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设计篇
涂层配套方案的设计原则
涂层配套方案的设计原则涂层配套方案的设计是指在进行涂层施工时,根据具体的涂层材料和施工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配套方案,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涂层配套方案设计的一些原则。
1. 确定涂层材料的选择原则: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首先需要根据涂层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
涂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耐化学物质侵蚀性、抗紫外线能力等特性,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2. 考虑涂层与基材的相容性:在涂层配套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涂层与基材的相容性。
涂层与基材之间应具备良好的附着力,以确保涂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 考虑涂层施工的操作性: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施工的操作性。
涂层的施工应简便、快捷、易于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考虑涂层的防腐性能: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的防腐性能。
涂层应具备良好的防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基材受到外界腐蚀物的侵蚀,延长基材的使用寿命。
5. 考虑涂层的装饰效果: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的装饰效果。
涂层应具备良好的外观效果,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提升建筑物或设备的整体形象。
6. 考虑涂层的环保性: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的环保性。
涂层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7. 考虑涂层的维护和修复: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的维护和修复。
涂层应具备良好的维护性能,易于清洁和维修,以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8. 考虑涂层的经济性:在设计涂层配套方案时,需要考虑涂层的经济性。
涂层的选择应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既要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效果,又要控制成本。
涂层配套方案的设计原则包括涂层材料的选择、涂层与基材的相容性、涂层施工的操作性、涂层的防腐性能、涂层的装饰效果、涂层的环保性、涂层的维护和修复以及涂层的经济性等。
在实际的涂层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并制定出符合要求的涂层配套方案,以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效果。
涂料配方分析2篇
涂料配方分析2篇【涂料配方分析1】一、导言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人们对涂料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制品,涂料的制造过程及其配方研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涂料配方的角度出发,对涂料组分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制造过程及其配方控制的关键点。
二、涂料组分分析涂料的组分一般可以分为树脂、溶剂、填料、添加剂和颜料等几个方面。
1.树脂涂料的树脂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可以决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应用范围。
常用的涂料树脂有聚酯、环氧、聚氨酯等多种类型。
2.溶剂涂料的溶剂是起到稀释、调整粘度、涂覆性能等多种作用的成分。
溶剂一般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其中有机溶剂多数采用醇、酮等有机溶剂,无机溶剂则多数采用水。
3.填料填料在涂料中起到增稠、增加硬度、增强耐磨性等作用。
同时,填料也决定了涂料的外观和质感。
目前较常用的涂料填料有二氧化硅、合成氧化铝、氢氧化铝等。
4.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善涂料的各项性能,例如防腐剂、干燥剂、消泡剂等。
添加剂可用于调节和评定涂料的质量,提高涂料的加工效率和生产率。
5.颜料颜料是涂料中起色作用的组分,也是影响涂料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颜料按照颜料的分类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类。
其中,无机颜料具有高耐光、高耐久性等特点,常用于阳光丰富的地区;而有机颜料使用范围广泛,在涂料中起到占色和变色作用。
三、涂料配方控制深入剖析涂料组分后,我们可以发现,涂料的配方控制是影响涂料质量及其应用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涂料配方控制是涂料制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1.关键配方控制点涂料配方控制点主要包括颜色、硬度、涂层厚度、遮盖力、不易老化和使用寿命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了涂料质量的好坏。
在控制涂料配方时,涂料制造商需要考虑制造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涂料配方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因素,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力。
2.涂料配方调节当涂料组分出现问题时,涂料制造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外墙涂料粉刷施工方案3篇
外墙涂料粉刷施工方案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涂料种类和颜色:根据建筑物的风格和设计,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颜色。
2.清理表面:将外墙表面清理干净,去除附着物和旧涂料。
3.处理局部损伤:如果墙面有裂缝或损伤,需要进行修补。
4.覆盖保护:对于不需要粉刷的部位,可以进行覆盖保护。
5.搭建脚手架:为了方便施工,需要搭建脚手架,以保证安全。
2. 施工步骤以下是外墙涂料粉刷施工的具体步骤:2.1)刷底漆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先刷一层底漆。
底漆主要的作用是增强粉刷墙面的附着力,封闭墙面的孔隙,防止涂料渗透进入墙面。
2.2)进行涂料调配将涂料和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进行搅拌,直到涂料均匀。
2.3)开始第一遍涂料使用刷子或辊子,将混合好的涂料均匀地涂在墙面上。
注意不要涂太厚,也不要涂太稀,一般可以按两遍横向涂,再按两遍纵向涂,保证墙面涂料的均匀性。
2.4)进行第二遍涂料当第一遍涂料干燥后,进行第二遍涂料。
