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实施方案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之中,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数学中的计算不容忽视。

二、实施目的:(1)突破计算教学难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教研能力,造就一支专家型教师队伍。

三、问题的提出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脑。

但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现象,在平时的练习中,计算能力达到优秀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在速度上也普遍较慢,出错率高。

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每当做计算题时,总能听到学生的叹气。

我们知道只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在基础阶段没有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会阻碍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为此我们数学组教师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这一年中提高学生正确、快速的运算能力也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四、实施过程:(一)发现问题阶段。

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那么就要找出错误,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各个参加研究教师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的练习、作业、测试中出现运算能力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收集信息,汇总如下:(1)由于受不良学习习惯(粗心、懒惰、注意力不集中等)支配,造成算错(算错是指采用的运算方法正确,只是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2)审题不仔细造成错算(错算指采用不正确的运算方法,包括错误理解题意,急于求成,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导致错误运算);(3)笔误造成错误,草稿上已求出正确答案,但书写时不知为何写错了。

(二)、问题的解决阶段,也就是由基本的运算技能上升到运算能力的阶段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口算的训练,要坚持经常训练,每日训练---10道题。

2、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学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无论在学校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到学生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给出一些针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针对小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特点,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数独、数学接龙等,这些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实践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如店员找零、购物计算等,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三、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能力水平,找出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个性化辅导和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升计算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跨学科整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自然科学、语文、音乐等教学中,可以融入数学元素,如自然科学中的测量、语文中的排列组合、音乐中的拍子等,通过跨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们跨学科多元整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摘要:新课标育人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具有基础性特质的计算教学着手,通过制定和实施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举措,激发出学生计算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计算中勤于思考习惯,并探寻出合理计算的逻辑途径,完成高效率准确计算目标,促使其计算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基于此,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展开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取得更加理想计算效果,提升其计算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前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不仅可使学生具备游刃有余的计算能力,精准完成计算,还可使学生能够依托教师培养过程中趣味游戏、问题引导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兴趣浓厚进行计算的练习,养成勤于思考良好习惯,并借助生活实践体验,了解计算能力对生活的实践意义。

进而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参与计算能力提升为主的练习,取得更为理想计算能力全面提升效果。

一、趣味游戏激发计算兴趣,提升计算能力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模式,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出学生浓厚的计算兴趣,提升其计算能力。

以此,教师开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为主的教学,可通过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模式,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中,了解计算与游戏相结合学习优势,感受计算乐趣,喜欢上计算,并积极参与精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促使其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得以奠基[1]。

如,教师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学,想要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可通过趣味游戏模式,使学生能够依托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对计算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以此,教师可结合“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以“分果果”游戏模式,使学生能够依托游戏中将水果装进不同纸盘中,进行平均分配的游戏体验,感受到其中的计算乐趣,进而主动积极参与计算练习,逐渐提升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借助将9个苹果分别装入4个盘子,最后还剩1个的游戏体验,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激发计算兴趣。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措施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措施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措施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及其关系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数学拼图、数轴游戏等。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将问题分解、归纳总结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2.确保基本算法的掌握:基本算法是进行数学计算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等。

学生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同时,应该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基本算法的教学和巩固练习,并提供足够的应用题目来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操纵物体模型、数字卡片等物质教具来辅助学生的计算;同时,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计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实践: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他们运用已学内容进行实践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让他们用数学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5.组织数学竞赛和活动: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数学周、数学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计算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巩固基本算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实践,以及组织数学竞赛和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篇一》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现在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对计算方法不熟悉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希望通过系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工作规划: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3.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4.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5.第一周: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6.第二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7.第三周: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8.第四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9.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10.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1.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计算速度、准确率、计算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12.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

13.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

14.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计算比赛、游戏等。

15.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

16.第一周:花时间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7.第二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18.第三周: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19.第四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从理念、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为教育教学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因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变成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导师,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式。

此外,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注重学科融合、跨学科和综合素质教育,打破学科壁垒,推进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方法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方法包括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个人成长。

2.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

教师培训可以分为课程培训和实践培训两类,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和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和评估、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

这种培训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学科交流和分享,加强同行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3.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另一种方式。

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育研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思维发展、增强教学专业素质、推动课程建设和创新。

4. 个人成长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一种发展途径。

培养教师的个人发展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关键要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个人发展计划、个人成长规划等,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信、积极性、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优秀品质的提升。

三、实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需要有实践支撑,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探寻、总结和完善。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3. 引导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培养数学计算的基本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口算、算术运算法则等方面的能力。

具体策略如下:2. 多样化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知识迁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计算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应用到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等,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计算方法的训练掌握计算方法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计算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计算方法。

