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概论
智能建筑概论
1.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中国;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基于对建筑各种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其优化组合;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1)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2)节约能源3)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4)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2、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3、智能建筑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智能大楼、智能广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小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智能社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地球4、智能建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1.21、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智能建筑主体配置要素及其各相关辅助系统2、智能建筑:A+4C技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A+4C技术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3、CA、OA系统的作用与组成CA系统主要包括:电话通讯网;局城网及广城网;综合业务数据网;卫星通讯网等作用: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CA是智能建筑的中枢;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的核心..OA系统包括:共用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专用信息处理系统..作用: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1.31、系统集成定义;系统集成的实现..随着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逐渐增加;监控对象众多;内容地集成在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这种解决方案就是系统集成..1系统集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核心;综合配置建筑内各智能化系统;全面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监护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综合管理..目前实际应用多为以楼宇自控系统为核心的实现多个子系统互联互融;形成BMS集成作基础;以便进一步与OA、CA系统用TCP/IP形成集成;实现一体化的IBMS集成..系统集成对内是处理局域网问题;对外着重与城域网、广域网、卫星网或GSM、CDMA卫星网的接口接入的问题..2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互操作性;这就需要解决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问题2.11、综合布线与智能大楼的关系..——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大厦的基础..2、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特点:实用性、灵活性、模块化、兼容性、可靠性、开放性3、综合布线和传统布线的实施过程的比较方案设计;施工4、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划分成6个子系统:工作区终端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5、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使用的传输介质有界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线缆和光纤等三种传输介质同轴线缆:作为有线电视的传输介质光纤:用作楼宇间的数据网络主干6、综合布线产品等级综合布线产品根据生产技术和采用材料的不同;可用不同等级的产品来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号的传输..共分为1-5个等级;等级越高效果越好等级1:语音和低速数据最高至20Kpbs等级2:语音和最高传输速率最高至1Mpbs等级3:语音和最高传输速率最高至10Mpbs等级4:语音和最高传输速率最高至16Mpbs等级5:语音和最高传输速率最高至155Mpbs2.21、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各设计等级的特点、配置要求、适用场合、组网介质根据国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可划分为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三个型级..基本型特点:支持语音或综合型语音/数据产品;并能够全面过渡到数据的异步传输或综合布线系统.. 配置要求1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2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3完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4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增强型特点:不仅支持语音和数据的应用;还支持图像、影像、影视、视频会议等;且具有为增强功能提供发展的余地;并能够利用接线板进行管理..配置要求1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2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3采用夹接式或插接式交接硬件;4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综合型特点: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电缆混合组网..配置要求1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2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中至少配有2对双绞线;3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有3对双绞线..2.31、信息插座分类:嵌入式安装插座、表面安装插座和多介质信息插座2、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与设计要点..工作区子系统设计设计方案1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2适配器的使用设计要点:从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连接通常使用两端带连接插头RJ-45的接插软线;但有些终端设备需要选择适当的适配器或平衡/非平衡转换器才能连接到信息插座上;连接缆线长度一般为3m..为便于有源终端设备的使用;信息插座附近设置单相三孔电源插座..3、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设计步骤过程水平子系统设计设计方案:1确定导线的类型2确定电缆的长度3确定布线方式设计要点:水平配线一般宜采用非屏蔽八芯线缆;在有些需要高速率应用的场合采用光缆..