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和主义的资料集合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确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本位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是由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利益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确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本位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社会决定了人类的本质。
因此,个人和社会不是同质的,社会比个人更根本。
从社会与个人相互依存的角度看,社会高于个人。
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人”。
社会不是无数个人的数学集合,而是每个个体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规范。
如果我们确认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的规则,那么以社会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理所当然的。
正是因为社会是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标准。
社会本位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2)集体主义是由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利益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反映这一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须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3)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
在公爵夫人的条件下,如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就可以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核心。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集合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料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实践的依据,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相应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便迅速发展。
二是理论依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发展的,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并不断地发展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共产党是靠思想政治教育起家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尚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但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论述。
(1)提出了宣传工作、鼓动工作等概念。
(2)提示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的规律性。
(3)论述了理论教育、理论斗争的重要性。
(4)论述了对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
(5)重视开展党内的思想斗争。
(6)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原则,一是理论教育原则,二是民主讨论原则,三是耐心说服原则,四是率先垂范原则。
列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1)建立了严密的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开展了系统的政治教育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严密的宣传思想工作机构,系统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是从列宁开始的。
(2)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概念。
(3)深刻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4)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
(5)深刻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
(6)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7)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斯大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1)明确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工作”的科学概念及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任务。
(2)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列宁的灌输原理,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3)论述了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必须结合的思想。
原则与法律的来源拉兹的排他性法实证主义
原则与法律的来源拉兹的排他性法实证主义一、前言毫无疑问,牛津大学以色列裔教授约瑟夫拉兹(Joseph Raz)是当世最为重要的法学家之一。
他的地位不仅因为他对德沃金(Ronald Dworkin)批判法律实证主义的理由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回应,创立了法律实证主义的新分支“排他性实证主义”(exclusive positivism),还因为他通过关注人们的行动理由(reason)问题,依据“权威”(authority)概念,创造出一套有关人们行为如何保持理性而非任意行动的实践哲学。
在前一部分,拉兹通过批判德沃金的原则理论,证明了“来源命题”(Sources Thesis)是实证主义的核心命题。
后一部分的理论则是通过权威概念进一步维护来源命题的核心地位。
这两个部分之间具有紧密的理论关联,本文将集中讨论拉兹前一部分的理论努力。
拉兹的排他性法实证主义是在与德沃金的学术论战背景下产生的,旨在维护和发展正统法理学的理论,特别是针对德沃金对哈特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的批评,拉兹试图通过发展一种强硬的排除性实证主义立场来回应。
这一立场的关键在于否认德沃金关于“原则是法律的组成部分”的主张,以维护法律实证主义的纯粹性。
二、拉兹对德沃金原则理论的批判法律的本质:德沃金认为法律本质是一种社会规范,而非简单的社会规则。
他指出义务规则的产生并非仅依赖于社会实践的存在,而是需要有其背后的评价理由作为成立条件。
拉兹则坚持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法律的存在和内容是一种社会事实,无需诉诸道德论证。
承认规则的有效性:德沃金质疑承认规则无法理解法律规则的有效性,因为它不能鉴别法律原则。
他认为对法律原则的判断必须诉诸道德原则,而这是承认规则所不能容纳的。
拉兹回应称,法律实证主义并不否认道德在社会行为中的一定作用,但强调法律体系的鉴别标准无需求助于道德论证。
司法自由裁量权:德沃金批评实证主义法学的强自由裁量论立场,认为这与日常法律实践不符。
他指出,即使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则的疑难案件中,律师也不会要求法官通过创制新法来裁决。
第二讲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原则
案件的进展
一审和二审法院判定朝阳医 院的医疗行为与李丽云的死 亡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驳回了李丽云家属的诉讼请 求。 肖志军:坚持用药治疗,坚 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 问题:
1.医生做法对不对? 2.如果你是医生,会如何处理? 3.如何评价医生?
德清县案例
2008年1月11日,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 产妇周发芝大出血,生命垂危,需要切 除子宫挽救生命,但患者丈夫拒绝签字 同意手术。 这家医院作出了与北京朝阳医院不同的 决定:由两名主治医生联合签字手术, 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有可能导致社会不公正。
如果选择了一个我们认为能导致“最大多数人的 最大幸福”的行动,那么,对没有从这种行动中 得到益处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人就是不公正了。
后果论的问题(序)
陷入本利计算的陷阱,没有给人以 足够的尊重。
后果说明方法手段的正当合理性,把人作为 达成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也是道德的。 医生对100个儿童进行令人痛苦的、有致命 危险的实验,假如医生保证通过实验将来可 救活一千万个儿童。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 大利益”,难道是道德的吗?
