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

合集下载

衡阳话假摄字主要元音研究_贺琼

衡阳话假摄字主要元音研究_贺琼


假摄合口二等韵共调查了 22 个字 。 通过 对假摄合口 二 等韵在中古 、衡 阳话和普通 话中读 音的主 要元 音的比 较 , 总 结出如下的对应情况(体例同上):
衡阳话 普通话
例字
ua
ua 蛙 、洼 、哇、娲 、瓜 、夸 、侉 、 、瓦 、寡 、剐 、跨 、胯
a
ua 花 、华 、骅、铧 、化 、桦
衡阳话 ka45 xa 45 a11 a11 ka24 ka24 fa45 fa11 fa24 ia45 ia 11 ia11 ia ia 33 ia 33 ia33 ia213 ia213 ie11 ie33 ie213 ie213
成都话 ia44 ia44 ia 31 ia 53 ia13 ia13
(2)除去“ 琊” 字 , 衡阳话中韵母为[ ia] 的共有 21 个字 , 占 51.22%。 也就是说衡阳方言保留下了 一半以上 的假摄三 等 韵字的中古韵母 。 我们考察假摄开口二等韵时 , 衡阳话保 留 下中古韵母的特性并 没有表 现很明 显 。 而通 过对假 摄开 口 三等字的考查 , 我们可以说衡阳话保留了大量的宋元以前 的 中古韵母 。 这 21 个字分别对应于普通话的[ γ] 和[ iε] 。 其 演 变过程应该是 :[ ia] ※[ iε] ※[ γ] 。 因 为三等韵 字因受介音 的 拉动 , 近代在舌面前位置高化为[ ε] , 在普通话 中又受舌尖 后 元音的拉动演变为舌面后半高元音[ γ] 。
(3)而踝字也是属于见纽 , 根据衡阳话的 声韵配合关 系 , 衡阳话去掉了介音 u, 把韵母变成了开口呼的[ ai] 。[ ai] 是上 古假摄的拟 音之一 。 这就 出现了 一个巧 合 。 至于 踝字 是不 是保持了上古音 , 我们还不能下定论 。

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开口一等的读音有 o、ʊ、a、 长短元音对立,所有的元音都可以看作长元音,所
ai 四种,开口三等的读音有 ia、a 两种,合口一等的 以元音的演变就会遵循“长元音高化”的原则,低
读音有 o、ʊ、u、ua 四种,合口三等的读音有 ye、 元音会沿着后高化的方向进行链移。在上古韵母系
ya、ie 三种。开口三等中的 a 音是 ia 音脱落 i 音形成 统中,鱼部为*a,当鱼部*a 到中古高化为*o,留下
第7期
长铺 在市 东山 河口 联民 武阳 红岩 黄土矿 金屋塘
李康澄,赵 鑫: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表 1 绥宁湘语和赣语代表点方言果摄韵的今读音









to
la
ʦʻo ŋo ʨia
po
to
kooຫໍສະໝຸດ tolaʦʻo ŋo
ʨa
po
to
ko
o
ta
(二)a 类音 语音的演变是一个词汇扩散的过程,同属一个 音类的各个字演变的速度并不一样,有的变化快, 有的变化慢,有的集体行动,有的单独或小分队活 动;单独或小分队活动的词的音变可能滞后,也可 能超前。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音位 a 和 o 可以处于一 个音链中,构成音变关系,它们只是处在演变的不 同阶段,在整个果摄的语音演变中,a 类音滞后于 o 类音。果摄读 a 现象在东山话中比较突出,在其它地 方只是零星的体现。果摄读 a 是一种滞古的层次,因 为这类读音与当地麻韵一致。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 部分麻韵在先秦的时候属于歌部,在汉代的时候, 先秦属于鱼部的麻韵又转入了歌部,因此,无论从 语音演变的阶段来看,还是从文献记载的语音发展 史来看,歌麻同韵都属于滞古层次。在普通话中, 几个常用口语词“他、大、那、哪”都还停留在读 a 阶段,与假摄二等的麻韵同音,因此也属于滞后层。 音变滞后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离散式音变,在汉 语方言中也多有体现。郑张尚芳就分析了汉语方言 中一些声、韵母的滞古情形。[4]潘悟云深入论述了吴 语鱼韵部分字发生滞后音变混入麻韵二等的现象。[5]

明清十二摄韵著的文化学研究

明清十二摄韵著的文化学研究

明清十二摄韵著的文化学研究明清时期,十二摄韵著是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影响力深远。

它以诗人著作中以十二押韵形式组成的韵文为主要内容,以用韵文表达的文学元素的方式进行写作,以及押韵的文字使用方式为形式,在形式上拟合文学及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形成中国古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并影响了今天中国诗词文化发展。

本文以新历史学的视角,通过对明清十二摄韵著的文化学研究,探析了十二摄韵著的文化来龙去脉及影响。

明清时期,十二摄韵著在中国文学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中国古代诗歌形式的特色、押韵的文字使用形式和韵文构成的文学元素,构成其文学的特点。

十二摄韵著的文字使用经历了韩国押韵文学和汉语押韵文学两个发展阶段,采用元曲中比较普遍的三押,成为十二押韵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独特的韵料。

十二摄韵著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

它以韩国押韵文学中重要形式,“边唱边摄”的形式表达,主要艺术内容主要以写实描写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主。

