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汇总

合集下载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

小儿常用中成药汇总➢风热感冒小儿宝泰康颗粒【成份】连翘、竹叶柴胡、生地黄、玄参、蒲公英、桑叶、浙贝母、马蓝、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辅料为蔗糖、淀粉【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岁以下每次2.6克,1岁至3岁每次4克,3岁至12岁每次8克,一日3次。

安儿宁颗粒【成份】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蔗糖。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咳嗽有痰,发热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岁以一次1.5g,一至五岁一次3g,五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桑菊感冒颗粒(伍豪)【主要成份】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苦杏仁、桔梗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成份】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黄栀花口服液:【成份】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功能主治】清肺泻热。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正文:1.糖浆类1.1 草珊瑚糖浆- 主要成分:草珊瑚、冰片、黄连、黄芩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1.2 蜂蜜糖浆- 主要成分:蜂蜜、枇杷叶、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咽痛、喉炎等。

1.3 鸭梨糖浆- 主要成分:鸭梨、生地黄、麦冬等。

- 适应症:儿童干咳、肺热症状等。

2.颗粒剂2.1 金银花颗粒-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咳嗽等。

2.2 牛黄解毒颗粒- 主要成分:牛黄、连翘、黄连等。

- 适应症:儿童肠胃感染、腹泻等。

2.3 小儿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黄芩、黄连、连翘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3.丸剂3.1 小儿感冒丸- 主要成分:防风、薄荷、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风寒感冒、发热、鼻塞等。

3.2 小儿咳喘丸- 主要成分:杏仁、紫菀、桑白皮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气喘等。

3.3 小儿消积丸- 主要成分:厚朴、柴胡、枳实等。

- 适应症:儿童吞咽困难、食欲不佳等。

4.膏剂4.1 小儿退热贴膏- 主要成分:野菊花、冰片、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发热、头痛、感冒等。

4.2 小儿消肿贴膏- 主要成分:薏苡仁、苍耳子、黄藤花等。

- 适应症:儿童外伤肿胀、淤血等。

4.3 小儿驱风贴膏- 主要成分:细辛、川贝母、青皮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鼻塞、咳嗽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成药:指以天然药物和部分化学合成药物为原料,经科学加工制剂的药物。

2.主要成分:指构成药物的最重要的成分。

3.适应症:指该药物在治疗什么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4.风寒感冒:指由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等。

5.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儿科中成药新生儿黄疸(1)中成药类如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精神疲倦或烦躁啼哭,不欲吮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属湿热熏蒸者,可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如色泽晦暗,黄疸持久不退,精神倦怠,四肢欠温,不欲吮乳,时时啼哭,大便溏薄,或便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偏淡,舌苔白腻,可用附子理中丸(片)。

如颜色晦滞,日益加重,腹部胀满,右胁下痞块,神疲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不调或灰白,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苔黄或白,可用血府逐瘀丸(胶囊)。

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1/3袋,口服,3次/天。

或茵栀黄口服液1/3支,口服,3次/天。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岁以下3g,口服,2~3次/天;水蜜丸1岁以下2g,口服,2~3次/天。

或血府逐瘀丸3g,红糖水送服,2次/天。

或血府逐瘀胶囊2粒,口服,2次/天。

上呼吸道感染(1)中成药类如外感风邪或风寒初起,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可用正柴胡饮颗粒某、川芎茶调颗粒(散、片)。

如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脉浮,可用感冒清热颗粒。

如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可用九味羌活丸(颗粒)。

如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暑湿感冒、胃肠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昏重,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泄泻,舌质淡,苔腻,脉浮,可用保济丸、藿香正气水(颗粒、丸、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某。

如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表里俱实,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可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如症见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可用小柴胡丸(颗粒、胶囊、片)某。

正柴胡饮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某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3次/天。

川芎茶调颗粒1岁以下1/3袋,1~3岁半袋,3~6岁2/3袋,6岁以上1袋,开水冲服,2次/天。

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应用情况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应用情况分析

