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发布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dcd4960242a8956aece464.png)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指标一、剖宫产/初产妇剖宫产率(OB-CSR/PCS-01)(一)剖宫产率(OB-CSR-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剖宫产率=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妊娠干预情况,是产科质量重要过程指标。
(二)初产妇剖宫产率(OB-PCS-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初产妇(定义:妊娠≥28周初次分娩的产妇,既往无28周及以上孕周分娩史)实施剖宫产手术人数占同期初产妇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初产妇剖宫产率=初产妇剖宫产人数同期初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初产妇人群中剖宫产干预情况。
指标二、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OB-EPD-02)定义:单位时间内,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占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产科助产服务质量重要的过程指标。
指标三、早产/早期早产率(OB-PB/EPB-03)(一)早产率(OB-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产(孕周在28~36+6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早产率=早产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保障母儿安全的情况下降低早产率是产科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二)早期早产率(OB-E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期早产(孕周在28~33+6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早期早产率=早期早产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早期早产率与新生儿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8a10f71376baf1ffc4fadb2.png)
医院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XXX人民医院医务科2019-01-18修订医院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目标(一)临床医疗1.病床使用率≤93%2.病床周转次数≥35次/年3.平均住院日≤10天4.住院药占比≤30%5.住院基药比≥50%6.入院患者三日确诊率≥90%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9.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0.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11.符合重症评估患者≥30%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13.疑难病症好转率≥90%14.住院患者死亡率≤1.5%15.三级以上手术率≥30%16.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7.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18.无发生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19.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20.不良事件报告率≥20件/百床/年2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22 .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告知率100%23.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4.本地患者复诊预约比例≥20%25.住院患者满意度≥90%26.投诉按时反馈率100%27.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28.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8%(二)急诊29.急救物品完好率100%30.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31.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32.需急诊会诊患者,10分钟内获得会诊率≥95%(三)门诊33.处方合格率≥95%34.门诊基本药物使用比例≥35%35.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比例≥60%36.挂号、候诊、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37.门诊患者满意度≥90%(四)护理38.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95%39.静脉输液、吸氧、无菌技术、吸痰、引流管护理、背部护理、背部护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95%;基础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90分)40.危重患者(特护、一级护理)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5分)41.护理人员对所管患者病情知晓率≥90%42.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0%43.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知晓率≥95%4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5分)≥95%4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到100%46.无护理并发症(压疮、坠床)(已上报的难免压疮、院前压疮例外)47.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零48.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率100%;49.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5%(90分合格);护理人员理论考试每年一次,参与率100%50.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例1:0.451.重症医学科护床比≥2.5:152.手术室护士与手术间比≥3:153.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数≤854.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55.护士每年离职率<10%56.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90分合格)57.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五)医院感染58.手卫生依从性≥70%59.洗手正确率英≥90%61.医院感染率≤10%60.医院感染漏报率≤10%6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6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64.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六)医技共性质量目标(包括其他辅助科室)65.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66.检查报告缺陷率≤2%67.报告及时性≥95%68.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含预约时间)69.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特殊检查出报告24-48小时,细菌培养报告≤72小时。
妇科质控标准
![妇科质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a515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e.png)
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月份)
填报日期:年月日
总分:科室负责人:
班前教育记录
日期:
缆绳或稳定牢固的构件连接,更不得在无安全措施和设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或行走。
登高作业时,必须从安全爬梯上下,禁止从钢柱上攀登和滑下。
不得在无安全保障的作业面施工作业。
4、施工人员应学会自我保护,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证自己安全,不伤害自己。
5、施工人员不得酒后上班,不得宿醉上班。
6、上下交叉作业时,尽量避开统一垂直方向作业,上下应保持安全距离或设置安全防护层,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7、施工作业时,工人间应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相互提醒、协调一致。
当前工序安全性注意事项:
1、严禁违章
2、防高处坠落
3、防物体打击伤害
参加人员签名:。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8个专业,121页)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8个专业,1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f118124bf8c75fbfc77db2af.png)
