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doc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艺术学院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内蒙古艺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df12ed5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a.png)
绪论单元测试1.乐句、乐节、乐汇不能表现独立完整的乐意,因此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
()A:对B:错答案:A2.一首乐曲主调是C大调,结束在e小调的全终止上,这首乐曲的结构属于开放性的结构。
()A:对B:错答案:A3.调性布局是指包含转调乐曲的调性安排,调性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一般是:主调–下属方向调–属方向调–主调。
()A:错B:对答案:A4.音乐中最小的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A:对B:错答案:A5.音乐的结构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
()A:错B:对答案:A6.起承转合原则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
()A:错B:对答案:B7.主题是一首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乐思的面貌主要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
()A:错B:对答案:B8.曲式除了基本部分以外,有时还包括从属部分()。
A:补充B:结尾C:引子D:连接答案:ABCD9.结构的补充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A:重复全终止的主和弦B:重复终止式C:通过补充终止答案:ABC10.结构的扩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A:用阻碍终止扩充B:通过K46-V2-I6扩充C:重复属七和弦扩充D:通过模进手法扩充;E:使用不完满终止扩充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乐节的次级结构是()。
A:乐句B:乐汇C:乐段D:主题答案:B2. aaa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属于()。
A:再现式结构B:部分重复式结构C:重复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答案:C3.乐段的结尾()。
A:必须为收拢性结构B:必须完满终止C:必须为开放性结构D:可能是开放的,也可能是收拢的答案:D4.以下哪几项属于乐段的从属部分?()A:中间段落B:前奏C:间奏D:尾声答案:BCD5.三乐句组成的乐段可标记为()。
A:aabB:abcC:abbD:aaa答案:ABCD6.下列关于复乐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复乐段的次级结构为单乐段B:终止式倒装的现象在复乐段中偶尔可见C: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D:复乐段内部的乐段之间不是同头变尾的关系答案:ABC7.乐段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句构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b7b4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3.png)
肖邦B大调夜曲op.32 no.1的和声与曲式分析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在他众多的钢琴作品中,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可谓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和富有表现力的和声。
本文将结合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为大家呈现这首美妙的肖邦夜曲。
【和声分析】B大调夜曲 Op. 32 No. 1 的和声运用非常丰富,富有戏剧性和情感表达力。
整首曲子采用了典型的A-B-A-Coda曲式,每一部分的和声运用都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和声上,A部分主要采用了B大调、F#大调和E大调作为基调,通过层叠的和声交替进行,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在A部分的末尾,肖邦运用了C#大调的和弦过渡到了B部分,为接下来的情感高潮做了铺垫。
接着,我们来看B部分。
B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情感高潮部分,旋律明快而激昂,和声变化也更加丰富多彩。
B部分以F#小调展开,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氛围,接着通过层叠的和弦过渡到了A大调,情感迅速转折。
然后肖邦以华丽的技巧展示了钢琴的音色魅力,在旋律上进行了华丽的变奏,和声上也运用了许多变化,如层叠的和弦、转位的和弦等,增加了曲子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整个曲子的和声运用非常巧妙,通过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和层叠的和弦,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让人沉浸感受到肖邦浪漫主义情感的深邃。
我们来看A部分。
A部分以静谧、悠扬的旋律开篇,主旋律被悠扬的和弦伴奏所环绕,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氛围。
A部分主题明快优美,情感平和,是整首曲子的开篇。
整首曲子的曲式结构紧凑,情感起伏跌宕,通过A-B-A-Coda的结构反复变奏,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动听性。
肖邦在曲式上的安排也使得整首曲子井然有序,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
