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心理
青春期叛逆期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青春期叛逆期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一种叛逆的心态。
他们渴望自由,希望摆脱成人的限制,同时也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本文将对青春期叛逆期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青春期叛逆期的心理分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的身心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疑惑,试图了解自己是谁以及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种身份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对成人世界抱有怀疑和不满,心理上产生了叛逆情绪。
1.1 渴望自主权和独立性青春期的孩子们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强烈的渴望。
他们希望能够自行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做出选择,而不是只听从成人的指示。
这是他们试图摆脱成人限制的一种表现。
1.2 探索身份和自我意识的阶段在青春期,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他们会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目标,并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立个性。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与成人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1.3 对权威及规则的挑战青少年在叛逆期会对权威和规则提出质疑和挑战,因为他们开始思考权力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设定。
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一些规范和限制可能感到不满,因此会试图用叛逆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应对策略叛逆期对于家庭和社会环境来说都是挑战性的。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旨在帮助家长、教师和社会大众更好地应对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问题。
2.1 倾听和尊重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应对叛逆期的关键。
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与他们进行开放的谈话,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这样做可以建立互信,增进双方的理解。
2.2 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模范在青春期,青少年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模范。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和教师自己也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让青少年从他们身上学习。
2.3 建立积极的规则和界限青少年在叛逆期需要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青少年叛逆的心理分析以霍尔顿为例
青少年叛逆的心理分析以霍尔顿为例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叛逆行为。
这种叛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自己身份和社会角色的反思与探索。
本文将以霍尔顿为例,探索青少年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对其影响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1. 霍尔顿的叛逆心理青春期的霍尔顿是一位叛逆的青少年。
他对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种规范和期望产生了强烈的抗拒情绪。
他对学习的态度消极,经常逃学;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力,与他们产生了矛盾;他对虚伪和道德缺失的社会现象感到愤慨,决定离开家庭寻找真实的世界。
2. 寻求独立和自我认同青少年叛逆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对独立和自我认同的探索。
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希望通过与父母和社会规范的对抗,寻求个人独立和价值认同。
霍尔顿对学校和家庭的叛逆行为正是他对自己独立性的追求和对个人意义的探索。
3. 对社会现象的反抗青少年叛逆还常常表现为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反抗。
他们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范畴产生怀疑,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
霍尔顿对虚伪和冷漠的社会现象感到愤怒,他试图逃避这种不真实的社会,并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
4. 叛逆行为的影响青少年叛逆行为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叛逆行为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增强个人自信心和独立性。
另一方面,叛逆行为也可能引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反应,导致青少年与周围环境的矛盾和冲突。
5. 处理青少年叛逆行为对于青少年叛逆行为的处理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理解青少年的内心需求和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
其次,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惑,并给予正面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和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个人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6. 霍尔顿的成长与转变通过叛逆行为的探索,霍尔顿最终意识到自己无法真正逃避社会,他开始重新评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反思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中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许多青少年表现出叛逆的心理。
本报告将对此进行研究,探讨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变化:在这个阶段,青少年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荷尔蒙水平波动较大,导致情绪波动明显增加。
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困惑和不安,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反抗和叛逆。
2. 自我认同:青少年时期,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和塑造非常重要。
他们希望被认可、理解和接纳,但同时也希望保持独立个性。
当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与家庭或社会的期望存在冲突时,容易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交圈的扩大、同辈关系的重要性增强等因素,使得青少年更加关注来自社会的认同和评价。
当他们感到被排斥、误解或不被理解时,会通过叛逆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
二、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对个人和社会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关系紧张:青少年叛逆常常出现在与家长的争吵、冲突中。
这种紧张关系不仅会对个人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家庭的和谐产生破坏。
2. 学业表现下降:叛逆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动力和集中注意力。
因此,他们的学业表现常常下降。
3. 社会适应困难:青少年时期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时期,叛逆心理可能导致青少年在社交活动中产生困难,难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应对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方法面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家长和教师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以下是一些应对方法:1. 沟通与理解:与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该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一个鼓励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校园环境。
这样能够帮助青少年感受到安全和支持,减少叛逆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