《乐府之韵》诗经、《汉乐府》、《古乐府》等诗歌,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及十二押韵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此外,也包括许多边唱边摄的诗歌,例如《易州刺史》、《镇海诗歌》等,其中也有不少以社会现实刻画主题,从而充满了历史感。

明清时期,十二押韵文学在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为今天的中国文学创作注入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押韵文学在古典文学中的发展。

除了以节奏、韵文、单字及语言形象等形式表达文化内涵外,它还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它的特有的语言特点十二押韵这一动态的语言特征,让文学表达更加凝练鲜明,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

十二摄韵著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表达的文学元素及形式也非常复杂,是“声调”、“押韵”及“文字”组合的精巧结构。

它受泰山学派思想的影响,以及《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影响,为中国古典文学增添了不少文化元素,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明清时期的十二摄韵著,在文艺形式及文学元素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也影响了今天中国诗词文化发展。

山西方言果摄字读音历史层次之推测

山西方言果摄字读音历史层次之推测

长 子 他ca t 啊 可 k? t大 a a a 介 休 他。 a t c 瘸 t A 可。 t 大 a啊 a  ̄y ?

_

笛’ , 后泛用以计物数; 又用来指 韵- 笛韵》 ‘ 凡也。 “ :笛, ”‘ 关中方言表指代意义的 u ’ 罡 可能是
步发展为 v 和 u 。 把”
上述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五台等点“ 可能 个” 正是“ 的量词用法 ,那” 笛” “ 则可能是 “ 的指示用法 ,u 笛” Rm
和u 茁的读音演变可能如 同关 中方言一样。 “ 在朔县 、 那” 广灵读 r, 同、 i 在大 g 山阴 、 天镇读 ne g。若上
韵尾脱落 , 主元音后高 化。。 以后各点 由于各 自音系特点 、 人
关键词 : 果摄 ; ; 层次 山西方 言
中圈分类号: 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99 20 ) — 03 3 H7 A 1 0 27 (060 06 —0 0 2 山西方言果摄字的读音比较复杂 , 本文拟从整体上对其 分所致 。据郑张尚芳 先 生研 究 , 州 话果 摄 ‘ ’ 温 饿 有 进行梳理, 并进行读音历史层次的推测。由于历史资料的缺
和 u 其声母与温州话同属舌根音 , 可能具有同样的演变机 制, 砌 脱落 v变 li k m, 进一步发展为 k 脱落 k vi进 变 a。

本文所用山西方言语料大多选自温端政先生主编的《 山 西省方言志丛书》限于篇幅, , 不一一注明。
( ) 一 上古层 :i 把读 音 a和
居拜切 ’ 。由此推测 ,笛’ li ‘ 音 m 。从意义和用法来看,倚 ’ ‘ 初作计算长条形东西的量词。史记 ・ 《 货殖列传》 ‘ : 竹竿万
新绛 他ca a a y  ̄  ̄a t 大t啊。瘸 a h 靴。 a i y

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

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

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湘南土话果摄字的读音很复杂,较明显保留了元音后高化的历史音变的痕迹;大致可分为三类:a类读音、o类读音、u类读音;每一类型都代表了历史音变的一个层次。

标签:果摄;音变;历史层次果摄在汉语诸方言的演变情况都较为复杂。

中古果摄包括开口一、三等和合口一三等,果摄字主要来自上古的歌部字,只有极个别的字来自上古微部,根据潘悟云师的拟音歌部上古韵母为aal,微部上古韵母为l,上古歌部是带辅音尾的aal,在向中古的ɑ变化过程中曾有过ai的阶段,即aal>aj>ai;到中古时,果摄元音韵尾i 已失落,主要元音也由舌面前低元音a后化为舌面后低元音ɑ,汉越语、日语吴音、日语汉音、高丽音及藏文、梵文唐音对译中歌韵字的主元音都是a,但据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考证果摄字在唐宋前读已经演变成ɑ,唐宋以后,汉语各大方言果摄字元音大都经历了ɑ>o的后高化历史音变。

从果摄语音演变历史来看,其元音后高化大体沿着a>ɑ>>o>>u的发展线路。

果摄在湘南土话的读音情况:土话代表点果摄今读东安花桥 a o u io u ya ye桂阳敖泉 a o e ai uo ye ya桂阳流峰 a o u io ua y道县小甲 a oi u au u桂阳洋市 a o iu ya嘉禾广发 a o ia ua江华粟米塘a u i i江华寨山 a e o u y oe ua uan uei y江永城关au ouy蓝山太平o e au uo ia ya道县寿雁o i uao iu i双牌江村 a uai au io uo遂宁关峡 a o u ou io新田南乡 a o ia ya宜章赤石 a ouei o ye宜章大地岭a o y ou uo ye冷水灘岚角山ao uei ia o资兴南乡oy uo yo嘉禾坦平 a u o ia io o宁远 a o y u u ie io果摄在湘南土话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⑴a类读音,包括a、ao、au、ai、ia、ua、ya等,y、e、、ei、uei等可以视为其变体,a类读音既有一等字,也有三等字,一等常见的有“那、他、大、啊、阿”等,三等常见的是“靴瘸茄”等。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_肖双荣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_肖双荣