1)皮肤颜色:评估新生儿肺部血氧交换的情况。全身皮 肤呈粉红色为 2 分,四肢末梢呈青紫色为 1 分,全身呈青紫 色或苍白为 0 分。
2)心率:评估新生儿心脏跳动的强度和节律性。心搏有 力大于 100 次/分钟为 2 分,心搏微弱小于 100 次/分钟为 1 分,听不到心音为 0 分。
3)呼吸:评估新生儿中枢和肺脏的成熟度。呼吸规律为 2 分,呼吸节律不齐(如浅而不规则或急促费力)为 1 分, 没有呼吸为 0 分。
(二)早期早产率(OB-E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期早产(孕周在 28~33+6 周之间
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 周)总人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早期早产产妇人数
早期早产率 =
× 100%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意义:早期早产率与新生儿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指标四、巨大儿发生率(OB-MS-04)
定义:单位时间内,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 (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占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 (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阴道分娩产妇 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 = 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 × 100%
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
意义:反映产科助产服务质量重要的过程指标。
指标三、早产/早期早产率(OB-PB/EPB-03)
意义:反映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输血治疗的实施
情况。
指标七、孕产妇死亡活产比(OB-MMR-07)
定义:单位时间内,孕产妇在孕期至产后 42 天内因各种 原因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占同期活产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孕产妇死亡活产比
=
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览表
![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add6a6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c.png)
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览表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最新版)。
专业(专科)类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年版)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药事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超声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门诊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医疗技术类肺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肝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肾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同种胰岛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自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其他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质量控制指标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单病种质量监测信息项(2020年版)。
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4c949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f.png)
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引言: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妇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对妇科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介绍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一、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分类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结构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人员配置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如设备设施是否达标、医务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情况等。
2. 过程指标:关注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诊疗流程和病例录入等环节,如手术操作规范、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等。
3. 结果指标:主要反映医疗服务的效果和终末结果,如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复发率等。
二、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内容1. 结构指标:(1)设备设施:检查医院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妇科医疗设备,如彩超、宫腔镜等。
(2)人员配置:评估医院妇科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和专业水平,确保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3)医疗环境:检查医院的卫生环境和消毒措施,保证手术室和病房的洁净度。
2. 过程指标:(1)手术操作规范:检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如手术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等。
(2)病例录入:要求医生在患者就诊后及时录入患者病历,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术前术后护理:评估医院对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如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指导等。
3. 结果指标:(1)手术成功率:通过统计手术的成功率,评估医院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参考。
三、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意义和应用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服务,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产房质控指标和标准
![产房质控指标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8f47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d.png)
产房质控指标和标准一、母婴安全1. 母婴安全应始终放在产房工作的首位,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医疗核心制度。
2. 产妇入院时,应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保母婴安全。
3. 产房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如胎儿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等,以保障母婴在分娩过程中的安全。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母婴健康。
二、医疗质量1. 医疗质量是产房工作的核心,应注重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处理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产程观察和分娩处理应做到及时、准确、有效,确保母婴安全。
4. 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提升。
三、感染控制1. 产房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区域,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手卫生规范。
3. 产房内的各类物品应清洁消毒,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4. 严格控制入室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四、护理质量1. 护理质量是产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提高护理水平,满足产妇的多样化需求。