张, 占02 %, 9d~l 的 6 1 。 1.5 2~3a . 3 2 a 2 张 占 4 %, 4
的 17 张 , 96 %, 25 占2 . 6 4~7a 14 张 , 35%, 的 40 占3 .0
8 2a ~1 的6 6 , l . %, 3~1 的 2 7 ,占 8 张 占 59 6 1 4a 6张
rs e t ey i em so ep ci l n tr f v DDDs Co l so . ncu i n:T ea p iaino ie ep tn rg np e iti u— ain n o rh s i l s h p l t fChn s ae t u si a darco tp t ti u o pt c o d e ai
6. % 。 21
要治疗 目的用于成人平均 日剂量。以2 0 年版《 05 中国 药典・ 临床用 药须知 》 中药卷 ) 《 ( 、 新编药物学 》第 l ( 5
版) 的约 定 日剂量 为准 ; 二者均 未收载的 以药 品说明
书并结 合 临床 实 际情况 确定 。由 于本 文统 计的是 儿
t a fo h rd s g r s wh l i e e p tn r g r p l d e t n i ey i i e t e s se r s i t r y tm n N . h to t e o a e f m , i Chn s ae td u swe e a p i x e s l d g s i y t m, e p r o s s o e e v n v a y e a d E. T
我院儿科 门诊 中成药应用情况分析
蒋 霞 , 黄晓清 , 玉芳, 杨 向长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 剂科, 广西 南宁 502 ) 301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中药制剂。

这些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

1、儿康宁糖浆儿康宁糖浆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咳嗽、痰多、腹胀等症状。

该药对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3、婴儿健脾散婴儿健脾散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该药安全有效,适合婴儿使用。

4、鸡内金散鸡内金散是一种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5、保童颗粒保童颗粒是一种具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导滞消积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积食等症状。

该药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成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

1、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还可以保护心肌细胞,防止血栓形成。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含有天然麝香的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的功效。

常用小儿中成药治病大全

常用小儿中成药治病大全

常用小儿中成药治病大全常用小儿中成药治病大全常用的小儿中成药,绝大多数都是蜜丸,少部分是散剂和糖浆,蜜丸从口服直到胃肠道吸收,全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蜜丸制剂都是主治慢性病。

但是,小儿中成药中,又有很多是治急性病的,如保元丹、妙灵丹、至宝锭等等,都是疗效较高的传统中成药,只要我们掌握这些常用中成药的服药调引方法,就会使药物效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小宝宝一旦有些不舒服,家长都喜欢随时给孩子吃点常备小药。

多数情况下,家长按照说明书给孩子吃些常用小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往往不能产生说明书上所说的疗效。

常用的小儿中成药,绝大多数都是蜜丸,少部分是散剂和糖浆,蜜丸从口服直到胃肠道吸收,全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蜜丸制剂都是主治慢性病,而我们常在宝宝伤风感冒、发热咳嗽或消化不良时,给他们吃一点丸药,这就好比“急性子遇到慢郎中”,疗效往往不明显。

但是,小儿中成药中,又有很多是治急性病的,如保元丹、妙灵丹、至宝锭等等,都是疗效较高的传统中成药,只要我们掌握这些常用中成药的服药调引方法,就会使药物效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至圣保元丹妙灵丹1.小儿重感冒,发烧,怕冷,无汗,头痛时,可用中药紫苏叶煎汤,然后化服至圣保元丹或妙灵丹。

2.小儿痰喘,咳嗽,气管炎,用生姜汤化服之。

3.小儿高烧,昏迷不醒,用中药皂角煎汤化服。

4.小儿高烧,惊风抽搐,口眼歪斜,用中药钩藤汤化服。

5.小儿夜啼哭闹,或痰热过甚,烦闷,热重时,用薄荷汤化服。

琥珀抱龙丸1.小儿高烧,抽风,发惊,牙关紧闭,口眼歪斜,不省人事时,可用姜汁化开琥珀抱龙丸擦牙关,再用姜汤化服一丸,可以救急。

2.小儿伤风感冒,咳嗽气憋时,用葱姜煎汤送服一丸。

3.小儿伤风感冒,又见痰多,胸闷恶心,用薄荷煎汤送下一丸。

4.小儿夜啼,发惊,身热,用中药灯心汤送服。

5.小儿痘疹,斑疹,发热烦躁者,温开水送服。

6.小儿风寒感冒,吐乳,腹痛,淡姜汤送服。

7.小儿发热头痛,宿食不消化,吐酸水,用中药砂仁麦芽汤送服。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一、儿童感冒类中成药⒈牛黄解毒片:适用于儿童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症状。