通过以上的和声分析与曲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肖邦B大调夜曲 op.32 no.1 具有丰富的和声变化和戏剧性的曲式结构,充分展示了肖邦浪漫主义情感和钢琴演奏技巧的魅力。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2bc5d126fff705cc170a0c.png)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371657f7ec4afe05a1df0a.png)
曲式分析报告乐曲节奏为六八拍,速度为活泼的快板,是一首三声中部复三曲式。
呈示部(1-67小节)A乐段(1-24小节):第一乐句从弱起拍进入,调性为b小调,力度为弱,旋律声部由一连串下行半音阶构成,旋律与低音伴奏交织在一起,十分活泼;第二乐句由跳音构成,两手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轻快而愉悦。
a’乐句在ab乐句反复一次之后高八度出现,后半句转到e小调,节奏变得紧密,让人觉得急促。
a’’乐句比a’乐句再高四度奏出,一连串的下行音阶及和弦使整个乐段结束。
B乐段(25-36小节):节奏与前面乐段有鲜明的对比,右手主旋律变成两拍节奏,像是单拍子的感觉;左手伴奏十分有规律,先跳进再半音级进下行。
出现多次转调,24-26小节为a小调,27-28转到C大调,28小节后半拍转到e小调,30小节转回主调,此时,乐曲也进入到了该越段的高潮,接着主三和弦在最高点反复六次,33小节最后一个四分音符和弦发生改变,变成b小调的属七和弦,三个一组地在三个八度奏出,起到强调以及稳固调性的作用,为A’再现乐段做铺垫。
A’乐段(37-67小节):只重复了ab乐段8个小节,随后有一段23小节的扩充乐段,旋律开始快速地流动起来,第58小节出现与b乐句相同的动机,63小节开始渐强,节奏紧促,不断攀升,达到顶峰后奏出四个位于不同音区的下行八度主三和弦干脆利落地结束整个呈示部。
三声中部(68-128小节)C乐段(68-83小节):情绪发生变化,变得缓和,旋律声部为下行音阶,和声变化多样,调性转到其关系大调D大调。
e乐句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f乐句旋律换到左手,右手伴奏,为上行音阶,与e段反向进行。
和声上68-69小节为D大调主和弦,69-70小节为V7,71小节VI级,74小节VII7,75-77小节I,78小节DD7,80小节转到E大调,81小节V7和弦,82小节转入A大调,V7-I 进行停在A大调主和弦上结束整个乐段,乐段间有一次呼吸暗示进入新乐段。
曲式及作品解析总结报告
![曲式及作品解析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5c1df0650e52ea5418980e.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那么进行过系统化的规,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根本容1、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开展的根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比照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开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那么〔并列原那么、再现原那么、循环原那么、奏鸣原那么、变奏原那么和套曲原那么〕为根底,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根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容⑴旋律的外型冠音型(瀑布型)旋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9719994b35eefdc9d33307.png)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78182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0.png)
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摘要】德彪西的《夜曲》是一首富有深情和迷人旋律的音乐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和声、调式和调性特点,揭示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在和声特点方面,本曲采用了富有层次感的和声结构,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营造出梦幻般的音乐氛围。
调式特点上,德彪西在作品中运用了多样的调式,展现了其对音乐语言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而调性特点方面,则体现出作曲家在调性处理上的独特技巧与包容性。
通过分析音乐情感表达和探讨作曲技巧,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夜曲》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德彪西的《夜曲》以其独特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成为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之一。
【关键词】德彪西,《夜曲》,和声特点,调式特点,调性特点,音乐情感表达,作曲技巧,作品特色1. 引言1.1 介绍德彪西《夜曲》德彪西《夜曲》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一首著名钢琴作品,创作于1890年。
这首夜曲是德彪西为了纪念已故的友人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逝去朋友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这首曲子以富有情感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著称,被认为是德彪西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之一。
通过对和声的运用和调式的处理,德彪西在《夜曲》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作曲风格,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曲子中,德彪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调性处理,展现出了他对音乐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创作技巧,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哀怀之情。
