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参考模板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或80%”。
用ABCD法陈述教学目标时,这四个因素的前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个因素要同时具备。
ABCD法的后三个因素与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是一致的,不过它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听众)这一因素,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⑴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⑵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⑶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⑷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⑸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⑹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例子数列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例子数列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数学中,数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集合。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编写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一、知识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数列与集合的区别。
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数列的类型。
3.掌握数列的首项、公差、公比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
4.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列求任意一项的值。
5.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
6.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判断数列的类型,并根据数列的特点确定其首项、公差、公比。
2.能够根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公比)求出数列的第n项。
3.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列,求出其前n项的和。
4.能够运用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建模、金融领域等。
5.能够在数学竞赛等应用型问题中,利用数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1.确定数列的类型,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和计算方法。
3.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五、教学难点:1.数列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区分。
2.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3.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1.教师可以通过引例和问题,给予学生数列的直观认识,增加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和好奇心。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
编写学习目标的A B C D法及案例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编写学习目标的A B C D法及案例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法是指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步骤:目标制定(A),背景知识(B)的调查,测评(C)和教学活动(D)。
每个步骤都是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ABCD法的每个步骤。
A步骤: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明确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目标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技能性的。
教师还需要确保目标是可测量的,即学生能够通过某种测评方式来评估其是否达到了目标。
此外,目标还应该是可行的,即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达到目标。
B步骤:背景知识调查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调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避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复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测验等形式来调查学生的背景知识。
C步骤:测评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设计测评工具,用于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测评可以是口头问答、书面测试、实验操作等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和背景知识来确定测评内容和形式。
测评工具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D步骤:教学活动在这一步骤中,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利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还应该与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际需求相匹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总之,ABCD法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通过明确目标、调查背景知识、设计测评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有效果的教学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完整word版)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进行判断价值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请大家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指具体能力和知识的设立。
在进行教学之前,许多教师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来制定教学目标。
ABCD教学目标指的是:A - 行为:明确需要学生表现出何种行为或表现形式。
B - 条件:阐述完成该行为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C - 度量:制定判断是否完成了该行为的量化标准。
D - 目的:阐述这种行为的意义和功效,为什么需要这种行为。
下面,我将以教学一个汉字为例,用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编写一条教学目标。
A - 行为:学生将会书写“爱”字。
B - 条件:学生需要有一支笔和一张纸。
C - 度量:学生必须写出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D - 目的:教授汉字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增强学生对“爱”字的认知。
在这条教学目标中,A部分是关于学生应该学会的内容。
学生应该写出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出现教学目标欠缺明确性的情况。
B部分很少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这个部分阐明了学生所依赖的条件和环境,毕竟没有打印机和屏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部分是度量学生成功标准的部分。
这个标准他们是否有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
这一部分确保了教学的高质量和学生的高水平。
D部分是关于目标的意义和功效的。
学生学写一个规范的、符合书写规则的“爱”字,不仅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汉字书写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加深对“爱”字的认识。
总之,ABCD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个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教学计划:ABCD模式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ABCD模式编写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掌握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能够独立编写符合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理解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ABCD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1.讲授法:教师将向学生介绍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ABCD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法:学生将分组进行小组作业,通过实践编写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4.录像回放法:教师将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方式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讲授环节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
2.作业评价:学生将完成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作业,教师将对其进行评分,评估其对ABCD模式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互评评价:学生将对其他小组的ABCD模式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将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分。