与第一遍相同,按照横向和纵向涂刷方式进行涂刷。
此时要特别注意一点:墙面上已经有一层底漆,第二遍涂料的目的是增加涂层的厚度和保护墙面,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厚度。
3.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脚手架应该牢固,工人必须穿好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2.避免施工时出现人员交通堵塞、车辆阻碍等情况。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刷漆时的溅出和其它安全事故。
外墙涂料粉刷施工方案(环保型)1. 环保型涂料的选择环保型涂料是通过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性涂料、无机毛坯和常温常压下交联的涂料,减少海洋污染和空气污染。
2. 环保型涂料的施工使用环保型涂料的施工步骤和传统涂料相同,只是在选择涂料和溶剂等方面需要更加注重环保程度。
3. 环保型涂料的保养环保型涂料施工后必须保持干燥,且不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涂刷,以免影响它的环保性能。
外墙涂料粉刷施工方案(石材病害)1. 石材病害的处理对于有进行石材防霉和防藻处理的建筑,需要采用具有较好抗腐蚀能力的环氧树脂涂料进行粉刷。
涂层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涂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不同涂层的特性和应用,并学会如何控制涂层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涂层是一种覆盖在物体表面的薄膜,具有保护、装饰、耐磨、防腐等功能。
本实验主要涉及溶剂型涂层和乳液型涂层的制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基材:金属板、塑料板等2. 溶剂:甲苯、丙酮、乙醇等3. 涂料树脂:聚乙烯醇、聚酯、丙烯酸等4. 添加剂:固化剂、颜料、分散剂等5. 水或溶剂:用于稀释和清洗仪器:1. 搅拌器2. 烘箱3. 真空烘箱4. 喷涂设备5. 干燥箱6. 天平7. 温度计8. 时间控制器四、实验步骤1. 涂料的制备:a. 根据配方,称取所需的各种材料。
b. 将涂料树脂与溶剂混合,搅拌均匀。
c. 加入颜料、分散剂等添加剂,继续搅拌均匀。
d. 根据需要,调整涂料的粘度。
2. 涂层的制备:a. 清洁基材表面,确保无油污、灰尘等杂质。
b. 将基材放入烘箱中预热至一定温度(如80℃)。
c. 使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地喷涂在基材表面。
d. 等待涂层干燥,通常需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如24小时)。
e. 将干燥后的涂层放入烘箱中固化,温度和时间为涂料厂家推荐值。
3. 涂层的检测:a. 观察涂层外观,检查是否有气泡、裂纹、流淌等现象。
b. 使用硬度计测试涂层的硬度。
c. 使用划痕试验机测试涂层的耐磨性。
d. 使用盐水浸泡试验机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涂层外观:实验中制备的涂层表面光滑、均匀,无气泡、裂纹、流淌等现象。
2. 涂层硬度:通过硬度计测试,涂层的硬度达到要求。
3. 涂层耐磨性:通过划痕试验机测试,涂层的耐磨性达到预期效果。
4. 涂层耐腐蚀性:通过盐水浸泡试验机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良好。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涂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涂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了不同涂层的特性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涂料制备过程中,搅拌均匀是关键。
介绍涂装等级及其质量要求、工艺过程,并介绍涂装工艺的设计步骤
D 涂层的配套性
(4)确定涂装工艺 (4)确定涂装工艺
漆前表面处理、涂料涂布操作在整个涂装工 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一般比涂料本身的费 用高一倍以上,所以设计涂装工艺时要考虑涂装 施工的总成本核算。选择涂装工艺的各工序和设 备后,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价值工程的计算, 最后确定涂装工艺。使用的涂料品种不同,需要 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也不同。
质量要求
除具有一般装饰作用之外,主要是防止金属 腐蚀,涂膜不应有皱皮,流痕,露底,外来杂质 及其他降低保护和装饰的的污浊等,允许有轻微 的擦伤和刷纹等。
工艺过程
表面处理 涂底漆 涂装1至2层面漆
一般保护性涂层(IV) 一般保护性涂层(IV)
一般保护性涂层(IV) 主要是供一般防腐蚀 用,装饰性无要求或要求较低,如用于使用条件 不十分苛刻的(室内或机内)制品或部件、管道的 涂层。
选择涂装方法的 选择涂装方法的注意事项 a产品形状
形状简单的零件涂装适应性好,能够采用的 涂装方法也多。形状复杂的零件,特别是具有箱 式结构的产品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b生产批量
大批量生产多采用静电喷涂或电泳涂装,小 批量生产可采用喷涂、浸涂等。
c 低材
不同的底材要求的漆前表面处理方法不同, 喷涂用的底漆也不同。
质量要求
涂膜面平滑,光亮如镜,无细微颗粒,擦伤, 裂纹,起皱,起泡及其他肉眼可见的缺陷,并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外观美丽。
工艺过程
表面处理 腻子 打磨 抛光 打蜡 涂底漆 局部或全部填刮 涂装3至9层面漆
二级涂层(II)
二级涂层,又称装饰性涂层。虽然较 一级涂层水平稍低,仍具有很好的装饰效 果。按二级涂层涂装的有载重汽车和拖拉 机驾驶室与覆盖件、客车和火车车厢、机 床、自行车等。二级涂层由底漆、2~3道 面漆配套组成。
聚合物涂层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聚合物涂层材料的设计及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
在这些领域,不仅需要材料的高强度、高硬度等物理属性,还需要具有抗腐蚀、防水、防火等功能。
这时,聚合物涂层材料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聚合物涂层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聚合物涂层材料简介聚合物涂层材料是一种涂料材料,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将聚合物涂层液均匀地涂在被涂物表面上,然后通过恰当的处理方式使其快速固化形成坚硬的保护层。
它的主要特点是耐酸碱、耐腐蚀、耐磨损,并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较好的耐候性能。
聚合物涂层材料的设计聚合物涂层材料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最重要的是其所应用场合和要求。
在设计聚合物涂层材料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材料的种类目前,常见的聚合物涂层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等。
环氧树脂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还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损性能。
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韧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玻璃等领域。