⒉小儿感冒颗粒:适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⒊小柴胡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疲乏等症状。

二、儿童咳嗽类中成药⒈小儿肺炎宁颗粒:适用于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⒉儿童止咳糖浆:适用于儿童干咳、咳嗽无痰等症状。

三、儿童消化不良类中成药⒈小儿餐后消食片:适用于儿童饮食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⒉婴儿佳消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纳差等症状。

四、儿童便秘类中成药⒈大承气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⒉儿童通便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

五、儿童发热退热类中成药⒈小柴胡散颗粒: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

⒉退热贴剂: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体温升高、头晕等症状。

六、儿童湿疹类中成药⒈红黄蓝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⒉山慈丹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疥疮、瘙痒等皮肤病症。

七、儿童其他常用中成药⒈婴儿宝眼膏:适用于婴儿泪囊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⒉小儿七厘散:适用于婴幼儿感冒、鼻塞引起的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

附件:相关药品说明书和剂量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医药管理的法律文件。

⒉药品监督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文件。

⒊中成药:指由天然药物或其制剂为主要原料,经工艺加工而成的药物。

⒋儿科:指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科学领域。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
小儿解感颗粒
大青叶、柴胡、黄芩、荆芥、桔梗、甘草
清热解表,消炎止咳。用于感冒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喷嚏,咽喉肿痛。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麻黄、杏仁、石膏、黄芩、板蓝根、北豆根、甘草
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
清开灵口服液
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小儿泻速停颗粒
地锦草、儿茶、乌梅、山楂(炒焦)、茯苓、白芍、甘草
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解痉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慢性腹泻)。
醒脾养儿颗粒
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
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躁盗汗,遗尿夜啼。
山白消食合剂
山药、白术、茯苓、大枣、山楂(焦)、鸡内金、何首乌、龙眼蒲公英、皂角刺、忍冬藤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对小儿口腔炎症有特效。
滴通鼻炎水
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石菖蒲
祛风清热,宣肺通窍。用于伤风鼻塞,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等病。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用于小儿厌食症,表现为面色无华,不思饮食,脘腹胀满,食后呕吐,大便不调。
香菊胶囊
化香树果序、夏枯草、野菊花、黄芪、辛夷、防风、白芷、甘草、川芎
辛散祛风,清热通窍。用于急慢性鼻窦炎,鼻炎
康复新液
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用药力求精简3.注意顾护脾胃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5.掌握用药用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三、常用中成药介绍1.解表剂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桑菊银翘片辛温解表参苏丸(冲剂、片)2. 清热剂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清喉利咽铁迪丸小儿咽扁颗粒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补益剂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5.开窍剂牛黄清心丸6.固涩剂玉屏风(丸、片、颗粒)7. 祛痰剂百咳宁8.止咳平喘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蛇胆川贝液9.消食剂保和丸10.驱虫剂肥儿丸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

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

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

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

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

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营养来充养,疾病的恢复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营养,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

常用中成药之儿科(2)

常用中成药之儿科(2)

儿科21.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三九黄石)【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平喘,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

【化学成分】麻黄、苦杏仁(炒)、石膏、黄芩、板蓝根、北豆根、甘草。

【用法用量】口服,一至二岁每次服3~5毫升,三至五岁每次服5~10毫升,六至十四岁每次服10~15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

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咳喘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小儿热速清糖浆(河南明康)【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化学成分】柴胡、黄芩、葛根、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大黄。

【禁忌症】风寒感冒,大便次数多者忌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服2.5-5ml;一岁至三岁,一次服5-10ml;三岁至七岁,一次服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服15-20ml;一日3-4次。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如病情较重或服药二天后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6.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可酌情增加剂量。

23.小儿退热口服液(武汉巨能)【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解毒利咽。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

终于找齐了,儿科常用的中成药一、解表类中成药本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解毒利咽等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喘嗽、喉痹、乳蛾等儿科疾病。