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青少年对父母和权威的挑战和抗拒,这对父母和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应对方法。
一、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变化1. 自我认同与独立性的探索在叛逆期,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反驳传统观念。
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和决策权,尝试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这是一个他们塑造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
2. 社交圈子的扩大青少年开始关注社交圈子的扩大,追求与同龄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他们更愿意与朋友相处,而不是与家人交流。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家人的冷漠和反抗。
3. 情绪波动和自我控制的困难叛逆期的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起伏和控制难题。
他们常常表现出冲动、易怒、挑剔和情绪化的行为。
这是因为他们正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还缺乏成熟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应对方法1.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应对叛逆期挑战的关键。
父母应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决策权。
同时,父母也应当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关切。
2.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青少年在叛逆期探索自我认同的同时,也需要指导和引导。
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并提供合理的行为规范与约束。
3.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父母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应当尝试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发泄和表达。
同时,父母也应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4. 提供支持和关怀面对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应当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怀。
他们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业、朋友关系和身心健康。
同时,在孩子犯错误时,应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纠正,以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或情绪困扰,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什么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大词典》里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通俗的说“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
一句话,就是不听话了。
先看例子:张某,男,16岁,高一学生。
成绩退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老师顶撞,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常因为头发不符合学校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及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顶嘴,坚决不承认错误。
对于有的老师说了一些过激的话,那这门课就干脆上课睡觉,不听讲,作业不写。
父亲长期分居外地,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工作较忙,对他要求严厉,说一不二,缺乏关心和理解,小时候不敢顶嘴,现在听到妈妈唠叨就发脾气,甚至现在一回家就进自己的房间,打个招呼都很难。
问个什么,也都是“是”,或“不是”,多问一下学习上的情况,他就不高兴的大声嚷嚷:“说个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
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总之,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
通过实例可以得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
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高中生叛逆心理浅析
高中生叛逆心理浅析高中生叛逆心理是指长期生活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环境产生抗拒和反叛的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在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并且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中生叛逆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
现有的教育体制往往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这种束缚和压力常常激发出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高中生在青春期期间往往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
过于重视学业成就或者家庭过分保护等原因,会导致他们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产生反叛的情绪。
社会和家庭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一些家庭仍然存在以权威和传统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高中生很容易产生叛逆情绪。
叛逆心理对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叛逆情绪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降低。
他们可能无法专心学习,容易分心或者产生抵触心理。
叛逆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规范产生抗拒,造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冲突。
为了处理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教育家、家长和社会都有责任。
教育体制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社会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机会,给予高中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叛逆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叛逆心理一、叛逆心理的现象在高中生中普遍存有从教很多年,我经常会发现很多中学生存有不同水准的叛逆心理,我们学校很多学生叛逆心理很强。
这里所说的叛逆心理是指高中生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不考虑是非曲直,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高中生的叛逆心理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在家庭中,一反小学、初中乖巧听话,与家长经常沟通,经常讲校内,班内看到的人和事的习惯。
开始在乎个人的空间,好发表个人的观点,当观点遭到否认后表现出固执的态度;极度反感父母亲理解他在学习生活中的事情。
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不接受倾向明显,认为父母的管教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甚至公开敌对;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增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
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
开家长会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
”“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
”在学校中,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认。
对老师的教育极度反感,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
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对表现好的同学无端打击、实行挖苦。
无视学校规章制度,我行我素,如学校不准校内骑车,有的同学就偏要骑。
在社会上学所谓“酷”而违反常规,如超速骑车,三五成群斗狠,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写,毁坏教学设施等来发泄旺盛精力的行为。
二、中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对成长的危害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其后果是严重的1、会引起偏激的行为和不准确的行为。
