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4章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 第四章
(m
(m
2J r
2
) x kxx 0 x
) kx 0 x
2J r
2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
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0
k r2 mr 2 2 J
§ 4-2 计算固有频率的能量法
如图所示无阻尼振动系统
当系统作自由振动时,运动规律为
x A sin(0t )
2
2
当圆柱体作微振动时, 可认为 sin
2
2
1 V mg ( R r ) 2 2
设系统作自由振动时θ的变化规律为 A sin(0 t )
3m 2 ( R r ) 2 0 A 2 则系统的最大动能 Tmax 4 1 2 系统的最大势能 Vmax mg ( R r ) A 2 由机械守恒定律 有 Tmax Vmax
2 0
k m
0
k m
0 只与表征系统本身特性的质量m和刚度k有关
而与运动的初始条件无关
它是振动系统固有的特性
所以称为固有角(圆)频率(一般也称固有频率) m=P/g
k P / st
0
g
0
k m
st
(2)振幅与初相角
x A sin( 0 t )
速度为
dx v 0 A cos(0t ) dt
在瞬时t 物块的动能为
1 2 1 2 T mv m0 A2 cos2 (0t ) 2 2
若选平衡位置为零势能点,有
1 2 V k[( x st ) 2 st ] Px 2
k st P
1 2 1 2 V kx kA sin 2 (0 t ) 2 2
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章)
静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1 方向:沿接触处的公切线,
与相对滑动趋势反向;
2 大小:
3
(库仑摩擦定律)
④静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倾斜法)
两种材料做成物体
和可动平面测沿下面滑
动时的 。
p
F=mgsin =fmgcos
2)、动滑动摩擦
tg f
两物体接触表面有相对运动时,沿接触面产生的切向 阻力称为动滑动摩擦力。
1)、静滑动摩擦
① 定义 两相接触物体虽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仍保持相对静止F时,
给接触面产生的切向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或简称静摩 擦力。
满足
0 F Fmax (最大静摩擦力)
当 F Fmax时,则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F
P Fmax f N (库仑静摩擦定律)
若物体静止,则 F P
摩擦的现象和概念
在大学物理已经讲到什么是摩擦:当物体与另一物体 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 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种力叫 摩擦力。接触面之间的这种现象或特性叫“摩擦”。这里 来作更深入的研究,首先来看它的分类:滑动摩擦和滚动 摩擦。
滑动摩擦:相对运动为滑动或具有滑动趋势时的摩擦。
第四章 摩擦
欢迎加入湖 工大考试资
料群:
引言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 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 都存在有摩擦。 [例]
平衡必计摩擦 3
摩擦
☆§4–1 滑动摩擦 ☆§4–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4–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4–4 滚动摩阻的概念
性质:当物体静止在支承面时,支承面的总反力的偏角
理论力学第四章
同理求解得
F1min
G tan tanjf 1 tanjf tan
G tan(
jf
)
y
F1
x
Fmax
FN G
4、几何法求F1的最小值F1min,受力分析如图。
F1min
画力三角形如图。
由力三角形可得 F1min Gtan( jf )
物块平衡时,F1的大小应满足
FR2
-jf
jf
FR2
G
G F1min
对多数材料,通常情况下
f fs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第4页/共46页
§4-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一、摩擦角 ①全约束力 即FR= FN + FS ,它与接触面的公法线成一偏 角j ,当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即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Fmax时,偏角j达到最大值jf,全约束力与法线夹角的最大 值jf叫做摩擦角。
fs2P 1 fs2
代入(3)
得
tan min
1 fs2 2 fs
1 tan2jf 2tanjf
cot 2jf
tan(
2
2jf
)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8
第19页/共46页
FNB
B
FSB Pmin A FSA
几何法求解
当梯子处于向下滑动的临界平衡状态
时,受力如图,显然 FRA FRB ,于是
G tan jf F1 G tan jf
理论力学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7
第18页/共46页
[例] 梯子长AB=l,重为P,若梯子与墙和地面的静摩擦因数均为 f s=0.5,
求 多大时,梯子能处于平衡?
