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文明礼仪内容
![中华文明礼仪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5b7e3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4.png)
中华文明礼仪内容一、家庭礼仪家庭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姐妹友爱等。
在家庭中,尊重长辈是至关重要的,晚辈应尊重和关心长辈的生活和意见,而长辈则应对晚辈给予关爱和指导。
夫妻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兄弟姐妹之间应友爱相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二、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应遵循的礼貌和规矩。
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使用粗俗或冒犯他人的语言。
同时,应使用合适的称呼、问候和道谢等用语,以表达自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与人交往中,应保持诚实、守信用的原则,遵守约定,不失信于人。
三、餐饮礼仪餐饮礼仪是指在餐饮场合应遵循的礼仪。
在餐桌上,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和意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吵闹或大声喧哗。
在品尝美食时,应尊重主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同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保持干净整洁。
在参加宴会时,应按照主人的安排入座,不随意离开座位,避免影响他人的用餐体验。
四、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场合应遵循的礼仪。
在与他人进行商务交往时,应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在商务会议中,应提前到达会场并做好准备工作,遵守会议纪律和议程安排,积极参与讨论并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在商务谈判中,应保持冷静、沉着和诚实,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利益,寻求共同点和合作机会。
五、行业礼仪行业礼仪是指在不同行业中应遵循的礼仪。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交往方式,因此需要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
例如医生、律师、教师等职业需要注重言行举止、保持专业形象并遵守职业道德;服务员、导游等职业需要热情服务、注重细节、尊重游客的权益和感受;公务员、银行职员等职业需要遵守纪律、保持廉洁、服务群众、接受监督。
六、节日礼仪节日礼仪是指在节日期间应遵循的礼仪。
在节日期间,人们往往会走亲访友、欢聚一堂,因此需要遵循一些节日礼仪规范。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0416a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a.png)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一、传统礼仪的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传统礼仪包含了各种仪式、习俗和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礼仪。
二、日常生活礼仪1. 问候礼仪:在中国,人们常常以“你好”、“早上好”等问候语向对方示意尊重和关心。
2. 餐桌礼仪:进餐时要注意文雅的用餐姿势和吃饭的顺序,尊重长辈,遵循筷子使用的规范。
3. 拜访礼仪:拜访他人时,要轻轻敲门并主动问好,进入他人家中要注意礼貌和谦和。
三、庆典仪式礼仪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包含了订婚、过大礼、喜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承。
2. 葬礼仪式:中国葬礼注重尊重逝者,要穿戴得体,行为庄重,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3. 开业典礼:开业典礼要进行剪彩、鞭炮等传统仪式,展示出喜庆和祝福。
四、节日习俗礼仪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贴春联、贴福字、打年糕等一系列活动和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3. 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祈福和祭拜月神。
五、社交场合礼仪1. 商务礼仪:商务场合要注意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对方的权威和地位。
2. 宴会礼仪:参加宴会时要注意礼貌待人,不插话,注意礼仪,示意对宴会主人的感谢和赞赏。
3. 社交礼仪:与朋友和同事社交要懂得尊重私人空间和底线,交谈中避免争吵和过度亲密。
六、礼仪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礼仪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培养人们的尊重和谦和,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维护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传统礼仪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七、结语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继承传统礼仪,将其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传统礼仪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3fa1a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a.png)
中国传统礼仪大全导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礼仪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谦和有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礼仪传统。
1. 尊老爱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准则。
尊敬长辈、关爱年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在家庭中,孩子要孝敬父母、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
而长辈们也会教育后辈们要守礼仪、尊敬长者,这种亲情、尊重的传承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一大特色。
2. 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中国古代,师徒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关系,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悉心教导学生。
