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法考知识—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法考知识—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是法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以诉讼程序和诉讼主体为核心,构建起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框架,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和司法公正的实施。
本文将从诉讼程序、诉讼主体以及诉讼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来探讨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相关知识。
一、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调解、审理和执行等环节。
起诉是指原告以民事案件的事实为依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起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诉讼标的合法、诉讼主体资格、管辖权等。
受理是指人民法院收到原告起诉状后,对案件进行审查、登记和分配的程序。
调解是指诉讼当事人在诉讼期间,通过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过程。
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进行庭审等,最终作出判决或裁定。
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判决书、裁定书,保障判决书的真实性和实施标准。
二、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原告是指诉讼的提起人,他拥有诉讼权利和义务。
原告应当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并依法在合适的时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被告是指被原告诉讼的对象,他有诉讼权利和义务,并在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及时作出答辩。
第三人是指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除原告和被告以外的人,他可以申请参加诉讼,并依法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三、诉讼权利与义务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诉讼权利包括起诉权、辩护权、质证权、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权利等,它们保障了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诉讼义务包括告知真实情况的义务、提供证据的义务、切实配合人民法院审判等,它们要求当事人积极参与诉讼,维护诉讼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是有效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
清晰的诉讼程序、明确的诉讼主体以及明确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为民事诉讼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只有在严格遵守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用于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
它包括诉讼主体、诉讼权利义务、诉讼程序、法院组织和审判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在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权益以及保障社会秩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诉讼主体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首要任务是界定诉讼主体的范围和权益。
诉讼主体通常指的是当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
对于原告,诉讼法律制度保障其起诉权,并要求其提供充分而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对于被告,则享有辩护权并可以提出反驳意见。
二、诉讼权利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这包括对于双方当事人的起诉期限、举证责任、证据收集要求以及上诉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法律制度还规定了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义务,如诚信原则、不得滥用诉讼权利等。
三、诉讼程序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规定了一系列诉讼程序,以确保诉讼的公正和有效。
这包括诉讼的提起、立案、审理、调解和结案等各个环节。
诉讼程序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并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四、法院组织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还规定了法院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它包括了法院的级别划分、选任程序、权限划分以及审判人员的资格和遴选等。
法院作为审理民事纠纷的独立机构,应当依法行使审判权,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和辩权。
五、审判方式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还规定了不同案件的审判方式。
一般来说,较为简单和常见的民事纠纷可以通过简易程序或者调解方式解决。
而对于涉及复杂法律问题或争议较大的案件,则需要进行普通程序的审理,并由合议庭进行合议裁决。
六、法院判决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规定了法院判决的效力和执行方式。
法院的判决应当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的内容履行相应义务。
同时,法律制度还规定了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上诉权和申请执行的程序。
总结: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而存在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
它通过界定诉讼主体的权益、维护诉讼的公正和有效、规定法院的组织结构和审判方式以及确保法院判决的效力等方面,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和辩权,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民事诉讼程序讲座资料
民事诉讼程序讲座资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和矛盾,当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时,民事诉讼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法律途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民事诉讼程序,帮助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民事诉讼,简单来说,就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民事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权性:民事诉讼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来解决民事纠纷,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程序性: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从起诉、受理、审理到判决、执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3、平等性: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4、对抗性:原被告双方在诉讼中通过举证、质证和辩论等方式进行对抗,以维护自己的主张。
二、民事诉讼的管辖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管辖主要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1、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繁简程度,划分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
一般来说,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则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是按照当事人所在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等法院管辖。
3、专属管辖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
例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民事纠纷而向国家机关提起诉讼,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针对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的法律基础、诉讼程序以及国际适用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律基础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宪法和民事诉讼法,其中宪法是最为基础的法律文书,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公民对司法救济的权利。
而民事诉讼法则是对宪法进行具体细化和实施的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各项原则、程序和权利义务。
这两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框架。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如《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这些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释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诉讼程序1. 立案民事诉讼的第一步是立案,被告人通过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提出对被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依据法定程序对起诉状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2. 举证举证是诉讼的重要环节,原告和被告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进行举证。
原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其诉讼请求成立的证据,被告则可以提供有利于其辩护的证据。
法院将根据举证情况来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责任归属。
3. 调解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解。
调解是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结束诉讼。
