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近五年语文中招试题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近五年语文中招试题研究

河南省近五年语文中招试题研究
打比方 先说“把……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 点。 举例子 先概括句子的内容,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和……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引用 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D.抱D负.肯D入.求场装券潢检不字照胫法相而机走力理挽屈各狂词行澜穷其是出目谋不画暇策接
二、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读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概括内容 分析作用4
概括事件3
概括事件3 概括事件3 理解内容2
补写心理 描写3
修辞手法的 妙处3
2.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2009年12题 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3.辨识说明顺序,把握结构特点。
2013年13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2012年13题 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12年14题 第②—⑥段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岳桦,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 下面空格处。(3分)
说明文阅读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要领: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领:(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3)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现代文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八十二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八十二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八十二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跨越式发展,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

B.“我国空间站建成后,负责运送航天员的载人飞船将根据空间站任务需要,像航班一样发射。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说,“未来我国飞船将告别‘订制’,开始小批量生产。

”C.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D.通过立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规范,可以避免它被不当利用,以至于背离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的初衷;可以让人工智能技术的提供商在研发技术、产品时心中更加有底。

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信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分歧大相胫庭娇媚力不瑕供B.告罄因地制宜喧嚷鸠占鹊巢C.腼怀惮精竭虑濡养草长莺飞D.欺侮心旷神怡糟榻雕粱画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家质的重要标准。

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开华为一门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败走荆州B.曹操——割须弃袍C.诸葛亮——六出祁山D.吕蒙——白衣渡江5.古诗文名句默写。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

河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整理分析

河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整理分析
考查特点 ①选出加点字注音全不同的一项,2分 ②两项多音字辨析,两项为同音形近字 ③选项中字词组合形式为:2字词/2字词+2字词/4字词+4字词/4字词
①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②错字为同音异形字和同音形近字 ③每项都是两个2字词语两个4字词语一个3字词语,每项有一个错误
①2道直接默写+2道理解型默写,8分 ②直接默写仅有两小句,而理解性默写有6小句 ③诗歌和文言文的考查比例为5:3
①考查语意表达、路线说明、对联拟写等语言运用题目,共3小题9分; ②三个小题设计在同一综合性活动中,彼此不孤立
①考查文章情节梳理和把握,共计4分 ②需要模仿示例结构进行简单概括
①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共计4分 ②要从不同情况下人物的应对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①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共计4分 ②考查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单选题呈现,2分 ②文段来自《出师表》中,但考查的实词全部来自课标:顾、许、竭、益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分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考查课标内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外文言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4分 ②出现了课标与课外文言语段的对比,但迁移的文言文和课内有一定联系 ①考查对词中“雁”的意象分析与词的背景认知、情感主旨和诗歌赏析 ②考查形式为两个简答,共4分 ③考查诗歌的主题为爱国与思乡
①从20年变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来,21年的材料设置、题型设置基本保持稳定; ②考点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方法、写作思路、段落作用、材料辨析等题目; ③很明显,题目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从固有的设问形式走向深度分析阅读材料
①三年来两次考到《出师表》,两次考到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②考点基本固定:文言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①题目形式保持不变,全都是对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考查。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这个部分考点一直在变,修辞、情感到文意理解都有涉及,但好在全都是课标内文本的考查 ①全都是分析对比文言语段中人物的形象。②设题更加灵活多样

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共40页PPT资料

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析共40页PPT资料

[对策]
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着重注意易错易混字,同时注意 和同学交流、练习易读错、写错的字,并结合汉字多 形声字、会意字的特点,根据词意来断定正确的字形 和读音。如“抉择”的“抉”是挑选、选择之意,跟 手有关,是提手旁而不是两点水,不能写成“决”; “不可思议”的“议”是“谈论”,而不是“意思”, 这样就不会写成“不可思意”;“相提并论”的“提” 是“举出、谈起、提起”的意思,不能写成“题”等 等。
[对策]
平时复习时除了要背准确以外,更要注意多 写,尤其是易错的地方,一定要多写几遍。 不能只求会背,关键是会写。
5.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字作解说。
[存在的主要问题]
照搬原句格式。如:左边一只手,右边一棵树。 手和树挨得很近。
[解题思路]
解说时要仿照例子的格式,即先说出字的结构, 再写出字的含义。但要注意“比”是左右结构, “采”是上下结构,所以表示方位的词语不能 照搬。
[对策]
看清题干要求。
7.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 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
答题情况相对要好很多,出现的错误是个例, 没有共性问题。
8.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 “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 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 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可适当运用材料三 的内容。
[对策]
明年应该不会再考这种分析字形字义 的题,但很可能会有读图题:解说图 的内容,分析图的寓意等。解说图的 内容时也要按照方位,如左右、上下 等顺序把图画内容说明白。
6.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 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具体分析。
[对策]
(一)为防止出现涂改,书写题一定要先在草稿 纸上写好,确定没有问题后再抄写到试卷上。这 个习惯要一定要在平时养成。 (二)本题中要仿写的“格式”应有四个要件, 仿写出的句子也必须有这四个要件,少一项就要 扣分:

2014—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考情分析教学设计

2014—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考情分析教学设计
- 古诗文背诵与鉴赏:鼓励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并进行鉴赏,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 作文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练习:鼓励学生完成一些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题技巧。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例题7: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拼音:kǒng
答案:恐
例题8:请根据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汉字:爱
答案:ài
教学反思
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和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考语文考查点,掌握解题技巧。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和参与讨论。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3. 素质层面:
-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乐于参与课堂讨论,但在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方面有待提高。
- 学生的学习态度总体良好,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
- 学生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表现良好,有利于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教育。
4. 行为习惯: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中考题型,掌握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语文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语文

2023 年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试题共 6 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 (共 24 分)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回首青春,扬帆起航”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青春·回眸]1.班级准备举办一场毕业晚会,第一小组撰写了开场白,请你帮他们完成校对工作.时光疾 chí而过,回首那个炽热的夏天,我们带着憧憬与兴奋,踏入中学的大门。

三年的生活,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回望来路,我们不会忘记,míng 思苦想后豁然开朗的那份喜悦,操场上奋起直追的那份执着。

我们在书香浸润中成长,在欢声笑语中扬帆起航。

三年的跋涉,我们流过汗水,却伴着欢声笑语□我们踏着荆棘,却嗅得扑面花香。

我们即将面临学习生涯中的一大挑战□中考,号角已吹响,英雄弯弓,箭在弦上。

青春当如何书写,写下什么□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却又在即。

让我们共同回眸往昔岁月,展望灿烂前程!(1)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 分)疾 chí ( ) 兴( )奋 ming ( )思苦想润浸( )(2) 下面依次填入文中方格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B. :—— ?C. ,:?D.;——,[青春·怀想]2.毕业晚会上,第二小组负责撰写青春感言,其中引用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补充完整(8分)在这青春的渡口,告别时我们会依依不舍。

也许会有“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但我们可以像李白那样“①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因遥有此寄》),化离别之思为清风朗月,彼此牵挂。

因为我们知道“③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彼此的友谊深厚,纵使天各一方,也如近在咫尺。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考情分析 PPT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考情分析 PPT

