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皮影戏
小学美术《皮影戏逐字稿》教案
![小学美术《皮影戏逐字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8ad67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6.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皮影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物设计、故事编排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皮影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皮影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小学美术《皮影戏逐字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皮影戏逐字稿》章节,内容包括: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基本制作流程和表演技巧;学习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皮影戏人物;运用皮影戏形式,创作并表演一个小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美术与戏剧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使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举例:介绍皮影戏起源于战国时期,兴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基本制作流程:教授学生皮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剪影、染色、装订等步骤。
-举例:讲解如何选用适合的牛皮或羊皮作为原材料,以及剪影时注意线条流畅、染色均匀等要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能复述皮影戏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将其发扬光大。
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引入更多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对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制作流程等方面内容听得十分认真。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对皮影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皮影制作和表演的技巧。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还有待加强,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
小学美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小学美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fa5ccfb7360b4c2e3f64e5.png)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4、浏览中国皮影网。
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皮影戏美术教案
![皮影戏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a62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b.png)
皮影戏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传统文化——皮影戏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形式。
2.认识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
3.学习制作和运用皮影戏道具。
4.通过绘制皮影戏角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形式。
2.认识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皮影戏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道具。
2.教学工具:黑色画纸、剪刀、铅笔、彩色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基本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展示一些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对皮影戏的印象,包括角色、道具等。
2.小组报告: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知识讲解:1.讲解皮影戏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形式。
2.呈现常见的皮影戏角色和道具,包括主要人物如孙悟空、红孩儿以及道具如刀剑等。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向学生展示制作皮影戏角色的过程,包括绘制、剪切和固定等。
2.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皮影戏角色,使用黑色画纸、铅笔和剪刀等绘制和制作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皮影戏角色,并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心得。
总结评价:1.向学生总结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过程。
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创意和美术技巧。
拓展延伸:1.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京剧、评剧等。
2.组织学生观看和欣赏正式演出的皮影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和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efb0ac6f705cc1755270966.png)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知识目标: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能力目标: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在投影仪或灯光前做各种动作和姿态,也可剪影或画影子,启发想象,大胆构思。
课前准备:收集剪影作品、尼龙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1、出示范画,通过投影仪观察和描画影子。
通过阳光照射观察和描画样子。
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他事物的影子。
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了解中国皮影戏,试着做做皮影的形象。
5、作业要求:(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6、展评小结(1)展示与欣赏(2)师生共同讲评作品优缺点,并进行思想教育。
7、板书设计(略)8、课后小结同学们通过描画和添加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了初步了解。
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效果不错!课后反思:整体绘制不错,形状、色彩也比较鲜明突出,但个别同学在色彩上有越界现象,应予以纠正。
第二课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能力目标: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德育目标: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材料,如沙、雪、泥堆造各种造型。
启发大胆构思进行想象。
教具学具:学生自行携带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教材、演示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二、讲授新课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美术欣赏活动皮影戏剖析
![美术欣赏活动皮影戏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53b5cf49649b6648d747f0.png)
最具代表性的四类皮影戏
北京皮影 唐山皮影
浦城皮影
陕西皮影
皮影·陕西皮影
形式美: 造型: 形式夸张,雕镂精细,卡通形象,装 饰性强,民俗气息浓厚 线条: 优美生动有力度,曲线和直线,实线 和虚线相结合,具有动态飘逸感。又 适当留实,做到粗细得宜、虚实相生。 色彩: 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大量运用 红黄色,让人感觉强大的气势以及热 情。 内容美: 体现浓郁的人文气息和高分 为制皮、描样、 雕镂、着色、 熨平、上油、 订綴七道工序。
1.制皮 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 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 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2.描样∶ 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 针描绘图样。 3.雕镂∶ 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 雕镂,刻的技法很多,雕镂完毕后, 擦洗干净,双面着色。 4.着色∶ 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 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 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 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 涂,双面着色。
传统艺术---皮影戏
一、皮影· 概述 二、皮影· 造型特征 三、皮影· 制作过程 四、皮影· 种类 五、皮影· 陕西皮影及赏析
皮影· 概述
皮影戏,也称“灯影戏”或“影戏人”,与木偶戏 相类,古代统称为傀儡戏,其表演的形式是借助灯 光照射于影幕,并配以音响,由艺人结合故事说唱, 同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果, 虽然场面、规模不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
皮影·造型特征
3、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 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 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皮影戏美术教案
![皮影戏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42b2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皮影戏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并体验制作皮影人物的过程。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2. 学习制作皮影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皮影人物形状图样。
2. 剪刀、黑色纸片、透明胶纸等材料。
3. 课件,展示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皮影戏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皮影戏的了解和想法。
2.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特点通过课件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3. 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皮影人物的形状图样,让学生根据图样创作自己喜欢的皮影人物形象。
让学生使用剪刀将黑色纸片剪成相应的形状,再用透明胶纸将不同的部分粘贴在一起,完成皮影人物形象的制作。