青春期叛逆教你正确看待青少年叛逆心理
青春期叛逆教你正确看待青少年叛逆心理青少年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而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心理更是受到了众多妈妈们的吐槽,面对青少年青春期叛逆,大多数家长都表现的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青春期叛逆心理,以便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纠正他们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如果青少年叛逆心理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对青少年以后的健康成长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特征,一点一点攻破叛逆期的教育问题。
1、自尊心过强的逆反心理自尊心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积极心理,缺乏它就会缺乏自我要求和上进心。
但过度自尊往往会形成逆反心理。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再像孩子时那样言听计从,他们渴望自己解决事情,摆脱成人的管束,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满足教师家长的说教,有时表现出不听不信,过于任性甚至公开与教师、家长作对。
2、待人冷淡的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似乎毫无感情。
同学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特别是那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感情淡漠了,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了,有人曾调查,认为在思想苦恼心情不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冷漠的占有心理问题少年的55%。
3、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如今的社会,人们对于成绩的看重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一到考试就紧张。
面对决定名次或人生前途的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竟毫无印象。
考试怯场情况多种多样,并占有一定比例,如此长期下去,会造成青少年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4、自私自利的嫉妒心理不少学生心中只有自己,很少关心别人,不少青少年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对自己的生日则念念不忘;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十分“保守”不愿意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就嫉妒,对成绩差的同学不屑一顾。
5、内心空虚的多疑心理一般表现为谨慎敏感,多疑而又主观,对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缺乏信任感,怀疑一切,对老师的批评视为故意找茬,对同学的帮助看作是不安好心,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叛逆心理怎么教育孩子
叛逆心理怎么教育孩子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反映了青少年对独立性、自我认同和自主权的追求。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理解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教育孩子应对叛逆心理的方法:理解叛逆心理的成因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叛逆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家长应该努力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心理需求,比如对自由的渴望、对权威的反抗等。
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与孩子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环境,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尊重。
避免一味的命令和批评,而是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扰。
设定合理的界限和规则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
这些规则应该是合理的,并且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这样孩子更有可能遵守。
鼓励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这些观点与家长的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并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是有价值的。
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孩子面临选择和决策时,家长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分析问题,但最终的决策权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如何合理表达不同意见,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可以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认可和奖励积极行为当孩子展现出积极的行为,如自我控制、合作或创造性解决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认可和奖励,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叛逆行为过于激烈,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教育指导。
结束语教育孩子应对叛逆心理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理解和支持为基础,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变化最为显著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许多青少年会表现出叛逆的心理,这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深入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和生理三个方面分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社会原因分析1. 自我认同:青少年在青春期追求个性和独立的自我认同,他们试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定位。
因此,一些青少年会通过表现出叛逆的行为来彰显自我独特性。
2. 对抗权威:在青春期,青少年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和规则。
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因而对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产生抵触情绪,并通过叛逆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3. 同伴影响:青少年更加依赖和重视同伴的看法和评价。
为了适应同龄人的群体认同,他们可能会加入一些叛逆的团体,表现出挑战权威和追求刺激的行为。
二、心理原因分析1. 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是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冲突,进而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2. 自尊心受挫: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能力产生怀疑和自卑感。
为了寻找自我肯定和满足,他们可能会采取叛逆的方式来追求自尊心的平衡。
3. 情感需求:青少年在青春期会出现较多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被关注、理解和接纳。
当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叛逆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三、生理原因分析1. 大脑发育不平衡:在青春期,大脑的前额叶和边缘系统发育不平衡,导致青少年在决策和情绪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这一生理上的变化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冲动、冲突和叛逆的行为。
2. 激素分泌波动:在青春期,激素的分泌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对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激素的波动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情绪波动性,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和叛逆的情绪爆发。
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案
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解析与解决方案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时期充满挑战和矛盾的阶段。