小儿宝泰康颗粒【处方】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等。

【临床应用】感冒,因风热外感,邪郁肺卫,肺失宣降所致,症见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部红肿,脉浮等;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临床应用】感冒,由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气机不利所致,症见高热,头痛,咳嗽,流涕,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儿童清肺丸【处方】麻黄、苦杏仁(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橘红、法半夏、紫苏子(炒)、葶苈子、浙贝母、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

【功能主治】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临床应用】肺炎喘嗽,因外感风寒,痰热内蕴所致,症见咳嗽咯痰,呼吸急促,恶寒发热,或喉间痰鸣,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滑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支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咽扁颗粒【处方】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

用于小儿肺胃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临床应用】1.喉痹因肺胃热盛所致,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不适,发热,头痛,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小儿肺热咳喘 口服液
主要药物
功能
麻黄、杏仁 、石膏、
鱼腥草、金荞麦、 川贝、矮地茶、批 把叶、苏子、炙甘
清热宣肺, 止咳平喘

麻黄、杏仁、石膏、 银花、连翘 、知 清热解毒, 母 、黄芩、板蓝根、宣肺化痰 麦冬、 鱼腥草
主治
急慢性支气管炎,急 性发作属痰热证者。 症见发烧、咳嗽气急 ,甚或喘息,咯痰色 黄或不爽,咽痛,便 干,苔黄或黄腻等
1.1 辨证用药
1 中成药临床应用旳基本原则
即根据中医理论,辨清疾病旳证候,针对证候拟定详细治法, 根据治法,选定合适旳中成药,这是中成药应用旳主要原则。辨证 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旳关键,是中医措施论旳精髓。中医治疗旳有 效性首先要精确辨证,才干精确旳立法和处方,一旦辨证失误,则 会一错百错,绝无疗效可言。所以,选用中成药时,应遵照“辨证 求因,审因论治,依法选方”旳基本原则,即所选旳中成药必须与 病证相吻合,不然不但于病无益,还会使病情迁延,甚至造成不良 旳后果。所以,选用中成药时,首先要辨证论治,切忌按病名选药, 或望文生义。
2 儿科常用中成药利用举例
目前防治儿科疾病旳中成药也不在少数,以治疗呼吸系统和消 化系统疾病者为主,而尤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者为多,令人眼花缭 乱,现就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旳常用中成药(涉及口服剂及注射剂) 合理利用作一归纳。
2.1 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旳中成药
此类中成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者,小儿以发烧、头痛、 咽痛、咳嗽、流涕、舌质红、苔薄黄为主要体现,常用者有: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 理使用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旳指导下,按照组 方原则和工艺原则制成旳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以便,不良 反应小,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主要旳作用。对小儿而言,中成药 尤其受到患儿家长旳青睐,临床应用数广量多。所以趋利避害, 合理使用,对提升疗效、保障安全有着主要旳意义。

儿科中成药

儿科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婴儿口服液中成药组成:白扁豆、浙白术、淮山药、鸡内金、云木香、川贝母、人工牛黄、碳酸氢钠等。

中成药功用:健脾和胃,消积化食,行气止痛,化湿止泻。

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和气滞所致的睡眠不安、夜间吵闹、乳食少进以及脾虚夹滞所致的发育欠佳、面色无华、泄泻等症。

中成药剂量:口服液:10m1/支,6支/盒,6个月以下5ml/次,6个月一1周岁10ml/次,l一2周岁15ml /次,2周岁以上遵医嘱。

3次/日。

小儿奇应丸中成药组成:麝香、牛黄、琥珀、羚羊角、沉香、朱砂、桔梗、雄黄、天麻、法半夏、白附子、僵蚕、冰片、瞻酥。

中成药功用:清热解毒,镇惊,熄风。

用于小儿急慢惊风、高热感冒咳嗽、麻疹未透、疳积、伤食、泄痢、吐乳、夜卧不安等症。

中成药剂量:水丸剂:40粒/瓶。

l岁以下6—8粒/次,1—3岁12粒/次;4—6岁15粒/次,7—10岁20粒/次。

2次/口、重症3次/日。

开水送服或捣碎冲服。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琥珀抱龙丸(琥珀惊风丸)中成药组成:琥珀粉、朱砂粉、山药、天竺黄、檀香、党参、茯苓、枳壳、枳实、胆南星(蒸)、牛黄、甘草。