具体的聚类结果如下:
差异两类。
西南官话区: 石 门、慈利、醴 县、临醴、安 乡、桃 源、汉寿、
单点方言区属方面的差异一般属于 对立性差异, 这是 由
津市、常德市、常德县、郴州市、郴县、永顺、靖县、通道、宜章、 于两种判断标准的 不同而 导致 的。例如 韶山 方言的 区属 问
AD- BC R=
( A + B) ( C+ D) ( A+ C) ( B+ D) 公式中 R 表 示两地方言语音的相关系数, A、B、C、D 见上
表。例如经计算得出平江和浏阳的语音相 关系数为 0156, 平 江和醴陵的语音相关系数为 0141 等等。计 算出所 有方言 对
的语音相关系数后, 再将其汇聚 成相关系数 矩阵表。相关 系
方言相关系数 反映了 方言 的相 似和相 异程 度。通过 比 较, 可以从中观 察出多 点方 言之 间的亲 疏关 系。但是, 若 要 直观地表示方言大区下数量较多的方言 点的语音 亲疏关系, 尤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方言分区的话, 则还需 要以相关系 数 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
常用的聚类 分 析法 主要 有 三种: / 近 邻连 接0、/ 远 邻 连 接0和/ 平均连接0。本文 采取 近邻 连接 法, 即把 不同 的方 言 之间的最小的距离 作为聚 类过 程中 使用的 距离。例 如长 沙 市、长沙县、望城、沅江、益 阳和桃江六地的方 言聚类过程是: 首先, 六地方言之间的 15 个相关系 数中, 沅 江和益 阳之间 的
声母特征库记 录了全省 102 个方言点 84 个 单字的声 母 特征。例如/ 袍0字的声母, 各县市方言分别念成 p、p. 、b、b. , 语音特征列依次记为袍 p、袍 p. 、袍 b、袍 b. , 安仁、汝城等 地

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湖南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比较与演变
李康澄;赵鑫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20)7
【摘要】湖南省绥宁县有湘语和赣语等多种汉语方言.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今读音大部分是一致的.都有o类音、a类音和e类音;u类音是绥宁赣语果摄韵独有的语音形式;绥宁湘语东山话果摄字基本读a类音.与绥宁其它汉语方言和周边方言都与众不同.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韵今读o类音是中古以后的历史层次.今读a类音和u类音是中古之前的滞古层次.a类音和u类音之间具有音变关系;e类音是受通语影响的外来层次.
【总页数】5页(P94-97,121)
【作者】李康澄;赵鑫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5
【相关文献】
1.从古全浊声母的渐变看曾家湾话的过渡性——绥宁湘语、赣语过渡地带语音个案调查 [J], 胡萍
2.湖南绥宁汉语方言假摄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J], 李康澄;
3.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的新开拓——评罗昕如新著《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 [J], 孙叶林
4.湖南衡东高湖话语音系统及音韵特点——兼论湘语、赣语过渡地带的语音特征[J], 孙叶林
5.湖南绥宁汉语方言假摄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J], 李康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味“湘音”

品味“湘音”

2011东南大学校庆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品味“湘音”——论湘乡的语言民俗王言(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1189)摘要:湖南单单论方言就有五种类型,与其同样是语言民俗的民歌民谣更是丰富多彩,浩若烟海。

一般意义上,将语言民俗分为广义的口传形式的民俗事象(即民间语言、民间歌谣和民间文学)及狭义的语言(民间语言)两部分。

湘乡方言作为湖南地区具有特殊性的独立型方言,对语言类民俗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湘乡的民歌民谣所呈现出的民俗内涵甚是气象万千,为研究湘乡乃至于湖南地区的民风民俗提供了依据。

正是由于湘乡在语言民俗方面的突出特点,使得湘乡语言民俗的研究成为其民俗研究的先导,也是重中之重。

关键字:湘乡;语言民俗;地方方言;民歌民谣Tasting "Xiangxiang's Sounds"——Statement of Xiangxiang's Linguistic FolkWang Yan(Art College of Southe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Abstract:Only concerning dialect, there are five type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ame as dialect, folk songs and folk ballads are linguistic folk, which are more rich and colorful. In general, linguistic folk are divided into folk matters of generalized oral form(folk languages, folk ballads, folk literatures) and languages in a narrow sense(folk language).Xiangxiang's dialect as a specific independent form of Hunan Province, is of a great value in comparison study of linguistic folk. Meanwhile, Xiangxiang's folk songs and folk ballads present a magnificent and changeful prospect of folk connotation, which supply rich information of studing Xiangxiang's folk-customs, containing with Hunan Province. Due to the distinguished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xiang's linguistic folk, the research of it's linguistic folk becomes the guidance of it's study of folk-customs.Key words:Xiangxiang; Linguistic Folk; Local Dialect; Folk Songs and Folk Ballads湘乡一地,介于湘潭、宁乡、邵阳、衡阳、安化之间,南带衡岳,后拥龙山,涟水横亘中部,辟为广数百里之平原。

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文读的类推及其扩散

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文读的类推及其扩散

语言本体研究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分布区①是汉语方言各分布区中有名的双方言地区之一。

这些地区的人们通常在家里或村里使用土话,在公共场所(例如单位、市场等)使用地区通用语。

湘南土话地区主要使用官话(西南官话),粤北土话地区主要使用客家方言、粤方言或西南官话。

许多学者认为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是多种外来成分叠置的一种混合型方言。

据笔者考察,在双方言生活的特殊情况下,由于受母语(相对弱势)的干涉,会出现多种类推现象,文读的类推是其中之一。

本文以笔者经验为基础,分析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一部分方言里出现的文读的类推现象,并进一步对其变化过程提出笔者的看法。