4.反思评价: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填写一份学习反思表,对自己在学习ABCD模式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共计5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时•主题:ABCD模式概述•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定义和作用–ABCD模式的构成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二学时•主题:ABCD模式编写流程•教学内容:–ABCD模式的编写流程–针对不同领域的ABCD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三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作业:编写一份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法•教学评价方式:作业评价第四学时•主题:ABCD模式实施录像回放•教学内容:–展示一段ABCD模式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录像–引导学生对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方法:录像回放法•教学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第五学时•主题:学习反思和总结•教学内容:–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对学习ABCD模式的收获、困难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讲评法•教学评价方式:反思评价五、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PowerPoint课件:用于讲解ABCD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写流程。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
信息技术abcd法教学目标例子信息技术abcd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分别代表活动(Activity)、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度量(Measurement)。
下面是关于信息技术的abcd法教学目标的例子:1. 活动: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销售报表。
行为: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据、计算和格式化。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准确、格式良好的销售报表。
2. 活动: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算术运算程序。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编程语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编写一个运行正常的加法程序。
3. 活动:设计一个网页布局,展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HTML和CSS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布局和样式的网页。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HTML和CSS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外观和功能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网页。
4. 活动: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软件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和执行查询操作。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库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创建一个包含学生信息的完整数据库,并能够执行查询操作。
5. 活动: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一个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和处理视频素材,添加文字和音频。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有逻辑结构、内容完整的科学实验介绍视频。
6. 活动: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一个海报,宣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
行为: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创建具有吸引力和信息传达效果的海报。
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
度量:学生能够制作一个外观精美、内容明确的社会公益活动海报。
7. 活动: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和整理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
编写学习目标的新编CD法及案例
编写学习目标的新编C D法及案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备课讲稿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ABCD是典型的教学设计法,它用于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衡量性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整个学习过程顺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目标。
以下是ABCD法的基本要点:
A –行为
教学目标应该能够定义学生预期的行为或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展现学生所需完成的终极结果。
例如,如果教师正在教授数学,那么他/她所期望的可能是“学生们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目标应该能够明确描述学生预期的行为,包括时间、具体行动、相关条件等。
我们通常使用“做什么”和“怎么做”来描述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
例如,“学生们将使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并在施加正确的条件下得出正确的结果”。
C –条件
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行为描述上,它还需要考虑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实现目标是相对容易或困难的问题。
在这方面,教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完成数学目标时,学生们将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没有任何干扰”。
D –判定标准
教学目标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判定标准。
教师需要明确指定如何评估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如何准确地判断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例如,“在数学考试中,学生们将以正确的方式应用数学公式和有关条件,得出正确的答案和结果”。
使用ABCD法时,教师需要思考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技能和知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思考过程,教师能够制定出更明确,实现性更强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ABCD的学习计划
ABCD的学习计划A (Aim) 目标我今天来制定这个学习计划的目标是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我的时间,提高我的学习效率。
我希望通过这个学习计划,能够提高我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B (Background) 背景我是一名大学生,目前所面对的学习压力较大。
课业繁重,考试紧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学习效率不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深感需要学习如何合理规划我的学习时间,提高我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
C (Content) 内容1.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我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个学习计划要包括每天的学习安排,每周的学习任务,以及每个月的学习目标。
我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课程安排和作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学习,以及安排好每一项学习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分配。
2. 设定学习目标在制定好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我要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希望在多长时间内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还要分解这些目标,将它们具体地细化成每天、每周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3. 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要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
例如,我可以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碎片化学习法、心理暗示等学习方法,以及利用闹钟、番茄钟、学习app等学习工具,来帮助我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方面,我要加强课前预习,及时复习课堂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向老师提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学习的乐趣。
5. 坚持学习最后,我要力争坚持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学习计划。
我要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成长进步。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内容。
接下来我将具体制定每一项内容的学习计划。
D (Date) 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1天设定学习目标 1天教学效率 1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1个月坚持学习长期以上是我的学习计划。
小学几种常用学习目标设定方法及示例