水平线缆的长干线子系统设计设计方案:1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电缆要求2确定干线电缆长度3确定干线电缆路由和敷设方法 4 确定接合方法..设计要点:1语音网宜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数据网宜采用光缆..当全程传输距离在100米以内宜采用3类或5类八芯线缆含语音、数据..2根据水平配线子系统的所有语音、数据等信息插座的需求数量来确定每层楼的干线类型和数量..3按照EIA/TIA568标准和ISO/IEC11801国际布线标准;干线子系统布线最大距离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计方案:①第一阶段是选择和确定主布线场交连硬件跳线架、引线架的规模;②第二阶段是选择和确定中继线/辅助场的交连硬件的规模③第三阶段确定设备间各硬件的安置地点..设计要点:设备间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部分;因为它是外界引入包括公用通信网或建筑群体间主干布线和楼内布线的交汇点;所以确定设备间的位置极为重要管理子系统设计步骤1确定各场的规模..2确定主布线场..3确定设备间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计步骤1了解敷设现场2确定线缆系统的一般参数3确定建筑物的线缆入口4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5确定主线缆路由和备用线缆路由6选择所需线缆类型和线规7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费8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材料成本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3.11、建筑管理自动化系统广义BA主要内容;所包含的子系统..从广义的观点来看;国际上已经把安全监控系统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SAS与消防监控系统Fir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FAS纳入BAS的范畴中;在这里由于我国国情;可暂不考虑消防监控系统..BA子系统: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保安系统、监控中心、监控中心..2、BAS基本功能1自动监视和控制各种机电设备..如启、停、显示等..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并记录存储各种设备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流量、电压、电流、用电量等.. 3自动调节各种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要求根据外界参数变化而自动调节..4监控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5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6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7停车场管理等3、BA系统的意义和作用1节省大规模的能耗2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提高楼宇管理水平4提高环境的舒适性5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集中式BAS:结构简单;投资省;开发周期短;但功能有限;一般只适用于单类设备子系统的监控;不能适应现代化大楼综合管理的需要..分布式BAS是目前广为采用的BAS体系结构;它的特点是分布控制;集中管理;体系结构具有层次化的特征..综合化BAS的特点是分布控制;综合化管理..能够支持综合化服务和管理功能3.2~7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控制系统图、监控功能表..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流程图..1、系统应考虑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结构布局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三种基本形式;各自基本组成、适用场合..区域报警系统:即由区域报警控制器或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三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即由集中报警控制器或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或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即由设置在消防控制设备、集中报警控制器或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或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适用于一级保护对象..3、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主要有感烟式;感温式;感光式;可燃气体探测式和复合式等类型..点型离子感烟探测器灵敏度高;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对阻燃火的反应最灵敏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灵敏度高;对湿热气流扰动大的场所适应性好红外光束激光线型感烟探测器;其探测范围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好点型感温探测器、线型感温探测器性能稳定;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好火焰探测器对明火反应迅速;探测范围宽广复合探测器综合探测火灾时的烟雾温度信号;探测准确;可靠性高的主要类别、各自基本特点..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制;各种线制的特点..多线制特点是一个探测器构成一个回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当回路中某一探测器探测到火灾时;在探测器上只能反映出探测器所在回路的位置..总线制特点是用线量明显减少;设计和施工也较为方便5、火灾自动报警器发展的三个阶段;线制与信号特点第一代;多线制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二代;总线制可寻址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第三代;模拟量传输式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误报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大幅度提高了报警的准确度和可靠性6、智能火灾报警系统按智能的分配来分;可分为哪几种形式系统①智能集中于探测部分;控制部分为一般开关量信号接收型控制器;②智能集中于控制部分;探测器输出模拟量信号;③智能同时分布在探测器和控制器中..7、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智能建筑防火灭火要求;智能建筑应具备的消防联动设备全部或部分①火灾警报装置与应急广播;火灾发生时警示或通知人员安全转移;②消防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查询情况;应急指挥;能与“119”直通;③非消防电源控制;火灾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灯控制;④室内消火栓泵和喷淋水泵;火灾时实施灭火;⑤消防电梯运行控制;⑥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火灾确认后实施灭火;⑦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的控制;火灾时实施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⑧防烟排烟风机;空调通风设备;送风阀;排烟阀乖;防止烟气蔓延提供救生保障..8、火灾确认后消防广播的联动要求..