1.2 提出分析主题提出分析主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音乐作品在音乐结构和音乐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和声特点、调式特点和调性特点的系统分析,将揭示出这首作品所展示的音乐情感表达和作曲技巧。
通过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将从细致的音乐元素入手,揭示出这首曲目在音乐风格和音乐语言上所呈现的精髓,为读者揭示出作曲家独具的创造才能和音乐审美追求。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可编辑)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5816d9c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71.png)
西南大学《曲式作品分析》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1:[判断题]结构的外部延长称为扩充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调性布局公式为:T-D-S-T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音乐的陈述类型可以广义地分为稳定型陈述和非稳定型陈述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以其自身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该单位称为性结构;相反,如果不在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 )性结构。
参考答案:(收拢)、( 开放)5:[填空题]乐段通常由数量不等的乐句构成,乐句有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和()。
参考答案:(乐节)、(乐汇)、(若干乐音)6:[填空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原则、(? )原则、( )原则、()原则和()原则。
参考答案:(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和(回旋)原则1:[判断题]在主题材料结合方式上,乐段可以大致分为平行乐段和对比乐段两大类,在和声结构上可以分为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在外部形态上可分为方整性乐段和非方整性乐段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复乐段既是一个量的概念(至少包括两个单乐段),又是一个质的概念(主要内容有)。
两个单乐段在各自的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也包括转调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4:[填空题]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的两大类。
参考答案:(有再现)、(无再现)5:[填空题]在材料方面,二段曲式可以分为( )和( )两类。
参考答案:(单一主题)、(对比主题)6:[填空题]三段曲式根据中段材料的同异,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参考答案:(引申型中段)、(并置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 1:[判断题]引申型中段的三段曲式也称为双主题三段曲式。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与二段曲式相似,三段曲式的第一段通常也是一个呈示型乐段。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平行复乐段与二段曲式相同,两者第二段开始主题材料都相同。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77ec70a26925c52cc5bfd0.png)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和声曲式分析柴可夫斯基《四季》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https://img.taocdn.com/s3/m/156e7a05bb68a98271fefaa4.png)
(二)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雪橇》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小品,还有一段小故事。
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
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船歌》和《雪橇》。
注①《雪橇》,复三部曲式,快板,四四拍。
这是一首描写冬日欢乐的乐曲,钢琴模仿马拉雪橇上铃铛的叮咚声,轻快活泼,雪橇在茫茫雪原上逍遥自在地奔跑,一路洒下欢愉快乐的铃声。
柴可夫斯基性格忧郁,冬天却能给他带来欢乐,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他写到:“……俄国的冬天风光对我来说美妙无比。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雪像无数钻石般闪耀光芒。
从我住房的窗口可以视野开阔地眺望远方,多么美好自在,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畅快自由地呼吸吧!”注②十一月《雪橇》表现的正是晴朗的冬日里自由欢畅的心情。
1、主题分析首部(1-27)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明朗、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赶车的人和坐车的人的心情都格外欢畅,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A段](1—8)为两个同头异尾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四四拍,E大调。
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
谱例7在这段中,主题由高声部及次中声部的八度重复展开,并在整个A段中持续,使主题的旋律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节奏型由两个八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与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使四四拍的节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但在二分音符长音停顿处加入了四分音符音程的填充,使切分节奏得以打破。
