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采用系统方法,以工作节拍为基准,精确地测定各种劳动活动的规定的耗时。
它被用于检测工作的耗时,以及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而且用于定额工资的计算。
另一方面,标准工时也是技术管理的工具。
标准工时的定义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1) 工作节拍:指定每个任务应该完成多少个步骤,并指定完成每个步骤所需花费的时间;2)标准:指衡量活动所消耗的人力,用什么标准;3)指标:指由标准工时得出的每个工序的耗时指标;4)定额:指由标准工时得出的每个工序的定额,以及总的定额。
标准工时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工作素质、提高质量等目标。
它不仅能准确地测量出每个生产工序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还能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
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控生产周期,确保生产过程中能顺利完成每个工序,有效地提升企业整体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还是一种定额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每件产品的投入成本,并有效地估算生产过程所需的成本。
将此信息作为计算工资的基础,可以让企业更加合理地支付工人的工资。
从上可以看出,标准工时的定义是指通过对活动的实际耗时的测量,精确的计算出每个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
标准工时使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合理地支付员工的工资。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于特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工时数。
它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过程和资源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是对完成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的一种计划和预测。
标准工时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工时:基本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工时数,即完成工作所需的纯粹劳动时间,不包括非工作时间和中断时间。
2. 额外工时:额外工时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时,超过基本工时限度所需的工时数,包括加班、加点等。
3. 间接工时:间接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间接时间,包括交流、协调和合作等事务性工作所需的时间。
4. 中断时间:中断时间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会议、电话、紧急任务等)导致的工作中断的时间。
5. 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休息和恢复的时间,包括午休、茶歇等。
6. 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是指人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时间,如等待、调整、破损、损失等。
7. 标准工时总数:标准工时总数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有工时构成的总和,包括基本工时、额外工时、间接工时、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和浪费时间等。
通过对标准工时的合理估计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
划和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实现工作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
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
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
备注:
直接工时:指直接作业的人员作业工时;
间接工时:指对现场直接作业工人进行必需的管理和辅助作业的人员,根据现车间管理组织的特点,车间除主任和直接作业人员外产生的工时;
1.2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1.3 生产效率: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备注:
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
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
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生产效率讲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实际产出与标准产出的比率;生产力讲的是效益,它讲的是产出与投入之比。
效率可低于100%,效益低于100%时,你就等着关门破产吧。
生产效率=(当天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当天出勤工时-除外时间-人力支援时间。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
的时间。
它是衡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
理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劳动力供
需状况来确定的。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设
备设施、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因素,以确保标准工时
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科学测定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岗位、不
同工种的标准工时,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为劳动者
提供合理保障。
其次,标准工时的实施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
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标准工时的实施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劳累和
超时加班,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另外,标准工时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勤制度和监督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考勤管理制度,加强对劳动时间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劳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标准工时的有效实施。
总之,标准工时作为衡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对于企业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设定和合理实施标准
工时,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实现企
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局面。
因此,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标准工时
的管理和实施,推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良性循环。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
要的时间。
它是用来衡量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标准
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也应该因岗位
而异。
比如,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体力的工作,可能需要较
短的标准工时,而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则可以设定较长的标准工时。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比如是否需要长时间站立
或者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这些都会对标准工时的设定产生影响。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负荷。
标准工时过长会导致员工疲劳过度,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甚
至会增加工伤事故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
考虑员工的身体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超负荷工作,保障
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标准工时的设定也需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过长的标准工时会导致员工的精力分散,降低工作效率,从而
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员工身体状况和企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的标准工时设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慎重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工时,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MOD法课件
VS
详细描述
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MOD法对生产流程 进行工时估算,实现了安全、健康、环保 的生产管理。通过将食品加工流程细分为 多个操作步骤,并利用MOD法对每个操 作步骤进行工时估算,企业能够更好地控 制生产过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同时 ,MOD法的应用也促进了企业的环保管 理,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分配生产资源
根据产品种类、工艺要求 等因素,分配相应的生产 资源,包括设备、材料、 人员等。
分析生产流程
详细分析生产流程
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各环节的生产工艺、操作流
程、关键控制点等。
确定瓶颈环节
针对分析结果,找出生产流程中的 瓶颈环节,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优化生产流程
根据分析结果,对生产流程进行优 化,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
标准工时是评估工作效率的重要 标准,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生产 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提高生产
效率和质量。
标准工时是制定人工成本的重要 参考,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制定 人工成本预算,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
02 标准工时计算
计算公式及参数设定
01
02
03
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
进行某项作业一般所需时 间
宽放时间
