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编写意图(1)例2让学生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类问题与,“和倍问题”实质相同。
教材创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配制清洁剂稀释液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2)教材按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编排,旨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尤其是养成审题和反思的习惯。
(3)教材在问题情境图中和解答过程中都采用直观图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稀释瓶上标明的比表示的含义。
(4)教材介绍了两种解法。
一种是把比看成份数之比,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即把此问题转化为整数的“归一问题”来解决。
另一种是根据直观图和比的意义,算出浓缩液和水分别占总体的几分之几,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凡是多少,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5) “回顾与反思”阶段,重新借助比的意义,看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化简后是否与题目中所给信息相符。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几个关键的概念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问题中,有三个量,即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配制稀释液的过程,对于正确理解500 ml表示哪个量以及瓶子上各个比的意义非常重要。
(2)重视直观模型的作用。
本例中用直观图表示出1:4的具体含义,对于学生理解1:4在这儿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表示浓缩液、水的体积与稀释液总体积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只要正确理解了题意,就可利用比的意义,借助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教材上给出的两种解法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解题思路,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
(4)检验时一是把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500 mL,一是把两种液体的比化简,看是不是等于1:4。
(5)可充分利用题目中的1:3、1:5等信息设计更多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4篇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4篇按比分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抢答:1.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3.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二)口头列式计算:1.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53,梨树有多少棵?2.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二、新课教学(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2?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第一篇:《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优化意识和平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求出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口头列式并解答。
(1)200 kg的是多少千克?[200× =50(kg)](2)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18∶14=9∶7)(3)学校体育组买来了三种球,其中篮球5个,足球4个,排球8个。
①买来的篮球、足球和排球的比是多少?(5∶4∶8)②篮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③足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④排球的个数占三种球总数的几分之几?⑤如果不知道买来的球的总数,只知道买来的篮球、足球和排球的个数比,你能求出这三种球的个数各占球总数的几分之几吗?(引导学生根据份数思考问题)2.引入新课。
比的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跳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连比转化成总数的几分之几。
分散解决问题的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54页例2。
(1)PPT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阅读与理解。
①题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释液)②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③“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 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3)分析与解答。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 《分数除法 按比分配问题》(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按比分配问题》(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按比分配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经历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和实际例题。
2.练习题:准备一份难易适中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物品、分配工作等,引出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2(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课题比的应用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分课时第课时累计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重点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旧知铺垫(出示课件)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过程要求:①逐一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②说一说以上3道题的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
一个数(单位“1”)× = 具体量(已知)(已知)(未知)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师: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等等。
其他的不做要求,不一一列出。
合作探究二、探索新知1、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路道题——(纸条贴出例2题目):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列算式表示?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二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热身练习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
这段路共有()份已经修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李明、张强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张强出资10万,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8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3、拿自己配制的饮料,导出课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揭示课题二、新课探究(一)展示例题:我把蜂蜜和水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稀释液,其中蜂蜜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1、学生读题,找出不理解的语句,老师解释(浓缩液稀释液)2、找出已知条件:500mL 1:4(1)师:500是什么? (浓缩液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2)师:1:4什么意思?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比(3)从1:4这个比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3、学生尝试解题。
4、汇报方法一:总份数:1+4=5每份:500÷5=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方法二、总份数:1+4=5浓缩液:500× =100ml水:500×=400ml5、师评讲,小结方法(二)做一做1、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的比分给两个班,应该怎样分?2、学校把栽70棵树苗的任务按照六年级的三个班级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单元《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案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基本性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4页的例2,并把书上的内容补充完整,思考:思考: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理解按比分配的?2.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有呢些?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5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根据题意你是怎样理解按比分配的?2.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有呢些?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小结: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1.用分数乘法解。
步骤:(1)求出总分数(2)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3)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用份数解。
步骤:(1)求出总份数(2)求出每一份是多少(3)分别求出各部分是多少(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出示ppt上的检测题,学生做题。
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错题板书黑板上,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按比分配教学设计(2)
按比分配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况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按比分配的简单问题。
2.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灵活解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培养学生优化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分配的特征,会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课前谈话: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谁说说什么叫比?其实比在生活中经常见到。
2.教师出示:(1)多美滋奶粉盒上写着:奶粉和水的比为1:7。
(2)蒸米饭时,水与米的比为3:2。
(3)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4)奶昔是由香蕉原汁和牛奶按3:4的质量调制而成。
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奶粉有1份,水有7份,一共有8份,奶粉占总量的,水占总量的。
)3.出示:果园里桃树和苹果树的棵数比是1:1,这个比表示什么?它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如果冲奶粉也按照1:1的比去冲,好不好?为什么?师:比在分配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体现分配的合理性。
二、探索新知:1.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郊外植树,把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个小队,一共要栽种54棵树苗,这些树苗应该怎么分配给同学们呢?老师想请同学们设计分配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小队需要栽种多少棵树苗?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设计分配方案并写出计算过程,比比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1)强调:题目中没有告诉男女生的人数,因此方案不要受人数限制。
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并列式计算。
课上学生出现的方案有:男生:女生2:1 5:4 4:2 11:7(2)汇报小组研究成果,教师板演。
说说怎样计算?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学生的计算方法有:① 2+1=3 ② 5+4=9 ③解:设男生要植树4x棵,54×=36(棵) 54÷9×5=30(棵)女生要植树2x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按比分配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按比分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此章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按比分配概念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案例、练习等内容的PPT。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导入,如分配遗产、分配奖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进行分配。