在A段的最后两小节转入升g小调,经属七和弦,结束于升g 小调主和弦。
曲式分析试题讲解
![曲式分析试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7c9dd4aeaad1f346933fef.png)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主题的“特征”3.织体4.旋律5.曲式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3.《侏儒》冼星海4.《为什么》贝多芬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5.爵士乐、布鲁斯、______的结合,是格什温“交响爵士”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中心对称”2.音色 4.旋律 5.和声材料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月满楼台》格里格2.《培尔金特》德彪西3.《侏儒》舒曼4.《为什么》穆索尔斯基5.《芬兰颂》西贝柳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俄国作曲家拉赫曼玛尼诺夫的作品有何特点?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3.18世纪典型回旋曲式与19世纪回旋曲式的区别是什么?请用图式表示出来。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a9d7c7cd184254a35356a.png)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
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
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曲式分析完整
![曲式分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3f03ad2bb4cf7ec4afed0df.png)
绪论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
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MFA。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
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1、旋律的外形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学科专业知识(音乐)习题答案
![学科专业知识(音乐)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6e1c1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9.png)
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乐理一、填空题1.乐音;噪音2.音高;音值;音量;音色3.振幅;音的长短4.乐音体系5.音列6.基本音级7.音名;唱名8.首调唱名法;固定调唱名法9. La 10.九;七;两;小字五组11.f 12. e2;g.bb2;B1;#f 13.中央C 14. a1; al =440次/秒(赫兹)15.半音16自然半音;变化全音17.变化半音;变化全音;自然半音;自然全音18.变化半音;自然半音;自然全音;自然半音;自然全音19.D、xC;bG、xE 20.变化音21.音律22.三分损益法23.十二平均24.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25.简谱记谱法;五线谱记谱法26. 高音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27.G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28.音高29.符头;符干;符尾30.31节奏32.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33.节拍34.强拍;弱拍35.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36.复37.相同类型;单38. 3/4;3/4;7/8 39.节拍强弱40.两41.42.四分43.变音记号44.升号;降号;重升号;重降号;还原号45.倚音;波音;回音;颤音;滑音46.从头反复47.(从左至右横向)小行板;庄板;广板;快板;渐慢;恢复原速度;中弱;渐强;活泼的;柔和、甜美的;快速有生气;自由节奏;叙事曲;圆舞曲48.音程49.度数;音数50.级数51.音数52.纯四度;4 53.增四、减五度;354.(1)2;(2)8;(3)13;(4)4 55.纯;大、小;增四、减五度56.旋律音程57.上行;下行;平行58.和声音程59.单音程;复音程60.单音程61. 14 62. 27 63.单64.大七度;小三度;增六度;纯十二度;减七度65.纯一度;纯八度;小二度;大七度;不协和音程66.极完全协和音程;完全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67.(从左至右横向)不协和;不完全协和;不协和;完全协和;不协和;极完全协和68. 性质;协和程度69.纯五度;大七度;增六度70.增一度;减八度71.减小七和弦72.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73.三音;六和弦;五音;四六和弦74.减小三四和弦;Ⅱ275.纯五度;小六度;大三度;小三和弦;增六和弦;减五六和弦;小小七和弦76.升号调;降号调77.主音;调式78.等音;调式79. 3;B大调;b C大调;#F大调;b G大调;#C大调;b D大调80.三个降号/b E调81.共同82.#c小调;#d小调;#F大调;B大调;E大调83.D大调;E大调;#f小调;#c小调;#b小调84.#d小;b B 85.C大.b C86.近;转向属方向中音小调87.主88.(1)#Ⅶ;导音(2)b D;a(3)E大或e小;上主音(4)#F自然大;B自然大(5)f和声小;C和89.#c和声;#G和声90. E;d91. b A;闰92.b D;c 93.音阶/调式音阶94.A.b A 95.B和声;a自然96.倾向;解决97.3 98.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99.0100.增二;增五101.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102.2;1 103. #g;b F104.G;g;A;d 105. b b106. Ⅰ;ⅵ107.增二度;增五度108. #ⅶ;ⅵ109. ⅲ——#ⅶ110. 和声大调;和声小调111.