而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便是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问题解析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指的是青少年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对传统规范、权威和家庭约束的反抗和外化。
这种叛逆心理行为是年轻人个性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过度或持续,可能会给青少年本身和他们身边的人带来不利影响。
1.1 叛逆心理的成因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 生理因素: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的重要阶段,荷尔蒙的分泌增多会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叛逆行为。
1.1.2 社会影响: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希望摆脱父母和家庭的束缚,寻求自我的个性和独特性。
同时,社会的诱惑和外界的压力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冲击。
1.1.3 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的冲突、婚姻矛盾、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引发青少年叛逆情绪的产生。
1.2 叛逆心理的表现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对抗权威: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对于权威、规则和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有所动摇,表现为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的抗拒和质疑。
1.2.2 行为乖张: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激进的行为,例如旷课、逃学、打架等,以显示他们的特立独行和不受限制的态度。
1.2.3 情绪波动: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绪容易不稳定,表现为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持续波动。
1.2.4 自我封闭:叛逆的青少年往往倾向于封闭自己,不愿意与父母或其他家人交流,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二、解决方案针对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青少年摆脱叛逆情绪,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1 提供支持和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叛逆时期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高中生叛逆心理浅析
高中生叛逆心理浅析叛逆是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倾向,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进入到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情绪波动大,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探索也日益增强,从而产生了叛逆的行为和心理。
那么,高中生叛逆的心理究竟源自何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处理呢?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浅析。
一、高中生叛逆的原因1. 寻求个体自我认同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烦躁期,他们对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认同正在迅速成长。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他们不愿接受父母、老师等权威的束缚,更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通过叛逆行为来展现出个性。
2. 对权威的挑战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认知,逐渐发现了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很多情况下,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挑战时,往往会遭遇到家长、老师等权威的忽视和压制,导致了学生的叛逆行为。
他们希望通过挑战权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3. 情绪的波动青春期是一个情绪波动大、心理压力较大的阶段,高中生往往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时,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这种情绪的波动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行为,表现出对外界的攻击性和抗拒心理。
1. 违反规则和约束叛逆的高中生通常会表现出对规则和约束的抗拒,不愿意按照学校、家庭等机构性的规定来生活和学习。
他们可能会违反纪律、迟到早退、逃课等行为,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独立性。
2. 言行不一叛逆的高中生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双重性格,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坚定和强势,而在另一些方面又表现得软弱和犹豫。
这种矛盾的表现表明他们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性,希望能够借此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注意。
叛逆的高中生会经常对家长和老师等权威人士进行挑战,表现出一种叛逆性格。
他们可能会通过言语或行为来表达对权威的不满和不信任,试图通过挑战权威人士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三、理解和处理高中生叛逆心理1. 调整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叛逆的高中生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强制约束的方式,而应该将自己视为孩子的朋友和同伴,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
如何看待叛逆心理
如何看待叛逆心理关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抵抗不无道理,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如何看待叛逆心理的相关内容。
如何看待叛逆心理其实在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他们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也各不同。
但是其中青少年逆反心理尤为严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常常性地对宣扬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索;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特认同,大声喝彩;对思想教育蔑视和对抗。
其实,这种逆反心理不是一无是处的,往往还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在里面,但是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因为逆反而逆反,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众多。
最直接的就是激烈的好奇心。
尤其是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尤其是在不加任何解释的状况下,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于是逆反行为就出现了。
无怪有人说,最好的宣扬是禁止。
逆反来自不良刺激。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原因是不良的精神刺激。
有的人口受过种种挫折。
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这样一来,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越发严重。
比如,有的人因为经过多次失恋。
便认为人世间没有重正的爱情,如果谁说爱情美,他们就会大加否定,甚至大打出手,非常失态。
还有的人是源于自我肯定的心理必须求。
关于青少年尤其如此。
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熟悉的时期。
这是非常特别的时期,他们常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满足自我肯定的心理必须求。
作为青年人往往不会满足于适应社会,他们往往还暗中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但是却不表现出来。
因此他们往往有意采用逆反行为,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重。
初中生叛逆怎么办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与少年子女关系协调的基础。
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
作为父母应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强迫少年子女改变兴趣。
只有这样,才干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缩小父母与少年子女的心理距离。
青春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中国特训教育第一品牌
