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精品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第2课 植物生长观察
放大镜、尺子、记录本等。
选择观察对象
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绿豆、豌豆等。
设定观察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观察,如早晨或傍晚。
注意事项
避免损伤植物,保持观察环境稳定。
记录观察结果方式
文字描述
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颜色、形 态等。
绘制图表
根据观察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图、柱 状图等。
拍照记录
每天为植物拍照,记录生长过程。
分析观察数据方法
01
02
03
对比分析法
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在 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 行对比。
归纳总结法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生 长规律。
统计分析法
运用数学方法对观察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 结论。
04
实践操作:进行植物生长观察
选定观察对象并准备材料
观察对象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绿豆 、黄豆等发芽较快的植物。
第2课 植物生长观察
目录
• 课程引入与目标 • 植物生长基础知识 • 观察方法与技巧 • 实践操作:进行植物生长观察 • 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引入与目标
引入背景及意义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01
通过亲自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及如何调控它们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测量植物的生长量、记录植物的生 长过程等方法来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综合实践《包饺子》课堂实录
综合实践《包饺子》课堂实录第一篇:综合实践《包饺子》课堂实录《包饺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获得包饺子的基本技能。
2.通过亲自动手包饺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责任感,初步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3.在亲历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切身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获得包饺子的基本技能,了解包饺子的相关历史。
课前准备:1.课件2.桌布、洗手盆、手巾、调好的饺子馅和揉好的面团、面粉、面板5个、擀面杖9个,摆放饺子的盘子4个,湿巾、锅、漏勺、电磁炉、热水、盛饺子的盘6个,吃饺子的碗筷每人一套。
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1.师:你们喜欢跟老师交朋友吗?谁能说一说你的名字?生介绍自己。
2.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吃的面食有哪些?生1:面条。
生2:饺子。
二、激趣导入——了解饺子1.师:关于饺子,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了解呢?生1:有素馅饺子。
生2:过年吃饺子。
生3:有鱼形饺,圆形饺。
2.师:饺子不但好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呢。
(课件出示:饺子的来历。
)3.师:一千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它已成为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包饺子吃。
(师板书课题:包饺子)三、动手实践——包饺子1.师:看一看你的桌面上都有哪些材料?生:面粉、刀、面板。
2.师:想一想,在家中爸爸妈妈是如何包饺子的呢?(小组讨论)生1:先和面,然后拌馅,最后包。
3.师:准备好了面团,我们要干什么?生:包饺子。
(师板书:包)师:在包之前我们应先做什么?生:擀皮。
(课件播放:如何擀皮)4.师: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1:擀皮要中间厚,边缘薄。
(师表扬:看的真认真)生2.边擀边转动面皮。
生3:注意安全。
5.师示范擀面皮。
(注意用刀安全)师边讲解边做擀面皮的动作。
师擀完面皮给学生观看,然后放馅。
师:放馅应该注意什么呢?师包饺子生观看,然后让生说你有什么想法?生:有一个小口没有包紧。
教学实践_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我爱这土地》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四年级(2)班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听课教师:李老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 学生能够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你们对土地有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积极回答,张老师总结:“土地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家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对土地热爱之情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2. 朗读课文- 张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音、字义和停顿。
- 学生跟读课文,张老师纠正发音和停顿。
3. 理解课文内容- 张老师提问:“诗中提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张老师总结:“诗人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4. 分析诗歌情感- 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如果我不去热爱这土地’?”- 学生讨论,张老师总结:“诗人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认为土地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5. 小组合作-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首与土地有关的诗歌进行朗诵和分享。
- 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6. 总结与拓展- 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 张老师布置作业:课后查找关于土地的诗歌,背诵并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实践听课记录主讲人(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2021年10月25日听课地点:XX小学听课班级:四年级一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她说道:“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叶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秋天的雨》。
”2. 生字词教学张老师用PPT展示本节课的生字词,并逐一进行讲解。
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字音拼读、字形分析、词语解释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3. 课文阅读张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分段讲解。
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如描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理解与分析张老师提问:“课文中的‘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
接着,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口语表达与写作张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雨的短文。
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景。
6.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在课程结束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她还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学内容丰富,生字词讲解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2. 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多样,如PPT展示、朗读、写作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五、个人反思通过本次听课,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第二课观察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观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 观察方法的指导。
3. 观察结果的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观察方法的指导。
