一样,为什么?b.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主张上有没有发生变化?其变化与社会发展有无关系,为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会商,也可小组会商,然后点评,引出主题1.学生观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力3.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材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4.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识和了解“艺术是多元的”合作研究教师出示研究目标及思考题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b.艺术的多元化:①概念;②产生的社会配景;③发展时期;④各流派及艺术主张c.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d.看课本、研究建议,及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2.教师提醒,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研究任务和请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检查学生自学情况3.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 .现代艺术多元化的“多元”、发展时期及各流派艺术主张(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b.如何看待艺术的多元化(组织学生会商,教师点评).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如:广告、动画、漫画、工业美术等)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好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多元并存现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这样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性,巩固练巩固练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1.设计一张现代艺术的展览门票,门票背后附有说明2.写一篇“观赏某件艺术作品的小论文”1.要求发表自己的艺术观点,写出自己的独特审美感受。
美术八年级下人美版第11课《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教案(精)

生:绘画、雕塑、工艺品、…
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美术作品有多种形式可以表现体育精神。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了解怎样去表现。(出示课题)
2、新课
一、课件展示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与关系,以及作品与体育精神、情感表达的契合点。
学生讨论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体育精神?
二、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与纪念品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设计一件小艺术品,用色彩和形象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要在作品中体现体育精神。
教学
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
用具
教学课件
板
书
设
计
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
一、欣赏
二、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与纪念品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运动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强者有强者的美,弱者也有弱者的美,勇者有勇者的美,成功者有成功的美,失败者也有失败的美...强者是运动场上的亮点,他们以力量、速度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来实践“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奥运精神?怎么去表现?
11.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
课题
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16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术创作的一般形式。用语言评述一下所欣赏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能够自由选择材料,确定形式,设计一件艺术品并加以装潢,使其更完整、更精美、更正规。
情感目标:学会传递情感,关心身边的校园活动,关心他人。从体育美术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养成认真、精细的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
11.印学话西泠-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印学话西泠-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八年级美术下册的其中一节课,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传统印刷技艺和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和现代印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感悟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西泠印社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及参考书目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参考书目为《西泠印社史话》(严煦森撰)和《中华印章史话》(杨学林著)。
教学目标1.了解印刷技艺的历史演变和现代产业发展现状;2.了解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3.了解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4.掌握印章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5.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和现代产业发展现状,了解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
难点:印章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教学内容及方法一、课前准备通过图像资料或现场观察等方式呈现印刷技艺的现代产业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印刷技艺的应用和变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印刷技艺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介绍印刷技艺的演变历程,包括木版印刷、木刻版印刷、铜版印刷、石版印刷和凸版印刷等技艺。
2.印刷技艺蕴含的文化内涵讲解印刷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印章文化、印刷红色文化、印刷文化地理等。
3.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介绍西泠印社的历史文化背景、作用和地位。
西泠印社是中国著名的印章制作和书画艺术研究机构,创立于1904年,历史悠久,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三、制作印章1.材料准备印台、刻刀、刻刀版、印泥等。
2.具体步骤(1)设计稿制作:根据要制作的印章内容和样式,进行设计、勾画、润色等步骤,得到一个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设计稿。
(2)版画制作:用刻刀在刻刀版上刻制印文和装饰图案,具体要求是刀法娴熟、力度控制精确,遵循厚实有力、线条流畅、规矩分明等原则。
(3)试印、润色:在试版纸上试印,进行印刷效果的观察、润色等处理。
辽海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1课 中国龙

运用橡皮泥、纸杯、纸盘、彩纸、树叶、布艺、 蔬果,纸盒、穿珠、插纸、木质、铁丝、吸管等材料制 作而成,充分挖掘了材料自身的特点进行的创造表现。
1.构思立意
2. 准备材料
3. 底 稿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解起稿
5. 剪 切
6. 粘贴组合
7. 装饰完成
制作要求:
·根据材料的性质,利用剪、刻、折、 插、粘贴等方法来制作龙头、龙尾, 并强调嘴、须、眼的特点,也可以 结合其他材料进行装饰;
端 午 节 赛 龙 舟
舞 龙
中国龙文化
龙 袍
九 龙 壁
古 建 筑
中国龙文化
龙 的 邮 票
龙 的 纪 念 币
生活用品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饮 食 造 型
中国龙文化
雪雕
冰雕
龙灯
风筝
中国龙文化
园 林 雕 塑 城 市 雕 塑
艺术品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衣服及饰品
慧眼识珠:
通过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总结其材料的运用。
·创意新颖、大胆表现;
·注重小组合作意识,分工明确;
·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性.
结合作品展示,请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本课的感悟和理解!
辽海2011课标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1课
仔细观察,探究龙的哪些部位与这些动物相似?
龙的动态特征包括哪些?
升
降
龙
龙
盘龙
行龙
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创造了 五色龙:即黄龙、黑龙、白龙、赤龙、 青龙。青龙居东方,白龙居西方,赤龙 居南方,黑龙居北方,黄龙居中央。
传统节日
二月二剃龙头
中国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第4课以笔代刀第二课时微型版画——藏书票。
第5课端午节第一课时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第二课时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第三课时赛龙舟"游戏制作第6课时间的表情第7课最亲近的家具第8课边吃边看的艺术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1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
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
(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教后记】第二课时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
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
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教后记】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进入活动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
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
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a•欣贯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拓展活动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简单总结。
【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
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
欣赏书上作品。
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
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
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
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教后记】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互相学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埋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贯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
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进入活动:师: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
地球和太阳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气体和尘埃形成的。
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个沸腾的热度极高的岩质和水汽的混合体。
几百万年过去了,地球惭惭地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密闭的地壳,水蒸气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海洋。
我们从2亿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细菌,然后又逐渐演化出蓝绿色藻类植物。
这些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从海中逸出,迸人大气层,并形成了臭氧层。
这个臭氧层隔开了太阳释放出来的致万物于死地的辐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庇护着生命向陆地和空中发展,至此,生命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大约在6亿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现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
4•5亿年前,有了三叶虫、鹅鹅螺等。
1•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一直延续到65万年前。
恐龙消失后,鸟类和哺乳类繁荣昌盛。
距今25万年左右,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叫做"能人"的猿人。
尽管他还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却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石器时代的到来。
距今5万年前,我们的"能人"站立起来了,成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
距今5万年前,现代人——智人亚种出现。
到了公元前3年,使我们家园旧貌换新颜的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