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将进入正式的审判程序。
4. 审判在诉讼程序中,法院将依法组织庭审,听取双方的诉辩意见,并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判决。
判决书是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的裁决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判决结果进行上诉。
三、国际适用法在涉及国际民事诉讼的情况下,国际适用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我国的国际法律制度,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国际适用法包括国际公约、国别法和国际习惯法。
《民事诉讼法》课件
被告
02
被诉的一方,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
第三人
03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法院通知参加诉
讼的人。
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当事人的权利
有依法起诉、应诉、答辩、上诉等权 利。
当事人的义务
有遵守诉讼程序、如实陈述事实、按 时出庭等义务。
06
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的原则
遵守宪法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遵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确保司法公 正和权威。
根据不同的标准,执行方式可以分为 多种类型,如强制执行、非强制执行 等。
调解制度
调解制度的概念
调解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自愿接受法院调解,通过协商Βιβλιοθήκη 决纠纷的一种制度。调解的原则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合法 、合理等原则,调解协议应当符
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解的程序
调解程序包括调解申请、调解调 查、调解协商、调解协议等阶段 ,调解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当
二审法院
由上一级法院审理上诉案件。
二审审理范围
仅限于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 事实和适用法律。
二审裁判
二审法院可以依法改判、撤销 或裁定驳回上诉。
再审程序
再审申请的提出
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有错误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审理
再审案件按照一审或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但 仅限于当事人申请的范围。
民事诉讼以调解为基础, 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进行 审判。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法院调解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 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 原则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1.合议制度: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
合
议庭由3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在普通程序中,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的审判工作由审判长负责主持。
2.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
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
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
如果存在上述情形之一,应予以回避。
3.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
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4.两审终审制度: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招标投标争议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
院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
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不是终审裁判,当事人有权上诉。
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
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基础。
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对于每一个公民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主义原则、保护原则、合法程序原则、公开审理原则、当事人主体权利原则等。
其中,平等主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原则,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平等权利原则。
根据平等主义原则,法律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保证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的平等地位,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
保护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合法程序原则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依法进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公开进行,确保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当事人主体权利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包括立案、受理、审理、判决等环节。
首先是立案阶段,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受理案件并立案。
受理阶段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确定案件受理条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审理阶段是指法院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审理,调查事实、认定权利义务、作出裁决。
最后是判决阶段,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判决,终结诉讼程序。
在民事诉讼的审理过程中,法院会组成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进行审理。
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提供证据,申请调查,陈述意见。
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证据进行审理,最终作出判决。
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意可以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进行再审。
三、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限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诉讼时效的计算一般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民事案件诉讼法律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案件诉讼法律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它规定了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诉讼主体、诉讼权利义务等内容,旨在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民事案件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诉讼程序、诉讼主体、诉讼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案件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1. 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的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2. 诉讼:诉讼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的活动。
3. 诉讼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
三、民事案件诉讼程序1. 起诉:当事人因民事权益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
2. 答辩:被告在法定期限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进行答辩。
3.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案件。
4. 裁判: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裁判。
5. 执行:裁判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判所确定的义务。
如果义务人不履行,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四、民事案件诉讼主体1. 当事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
2. 代理人:代理人是指受当事人委托,代表当事人参加诉讼的人。
3. 法院:法院是民事案件诉讼的审判机关。
4. 证人:证人是指知道案件有关情况的人。
5. 鉴定人:鉴定人是指受人民法院委托,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人。
五、民事案件诉讼权利义务1. 当事人权利:(1)提起诉讼的权利;(2)参加诉讼的权利;(3)申请回避的权利;(4)提供证据的权利;(5)辩论的权利;(6)申请执行的权利。
2. 当事人义务:(1)按时参加诉讼;(2)如实陈述案件事实;(3)遵守诉讼秩序;(4)履行裁判义务。
3. 代理人权利:(1)代表当事人参加诉讼;(2)提出诉讼请求;(3)提供证据;(4)辩论。
法考知识—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法考知识—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一、合议制度1.合议制的适用范围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的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又分为混合式合议庭(陪审制)与单一式合议庭,前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后者只有审判员参与组庭。
(1)一审程序:审判员+陪审员,或者3名审判员组成。
(2)二审程序:审判员组成。
(3)再审程序:原来是一审的,按照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原来是二审的或上级法院提审,按照二审程序组成合议庭。
(4)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审判员组成。