方言资料主要来自笔者通过现场调查搜集到的资料和中山大学庄初升先生提供的字音资料,还有一些选自著书、论文中的“同音字表”②。

一、粤北土话粤北土话山摄开口一等寒韵见系韵母里有读为[-oŋ](或[-ɔŋ])的语音层次。

这一语音层次很可能是受周围客家方言或粤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文读音。

虽然程度不同,但分布在多数的粤北土话里。

为了易于比较,下面列出较有代表性的粤北土话的十个方言点中的山摄开口一等韵和二等韵的韵母。

表1所示的读音中,领字相对多的排在上列,领字较少的排在下列(没有例字的,表示是该韵内辖字最多的读音)。

表1:寒一曷一山二黠辖二南雄雄州ɔ̃ɑ(端系)oŋ (见系)ai/aiʔ 达辣擦uʔ 割ɤʔ 渴ɔ̃ɑai/aiʔ八杀拔铡南雄百顺a(端系)oŋ (见系)ae (端系)ʉ (见系)a ae韶关西河ɔɑ (端系)oŋ 汉寒岸un 竿赶干on 安uaʔ (端系)uɔiʔ 割葛ɔɑuaʔ 扎杀ɔiʔ 抹辖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文读的类推及其扩散□牟廷烈摘 要:本文以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中的一部分方言为例,对这一地区出现的特殊音变现象“文读的类推”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

“文读的类推”可以认为是在双方言生活的特殊情况下受母语的干扰而出现的音变现象。

本文对粤北土话山摄开口一等见系文读音[-oŋ]([-ɔŋ])扩散到非见系和二等韵的过程以及湘南土话咸山摄及深臻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古代)文读音[ie]扩散到一二等韵的过程进行探究,旨在说明这一地区出现的文读的类推以及类推的扩散作用。

湖湘源丨下摄司的前世今生,湘潭人都不一定知道

湖湘源丨下摄司的前世今生,湘潭人都不一定知道

湖湘源丨下摄司的前世今生,湘潭人都不一定知道暴雨过后,你关心的精美湘潭项目现在怎么样了?湖湘源湘潭,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经千年积淀,是历史文化名城。

湘潭在线新闻网(xtolcn)开设的《湖湘源》专栏,不定期推送湘潭文史类内容,通过地名探源、揽胜、收藏、手艺、非遗等,为微友呈现一档具有历史文化厚味的精神大餐。

《湖湘源》以关注湘潭本地文化新闻,发掘、发现本地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和事为主,带有浓郁“湘潭味”。

聆听历史的回响,是为了一种不忘的情怀;还原历史的“碎片”,是为了寻求家园深处的美丽;品读历史的变迁,是为了重温一座城市的温度。

敬请关注!湘江似一条蜿蜒的玉带萦绕着莲城,从高空俯望,如同一个大写的U字。

在U字的底部,有一个古老的地名——下摄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设巡检司,商贾云集“滠,就是木排,下滠,就是停木排的地方。

”湘潭文史研究专家周磊告诉我们,下摄司源于明朝的下滠巡检司。

湘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周围有三个巡检司,下滠巡检司、黄茅巡检司和暮云巡检司。

“滠”和“摄”互相通用及假借,后来老百姓逐将“下滠巡检司”简称为“下摄司”。

徜徉在现今的易俗河的老街,仍能从岁月斑驳的痕迹中,感受到那曾经的繁华。

(记者陈旭东摄)明朝时期,下摄司设置在今天易俗河老街的位置,沿江两岸都叫下摄司。

那时,古代盐运、漕运均由此上岸,很是繁华,两岸商贾云集、江中帆樯如林、终日车马杂沓,码头挑夫川流不息,叫卖吆喝声不绝入耳。

徜徉在现今的易俗河的老街,仍能从岁月斑驳的痕迹中,感受到那曾经的繁华。

岳塘区的前身“可以说,下摄司是岳塘区的前身。

”周磊告诉我们,解放以后,湘潭市人民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区,叫“下摄司区”,那时并没有岳塘区。

从1954年设立下摄司区到1960年间,下摄司区又经历了下摄司人民公社、河东人民公社的过程。

后来,逐渐演变成岳塘区和板塘区,再后来,岳塘区迁到板塘铺,用的是板塘铺的办公楼,但仍然叫岳塘区。

20世纪湘方言概述

20世纪湘方言概述

【数据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2000年【文献号】133【原文出处】方言【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001【原刊页号】47~54【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200007【标题】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英文标题】On the Research of Hu'nan Dialects in the 20th CenturyBao Houxing,Chen Lizhong and Peng Zerun【标题注释】本文曾在1999年11月5至8日于桂林举行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届学术讨论会上宣读,此次发表时作了修改。

【作者】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作者简介】鲍厚星,生于1937年,湖北黄陂人。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东安土话研究》、《长沙方言词典》(合著)等著作,并发表过若干重要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81陈立中、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81【内容提要】二十世纪的湖南方言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世纪初期到四十年代,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大约十年时间,是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第三阶段从八十年代初期到本世纪末期,是方言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