和声大调;和声小调112.113.半音114.宫角115.宫;商;角;徵;羽116.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117.清乐调式;雅乐调式;燕乐调式118.x A 119.b b;闰120.#F雅乐;#F燕乐121.变徵;变宫123.D 124.大六度;小六度125.I;Ⅲ;V;主126.I、Ⅲ、V;I、Ⅳ、V127.E;#G;B 128.解决129.转调;离调130.纯四;大六131.移动音程的移调;改变调号的移调;改变谱号的移调二、单项选择题1-5 B A A B D 6-10 B D B A B 11-15 C D B D C 16-20 C A A C C 21-25 B A B C D 26-30 B A C B D 31-35 A C C C B 36-40 B A D D D 41-45 B D B B A 46-50 C D A B D 51-55 B A D B C 56-60 A C A C C 61-65 B D C A B 66-70 C D D B D 71-73 C A B74 B B A C A 75-80 B C A C A C 81-85 B B D D C 86-90 D B A D B 91-95 D A B D B 96-100 D B B C C 101-105 D A C A B 106-110 A A C C C 111-115 A C B C C 116-120 A C B D C 121 B三、多项选择题1. ABC2. BCD3. AD4. AC5. BD6. CD7. BD8. BCE9. ABD 10. ABC四、名词解释(答案要点)1.三和弦是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而构成的和弦。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d2e7f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9.png)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
A+B+A+C+A……+A叠部(Refrain)插部Ep. Eposode●回旋曲式分类:1、小回旋曲式,三段式连锁链接,文艺复兴时期。
2、古典回旋曲式,引申发展,规模小、对比低、统一性强。
古典乐派A+B+A+C+A。
3、回旋奏鸣曲式,库普兰、拉莫等多用,古典乐派。
●回旋曲式构成条件:1、包含五个以上相对独立部分。
2、叠部(Refrain)至少出现三次。
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Epsode)。
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体材料排列具有循环和交替特点,显示了三部性的连锁关系。
5、回旋原则。
6、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由主调支持,插部伴随掉的对比,较为逻辑的选择是T-D-T-S-T的调性功能布局。
●回旋曲式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需要由主调支持,而所有的插部都要求伴随调性调式的对比。
较为逻辑的选择T-D-T-S-T●回旋曲式除了其结构意义之外,又具有明显的体裁意义。
它主要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这种形式的副歌部分不断原样反复,而分节歌式的“领唱”部分则每次不同。
●应用范围:回旋曲式常用于独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舞曲尤多),以及大中型套曲的某一个乐章。
●小型回旋曲式: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各插部与叠部交替轮换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小型回旋曲式的插部通常是叠部材料的引申发展。
各部分规模小,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
(库普兰、拉莫)●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A+A1+A2+A3+……原型称为变奏主题●变奏曲式以变奏原则为基础但它也经常综合其他的结构原则。
如再现三部性原则、多部对称原则或奏鸣原则、套曲原则等。
●一般变奏曲只使用一个主题,但也有双主题变奏。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7e97cea300a6c30c229fec.png)
三部性原则
1、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间,插入一个中间 部分。
2、包含对立统一的辩证因素 三具有质的规定性 3、具体体现:A—B—A 主题(呈示)—离题(对比或引伸 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核心是再现(如果没有再现三部 性原则能否成立)又称之为再现原则 4、典型曲式:三段曲式和三部曲式 5、在音乐中体现的运动组合形式: (1)周期性连锁般的环环相扣 (2) 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
结构单位为开放性结构, ※注意:这两个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
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
四、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曲式各组成部分 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的 不同 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注意是侧重 曲式功能,要和曲式结构相区别,引子、 连接、补充、结尾的曲式结构未必比曲 式的基本结构部分小)
五、曲式的调性布局
音乐陈述的结构形式
1、乐段结构 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2、衍生结构 a、散体结构与连句结构 b、模进结构和诗句结构 c、自由结构、联合结构与结构的组合)
第二章 一段曲式(一)
本节主要内容
一、乐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定义 2、基本特征
(1)结构规模 (2)调式和声 (3)陈述类型 (4)艺术形象 二、乐段的内部结构 1、划分的原则 2、划分的层次
二、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1、主题 2、结构单位,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 3、收拢性结构与开放型结构 4、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5、曲式的调性布局 6、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一、主题