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互信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核心。
即使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理念仍然体现在教育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谦和有礼中国传统礼仪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离不开谦和有礼的待人之道。
在交往中,要懂得谦虚、礼让,不自以为是;待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看法。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交场合,谦和有礼的态度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传递正能量。
结语中国传统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素养,它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礼仪,让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我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礼仪,我们不仅能够增进个人修养,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愿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礼仪传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谐!。
中华传统礼仪
![中华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478acee53968011ca2009196.png)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国学经典中华传统礼仪大全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77fb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1.png)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
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套丰富而庄重的礼仪制度。
它包括了诸多方面,例如宴会礼仪、婚礼礼仪、葬礼礼仪、官场礼仪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礼仪知识:
1. 人际交往方面: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尊重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冒犯对方。
要尊重长辈和上级,并用适当的称谓称呼他们。
2. 用餐礼仪:在用餐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筷子使用方法,避免夹取食物时发出声响。
在宴会上,要遵循主人的指示,不要先下手为强,要等待主人开始吃饭后才开始进食。
3. 身体姿势:要保持优雅的姿态,不要翘二郎腿、摆弄手指等不雅动作。
在公共场合要注意个人形象,穿着得体,不穿露骨或过于暴露的服装。
4. 礼品赠送:在给别人送礼时,要注意礼品的包装和质量,避免送出不雅或不合适的礼品。
另外,要用两手递交礼物,并表示谦虚和感谢。
5. 约会礼仪:在与异性进行约会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意愿和边界,不要逼迫或冒犯对方。
要注重言谈举止,不要说粗话或不雅语言。
6. 葬礼礼仪:在参加葬礼时,要表现出庄重和哀悼的态度,穿着得体,不要穿着过于鲜艳或夸张的服装。
还要注意遵循葬礼程序,不要做出不尊重或不合适的行为。
这些只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中华传统礼仪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学习和领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409037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4.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礼仪形式:
1. 敬酒:敬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宴席上主人和客人相互敬酒表达友情和尊重。
敬酒时需双手持酒杯,轻轻碰杯,饮酒前需先行敬酒致敬。
2. 传统婚礼仪式:中华传统婚礼注重礼节和仪式感,通常由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组成。
新人穿着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一系列的祭拜、敬酒等礼仪动作,以示对祖先和亲友的敬意。
3. 传统宴会礼仪:中华传统宴会礼仪包括座次安排、敬酒、下酒规则等。
主宾与客人之间有一定的等级关系,座位有次序,敬酒也有讲究。
例如,年长者敬酒给年幼者时要用双手递酒杯,并示意对方与自己碰杯。
4. 传统节日礼仪: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仪形式。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家家户户贴年画、贴对联,互相拜年、赠送红包,以表达新年祝福和喜庆。
5. 传统祭祀礼仪: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强调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包括家庙祭祀、敬奉祖先、祭拜神灵等。
祭祀过程中要按照特定的仪式进行,例如焚香、燃烛、祭品摆设等。
这些传统文化礼仪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重要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谦卑之美,也传承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
中华传统的礼仪分类
![中华传统的礼仪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c4394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8.png)
中华传统的礼仪分类
1. 祭祀礼仪呀,就像我们过年时祭祖,那庄重的仪式感可真让人印象深刻!
2. 诞生礼仪,从宝宝出生时的各种庆祝,不就像小生命绽放的花朵一样美好吗?
3. 冠笄礼仪,那可是人生重要的节点,就如同踏上新征程的起点!比如男孩子行冠礼时,多有意义啊!
4. 婚姻礼仪,婚礼不就是爱情的盛大庆典嘛,那热闹喜庆的场面,真的太让人难忘了!
5. 丧葬礼仪,虽然悲伤,但也是对逝者的尊重,就像一场庄重的告别仪式。
6. 相见礼仪,见面时的拱手作揖,不就像朋友之间温暖的问候吗?
7. 宴饮礼仪,在饭局上的各种规矩,不就像让大家和谐共处的准则吗?
8. 行走礼仪,走路也有讲究呢,这难道不是在教我们如何优雅地迈出每一步?
9. 称谓礼仪,叫对别人的称呼可重要了,这就好比给人一个恰当的定位呀!
10. 庆贺礼仪,节日的庆祝活动,不就是大家一起欢乐的时刻吗?