【英文摘要】The research of Hu'nan dialects in the 20th century may beseparat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first period is from the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o the 1940s, which is thetransforming period 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to the modern one;the second period,with a span of about ten years,starts fromthe mid-1950s,which is the time of general fieldworks onphonetics;the third period i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to the end of this century,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dialectural research in all aspects.【关键词】湖南方言研究/转变时期/普查时期/全面发展时期the research of Hu' nan dialects/transforming period/theperiod of general fieldworks/the development period in allaspects.【正文】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1.1 开始用现代手段调查研究湖南方言早期研究方言的学者一般是利用传统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文字学的知识来研究寻求古今语言文字嬗变的轨迹。

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

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

188第31卷 第1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1 No.1 2010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10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贡贵训(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摘 要:文章以1935年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蓝本,分析了七十年前湖南方言中入声的情况,入声字在当时有喉塞尾短促调、独立舒声调和分派入其他声调三种形态,其中全浊声母入声字最先变化,变化后的归向与相邻强势方言模式一致。

关键词:湖南方言;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入声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0)01-0188-02湖南方言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分布在湖南省境内的方言。

湖南境内的方言比较复杂,现在已经调查清楚的有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话、湘南土话以及乡话。

我们根据1935年秋季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提供的材料,分析湖南省境内的七十五个县市方言的古入声字的分派情况,以期发现七十年前湖南方言入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根据陈晖、鲍厚星(2007)对湖南境内方言的分区结果,我们把七十五种方言放到不同的类别中考查。

一 湘语中的入声湘语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此外还涉及广西、四川、陕西、安徽等省。

湖南境内的湘语可分为5个片。

调,调值24;1点入声为高短调,调值55。

另外3点无入声,入声派入阴去。

无入声点大部分分布在益沅小片。

收稿日期:2009-06-1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省境内湘方言的入声字研究”(项目编号05C747)。

作者简介:贡贵训(1977-),男,安徽怀远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方言。

娄邵片共9点,有入声的6点,其中4点为中升调,调值24;1点为中平,调值33;1点低升,调值13。

无入声3点,其中安化的入声大部分阴去,少部分全浊阳去;绥宁县清入归阴平、次浊归阳平、全浊入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会同县入归上声,少部分全浊入归阴去。

湘南地区方言分布及接触影响

湘南地区方言分布及接触影响

odern ChineseM77XIANDAI YUWEN湘南地区通常是指郴州、永州两个地级市所辖的区域,《中国语言地图集》①说明湘南地区的方言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客家话、湘南土话等。

由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文化交流传播等因素,湘南大部分地区成为双方言区②,即出现了两种或多种无法直接通话的方言在一定数量的居民中并存使用的现象,且分布范围较广,呈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

在方言接触中,西南官话成为强势方言,湘南新移民在多方言接触下使用普通话呈现出鲜明的方音特色。

一、湘南地区方言分布情况湘南地区方言分布所指为现行行政区域管辖下的郴州和永州共计22个县市区,从鲍厚星的著作《湘南土话论丛》及胡斯可撰写的博士论文《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等论著中,可以较为鲜明地发现西南官话和湘南土话作为方言代表在各县市区的广泛分布。

其他还有客家方言、瑶话、梧州话、赣方言、湘方言等的分布。

结合范俊军(2000)、谢奇勇(2002)、卢小群(2003)、曾献飞(2003)、邓海峰(2004)、李蓝(2009)、胡斯可(2009)、周宁(2011)、王婧(2013)、左银霞(2014)等研究成果,湘南地区方言分布不仅种类较多,且同一地方拥有双方言或多方言的现象比较普遍。

如图。

图1:湘南地区方言分布图湘南地区方言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西南官话和土话构成湘南地区方言接触的主导现象《中国语言地图集》划分湘南地区的汉语方言,指出湘南是西南官话与当地土话并用的双方言区,有16个县市对外讲西南官话,对内讲土话。

同时使用西南官话和湘南土话的地区有郴州的桂阳、宜章、临武、嘉禾、资兴(鲤鱼江、东江等地)、永兴(湘阴渡、碧塘等地),永州的湘南地区方言分布及接触影响廖广莉(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湘南是个多方言地区,对湘南方言分布及成因进行静态分析,湘南绝大部分地方呈现出多方言共存一地、西南官话与湘南土话成为该地区鲜明语言特色的特点;对湘南方言接触进行动态分析,区分了作为强势方言的西南官话及作为弱势方言的湘南土话,揭示人们使用多方言的心理层面、语言工具性质、强(弱)势方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等。

桐乡方言遇摄的语音层次分析

桐乡方言遇摄的语音层次分析

桐乡方言遇摄的语音层次分析作者:沈聪宁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0期摘; ; 要:桐乡方言中,模韵字共有四个语音层次。

其中,[uv]为主体层,[n]为主体层内的离散式音变;[uo?揲]、[u]为外源层。

鱼虞韵的主体层为[uv]、[i]、[?尢],三者之间的演化顺序是[uv]>[i]>[?尢]。

鱼韵主体层内部还包括[n]这一离散式音变,外源层[u]为文读层。

虞韵中的[uo?揲]是受两读中另一读音影响而产生的外源层。

关键词:桐乡方言; ; 遇摄; ; 语音层次一、引言桐乡方言隶属于吴语太湖片下的苏嘉湖小片。

在地理位置上,桐乡市(县级)北接湖州市、嘉兴市区,南接德清市(县级,隶属湖州市)、余杭区(隶属杭州市)、海宁市(县级,隶属嘉兴市),处于交界地带。

因此,在苏湖嘉小片内部,桐乡方言可以说是嘉兴片与湖州片之间的过渡方言。

就现行行政区划上看,桐乡市合1958年以前的桐乡县与崇德县为一。

二者方言略有差别,本文主要讨论以原崇德县(现为桐乡市崇福镇)为代表的崇德话。

文中语料均来自笔者的田野调查,发音人为世代居住于崇福镇的本地人,年龄在40岁至55岁之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男3女,共6位。