1、 定义: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 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为主题。主题 即主导乐思,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
陈述结构类型的分类
(一) 稳定的陈述类型 1呈示型2、结束型 (二)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中间型陈述) 1展开型2、过渡型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
![曲式分析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8dffdace2f0066f5332297.png)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2008.12.29)考试说明:将前三大题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与考题一并上交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2.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乐段),4.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5.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复乐段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
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
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
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起承转合原则起承转合原则也是由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起、承、转、合这四个阶段,在结构上具有不同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部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部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答:音乐的稳定性陈述语言表现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能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具有一定的布局格式,这个布局格式主要指的是什么?。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d43772168884868762d6dd.png)
曲式与作品分析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目录背景介绍: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
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
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速度:Grave结构图示:呈示部一.旋律图示:主部连接部二.曲式结构三.旋律外形主部主部由两句构成,皆是先扬后抑的写法,所以是先上后下的走向。
连接部。
开头有两次向下的重复运动,中间部分上行较多,尾部再次下行,所以为抑扬抑的写法。
副部一从图上看,起音落音位置有所改变,大致为上扬的写法。
副部二先上后下,为先扬后抑的写法。
结束部先上后下,即先扬后抑。
四.音列主部连接部副部一副部二结束部五.音域分布主部主要分布在c1~c3之间,由于在c2~c3间上行后有下行,所以在此段区间音的分布较密。
连接部音域为#f~降e3,在c1~a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一此部分包含了很多大跳,横跨多个区间,其中音在a1~降b2区间内分布较密。
副部二音域为g1~f3,其中在降e2~降e3区间内分布较密。
结束部结束部较短,音域从d1~降e3,在此音域的中间部分分布较密。
六.骨架音主部起音:c1 落音:c2 重音:c1 f1 c2 f2 c3 e2 长音:c2 最高音:c3最低音:c1连接部起音:b1 落音:a 重音:g2 长音:g2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f副部一起音:降B 落音:降b1 重音:降B 降b1 长音:降g2 f2 最高音:降b2 最低音:降A1副部二起音:降e2 落音:降b1 重音:降e2 降e3 降b1 长音:降e2 最高音: f3最低音:g1结束部起音:降e2 落音:d1 重音:降e2 降e3 降a1 降a2 长音:降e2 降e3 最高音:降e3 最低音:d1七.音程统计主部纯一度:2 连接作用小二度:17 级进大二度:6 级进增二度:4 级进大三度:6 级进间的缓冲纯四度:2 向下跳进纯八度:1 向下跳进连接部纯一度:2 长音后的连接小二度:29 辅助音,经过音,级进大二度:5 级进小三度:1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大三度:4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纯四度:9 穿插于旋律向下的进行中减五度:2 反向缓冲向下的进行动势纯五度:5 向上大跳小六度:1 开头时的向上大跳小七度:2 向上大跳大七度:1 向上大跳副部(1)纯一度:24 同音保持,用于缓冲小二度:28 级进大二度:38 经过音小三度:8 穿插于级进间纯四度:6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4 增强调性感增五度:1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大六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小七度:5 跳进使用小九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大九度:2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度:1 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五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小十七度:4向上大跳入高音区纯十八度:2向上大跳入高音区副部(2)纯一度:9 同音保持小二度:44 向上级进,经过音,辅助音大二度:31 经过音,辅助音减四度:2 增强和声的色彩感纯四度:1 增强调性感纯五度:1 增强调性感大六度:1 跳进小七度:1 大跳大十六度:1大跳结束部纯一度:1 连接前后句,有顶真的效用小二度:2 向上级进大二度:1 向上级进小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三度:1 穿插于级进中大七度:1 使调性不稳定纯八度:5 上下多次大跳,强调调性纯十五度:1八.