中华传统礼仪丰富多彩,它们是我们文化的瑰宝,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仪式感和意义,真的应该好好传承和发扬啊!。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aac6e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8.png)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家庭礼仪被视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也是一个人的起点和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作最基本的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晚辈要向长辈问候、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并遵循各种家庭规矩和礼节。
二、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强调尊师重道的观念。
师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被认为是非常庄重和神圣的。
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中国学生的必备品质,教师则以身作则,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敬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交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交上的得体举止能够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在社交场合,人们注重彼此的问候、敬语和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
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谦虚有礼是传统文化中要尊重和遵循的社交礼仪。
四、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被赋予了很高的重要性。
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礼仪以及用餐时的行为规范。
在宴会上,主人与客人之间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角色区分,如主人应坐在宴会桌的主位,客人应遵循主人的安排和指示。
此外,中国人还强调宴会上的酒仪、敬酒礼节以及宴会交流中的言谈举止。
五、婚丧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婚丧礼仪被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庄重的场合,承载着家庭的传承和尊严。
在中国婚礼中,有很多的礼仪和习俗,如婚前聘礼、婚礼仪式、婚礼宴席等,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和流程。
在丧葬仪式上,人们要穿着朝服或丧服,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祭奠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六、节日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的节日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风俗。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仪和习俗,人们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喜庆、纪念和感恩之情。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7f72aa5453610661fd9f464.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二,处世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a05a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f.png)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一、尊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包括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老人等。
中国人认为尊敬长辈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也被视为一种美德。
二、尊敬客人尊敬客人是中华礼仪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被称为“贵人”,对待客人应该用心款待,平等尊重。
中华礼仪主张与客人相待以礼,不论宾客贵贱,都要真诚相待,让客人感到尊贵和受欢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欢迎客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要热情接待客人,可以准备好茶水和招待点心,并且尽量考虑客人的需求。
三、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中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畏。
中华礼仪主张,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人的感情和观点。
同时,中华礼仪也要求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更不能侮辱别人。
四、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中华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言辞的文明礼貌,尤其是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举止,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中国,人们会经常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问候语、称呼语、感谢语等。
这些礼貌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敬,更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
五、有序排队有序排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认为有序排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对他人行为的尊重。
在中国的很多场合,比如购物、乘坐公交车、参加集体活动等,都需要有序排队。
有序排队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更能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六、宴席礼仪宴席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宴席礼仪,认为宴席礼仪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在中国的宴席上,人们要注意礼仪,比如坐姿端庄、举止得体,不说粗话不做举动等。
同时,中国的宴席礼仪也包括了对长辈和客人的尊敬,对应酒水等的注意事项等。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04b53c3c5da50e2524d7fff.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1.用膳礼仪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其中很明显的体现在用餐礼仪上。
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而且吃饭时,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2. 行走之礼古人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 见面之礼古人对见面时所行的礼仪也很重视,有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拱手礼为最普通的见面礼仪,双手合抱,置于胸前,立而不俯。
作揖也是双手抱拳,拱起按下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为古代下级向上级,平民向官吏所行之礼,较为常见。
现今也只在偏远乡村拜年活动能够见到。
4. 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中国文化5000年连续不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经常谈到了博大精深,有比较代表性的四个特点:一,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三,以和为贵的思想;四,天人合一的思想。
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
看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一回开篇就有“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两句话中分久必合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规律,合久必分,这句话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就很容易造成概念的混淆,很容易掩盖千百年来广大国民的强烈要求、信心、勇气和决心。
早在汉代,从董仲舒时期开始的“大一统”思想已经在中华民族的人民心里占有一定的地位。
他就说: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天地之常经,古今之同谊。
自然界里边从古至今是亘古不变的一条政治。
以实践来检验,确实大一统的思想总体上来讲是深得人心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2bf7a2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a.png)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礼仪:
1. 尊敬长辈:中华民族非常讲究尊敬长辈,通常会使用敬语与长辈交流,如称呼长辈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
2. 礼仪之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讲究礼让,如给老人、孕妇、病人等让座,或者在过门时先后让行等。
3. 饭桌礼仪:在吃饭时,会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在进餐前要向长辈致谢,吃饭时要注意不发出噪音,不抢夺食物等。
4. 礼尚往来:在互相赠礼时,会多加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礼物以及赠送的方式。
5. 拜访礼仪:在走访亲友或重要场合时,要注意敲门入室,寒暄问好,拜访时要遵循次序,不乱闯进别人的房间。
6. 婚礼仪式:中华民族的婚礼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包括拜堂、敬茶、举行婚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
7. 礼服仪容:在重要场合或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穿着正式的礼服,注意整齐得体的仪容仪表,以示尊重和庄重。
8. 公共场合礼仪:在公共场合,中华民族也注重礼仪规范,如排队、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这些传统礼仪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人际关系、尊敬长辈、敬重他人等价值观念的重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04f907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1.png)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一、祭祀礼仪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为了向神灵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礼仪包括祭拜、献祭、进香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维护族群间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礼仪十分繁琐,涉及到订婚、过门、嫁娶、乘车、迎亲等环节。