理论力学第4章 摩擦
所以增大摩擦力的途径为:①加大正压力N, ②加大摩擦系数f
4
3、 特征: 大小:0 F Fmax (平衡范围)满足 X 0
静摩擦力特征: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定律:Fmax f N ( f 只与材料和表面情况有 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二、动滑动摩擦力:(与静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产生了滑动)
所以物体运动:此时
F '动 N f '100.11N
(物体已运动)
25
[练习2] 已知A块重500N,轮B重1000N,D轮无摩擦,E 点的摩擦系数fE=0.2,A点的摩擦系数fA=0.5。
求:使物体平衡时块C的重量Q=? 解:① A不动(即i点不产
生 平移)求Q 由于
T 'F1 f AN1 0.5500250N
14
此力系向 A点简化
d'
滚阻力偶与主动力偶(Q,F)相平衡
①滚阻力偶M随主动力偶(Q , F)的增大而增大;
② 0 M Mmax
有个平衡范围;
滚动 摩擦 ③ M max 与滚子半径无关;
④滚动摩擦定律: M max d N,d 为滚动摩擦系数。
15
滚动摩擦系数 d 的说明:
①有长度量纲,单位一般用mm,cm; ②与滚子和支承面的材料的硬度和温度有关。
19
四、例题 [例1] 作出下列各物体
的受力图
20
[例2] 作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① P 最小维持平衡 ② P 最大维持平衡
状态受力图;
状态受力图
21
[例3] 构件1及2用楔块3联结,已知楔块与构件间的摩擦系数f=0.1,
求能自锁的倾斜角 。
解:研究楔块,受力如图
4
3、 特征: 大小:0 F Fmax (平衡范围)满足 X 0
静摩擦力特征: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定律:Fmax f N ( f 只与材料和表面情况有 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二、动滑动摩擦力:(与静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产生了滑动)
所以物体运动:此时
F '动 N f '100.11N
(物体已运动)
25
[练习2] 已知A块重500N,轮B重1000N,D轮无摩擦,E 点的摩擦系数fE=0.2,A点的摩擦系数fA=0.5。
求:使物体平衡时块C的重量Q=? 解:① A不动(即i点不产
生 平移)求Q 由于
T 'F1 f AN1 0.5500250N
14
此力系向 A点简化
d'
滚阻力偶与主动力偶(Q,F)相平衡
①滚阻力偶M随主动力偶(Q , F)的增大而增大;
② 0 M Mmax
有个平衡范围;
滚动 摩擦 ③ M max 与滚子半径无关;
④滚动摩擦定律: M max d N,d 为滚动摩擦系数。
15
滚动摩擦系数 d 的说明:
①有长度量纲,单位一般用mm,cm; ②与滚子和支承面的材料的硬度和温度有关。
19
四、例题 [例1] 作出下列各物体
的受力图
20
[例2] 作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① P 最小维持平衡 ② P 最大维持平衡
状态受力图;
状态受力图
21
[例3] 构件1及2用楔块3联结,已知楔块与构件间的摩擦系数f=0.1,
求能自锁的倾斜角 。
解:研究楔块,受力如图
理论力学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FAx
FAy MA
解:(1)取悬臂刚架为研究对象,受力图。
(2)列平衡方程
Fx 0
FAx F 0
Fy 0
FAy 3q 0
解之得
MA(F) 0
M A F 4 3q 1.5 0
FAx 5kN FAy 6kN M A 11 kN m(与假设相反)
4.5.2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作用线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 面平行力系。
MO (F ) 2 OAB面积
(1)当力F通过矩心O时,力对该矩心的力矩为零。 (2)当力F沿作用线移动时,不改变该力对任一点的矩。
力对点之矩的解析式:
MO (F ) Fd Fr sin( ) Fr sin cos Fr cos sin
Fr cos Fx
r cos x
Fr sin Fy
合力矢 作用线的方程。
MO FRx
O
38.66
F Ry
F R
(x, y) FRx
400 x + 500 y = 2726.7
O
FRy
FR
4.5 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4.5.1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为:力系的
主矢以及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
r sin y
MO (F ) xFy yFx (4-4)
y
Fy
F
y
r O d
A Fx
x
x
4.2 力线平移定理
力线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A点的力F可以平行 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此附加力 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B点的矩。
[证] 力 F
力系 F, F1, F1' 力F1 力偶(F, F1')
理论力学-第4章
z
v
P
r
P´
r(t) r (t+t) O y
t+ t 瞬时: 矢径 r (t + t ) 或r(t)+ r(t) t 时间间隔内矢径的改变量, 称为点的位移 r(t)= r (t+t)-r(t) 点在 t 瞬时的速度
x
r dr v lim r t 0 t dt
描述点的运动的弧坐标法
如果已知点的轨迹,则可在轨迹 上任取一点为原点,运动的点P至原 点的弧长s=OP,并且规定:原点O 的某一侧弧长为正;另一侧为负。这 种具有确定正负号的弧长s称为P点的 弧坐标(arc coordinate of a directed curve)。弧坐标s完全确定了动点P在 轨迹上的位置。 点运动时,其弧坐标随时间而变化:
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
工程运动学涉及工程运动分析的基本的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内容不仅是工程运动学的基 础,而且也是工程动力学(dynamics)的基础。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是点和刚体。 工程运动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矢量方法。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运动学(kinematics)研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 变化,即物体的运动,但是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因此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指 明参考体和参考系。 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因此研究 运动学采用矢量方法。而且,一般情形下,这些矢量的大 小和方向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称为变矢量。变 矢量运算与常矢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学习 运动学的难点。
例题2
3.确定M点的轨迹在最高点 处的曲率半径
dr ds
的速度在切线轴上的投影等于弧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ds =s=vτ dt
《理论力学》第4章 力系的平衡
解:1、明确研究对象; 2、取脱离体,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3、立平衡方程求解。
F ix
0:
FA cos30 FB cos60 F cos60 0
F iy
0:
FA sin 30 FB sin 60 F sin 60 0
解得: F 3F / 2, F F / 2
A
B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18
例题 求图示梁的约束力。已知FP=15kN,M=20kNm,图中长度 单位为m。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19
解 :分 析 梁 , 作 示 力 图.