聚氨酯具有较好的耐紫外线性能,经过适当改性可以用作耐磨涂料。
物料的制备聚合物涂层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乳液聚合法,即将单体或预聚合体分散在水中,经过加入加载剂、表面活性剂等处理后,通过引发剂和辅助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稳定的乳液。
另一种方法是有机溶剂聚合法,即在有机溶剂中使聚合物产生聚合反应,生成涂层材料。
涂层的成膜性能聚合物涂层成膜性能是指涂层材料在表面上形成连续的、致密的保护层的能力。
这种性能与涂层材料的成分、结构、配方、应用方法和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在涂料材料设计中应考虑到涂层的成膜性能,尽可能使涂层成膜均匀、完整、致密,以确保涂层在使用过程中持久、稳定。
聚合物涂层材料的应用聚合物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建筑、机械、电子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
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
汽车行业聚合物涂层材料在汽车行业应用广泛。
碳碳复合材料的涂层结构
碳碳复合材料的涂层结构说到碳碳复合材料,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里,碳碳复合材料可是大有作为的。
咱们今天要聊的,是这种材料的涂层结构,说白了,就是它表面那个层层叠叠的“外衣”。
你要知道,这个涂层不仅仅是装饰,还是保护、强化的关键。
没涂好,那材料表面就像是没穿衣服的“裸奔”一样,容易出问题。
别小看这层涂层,它可不是随便盖个涂料就完事儿的。
碳碳复合材料本身已经是个超级硬核的存在了,碳纤维的韧性加上高温下也能保持强度,简直就是现代工程的“肌肉男”。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一层好的涂层保护,这么“强壮”的材料也会在环境的侵蚀下变得脆弱。
就像是一个看起来超牛的人,如果不穿合适的防护衣服,站在寒风中,迟早得冻着。
涂层的作用,就是为它穿上坚固的“铠甲”,防止外界的氧化、腐蚀和其他“恶劣”环境的侵害。
你想想,碳碳复合材料常常要在极端的条件下工作。
高温、强腐蚀、甚至高压……这些都能考验材料的极限。
这时候涂层就成了“守护神”,像是一个保镖,时时刻刻为它的表面保驾护航。
咱们可以把这个涂层想象成是一个极其耐用的外套,有些材料的涂层甚至能耐几千度的高温,保护里面的“主角”不被烧焦。
这种耐高温的涂层,常常是以碳化硅或者其他耐热材料为主的,给人一种“非常强大”的感觉,简直就像是给战士穿上了防火服。
再说,涂层不仅仅是耐高温这么简单哦,它还得做到防腐蚀。
这也是个大问题。
想象一下,碳碳复合材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氧气、水分,甚至一些化学品的侵蚀,长时间下去,肯定会把它吃掉。
所以这涂层就像是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涂层的材料常常是富含化学稳定性的金属、陶瓷等,可以阻止氧气和水分的进入。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不过,要是你认为涂层就仅仅是为了防腐蚀和耐高温,那就错了。
它还得有足够的机械性能。
这材料的涂层,不仅仅是给它增添了点颜值,还得帮助它承受外界的压力和摩擦。
比如在飞机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涂层不仅要挡住高温,还得耐得住反复的摩擦,不然早晚就磨损了。
GB 51082-2023工业建筑涂装设计规范
GB 51082-2023 工业建筑涂装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和相关法规,结合工业建筑涂装设计的实际需求而制订的。
它主要是为了规范工业建筑涂装设计的要求和操作流程,保障工业建筑的涂装质量和安全。
2. 术语和定义本章节列出了工业建筑涂装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文档。
• 2.1 工业建筑:指用于工业生产、仓储、运输等经济活动的建筑物。
• 2.2 涂料:指涂装工业建筑表面的材料,包括底漆、面漆、涂料涂层等。
• 2.3 涂装工艺:指对工业建筑表面进行涂装的操作流程,包括涂装准备、底漆施工、面漆施工等。
• 2.4 涂装质量:指涂装工艺符合规范要求,并保证涂层的附着力、耐久性等性能。
• 2.5 涂层厚度:指涂料施工后形成的涂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
• 2.6 防腐等级:指涂装工程的防腐蚀性能分类,分为一般防护、中等防护、重度防护等级。
3. 涂装设计技术要求3.1 表面准备在涂装施工前,需要对工业建筑的表面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涂料的附着力和涂装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1.清理表面的尘土和污垢,采用刷洗、高压水洗等方法。
2.清除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质,采用化学清洗、喷砂等方法。
3.支撑处理,包括裂缝修补、填充、抹平等工艺。
3.2 涂装材料选择涂装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业建筑的使用环境、防腐等级和装饰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具体要求如下:1.底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酸碱性能,以及适当的极性和渗透性。
2.面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久性和装饰效果。
3.涂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如有保护环境要求的,应选择环保型涂料。
3.3 涂装工艺涂装工艺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效果:1.底漆施工:先在清洁的表面上施工底漆,保证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能。
2.中间工序:根据需要施工中间漆层,以增加防腐和装饰效果。
3.面漆施工:在底漆和中间漆层完全干燥后施工面漆,保证涂层的光泽和耐久性。
涂装工程安全设计规范
涂装工程安全设计规范篇一:涂装工程安全设计规范前处理-化学处理涂装工程安全设计规范前处理—化学处理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44. 化学前处理设备安全设计要求45. 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15~3 ~15 ~1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装作业前处理装置的设计安全、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和维修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作业前处理工艺的预脱脂、脱脂、水洗、酸洗、表调、磷化、钝化、硅烷化、发蓝等工艺,适用于槽浸式、通过式前处理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标准均适用于本标准。