2.独任制的适用范围(1)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的简单案件简易和独任制不是一个等同概念:在诉讼案件领域,独任制与简易程序捆绑在一起;在非讼案件领域,以独任制为主、单一式合议制为辅。
(2)特别程序:非重大、疑难的宣告失踪、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非讼程序中适用合议制(审判员组庭)的案件:选民资格案件和特别程序中的重大疑难案件。
(3)公示催告程序的公示催告阶段。
后期宣告票据无效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4)督促程序。
3.合议庭的组成(1)人民陪审员:只能适用于一审诉讼程序,包括二审发回重审、适用一审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
人民陪审员不得参加:简易程序、二审程序、特别程序。
陪审员参加的是争议案件的合议庭,因此非讼程序案件一律不适用陪审制。
(2)需要另行组成合议庭的案件:发回重审案件;再审案件。
二审发回重审或再审程序:原审合议庭成员或独任审判员不得参加重审或再审合议庭。
(3)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
总结:官大的做审判长。
人民陪审员不能担任审判长,不能在简易程序中担任独任审判员。
4.合议庭评议规则(1)法院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审判员、审判长、人民陪审员的意见具有同等效力。
《民事法律制度》课件
本次PPT课件将为大家介绍民事法律制度,包括其概述、历史沿革、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法律行为、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以及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内容。
民事法律制度的概述
1
定义
民事法律制度是为维护个人、家庭、社会之间合法权益而建立的法律机制。
2
历史沿革
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起源于古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完 善。
民事权利和义务
•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 •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履行合同、保护他人合法权益、采取救助措
施等。 • 民Biblioteka 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和变更是由合法行为或者法律规定来确定。
民事责任
种类
• 侵权责任 • 合同责任 • 产品责任 • 赔偿责任等
民事法律行为
概述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间为 实现某一法律目的所进行的意思 表示和行为。
基本要素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客 体、标的物、主体、形式、意思 表示等,都需要满足法律规定的 要求。
效力和效果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效果是指 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和约束力。民 事主体需要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 效力和效果,以充分保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主体
• 民事主体 • 法人 • 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承担和变更
• 承担责任的主体需要遵 守法律规定,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 责任的变更需要满足法 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民事诉讼
1
程序
起诉→立案→开庭审理→判决→执行。民
主体
2
事诉讼程序的完整进行,有助于维护合 法权益,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经济法课件)第十三章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进行,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方法。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即拘传、训诫、责令 退出法庭、罚款、拘留。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七节 诉讼费用 一、诉讼费用的意义与内容 当事人是为了自己的民事利益进行民事诉讼,不应当由国家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任务 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
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 特点如下: (1)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参加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3)审理和解决的是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案件。
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有七种,即书证、物证、视 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二、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
供证据证明其真实、合法的责任。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是法院、当事人或公证机关在调查收集证据之前,
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措施加以收集和保 存的制度。权Biblioteka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12)对于已生效的裁判,如果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 内拒绝履行义务,胜诉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3)原告有放弃、变更、增加诉讼请求及撤诉的权利。 (14)原告有权依法申请先予执行。 (15)被告有应诉和答辩的权利。 (16)当事人有和解的权利。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讲义 第十三章普通程序
5/26/2021
18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说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 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 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简易化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特别程序
三、当事人对简易程序的选择(程序选择权)
(一)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诉讼契约 (二)确立程序选择权的意义
1、体现了司法民主 2、尊重了当事人的处分权 3、有效地保护了当事的合法权益。
(三)程序选择权的法律规定
《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条
(四)行使程序选择权应当注意的问题
5/26/2021
14
二、诉讼终结
(一)诉讼终结的概念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过程中, 由于法定的原因使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进行下去没 有意义,从而结束诉讼程序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诉讼终结的原因
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 利的。
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 的。
29
特点之五: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在适用普通程序审
理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法 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如对 公开审理的案件,要在开 庭3日前发布公告。在庭 审时要遵循法庭调查、法 庭辩论的顺序,上一个阶 段的任务没有完成,不能
5/26/2021
2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详解
公共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详解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概述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
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原则以及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该法共由120条构成,分为十五章,包括起诉、应诉、证据、诉讼参与人、审理、判决和执行等内容。
二、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也是控制诉讼权利行使的重要环节。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一般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诉讼请求,要求保护主体对某一特定行为的合法权益。
在起诉阶段,还需要满足一些法定条件,比如争议属于法院管辖、诉讼请求应当具有明确性等。
此外,起诉还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的规定,比如诉讼时效、起诉必要性的判断等。
三、应诉阶段应诉是被告对原告提起的诉讼行为做出的回应。
被告在应诉阶段可以进行辩护,争辩自己不应当负有责任,或者主张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合法、不成立。
应诉中还涉及到一些程序要求,比如被告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辩状,否则将被视为放弃辩护权利。
此外,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需要反诉、提出抗辩等。
四、证据阶段证据是民事诉讼中核心环节之一。
在证据阶段,各方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求是否合法、成立。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采取书面证据和物证、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的证据。
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同时还要遵循诚信原则,不得隐瞒、伪证或者妨碍对方获取证据。
五、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不仅仅有原告和被告,还可能出现其他诉讼参与人。
比如当事人的监护人、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
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职责,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要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参与诉讼,保证诉讼的公正、公平。
六、审理阶段审理是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
在审理阶段,法庭将组织相应的诉讼活动,包括证据的调查、质证、辩论等。
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