为补偿各种额外因素所需 要的时间,如疲劳、停工 等
工作研究与时间测量
工作研究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各 项作业的必要时间和工作量
时间测量
用计时器和秒表等工具记录作业 时间,以此为基础计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方法一:秒表法 1. 准备秒表等计时工具
2. 记录每个阶段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的特点
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MOD法课件
标准工时的作用
01
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预测生产能力,确保 生产进度。
02
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效率,优化人 力资源配置。
03
为制定生产标准、作业指导书和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收集数据
收集有关作业时间、操作频率 、停滞时间等数据。
制定标准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标准工时 ,并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工 作条件等因素。
案例三:某零售企业的标准工时计算
总结词
需考虑门店地理位置、客流量和员工技能水平
详细描述
在计算零售企业的标准工时时,需将门店地理位置、客 流量和员工技能水平等因素纳入考虑范畴。通过对这些 因素的综合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运营情况的标准工时 。此外,还需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 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VS
这种方法通常由时间研究专家进行, 他们会实地观察员工执行任务,并使 用计时器记录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这种方法得出的工时数据比较准确, 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
预定动作时间研究法
定义:预定动作时间研究法是一种基于动作分析,对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进 行预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对任务进行动作分解,然后根据每个动作的预估时间,计算出完成 整个任务所需的总时间。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实际观测的情况下得出工时数据, 但需要具备一定的动作分析基础。
确定作业内容
明确作业范围、工作内容和操 作步骤。
分析数据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 正常作业速率和异常因素。
验证与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验证标准工时的 适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和完善。
02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直接时间研究法
定义:直接时间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观 察和计时,对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 间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法的优点包括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
7
翻转键盘放入背光压合机中 按下开关
1.7 1.3 1.5 1.5 1.5 2.9 1.3 1.6 1.5 1.7
8 取背光板放到吸合底模上
2.9 2.8 3.7 3.7 3.1 3.8 3.3 3.4 4.1 2.1
DD
实测时间(x)
评比系数
序号 工站名称
作业描述
人员 在制 配置 品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
一致 性系 数
从周转架上右手取板子后放 1 到左手
1.4 1.3 1 0.9 1.1 0.7 0.9 1 0.9 0.9
2
取上一块热熔板子&下一块放 入热熔底模中,按下按钮
2.9 2.2 2.3 2.6 2 2.7 2.6 2.9 2.5 2.8
5
常用术语--CT
C.T (Cycle Time)也称循环时间,指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 困难的、最快的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 待时间)
C.T是指按照操作顺序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最短时间。但必须是可以连续作业 的最短时间
每数次循环发生一次的监测、换刀、处理空箱等作业的时间,不纳入CT计算 如果生产线里存在同时生产2件或同一工序里使用两台设备时,按每生产2件
9 撕除覆膜
1.4 1.4 1.1 1.3 1.2 1.1 1.1 1.2 1.1 1.4
10
说明:
1.评比方法请参照:在相应的栏目填写评比结果,用符号代替 熟练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努力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工作环境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一致性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2.评比主要是针对工站进行评比。 3.外来作业单元:指不在该作业的正常单元之内,为工作进行所不需要,但却突然发生而影响作业员工时的特别单元。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对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短,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而对于知识型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长,以适应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标准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调整。
例如,在一些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减少;而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行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延长。
最后,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标准工时的设定都有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
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力成本、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合理地设定标准工时,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概念和意义,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课件
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标准工时也 应随之调整。
确保标准工时的公平性
01
确保标准工时对所有员工公平
标准工时应适用于所有员工,避免对某些员工造成不公平待遇。
02
考虑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平衡
实际测定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和测量
详细描述
此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直接获取某项工作的实际工时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确定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准确,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地测量。
04
标准工时制定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工时制定
总结词
复杂流程,精细分工
详细描述
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精细的分工和协作。通过制定标准工 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合理、生产节拍协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详细描述
电子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 对生产过程中的精度和品质要求极高。通过 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生产环节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 低不良率。
05
标准工时制定注意事项
保持标准工时的灵活性
考虑到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差异
01
标准工时应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性进行制定,避免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确定作业内容
明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和
要求。
01
确定作业方法
规定作业步骤的标准操作方法
和工具使用。
02
确定作业条件
设定作业步骤的标准工作环境
和设备参数。
03
实际测量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衡量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制定标准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比如,在生产制造行业,标准工时可能会考虑到生产线的运转速度、设备的效率等因素;而在服务行业,标准工时可能会考虑到客户需求的变化、工作强度等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
其次,标准工时的执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制定了标准工时之后,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标准工时得以有效执行。
这包括对员工工作时间的记录和统计,对工作效率的考核和评估,以及对违反标准工时规定的处罚和奖励机制。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推动标准工时的执行。
此外,标准工时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过高的标准工时可能会导致员工压力过大,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而过低的标准工时则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因此,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确保标准工时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保障员工的权益。
总的来说,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组织、改善劳动条件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要想使标准工时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工时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有效执行。
只有这样,标准工时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
标准工时的基本术语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需工作量的标准时间。