GB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T14441-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20101-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GB7692-1999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 25295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GB 10434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17888.1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1部分:进人两级平面之间的固定设施的选择GB 17888.2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2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GB 17888.3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3部分:楼梯、阶梯和护栏GB 17888.4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4部分:固定式直梯GB 2893 安全色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723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5062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T229.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AQ 5201 涂装工程安全设施验收规范AQ 5206 涂装工程安全评价导则AQ/T 5207 涂装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AQ 5208 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AQ/T 5209 涂装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类AQ 5210 建筑涂装安全通则AQ 5212 通风净化设备安全性能检测要求及方法GB/T 4054-2008涂料涂覆标记GB 7692-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l2942-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l7750-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 18218-2007重大危险源辨识AQ 5205-2008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 5216-2013涂料与辅助材料使用安全通则JB/T 9062-199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涂装技术条件JB/T 10394.1-2002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钣金件JB/T 10394.2-2002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焊接件JB/T 10394.3-2002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涂层JB/T 10394.4-2002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安装DGJ08-100-2003低压用户电气装置规程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l7888.3-2008 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GB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3787-2006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 3836.15-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GB 8958-2006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T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2331-19903 术语和定义有毒作业分级3.1前处理棚体pretreatment shed前处理设备的维护结构,包括侧壁、顶棚、型钢骨架、密封装置、照明、通风装置及检修门、人行门、梯子栏杆等,一般需要防渗漏、防腐处理。
油漆施工方案2篇
油漆施工方案油漆施工方案精选2篇(一)油漆施工方案是指针对不同的建筑表面,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进行油漆施工的计划。
以下是一般的油漆施工方案:1. 表面准备:首先需要清洁和修复建筑表面,包括去除油污、灰尘和旧的涂层,修填裂缝和凹坑,并平整表面。
2. 涂料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涂料类型,如乳胶漆、油漆、丙烯酸漆等,并根据不同区域选择合适的光泽度和耐用性。
3. 颜色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进行涂装样板和颜色测试。
4. 涂装技术:采用适当的涂装技术,如刷涂、辊涂、喷涂等,确保均匀的涂层和优良的附着力。
5. 环境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的涂料,并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环境,如避免涂料污染和飞溅,进行适当的通风等。
6. 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手套和护目镜等。
7. 保养和维护:施工完成后,对已涂层进行适当的保养和维护,如定期清洁、涂装修复等。
总之,油漆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物和涂料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油漆施工方案精选2篇(二)油漆施工合同本合同是由以下各方(以下简称“甲方”和“乙方”)于(填写日期)签订。
甲方:(填写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乙方:(填写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一、施工内容1.1 甲方委托乙方负责油漆施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室内/室外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的涂刷工作。
1.2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施工期限2.1 施工期限从本合同签署之日起计算,至(填写日期)止。
2.2 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施工延期,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在延期结束后尽快完成施工。
三、费用和支付方式3.1 本次施工费用为(填写金额,可注明是否含税)。
3.2 甲方应在施工开始前支付总费用的(填写比例)作为预付款。
3.3 剩余费用应在施工结束后(填写天数)内支付清。
纳米陶瓷涂层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纳米陶瓷涂层工程施工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高要求的工程。
本工程采用先进的纳米陶瓷涂层技术,对设备、管道、容器等金属表面进行防腐、耐磨、隔热等处理,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能耗。
以下是纳米陶瓷涂层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纳米陶瓷涂层材料、专用喷涂设备、辅助材料(如稀释剂、清洗剂等)。