在此基础上,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具体案例,如分配遗产、分配奖品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进行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进行分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各组的分配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按比分配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按比分配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按比分配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按比分配问题》(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应用题的练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关键,也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除法的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按比分配问题时,往往对比例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运算。
2.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相关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问题。
例如,某车间生产了360个零件,这些零件按质量分成9份,每份质量相等。
问每份有多少个零件?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解决按比分配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除法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按比分配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强化对分数除法和按比分配问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按比分配的问题,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引入新知识,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如果有10个苹果和5个橘子,要按照2:1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个水果?2. 学习新知识讲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如何根据给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3. 拓展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对于一笔资金按2:3的比例分给A和B,如果A得到100元,求B得到的金额是多少?4. 实际应用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根据某个学校的校服需求,学生和老师的比例为3:1,如果学生需要100套校服,那么学校需要提供多少套校服?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相应的记忆。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根据比例进行物品的分配,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应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并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方法,注重启发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练习的难度,逐渐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比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按比分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案:《按比分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页。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按比分配的原则,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概念,以及如何应用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原则,并能够运用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的原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 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原则。
5.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按比分配原则:1. 总数量2. 各部分数量的比例应用:1. 确定各部分数量2. 计算各部分数量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按比分配的概念。
答案:按比分配是指在分配总数量时,按照各部分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例如,一个班级有6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那么在分配班干部时,就可以按照3:2的比例来分配,男生占3/5,女生占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按比分配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学生思考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这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一)自主探索1.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计算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4.汇报:不同做法的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女生:4×5=20(人);男生:4×7=28(人)。
预设(2):女生:男生:(人)。
5.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包括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与分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研究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按比分配。
按比分配是一种把数量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的方法。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这是一瓶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上标明了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
根据这些比例,我们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在阅读和理解这个实例时,我们需要知道浓缩液是指纯清洁剂,而稀释液是指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我们可以通过独立解题和交流汇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一中,我们把总体积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浓缩液占100mL,水占400mL。
在预设二中,我们需要知道浓缩液和水各占总体积的多少比例。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浓缩液与水的比例是否为1:4来验证结果。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可以进行基本练和发展提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教案】:7 按比分配问题 第二课时【新版】
按比分配问题(二)教材第61、第62页练习十的第4~8题。
1.使学生加深对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理解,能熟练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课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分配问题,谁能说说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解题步骤又是什么?学生回忆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1.完成教材第61页的第4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伴互相说说,最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1)根据母鸡和公鸡只数的比是4∶3,可以把母鸡的只数看作4份,公鸡的只数看作3份,求母提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想到公鸡份数与母鸡份数的和是7份,可以求出母鸡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及公鸡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由此可以想到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多几份……(2)在学生解答完第(1)题后,请学生互相交流第(2)题的解题思路。
2.完成教材第61页第5题。
学生先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分什么?总量是多少?(2)按照什么分配?学生回答后,老师要让学生着重理解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
(3)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让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3.完成教材第61页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教师在课件下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请学生说说思路。
(1)方法一:400÷1×40=16000(克)根据水是药粉的40倍计算。
4.完成教材第62页第7题。
学生试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根据玫瑰和月季一共有120棵,玫瑰和月季花棵数比是3∶5,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可以求出玫瑰花和月季花各是多少棵。
5.完成教材第62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1.学校图书室买来图书114本,按人数分给六年级的两个班。
一班有27人,二班有30人。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三)实践尝试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呢?(水占总体积的。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学2.2.按比分配教案 (2)
按比分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掌握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弄清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求出总份数。
教学难点:弄清解答按比分配问题的关键—求出总份数。
教学过程:一、准备题1.口算下列各题1)400×3/4=400×1/4=240×5/6=240×1/6=50÷5/7=2)15的2/3是多少?3)六(3)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5:3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了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整洁,学校给各班划分了保洁区,现在准备把100平方米的保洁区分给两个班,每个班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分的?如果把100平米的保洁区分给六(3)和二(3)你觉得合理吗?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有些东西用平均分就不那么合理了。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分配方法-请看题二、新受出示:学校要把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7:3分给六(3)和二(3)两个班,每班各分多少平方米?(1)读题:这道题分的是谁?怎么分?求什么?(2)怎样理解按7:3分给六(3)和二(3)两个班,动手折折纸来帮助你理解,说一说。
(3)能自己解决吗?学生独立做完在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4)反馈交流方法一:总份数7+3=10100×3/10=30平方米100-30=70平方米验算:70+30=100(平方米)70:30=7:3方法二:7 +3=10100÷10=1010×7=70(平方米)10×3=30(平方米)方法三:100÷(1+3/7)=70平方米100-70=30平方米方法四:100÷(1+7/3)=30平方米100-30=70平方米方法五:7x+3x=100(5)比较哪种方法好?(简捷,计算方便)(6)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具有这些特点的应用题叫按比分配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学习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
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
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
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
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延展学习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
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
(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