具体策略如下:1. 示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学习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2. 渐进式教学: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教授计算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

3. 反馈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计算方法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注重计算能力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计算能力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经验

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经验

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经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融入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对其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分享一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

一、信息技术拓展学科知识和内容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资源。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比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模拟真实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互动讨论,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阅读和在线讨论,独立思考问题并提供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也起到了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作用。

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在线协作平台等,学生可以方便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合作。

在数学建模等项目实践中,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共同解决问题,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学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经验和观点,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创新成果和创意设计提供了平台。

借助计算机软件、多媒体制作工具等,学生可以呈现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发现。

例如,在艺术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种信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

培养计算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1. 渗透法:将计算内容渗透到各个数学学习的环节中,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灵活运用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应用能力。

2. 反复操练法: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计算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反复操练,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算能力。

可以比较不同的加减乘除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简便、更快捷,激发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思考和创新。

4. 口算训练法:通过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口算速度。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利用课堂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不深:一些学生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容易出现理解不深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和性质,从而深化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学生对计算方法缺乏应用能力:一些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方法缺乏运用能力,无法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多给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方法计算能力是指个人在数学运算方面的技巧和速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1、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能力越强,学习数学时的难度就越小,同时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因此,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强,他们会更加自信,学习数学时会更有兴趣。

学生在感受到计算的乐趣时,就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3、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计算能力是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学生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创造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通过演示,实地计算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适当使用计算器在现代社会中,计算器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适当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完成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4、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现在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利用数学网站、数学APP等,开展数学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计算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计算机科学教育的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导言: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则是指通过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计算思维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计算思维和科技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计算思维有助于培养创造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这些正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

计算思维能够引导学生从抽象的计算机模型中提取知识和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计算思维水平。

二、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1. 编程教育:编程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学生可以培养问题分解、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计算思维技能。

此外,编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 计算机建模:计算机建模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数据和运用算法等方式,将实际问题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计算机建模,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可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项目制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思维和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1. 创新导向的教学: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创新导向的教学方法。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数学被称为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数学计算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优质的数学计算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数学计算教学,以及如何提升学生运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优化数学计算教学1.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而数学计算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竞赛、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数学计算的学习资源可以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实际问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生动的数学计算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领会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针对性教学方案,从而让每个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升。

4.加强实践与应用数学计算不是停留在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

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实践与应用的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明白数学计算的意义和实用性。

二、提升学生运算能力1.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学生入门阶段就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包括正确书写数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横竖加法与减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等,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素养。

2.强化基本功训练数学计算的基础是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加减乘除、分数、百分数等基本运算。

提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提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提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其数学发展的基石,对其日常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些学生在计算方面可能遇到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温故知新:在学习新的计算概念之前,确保学生对基本的计算原理和技巧有扎实的掌握。

这可以通过定期复习和练习基础运算来实现。

2.强调数学概念:不仅要教授计算技巧,还要给学生提供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这可以通过学习数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来实现。

例如,通过使用实际例子来解释百分比和分数的概念。

3.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运算来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他们的计算技巧进行解决。

这种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将计算技巧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引入计算工具:计算工具,如计算器和电子表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计算。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后,可以引导他们使用这些工具来完成更复杂的计算任务。

5.分步教学:将复杂的计算问题分解成更小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错误,并提高计算准确性。

6.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通过设立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和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7.不限制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能够理解和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8.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需求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或提供额外的辅导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9.激发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10.提供定期反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进步情况,教师应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估。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 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成绩。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往往注重机械性的运算,缺乏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教学工具、在线教育平台等,可以为数学计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对现有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数学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很多学科的基础。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目前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很多学生缺乏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认为数学计算枯燥乏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数学计算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多是传统的板书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

由于数学计算的抽象性和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容易产生数学焦虑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计算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如何改进数学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数学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数学计算教学和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意义重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优化数学计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有必要改“知识传授为导向”为“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新构建凸显“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能力”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以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的重点核心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在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平台基础上将能力培养渗透整个专业学科课程教育中,全面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任务。

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操作使用能力,它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是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它是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能力;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它是前两个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必要改“知识传授为导向”为“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整个专业学科课程教育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以计算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各学科专业的不断渗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其他各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

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凸显“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能力”的特点,同时做到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四年不断线。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模板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模板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摘要:计算是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关注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计算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兴趣、理解、应用、品质、习惯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我国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新课程计算教学的要求理解并不全面,将其仅仅局限于机械地程序化地训练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忽视了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致使学生计算能力低下,计算时失误严重,令学生对计算产生恐惧,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新课程关于运算内容的设计和计算教学的要求,关注计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计算,使计算真正成为学生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技能。