中成药功用:清热熄风,豁痰定惊。

用于小儿急惊风、高热烦躁、痰堕气急、惊质抽搐而体虚者。

对小儿感冒夹惊、暴受惊吓、惊恐夜啼、热病之后期用之较多。

蜜丸剂:3g/九,周岁小儿l丸/次,2次/日,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无痰无热、大便塘泻者慎用。

慢惊及久病气虚者忌用小儿暖脐膏中成药组成:茴香、肉挂、干姜(炮)、白胡椒、川楝子、吴茱萸、荔枝核、橘核、麝香、章丹、食用植物油。

中成药功用:]散寒止痛。

用于小儿胎寒、肚腹疼痛、积聚痞块、疝气偏坠、虚寒泻痢、胃寒腹胀、四肢不温、口鼻气凉、喜暖畏寒等症。

中成药剂量:膏药剂:5g/张,外用,温热化开,贴于肚脐上,未满月小儿贴脐下。

小儿疳积冲剂中成药组成:山楂、鸡内金、茯苓、白莲子、使君子。

中成药功用:利湿消积,驱虫消食,健脾益气。

用于小儿疳积、纳呆、自汗、烦躁失眠。

儿科常用中成药使用说明总结

儿科常用中成药使用说明总结

儿科常用中成药宝咳宁颗粒(同仁堂)【规格】:5克*10袋单【成份】:紫苏叶桑叶前胡浙贝母麻黄桔梗天南星陈皮苦杏仁(去皮炒) 黄芩青黛天花粉枳壳(去瓤麸炒) 山楂甘草牛黄【性状】:本品为灰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

用于小儿感冒风寒内热停食引起的头痛身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咽喉肿痛,烦燥不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 次。

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鼻渊通窍颗粒【主要成份】辛夷、苍耳子(炒)、麻黄、白芷、薄荷、藁本、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症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粘白或粘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

【规格型号】15g*10袋【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

苍苓止泻口服液【成份】苍术、茯苓、金银花、柴胡、葛根、黄芩、马鞭草、金樱子、土木香、槟榔、甘草。

【性状】棕红色液体,气微香,味微苦、微甜。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健脾止泻,抗病毒。

抗菌,恢复肠道吸收功能。

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以及轮状病毒性及细菌性肠炎。

症见:水样或蛋花样便,或挟有粘液,发热、舌红、苔黄、小便短赤。

【规格】每支装10ml 10mlx9支 10mlx6支 10mlx9支/盒【用法用量】饭前口服;一曰三次。

6个月以下,5m1/次;6个月-1岁.5-8m1/次;1-4岁,8-10m1/次;4岁以上及成人,10-20m1/次,三天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偶见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注意事项】脱水及病重患儿注意补液等综合治疗。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主要成份】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

【性状】为棕红色液体;味甜、微苦、咸。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用于小儿急性咽炎(急喉痹)属肺胃实热证,证见:发热,咽痛,咽部充血,或咳嗽,口渴等。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领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的处理。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儿童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发热、口渴、咽喉红肿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感冒、咽炎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来合理选用药物种类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理气活血类中成药理气活血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后久咳不愈、痰多难咯等症状。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儿童的肠胃功能。

此外,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体弱、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等情况。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药效、剂量和频次,以免过度滋补导致不适或药物反应。

四、化湿利水类中成药化湿利水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湿邪所致的水肿、腹泻、尿频等症状,适用于儿童湿温病、泄泻等疾病。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安神理气类中成药安神理气类中成药适用于儿童精神紧张、易怒、多梦、失眠等症状,具有平肝息风、安神益智的功效。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的时间、频次和剂量,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在给儿童使用中成药时,除了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外,还需要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引言: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发挥一定的疗效。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

一、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辨证施治是治疗腹泻的基本原则,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疗效。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黄连素、安宫牛黄丸、太和消食片等。

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适用于湿闷热病因所致的腹泻。

安宫牛黄丸可以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病因引起的腹泻。

太和消食片可以理气消食,适用于气滞病因引起的腹泻。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适当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造成药物依赖或药物不良反应。

二、小儿便秘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起到通便润肠的作用。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小柴胡汤、大承气汤、麻仁丸等。