以下是与标准工时相关的一些基本术语解释:1. 标准工时(Standard Hours):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一种预计时间,用于衡量劳动力和工作量的基本单位。
2.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是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而设定的一项参考时间,用于规定完成某个任务或工作的时间周期。
3. 实际工时(Actual Hours):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工作时间。
与标准工时相比较,实际工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偏差。
4. 比率调整(Rate Adjustment):是一种根据生产工时的实际结果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的方法。
它通常基于对员工在特定任务上完成工作的评估,并将工时数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
5. 标准时间制定(Standard Time Setting):是指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的过程。
这需要分析工作过程、操作方法、工作条件等因素。
6. 良好的工作方法(Good Work Method):是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采用高效、安全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良好的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
7. 效率(Efficiency):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或任务的能力。
高效率表示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而低效率则意味着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
8.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
它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力和质量。
9. 加班(Overtime):是指在工作时间以外额外工作的时间。
加班可能是由于任务延误、急需完成工作或特殊情况而产生。
10. 加班费(Overtime Pay):是对员工额外工作时间的补偿。
根据法律和公司政策,加班费可以是按小时的工资倍率支付或根据约定的计算方式支付。
这些基本术语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标准工时概念,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管理员工工时。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
3 将板子放到背光吸合底模中
1.3 1.1 1.1 1.6 2.1 1.1 1.4 1.2 1.5 1.1
01 热熔
4 刷k&轻按键盘
1.2 0.7 1.1 1 1.2 1.2 0.8 0.9 1.5 1.3 C1 D
5 手感测试上三排 6 取板子扫描SFC
7.6 9 8.6 8 7.4 7.5 8.5 9.2 8.6 7.9 1.0 1.0
4.员工薪资 – 对于以改善及优异之員工绩效
2021/10/10
15
目前存在的现象—— • 生产效率高达95%-100%,甚至超过100%;
• 大家都在将标准工时和效率指标当作笑谈;
标准不仅要考虑合理性,合法性,更要考虑 它的导向性。
2021/10/10
16
五、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秒表观测法俗称“马表法”或时间观测法(我司采用的方法) 2)标准时间预定法(PTS法)
9 撕除覆膜
1.4 1.4 1.1 1.3 1.2 1.1 1.1 1.2 1.1 1.4
10
说明:
1.评比方法请参照:在相应的栏目填写评比结果,用符号代替 熟练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努力系数:超佳(A1、A2)、优(B1、B2)、良(C1、C2)、平均(D)、可(E1、E2)、欠佳(F1、F2) 工作环境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一致性系数:理想(A)、优(B)、良(C)、平均(D)、可(E) 2.评比主要是针对工站进行评比。 3.外来作业单元:指不在该作业的正常单元之内,为工作进行所不需要,但却突然发生而影响作业员工时的特别单元。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以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定的,可以用来衡量工作效率和工作量,也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组织的重要指标之一。
标准工时的确定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标准工时的定义、确定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它反映了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
标准工时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具体情况,不能简单地以人为单位时间来衡量,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和评估。
其次,确定标准工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时测定、工时分析和工时评定。
工时测定是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所需时间,从而确定标准工时。
工时分析是对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解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以便确定合理的工时标准。
工时评定是通过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标准工时,使其能够真实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为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标准工时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计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在生产计划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衡量生产进度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在成本控制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帮助企业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绩效评估中,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确定方法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标准工时的确定和应用,不断完善标准工时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一种对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流程。
通过对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有效地确定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标准工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流程,避免因工作时间不合理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资源浪费。
其次,标准工时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避免过度加班和超负荷工作,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事故和错误率,提高工作质量,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此外,标准工时的执行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生产效率,减少
能源和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
员工的流失率,稳定企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
的基础。
总之,标准工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都具
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企业和员工都应该重视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标准工时制度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精确测量.
3.人工操作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人工操作单元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半自动印点工位划分为人工对位单元和机台自动卬刷单元.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都基本相等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拿取,对位,放置玻璃的动作,可变单指因加工对象不同所需时间变化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机器切割部分.当型号不同时其走刀次数不同.
5.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则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6.按人的动作要素来划分.比如贴片工位划分为取玻璃+擦拭+对位+滚压+放置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单元结束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范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第五步:确定宽放率
宽放的定义:是指作业时所必需的停顿和休息时间
宽放的种类:
一. 生理宽放: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二. 疲劳宽放: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以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减能退的现象.
要给予:宽放时间”以消除之.
三. 间歇宽放:对以生在一固定的间隔内,或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所需时间.
四. 其它宽放:对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事件,预先给予宽放 .
宽放率=宽放时间/工作时间.如20%=5760秒/28800秒.其中5760秒是宽放时间,
28800秒(即8小时)是工作时间.20%是宽放率.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
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节拍(cycle time)。
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cycle time,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Q,每小时产量)。
cycle time(CT)=Pitch time=3600/Q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四、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
平衡率改善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工序的作业内容来使各工序作业时间接近或减少这一偏差。
实施时可遵循以下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