2. 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产程观察和护理应做到细致、周到、及时,确保产妇舒适安全。
4.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提升。
5. 对产妇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提供营养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促进产妇健康恢复。
6. 做好产后随访工作,及时了解产妇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7. 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护理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8. 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位。
9. 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考核机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修订试行)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修订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eaae9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修订试行)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修订试行)。
该指标作为医疗机构改进产科医疗质量的参考,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产科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引言产科医疗质量控制对于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和保障医疗质量的要求,我们对产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修订。
本文档旨在介绍这些修订后的指标,并提供相关解释和应用建议。
I. 人力资源1. 产科专业医生资质要求:产科医生应拥有相关专业资格和执业证书,并保持持续教育和培训。
2. 产科专科护士配备: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足够数量的产科专科护士,以确保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产科医疗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II. 医疗设备和设施1. 产科手术室设备要求:产科手术室应配置先进的手术设备和仪器,并保持其良好运行状态。
2. 产房设施要求:产房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以满足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
3. 新生儿监护室设备要求:新生儿监护室应配置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监护设备,确保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监护和护理。
III. 医疗过程质量控制1. 高危产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高危产妇管理制度,包括早期风险评估、定期随访、多学科协作等,以确保高危产妇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管理。
2. 分娩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分娩操作规范,包括产程监测、分娩方式选择、产妇镇痛等,以提高分娩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3. 产后护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产后护理流程,包括产后观察、会阴伤口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以促进产妇康复和婴儿健康。
IV. 医疗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1. 产科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产科医疗质量评估,包括产科手术并发症率、新生儿并发症率等指标,为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2. 病例讨论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产科病例讨论和培训活动,以分享经验、总结教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8f96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9.png)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以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指标。
指标一: 分娩方式比例描述该指标用于评估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包括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
目标- 分娩的比例应达到一定的合理水平,以保障母婴健康。
- 剖宫产的比例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
评价方法统计每月或每年的分娩方式数据,计算分娩和剖宫产的比例,并与目标比例进行对比。
指标二: 新生儿死亡率描述该指标用于评估新生儿死亡的情况,包括出生后24小时内和出生后7天内的死亡率。
目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评价方法统计每月或每年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计算出生后24小时内和出生后7天内的死亡率,并与目标死亡率进行对比。
指标三: 孕期保健服务覆盖率描述该指标用于评估孕期保健服务的覆盖情况,包括产前检查、妊娠期随访等。
目标提高孕期保健服务的覆盖率,确保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评价方法统计每月或每年的孕期保健服务覆盖率,计算孕妇接受产前检查和妊娠期随访的比例,并与目标覆盖率进行对比。
指标四: 分娩医疗操作规范率描述该指标用于评估分娩医疗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各项分娩操作的符合率。
目标提高分娩医疗操作的规范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风险。
评价方法统计每月或每年的分娩医疗操作规范率,计算各项分娩操作的符合率,并与目标规范率进行对比。
总结以上介绍了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的一些指标,包括分娩方式比例、新生儿死亡率、孕期保健服务覆盖率和分娩医疗操作规范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和比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a58b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1.png)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2019版)一、背景产科医疗质量评价是评估产科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指标体系,旨在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档将介绍2019版的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二、指标分类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孕期保健指标- 孕期产检覆盖率:孕妇接受产前检查的比例。
- 孕期健康教育覆盖率:孕妇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的比例。
- 孕期疫苗接种率:孕妇接种孕期疫苗的比例。
2. 分娩服务指标- 分娩方式合理性:剖宫产率与顺产率的比例。
- 分娩镇痛率:分娩过程中进行镇痛的比例。
- 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分娩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比例。
3. 新生儿护理指标- 新生儿早产率:早产儿比例。
- 新生儿低体重率:低体重新生儿比例。
- 新生儿窒息率:因窒息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比例。
4. 产后恢复指标- 产后访视率:产妇接受产后访视的比例。
- 产后健康教育覆盖率:产妇接受产后健康教育的比例。
- 产后抑郁发生率:产妇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
三、指标解释每个指标都有特定的计算方式和解释,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指标解释文件(需提供)。
四、数据收集和报告为了评估产科医疗质量,需要收集相关的医疗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可以从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或通过纸质记录进行收集。
相关的数据报告应当及时进行,以便医疗机构了解自身的绩效和改进方向。
五、质量改进措施基于评估结果,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以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专业培训、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设备设施等方面。
六、结论产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估产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评估和改进,可以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指标和解释请参考相关文件。