2.规则义务论
行动的对错要视它否符合伦理原则 或规则。 这些原则和规则要比过去的经验更 重要。 又分为
一元规则义务论 多元规则义务论
(1)一元规则义务论
A、孔子 B、康德的绝对至上命令
A、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认为只有一条基本的伦理原则。如你要 如何对待别人,就如同你希望别人怎样 对待你一样,其他原则都是从这个原则 中衍生中出来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提 供横向认知人类社 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基本框架。
资本+主义
主义
• 主,镫中火主也, 其形甚微而明照一 室。
•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 为最高理想和准则。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作为最高理想和 行为原则的社会(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现实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 原则及主要内容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
科学本质上是对规律的把握!
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
生产目的 终极目标 经济
政治 文化
科学社会主义
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向共产主义过渡
生产资料公有、有计划的调节指导 生产、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 按劳分配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
再 见!
生产资料私有制 利润最大化
生产规模 盲目扩大
残酷剥削 工人
商品相 对过剩
生产资料公有制
有计划的 调节生产
公平分配
供求平衡
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 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
内容: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政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 本?
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增值作为最 高理想和行为原则的的社会
我国倡导多边主义的原则包括
我国倡导多边主义的原则包括
多边主义的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坚持开放包容。
2、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
3、坚持协商合作。
4、坚持与时俱进。
为人类未来与人民福祉,需要我们坚持开放包容,推进合作共赢。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如今的时代早已不同往日,国际上也风云变幻。
立足于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坚持多边主义,而实现多边主义的一个大前提,是维持开放包容的立场,坚持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促进各国友好交流、积极合作,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足准备来迎接崭新的时代挑战。
重要性
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多边主义倡导国家间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协商解决国际问题、处理各种涉及和平与发展的矛盾冲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体系瓦解,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调整,多边主义快速发展,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趋于活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拓展了发展空间。
多边主义体现平等、互利、开放原则,强调通过对话方
式解决分歧、调整各方关系,以协商确定合作内容和方向,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开展合作,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各方利益关切。
多边主义反对排他性、歧视性关系。
参与多边机制或国际组织的成员应遵守依据规则形成的决议,通过互动实践,利用从全球到区域的多边框架和机制实现合作目标。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建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由社会和经济关系中表现出的利益决定。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建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社会定义了人类的本质。
因此,个人和社会不是同质的,社会比个人更根本。
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社会高于个人,没有社会就不会有个人“人”。
社会不是数不清的个体的数学集合,而是每个个体的存在形式。
这样,其本质就在于其社会规定。
如果我们确认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的规定,那么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原则就是理所当然的。
正是因为以社会为标准,人类社会才能继续发展。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2)集体主义是由社会经济关系中表现出的利益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反映这一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须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3)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在公爵夫人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就可以正确处理好人之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核心。
马原的各种主义
马原的各种主义马原的各种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
这些主义旨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化理解和适应当时社会实际情况的改进。
以下将介绍几种重要的马原主义。
1. 孟什维克主义孟什维克主义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派,由普列汉诺夫领导,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孟什维克主义主张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并强调在资本主义时期进行广泛的群众工作。
孟什维克主义认为,工人阶级需要通过与其他阶级的合作来争取政治权利,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2. 机会主义机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一种思潮,其最早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伯恩斯坦提出。
机会主义主张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逐渐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而不是通过革命实现社会主义。
机会主义者相信,通过参与议会和合法的政治活动,可以逐步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3. 托洛茨基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是由列宁的亲密合作者之一,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之一列夫·托洛茨基提出的。
托洛茨基主义强调国际革命的必要性,并批评斯大林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
托洛茨基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国际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4.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的总称。
毛泽东思想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 巴黎公社主义巴黎公社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流派,源于1871年法国爆发的巴黎公社起义。
巴黎公社主义主张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巴黎公社主义强调工人阶级的组织和起义力量,以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社会主义的实现。
总的来说,马原的各种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思潮和理论体系。
这些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观点和改革路径。
电大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亦称国家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2、.社会化大生产:所谓社会化大生产,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指同小生产相对立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
3、.民族自决权:是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4.、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5、.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6、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一切剥削阶级在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时,都采取民族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即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
7.国家机构:是反映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总称。
实际上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组织体系。
8.政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9.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机关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各级国家机关在充分听取群众、下级和地方的意见和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
10.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社会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公社的社会组织。
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12.单一制:是由若干个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
13.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所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
14、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要任务,力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
它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这三个原则都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科学内涵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都集中在私人手中,导致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而公有制可以使生产资料得以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和剩余,加速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加。
同时,公有制可以实现从“人类在物质生产上的自由发挥”到“自由人的自由发挥”的转变,即在物质生产中自由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全面发挥自身的才能,并在社会分配中有更多的公平机会。
这种生产关系也会引导人们形成更为平等、自由、合作、共享的社会道德观念。
其次,劳动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内涵是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和全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享有根本的政治经济权利,而劳动人民只有附属于资本家的地位,缺少了决定自己经济生活和社会命运的自主权利。