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
它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原则,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下面就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因民事权益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是提起诉讼的一方,被告是被诉讼的一方。
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通过法院的裁决,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民事纠纷案件。
民事纠纷是指因民事权益发生争议而引起的纠纷,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侵权纠纷、所有权纠纷等。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程序和裁判标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等等诉讼地位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公正、公平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有权依法提起诉讼,参加诉讼活动,并享有辩护、申诉等诉讼权利。
3. 保护诉讼秩序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当维护诉讼秩序,保证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滥诉、滥诉等行为的发生。
4. 公开审理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当公开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司法公正。
5. 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裁判公正、合法。
四、民事诉讼的程序1. 立案:民事诉讼的第一步是立案,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后立案。
2. 审理: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案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调查证据,最终作出裁决。
3. 裁决: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4. 申诉: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决不服,可以依法提起上诉,由上级法院进行再审。
五、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民事纠纷享有诉讼时效,超过诉讼时效期限的诉讼请求将被法院驳回。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幻灯片PPT
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这些案件是: ❖ (1)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均为中级法院)管辖。 ❖ (2)专利纠纷案件。专利纠纷案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
的中级人民法院,以及大连、青岛、各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3)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外民商事案件由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
民事诉讼 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 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 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 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 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诉讼 参与人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或同级人民法院 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权限分工。
❖ A.A市甲区法院 B.B市乙区法院 C.C市丙区 法院 D.D市丁区法院
❖ 答案: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的区别与联系:
❖ (1)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不同。级别管辖从纵向 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 的权限和分工,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级人 民法院管辖的问题;而地域管辖从横向划分同级 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的问 题。
❖ 管辖权的转移和移送管辖不同。首先,管辖权的转移是将案件从 有管辖权的法院移交给无管辖权的法院,而移送管辖则是将案件 从无管辖权的法院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其次,移送管辖一般 在同级法院之间进行,而管辖权的转移则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进行、 第三,移送管辖并不征得受移送法院的同意,而管辖权的转移有 时(直下而上转移)要先征得受移送法院的同意。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人民法院第二审行政案件,应当自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 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 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 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处罚案件
抚恤金案件
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 自主权案件
受案 范围
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ຫໍສະໝຸດ 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
案
件
行政许可案件 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 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行政诉讼原告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程序法律制度 立法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 司法程序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
诉讼法律制度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
民事诉讼 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 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 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 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立法程序法司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程序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基本知识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基本知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民事纠纷进行解决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
它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载体。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包括起诉、举证、判决等环节,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民事诉讼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
一、起诉在民事诉讼中,起诉是原告提出民事纠纷的请求,即向法院申请对某一具体民事权益纠纷进行审判。
起诉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并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需明确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并说明请求支持的事实和理由。
2. 被告的身份和住所:原告需清楚指明被告的身份和住址,确保法院能够正常传达法律文书和通知书。
3. 诉讼请求的真实性:起诉申请书上的陈述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故意歪曲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据。
二、举证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举证是指当事人为了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提供相关的证据进行证明。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举证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事实主义原则:举证方应当提供充分、确凿的证据,以事实为依据,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
2. 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当举证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事实根据;被告则应当举证证明其主张对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否定。
3. 违约原则: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进行举证时,法院可以推定其不利的事实属实。
三、讯问和庭审民事诉讼中的讯问和庭审是法官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辩论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法院将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和权益主张,并确保当事人的正当程序权利。
1. 询问阶段:法官对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询问,以便了解案件的情况和确立相关事实。
2. 辩论阶段:法官要求当事人对对方的诉讼请求或辩解进行辩论,以便澄清双方的观点和证据。
四、调解和和解在民事诉讼中,调解和和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过双方自主协商达成一致,从而避免长期的诉讼纠纷。
1. 调解:法院可以在审理过程中提出调解的建议,并要求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
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精选)63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精选)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3Bibliot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