青春期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
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表达自主意识,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突出心理特点。
经春雷教育专家分析总结,叛逆心理主要表现有:
1、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会大声反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往往会坚持己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和独立意识。
2、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对于父母提出的要求会不加思索的抵抗。
3、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修改甚至彻底废除。
4、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反感甚至厌烦,出现过激行为。
5、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嘲笑甚至讥讽那些成绩优秀或进步的同学。
6、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
反正就是和你“对着干”。
本文来自湖南春雷教育网:
(春雷简介:春雷特训学校致力于引导青少年走出早恋、厌学、网瘾、叛逆等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系国内最早、规模最大、教育转化效果最佳的特训学校之一。
办学八年来,成功教育转化困惑少年3000多名,春雷学子遍布全国。
)。
叛逆期男孩子的表现和心理特点
叛逆期男孩子的表现和心理特点叛逆期男孩子的表现:1、挑战权威。
由于叛逆期的心理不断滋生,男孩在叛逆期容易出现与父母对着干,公然挑战父母、话语过激的行为,并且不断的试探父母的底线,与父母老师的教育背道而行,厌烦长辈们提的意见。
2、容易冲动。
叛逆期的男孩好胜心是非常强的,如果和同龄孩子起了争执,或者是别的事情,男孩一旦激动起来,很容易和对方起冲突,甚至是动手打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会出现男孩子打架事件一样。
3、不体谅父母。
叛逆期的男孩其实挺招人恨的,一方面他们渴望被父母理解,但另一方面他们从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许是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原因,他们总是让父母又急又气、又恨又爱。
叛逆期男孩子的心理特点:1、封闭性。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内心世界变得丰富,但是又不愿意向外人倾诉。
所以会很渴望拥有自己单独的空间,单独的住宿房间,带锁的抽屉,喜欢写日记,不爱在长辈面前说话。
在这个期间家长要尤其关注孩子的心理,但是不要过分的管束,这样反而会令他们反感。
2、前瞻性。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青少年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青少年特别地富于理想,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3、社会性。
青少年不同于儿童时期,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会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的兴趣,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但是如果不加以疏导,很有可能会出现厌学逃学,沉迷网络等不好的习惯。
叛逆期男孩子该怎么教育?1、多给叛逆期男孩一点包容。
叛逆期的男孩不想听从于任何人包括父母,所有这也让父母们感到非常焦虑,但是作为父母不能只是焦虑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们。
2、与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
叛逆期孩子总是表现的让父母和家人都无法理解,如染各种颜色的头发,说同龄人只能听懂的话语等等,这是父母也不要总是用埋怨和批评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要学会正确的和孩子沟通和解释。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可以试着给叛逆期的男孩子独自一人出来闯一闯,父母不必过量的管束自个的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个人独处室内空间,去做好自己憧憬好长时间的事。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和影响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和影响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往往表现出心理上的变化,并对父母和身边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和影响。
一、心理变化1. 自我意识增强在叛逆期,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对自我进行思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
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被认可和尊重。
2. 探索和独立性的追求孩子在叛逆期开始追求独立,并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获取新的经验,从而逐渐成长和发展。
3. 自我身份的建立叛逆期是孩子建立自我身份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渴望与他人形成联系,并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来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二、影响1. 与父母关系的紧张在叛逆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常变得紧张。
他们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增加,但又希望摆脱父母的约束。
这种紧张的关系常常导致家庭冲突的增加。
2. 对权威的挑战在叛逆期,孩子开始对权威产生怀疑,并试图挑战父母和其他成人的决定和规定。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见。
3. 社交圈子的扩大叛逆期是孩子社交圈子扩大的时期。
他们开始与同伴更加亲密地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学业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叛逆期往往伴随着学业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孩子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成绩下降。
他们可能表现出冲动、自我中心、挑衅等行为,对规则和纪律产生抵触。
5. 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一些孩子在叛逆期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包括抑郁、焦虑、自卑等。
这是由于他们面临身份建立和自我认同的挑战,以及来自亲友和学校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父母、同伴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注意到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和挑战,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叛逆期,健康成长。
如何有效地应对初中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如何有效地应对初中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初中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矛盾的时期。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飞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伴随着情绪波动、行为任性等现象。
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初中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是家长和老师联合起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理解青春期叛逆的本质青春期叛逆并非简单的肆意妄为,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其根源在于:1. 生理发育带来的荷尔蒙变化: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造成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易激动,直接导致行为上的叛逆。
2. 心理发展带来的自我意识觉醒:青少年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渴求自主权,对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出现挑战,态度出现抵抗和桀骜不逊。
3.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伴压力、社会文化、网络潮流等因素都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导致他们与成年人产生冲突。
二、有效应对青春期叛逆的策略1. 尊重和理解:尽量减少过度干预和批评:要尊重青少年的隐私和独立空间,尽量避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过度干预和斥责,避免激化矛盾。
积极倾听和沟通:要认真倾听青少年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诚的沟通化解矛盾。