4. 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皮影人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讲解自己的作品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五、教学延伸1. 观看皮影戏表演,让学生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并体验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 继续创作皮影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参与制作皮影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创作时间较短,导致部分学生完成的作品不够精细。
未来可以适当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制作更精美的作品。
小学美术:《皮影戏》参考课件
![小学美术:《皮影戏》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62fd483c1ec5da50e27083.png)
需要准备的材料
准备: 1、废旧塑料片或旧文件夹 2、水彩笔 3、剪刀 4、锤子 5、鞋用气孔钉 6、自行车钢丝
制作步骤
1、在塑料片上起稿,将需要活动的部分分开。 2、剪下来,涂色,将活动的手和腿用气眼钉 固定好。
完成作品
最后在手和脚上安装上 钢丝,一个可以动的皮 影就完成啦。
作业
每组制作一个皮影。
制作皮影的步骤: 整皮、画轮廓、雕刻、着
色、组装。
制作皮影用料非常 讲究,一般精选上好的 驴皮或 牛皮在水中泡 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 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 涂上 艳丽的色彩。
皮影戏,发源于 我国西汉时期的陕 西,距今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 最早由人配音的活 动影画艺术,有人认 为皮影戏是现代"电 影始祖"。
注意点: 1、将需要活动的部分和主体部
分分开,并注意预留重叠的部分。 (需要打眼)
2、如果颜色上不去可以用砂纸 先打磨一下。
课后思考:
1、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见到的皮影 大部分是侧面的?
2、为什么说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 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
问: 右边有一幅图,谁
能准确的说出它的名 字叫什么?
提示: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
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 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答: 皮影
皮影戏
关于皮影的知识
一二三四五
、、、、、
什皮制皮中
么影作影国
叫的皮的的
做历影制皮
皮 影 戏
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材 料
作 步 骤
影 、 国 际
的
皮
影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把用兽皮做成的 人物或动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以 表演故事的戏剧。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 剪影、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又称“影 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 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
小学美术《皮影戏绘画》教案
![小学美术《皮影戏绘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64d7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皮影戏人物造型的绘画方法和色彩搭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举例:通过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各地皮影戏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文化价值。)
(2)掌握皮影戏人物造型的绘画方法,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描绘皮影戏人物的头饰、服饰、动态等,强调线条流畅、形状对称、色彩搭配等技巧。)
(3)培养创新意识,能够在传统皮影戏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
(3)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传统皮影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举例: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现代元素融入皮影戏创作,教师可提供一些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索了皮影戏绘画的魅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课堂导入,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非常有效。大部分同学对皮影戏都有一定了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在提问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我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皮影戏绘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物造型、色彩搭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皮影绘画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皮影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小学美术人教版 皮影戏简介〗5
![小学美术人教版 皮影戏简介〗5](https://img.taocdn.com/s3/m/be4253cc453610661fd9f446.png)
皮影戏简介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彩。
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
四肢、头部可动,用细长很支掉牵制表演。
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屏幕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的银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
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乱。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
《海阳竹枝词》中有首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术妇熟。
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清末民初,西安有两个班子,一个是渭北皮影社,一个是江东皮影社。
1950年皮影老艺人谢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庆皮影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残。
现在皮影戏又以新的姿态,走向广大农村,成为民间艺苑中的奇葩。
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小学美术《皮影戏插画》教案
![小学美术《皮影戏插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2dda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c.png)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皮影戏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皮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皮影戏插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看皮影戏表演视频时,专注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民间艺术的敬畏和好奇。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制作皮影,积极投入,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皮影造型的镂空设计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其次,学生在创作故事情节时,有些小组的作品情节较为简单,未能充分发挥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在之后的课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故事情节,将皮影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小学美术《皮影戏插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皮影戏插画》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民间艺术》中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皮影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表演特点;
2.观赏经典皮影戏片段,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3.学习皮影插画的基本技巧,创作一幅具有故事情节的皮影插画作品;
-插画技巧:学习皮影插画的绘制方法,如线描、上色、剪贴等,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故事情节构思:引导学生结合皮影戏特点,创作具有故事情节的插画作品。
2.教学难点
-皮影造型的镂空设计:皮影戏中镂空部分的设计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皮影戏-素材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皮影戏-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7f36d9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b.png)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皮影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
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
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少儿创意美术-皮影戏——教案
![少儿创意美术-皮影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aaa3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b.png)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课题是《皮影戏》,欣赏视频三打白骨精片段,了解了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了皮影戏的制作方式和表演形式,课上我们选用了白骨精为创作素材,结合皮影戏里的人物表现特点进行制作刻画,大家都充分的表现出了民俗文化特色,对人物的动态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并创编了趣味的故事。
5.合理的添加细节增加画面的丰富度。
详见《创作步骤PPT》
(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阶段:表述、用具收拾
·老师带领学生收拾创作工具。
·老师鼓励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开场语:大家好,我叫XXX,我的作品是......