那么,在新课程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一、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肯定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引起愉快、喜爱等积极内心体验,避免和克服各种消极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理解计算在生活中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到:计算教学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产生学习计算的愿望和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种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A、200分;B、200周;C、200时;D、200月。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教师教育是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是教师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和,而能力培养则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

教师教育的能力培养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管理能力、学校管理能力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教师教育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

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等进行。

教师培训可以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参与教育研究等方式,深入研究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总之,教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科学教育与技术素养培养

计算机科学教育与技术素养培养

计算机科学教育与技术素养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科学教育与技术素养培养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一、计算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并非仅仅是关于硬件和软件的知识,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生能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此外,计算机科学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科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具备计算机科学背景的人才往往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通过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技能,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编程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运作原理,掌握常见的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度强调理论知识,而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技术素养的培养技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使用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殊不知,技术素养的培养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技术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等。

这些基本操作能力是现代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其次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和其他资源,找到所需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析。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学生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1.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各个数的认识不够熟悉,理解上不够深刻。

因此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

2.口算基础不扎实,方法过于单一、简单。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只会数手指或是借助小棒来解题,不仅解题速度慢,而且降低了做题方式的多样性和正确率。

3.看题或书写出错而引起的“自误”。

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很多同学、家长总以为计算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所以我想通过研究低段学生计算率不高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关的策略去改变这种现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归纳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2.理论依据:(1)教学大纲明确指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正确、迅速。

(2)数与计算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摘要:确定恰当的培养目标,并按照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将教育融入教学活动,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按照培养目标规定的能力要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能力培养;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在计算学科(即计算机学科)中,不同的分支学科面对不同的问题空间,强调学科不同形态的内涵,根本问题也不同。

计算机科学、工程、应用的根本问题分别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计算”、“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系统进行计算”,其偏向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计算机专业办学规模大的现实,需要按照不同的分支学科,以规格分类的思想,围绕着相应能力培养的需求,定义各分支学科本科教育知识体系,构建恰当的课程体系。

特别要求教师掌握总的教育目标和所授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总目标,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研究型教学,实现对学生基本学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构建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按照社会的需求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大学教育早已步入大众化阶段。

因此,必须调整观念,面对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我们首先注意到,计算学科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它已经成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各个学科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更使他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

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更先进、更便于使用的先进计算技术,同时也需要大批的建设人才。

瞄准这一需求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专业教育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的关键。

分支学科的不同,社会需求的多样,拥有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适应面的不同。

为了追求这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1个需要,4个特点),确定一个准确、具体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着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这是落实科学办学的“关键点”。

多年来,不少教师并没有给予培养目标足够的重视,即使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不少人也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它,而是将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看成是一段“框架性的文字”。

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而言,不同类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写出来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

这意味着800来所学校的几十万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的培养定位的趋同性。

这种趋同性不仅因抹杀了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个性而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更使一些人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教育目标的不明确、不合理,导致了目标实现有效性的部分丧失。

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尽快解决,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了计算机人才分类培养的专业发展战略思想,并在专业认证试点中进一步强调培养目标的准确化和具体化。

二、设计课程体系对一个专业来说,科学的做法是先确定问题空间、能力构成、知识结构,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思路设计课程体系。

CC2001(Computing Curticula 2001)按照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高级课程等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通常的理解是;基础课程用来奠定基础;核心课程构成专业教育的主干,他们要实现对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基本覆盖;高级课程用来完备课程体系,使他实现对核心知识体系的完整覆盖,并能很好地关注学科的发展。

图1给出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计划绝不是一组课程的“集合”,而是一系列包含教育成分的教学活动构成的系统,课程是成系列的,是面向专业能力逐渐养成的。

例如,计算思维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为了培养这一能力,通常会先安排学生学习数学分析为代表的、以实数为主要运算对象的课程。

接着学习以离散数学为代表的课程,可以包括集合论、图论、数论、数理逻辑、近世代数等。

在这些课程中,运算对象变成以抽象集合及元素为主,它们构成了一系列的基本运算系统,对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处理对象的基本形式。

由于计算对象的变化,使得思考问题的特征发生了变化,多年的实践表明,要想较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连续和离散相关的课程在时间上是不宜重叠的。

在离散数学之后,如果有机会继续向前推进,则应进入计算系统的学习,只有进入了“计算系统”阶段,才能真正满足计算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此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是一门很恰当的课程。

到此方构成一个较完整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梯级系统,如图2所示。

美国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在本科教育中实现了这种推进。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一推进在我国的一些院校里被放在了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完成。