)。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2023简版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b323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7.png)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介绍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控产科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提供了对产科服务的关键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围产期护理、分娩过程、术后关心等。
良好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对于提高产科服务的效果、确保母婴安全、预防并发症以及改进病人满意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
1. 孕期评估指标1.1 孕妇首次产前筛查率评估早期产前筛查在高危孕妇中的执行情况,包括妇科检查、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的执行率。
1.2 孕妇体重控制评估孕妇在妊娠期间的体重操纵情况,包括孕妇体重增加是否符合推荐标准。
1.3 慢性疾病筛查率评估孕妇对慢性疾病的筛查率,如糖尿病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筛查等。
2. 围产期护理指标2.1 临产前母婴评估记录评估孕妇进入产房前的母婴评估记录的完成情况,包括妇科检查、胎心监测和宫缩监测的记录。
2.2 无痛分娩使用率评估产妇使用无痛分娩技术的比例。
2.3 剖宫产率评估剖宫产的比例,包括计划剖宫产和紧急剖宫产。
2.4 会阴切开率评估会阴切开在分娩中的使用比例。
2.5 术后恢复评估评估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的记录和评估。
3. 术后关心指标3.1 产褥期护理计划填写率评估产妇在入院时填写产褥期护理计划的比例。
3.2 产后出血监测评估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监测和记录。
3.3 产后随访率评估产妇出院后进行产后随访的比例。
3.4 母婴转诊率评估新生儿和产妇在产后出院后的转诊情况。
4. 病人满意度评估指标4.1 产科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估病人对产科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4.2 医护沟通满意度调查评估病人对医护沟通质量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4.3 分娩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病人对分娩环境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结论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对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和改进病人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可以发现问题所在,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产科服务的质量。
医疗机构医院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医疗机构医院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975826a76e58fafab003a2.png)
指标一、剖宫产/初产妇剖宫产率(OB-CSR/PCS-01)(一)剖宫产率(OB-CSR-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剖宫产率=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妊娠干预情况,是产科质量重要过程指标。
(二)初产妇剖宫产率(OB-PCS-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初产妇(定义:妊娠≥28周初次分娩的产妇,既往无28周及以上孕周分娩史)实施剖宫产手术人数占同期初产妇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初产妇剖宫产率=初产妇剖宫产人数同期初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初产妇人群中剖宫产干预情况。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指标二、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OB-EPD-02)定义:单位时间内,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占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反映产科助产服务质量重要的过程指标。
指标三、早产/早期早产率(OB-PB/EPB-03)(一)早产率(OB-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产(孕周在28~36+6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早产率=早产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保障母儿安全的情况下降低早产率是产科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二)早期早产率(OB-E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期早产(孕周在28~33+6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早期早产率=早期早产产妇人数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100%意义:早期早产率与新生儿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6c490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9.png)
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和监控产科医疗服务的一系列指标。
该指标体系包括了整个产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预防、孕前保健、妊娠、分娩到产后护理等,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针对2024年版的产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孕前保健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孕前保健工作的质量,包括妇女想要怀孕前的体检情况、患有慢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情况、体重指数和营养状况等。
例如,孕前血常规检查的完成率、糖尿病筛查的覆盖率以及孕前体重指数的监测情况等。
2.妊娠期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孕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妊娠预后,包括妊娠期疾病的筛查和治疗情况、产前诊断的应用情况、孕妇营养与体重控制等。
例如,孕期糖尿病筛查的阳性率、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比例、孕期贫血的处理情况等。
3.分娩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分娩过程的质量和安全,包括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监护情况、分娩并发症的处理等。
例如,剖宫产率、产程延长的比例、宫缩监测的频率和方式、阴道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4.产后护理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产后护理质量,包括新生儿的监测和护理、产妇伤口护理、母乳喂养等。
例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产妇住院时间的平均天数、产后出血的处理情况等。
5.患者满意度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患者对产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医疗服务态度、沟通交流、医护操作规范等方面。
例如,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分数和比例、投诉量的统计情况等。
以上仅为部分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细分的指标。
这些指标的设计和应用旨在保障产科服务的安全和高质量,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及时发现和改进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科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当地的医疗资源和实际情况,并与相关专业指南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此外,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方式,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重庆市三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评审标准2019年版