2.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需具备相关施工经验和技能,熟悉纳米陶瓷涂层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3. 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需满足以下条件:(1)环境温度:5℃以上,相对湿度不大于80%;(2)施工现场无腐蚀性气体、粉尘等污染;(3)施工现场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网、警示标志等。
三、施工工艺1. 施工前处理(1)表面处理:对施工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去油、去锈、去尘等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污、锈迹、灰尘等杂质。
(2)粗化处理:采用喷砂、抛丸等方法对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2. 涂层施工(1)喷涂:采用专用喷涂设备进行纳米陶瓷涂层材料的喷涂,喷涂压力控制在0.3-0.5MPa。
(2)涂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涂层厚度,一般厚度为0.1-0.3mm。
(3)涂层固化:喷涂完成后,将施工表面置于炉内进行固化,固化温度控制在150-200℃,固化时间根据涂层厚度和材料性能确定。
3. 施工后处理(1)检查:涂层固化后,对涂层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涂层均匀、无气泡、无裂纹等缺陷。
(2)验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2. 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涂层材料挥发对人体造成伤害。
3. 施工过程中,注意涂层材料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4.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环境整洁。
五、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六、施工质量保证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油管内涂层施工方案设计
油管内涂层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油管内涂层施工是为了保护油管内壁而进行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涂层的选择和施工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油管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油管内涂层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包括涂层材料的选择、涂层施工工艺的确定和涂层质量控制的方法。
2. 涂层材料的选择涂层材料的选择是油管内涂层施工方案设计的第一步。
涂层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耐腐蚀性:油管内壁常受到化学品腐蚀的影响,因此涂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化学物质的侵蚀。
•耐磨性:由于油管运输过程中的颗粒物和摩擦力,涂层应具备较高的耐磨性,以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
•密封性:涂层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管道内部液体或气体泄漏。
•热稳定性:涂层应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根据以上要求,常用的油管内涂层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脂酯、聚氨酯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涂层材料。
3. 涂层施工工艺的确定涂层施工工艺是指涂层的施工过程和方法。
在确定涂层施工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表面处理在涂层施工前,需要对油管内壁进行表面处理,以保证涂层与油管壁的粘结力。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砂、磨料抛光等。
根据油管的材料和涂层材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3.2 涂层施工方式涂层施工方式主要有手工涂覆、喷涂和涂料喷涂等。
根据涂层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效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涂层施工方式。
3.3 涂层层厚控制涂层的层厚控制是涂层施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控制涂层的层厚,可以保证涂层在使用过程中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
涂层层厚的控制可以通过涂料的定量喷涂或测量仪器进行。
4. 涂层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涂层施工质量,需要对涂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涂层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4.1 涂层的外观检查涂层的外观检查主要包括色泽、平整度、光泽度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目视检查和光学仪器的检测,判断涂层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2 涂层的附着力测试涂层与油管壁的附着力是涂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涂层方案设计
涂层方案设计引言涂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特定的涂料或化学物质,可以改善材料的各种性能。
涂层方案设计是指根据材料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设计出最佳的涂层方案。
本文将介绍涂层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一些涂层方案设计示例。
涂层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涂层方案设计的目标是提供最佳的保护和增强材料性能的方案。
在设计涂层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环境适应性:根据材料的使用环境,选择具有耐腐蚀、防污染、耐磨损等特性的涂料。
2.材料相容性:涂料与基材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避免涂层与基材之间的剥离或起皮等问题。
3.涂层厚度:根据不同材料和使用要求确定涂层的厚度,既要保证涂层的保护作用,又要避免因涂层过厚导致材料失去原有性能。
4.涂层结构:涂层可以采用单层、多层或复合结构,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结构,以提高涂层的性能。