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警报信息;消防联动控制器根据火灾信息管理部联动关系;输出联动信号;启动有关消防设备实施防火灭火..消防联动必须在自动和手动状态下均能实现..在自动情况下;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联动逻辑关系;在火灾报警后;输出自动控制指令;启动相关设备动作..手动情况下;应能根据手工操作;实现对应控制..9、消防联动设备的联动要求..1 如果所要控制的对象是防火门时;首先要了解防火门的开关方式和开启状态..卷帘也可由现场手动控制..防火门按开启状态分为常闭防火门和常开防火门..常开防火门通常用于人流物流较多的疏散通道上..常闭的防火门一般由防火门扇、门框、闭门器、密封条等组成;双扇或多扇常闭防火门还装有顺序器..2 火灾确认后;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系统联动要求:①防火门任一侧火灾;防火门自动关闭且关门信号反馈回消防控制室;②防火卷帘控制系统中;烟感报警情况下;疏散通道上;卷帘下降至楼面1.8m处;③防火卷帘控制系统中;温感报警情况下;疏散通道上;卷帘下降到底;④防火分隔时;探测器报警后卷帘下降到底..10、探测器的布置11、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由以下6部分组成1火灾探测器:是火灾系统的传感部分;能产生并在现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或传送现场火灾状态信号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触发装置;按钮一般装于金属盒内;用户确认火灾后;敲破保护罩;将键按下;报警设备如火警电铃动作..同时手动信号也传送到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其准确度比探测器要高..3火灾报警控制器:向火灾探测器提供高稳定度的直流电源:监视连接各火灾探测器的传输导线有无故障能接受火灾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迅速正确地进行控制转换和处理;并以声、光等形式指示火灾发生位置;进而发送消防设备的启动控制信号..4消防控制设备:主要指的是火灾警报装置、火警电话、防排烟、消防电梯等联动装置、火灾事故广播及固定灭火系统控制装置等..可在火灾确认后;通过模块自动或手动启动..5火灾警报装置:当发生火情时;能发出声或光报6电源: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是连续工作;不能间断..这就要求消防设备的供电系统应该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消防设备的功能;及时发现火情;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在高层建筑或一、二级电力负荷;通常采用单电源或双电源的双回路供电方式;用两个10kV电源进线和两台变压器构成消防主供电电源..5.11、智能大厦对保安系统的要求..保安系统要提供的三个层次的保护..现代化大楼需要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三个层次的保护:1外部入侵保护2区域保护3特定目标保护2、了解安防系统的组成主要子系统1出入口控制系统2防盗报警系统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3、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测、延迟和反应4、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根据其安全管理要求、建设投资、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等因素;由低至高分为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三种类型..每个类型的要求5、楼宇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sms+若干相关子系统子系统组成:前端、传输、信息处理\控制\管理、显示\记录6、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1)可靠性:安防系统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2)独立性:安防系统应建成为直属保卫部门一体化的独立体系;绝不能作为其他弱电系统子系统进行混合管理3)安全性:安防系统的程序或文件要有能力阻止未授权的使用、访问、篡改或者毁坏的安全防卫等级;硬件设备具有防破坏报警的安全性功能4)联动性:安防系统能与其它系统联动;如消防系统、灯光照明系统;保证自身能获得更好、更准确的信息;并为其它系统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确保安防系统不会影响到其它系统的功能..5)扩充性:安防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系统应有较大的扩充余地6)易操作性及实用性7)标准化: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按国家标准绘制;施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以保证质量8)经济性:在满足安全防范级别的要求前提下;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的基础上;在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的同时;按需选择系统和设备;做到合理、实用;降低成本5.21、防盗报警系统组成、各部分作用各种类型的探测器、现场区域控制器、报警监控中心2、各类探头特点、选用注意事项..点型报警探测器是指警戒范围仅是一个点的报警器..开关入侵探测器可靠性高、误报率低线型报警探测器是指警戒范围是一条线束的探测器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探测用的红外线必须先调制到特定的频率再发送出去;而接收器也必须配有频率与相位鉴别的电路来判别光束的真伪或防止日光等光源的干扰面型报警探测器警戒范围为一个面;当警戒面上出现危害时;即能发生报警信号..空间入侵探测器是指警戒范围是一个空间的报警器..3、防盗报警系统形式..1 一级报警系统包括两种:①小型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②区域控制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2多级报警系统指:集中控制电视监控及报警系统;5.3出入口控制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设备 :1直接与人员打交道的设备 2控制器 3计算机装置2、出入口控制装置中使用的出入凭证或个人识别方法.. ⑴ 卡片⑵ 代码⑶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 61、 CCTV 系统的结构组成、各部分作用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图像处理和显示等四个部分组成摄像部分的作用是把系统所监视的目标;即把摄体的光、声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送入CCTV 系统的传输分配部分进行传送..传输分配部分的作用是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馈送到中心机房和其他监视点..控制部分的作用是在中心机房通过有关设备对系统的摄像和传输分配部分的设备进行远距离遥控..图像处理是指对系统传输的图像信号进行切换、记录、重放、加工和复制等功能..显示部分则是使用监视器进行图像重现;有时还采用投影电视来显示其图像信号..2、 CCTV 系统各组成部分特点、使用、选用注意事项..摄像部分的核心是电视摄像机;它是光电信号转换的主体设备;是整个CCTV 系统的眼睛..摄像机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的摄像机以及镜头、滤色片等.. 传输分配部分主要有:1馈线传输2视频分配器3视频电缆补偿器4视频放大器 控制部分的主要设备有:1集中控制器;2电动云台3云台控制器4微机控制器摄像机结构:摄像机一般由摄像单元、录像单元、寻像器、话筒、附件等几部分组成..其内部结构如图5—1所示..所有的摄像机都以同样的基本原理工作: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具体过程是:景物通过透镜组聚焦在摄像器件的“靶面”上;“靶面’;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它能按照成像的亮暗程度将光学像变成电信号;并经过电路处理后;送至录像单元;话筒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成电信号;经过声音处理电路后;与图像信号同时被记录在磁带等介质上..3、CCTV 系统的各组成形式特点、示意图单头单尾方式 多头多尾方式单头多尾方式多头单尾方式监视器。