首 先 由 M iD' 0 可 直 接 求 得FB。 然 后 由 Fix 0与 Fiy 0 分 别 求 出FC与FA。
MA FAx
FAy A
F1
FBx
B FBy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F1
m C
AB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26
F2 D
独立平衡方程个数6;未知
量个数8。称2次超静定。
工程中的结构大多数为超静定结构,为什么?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27
超静定问题能求解吗?
超静定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只是不 能仅用平衡方程来解决的问题。问题之所以成为超 静定的,是因为静力学中把物体抽象成为刚体,略 去了物体的变形;如果考虑到物体受力后的变形, 在平衡方程之外,再列出某些补充方程,问题也就 可以解决。
如果所考察的问题的未知力的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
数目,仅仅用平衡方程就不可能完全求得那些未知力,这类
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或静不定问题(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F ix
0:
FA cos30 FB cos60 F cos60 0
F iy
0:
FA sin 30 FB sin 60 F sin 60 0
解得: F 3F / 2, F F / 2
A
B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18
例题 求图示梁的约束力。已知FP=15kN,M=20kNm,图中长度 单位为m。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19
解 :分 析 梁 , 作 示 力 图.
首 先 由 M iD' 0 可 直 接 求 得FB。 然 后 由 Fix 0与 Fiy 0 分 别 求 出FC与FA。
MA FAx
FAy A
F1
FBx
B FBy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F1
m C
AB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26
F2 D
独立平衡方程个数6;未知
量个数8。称2次超静定。
工程中的结构大多数为超静定结构,为什么?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第4章 力系的平衡
27
超静定问题能求解吗?
超静定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只是不 能仅用平衡方程来解决的问题。问题之所以成为超 静定的,是因为静力学中把物体抽象成为刚体,略 去了物体的变形;如果考虑到物体受力后的变形, 在平衡方程之外,再列出某些补充方程,问题也就 可以解决。
如果所考察的问题的未知力的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
数目,仅仅用平衡方程就不可能完全求得那些未知力,这类
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或静不定问题(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理论力学第四章
或
rO rO (t ) (t )
返回首页
4.1 刚体的平面运动概述和运动分解
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
若为常量,平面图形S作平移; 若 xO、y O 为常量,即基点O的位
置不动,平面图形S将绕通过基点
O且与图形S的平面垂直的轴转动。
xO f1 (t ) yO f 2 (t ) f 3 (t )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4.1 刚体的平面运动概述和运动分解
平移和转动与基点之间的关系
随同基点平移的特点
基点不同 位移不同
AA BB
v A vB
a A aB
结论:选择不同基点,平面图形随 同基点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不相同。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y´
B vBA A
y
S A O
B点对于A点的相对速度 vBA v B B vA x x´
vr= vBA
vr v BA ( AB)
方向与半径AB垂直,指向与角 速度的转向一致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4.2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4.2.2 速度投影定理
v M v O v MO
平面Ⅱ与刚体相交截出 一个平面图形S
平面图形S始终保持在 平面Ⅱ内运动 平面图形S上作M点
A1MA2:做平动,垂直于平面Ⅱ
M点可代表直线A1MA2上各点的运动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4.1 刚体的平面运动概述和运动分解
刚体平面运动模型-平面图形
A1
M
理论力学第四章
F fF 动摩擦因数: f f
大小:
d
N
s
(对多数材料,通常情况下)
接触物的材料和表面情况有关
动摩擦因数f
物体间相对滑动的速度
§4-2
一 摩擦角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全约束力FRA
摩擦角φf:FRA与 法线间夹角的最大 值
摩擦锥
F fF tan f F F
max s N f N N
(a)
MO1 0
FAC O1 A F O1B 0
FAC 300N
分析DCE,画受力图
M D 0
FEK cos DE FCA CD 0
FEK cos 600N
(b)
θ
Fx 0
FDx FEK cos 0
FDx 600N
(c) 分析O2K,画受力图
Fs 403.6 N (向上)
FN 1499N
而
Fmax f s FN 299 .8N
物块处于非静止状态.
Fd f d FN 269.8N , 向上.
例4-2 已知: P , , f s .
求: 使物块静止,水平推力 F 的大小.