难点:观察的深度和广度,观察结果的交流与分享。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观察记录表、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观察活动设计与实施(10分钟)1. 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观察活动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三、观察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介绍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局部观察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观察结果的交流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并进行整理。
2. 学生分组展示观察成果,分享观察心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出改进的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提出期望和要求。
板书设计:观察活动设计与实施观察方法指导观察结果的交流与分享作业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通过观察结果的交流与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记录(3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收集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2.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清洁街道、帮助孤寡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生存技能培训:开展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如野外求生、急救知识等,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5. 团队合作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搭建临时帐篷、制作手工艺品等。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始前,学校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明确了活动目标和要求。
同时,各班班主任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并分配了指导老师。
2. 实践阶段(1)社会调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分组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小区,了解了居民的生活状况,收集了相关信息。
学生们认真记录、整理数据,撰写了调查报告。
(2)实地参观学生们参观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通过参观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认真聆听,拓宽了知识面。
(3)公益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清洁街道、帮助孤寡老人等。
在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4)生存技能培训在野外生存技能培训中,学生们学习了野外求生、急救知识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
(5)团队合作项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搭建临时帐篷、制作手工艺品等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听课记录及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分数的意义》2. 主讲教师:XXX3. 听课教师:XXX4. 听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5. 听课地点:XXX学校教室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分数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并从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并举例说明。
(2)教师展示不同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数的意义。
(3)教师讲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应用新知(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1)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内容充实,讲解清晰,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学生评价(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
(2)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研活动记录一、基本信息1. 课题:《分数的意义》教学研讨2. 参加人员:XXX学校全体数学教师3. 活动时间:2021年9月16日4. 活动地点:XXX学校会议室二、活动内容1. 听课教师分享听课感受,对《分数的意义》一课进行评价。
2. 全体教师针对《分数的意义》一课进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
3.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分数的意义》一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3. 教师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全体教师表示,将继续努力,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完整word版)听课记录必修二
第 2.3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杂乱与抗争1、原因:〔 1〕国际局势恶化,中国周边局势严重。
(2〕“左〞倾错误睁开,毛泽东对国内外局势作出错误判断(3〕林彪、江青的煽动2、开始:五一六通知、十六条3、杂乱表现:破四旧、全面夺权4、二月抗争:1967、 2“二月逆流〞二、两个反革命企业的覆灭1、九一三事件: 1971、2、粉碎四人帮: 1976、三、文革实质:内争第课对外开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目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睁开经济。
2、经过:经济特区〔1980:深、珠、汕、厦〕——沿海城市:〔1984 年: 14 个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1988 〔海南〕 1990 〔浦东〕——内地城市:3、开放格局:全方向、多层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城市。
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2、时间: 2001 年 12 月 11 日5.2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三大政策:标新立异、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一边倒2、提出时间:19533、内容:互相敬爱主权和领土完满、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同样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国内:标志住新中外国交政策的成熟国际:成为国际关系根本准那么二、万隆会议1、时间: 1955 年 4 月2、影响:3、万隆精神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工业〕1、原子弹: 19642、导弹: 1964 试飞成功, 1966 年实现核爆炸3、人造卫星:1970 年东方红一号二、籼型杂交水稻〔农业〕1、研究成功:1973 年2、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第 6 课殖民扩大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1、背景:地理地址优越、经商传统、资主主义萌芽早、政治独立2、殖民扩大:A、机构:B、地区:二、日不落帝国〔1〕战胜“无敌舰队〞〔2〕建立东印度企业〔3〕三次英荷战争〔4〕英法战争三、世界市场的拓展1、殖民扩大的手段:抢掠财富;欺诈;种族屠杀;黑奴贸易2、殖民扩大的影响:①为西欧资本主义睁开供应了资根源始积累;②给遇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祸;③世界市场进一步获取拓展。
教研活动旁听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了一场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和研讨。
本人有幸作为旁听者参与了此次活动,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记录。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张教授做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专题讲座。
张教授首先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
随后,张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导向,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讲座中,张教授提出了以下观点:-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教学评价要科学: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使在座的教师受益匪浅。
2. 课堂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观摩了一节小学语文课。
该节课由我校优秀教师王老师执教,教学内容为《小石潭记》。
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理念。