而劳动人民民主专政可以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最终决策者,保障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民愿望而不是少数人渴望的私利。
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权利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为社会繁荣和人民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科学内涵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被中心化流程的资本抗议没有得到全面的自由和平等的发展,而是扭曲和局限了人的独立和个性。
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根据人类的自由,协同地发展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实现所有人实现自由和平等的途径。
这个奋斗目标只有在社会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民主专政等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这三个基本原则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是有关联的。
科学社会主义将这三个原则贯穿在理论和实践中,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社会主义倡导的原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目标,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富裕的社会。
本文将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被视为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强调了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关系,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获取利润。
这两个原则的提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经济基础,从而引导社会朝向公有制的方向发展。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经济计划和资源分配的决策中,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防止不合理的剥削。
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另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生产工具和资源应该属于全体人民,而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私有财产。
这种公有制的实施使得生产过程与资本家的私人利益脱钩,使得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得到消除。
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通过建立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和劳动群众组织等形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这一原则为社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确保了劳动力价值的充分体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追求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个人的劳动成果和贡献应该与其所得相一致。
这意味着社会应该消除贫富差距,实现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福利政策和工资调整机制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四、无产阶级领导和人民民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科学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在各种具体的历史条件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下面,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内容、实践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在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并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理论基础。
它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原则的集合,是对经济社会统一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变化的结果,把社会和物质的生产力看作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
2.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法认为事物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有内在的自我运动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而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辩证法是对事物发展的思考方式和认识方式,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
3.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阶级斗争学说认为,在社会中,不同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由于冲突引起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阶级斗争的方向和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生产力生产力是劳动者及其工具、科学技术装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能力的总和。
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保障人民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展开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动态变化,决定了生产力不同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不可能永久不变,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有的矛盾和发展的极限,所以必须不断地提高生产力和改进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五大原则
精品课件
6
5
发展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 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 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 性中发现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精品课件
基本原则
第一,
客观性 原则
第二, 主体型 原则.
第三, 整体性 原则.
第四, 具体性 原则.Fra bibliotek第五,
发展性 原则.
精品课件
2
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 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精品课件
3
2
主体型原则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 察社会客体;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 英雄史 观。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
4
3
整体性原则 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
1.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 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 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3 系统性原则要 求我们关注局部与 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精品课件
5
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 主义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实践。
本文旨在复习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而不是偶然性。
它认为,社会变革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辩证法的运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斗争推动前进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他们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这种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它的本质是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专政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觉悟和组织。
只有让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利益所在,才能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人们享受共同富裕和自由发展的幸福生活。
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消灭剥削,实现生产力和生产资料高度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性和时代性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
国际性表现在各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旨在消除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进行复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1.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这是指生产资料为整个社会所有,通过国家集中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
公有制保障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运行,使劳动者能够共享生产成果,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2. 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这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形式,全面展开对生产生活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
这一原则为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和平台。
3. 以社会主义为本质体现的分配制度原则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强调按照个人的劳动贡献和劳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配。
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允许适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如按需分配和扶贫济困等,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1.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演变的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总结。
因此,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深化和完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包括所有制形式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3. 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引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还在于正确的意识形态建设。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生产资料公有制: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这样可以避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所带来的剥削和不平等问题,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3. 空前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追求人类社会的空前发展,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4. 国际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精神,主张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支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