解: 使物块有上滑趋势时, 推力为 F1
MO2 0
FKE
2 cos KO2 FN
1 KO2 0 2
1200N FN2
(d)
分析O1D,画受力图
MO1 0
1 FDx O1 D FN1 O1 D 0 2
1200N FN1
分析鼓轮,画受力图
M O Fs2 R Fs1 R
b FsC b FNC a F ( e) 0 2 FsA f s FNA FsC f s FNC
理论力学
vD QD v0 QD QD v0 v0 cos QA QA
4.7 高为h,顶角为2α的圆锥在一平面上滚而不滑,如此锥体以等角速度ω 绕 Oz0轴转动,求此圆锥地面上最高点A的速度和加速度.
' .OB为圆锥的瞬时转轴 解:如图圆锥绕z0轴与z轴的角速度分别为 和 合角速度: 0 ' , 0 在x轴上, 0 cot i
I11 x2 I 22 y 2 I33 z 2 2I12 xy 2I13 xz 2I32 yz 1
使惯量积等于零的坐标轴称为惯量主轴。
惯量主轴垂直于惯量椭球面,如以惯量主轴为坐标轴,则椭球 面的方程可写为标准形式的椭球方程:
其中:
x2 y 2 z2 2 2 1 2 a b c
有几何关系A点坐标, h h OA cos 2 i 0 j sin 2 k cos cos i j k 则: v A 0 OA cot 0 0 h h cos2 0 sin 2 cos cos 2h cos j 向心加速度: 2 vA a向 k
快速陀螺应用的实际例子:炮弹的旋转,回转力矩,回转罗盘
其他、
1. 刚体转动的稳定性,
2. 刚体定轴转动时支点上的动反作用力, 3. 刚体的碰撞
第4章
刚
体
4.1 半径为r1的圆柱体P约束在水平面上运动,另一个半径为r2的圆柱体S约 束在P上运动(如图所示)。分别就下列三种情况写出体系的自由度,并选取 适当的广义坐标表示S和P的角速度:(1)P 固定不动,S在P上只滚不滑; (2)S 和P之间,P和平面之间绝对粗糙,接触点相对速度都是零;(3)S和P之间, P和平面之间绝对光滑 解:(1)以P中心O为原点, S由起始位置滚至图示位置时,经过弧长 r1 , r 经过S的角度为 1 由于P固定不动, p 0, r2 k ,而S自转角速度 则S相对P的角速度 sp d r1 r1 s ' dt r2 r2 由角速度合成: k r1 k (1 r1 ) k s sp s ' r2 r2
4.7 高为h,顶角为2α的圆锥在一平面上滚而不滑,如此锥体以等角速度ω 绕 Oz0轴转动,求此圆锥地面上最高点A的速度和加速度.
' .OB为圆锥的瞬时转轴 解:如图圆锥绕z0轴与z轴的角速度分别为 和 合角速度: 0 ' , 0 在x轴上, 0 cot i
I11 x2 I 22 y 2 I33 z 2 2I12 xy 2I13 xz 2I32 yz 1
使惯量积等于零的坐标轴称为惯量主轴。
惯量主轴垂直于惯量椭球面,如以惯量主轴为坐标轴,则椭球 面的方程可写为标准形式的椭球方程:
其中:
x2 y 2 z2 2 2 1 2 a b c
有几何关系A点坐标, h h OA cos 2 i 0 j sin 2 k cos cos i j k 则: v A 0 OA cot 0 0 h h cos2 0 sin 2 cos cos 2h cos j 向心加速度: 2 vA a向 k
快速陀螺应用的实际例子:炮弹的旋转,回转力矩,回转罗盘
其他、
1. 刚体转动的稳定性,
2. 刚体定轴转动时支点上的动反作用力, 3. 刚体的碰撞
第4章
刚
体
4.1 半径为r1的圆柱体P约束在水平面上运动,另一个半径为r2的圆柱体S约 束在P上运动(如图所示)。分别就下列三种情况写出体系的自由度,并选取 适当的广义坐标表示S和P的角速度:(1)P 固定不动,S在P上只滚不滑; (2)S 和P之间,P和平面之间绝对粗糙,接触点相对速度都是零;(3)S和P之间, P和平面之间绝对光滑 解:(1)以P中心O为原点, S由起始位置滚至图示位置时,经过弧长 r1 , r 经过S的角度为 1 由于P固定不动, p 0, r2 k ,而S自转角速度 则S相对P的角速度 sp d r1 r1 s ' dt r2 r2 由角速度合成: k r1 k (1 r1 ) k s sp s ' r2 r2
理论力学第四章扭转
由 M x 0, T Me 0 得T=M e
内力T称为截面n-n上的扭矩。
Me
Me
x T
Me
扭矩的符号规定:按右手螺旋法则判断。
右手的四指代表扭矩的旋转方向,大拇指代表其矢量方向,若 其矢量方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则扭矩规定为正值,反之为 负值。
+
T
-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4
32 7640180 80109 π 2 1
86.4 103 m 86.4mm
d1 86.4mm
4.直径d2的选取
按强度条件
A M e1 d1
B d2 C
M e2
M e3
3 16T 3 16 4580
②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
0, 0
横截面上
0 0
根据对称性可知切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
t D, 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 且方向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t
D
微小矩形单元体如图所示:
①无正应力
②横截面上各点处,只产生垂 直于半径的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②
校核强度:
max
Tm a x WP
设计截面尺寸:
WP
Tmax
[ ]
[ ]
Wt
实:D3 16 空:1D6(3 1 4)
③ 计算许可载荷: Tmax WP[ ]
例4.2 图示阶梯状圆轴,AB段直径 d1=120mm,BC段直径
d2=100mm 。扭转力偶矩 MA=22 kN•m, MB=36 kN•m, MC=14 kN•m。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t ] = 80MPa ,试校核该轴 的强度。
内力T称为截面n-n上的扭矩。
Me
Me
x T
Me
扭矩的符号规定:按右手螺旋法则判断。
右手的四指代表扭矩的旋转方向,大拇指代表其矢量方向,若 其矢量方向与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则扭矩规定为正值,反之为 负值。
+
T
-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4
32 7640180 80109 π 2 1