![重庆市三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评审标准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b155d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重庆市三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评审标准2019
年版
,关于产科质量评审标准
2019年,重庆市颁布了三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评审标准,旨在提升重庆市的产科服务水平。
这项标准在重点方面包括三
大维度:管理和制度、医疗技术、护理服务。
首先,在管理和制度方面,机构须建立的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标准的统一。
要求多学科门诊、综合孕产护理要经过评审
和检查,督促机构健全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协作和对接效率。
其次,在医疗技术方面,要求机构开展多学科协作,技术
齐全,护士技术能力强,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临床护理的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可以实施术前护理、术中准备护理、术后护理、孕产期护理、重症宝宝护理等。
再者,在护理服务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对母婴护理服务质
量进行检查的指标,包括护士母婴安全护理能力、营养护理情况、早期专科新生儿护理质量等。
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职业道
德和文化修养,并按照岗位护理质量标准和要求行事。
总而言之,这一新标准可以有效改善重庆市的产科服务水平,提升母婴的健康水平,极大地保障分娩妈妈和新生儿的安全。
护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
![护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2ab3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e.png)
护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护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一、床护比床护比是指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所配备的护士人数比例,可以计算全院床护比、住院病区床护比、某病区床护比等。
该指标反映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可以评估医院或病区基本护理人力配备情况,并进行同级别医院横向比较。
二、护患比护患比是指统计周期内责任护士人数与其负责护理住院患者数量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住院患者数量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可以评价医院及住院病区有效护士人力配备,并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科学调配护理人力的管理模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三、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是指平均每天每位住院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时数。
该指标与患者照护结局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监测患者所得到的平均护理时数,并关联患者结局等质量指标,分析影响患者结局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患者所得护理时数是否合理,指导合理的配备护理人员及质量改进。
四、不同级别护士配置不同级别护士配置是指在医院或其部门中,不同能力级别护士在本机构或部门所有注册护士中所占的比例。
能力需要用具体的维度来测量,常用的维度为工作年限、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等。
该指标可以分析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让护理管理者关注护理团队的数量和规模,以及护理团队的能力结构,因为护士的能力与患者的健康结局密切相关。
五、护士离职率护士离职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护士离职人数与平均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以评估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和管理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
意义:通过对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指标的监测,了解所在医院或部门的身体约束情况,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有效的对策措施,可以降低患者身体约束的使用率,提高患者的自主性和生活质量。
在统计周期内,医院中护士自愿离职人数与执业护士总人数的比率被称为护士离职率,是反映医院组织与护理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1]本月修正2023简版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1]本月修正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fc02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b.png)
产科质量控制指标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产科质量控制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的重要工作。
产科质量指标是用于评估产科医疗质量水平的标准。
它们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自身的绩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科质量控制指标,并讨论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1. 术前准备指标- 病历审核及麻醉评估合并率:检查手术病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完成麻醉评估,评估手术风险和麻醉适应症。
- 无陈旧检查异常者为100%:确保在手术前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手术风险。
- 有效的手术安全清单使用率:保证手术安全清单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正确有效的使用。
2. 产时指标- 剖宫产麻醉管理合理率:评估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管理的合理性,包括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等。
- 剖宫产手术时间:记录剖宫产手术的实际操作时间,评估手术效率和操作水平。
- 分娩过程监测及变异程度评估合并率:评估产程监测和变异程度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产后指标- 住院产妇传染病筛查覆盖率:对住院产妇进行传染病的筛查,确保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 产妇分娩后48小时内疼痛评估覆盖率:产妇分娩后48小时内对疼痛进行评估,及时给予疼痛缓解治疗。
- 产后出血总发生率:评估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时识别高危产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血加重。
4. 再次入院指标- 术后再次入院率:评估手术后患者的再次入院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预防再次入院。
- 产后再次入院率:评估产后患者的再次入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后护理水平。
5. 产科满意度指标- 住院产妇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住院产妇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改善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
结论产科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评估和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重视产科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科医疗质量,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632d45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e.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1.26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854号
•【施行日期】2019.11.2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质量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的