智能建筑概论复习题目
智能建筑概论复习题目智能建筑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系统将建筑物自动化、智能化,并能与环境进行有效交互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通过多种感知技术、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装置,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感知、判断和控制,以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环保、高效的使用体验。
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热点话题。
下面将通过回顾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来进行复习总结。
一、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智能建筑是基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能建筑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感知技术:智能建筑通过安装感知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实时感知室内外环境的状况,为后续的控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建筑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和加湿器的工作状态。
3. 人机交互界面:智能建筑提供了人机交互界面,如智能控制面板、手机App等,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与建筑系统进行互动,实现对建筑环境的个性化调节。
4. 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智能建筑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和节能技术,如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 安全与保护功能:智能建筑配备了安全保护系统,如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可以及时检测、报警并处理各类安全问题,保障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
二、智能建筑的应用智能建筑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舒适度提升等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化负荷。
同时,智能建筑还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能源等手段,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智能建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长安大学
第一章测试1.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智能化集成系统。
()A:错B:对答案:B2.我国最新制定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2006年。
()A:错B:对答案:A3.公共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错B:对答案:B4.智能建筑的概念各地区各民族都是一样的。
()A:错B:对答案:A5.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A:错B:对答案:B6.考虑到21世纪绿色和环保的主题,智能建筑也要满足绿色、节能和环保。
()A:错B:对答案:B7.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由单系统到组合系统到集成系统;由商务办公大楼发展到综合建筑、住宅小区,发展逐渐规范。
()A:对B:错答案:A8.智能建筑的内涵是其功能,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建筑智能化不会是一个终极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A:对B:错答案:A9.智能建筑的基础为()A:控制技术施用信息,赋予建筑效应器官的功能,使信息产生实际的效用。
B:通信技术传递信息,赋予建筑神经系统的功能;C: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赋予建筑思维器官的功能;D:感测技术获取信息,赋予建筑感觉器官的功能;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有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两种。
()A:对B:错答案:A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A: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B:实现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C: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D:实现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答案:ABCD3.供电品质指标包括:电压、频率和波形。
()A:错B:对答案:B4.照明系统由照明装置(灯具)及其电气部分(照明开关、照明线路及照明配电盘等)组成。
()A:对B:错答案:A5.作照明用的光源,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光效、寿命、色温、显色指数、启动、再启动等。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摘要:一、智能建造的定义与背景1.智能建造的定义2.智能建造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二、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1.建筑信息模型(BIM)2.物联网(IoT)技术3.人工智能(AI)技术4.3D打印技术5.机器人技术三、智能建造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绿色环保等2.挑战:技术成熟度、数据安全、人才短缺等四、智能建造在各领域的应用1.建筑设计2.建筑施工3.建筑运维4.建筑拆除与回收五、我国智能建造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1.发展现状2.政策支持3.发展趋势与前景正文:智能建造概论总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逐渐融入传统建筑行业,推动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智能建造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智能建造的定义、关键技术、优势与挑战、应用领域以及我国智能建造的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进行总结。