86.4 103 m 86.4mm
d1 86.4mm
4.直径d2的选取
按强度条件
A M e1 d1
B d2 C
M e2
M e3
3 16T 3 16 4580
②各纵向线均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 。
③所有矩形网格均歪斜成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
0, 0
横截面上
0 0
根据对称性可知切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
t D, 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 且方向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t
D
微小矩形单元体如图所示:
①无正应力
②横截面上各点处,只产生垂 直于半径的均匀分布的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②
校核强度:
max
Tm a x WP
设计截面尺寸:
WP
Tmax
[ ]
[ ]
Wt
实:D3 16 空:1D6(3 1 4)
③ 计算许可载荷: Tmax WP[ ]
例4.2 图示阶梯状圆轴,AB段直径 d1=120mm,BC段直径
d2=100mm 。扭转力偶矩 MA=22 kN•m, MB=36 kN•m, MC=14 kN•m。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t ] = 80MPa ,试校核该轴 的强度。
理论力学 第四章
1 f 2 1 0.52 得: min arctg arctg 36087' 2f 20.5
X 0, N Y 0, N
BHale Waihona Puke FA 0 (1) P 0 (2)
FA f N A (4) FB f N B (5)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干摩擦 湿摩擦
静滑动摩擦 动滑动摩擦 静滚动摩擦 动滚动摩擦
摩擦
《摩擦学》
§4-1 滑动摩擦
一、静滑动摩擦力 1、定义:相接触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时,其接触面 产生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 就是接触面对物体作用的切向约束反力) ( P FS 不固定值) 2、状态: ①静止: FS P ②临界:(将滑未滑) Fmax f N (f — 静滑动摩擦系数) ③滑动: F ' f ' N (f '—动摩擦系数) 所以增大摩擦力的途径为:①加大正压力N,
1
第四章 引言
摩擦
§ 4–1
滑动摩擦
§4–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4–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4 滚动摩阻的概念 习题课
2
第四章
引
摩
言
擦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 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 都存在有摩擦。 [例 ]
平衡必计摩擦
3
摩擦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一般是对临界状态求解,这时可 列出 Fmax
f N 的补充方程。其它解法与平面任意力系相同。
只是平衡常是一个范围 (从例子说明)。 [例1] 已知: =30º ,G =100N,f =0.2 求:①物体静止时,
X 0, N Y 0, N
BHale Waihona Puke FA 0 (1) P 0 (2)
FA f N A (4) FB f N B (5)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干摩擦 湿摩擦
静滑动摩擦 动滑动摩擦 静滚动摩擦 动滚动摩擦
摩擦
《摩擦学》
§4-1 滑动摩擦
一、静滑动摩擦力 1、定义:相接触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时,其接触面 产生阻止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 就是接触面对物体作用的切向约束反力) ( P FS 不固定值) 2、状态: ①静止: FS P ②临界:(将滑未滑) Fmax f N (f — 静滑动摩擦系数) ③滑动: F ' f ' N (f '—动摩擦系数) 所以增大摩擦力的途径为:①加大正压力N,
1
第四章 引言
摩擦
§ 4–1
滑动摩擦
§4–2 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4–3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4 滚动摩阻的概念 习题课
2
第四章
引
摩
言
擦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 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 都存在有摩擦。 [例 ]
平衡必计摩擦
3
摩擦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一般是对临界状态求解,这时可 列出 Fmax
f N 的补充方程。其它解法与平面任意力系相同。
只是平衡常是一个范围 (从例子说明)。 [例1] 已知: =30º ,G =100N,f =0.2 求:①物体静止时,
理论力学第4章
n BA
τ
aτ BA
B
aA
n BA
当ω ≠ 0 时
a
A
ω
a ≠0
n BA
α
[aB ]AB ≠ [aA]AB
当 ω = 0时
n aBA = 0 aτ ⊥ BA BA
aA
有 [ aB ] AB = [ aA ] AB
4-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4.2.3 投影法 已知R﹑ω﹑30°,求vB,αB。
r
A
O
vA
vO 2rω ωO = = = 2ω r r
ωO
r
ω
vA = 2rωO = 4rω
5.已知 aO ,θ , R求 α? ,
O
R
θ
vo
ao
vO = Rω
τ 对t求导 αO = Rα
aO cosθ ∴ α= R
4-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4-2-2 瞬心法 二. 加速度瞬心法 a)加速度瞬心Ca S上 aCa = 0