5.工艺控制:设计涂层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涂布的工艺过程,包括涂布方式、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涂层方案设计的常用方法涂层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涂料的性能、涂层结构和基材的特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涂层方案设计方法:1.选择合适的涂料类型:根据材料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类型,如有机涂料、无机涂料、高温涂料等。
2.优化涂层结构:根据材料的应用要求,优化涂层的结构设计,如使用隔热涂料、阻隔涂料等。
3.表面预处理:对基材进行适当的表面预处理,如脱脂、酸洗、打磨等,以增加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4.控制涂布工艺:合理控制涂布的工艺参数,如涂布速度、涂布压力、涂布温度等,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5.涂层性能测试:对涂层进行性能测试,如耐腐蚀性测试、耐磨损性测试等,以评估涂层方案的有效性。
涂层方案设计示例汽车涂层方案设计对于汽车来说,涂层方案设计非常重要,涂层可以提供汽车的保护、美观和功能增强效果。
例如,在汽车车身上使用耐腐蚀的底漆、防刮擦的面漆和抗紫外线的清漆,可以保护汽车表面免受腐蚀和划痕,并能抵抗紫外线辐射,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硅油涂层配方设计原理
硅油涂层配方设计原理最近在研究硅油涂层配方设计原理,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原理,今天就想跟大家好好唠唠。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家里的一些厨具表面特别光滑,食物不容易粘锅,这很多时候就用到了硅油涂层呢。
硅油涂层之所以能够起到这么好的效果,这里面的原理还真不少。
首先啊,我们得知道硅油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物质。
就像是一个超级冷静的守门员,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各种环境因素或者其他物质的影响),都能守住自己的那片“领地”。
硅油这种稳定性呢,是因为它的分子结构。
硅油的分子是由硅和氧交替组成的链状结构,周围还有一些有机基团。
这个结构特别规整,就像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不容易被外界因素打乱。
那么在设计配方的时候,要想让硅油涂层很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这就要说到硅油的“伙伴”们了。
比如说,会添加一些粘结剂。
粘结剂就像是胶水,把硅油牢牢地粘在目标物体的表面。
打个比方吧,硅油就像是沙子,如果没有粘结剂这个“水泥”,沙子就一堆散沙,没法形成坚固的涂层。
不过这里面也有个度的问题。
粘结剂加少了,硅油涂层粘不牢;加多了呢,又可能会影响到硅油本身的一些优良性能。
这就需要不停地调试配方。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比例这么难把握,后来做了一些实验才知道,每一种新材料添加进去,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了一颗石子,会引起许多连锁反应。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硅油涂层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除了厨具还有哪些呢?那可是不少呢。
像一些高档的纸张制品,为了有防水防油的效果,也会使用硅油涂层。
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根据纸张的特性来调整配方的比例。
在这个配方设计过程中,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涂层的耐磨程度。
比如说我们的衣服拉链,要是用了硅油涂层来实现顺滑拉合的效果,那么拉链经常摩擦的特性就决定了我们在配方里要增加一些提高耐磨性能的成分。
就好比给运动员穿上护甲,让他们在激烈的比赛(摩擦过程)中不那么容易受伤(磨损)。
辊涂工艺中的涂层结构设计
辊涂工艺中的涂层结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辊涂工艺已经成为了现今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涂料涂布方式,其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在纸张、木材、塑料、金属等表面上进行涂层制造。
辊涂工艺有着涂布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而涂层结构设计则是实现这些好处的关键。
辊涂工艺的涂层结构设计是指针对不同的工业生产用途,通过设计相应的涂层结构,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表现。
涂层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涂料的配合比例、稀释剂的使用、涂料流动性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涂层的表面质量,同时能够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涂层结构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涂层的稳定性:涂层结构设计的第一个目的是保证涂层的稳定性。
稳定的涂层具有极佳的附着力和涂覆效果。
2. 提高涂层表面质量:良好的涂层结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涂层表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起泡、粗糙等,从而提高涂层表面质量。
3. 减少涂料浪费:通过涂层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对涂料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现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降低环境负担:涂层结构设计可以减少使用过量的涂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针对不同的涂层结构设计,在涂料的组合、流变性等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下面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设计要点。
一、配合比例涂料的配合比例直接影响着涂层的性能。
不同的涂料在不同的比例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在涂层结构设计中,需要精准地计算出涂料的配合比例。
配合比例设计要点:1. 找出涂料的主要成分,根据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合。
有些成分的添加比例会对涂层的某些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需要在设计时特别注意。
2. 在计算配合比例时,应注意工艺参数的调整。
不同的工艺参数会对涂层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涂层设计中需要有相应的工艺参数调整方案。
3. 配合比例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涂层材料的降解机制,以及材料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设计时应对涂层材料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保证最佳的涂料配合比例。