婚礼礼仪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两个家庭的尊重和友好,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三、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对待葬礼非常重视,认为葬礼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和怀念的方式。
葬礼礼仪包括停灵、告别、送葬、守灵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纪念。
四、封爵礼仪古代中国的封爵礼仪是为了对功勋卓著的人进行封爵和赐予贵族身份。
封爵礼仪包括封爵仪式、算卜、册立文书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功绩、激发士气。
朝贺礼仪是古代中国君主履行国家元首职责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定期接受臣民的朝见和贡献。
朝贺礼仪包括跪拜、献贡、表演、进献礼品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君王的威严和统治力。
六、拜年礼仪中国人民对新春的到来非常重视,过年的时候会进行拜年活动。
拜年礼仪包括辞旧岁、迎新年、交换贺年卡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七、礼节礼仪礼节礼仪是指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这些礼仪包括上下相继、尊卑有序、尊重师长、尊重祖先等,通过这些仪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八、封赐礼仪封赐礼仪是君主对功臣和臣下的赏赐和嘉奖的一种方式。
封赐礼仪包括颁授徽号、册封封号、颁发官印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贡献、鼓励忠诚。
九、谢恩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感恩之道,谢恩礼仪是他们表达感激和敬意的方式之一。
谢恩礼仪包括致谢辞、回礼、祝福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对恩人的感激和尊重。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3bbda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承载了人们尊重、谦虚、友善的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尊重师长、持重而谦虚、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祭祀礼仪、问候礼仪和礼尚往来。
尊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的家庭中,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古代以及今天,人们都要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年长者,并听从他们的教导和建议。
这种尊敬长辈的礼仪有助于保持家庭和谐稳定。
尊重师长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和行为榜样。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恪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种尊重师长的礼仪能够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和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
持重而谦虚是中国人民一直秉持的美德。
古人常说“君子谦谦君子温温”,即强调君子应该持有谦虚的态度。
中国人注重内外修养,不善言辞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而是以谦虚为美德,追求真实和低调的生活态度。
宴会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定期的宴会是人们交流感情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宴会礼仪包括进场礼节、席间礼仪和饮酒礼仪等方面。
宴会礼仪的遵循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交技巧和友好沟通,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婚丧嫁娶礼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婚礼和葬礼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新人们在结婚前需要秉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仪式,而哀悼者在葬礼期间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各项丧葬仪式。
这种礼仪的遵循有助于维护社会风气和家族伦理,凸显家族团结和社会道德。
祭祀礼仪是中国文化中追思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人举办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祭祀礼仪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祭品的供奉以及对神灵的祝福和祷告等环节。
这种礼仪体现了人们对家族和祖先的敬爱之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问候礼仪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73fab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b.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礼仪素养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几个典型
的中华礼仪素材。
1. 敬酒:敬酒是中华传统婚礼、宴席等重要场合中常见的仪式。
主人
或长辈首先向客人敬酒,客人则以半饮的方式回应,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这一行为体现了尊重和互助的传统礼仪。
2. 行礼问安:行礼问安是表示尊重和问候的传统方式。
在中华文化中,人们常用双手合十、鞠躬等方式向长辈、领导和学者等表示敬意和问候。
3. 尊老爱幼:中华文化注重对长者和孩子的尊重和关爱。
人们常常会
向年长者行礼问安,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经验。
同样,对孩子们也
会给予特殊的关爱和教育。
4. 文房四宝: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文房四宝指毛笔、墨、宣纸和
砚台。
这些器具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中国人的书法修养和审美
观念紧密相连。
5. 交杯酒:交杯酒是中华文化中表达友谊和情谊的一种方式。
当人们
相聚时,每位参与者均向对方敬酒,并用杯中之酒互相交杯,以示友
好和团结。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际关系、尊重和
信任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华文明小礼仪
![中华文明小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10e54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中华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中华文明的小礼仪:
1.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关爱幼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
2.礼貌待人: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我们应该以友善、尊重的态
度对待他人,使用礼貌用语,避免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3.谦逊有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过分炫耀自
己,不贬低他人。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
4.尊重他人隐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打
听或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
5.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插队、
喧哗、乱扔垃圾等。
6.尊重他人文化习俗: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不嘲
笑或歧视他人的行为方式。
7.注重个人形象: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容仪表,
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502bbcd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4.png)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它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富。
在其中,传统的礼仪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之一。
在下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容。
一、表达敬意的礼仪在中国,表达敬意的礼仪非常多样化。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向对方鞠躬。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向长辈、领导或是对方表示谢意时,都可以选择鞠躬。
此外,还有见面时的问候礼仪,如握手、双手合十、施礼等。
这些礼仪都能够温润人心,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二、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宴会、餐会等场合,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矩,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比如,要注意自己的放置,纠正刀叉的使用方式,使用餐巾等等。
在中式的餐桌礼仪中,对准次序和位置还有餐具用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三、传统婚礼礼仪中国传统的婚礼礼仪与时俱进,在祖宗遗风的延续与发展中不断吸取新鲜血液。
在婚礼中,新郎新娘需要注意着装和仪态,将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仪式上,新郎需手捧花束迎接新娘,两人合掌拜天地和父母,交换婚戒,新娘需入门拜见婆婆等等,这都是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中的一部分。
四、节日礼仪中国的节日非常多且各具特色,同时也拥有独特的礼仪,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比如,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红包、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这些节日内的礼仪都与传统习俗和意义息息相关,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魅力。
五、习俗礼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
譬如,南方的丧葬仪式中有辞让、随礼、挂挽等传统礼仪;北方的婚礼仪式中讲究“三七之礼”;长江流域地区则有青年男女在春天相互赠送五彩的“追儿”(指手绢)等。
上述内容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冰山一角。
无论是在家庭、社交、还是公共场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化,都能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得到体现。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构建了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会风尚。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e52ead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3.png)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
中国八大传统礼仪包括:
1.仪表之礼: 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仪式之礼: 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3.言谈之礼: 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 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 遵守纪律、保持安静、爱护设施、礼貌观看
7.游览之礼: 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约定
8.仪式之礼:严肃庄重、认真对待、服从指挥、遵循礼,仪
这些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礼仪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礼,仪,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aa28d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6.png)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传统礼仪,这些礼仪规范在社会交往、宴会招待、婚嫁礼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规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一、尊称礼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待长辈和尊贵的人一向非常重视。
在与长辈交流时,需要使用尊称以示敬意,比如对父亲称为父亲、爸爸,对母亲称为母亲、妈妈。
在与师长、长辈朋友和长辈亲戚交往时,要称呼他们的姓加上对应的称谓,比如李老师、王阿姨。
遵循这样的尊称礼仪能够展示出尊重和敬意。
二、宴会礼仪中国人民非常注重宴会礼仪。
在宴会上,主人要先向宾客施礼,表示欢迎和敬意。
宾客入席后,先要向主人表示谢意,并等待主人坐下后才能坐下。
在宴会进行中,要遵守用餐的顺序,不可过于迟到或过早离席。
同时,要注意进食时文雅、不发出吵闹声,尊重他人的用餐体验。
宴会结束时,宾客应再次向主人致以感谢之意。
三、婚嫁礼仪中国的婚嫁礼仪流程繁复而庄重,以体现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需进行鞠躬礼,以向双方父母和长辈表达感激之情。
在婚礼进行过程中,双方要举行喜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另外,在婚礼上亲友间的交谈要注意尊重和礼貌,不谈及敏感的话题。
四、丧葬礼仪中国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反映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
葬礼时,亲友们会穿着素服,悲痛地送别逝者,表达哀思之情。
葬礼结束后,亲友会进行告别礼,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意。
同时,在灵堂前,要举行祭奠仪式,向逝者致以敬意。
五、大型节日礼仪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礼仪活动来庆祝和祭祀。
比如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享用团圆饭,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而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表达对前人的怀念和尊敬。
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凝聚了中国人民对待他人的敬意和尊重。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关怀。
通过遵循传统礼仪规范,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并在与他人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确实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尽管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然而他们不管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截了当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样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慧”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情况、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躯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交、谢来宾、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YCB圆弧齿轮油泵事物时,也一律采纳谦虚的说法。
例如: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小孩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情况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专门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
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差不多上我国古代的礼貌语言,表达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交友称谓人总是要交朋友的。
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KCB不锈钢齿轮油泵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能够同生死,共患难。
贫贱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交,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亲小孩。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RYB电动内啮合齿轮泵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自己谦称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夫君。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YHB轴头油泵称自己的亲小孩。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词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要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望: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辞别。
敬请:尊敬地要求。
恭候:尊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
(自己的举动涉NYP高粘度保温泵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说。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差不多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恕:要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关心做事。
相扰:打搅。
难为:感谢对方的关心。
久仰:仰慕思慕已久。
久违:专门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CYB系列稠油齿轮泵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专门感谢。
失敬:批判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二、传统称谓种种我国古代专门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
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北京燃烧器油泵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
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
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
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古人关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
如: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
”这渣油泵ZYB-7.5/2.0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因此“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那个地点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
《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
”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
”《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
”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
”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
”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沥青保温泵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确实是到了能够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
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因此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ZYB高温齿轮油泵行大礼。
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而立:《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
”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能够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能够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平常行处有,人一辈子七十古来稀。
”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
”毛传:“耋,老也。
八十曰耋。
”《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KCB齿轮油泵如劳,赐一级,无下拜。
”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
”期颐:《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
”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但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差不多上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先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
原先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进展而有所变化,汉朝以YCB齿轮泵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
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皇太后能够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
常用于书信之中。
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步演变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
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小姐、女士“先生”:始见于YCB不锈钢圆弧齿轮泵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