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61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61张)

怎样放的更大
判断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 )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
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 )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
蜻蜓的复眼
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 的两侧。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 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的昆虫 其复眼中的小眼数目不同,例如,有种工蚁只有 一只小眼,蝴蝶有1.2万~1.7万只小眼。蜻蜓则 有1万~28万只小眼,家蝇有4千只小眼,每只小 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到的物体 就像一个拼凑物。昆虫的复眼虽有很多的小眼组 成,但它们的视力很差,只能看到几米外的物体, 但是对于移动物体的反映却很灵敏。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 集PPT(共361张)
精选各省级优秀课原创获奖课件
如果您现在暂时不需要,记得收藏此网页! 因为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为零!
错过我,就意味着永远失去~
一次下载,终生使用
含本书所有课时,但顺序可能与目录不同
请仔细核对教材版本与目录哦!
第一课 放大镜
•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蝴蝶的翅本来和蜻蜓、蝉的翅膀一样是 膜质、透明和无色的,但它们的翅面上密密 地覆盖着一层粉末。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这 种翅,受上就会显出透明的一块。这些粉末 在放大镜下观察,是些像鱼鳞似的小东西, 昆虫学上将其称为鳞片,每个美丽的鳞片上 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簇上的 鳞片窝里,每个鳞片有几十条到一千多条脊 纹,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烁出美丽光芒。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93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书)课件全集PPT(共393张)

制作晶体
制作一些浓的食盐、食用碱或味精的溶 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 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 片上留下的痕迹,看看是什么样的?
拓展活动: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 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 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栓上一小块食 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在玻璃 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 的晶体,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 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 续倒入食盐溶液,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 至几个月。
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 现什么呢?
美丽的晶体
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味精颗粒,它 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再用放大镜去观察它们,我们有什么惊人 的发现?
我们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 碱面、味精的颗粒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吗?
4、怎样放得更大
主讲:左重任
1、如何放得更大
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 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 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 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 00倍左右。
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 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放大镜
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2.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认识到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地球运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教学重点: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动能、势能的转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物的分类与生态系统的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地球仪、生物标本、生态系统模型等教具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绘图工具(如彩色笔、直尺、圆规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感受电流的产生与作用。

以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展示生物标本和生态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通过例题,解释动能、势能的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

以地球运动为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

结合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路知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增强观察能力。

让学生分析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ppt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ppt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学生应养成自主预习、 复习的习惯,提前了解
和掌握课程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作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 组活动,与同学共同探
究科学问题。
探究学习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 活动,深入探究科学现
象,提高实践能力。
反思学习
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和方 法,反思学习过程中的 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02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的特征
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
生物链的定义
生物链是指由各种生物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而形成的食物链和食
物网。
生物链的作用
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维持着生态平衡,促进
生物种群的繁衍和进化。
生物链的组成
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 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天文现象和宇宙探索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与观测
01
日食和月食是因地球、月球和太阳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天文
现象。
彗星的轨道与观测
02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具有长椭圆形轨道,有些彗星可形
成壮观的彗尾。
宇宙探测器与天文望远镜
03
人类通过发射宇宙探测器和利用天文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增进
对宇宙的认识。
04
生物链与生态系统
细胞结构与功能
详细解释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 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以及细胞 在人体中的重要功能。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
健康饮食
讲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何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以及不良饮食 习惯可能带来的后果。