简述涂料、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的设计要求
简述涂料、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的设计要求涂料、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是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保护和美化物体的表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涂装方案时,需要考虑涂料的选择、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的合理设计,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选择合适的涂料非常重要。
涂料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涂料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
在设计涂装方案时,需要根据物体的材质、使用环境和所需效果等因素,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涂料。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防锈和耐腐蚀性能较好的涂料更适合使用;而对于木材,耐候性和防水性能较好的涂料较为适宜。
其次,涂装遍数的合理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涂装遍数指的是涂装施工过程中将涂料涂布到物体表面的次数。
不同的物体和涂料种类需要不同的涂装遍数。
一般来说,涂装遍数越多,涂层的厚度越大,物体表面的保护性能和美观度也更高。
然而,过多的涂装遍数可能会导致涂层过厚、施工成本增加和涂层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涂装遍数,满足保护和美化的要求。
涂层厚度的设计同样十分重要。
涂层厚度是指涂料涂布在物体表面后,形成的一层薄膜的厚度。
涂层厚度影响着涂层的保护性能、附着力和耐久性等方面。
通常情况下,涂层厚度越大,物体表面的保护性能越好。
然而,过厚的涂层可能会增加涂料的消耗和施工成本,并且不利于涂层的干燥和固化。
因此,需要根据物体的特性和使用环境,合理设计涂层厚度,使其既满足保护要求,又不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施工难度。
综上所述,涂料、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涂装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正确选择涂料、合理设计涂装遍数和涂层厚度,能够确保涂装效果达到预期,并保证物体表面的保护和美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效果。
Revit软件技巧1.2.4如何在柱子外面做涂层
Revit软件技巧1.2.4如何在柱子外面做涂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经常需要在柱子外面添加涂层来改善建筑的视觉效果。
此时使用Revit软件进行设计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涂层的添加。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柱子外面添加涂层的步骤和技巧。
步骤一:创建基本模型首先,在Revit软件中创建一个基本模型,包括建筑外墙和柱子。
步骤二:创建涂层材料在Revit软件中,涂层材料用于模拟建筑物外墙的表面质感和颜色。
因此,在添加涂层之前,需要先创建涂层材料。
具体步骤如下:1. 点击“材料编辑器”按钮,进入材料编辑器界面。
2. 点击“新建材料”按钮,创建一个新的材料。
3. 在“材料属性”选项卡中,设置材料的颜色、反射率、透明度等属性。
4. 在“位图”选项卡中,可以选择或导入一个纹理图像作为涂层的贴图。
5. 点击“应用”按钮保存材料。
步骤三:为柱子创建涂层在创建涂层之前,需要先确定柱子的尺寸和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1. 选中柱子,并点击“修改”按钮进入柱子的编辑模式。
2. 在“编辑族”选项卡中,选择“拓扑”命令,创建一个柱子的拓扑。
在拓扑中可以添加轮廓线来控制涂层的形状和位置。
3. 选择“修改”命令,调整柱子的尺寸和位置。
4. 在“材质”选项卡中,选择刚刚创建的涂层材料。
5. 确认所有修改,并退出编辑模式。
此时,柱子的表面将显示为所选涂层材料的颜色和纹理。
步骤四:调整涂层的位置和大小有时候,柱子周围的涂层可能会遮挡柱子的部分表面。
因此,需要对涂层进行调整,确保其与柱子的表面重叠的部分正确。
1. 选中涂层,点击“修改”按钮进入涂层的编辑模式。
2. 在“编辑族”选项卡中,选择“拓扑”命令,查看涂层与柱子的交界线。
3. 调整涂层的位置和大小,确保涂层与柱子的表面重叠。
4. 确认所有修改,并退出编辑模式。
至此,涂层的添加已经完成。
总结在使用Revit软件进行建筑设计时,添加涂层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柱子外面的涂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镍溶液加入1~3μm的SiC的微粒,可获得Ni—SiC(质量分 数2.3%~4.0%)复合镀层,用于镀覆发动机气缸内壁,缸壁 的磨损量为普通铁套汽缸的60%;电镀Ni-SiC复合镀层的 耐磨性比普通镀镍层提高70%;
• Co-Cr3C2:镀层在800℃以下仍能保持高的耐磨性.在 400~600℃时其耐磨性远优于镍基复合镀层 。 • 经热处理后的化学镀Ni-P-Si镀层的耐磨性比未热处理的化 学镀镍层高15~20倍。
涂层的结合强度是指涂层与基体结合力的大小, 即单位面积涂层从基体上剥落下来所需要的力。测 量涂层结合强度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定性检验,如弯曲试验、冲击试验、杯突 试验等;
另一类为定量检验,如划痕试验、抗拉试验、压 缩试验等。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通常为三点弯曲试验,其做法是将涂层试样 置于一定距离的两个支点上,涂层面向支点,将一定曲率 半径的压头作用于基体材料的中点,在一作用力下,试样 发生弯曲,随着力的不断增大,涂层会开裂,直至从基体 上剥离,弯曲角的大小说明涂层结合强度的大小。
拉伸测量法 拉伸测量法是使用粘结剂把棒状、板状或带状零 件粘附在涂层表面,通过测量使涂层从基片上剥离所 需力的大小,求得涂层的结合强度。直接拉伸测量法 ,如图所示,圆形棒利用粘结剂垂直地粘贴在涂层表 面,对涂层垂直施加拉力。若涂层剥离时的力为F,剥 离的涂层面积为S,则涂层的结合强度为F/S。
剪切测量法 将一块金属板粘结在涂层表面并在施加垂直载荷的 条件下,切向单拉金属板,将涂层由基片上剥离所需 的力除以粘结面积可求得剪切应力值。此法由于使用 了粘结剂,可测得涂层结合强度附着力范围受粘结剂 强度所限,通常小于100MPa。 剪切测量法测量 涂层结合强度 1-基片; 2-涂层; 3-粘结剂
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作为复合涂层的子涂层以供选
择:
• 在CVD中,TiC与基体元素在高温下能发生强烈相 互扩散,可得到很高的结合强度,很适于做复合涂 层的底层; • TiN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粘着磨损的能力,
腐蚀等级 大气暴露试验结果的评价有定性和定量之分。 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目测法或 3-5 倍放大镜,对腐蚀产物 的颜色和状态进行观察分析。根据保存的原始试样与腐蚀 后的试样颜色/光泽度对比,可将涂层的腐蚀等级分为5级。 1级腐蚀,涂层表面基本上无变化或仅光泽微暗; 2级腐蚀,涂层出现腐蚀点或膜状氧化物或光泽暗淡, 但无基体金属腐蚀点; 3级腐蚀,出现基体金属腐蚀点,但少于总面积10%; 4 级腐蚀,基体金属腐蚀点面积小于总面积 30% ,或涂 层开裂面积达到同样程度; 5 级腐蚀,基体金属腐蚀点面积 / 涂层开裂面积超过总 面积30%。 大气腐蚀结果的定量描述是根据涂层在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上的重量变化来计算腐蚀速率。