3. 研讨交流在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认为,要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要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听课笔记综合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节课主要围绕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实践。
(2)明确目标,指导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过程,关注个体差异综合实践教学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4)合作交流,共同成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综合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实践成果,如作品、报告、展示等。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邀请同伴参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三、教学案例1. 案例背景某小学五年级开展了一次以“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实践体验和成果展示。
2. 实施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学习,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实践体验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项环保任务,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
教研活动含听课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10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为主题,邀请了各学科教师参与,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二、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0日三、活动地点我校会议室四、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三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公开课。
以下是听课记录:(1)语文课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课教师:全体语文教师张老师以“兴趣导入”为切入点,通过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张老师还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数学课授课教师:李老师课题:《分数的加减法》听课教师:全体数学教师李老师以“实际问题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在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物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此外,李老师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了课堂效率。
(3)英语课授课教师:王老师课题:《My Family》听课教师:全体英语教师王老师以“歌曲导入”为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
此外,王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评课在听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以下是评课记录:(1)语文组张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自主探究。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部分环节可以适当缩短,以增加学生的互动时间。
(2)数学组李老师的课堂气氛浓厚,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在个别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观课评课活动教研记录(3篇)
1. 观课环节:全体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2. 评课环节:观摩课后,分组进行评课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总结发言:各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评课心得。
四、活动内容
1. 观课环节
本次观课环节,我们邀请了语文组优秀教师张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张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自然界的奇迹》一课。张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
1.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2. 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3)英语课《My Family》
优点:
1. 教师口语流利,发音标准。
2. 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
3. 课堂活动设计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
1. 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 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不足:
- 部分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
- 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3)第三小组
优点:
- 教学内容丰富,拓展延伸有深度。
-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不足:
- 部分教学环节设计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三、活动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学校全体语文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
四、活动流程
1. 观摩课堂教学:由我校优秀语文教师张老师执教一节七年级语文课《最后一课》。
2. 课堂反思与讨论:观摩课后,全体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总结与建议: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您如今正在阅读的«圆的看法»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的看法»教学实录与评析«圆的看法»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昆山玉峰实验学校胡雪芳评析:张家港市沙洲小学陈惠芳215600教学流程:一、师生说话,导入新课师出示: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形的?先生举例说。
〔硬币、茶杯盖的外形、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师:如今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员这里有一个布口袋,外面有很多的东西。
我请大家来摸一个圆形?看谁能一下子摸出来。
指名先生下台操作,提问:你是怎样判别出来的?先生回答后,教员提问:那么,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先生回答后,教员停止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评析:胡教员的新课导入,从生活实践动身,她能创设让先生入手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既契合先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幽默,吸引了先生学习新知的兴味。
]二、入手操作,研讨特征师:刚才大家曾经看法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看一看呢?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先生自在画,稍后,教员讲评先生的作业: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用了什么方法?生1:我是用手画的。
师表示他举起来:象圆吗?有点象。
〔教员夸奖他:不用任何东西,也画得不错,基本功扎实〕生2:我是用硬币放在纸上,描出了一个圆形。
〔还有很多先生也说是借助了双面胶等圆形的物体画出来的,师表扬先生肯动脑筋。
〕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师猎奇地问:那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出来的?先生引见他的画图方法。
比拟一下,谁的方法画的圆比拟好?大家分歧赞同用圆规的方法比拟准确。
3、如今就请每个同窗用圆规在第二张白纸上画一个圆。
先生末尾操作,在投影上,教员将终身先画好的圆停止了演示,同窗停止评价。
他的线条画得不平均,大家建议他重新画一下。
几分钟后,先生全部完成了作业。
湖州师范学生听课记录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记录员:陈丽敏
上课老师
何孝燕
所在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班级
504
课程名称
英语
课题名称
Unit6 Ina nature park第一课时
讲
课
内容记录
讲
课
内容记录
Warm—up热身
T:(问好)播放P66页Let’s sing内容Let’s sing!和学生一起唱(鼓掌)
T:扬声去声2变,叫个别学生读,拼(特别纠正th的注意发音)
(卡片领读单词)领读(一遍),看图说单词,拼写单词
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⑴练一练
A: Nature park图
T:今天我们逛了一次自然公园学会了9个新单词,真是收获不浅啊!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can we see in the nature park? I can see……Tell your partner.
