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中招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 。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 ”(《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答: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C【解析】A项中“塞”的读音分别为“sài”“sè”,两个“和”都读“hé”,两个“擂”都读“léi”。

B项中的“嫉”和“疾”都读“jí”;“亢”读“kàn g”,“吭”读“hán g”;“持”读“chí”,“恃”读“shì”。

C项中“脯”的读音分别为“fǔ”“pú”;“提”的读音分别为“dī”“tí”;“艾”的读音分别为“ài”“yì”。

D项中的“沧”读“cān g”,“怆”读“chuàn g”;“榜”读“bǎn g”,“傍”读“bàn g”;“贻”和“怡”都读“yí”【考点】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2.【答案】D【解析】A项“步步为赢”中的“赢”应为“营”。

B项“循规蹈矩”中的“距”应为“矩”。

C项“震憾”的“憾”应为“撼”。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对成语、词语中的易错字进行反复训练,熟练掌握。

【考点】字形3.【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骑卷平冈(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析】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

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4.【答案】(1)示例:“黑旋风”李逵初识宋江,很感激宋江借给他银子,为了让宋江吃上鲜鱼,他自告奋勇去讨鱼,讨不到就抢,和“浪里白条”张顺在岸上打了起来。

张顺吃了亏,激他到船上打。

李逵不听众人劝阻,结果被张顺按在水里收拾一番。

由此可见,李逵是个重义气、脾气暴、率直鲁莽的人。

(2)①“美猴王”示例: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招生一模考试试题(扫描版)(1)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招生一模考试试题(扫描版)(1)

河南省洛阳市2014届九年级中招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洛阳市2014年中招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二)13.用文学作品能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分)
14.要点:不能。

因为这四个人的例子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的(1分)。

示例: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诗句1分,人名1分,按时间顺序排列1分)(共4分)15.比喻论证(1分)。

证明了“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意近即可,2分)。

(共3分)。

201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 语文试卷 A卷

201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 语文试卷 A卷

2020年暑期教师考试试卷(五)语文(2014年中招A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1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答: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②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2014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含答案

2014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含答案

2014河南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下列词语中,与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B.鲜.xiān鲜红新鲜鲜亮鲜为人知C.转.zhuàn转动转向转摘转折点D.着.z.hāo着落着凉着调着重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蹒跚拗口不落裹臼C.熔化情操深谋远虑B.粗糙桎枯博览群书D.惨淡无恙摧山拆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把奖券___在腋下,___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___我扣扣子,我___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A.夹拿替迟疑B.放拿替犹豫C.夹伸帮迟疑D.放伸帮犹豫()4.下列作家、作品和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雪芹——《红楼梦》——小说B.王蒙——《春之声》——小说C.林清玄——《哦,香雪》——散文D.宗璞——《紫藤萝瀑布》——散文()5.下列古诗词默写错误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折面()6.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戏剧教育家。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原野》,历史剧《王昭君》等。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曾被艾青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贾祖璋,我国著名的小说家,浙江海宁人。

代表作有《鸟与文学》等等。

D.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等。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雅致且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受到全世界瞩目。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014河南中考

2014河南中考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河南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地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地字,每对读音都不同地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地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地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地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地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地感悟中.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地人.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地故事简述他地性格特征.(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在下面一段文字地横线处补写恰当地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这里讲地“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地汉字就是古文字,①.事实上,这里地“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地汉代通用地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地汉字地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地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2)右边是此次大赛地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地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地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地说明顺序.(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看自行车地女人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地女人写点什么地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地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地书包,书包地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地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地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地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地惊恐.④我从围观者地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地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地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地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地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地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地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地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地别人地书包,扬长而去.⑥看自行车地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地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地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地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地东西,带着地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地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地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地.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地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地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地,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地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地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地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地.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地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地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地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⑨这年冬天,雪后地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地,就是那个看自行车地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地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地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地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地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地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地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地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地胖女人.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地.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地,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地平等往往太少,太少……(作者:梁晓声.有删改)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地女人”地哪几件事?请用简洁地语言分别概括. (4分)8.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地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第③段:第⑥段:9.本文表现了作者地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地?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4分)10.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地女人”写点儿什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II-14题.(共12分)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地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地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地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地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地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地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再创造过程,人生地经历与生活地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地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地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地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地层次、更宽地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地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地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地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地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地是对事物表象地感性地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地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地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地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地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地阅历,最有效便捷地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地阶梯,书籍是人成长地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地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地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地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地宽度.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地时候,迫于升学就业地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地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地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地.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地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地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作者:赵迎辉.有删改)11.请概括本文地中心论点.(3分)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地论证思路.(4分)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歌德说:“阅历丰富地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地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地背面.”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节选自《容斋随笔》)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地祭祀天地地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地一项是【】(2分)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地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7.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18.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地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地思想感情?(2分)20.请从炼字地角度,赏析首联中地“辅”或“望”字.(2分)四、作文(50分)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题目:你是我地太阳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土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飘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人名、校名、地名.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C(2分)2.D(2分)3.(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骑卷平冈(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4.(1)示例:“黑旋风”李逵初识宋江,很感激宋江借给他银子,为了让宋江吃上鲜鱼,他自告奋勇去讨鱼,讨不到就抢,和“浪里白条”张顺在岸上打了起来.张顺吃了亏,激他到船上打.李逵不听众人劝阻,结果被张顺按在水里收拾一番.由此可见,李逵是个重义气、脾气暴、率直鲁莽地人.(结合故事情节,2分;写出人物性格,2分.共4分)(2)①“美猴王”示例: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美猴王”.②“弼马温”示例:孙悟空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地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接受太白金星地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③“齐天大圣”示例:孙悟空因不满在天庭只做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地建}义,自封为“齐天大圣”.④“孙行者”示例: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地法名,看他地模样像个小头陀,就给他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⑤“斗战胜佛”示例: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因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他为“斗战胜佛”.(任选两个,写对相关情节、写出得名缘由即可.一个2分,共4分)5.①今天(现代)地汉字就是今文字②早于隶书地汉字地各种形体统称为古文字(一句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2分.若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也可)(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2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2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2分)图案位于画面地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地“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地“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共7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7.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地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地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地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地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1分)“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地廉价、穿着地过时、工作地辛苦.或:“她地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地惊恐”写出了她当时地处境和内心地惊恐.(意思对即可.1分)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1分)“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了她被抢后地为难、无助与伤心.(意思对即可.1分)(共4分.若答细节描写,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9.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义论.(意思对即可.2分)由她对“我”地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地感慨,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10.①看自行车地女人地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地体谅、对工作地尽职尽责令“我”感动.②看自行车地女人是社会中弱者地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二)(共12分)1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地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1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地关系、阅历与读书地关系进行论证.(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4.第②段.(1分)歌德地话论证地是第②段中地“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地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15.D(2分)16.(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地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地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共4分)17.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8.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19.①与友人地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地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望”示例:将相隔千里地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地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四、作文(50分)21.(50分)说明: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2.作文满分地比例掌握在5 010左右.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l)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2)立意新颖、深刻.(3)构思巧妙.(4)有文采.4.没写题目扣2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h8c52。