1.4 残余应力的测量
宏观应力:因热膨胀系数差异而导致涂层中的残余应 力为,不仅取决于热膨胀系数差异的大小,而且取决 于薄膜/涂层制备时,基体温度的高低。 微观局部应力:由于相变、变形不均、涂层中的缺陷 等因素引起的。
测量方法: X射线衍射仪 残余应力测量仪 应力应变仪测量
1.5 涂层结合强度的测量
分析方法: 目测 体视显微镜 扫描电镜
(2)表面粗糙度
可采用轮廓算术平均值Ra和轮廓微观不平度Rz来表示。 测量仪器:粗糙度测量仪
不同测量方法测得的粗糙度不同
1.2 涂层厚度的测量
涂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很多,可分为无损检测和破坏性 检测两大类。 无损检测主要有磁性法、涡流法、和X-射线荧光 测厚法等。
盐雾试验
盐雾试验包括中性盐雾试验、乙酸盐雾试验和铜加速盐雾试验 ,用以确定金属或金属涂层的耐蚀性能,评价涂层厚度的均匀性和 孔隙率,被认为是最有用的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 试样取出经清洗干燥后,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面有 试样外观,除去表面腐蚀产物后的外观,点蚀、裂纹、气泡等腐蚀 缺陷的数量和分布,开始出现腐蚀的时间,质量变化,显微镜观察 ,力学性能变化等等。
(1) 涂层耐蚀性的检测
涂层的耐蚀性指的是涂层抵抗环境腐蚀,延长基体 使用寿命的能力。涂层的耐蚀性检验包括大气暴露试验 、使用环境试验、人工模拟/加速腐蚀试验。 大气暴露试验: 将待测涂层试样放在大气环 境中,进行各种大气环境下 的腐蚀试验,定期观察腐蚀 过程的特征,测定腐蚀速度, 检验涂层在大气环境下的腐 蚀速度。
(1)涂层显微硬度测量 显微硬度计测量,膜厚应大于压痕所产生的塑性形 变区及影响区深度,如维氏硬度,膜厚至少要为压 痕深度的10倍,当镀膜非常薄时,基片的硬度会影 响膜的硬度。
(2)宏观硬度测量
常用的是表面洛氏硬度计。最硬的耐磨涂层采用C刻度,载 荷有15N,30N,45N,一般的耐磨涂层也可采用B刻度或A刻 度。 试样表面与背面平行,涂层表面光滑、洁净,每个试样至少 测定5个压点,其中两个测点或任一测定点距试样边缘的距离 不小于3mm,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涂层厚度应为压入深 度的10倍以上。
1.6
涂层孔隙率的检测
涂层中孔隙率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涂层的使用性能, 对于大多数涂层来说,比如耐腐蚀、耐高温氧化、耐 磨涂层等,都要求涂层中的孔隙率越低越好,相反, 对一些热障涂层和可磨耗密封涂层,则要求涂层中存 在一定的孔隙率。因此,孔隙率是检验涂层合格的重 要指标之一。 测量涂层中孔隙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排水法、 滤纸/涂膏法和金相分析法。
涂层外观的检测包括表面缺陷、粗糙度、 光泽度和覆盖性,通常采用肉眼观察和仪器 测量的办法。
(1)表面缺陷 表面缺陷主要有鼓泡、起皮、斑点、疏松、毛 刺、针孔等,鼓泡是涂层表面隆起的小泡,大小、 疏密程度不一,严重时与基体分离,脱皮是涂层与 基体剥离的开裂状或非开裂状缺陷,通常是涂/镀 层常见的缺陷。
表面技术概论
表面分析方法及表面技术设 计篇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1 表面分析技术
涂层的分析与检测有共性和特性之分 涂层的共性检测包括外观、厚 度、硬度、残余应力、界面结合 力、孔隙率测量和显微组织观察 等 特性分析包括耐磨、耐蚀、耐 高温、抗氧化、导电性检测等。
1.1 涂层外观的检测
2 表面工程技术设计 • 以系统的观点对表面工程诸多方面进行总体优化、综合运用,
并实施科学的技术管理。
• 主要内容: • 1.所采用的材料设计 • 2.表面合金涂层设计 • 3.表面工程的工艺设计 • 4. 工艺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 • 5. 测试方法与检验标准
• 6. 寿命的估算
2.1 复合表面技术及其设计
湿沙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机原理
CrCB 涂层磨粒磨损后形貌
销盘式磨料磨损工作 原理 将砂纸或砂布装在 圆盘上,作为实验机 磨料。试样做成销钉 式,在一定负载压力 下压在圆盘砂纸上, 试样涂层表面与圆盘 砂纸相接触,圆盘转 动,试样沿圆盘的径 向做直线运动,经一 定摩擦行程后测定试 样的失重。
销盘式磨料磨损试验工作原理示意图 1-垂直轴; 2-金属圆盘; 3-纱布(纸); 4-试样; 5-夹具; 6-加载砝码
破坏性检验方法有金相显微法、多束光干涉法和化 学溶解法等。
1.3 硬度的测量
硬度的测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的类型:静态压痕硬度、动态/回弹 压痕硬度及划痕硬度。 静态压痕硬度测量是通过球体、金刚石锥体或其它锥体将力施加 到被测材料上,使被测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压痕,再依据载荷 与压痕面积/深度之间的关系,求出其硬度值。 动态/回弹压痕硬度测量是将一个具有标准重量和尺寸的物体从一 定的高度下落到被测材料的表面并从其表面弹起,根据回弹的高度 来测定被测材料的硬度值。 划痕硬度测量是通过被测物体去刻划已知硬度的另一种物体或用 已知硬度的一种物体去刻划被测物体,根据所产生的划痕大小来评 价硬度值,属于一种半定量测定方法。
失重法
失重法测定高温氧化就是把称好重量的试样放进已加 热到一定温度的加热炉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去除 氧化物再称重,确定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重量损失, 用以表示氧化速率。
增重法 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涂层重量的增加来表示平均氧化速 率。
(3) 涂层的耐磨性试验 涂层的耐磨性试验在机械行业非常重要,主要有磨 料磨损试验、粘着磨损试验和砂粒冲蚀实验。
b a b a
1.8 涂层成分分析
光谱分析仪 电子探针 X射线荧光光谱仪
成分面分析
1.9 涂层相分析
250
★
★
★
▲
★ α-Al2O3
▲ γ-Al2O3
◆ TiO2
Intensity(Counts)
X射线衍射仪
200
★ ★
150
★ ★
▲
★
100
透射电镜
★
50
◆
▲
◆ ◆
50 60 70 80
0 20 30 40
• 原来的单一的表面技术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和局 限性.往往不能满足这些苛刻要求。 • 将两种或多种表面技术以适当的顺序和方法加 以组合,或以某种表面技术为基础制造复合涂 层或改性层的一些技术,即复合表面技术。
2.1.1 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表面技术
• 1、电镀、化学镀复合涂层: • 使金属和不溶性固体微粒共沉积,可以获得各 种微粒弥散金属基复合镀层。
• •
注意: (1)涂层与基体、涂层与涂层在结构上的合理匹配能得到低的界面能和高的结合强度。因此, 应尽量使涂层间的晶体结构相同或相近、晶格常数相近。
•
(2)涂层与基体元素亲和力好,在制膜工艺条件下如能相互扩散形成间隙或无限固溶体,可 大大提高结合强度;涂层间如具有优良的互溶性,能使涂层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则层间结 合力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涂层与基体(或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值应相近。 • (4)对重载工况下的涂层,要求基体有足够的支承 强度、足够高的硬度和韧性。如TiC涂层变形量达 2%时即发生破裂,其基体材料的硬度应在50HRC 以上,含碳量应>0.5%。硬质合金和高碳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