小柴胡汤具有调肝气、和胃降逆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便秘。

大承气汤可以通利肠胃,适用于气滞病因引起的便秘。

麻仁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燥便结所致的便秘。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便秘的病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和运动,提高治疗效果。

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调理胃肠功能,促进消化。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香砂养胃丸、保和丸、六神丸等。

香砂养胃丸具有健脾和胃、调理肠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保和丸可以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

六神丸可以调理胃肠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消化不良。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四、小儿胃炎小儿胃炎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成药可以起到抗炎、镇痛等作用,辅助治疗胃炎。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胃舒宁片、安胃痛胶囊、胃乃安片等。

胃舒宁片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胃炎的治疗。

安胃痛胶囊可以缓解胃痛,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用药力求精简3.注意顾护脾胃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5.掌握用药用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三、常用中成药介绍1.解表剂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桑菊银翘片辛温解表参苏丸(冲剂、片)2. 清热剂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清喉利咽铁迪丸小儿咽扁颗粒17/ 1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补益剂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5.开窍剂牛黄清心丸6.固涩剂玉屏风(丸、片、颗粒)7. 祛痰剂百咳宁8.止咳平喘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蛇胆川贝液9.消食剂保和丸10.驱虫剂肥儿丸17/ 2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

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

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

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

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

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营养来充养,疾病的恢复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营养,先天17/ 3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

儿科医生都是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切勿使它们受到伤害。

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中医治疗疾病时,有“虚则补之”这一说法,意思是:倘若人体感受疾病后,身体出现的症状显示出“虚”像,则需要投入补益的药,来提升人体自身正气来抗击病邪。

补益的药物对体质虚弱的小儿有增强机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但是,由于药物总有偏性(也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补益的药物也不可以乱用。

小儿生机蓬勃,只要哺乳得当,护养适宜,便能正常生长发育。

健康的小儿不必服用补益药,如长期补益可能导致性早熟。

或者儿童感受外部邪气之后,或有痰湿在体内,此时若服用补益药物,则可能让病邪一直存在于体内,除之不去。

5.掌握用药用量儿童用药剂量,常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

一般在临床上用药,有下列用药比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期儿童用成人量。

二、中成药的优点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成药治病省了中药煎剂所17/ 4必要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方便。

另外,成药减轻了汤剂所具有的苦涩味,更易于儿童服用,减少了服用药物的抵触感。

总结:综上所述,中成药是家长在面临宝宝疾病时一个十分合适的选择。

但是,要正确无误地选用中成药,就必须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有初步认识,对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三、常用中成药介绍解表剂表证,就是指病在浅表。

多见于外感初期,肺部受邪,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

解表剂就是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5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

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2温病感邪初期的卫分证。

如流行性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初期规格:本品丸剂,每丸重3g;片剂:每片重0.52g;胶囊:每粒装0.4g;均为口服用法:1~2岁半粒;3~6岁1粒;7~9岁1.5粒;10~14岁2粒;1日2~3次禁忌:风寒感冒不适用桑菊银翘片组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杏仁、牛蒡子、芦根、僵蚕、蝉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辨证要点:感冒风热表征。

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口渴,咽红肿痛。

舌苔薄黄,脉浮数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的卫分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2咳嗽风热犯肺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规格:均为片剂/ 6用法:口服。

1次 1~2岁1片,3~6岁 2~3片,7~9岁 4片,10~14岁 5~6片,1日 2~3次禁忌:风寒感冒者不适辛温解表参苏丸(冲剂、片)组成:党参、紫苏、葛根、前胡、茯苓、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辨证要点:感冒风寒束表兼气虚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唾涕粘稠,胸膈瞒闷,乏力气短。

舌苔白,脉弱临床应用:1.感冒风寒表证兼气虚者。

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集气管炎等规格及用法:丸剂:每袋9g;冲剂:每袋20g;口服。

1次 6岁以下3g或5g,7~9岁6g或10g,10~14岁9g或15g,均为1日3次。

片剂:口服。

1次 1~3岁1片,4~6岁2片,7~9岁3片,10~14岁4片,1日三次注意事项:对寒湿证者慎用,单纯痰热证者不宜服用清热剂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17/ 7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功效感冒风热表征。

症见发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辨证要点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痰粘稠或粘黄。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风热表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感冒风热犯肺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急喉痹风热表证。