河南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版 (3)

河南中考语文真题精编版 (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 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4 分)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2014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A.边塞./塞.责 应和./随声附和. 自吹自擂./擂.鼓助威 B.嫉.妒/疾.病 高亢./引吭.高歌 持.之以恒/恃.强凌弱 C.果脯./胸脯. 提.防/提.心吊胆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D.沧.桑/悲怆. 榜.样/依山傍.水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背面。” 答: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5—18 题。(共 11 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 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14年河南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河南中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英语一.听力理解(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1.Who is calling Steve?A.Mary.B.Henry.C.Barry.2.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A.In a restaurant.B.In a post office.C.In a hospital.3. How long does it take the man to walk to the station?A.Five minutes.B.Ten minutes.C.Fifteen minutes.4.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A.She was sick.B.She lost a book.C.She had s bad dream.5.What is the man doing?A.Having a field trip.B.Booking a Plane ticket.C.Saying goodbye to his friend.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7两个小题。

6.Which floor will the man live on?A.The second floor.B.The third floor.C.The fourth floor.7.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A$45. B.$60 C.$90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第9两个小题。

8.What time is it when they are talking?A.It is about 9:00.B.It is about 10:00.C.It is about 11:00.9.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to do?A.Play the piano.B.Do some drawing.C.Watch some television.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0至第12 三个小题。

河南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就是为了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2014年中考时间6月中下旬,中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搜集整理了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您2014年中考有所帮助!201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中考注意事项:超常考场发挥小技巧认真审题,每分必争审题是生命线。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导。

从一个角度看,审题甚至比做题更重要。

题目审清了,解题就成功了一半。

认真审准题,才能正确定向,一举突破。

每次考试,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题,那些看似很简单的题,考试要倍加细心,以防“上当受骗”。

我曾给学生一副对联:似曾相识“卷”归来,无可奈何“分”落去。

横批:掉以轻心。

越是简单、熟悉的试题,越要倍加慎重。

很多学生看题犹如“走马观花”,更不思考命题旨意,待到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矣。

考试应努力做到简单题不因审题而丢分。

“两先两后”,合理安排中考不是选拔性考试,在新课改背景下,试卷的难度理应不会太大。

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分值应占到80%。

考生拿到试卷,不妨整体浏览,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

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

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1.先易后难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题目的排列应是遵循由易到难,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

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自己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当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

”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后,考生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先答的方式。

万一哪个题目偏难,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冷静思考,变生为熟,想一想能不能把所谓的生题化解为若干个熟悉的小问题,或转化为熟悉的题型。

河南省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考试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2014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

2014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

2021年河南省中考真题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典范.../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解析:C项的读音分别为“fǔ/pū;dī/tí;ài/yì〞。

答案:C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解析:A.步步为营;B.循规蹈矩;C.震撼。

答案:D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答案:折戟沉沙铁未销〔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答案:千骑卷平冈〔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解析:此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 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 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②,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共7分)(1)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

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

“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

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2)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看自行车的女人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

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

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

”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

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

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

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

“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

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

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

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作者:梁晓声。

有删改)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8.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第③段:第⑥段:9.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分)10.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II-14题。

(共12分)阅历与读书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

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

这都是不对的。

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

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

有删改)1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