a
n CB
τ aCB
C
R
ω
aC
aB
x
①铰接,各点运动方向确定,可顺次求解; ② ωAB = 0 ,
[αA ]AB =[αB ]AB;
③投影方向的选择。
4.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4-3-1 一般分析思路 2 .瓦特行星转动机构。 已知 r1 = r2 = 30 3cm
O A = 75cm,AB =150cm,ω0 = 6 (1/s) ,θ = 60o ,β = 90o 1
S
v BA
ω
vA
B
vA
A
vB = vA + vBA
τ
aτ BA
B
aA
n BA
当ω ≠ 0 时
a
A
ω
a ≠0
n BA
α
[aB ]AB ≠ [aA]AB
当 ω = 0时
n aBA = 0 aτ ⊥ BA BA
aA
有 [ aB ] AB = [ aA ] AB
4-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4.2.3 投影法 已知R﹑ω﹑30°,求vB,αB。
r
A
O
vA
vO 2rω ωO = = = 2ω r r
ωO
r
ω
vA = 2rωO = 4rω
5.已知 aO ,θ , R求 α? ,
O
R
θ
vo
ao
vO = Rω
τ 对t求导 αO = Rα
aO cosθ ∴ α= R
4-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4-2-2 瞬心法 二. 加速度瞬心法 a)加速度瞬心Ca S上 aCa = 0
a
n CB
τ aCB
C
R
ω
aC
aB
x
①铰接,各点运动方向确定,可顺次求解; ② ωAB = 0 ,
[αA ]AB =[αB ]AB;
③投影方向的选择。
4.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4-3-1 一般分析思路 2 .瓦特行星转动机构。 已知 r1 = r2 = 30 3cm
O A = 75cm,AB =150cm,ω0 = 6 (1/s) ,θ = 60o ,β = 90o 1
S
v BA
ω
vA
B
vA
A
vB = vA + vBA
理论力学第四章
7
斜面自锁条件 f
螺纹自锁条件
8
自锁的应用
W
FR
9
§5-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仍为平衡问题,平衡方程照用,求解步骤与前面基本相同.
几个新特点
1 画受力图时,必须考虑摩擦力; 2 严格区分物体处于临界、非临界状态; 3 因 0 Fs Fmax,问题的解有时在一个范围内.
10
FA f s FNA FB f s FNB
(d) (e)
解方程可得
FNA FNB FN FA FB Fmax f s FN F 2 Fmax
代入式 (c) 解得
alim
b 2 fs
21
例题
摩 擦
解: 图解法
例 题 4-4
取推杆为研究对象,这时应将A,B处的摩
5
利用摩擦角测定摩擦因数
利用摩擦角的概念, 可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测 定静摩擦因数。把要测定 的两种材料分别做成斜面 和物块,把物块放在斜面 上,并逐渐从零起增大斜 面的倾角,直到物块刚开 始下滑为止。这时的角就 是要测定的摩擦角。 临界状态: f
f s tan f tan
6
2 自锁现象
0 F sin30 P cos30 FN 0
Fs 403.6 N (向上), FN 1499N
而: Fmax f s FN 299 .8N 物块处于非静止状态.
Fd f d FN 269.8N , 向上.
12
例题
摩 擦
例 题 4-2
在倾角 α 大于摩擦角 f 的固定斜面上放有重 P 的 物块,为了维持这物块在斜面上静止不动,在物块上 作用了水平力F。试求这力容许值的范围。
理论力学 第4章-空间力系
mx (P) m y (P) mz (P)
6. 空间力矩的平衡:
M
o
(R) 0 m m m
x
0 0 0
空间力矩的平衡方程
y
z
§4-4 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合成
1. 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O简化:
1) O点的空间汇交力系: ( P , P , P , P ); 2) 空间附加力偶系: ( m ( P ), m ( P ), m ( P ), m
2. 力偶系的合成:
1) 合力偶矩定理:空间上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于各 (几何法) 个分力偶矩的矢量和 I l
2) 合力偶矩投影定理: 空间上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在 (解析法) 一根轴上的投影等于各个合力偶矩在同 一 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Lx Ly Lz
l l l
x
y
z
3. 力偶系的平衡
x0 y0 z0 N A B c o s c o s T1 0 N A B c o s sin T 2 0 N A B sin Q 0
3. 求解 :
cos s in cos 80
2
60
2
145 105 145 80 100 4 5 ;
方向余弦; 方向余弦;
Lx Ly Lz
3. 空间一般力系的再生成:
合成为合力:
当 R 0 , L 0 或 R L 时 大 小: 方向: 作 用 线 : 由 空 间 作 用 线 函 数 方 程 确 定 ; 或 简 单 地 在 L 作 用 面 内 , 以 d=| L R | 及 L 转 向 来 确 定 作 用 线 位 于 R 左 侧 或 右 侧 的 位 置 . R=R 可合为一合力
理论力学第四章任意力系
由于简化中心是任意选取的,故此式有普遍意义。
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二、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1、空间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把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用来研究空间一般力系的
简化问题,须把平面坐标系扩充为空间坐标系。
设作用在刚体上有
F1 F2
AB
I
Fi
y
R'
Ox
y
MO
O
简化结果:主矢 R ,主矩 MO 。
1. R' 0 , MO 0 ;
R'
2 . R' 0 , MO 0 ;
x
3 . R' 0 , M O 0 ;