结束语:谢谢大家】
汇报内容:分享自己的皮影戏人物,介绍皮影戏的制作方法和材料等相关知识,说一说画面故事。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叫皮影戏吗?皮影到底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师:皮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师: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里,人们是怎样操作皮影的呢?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第二阶段:探索发现
【走进皮影戏】
课前准备:播放PPT。
老师引导语:刚刚我们看的是什么故事?是如何表演的呢?
师:你们知道这种戏叫什么名字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和老师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播放皮影戏介绍的视频,了解皮影戏的知识)
师:皮影戏起源于汉,兴盛于唐宋,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XX美术课程计划
课题:皮影戏
课时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484df8bd63186bcebbc49.png)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ebe00ddd36a32d73758185.png)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1:影子的游戏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教具学具: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2、介绍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 (2)
![一年级美术教案下册-人教版-全册 (2)](https://img.taocdn.com/s3/m/9ebbc62579563c1ec5da712a.png)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师: 20xx年3月12日第一课影子的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4、浏览中国皮影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创意美术课《皮影戏》教学设计
![创意美术课《皮影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78afe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9.png)
创意美术课《皮影戏》教学设计课程说明:本课程以皮影为主题,老师先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参考,学生先了皮影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根据素材加以自己的想法进行独立创作,创作内容不限制,注意学生不得完全照抄素材,素材只提供参考(如:学生可以跟各种物体结合创作。
建议学生多观察生活当中的一些有趣物象或者多临摹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自己创作能力以及多看优秀的动画电影和漫画作品),创作过程学生可大胆尝试把物体夸张化来丰富自己的画面效果,作画风格以及材料不限制教学目标:1.欣赏和观察有关皮影的图片素材,了解皮影相关小知识2.了解皮影的中国传统文化,扩展知识面3.通过涂色的方式,掌握对皮影人物动作的把握,并用线描对衣服的花纹添加装饰。
教学重点:1.了解皮影戏的流派以及代表作,感悟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2.感受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魅力,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皮影戏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皮影艺术之美,进行自主创作,画出人物的动态和造型,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提示、示范、启发式教学教学材料:白色卡纸、牛皮纸、铅笔、橡皮、勾边笔、水彩笔、马克笔、高光笔等。
根据点线面的图案设计去画出皮影戏人物的细节,结合丰富的色彩填充皮影人物的服装效果。
教学过程:一、在这个课题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引导同学们画出自己想象中自己喜欢的皮影的造型,从外形到整体对皮影的细节概括锻炼宝贝的造型能力。
二、在结合皮影的造型上了解了其中的构造和画面的整体布局,可以合理的规划画面布局,学会了将画面的动态关系运用到每一个细节上,掌握画面的变化和画面的节奏感来让画面更加的丰富立体。
本节课对于孩子的评价用词:(1)美术方面:物体造型生动、良好的画面气氛、画面整体效果良好(2)能力方面:创造能力强,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手灵活程度强,注重细节,刻画仔细,敢画敢表现、敢于探索和尝试新的东西、专注能力强、逻辑思维强、理解能力强,善于沟通、有团队意识小朋友们可以互相点评,可以讲一讲今天学到了什么,老师整体点评,讲一讲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提问今天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
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
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然后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
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
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
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
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
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
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