牛津大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牛津大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1800年伏特发明了电池。电池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 1821年法拉第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将电 能转化为动能
•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将电能转化 为光能和热能。
• 你还知道生活有哪些能的转化器来帮助我们实现能的转化 么?
活动:制作橡皮筋动力车
准备材料:橡皮筋两根,一次性筷子10双(含备 用),易拉罐一个,剪刀一把,美工刀,铁丝 5CM,饮料瓶盖,强力胶
问题2:热空气是向哪个方向流动的?你是 怎样判断出来的?
活动一:热在气体中的传递
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 空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上升 右边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后向___(上 升/下降),右边的气体减少,左边的 冷空气向___(上升 /下降),从卡 下降 片的底部穿过补充到右边。
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这种热 传递的方式称为对流。
能的形式
热能: 从高温物体放出的能量,可使受热物 体温度升高。
能的形式
光能: 发光体向外释放的能量,又称辐射能。
能的形式
电能: 是使电器运作的能量,可通过电缆输送。
能的形式
声能 声音越大,放出的声能越多。
能的形式
动能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能的形式
势能: 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储存的能量,也叫位能;物 体受压或被拉长时,存储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温度高
活动二:空气的对流
热空气
在室内,暖气片周 围的空气被加热上 升,冷空气下降又 被加热,冷热空气 不断相对流动使整 个屋子温暖起来。
冷空气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沪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沪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时候, 中华民族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左下图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后期铸品后母 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它是迄今为止出 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右下图是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晚期墓葬 中的铜奔马“马超龙雀”,奔马整体构思奇绝, 造型优美生动,被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 旅游图形标志。
我国从1996年以来,积极开展 了推广无铅汽油的工作,到2000年 也基本实现汽油无铅化。另外,用 清洁燃料代替汽油的方案和研究也 在我国推进。目前,常见的清洁替 用燃料有压缩天然气(CNG)、液化 石油气(LPG),它们排放的污染物 较少。这些车辆必须到专门的油气 站补充燃料。
小博士
净化空气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 是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二是植 树造林,绿化环境。
空气主要成分的体积百分比如下所示:
氮气
氧气
氩气 其他气体
78.09% 20.95% 0.93% 0.03%
小博士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 是氮气(nitrogen)、氧气(oxygen) 和氩气,此外,还有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水蒸气(vapor) 等一些其他气体。
氧气能助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我们可用这些特性来 检验这两种气体。
消除居室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办法是经 常开窗开门,保持居室空气的流通;不要在 居室内吸烟;新装修好的房子,最好通风一 段时间后再入住。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城市交通污 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正在想各种办法治 理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汽车尾气的铅污 染对人体大脑、肾脏等器官危害很大。日 本在1987年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汽油无铅 化的国家。
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成 分有什么区别呢?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物质的变化 • 生物的进化 • 生态系统 • 地球的构造 • 天文地理 • 科学实验与探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的现象
物质变化的现象包括颜色变化、形态 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这 些现象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帮 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是由于地下岩层在地壳运 动过程中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地
面震动现象。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岩浆活动 引起的自然现象,可以释放出
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
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常见的自 然灾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在地震和火山喷发发生时,人 们应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如迅速离开危险区域、寻找安 全避难所等,以减少损失。
如保护自然环境、控制外来物种 入侵、合理利用资源等。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保护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地球 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 展。
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人们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
总结词
了解如何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
物质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发光、发热、 爆炸等,这些现象可能伴随着能量的 释放或吸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 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 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PPT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课件PPT

教学时采取的策略:
• 选用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 将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编号,学生每组选择 一种;
• 各组设计方案,与全班交流; •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 再将标号不同的放大镜(放大倍数不同)同时 发给各组,来“观察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 较大”。
• 比较不同倍数的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有什么 不同。(看到的细节和视野)
• 3、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 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 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 的探究;
1) 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 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 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 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本单元教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晶体
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本单元的特点
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 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 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 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 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 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 究和发现的能力。
本册教材整体介绍
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意的是:
1. 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和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 ●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 世界的窗口,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 ●对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 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更深入的
理 解。 ●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 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的转移
高温
篝火 太阳
低温
人 人
热水

热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或从同 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这种现 象称为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向
高温 低温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 有温差
活动一:热在气体中的传递
问题1:活动步骤2和步骤3形成对比后, 我们能出什么结论?
2和3的对比,说明螺旋旋转的 方向与气体流动的方向有关。
问题2:热空气是向哪个方向流动的?你是 怎样判断出来的?
活动一:热在气体中的传递
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 空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上升 右边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后向___(上 升/下降),右边的气体减少,左边的 冷空气向___(上升 /下降),从卡 下降 片的底部穿过补充到右边。
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这种热 传递的方式称为对流。
(上海远东出版社) 牛津大学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五章 能与能源
• 能及能的形式
讨论:
• 人为什么每天要吃 饭?
生病吃不下饭时有什么感觉?
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的实验
人类活动离不开能(energy) • 任何活动都必须有能才能进行。
问: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
1、举例你花费能量最多的两项活动 2、举例你花费能量最少的两项活动 能量的多少与运动程度有关。 活动剧烈或多样,需要的能量较 多,活动相应减弱,需要的能量 较少(如生病时)。
• 1800年伏特发明了电池。电池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 1821年法拉第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将电 能转化为动能
•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将电能转化 为光能和热能。
• 你还知道生活有哪些能的转化器来帮助我们实现能的转化 么?
活动:制作橡皮筋动力车
准备材料:橡皮筋两根,一次性筷子10双(含备 用),易拉罐一个,剪刀一把,美工刀,铁丝 5CM,饮料瓶盖,强力胶
能的形式
热能: 从高温物体放出的能量,可使受热物 体温度升高。
能的形式
光能: 发光体向外释放的能量,又称辐射能。
能的形式
电能: 是使电器运作的能量,可通过电缆输送。
能的形式
声能 声音越大,放出的声能越多。
能的形式
动能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能的形式
势能: 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储存的能量,也叫位能;物 体受压或被拉长时,存储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温度高
活动二:空气的对流
热空气
在室内,暖气片周 围的空气被加热上 升,冷空气下降又 被加热,冷热空气 不断相对流动使整 个屋子温暖起来。
冷空气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化学能 势能