4. R' 0 , M O 0 .
4. R' 0 , M O 0 .
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
2 . R' 0 , MO 0 ;
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偶,MO = M 此时力系等效于一个力偶的作用.
因为力偶 可以在平面内任意 移动,故 这种情况下主矩与 简化中心 O 无关。
F1 F2
AB
I
Fi
y
MO Ox
y
MOOΒιβλιοθήκη 简化结果:主矢 R ,主矩 MO 。
1. R' 0 , MO 0 ;
求:1)合力的大小与方向;2)合力与基线OA的交点到O点的
距离 x 及合力作用线方程。(力系向O点简化的最后结果)
y 3m
解:1)求 FR'x , FR'y
▼
P1
1.5
9m
F1
3m
P2
理论力学第四章
5. S 系与 S ′系间加速度变换公式
dv′ d 2 R dω dr ′ dv d dR + 2 + × r′ + ω × a= = v′ + + ω × r′ = dt dt dt dt dt dt dt
d *r ′ d*v′ d 2 R dω = + ω × v′ + 2 + × r′ + ω × dt + ω × r ′ dt dt dt
例3、内壁光滑的水平细管以匀角速度绕过其一端的竖直轴转动, 、内壁光滑的水平细管以匀角速度绕过其一端的竖直轴转动, 管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 初始时小球与竖直轴的距离为a, 的小球, 管内有一质量为 的小球,初始时小球与竖直轴的距离为 ,且相 对管静止,求小球沿管的运动规律及所受的约束力。 对管静止,求小球沿管的运动规律及所受的约束力。 建立坐标系如图,受到惯性力如下: 解: 建立坐标系如图,受到惯性力如下:
ɺɺ + ω 2 sin θ = 0 θ
注:采用不同的坐标系,加速 采用不同的坐标系, 度变换公式的具体分解结果是 不同的. 相应在动力学问题中, 不同的. 相应在动力学问题中, 选用不同的非惯性系, 选用不同的非惯性系, 惯性力 中各项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 中各项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
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成立 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成立. 但是在引入惯性力之后, 但是在引入惯性力之后, 在非惯性系中可以把惯性力与相互作 用力等同看待, 此时在非惯性系内牛顿第二定律在形式上得以 用力等同看待, 此时在非惯性系内牛顿第二定律在形式上得以 等同看待 形式上 成立. 成立. 通过简单的类比, 通过简单的类比, 可以知道在惯性系中得到的动力学规 如三个定理、三个守恒定律等), 只要计入惯性力, 律 (如三个定理、三个守恒定律等), 只要计入惯性力, 则在 非惯性系中亦可形式上不变地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 形式上不变地成立 非惯性系中亦可形式上不变地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惯性系 与非惯性系的差别仅仅在于是否考虑惯性力而已. 是否考虑惯性力而已 与非惯性系的差别仅仅在于是否考虑惯性力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运动学(kinematics)研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运动学( kinematics) 研究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即物体的运动,但是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 即物体的运动,但是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因此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指明参考 体和参考系。 体和参考系。 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因此研究运动学 采用矢量方法。而且,一般情形下, 采用矢量方法。而且,一般情形下,这些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会随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称为变矢量。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称为变矢量。变矢量运算与常矢量有 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学习运动学的难点。 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学习运动学的难点。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刚体的简单运动 结论与讨论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点的运动学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点的运动学
返回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瞬时的加速度: y 点在 t 瞬时的加速度:
∆v dv & a = lim = =v ∆→ ∆ t 0 t dt
d2 r & a = 2 =& r dt
显然,速度v和加速度a也都是变矢量。 显然,速度v和加速度a也都是变矢量。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描述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z
τ=
ds & s v = =τ dt
点的速度在切线轴上的投影等于弧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点的速度在切线轴上的投影等于弧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v =v τ τ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几点讨论
的方向运动; , & s > 0 则 v >0 即点沿着s+的方向运动; τ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范钦珊教育与教学工作室
理论力学
(4)
清华大学出版 社
2011年11月14日 2011年11月14日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
理论力学