二、桐乡方言模韵字的语音层次(一)声韵搭配模韵为遇摄合口一等韵,桐乡模韵字的今读韵母与声母的搭配如下:[uv]在发音时,舌位前后与[u]大致相同,嘴唇由圆变展,双唇之间仅留一条细微的间隙,气流从中挤出,产生轻微擦化。

从表1可知,[uv]与帮组、端组、泥组、精组、见系均能拼合,组成有字音节。

具体来说,模韵中的今读韵母[uv],可与之拼合的声类有帮母、滂母、並母、明母、端母、透母、定母、泥母、来母、精母、清母、心母、见母、溪母、疑母、晓母、匣母及影母。

桐乡模韵字今读韵母为[uv]的例字繁多,如“补puv|普phuv|菩buv|模muv|都tuv|土thuv|屠duv|奴nuv|卢luv|租?鬗uv|醋?鬗huv|苏suv|姑kuv|枯khuv|蜈uv|虎fuv|胡uv|乌uv”。

论南部吴语梗摄的读音层次

论南部吴语梗摄的读音层次

语言科学ISSN1671-9484CN32-1687/G2020年7月第19卷第7期(总第107期)366-381论南部吴语梗摄的读音层次施俊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提要文章讨论南部吴语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梗摄的读音层次,指出上丽片梗摄最多有五个层次,最少两个层次,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层次对应也无统一模式。

这种散乱的模式还体现在主体层读音所属层次上,即梗摄二等韵各个层次都有可能成为主体层读音,各层次读音在上丽片方言竞争情况不同,这在其他韵摄较为少见。

瓯江片和金衢片均只有两个层次的对应且内部较统一。

此外,文章指出前人认为瓯江片梗摄三四等韵古牙喉音声母后的iaq为早期读音的保留的错误观点,瓯江片的iaq是音变造成的历史误会,南部吴语梗摄三四等韵均已被曾梗不分的层次IV读音所覆盖。

关键词南部吴语梗摄读音层次中图分类号H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484(2020)04-0366-161引言中古梗摄包括二等庚、耕韵,三等庚、清韵和四等青韵,且各分开合,但合口韵收字较少。

李荣(1989,1996)较早讨论梗摄字在方言中的读音,指出东南方言梗摄字普遍有文白两读,其中白读多为低元音a,文读多是高元音。

白读层次较早,文读是受曾梗不分的北方话影响后起的。

李荣(1989:421)指出,“梗摄字南昌有成套的文白异读,温岭没有文白异读。

温岭二等字的韵母跟南昌白读音相近,温岭三四等字的韵母跟南昌文读相近。

”李先生以温岭为例说明了吴语梗摄字读音的基本事实。

本文具体讨论南部吴语梗摄各韵m的读音层次及其演变。

同时也将通过层次对应厘清瓯江片古牙喉音声母后的为早期读音的错误观点。

南部吴语包括上丽片、瓯江片及金衢片。

〔2〕本文所用的上丽片方言点包括常山、江山、开化、广丰、玉山(属上山小片),丽水、庆元、遂昌(属丽水小片),瓯江片方言点包括温州、平阳、永嘉和乐清,金衢片方言点包括义乌、兰溪、东阳、浦江、永康和武义。

从部分语音特征看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和四里话的形成

从部分语音特征看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和四里话的形成

从部分语音特征看湖南通道“本地话”--二里话和四里话的形成胡蓉【摘要】湖南通道二里话、四里话是一种小土话,它的语音的形成,是保留某些古老的音韵特点的结果,是自身语音演变的结果,是通道官话、侗语接触影响的结果。

%Erlihua and Silihua are a kind of dialect (used by small population) .The phonetics formation is in the result of preserving some ancient pronunc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evolution of itself .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ongdao (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mandarin and Dong language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6页(P98-103)【关键词】二里话;四里话;语音;形成【作者】胡蓉【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怀化 418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72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简称通道)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桂、黔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侗族人口高度集中的县份,侗族人口占72%,侗族人一般会说侗语,对外交际使用通道官话。

通道的汉语方言很复杂,有:通道官话(通道话)、酸话、四里话、二里话。

通道话,属于西南官话,为本县通用的交际语言,分布的主要乡镇有县溪镇、双江镇、临口镇,其中存在一定的区别;酸话分布在江口乡一带,通道话与酸话通话无障碍。

“本地话”包括二里话和四里话,二里话、四里话是一种自称,“本地话”是外人的泛称。

说“本地话”的人对内交流使用“本地话”,对外交流使用通道话,通道话与“本地话”基本无法通话,“本地话”中的二里话和四里话通话有一定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湘南土话果摄字的读音很复杂,较明显保留了元音后高化的历史音变的痕迹;大致可分为三类:a类读音、o类读音、u类读音;每一类型都代表了历史音变的一个层次。