三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结合文章内 容迁移运用的能力。
近五年文言文阅读的异同:
1.模式均为课内加课外的考题模式,均设有4个小题,分数均为10分(除了 2014年的11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结
鉴于考试时间和试卷阅读量的限制,河南中考试卷一直采用记叙文为必考题,说明文和议 论文任考其一的搭配方案。从近五年的考情来看,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考查一般是两年一换。 2014、2015年两年都考查了议论文阅读,2016年考查了说明文,2017年中考语文选取说 明文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近几年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难度居高不下,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 积累,多学习,同时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及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常考题型
说明文的考查点相对较少,并且比较固定,4道题的考查基本能考查 到说明文的全部常考点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明晰说明顺序及结构 5.拓展探究(如对相关材料的运用)
(三)议论文阅读
小结:议论文的考查:“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是“课标”对议论文的要求,也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依据。议论文的考查 一般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设题,考查点相对固定,议论文文章选材侧重于人格修养、读书求知、 哲理思辨等人文性较强,对学习生活、人格修养等有引导意义的文章,从近五年的中考中体现的很明显。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 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 棋)布的文化遗迹。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答案】①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②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③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④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解析】
【详解】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在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可得: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
②根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可得: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③根据“许慎编写了一部研究《说文解字》。
【答案】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可怜身上衣正单⑤.心忧炭贱愿天寒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抟、厦、庇、俱、贱、提携、蜡炬”等字词的书写。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C(2)①祥 ②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
哺(bǔ)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古BCD学诗...缜生滑陨文BCD密稽落...复默///扁勉缅BCD习写.慎..畸吮舟强怀频重时奇埋形吸///是繁妙伏偏强腼目机辍分通///旁迫腆械学歧标过濒奇埋///临数怨明惆曲任复训点祈怅径务确诫骁缀祷绰脉习///勇号络。可叱猝言绸曲烹///咤不简缪解饪以百绰脉风及意折绰脉完云防赅嘹处顷不有含成///亮理刻挠余情姹鞠骇/比//紫竣躬人称臭潦处倾较嫣工尽听赞氧倒境诉理红/瘁闻//崇称乳想奴车维山心臭婢轴护的峻如未///题岭意干裨压帷目益轴幕 ,出题范围固
2.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要看语段的位置。
3.分析重点语句的含义作用(赏析)。赏析句子,
可从修辞、关键词、含义、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等方面考虑。
4.分析人物形象时可根据分值分点作答,要求联系
选文时,格式为:性格+选文语句。
5.解读标题时,可从修辞、与主题的联系等方面解
读。
6.联系选文,谈自己阅读感受的题型学生往往忘记
概括内容 分析作用4
概括事件3
概括事件3 概括事件3 理解内容2
补写心理 描写3
修辞手法的 妙处3
人物形象分析4 读书卡片2
补写句子3
词语表达的 妙 处4
句子的结构作用3
关键段落表达 作用2
欣赏写作 手 法4
修辞手法的作用3
题目的作用2 赏析词语3 人物形象分析4
关键语句 的含义 2
人物形象 分析4
匠人与大师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
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 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16.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
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1分)的观点。 (共3A分)
15
一.考点归纳: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证方法。 3.说明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4.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6.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联系选文。做题格式为:感受+选文相关内容。
A
7
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2009年《速冻食品也新鲜》 4小题12分 2012年《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4小题12分 2013年《“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4小题12 分
A
8
说明文阅读
【考点归纳】
1.概括提取文章信息。
2013年12题 肌肉记忆为什么“不假思索”?(3分) 2009年15题 根据第⑦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3分)
A
16
二.题型分析:
1.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可能
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
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A
17
2.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
A
9
说明文阅读
4.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12年15题 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4分) 2009年13题 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5.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012年16题 本文的语言及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任选一方面,结合第⑤段的内容 加以分析。(3分) 2009年14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综下A列合.词2端性2A.语.详.下学中下眷A列亲有列习.顾词和错词提包语力别语炼雄中含字中两纠化没的没内全纠装有一有其品容错项错美魂别全较是别牵字神一字【多梦的贯如的】萦,一注既一(2项有往分汗项笑是)流是信容【夹【息可背】掬】提(2(分炼2)分、)修改病句、图文转换、
情境B写.捍话B卫.、缄B必仿.默需热写品衷催、入化百发不剂叶表敷窗出赏看措心手不法悦不屑等目及置等辩相集。得思益广彰议
联词语的运用.
A
21
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1)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答案一般在这个词
语的前面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 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
A
22
7.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2)引出论点或论题。 (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A
11
说明文阅读
3.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要领: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领:(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3)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五年中招试卷分析
A
1
一、积累与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阅读
A
2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视语文基础 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仍以字音、字 形、词语运用、名著阅读、古诗文 默写、语言的实际运用等常规内容 为主。
A
3
积累与运用
字音字形考查多为课文、报纸杂志中出现的多音字、形近字、
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事例1分, 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
1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
努力。(2分)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2分) (意思对即可。 共4分)
C.松C弛.荟c名.萃信规片矩文口直绉头截绉禅了当以金逸碧变代辉本劳煌加浮利博想采联众翩长
D.抱D负.肯D入.求场装券潢检不字照胫法相而机走力理挽屈各狂词行澜穷其是出目谋不画暇策接
A
4
二、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第一题
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 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 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 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 才会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 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2分)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4分。只答“提A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1)4
常用字、常错字。一般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难度不断增加。 所选字词以“常用”为原则,以“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容易 写错”的形似字为考查重点。
且1.2考下0A1察文列1.河1词湖的学.12A南语.0泊.下2方1常中中下03/载列A1考河式识加列2.淡体词语河南点词扭泊越/和语文南中的语转载中来名试角中考字中/重加题逐考语越著,加纽点/语文每点带灵的阅模角文试对的字范活读色粗试题读字,/犷题,这音,浑每模/都每越身对式两旷不对解读来项日相读数音泥持越内同音/都土久的都综解相容/一不甲哽同拘合,项相归咽的泥。是同考田/一的【狼项查反一】吞是省题项(虎【2/分是型咽省)【年】亲】(年(22分分有))变化,而
2011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l3一l6题。(共l2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
14.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
6.表达心得,个人感悟,建议等。
2013年14题 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 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 分)
A
10
说明文阅读
【复习重点】
1.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
2.重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常见说明方 法在文中的作用。
2.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2009年12题 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3.辨识说明顺序,把握结构特点。
2013年13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2012年13题 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12年14题 第②—⑥段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岳桦,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 下面空格处。(3分)
类型4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
么。
答题要领: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