Glass不可数名词的加入
Th,ou,oun,ky等发音的关注
卡片教学工具的利用
湖州师范学生听课记录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上课老师
钱芳
所在单位
文苑小学
班级
504
课程名称
语文
课题名称
狼牙山五壮士
讲
课
内容记录
讲
课
内容记录
一,热身
以背诵古诗,朗读词语(巩固所学新词)
二,新课呈现
Ppt(一段文字)
S:TheChangRiver
T: Yes, it is a river. There is The Yellow River/The Chang River inChina
科学听评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科学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2.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提高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增强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听了两节课,分别是小学科学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和小学科学五年级《电与磁》。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仔细观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评课环节(1)课后,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评课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2)评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授课教师认真听取了评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会认真反思,努力改进教学。
3. 研讨环节(1)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评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评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共同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3)评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还就科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评课、研讨,为本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科学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4. 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活动反思1. 教师们在听课、评课、研讨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们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1)交流充分,能构建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信息交流充分;(2)每个人有事可做,能学到自己必须的知识; (3)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独立讨论并注重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
活动
年级
初三
活动
地点
九(4)
活动
时间
2014.10
指导
教师:
冯毓
听课教师
胡芳职称中高
活动方式
讨论交流调查访问考察参观设计制作实验服务汇报表演展示答辩竞赛其它(勾选或补充):
活动内容
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最大面积
活
动
过
程
听
课
记
录
(一)引入:先给学生放映相关建筑,找出图形,你想当设计师吗?近段时间李老师家正在建房,给你6米长的铝合金,你能给老师设计出最大的透光面积吗?现以缩小10倍的60厘米长的铁丝为例进行探索(二)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的最大面积:探索活动一: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的矩形框架1、请大家通过制作、测量、计算,填写下表:1 2 3 4 5 6 ……长宽面积2、根据上表的数据猜想矩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加以说明。分析:要说明何时矩形的面积最大?不妨设矩形的长为x,列出式子,再观察特点分析,由二次式想到什么会有最大或最小值?完全平方的结果是多少?那我们能把二次式转化为完全平方式吗?通过配方。板书:1、完全平方的意义:()2≥0 2、配方: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即x2+ax+(a/2)2=(x+a/2)2探索活动二: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矩形框架,比探索活动一多加了一横档,也可通过操作、测量、计算、猜想窗框的宽和高各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加以说明。操作、分析、说明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再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校对。(三)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和困惑。(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用长为60厘米的铁丝制成如图所示的框架,上部是半圆,下部是矩形,问框架底部宽x为多少厘米时,框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01厘米)?
反思二: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反馈,学生善于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
活动
年级
初三
活动
地点
九(4)
活动
时间
2014.10
指导
教师:
朱伟英
听课教师
胡芳职称中高
活动方式
讨论交流调查访问考察参观设计制作实验服务汇报表演展示答辩竞赛其它(勾选或补充):
活动内容
探索周长为定长的矩形最大面积
综合实践活动听课记录表
活动
年级
初二
活动
地点
八(6)
活动
时间
2014.6
指导
教师:
张亚君
听课教师
胡芳职称中高
活动方式
讨论交流调查访问考察参观设计制作实验服务汇报表演展示答辩竞赛其它(勾选或补充):
活动内容
选哪家旅行社?
活
动
过
程
听
课
记
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实践兴趣。某科技小组的学生在3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到仙女山公园考察,采集标本。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甲、乙两家旅行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科技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请一位已完成了的同学,把你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生:解设科技小组共有X名同学,两家旅行社定价为“1”。80%X=70%(X+3)。解得X=21。答:科技小组共有21名学生。师:正确,很好!如果上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行社较合算?
4、运用实践结果,发展创新意识。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好!很新颖!是否正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同学们还有其它想法吗?生3:老师我还有其它解法。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单价为“1”。如选甲旅行社,即80%X<70%(X+2),则X<14;如选甲、乙旅行社一样,即80%X=70%(X+2),则X=14;如乙旅行社。即80%X>70%(X+2),则X>14;
2、鼓励自主交流,让位学生实践。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生A:我们认为乙旅行社较合算。我们试算了当增加1人时,甲旅行社:80%×(21+1)=17.6。乙旅行社:70%×(24+1)=17.5。17.6>17.5。所以选乙旅行社较合算。生B:我也选乙旅行社,我认为试增加1人不放心,我一共试了20人,得到这个结论。师:以上两组讨论得很好。
活动
效果
(1)学生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2)学生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3)学生对知识的达成度高。
活
动
反
思
反思一:学生的参与状态。(1)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如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生谈话等。(2)学生非常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3)展开度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4)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即能进行实质性参与;(5)学生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
介绍割补两种方法:
三、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内部格点数的关系
介绍皮克定理
四、应用皮克定理求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五、共同交流课内活动体会
活
动
效
果
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完成本节课任务。对折叠的速度及质量情况要好第一次。个别学生动作很慢。
成功之处或收获:部分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积极性很高涨,学习效果较好。
活
动
反
活
动
过
程
听
课
记
录
第一阶段:课内活动
一.概念认识
如图,网格纸上画着纵、横两组平行线,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图中的点A、B、C等).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
A
B
C
D
E
A
B
C
D
E
二.设疑:你会求图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