光能

热能
2、玩具弹出 → 动能
3、电风扇通电 电能 → 动能
二、观察能的转化
1、快速搓动双手,双手的皮肤 有什么改变? 搓动时,是否有声音产生? 能的转化: 动能 温度上升 有声音产生 声能 能听到声音

热能

2、把几枚钉子放进罐子里,加上盖子后摇动罐子。 你听到声音吗?
能的转化: 动能 → 声能
可以
能 成另一种形式。
(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
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和舒适的生活。但是,一旦能的转化失去控 制,便会酿成灾害。如火灾便是能的转化失去控制所造成的后果。
能的转化器 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形式的装置称为能的转化器
• 1783年,蒙氏兄弟发明热气球,热气球的 燃烧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动能

势能

动能
6、先把铜片和锌片用滤纸隔开,然后把它们卷起来, 插入柠檬内,再用电线接上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亮了起来 能的转化: 化学能

电能

光能
7、按图将电池、开关、蜂鸣器连成电路。接通电路,看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接通电路后,蜂鸣器 发出响声。 能的转化: 电能 → 声能 8、取走以上电路中的蜂鸣器,换上电动机。接通电路,看看 有什么现象发生? 接通电路后,电动机转动起来 能的转化: 电能 学习重点 → 动能 。冷空Βιβλιοθήκη 向下降活动一:热在气体中的传递
请用粒子模型来解释对流现象 1、当气体粒子受热时,粒子的运动 加快 速度会_____,粒子之间的距 离会______,于是气体体积 增大 减小 ____,密度随之____。 增大
温度低
浮 2、密度小的物质_____在密度 上 大的物质之______。
3、因此,密度小的热空气向___ 上 移动,密度大的冷空气向____ 下 对流 移动,于是便形成______
课堂小结
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装置称为能的转化器。
燃烧器:化学能
热能
电池:化学能
电能
电动机:电能
动能
电灯:电能
光能+热能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不使用伪劣灶具和开关。
不要私自拆装煤气管道和仪表。
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更换已经老化的设施
厨房要保持良好通风,煤气使用完毕, 要关闭炉具开关和气瓶开关。
3、用细绳吊起钩码,把钩码略微向一侧拉开,然 后释放,钩码会怎样?
钩码来回摆动 能的转化: 势能

动能

势能
4、用铁架台和铁夹吊起一个用铝片自制而成的螺 旋再用酒精灯在螺旋下加热。 螺旋会转动 能的转化: 化学能

光能

热能 → 动能
5、上紧玩具车的发条,然后放开。
上紧的发条储存了什么能? 势能 放开玩具车后,车子 能的转化: 移动
三峡大坝—水力发电
能的形式
化学能:是潜藏于含能物体内部的能量, 它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把能量释放出来。 化学反应:一种物质通过反应(如燃烧) 后变成其他物质
学习重点:
能的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中 包括 能、 光 能 、 电 能、 声 能、 化学 能、 热 能和 势 能等。

简单的能的转化
一、简单的能的转化 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仔细观 察以下三个例子: 1、酒精燃烧
不放易燃物
能的利用
传说,阿基米德还曾利用抛物镜面 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阳光照射到 入侵叙拉古的罗马船上,让它们自 己燃烧起来。罗马的许多船只都被 烧毁了,但罗马人却找不到失火的 原因。900多年后,有位科学家按 史书介绍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 一面凹面镜,成功地点着了距离镜 子45米远的木头,而且烧化了距离 镜子42米远的铝。所以,许多科技 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类 利用太阳能的始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