音型模式音型名称作用比例八分音符最小值 1四分音符常用值 2二分音符常用值 4 .二分符点音符常用值 6全音符最大值8九.节奏模式节奏类型最大值最小值最高音最低音顺分-等分.c3 c1等分-逆分 c3 升f1逆分.b1 g2顺分-等分 g2 升f1 顺分-等分降d1 降e3 顺分降b2 d1 等分降b a顺分.降g2 降d2顺分降e2等分降e3 降e2 十.主题旋律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一.分层结构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1:副部主题2:十二.小结悲壮的慢板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39c268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3.png)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第一章测试1.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哪些方面?()A:音色 B:高低 C:旋律 D:节奏答案:音色;旋律;节奏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有哪些?()A:变奏原则 B:三部性原则 C:起承转合原则 D:回旋原则 E:呼应原则答案:变奏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回旋原则;呼应原则3.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这就是音乐作品的()A:内容 B:关系 C:曲式 D:主题答案:曲式4.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A:材料 B:主题 C:乐段 D:曲目答案:主题5.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的学习是提高分析技能的唯一有效的途径()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乐段可分为乐句,而乐句又可能进一步细分为()A:乐章 B:乐句 C:乐汇 D:乐节答案:乐汇;乐节2.乐段在从属调性上以完全终止结束,称之为()A:结束乐段 B:从属乐段 C:转调乐段 D:终止乐段答案:结束乐段;转调乐段;终止乐段3.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是()A:题目 B:音调 C:动机 D:重音答案:动机4.乐段的从属部分指乐段做外部扩展所附加的结构部分,这些部分有()A:前奏 B:间奏 C:副歌 D:尾声答案:尾声5.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结构,它之所以被称为复乐段是因为它的内容都是重复的()A:对 B:错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无再现引申型二段式的特点()A:有新主题的并置 B:单一主题的发展 C:有两个以上主题 D:没有新主题的并置答案:单一主题的发展;没有新主题的并置2.无再现二段式有那两种情况()A:引申型的 B:终止型的 C:并置性的 D:并列型的答案:引申型的;并列型的3.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A:对比曲式 B:二段曲式 C:统一曲式 D:一段曲式答案:二段曲式4.什么是呼应原则最基本的表现()A:音乐调性上的呼应 B:音乐内容上的呼应 C:音乐结构上的呼应 D:音乐主题上的呼应答案:音乐结构上的呼应5.二段式可能有结构的重复,各部分分别单独重复或整体结构的重复都是常见的情况()A:对 B:错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呈示性乐段的特征是()A:方整对称的 B:单一的 C:和声单一的 D:收拢结束答案:方整对称的;单一的;和声单一的;收拢结束2.三段是中段的写法十分多样,但可归纳为哪三种基本类型()A:对称型 B:引申型 C:综合型 D:并置型答案:引申型;综合型;并置型3.变化的再现段最常见的手法是()A:停止 B:休止 C:重复 D:变奏答案:重复4.音乐的称述类型分为几类()A:3 B:1 C:4 D:2答案:25.并置型三段式由于引进新的主题,故也称之为“双主题三段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与曲式分析3/作品分析参考答案
一.写出正确的曲式分析图示
评分标准:
1、划出曲式结构共:60分
2、呈示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3、插部:20分,其中两段各10分,其中调性5分,小节数正确5分。
4、再现部:20分,其中调性5分,三段图示正确10分,小节数正确5分。
引子 A B A’ C D A B A’尾声
a a’
b b’ a a’
c c’
d d’连接 a a’ b b’ a a’
2 4 6 4 6 4 6 叠入 4 4 5 7 2 4 6 4 6 4 6 16
小节数详细标记:
1-2 3-6 7-12 13-16 17-22 23-26 27-32 32-35 36-39 40-44 45-51 52-53 54-57 58-63 64-67 68-73 74-77 78-83 84-99
调性:
1-12 g 13-16 Bb 17-22 Bb –g 32-53 G 54-63 g 64-67 Bb-g 74-99 g
A B A’ C A B
a a’
b b’ a a’
c c’ c’c’ a a’ b b’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小节数详细标记:
1-4 5-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29-32 33-36 37-40 41-44 45-48 49-52 53-56
调性:
1-24 G 25-40 Bb-g 41-56 G
二.对所写图示进行文字叙述
评分标准:
1、写出乐曲曲式结构名称:10分
2、对呈示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
3、对插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数
量3分,调性2分。
4、对再现部各乐段阐述,其中要阐述各乐段的类型5分,乐句的
数量3分,调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