认可青少年的成长和变化:要认可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孩子,他们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需要得到尊重和信任。
2. 引导和鼓励: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尊重青少年独立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发展。
鼓励独立的思考和行为:支持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做选择,重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3. 设定界限和规则:明确界限和规则:要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规则和底线,让青少年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尽量避免他们越界行为。
坚持原则,灵活处理: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要学会灵活处理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则进行调整,避免一成不变。
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它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权威的挑战和追求个人独立性的渴望。
如何理解和应对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1. 生理变化:青春期是人体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性激素的分泌增多导致情绪波动明显,青少年往往处于情绪的高度敏感状态,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2. 自我认同: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希望被他人认可和接纳。
叛逆行为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
3. 社会影响:青少年开始与朋友和同龄人建立强烈的归属感,追求独立性和社交关系。
他们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可能更容易受到负面引导。
二、应对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方法1. 沟通与倾听:与青少年进行开放、真诚和理解的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父母或监护人应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避免过度约束。
2. 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但这需要谈判和妥协,父母要与孩子讨论并确保规则的公平性。
3. 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青少年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负责自己的行为后果。
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 积极引导: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兴趣爱好、运动和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和社交技能。
积极引导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提升青少年的自尊心。
5. 建立支持网络:与学校、老师和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青少年在学校和社交圈的表现。
及早发现问题并得到专业帮助,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叛逆心理。
6. 保持家庭温暖和谐:在家庭中创造一个稳定、尊重和关爱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互相支持,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价值观。
三、案例分析小明,一个14岁的青少年,最近频繁挑战父母的权威,经常显露出叛逆的行为。
他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对学习兴趣和成绩下降,对家庭沟通变得极为消极。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如何应付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明白、沟通和引导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叛逆心理,这是他们身心发展正常现象,也是他们深入自我、独立自主的必然表现。
家长和教育者应明白、包容和引导孩子,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一、明白叛逆背后的原因1. 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内分泌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易怒、易激动等现象,这些生理变化是叛逆心理产生的基础。
2. 心理变化:与此同时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渴望自主独立,期望远离父母的控制,但同时又缺乏经验和能力,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矛盾心理,进而表现出任性。
3. 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社会竞争等,也会造成青少年出现叛逆心理。
二、沟通是关键:建立平等自由且信任的沟通1. 放下压制,倾听孩子的心声:尽量减少用命令式、批评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应放下控制欲,用平等、尊重的姿态和语气与孩子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不能认同,也应给予理解和尊重。
2.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孩子的立场: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简单地将叛逆行为归咎于孩子本身的“坏”或“不听话”。
3. 营造温馨安全和信任的空间: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和情绪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安全和信任,敢于向父母倾吐心事,并将父母视为可以依靠的伙伴。
4. 积极引导,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的“叛逆”,而应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1. 做出榜样,以身作则:青少年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父母应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行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孩子做榜样。
2. 制定并执行合理规则,重视培养自律意识: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帮助孩子培养和训练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学角度解读儿童叛逆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学角度解读儿童叛逆期的心理变化儿童叛逆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追求自我认同,并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理论和观点来解读儿童叛逆期的心理变化。
一、自我认同的建立在儿童叛逆期,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根据埃里克森的身份发展理论,这个阶段被称为“身份与角色混乱”。
孩子们开始进行身份探索,尝试不同的角色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
二、追求独立和自主性在叛逆期,孩子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独立和自主性。
他们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表现出不同的意见和决策。
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独立能力,并且不再依赖父母的决定。
三、情绪的波动和冲突叛逆期的孩子们经常面临情绪的波动和冲突。
他们可能会经历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表现出情绪化、易怒和反抗等行为。
这可以归因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不确定感。
四、对权威的挑战在叛逆期,孩子们开始对权威进行挑战,包括父母、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的权威。
这是他们试图探索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方式。
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控制权,并且对不合理或限制自己的规则进行反抗。
五、与同伴的亲密关系在叛逆期,与同伴建立亲密关系对孩子们的社会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开始寻求与同龄人的接触,建立并加强友谊关系。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会了应对冲突、解决问题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六、对未来的探索与规划叛逆期的孩子们开始对未来进行探索和规划。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等,并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对未来的探索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意义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结起来,儿童叛逆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