标签:果摄;音变;历史层次果摄在汉语诸方言的演变情况都较为复杂。

中古果摄包括开口一、三等和合口一三等,果摄字主要来自上古的歌部字,只有极个别的字来自上古微部,根据潘悟云师的拟音歌部上古韵母为aal,微部上古韵母为l,上古歌部是带辅音尾的aal,在向中古的ɑ变化过程中曾有过ai的阶段,即aal>aj>ai;到中古时,果摄元音韵尾i 已失落,主要元音也由舌面前低元音a后化为舌面后低元音ɑ,汉越语、日语吴音、日语汉音、高丽音及藏文、梵文唐音对译中歌韵字的主元音都是a,但据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考证果摄字在唐宋前读已经演变成ɑ,唐宋以后,汉语各大方言果摄字元音大都经历了ɑ>o的后高化历史音变。

从果摄语音演变历史来看,其元音后高化大体沿着a>ɑ>>o>>u的发展线路。

果摄在湘南土话的读音情况:土话代表点果摄今读东安花桥 a o u io u ya ye桂阳敖泉 a o e ai uo ye ya桂阳流峰 a o u io ua y道县小甲 a oi u au u桂阳洋市 a o iu ya嘉禾广发 a o ia ua江华粟米塘a u i i江华寨山 a e o u y oe ua uan uei y江永城关au ouy蓝山太平o e au uo ia ya道县寿雁o i uao iu i双牌江村 a uai au io uo遂宁关峡 a o u ou io新田南乡 a o ia ya宜章赤石 a ouei o ye宜章大地岭a o y ou uo ye冷水灘岚角山ao uei ia o资兴南乡oy uo yo嘉禾坦平 a u o ia io o宁远 a o y u u ie io果摄在湘南土话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⑴a类读音,包括a、ao、au、ai、ia、ua、ya等,y、e、、ei、uei等可以视为其变体,a类读音既有一等字,也有三等字,一等常见的有“那、他、大、啊、阿”等,三等常见的是“靴瘸茄”等。

“那、他、大、啊、阿”可能来自北方官话系统,通过文教流播于湘南土话中,在北方官话系统它们也属于滞古层,郑张尚芳先生(1983)论证属于中古前期的层次,潘悟云进一步指明果摄中的a类读音是方言中的“滞二等”现象,其成因是二等字在语音演变中速度较慢,因而同部的一、三等韵字如果在语音演变中滞后,就会混入同部的二等韵。

《广韵》是歌戈同用,麻独用,而宋代无名氏的《四声等子》和邵雍的《声音唱和图》则是让歌戈韵字和麻韵字同列,就是这一语音现象的反映。

桂阳敖泉的“哪”白读为“lai33”,双牌江村“大”音“tai”,反应了“歌微”通转这一古老的语言现象。

南方方言和一些民族语中普遍存在歌韵带i微的现象,如“个”字,浙江南部的庆元音ki,朝阳音kai,汉越语音kai;《广韵》、《集韵》中也有许多字的反切反映了歌韵和灰泰支脂等韵合口字之间的通转现象,此外,据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歌韵带i尾在《诗经》押韵中也有反映,如《大雅·既醉》:“其告维何(hai)豆静嘉(keai)。

朋友攸摄,摄以威仪(iai)。

”郑张尚芳先生(1983)认为古汉语在歌微通转时期,歌部应和微部一样带尾i,元月歌和文物微三部相应,都是-n、-t 、-i尾;所以,它们反应的是上古汉语的层次。

至于湘南土话中果摄有ei类音的读法,当是ai高化的结果,a上移为e,与-i尾有很大的关系,由于i是个高元音,a很容易受其拉力的作用高化。

e音当是ei韵尾失落的结果,温州话歌韵也有类似的读音,例字少,是白读,如:蛾me2、诃he1、何ge2、个ge2等字,属于中古以前的语音层次。

郑张尚芳(1983)指出温州的e由ai 而来,是唐宋以前很古老的读音,从湘南土话的情况来看e音的产生还经过了中间阶段ei;ei的另一演变途径是产生前滑音u,ei>uei。

a类音中的音很特别,e和唇音字相拼时,被同化为。

ao、au、ai等音是a裂化的结果,ia、ua、ya是a与不同的韵母相拼时产生不同的前滑音的结果,y音可以看作a后高化为ɑ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把它们都归为一类。

⑵o类读音,包括o、io、uo、o、oe等,iu、、u、y可以视作其语音的变异形式。

湘南土话各代表点的果摄字都有o层读音,绝大部分为一等字,小部分为三等字。

o类读音是近代因音变的结果。

张维佳(2002)认为,a﹥o的演变过程是从宋代汉语西北方音开始的。

罗常培先生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歌韵字有33个,其中31个读a,2个读o。

“当时模韵读o或uo,藏汉对音材料《千字文》为uo,《大乘中宗见解》、《阿弥陀经》、《金刚经》为o。

可见,作为音类,a韵不可能在唐五代变演变成o韵。

”乔全生(2003)持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歌韵到唐五代时开始向o转变,这种转变具体表现在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的几种文献——梵汉对音、汉藏对音和《变文》用韵中。

到十一世纪回鹘文汉字译音,歌戈韵开口一等已经变为o了。

无论如何,可以确认在宋代歌戈韵已经由a变为o,因为宋代西夏文典籍《掌中珠》中歌韵读o、io的汉字共有8个。

o类读音无疑是唐宋后的语音层次。

一般说来,a>o 的音变应该要经过中间阶段,王力先生就曾将宋代汉语的歌韵拟为,李珍华、周长揖编撰的《汉字古今音表》果摄的近代拟音为,宁继福对《中原音韵》果摄的拟音是复元音u,宁远、桂阳洋市果摄也有主元音读的现象,此外,湘方言涟源和蓝田麻韵也有读的现象,这就为这个中间层次的存在提供了明证。