如急性咽炎乳蛾风热表证。

如急性扁桃体炎风热袭肺证。

如病毒性肺炎风温肺热岁以上43岁以内5ml,规格及用法口服液:每支10ml。

口服1次日13 次10ml,个月以下,一次6,一次5g,一日3次,颗粒剂:每袋装5g本品不易与其他药物同时2.1.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或禁用注意事项3.过敏体质慎用滴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炎琥宁(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组成制成的钾钠盐)功效清热解毒17/ 8辨证要点感冒表里俱热证,症见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粘稠或黏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浮滑临床应用1.感冒风热表证。

如上呼吸道感染2.咳嗽痰热蕴肺证。

如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起)规格及用法肌内注射。

成人1次40~80mg,1日1~2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静脉注射。

1日400~800mg,小儿10mg(kg/d)。

用适量氯化钠注射液分2次稀释后滴注,每次不得超过400mg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偶有发热、气紧现象,停止用药即恢复正常2.药物性状改变时禁用3.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的药物配伍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清喉利咽铁迪丸组成诃子肉、麦冬、瓜蒌皮、茯苓、玄参、浙贝母、甘草、桔梗、凤凰衣(鸡蛋壳内膜)、青果功效润肺利咽,生津止渴辨证要点慢喉喑阴虚肺热伤津证,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咽干口渴。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临床应用慢喉喑阴虚肺燥证。

如慢性喉炎规格及用法蜜丸:每丸重3g 口服。

1次6岁以下半丸,7岁以上1丸,1日3次,温水送服17/ 9注意事项对实热喉喑者慎用小儿咽扁颗粒组成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功效清热利烟,解毒止痛辨证要点急喉痹风热外侵证,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吞咽不利。

舌苔博黄,脉浮数或浮滑临床应用急喉痹风热外侵证。

如急性喉炎急如蛾风热外侵证。

如急性扁桃体炎规格及用法每袋装8g。

口服,1~2岁4g 1日2次;3~5次4g,1日3次;6~14岁8g,1日2~3次注意事项本品对属虚火乳蛾、喉痹者不宜使用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可以泻下里实证的一类方剂。

主要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脘腹胀痛,或脏腑有寒凝积滞,或水饮内停引起的严重水肿,胸腹积水体质壮实者,或虚、实便秘。

麻仁润肠丸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功效润肠通便辨证要点便秘肠胃积热证,症见胸腹胀满,大便密结。

舌红少津,17/ 10苔薄黄,脉数临床应用便秘胃肠积热证。

如习惯性便秘、热秘用法蜜丸:每丸6g 口服:1次1~3岁1粒,4~6岁2粒,7~9岁3粒,10~14岁4粒,1日1次注意事项本品对虚寒性便秘不宜服用补益剂以补养强壮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作用的一类方剂。

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组成人参、山药、茯苓、白术(炒)、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功效补脾胃,益肺气辨证要点泄泻脾胃虚弱证,症见大便溏薄,饮食不消厌食脾胃气虚证,症见厌食拒食,面色萎黄,乏力,自汗水肿脾阳虚衰证,症见肢体浮肿,面色萎黄咳嗽脾肺气虚证,症见咳嗽气短,痰白量多,咳声重浊临床应用泄泻脾胃气虚证。

如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厌食脾胃气虚证。

如小儿厌食、消化不良水肿脾肺气虚,水湿停留证。

如功能型水肿、急性肾炎恢复期、慢性肾炎、肾病17/ 11咳嗽脾肺气虚证。

如小儿肺炎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门淋巴结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规格及用法丸剂:口服。

6岁以下2g,7~9岁4g,10~14岁6g,1日2次片剂:口服。

1次1~3岁1片;4~6岁2~3片;7~9岁4~6片;10~14岁7~10片1日2次口服液:口服。

6岁以下5ml。

7岁以上10ml,1日2~3次注意事项本品对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高血压及感冒热证者忌用六味地黄丸(片)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功效滋补肝肾辨证要点1.眩晕肾精不足证2.消渴肾阴亏虚证,症见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3.盗汗阴虚火旺临床应用水肿肾精不足。

如急慢性肾炎眩晕肾阴不足证。

如高血压、慢性病体虚耳鸣肾精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