通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儿童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父母和社会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孩子的人尤其是孩子已经到了初中的年龄,往往会觉得孩子已经进入了叛逆的时期,会比较难管教,但是,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其实是可以和孩子做好朋友的,而且是知己哦。
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见解。
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
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
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
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
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初中生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与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的。
高中阶段开始后,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削弱,逐渐会明确区分出自己与他人思想上关注点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意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客观标准,这时个体的思维就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高涨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恼和憧憬等。
又如,同是记日记,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对于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
日本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初中生的日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期望等;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
初中生日记特点的变化,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经常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
也恰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
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初中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其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二、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
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
所以,可以说初中生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
(二)反抗心理的表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
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
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
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初中生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但父母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以过去那种十分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结果导致反抗行为。
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
如父母不听取初中生的意见,将他们一味地置于支配从属的地位。
第三,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
第四,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初中生的反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
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
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之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较快地随之消失。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
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
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但却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
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景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
3.反抗的迁移性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性是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某一成人团体中的一个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均予以排斥。
这种反抗的迁移性,常使初中生在是非面前产生困惑,在情绪因素的左右下,他们常常会将一些正确的东西排斥掉,这给他们成长带来不利。
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也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
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象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一)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
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但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
所谓情绪的温和性,是指个体的某些情绪是在文饰之后,以一种较为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与幼年和童年期的儿童相比,初中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了解了不同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事实,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已不很开放和充分,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
所谓情绪的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
初中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
例如,当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一部文艺作品之后,会长时间地沉浸在某种情绪之中,这种情绪不单纯来自于书中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他们的主观思考和遐想而派生出来的较为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二)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
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三)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
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
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上了表演痕迹。
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
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
四、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表现为6、7个儿童经常在一起交往和游戏。
在这种交往中,儿童们感到了身心自由和愉快。
因此,就交友的方式来说,小学时代是团伙的时代。
到了小学高年级,这种交友的团伙形式就已发展到了顶点,然后就逐渐趋于解体,被新的交往形式所取代。
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突出了许多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
他们需要有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而交友的团伙形式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