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民主社会主义强调民主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人民应该通过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来参与政治决策,建立民主和法治的社会主义制度。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通过和平、合法、有序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避免暴力革命的方
式。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追求社会公平、人民的参与和发展等。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强调国家的作用;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和人权保障,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些差异。
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是为了构建一个公平、民主、繁荣的社会而不断探索和实践。
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纲领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纲领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苏龙同学们,你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历史使命和人生追求的正确选择。
那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宗明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它的性质是什么?它的纲领是什么?这是每个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今天的党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的性质与纲领。
具体地说就是党章总纲中的第一段话。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共两句,前一句话指的是党的性质,后一句说的是党的纲领。
下面分两个大问题讲解: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我们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对此,十六大党章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
这个概括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
它分别从党的阶级属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宗旨等方面,阐述了党的性质。
下面分“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三个方面来讲解。
(一)“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
它决定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定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的确定和领导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到党员基本条件的确定。
坚持党的这种性质,对于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共产党员在新时期加强党性锻炼,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功利主义资料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理论,其核心原则是追求最大化的幸福或效用。
该理论强调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在功利主义的观点下,一个行为的道德性是根据其结果对整个社会的快乐或幸福程度来评判的。
起源与发展功利主义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提出并发展。
边沁认为快乐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斯图尔特·密尔进一步强调了质量和数量上的区别,认为高质量的快乐更有价值。
核心原则最大化幸福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是追求最大化的幸福。
即,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带来最大程度的幸福或利益,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
后果导向功利主义是一种后果导向型的道德理论,重点关注行为的结果。
无论这个结果是什么,只要能带来最大幸福,就是正确的。
公正性功利主义追求的是最大化的幸福,不区分个人身份或特殊的情境。
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幸福。
优缺点分析优点1.简单易懂: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清晰明了,容易理解和操作。
2.社会效益:追求最大化幸福可以带来整个社会的福祉提升。
3.可量化:幸福可以被度量和比较,使得道德判断更加客观。
缺点1.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幸福,有时可能会牺牲少数人的权利或利益。
2.未来后果不确定:有时难以准确预测行为的后果,可能导致意外的负面影响。
3.道德冲突:在某些情况下,追求最大幸福可能和其他道德原则相冲突,对决策者提出挑战。
应用领域功利主义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法律、商业以及日常生活中。
在政策制定和社会规划中,人们常常考虑最大化社会幸福的原则;在商业领域,企业也会考虑利益最大化对于员工和股东的影响。
总结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后果导向的道德理论,强调追求最大幸福的原则,对于规范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然而,其在权利保护、未来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道德理论和情境具体情况来权衡利弊,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公正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主义和辩论原则的比较
在我国,辩论主义乃是对于民事诉讼的实体形成面中有关当事人之间攻击防御机制的理论概括。
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处分原则) 一起,构成了当事人主义的两大支柱。
日本学者兼子一将辩论主义概括为三项内容:第一,判断权利发生或消灭的法律效果所必要的要件事实(或叫主要事实) ,只要在当事人的辩论中没有出现,法院不得以它作为基础作出判决。
第二,法院在判决理由中所需要认定的事实只限于当事人之间争执的事实。
至于没有争执的事实(自认及拟制自认) ,不仅没有必要以证据加以确认,而且也不允许法院作出与此相反的认定。
第三,认定所争执的事实所需要的证据资料必须是从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方法中获得,不允许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
韩国学者宋相现认为:“辩论主义的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是法院不得以当事人在辩论当中没有主张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依据。
第二,应当将当事人之间没有争议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依据(自白的拘束力) 。
第三,若要认定有争议的事实,必须依靠当事人提出的证据。
”尽管上述学者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是所归纳的辩论主义的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不过,辩论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上文所引的纲领式表述尚不能充分揭示。
辩论原则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中不可或缺的原则和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该条文被认为是民事诉讼法对辩论原则的原则性规定,是辩原则的法律依据。
其意义在于,通过当事人双方的辩驳,帮助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解决纠纷。
当事人通过行使辩论权,积极参与到诉讼程序中去,真正成为诉讼主体。
辩论原则的具体含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2、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
3、辩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
4、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
5、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
6、人民法院应当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
辩论主义与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该条文被认为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是对辩论原则的原则性规定。
一般把辩论原则定义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
⑩其主要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主要的诉讼权利,
即当事人也包括第三人对诉讼请求有陈述事实和理由的权利,有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诉讼请求进行反驳和答辩的权利。
当事人借此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②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包括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
③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形式包括书面和口头形式两种。
④辩论原则所规定的辩论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除特别程序以外,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中,都贯彻着辩论原则,允许当事人行使辩论权。
⑤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
由此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论原则与辩论主义无论是在概念,还是在内容,抑或在诉讼模式中发挥的作用都相去甚远,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则。
这两者间的差别至少表现在:第一,着眼点不同。
辩论主义的着
眼点在于把提供诉讼资料的权能和责任赋予当事人;而辩论原则的着眼点就在于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问题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辩论的权利。
第二,在诉讼模式中的地位不同。
由于辩论原则着眼于当事人的辩论权,所以其无论是在职权主义下还是在当事人主义下都可以在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它并不反映某种诉讼模式的特征;而辩论主义是当事人主义的体现,是当事人主义重要的一环,反映着当事人主义的重要特征,其在职权主义下没有存在的空间与体制支撑。
第三,作用范围大小不同。
辩论原则规定的辩论权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主要作用于法庭辩论程序,即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就证据的真伪问题进行质证、辩驳、对质、辩论以及就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而辩论主义只适用于本案审理。
第四,法律后果不同。
辩论原则规定的辩论权,其实质是一项权利。
就权利而言,当事人既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行使,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怠于行使或放弃行使辩论权,并不必然导致不利法律后果的负担;而辩论主义在实质上为当事人设定了应诉责任,保障了当事人诉讼程序的参与性,当事人为了使自己的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判决支持,就必须进行事实主张和提供证据,否则必然面临着败诉的不利后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