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
点的运动学
参考系
点的运动学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参考系
点的运动学
参考系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 根据运动的相对性,研究物体的运动, 作为参考,这一物体称为参考体 参考体(reference body), 作为参考,这一物体称为参考体(reference body),与参考体固连 的坐标系称为参考系 参考系(reference system)。 的坐标系称为参考系(reference system)。 参考体总是一个大小有限的物体, 参考体总是一个大小有限的物体,而参考系则应理解为与参 考体固连的整个坐标空间。例如,若以地球作为参考体, 考体固连的整个坐标空间。例如,若以地球作为参考体,研究行 星的运动,对于所研究的行星而言,地球是遥远而不可及的, 星的运动,对于所研究的行星而言,地球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但 是与地球固连的参考系却可以延伸到所研究的行星处。 是与地球固连的参考系却可以延伸到所研究的行星处。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工程运动学涉及工程运动分析的基本的概念、 工程运动学涉及工程运动分析的基本的概念 、 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这些内容不仅是工程运动学的基 而且也是工程动力学 工程动力学(dynamics)的基础 的基础。 础,而且也是工程动力学(dynamics)的基础。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是点和刚体。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是点和刚体。 工程运动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矢量方法。 工程运动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矢量方法。
& & & ax = & , ay = & , az = & x y z
点的加速度矢量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点的相应 坐标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坐标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描述点的运动的弧坐标法
如果已知点的轨迹, 如果已知点的轨迹,则可在轨迹 上任取一点为原点,运动的点P至原 上任取一点为原点,运动的点 至原 点的弧长s=OP,并且规定:原点 点的弧长 ,并且规定:原点O 的某一侧弧长为正;另一侧为负。 的某一侧弧长为正;另一侧为负。这 种具有确定正负号的弧长s称为 称为P点的 种具有确定正负号的弧长 称为 点的 弧坐标(arc coordinate of a directed 弧坐标 curve)。弧坐标 完全确定了动点 在 完全确定了动点P在 。弧坐标s完全确定了动点 轨迹上的位置。 轨迹上的位置。 点运动时,其弧坐标随时间而变化: 点运动时,其弧坐标随时间而变化: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P
v
z
r
k iO x y j
不受约束的点在空间有 3个自由度,在直角坐标 个自由度, 系中, 系中,点在空间的位置由 3个方程确定: 个方程确定:
a
y x
x = f1(t) y = f2(t) z = f3(t)
点的运动学
z
P
v
z
r
O x y
a
& & & & v = r = xi+ y j+ z k = vx i+vy j+ vz k
y x
& & & vx = x , vy = y , vz =z
点的速度矢量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点的相应坐标对 时间的一阶导数。 时间的一阶导数。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考虑到在Oxyz定参考系中,i、j、k均为常矢量 定参考系中,
& j & i = & =k =0
& & & & v = r = xi+ y j+ z k = vx i+vy j+vz k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描述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描述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z
P
v
z
& & & & v = r = xi+ y j+ z k = vx i+vy j+vz k
r
O x y
a
y x
& x y z & & & a = v = & i+ & j+& k = ax i+ay j+az k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
在时间间隔∆ 在时间间隔∆t内,点由位置P运动到 点由位置P
P′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z
v
P
∆r
t 瞬时: 矢径 r(t) 瞬时: t+∆ t 瞬时: 矢径 r (t + ∆ t ) 瞬时: 或r(t)+ ∆ r(t) ∆ t 时间间隔内矢径的改变量,称为点的 时间间隔内矢径的改变量, 位移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 曲线运动 —— 最一般的情 形为三维变速曲 线运动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s = s(t)
的弧坐标形式的运动方程。 这就是动点P的弧坐标形式的运动方程。
点的运动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位矢、速度和加速度
描述点的运动的弧坐标法 弧坐标具有以下要素: 弧坐标具有以下要素:
1. 有坐标原点 一般在轨迹上 有坐标原点(一般在轨迹上 任选一参考点作为坐标原点); 任选一参考点作为坐标原点 ; 2. 有正、负方向 一般以点的 有正、负方向(一般以点的 运动方向作为正向); 运动方向作为正向 ; 3. 有相应的坐标系。 有相应的坐标系。
z
P
P´
r = r (t)
因此,位矢为变矢量。 因此,位矢为变矢量。
O
r´
P″
r″
y
x
r = r (t) 则是用变矢量表示的 点的运动方程。 点的运动方程。点P在运动过 程中, 程中,其位置矢量的端点描绘 出一条连续曲线, 出一条连续曲线,称为位矢端 图(hodograph of position vector)。显然, vector)。显然,位矢端图就是 的运动轨迹(trajectory)。 点P的运动轨迹(traje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