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8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我委组织制定了呼吸内科和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业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使用。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指导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附件:1.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2.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1月2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专业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指标一、剖宫产/初产妇剖宫产率(OB-CSR/PCS-01)
(一)剖宫产率(OB-CSR-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 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剖宫产率= 剖宫产分娩产妇人数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反映妊娠干预情况,是产科质量重要过程指标。
(二)初产妇剖宫产率(OB-P C S-01)。
定义:单位时间内,初产妇(定义:妊娠≥28周初次分娩的产妇,既往无 28 周及以上孕周分娩史)实施剖宫产手术人数占同期初产妇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初产妇剖宫产率= 初产妇剖宫产人数
同期初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反映初产妇人群中剖宫产干预情况。
指标二、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OB-EPD-02)定义:单位时间内,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占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不含术中转剖宫产产妇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阴道分娩椎管内麻醉使用率=
阴道分娩产妇
实施椎管内麻醉人数
同期阴道分娩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反映产科助产服务质量重要的过程指标。
指标三、早产/早期早产率(OB-PB/EPB-03)
(一)早产率(OB-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产(孕周在 28~36+6 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早产率=
早产产妇人数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保障母儿安全的情况下降低早产率是产科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
(二)早期早产率(OB-EPB-03)。
定义:单位时间内,早期早产(孕周在 28~33+6 周之间的分娩)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早期早产率=
早期早产产妇人数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早期早产率与新生儿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指标四、巨大儿发生率(OB-MS-04)
定义:单位时间内,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人数占同期活产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巨大儿发生率= 巨大儿人数
同期活产数
× 100%
意义:反映孕期体重管理的质量情况。
说明:活产数是指妊娠满28 周及以上或出生体重达1000 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肌张力 4 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指标五、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OB-PPH-05)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分娩 24 小时内出血量≥1000ml)的产妇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 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 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人数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 100%
意义:严重产后出血为妊娠严重并发症,反映产科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
指标六、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输血率(OB-PPT-06)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分娩 24 小时内出血量≥1000ml)实施输血治疗(含自体输血)人数占同期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输血率= 严重产后出血输血治疗人数
同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总数
× 100%
意义:反映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输血治疗的实施情况。
指标七、孕产妇死亡活产比(OB-MMR-07)
定义:单位时间内,孕产妇在孕期至产后 42 天内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占同期活产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孕产妇死亡活产比= 孕产妇死亡人数
×
同期活产数
100000
1000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严重母体疾病的处理及应急能力。
说明:(1)活产数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或出生体重达1000 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肌张力 4 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2)本指标仅适用于提供分娩服务的医疗机构。
指标八、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OB-HYS-08)
定义:单位时间内,妊娠相关因素导致实施子宫切除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 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妊娠相关子宫切除率= 妊娠相关子宫切除人数
×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100000
100000
意义:产科子宫切除的实施多用于为了挽救致命性的产后出血,反映医疗机构处理严重产后出血的能力。
说明:(1)妊娠相关因素包括产前/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及感染等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出现的产科相关因素,不包括妇科肿瘤及其他妇科疾病相关因素。
(2)本指标仅适用于提供分娩服务的医疗机构。
指标九、产后或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率(OB-ROP-09)
定义:单位时间内,产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产后或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重返手术室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
(含介入手术)的人数占同期分娩产妇(分娩孕周≥28周)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产后或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产后或术后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人数
同期分娩产妇总人数
100000 × 1000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于分娩过程处理及干预的有效性。
指标十、足月新生儿 5 分钟Apgar 评分<7 分发生率(OB- NA-10)
定义:单位时间内,足月新生儿(分娩孕周≥37周)出生后 5 分钟 Apgar 评分<7 分人数占同期内足月活产儿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足月新生儿5 分钟Apgar 评分<7 分发生率=
足月新生儿5 分钟Apgar 评分<7 分人数
同期足月活产儿总数
× 100% 意义:反映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的产前识别及产时复苏能力。
说明:(1)足月活产儿是指妊娠满37周及以上,娩出后
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肌张力 4 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
(2)Apgar 评分具体标准为:
1)皮肤颜色:评估新生儿肺部血氧交换的情况。
全身皮肤呈粉红色为 2 分,四肢末梢呈青紫色为 1 分,全身呈青紫色或苍白为 0 分。
2)心率:评估新生儿心脏跳动的强度和节律性。
心搏有力大于 100 次/分钟为 2 分,心搏微弱小于 100 次/分钟为 1 分,听不到心音为 0 分。
3)呼吸:评估新生儿中枢和肺脏的成熟度。
呼吸规律为2 分,呼吸节律不齐(如浅而不规则或急促费力)为 1 分,没有呼吸为 0 分。
4)肌张力:评估新生儿中枢反射及肌肉强健度。
肌张力正常为 2 分,肌张力异常亢进或低下为 1 分,肌张力松弛为0 分。
5)反射:评估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对弹足底或其他刺激大声啼哭为 2 分,低声抽泣或皱眉为 1 分,毫无反应为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