⑶u类读音,包括u、iu、、、、i等读音是在u、iu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湘南土话果摄中还广泛存在一个u层音读,下面以“婆”、“左”“哥”“火”“河”“禾”“窠”等字为例,加以说明。

土话代表点婆左哥火河禾窠东安花桥bu13u55ko33 fu55 vu13vu13 fu33桂阳敖泉po12o53kuo33 huo53 huo12 uo12khuo33桂阳流峰phu33u42ku33 hu42 hu13u13道县小甲pu45o45 ku24 xu44 u45桂阳洋市po11o55 ko35 xo55 xo11o11xo35嘉禾广发Po33o35 ko24 xo35 xo33 xo33xo24江华粟米塘p4233 ke35 fu35 xa35 u42江华寨山pua121 toe523 koe51 xua33 oe13 ua121 kua33江永城关pu4235ku44fu35 hu42 vu42蓝山太平po21o35 ko13 xo35 xo21 uo21xo13道县寿雁pu43tao31 x u33 xi43 u11双牌江村pu214au33 kuo33fu45 u214 xuo42遂宁关峡ou33 ka44xou53 u11 khou44新田南乡po13o55ko35xo55 xo13 ho13xo35宜章赤石p44 53 k13x53 x4444x13宜章大地岭pou13 kou33xou13 xou13 ou13xou33冷水滩岚角山vu11o35 ku33 x u35 vu11 vu11xu33资兴南乡p5531 x31 h24x24嘉禾坦平po13o24 ka13fu24 ka13vu35 fu13宁远pu53o33 ko33 fu33 vu213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到:“婆”、“左”、“哥”、“火”、“河”、“禾”、“窠”在湘南土话各方言点中读音很不一致,但基本上可以分为“a”类、“o”类、“u”类三层。

读“u”类音的方言点主要有东安花桥、桂阳流峰、道县小甲、江华粟米塘、江永城关、道县寿雁、双牌江村、遂宁关峡、冷水滩岚角山、嘉禾坦平。

果摄部分常用字读“u”类音的现象非湘南土话所独有,湘方言区有很多点的合口戈韵字都读“u”,如衡山的“婆破窠火锅禾”,新化的“破婆窠禾”,衡东的“婆破窠火锅禾”都读“u”;这种现象在北方某些方言中也零星地存在,商周、韩城等地的果摄字“那”的韵母白读音为“u”;温端正、侯精一(1993)发现山西临县、汾阳、汾西一带的果摄字,如“可”、“课”、“婆”、“破”、“火”、“货”、“窝”等字的韵母读音为“u”;江西的湖口话“果过火”三字,永丰话“过”字的韵母也是u;此外,吴语区也有果摄歌戈韵都读为“u”的现象,如松江“鹅”音u231、“拖”音thu52、“哥”音ku52、“婆”音bu231、“锅”音ku52、“脶”音lu231。

湘方言果摄字读高元音的现象很早就为学界所关注,1935年前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有关湖南方言的调查记录中,湘乡的“婆”、“多”、“果”字的记音都是“u”,袁家骅(1960)也注意到湖南双峰湘语韵母演变存在“高元音”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果摄一等变读为,假摄二、三等变读为o或io,鲍厚星先生(2002)也指出果摄读是湘语娄邵片部分地区方言中的一个特色韵母。

湘南土话高化的程度相对更深些,如东安花桥土话中,果摄读“u”字大面值存在于帮、端、泥、精、见、晓、影母中,共有51个字,宜章赤石、江永城关由u高化为,并通过在高元音前面出现一个舌位稍低的前滑音的方式,裂化为,资兴南乡则已由前化为。

从“婆”、“左”、“哥”、“火”、“河”、“禾”、“窠”等字的读音中,我们清楚地看到a>o>u>>音变过程。

从已有的资料上看歌、戈两韵的高化好像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是戈韵字先高化,然后拉动歌韵也跟着高化。

因为在湘语许多果摄读u的点中,都是合口戈韵字,歌韵字一个也没有;而在湘南土话、吴语中则戈、歌韵字都有,有时歌韵字还占有很大的比重。

戈韵率先高化是有原因的,我们知道:在《切韵》中,歌与戈的主元音相同,区别只是开合的不同,合口戈韵带w介音。

可能正是由于合口w介音的影响,加快了戈韵字高化的速度,因而戈韵高化的速度比歌韵快,率先演变到u,与模韵合流。

这种语音演变现象也反映在宋代人的诗词中,据鲁国尧(2003)考证:江西人张继先的《喜迁莺·深源密坞》中就有戈韵字与鱼模通叶现象:深源密坞,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

蓬纵横,龙蛇出没,玉峡搀空无路。

不恋雁塔荣名,解守鱼渊寒素。

这勤苦,但坚心自有,神灵呵护。

猛悟,无回顾。

一点虚明,万劫无今古。

胎息根深,灵泉穴秘,静里运调阳火。

莫问地久天长,管取收因结果。

休轻负,把天谷真机,与君说破《喜迁莺·深源密坞》叶“所路素苦护顾古火果负破”,其中“火果破”为戈韵字,“所路素苦护顾负”是鱼、模部字。

如此看来,u类读音反映的是近代音读现象,这种语音演变现象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