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面对的计算才真正完成从作者所称的单一具体的“实例计算”迁移到一般的、形式化的“类计算,模型计算”,同时实现思想境界的迁移。

所以,虽然在20多年前数值分析(计算数学)还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而今天则已经变成计算机科学分支学科的可选内容。

而对其他分支学科来说,则是不要求的。

要想使学生实现这种迁移,就必须有意识地在这些课程中做出“渐进”的努力,使学生一点点地习惯“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形式和方式”,以便按照计算机的“习惯”设计“程序”。

三、掌握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因此,为了保证总体教育目标的实施,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课程的作用,并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落实,通过其作用的发挥来提高课程效果,以有效地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人对“编译”课程(通常称为编译原理、编译方法、编译技术等)的作用持怀疑态度。

认为毕业生很少有人将设计与实现编译系统,所以这一课程是没有用的。

实际上,编译原理涉及的是一个适当抽象层面上的数据变换,既有明确的、便于抽象的问题,又有较成熟的理论,而且在限定规模下又容易实现(设计),除了知识外,还含有基本问题求解的典型技术和方法。

所以,编译原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终生受用的一些基本思想与方法,在系统级上再认识程序和算法,提升计算机问题求解的水平,增强系统能力,体验实现自动计算的乐趣。

包括掌握程序变换基本概念、问题描述和处理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求精、递归求解,目标驱动,问题分析、问题的抽象与形式化描述,算法设计与实现,系统构建、模块化);修养“问题、形式化描述、计算机化”的问题求解习惯,推进从“实例计算”到“类计算”和“模型计算”的跨越;增强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获得更多的“顶峰体验”。

当然,要想使课程教学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将课程的内容从简单的知识传授扩展到相关的思想、方法探讨。

因此,作者认为,学科教育内容体系除了含有知识外,还应该包括(学科)方法学和技术。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学科抽象、理论、设计三种形态确定了其理工结合、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构造性和抽象逻辑性并存的基本特征。

特别是以形式化作为描述手段,最基本的“程序”的非物理特征,使得抽象和逻辑成为其基本思考问题的方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方面),表现为以符号作为问题的表达形式,以符号的变换作为问题求解的途径。

所以抽象、理论、设计又可看成本学科问题求解的三个过程,进一步表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本学科的特殊意义。

虽然计算学科还是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学科,但是其问题求解中的抽象特征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计算思维能力,决定了它对从业者较强理论基础的要求。

实际上,在现代化社会中,只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高水平的实践,否则绝大多数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我们说,理论可以使你“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一个“智慧的脑”;而实践就是要用智慧的脑,练就一双灵巧的手,开创一个新世界作。

人类大约用20万年学会使用轮子,而只用5 000年学会用蒸汽推动轮子的科技发展史正说明了这一点。

计算学科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学科,掌握适当的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理性的实践才是成功的保障。

其基础分支学科更是拥有“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

在那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抽象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符号及其离散变换的基本特征,使得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更为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本科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本科教育中出现“产品教育”。

然而,只关注理论将会走向问题的另一面,它会使得理论变成空中楼阁。

对学生来说,还会阻碍其真正地掌握理论知识。

所以就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来说,要把“我们教了学生什么”,改成“学生学到了什么”,再进一步地提升到“学生会做什么”。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向深层发展。

作者认为,目前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原因并不只是教学中重视理论而忽略了实践,而是一些人没有掌握基本的理论,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会,所以就不知道要实践什么,怎么实践。

要想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就必须形成较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要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构建。

同时强调,实践教学计划只能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通过对典型问题求解的探索与体验,协调实现学生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

五、实施能力培养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描述元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要注意体现这些能力在绝大多数毕业生身上的体现,而不是理想的、理念上的,更不是“知识导向”的。

CC2005(Computing Curricula 2005)给出了计算学科不同方向上11方面59种能力要求。

包括算法能力(4)、应用程序能力(6)、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6)、硬件与设备能力(7)、人机界面能力(3)、信息系统能力(5)、rr资源计划能力(5)、网络与通信能力(8)、通过集成开发系统能力(6)、信息管理能力(7)、智能系统能力(2)。

其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相应方面的几个具体能力。

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包括6种具体能力:小规模程序设计、大规模程序设计、系统程序设计、开发新的软件系统、创建安全系统、管理安全项目。

在给出这些能力的同时,CC2005还按照0、1、2、3、4、5给出了不同方向对相应能力的要求程度。

例如,对“小规模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方向的要求依次是:5、5、5、3、3,而这5个方向对“大规模程序设计”的要求则依次是4、3、5、2、2。

59种能力的刻画,比归纳成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的认知、设计和开发利用能力(简称为系统能力)等4种基本学科能力要细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