小学几种常用学习目标设定方法及示例研究目标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研究目标设定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1. SMART 方法SMART 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目标设定方法,它是指目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Specific(具体性):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泛泛而谈的。
S pecific(具体性):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泛泛而谈的。
- Measurable(可衡量性):目标应该能够量化和测量,以便评估研究的进展和达成情况。
M easurable(可衡量性):目标应该能够量化和测量,以便评估学习的进展和达成情况。
- Achievable(可实现性):目标应该是合理可行的,与学生的能力和资源相匹配。
A chievable(可实现性):目标应该是合理可行的,与学生的能力和资源相匹配。
- Relevant(相关性):目标应该与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课程内容相关。
R elevant(相关性):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相关。
- Time-bound(时间限制性):目标应该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以便推动研究进程。
T ime-bound(时间限制性):目标应该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以便推动学习进程。
示例目标:通过阅读理解练,提高学生每分钟阅读速度至少30个单词。
2. ABCD 方法ABCD 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目标设定方法,它是指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Audience(受众):目标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目标的受众是谁,即学生的年级和特点。
A udience(受众):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习目标的受众是谁,即学生的年级和特点。
- Behavior(行为):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行为或技能。
B ehavior(行为):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行为或技能。
- Condition(条件):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目标的条件或资源。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教学目标制定ABCD法
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ABCD“法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一般要从四个基本要素入手: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
故通俗地称为”ABCD“法则。
采用ABCD发设计教学目标可以使目标的表述做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利于指导和评价教学。
如“初二学生在观看各种云图时,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这一目标中,“初二学生”是“对象”,“能标记出来”是“行为”,“在观看各种云图时”是“条件”,“准确率达90%“是”标准“。
下面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1)对象:即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学对象或者说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不要把教学目标写成“教会学生…“,而应写成”高二学生“等。
如果这个对象或主体已经明确,也可以从目标阐述中省略。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获得怎样的学习结果。
四个要素中,行为是最基本的成分。
表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其中,①行为动词用来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背诵“、”说明“、”使用“都是行为动词,而不要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
因为,这些动词可用来表述总结性的课程目录和单元目标,但表述课时目标则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②宾语则用来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学生能找出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能说出人体骨骼的名称”,“对照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环境因素下产生的它既说明了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完成规定的行为,也说明了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
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怎样用A B C D法编写教学目标(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是由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Armstrong Savage,1983)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目标陈述技术。
ABCD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10个项目中的8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个项目中的8个或80%”。
用ABCD法陈述教学目标时,这四个因素的前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这四个因素要同时具备。
ABCD法的后三个因素与马杰的行为目标三要素是一致的,不过它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听众)这一因素,从而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1)、教学对象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
有时候如果教学对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
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⑴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⑵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⑶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⑷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⑸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⑹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abcd目标编写法
"abcd目标编写法"通常是指ABCD目标编写法,这是一种用于编写目标的方法,特别是在培训或教育环境中。
这个方法的名称来自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首字母:
1.A spect(范围):明确说明目标所涉及的范围或领域。
2.B ehaviour(行为):详细描述达到目标所需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3.C riterion(标准):为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设定明确的准则或标准。
4.D ate(日期):设定达到目标的时间表或期限。
通过这种方式,编写目标时可以更明确、具体,并能够更有效地衡量进度和成果。
例如,一个基于ABCD 方法的写作目标可能如下:
•A spect:提高写作技巧。
•B ehaviour:每周至少写一篇文章,并确保内容清晰、连贯。
•C riterion:文章在语法和拼写上没有错误,且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D ate: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即90天内)保持上述行为,并达到设定的标准。
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衡量进度,并为实现目标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学习目标的ABCD法及案例
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
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
学习目标层次特征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识记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理解用自己的语言
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
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应用将知识运用到
新的情景中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
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将知识分解,找
出各部分之间
的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
析
综合将知识各部分
重新组合,形成
个新的整体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
纳、总结
评价根据一定标准
进行判断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
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教学目标描述实例
例1 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5个生字,5个字中写对4个为合格。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十分钟内阅读完一篇1000字的文章,并说出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例2 数学教学目标
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如5/6和2/3),小学四年级学生
能通分并求出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12题正确为及格。
例3 历史教学目标
给出10个有关革命战争的是非题,初二学生能分别在正确和错误的命题上标出是与非,8题正确为及格。
例4 生物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哺乳动物单元,初二年级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