一、智能建造的定义与背景智能建造是指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新型建造方式。
智能建造的提出,旨在解决传统建筑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质量不高、成本高、工期长、资源浪费等。
二、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1.建筑信息模型(BIM):BIM技术以数字化方式描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整合和传递。
2.物联网(IoT)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与建筑设施相连接,实现对建筑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3.人工智能(AI)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分析处理建筑大数据,实现智能决策和优化。
4.3D打印技术:以增材制造的方式快速成型建筑构件,实现建筑构件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
5.机器人技术:通过机器人实现建筑施工、运维等过程中的重复性、危险性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智能建造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智能建造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绿色环保等。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摘要:1.智能建造的定义和背景2.智能建造的优势3.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4.我国在智能建造方面的发展5.智能建造的未来展望正文:1.智能建造的定义和背景智能建造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居住功能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智能建造应运而生。
2.智能建造的优势智能建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建造通过数字化建模、模拟等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设计、施工的效率,降低成本。
(2)优化资源配置:智能建造可以实时监控建筑过程中的各类资源消耗,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3)提高建筑质量:智能建造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4)绿色环保:智能建造可以实现建筑全过程的绿色化管理,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3.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造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更加个性化:智能建造将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和功能。
(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建造将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绿色化:智能建造将更加注重环保,实现绿色施工和运营。
4.我国在智能建造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建造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智能建造的研发投入。
目前,我国智能建造技术已经在一些大型建筑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智能建造的未来展望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将对建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总结
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总结
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是一门介绍智能建造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智能建造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智能建造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建筑信息建模(BIM)、建造机器人、无人机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的应用。
智能建造的目标是实现建筑工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智能建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建筑信息建模是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BIM,可以将
建筑的各个工序和角色进行精确的模拟和计算,从而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建造机器人、无人机和虚拟现实等智能工具在建筑施工和维护中的应用。
另外,在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智能建造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
例如,在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智能建造可以帮助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造将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总的来说,智能建造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智能建造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课程中的知识和案例,我深刻认识到智能建造在提高建筑质量、施工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
将
来,我希望能够在智能建造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总结(二)
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总结(二)智能建造概论课程总结前言智能建造是当今建筑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我参加了这门智能建造概论课程。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智能建造的理解,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在这份总结中,我将简要概述课程的内容和收获,以及对智能建造未来发展的展望。
正文1. 智能建造概念与意义•智能建造的定义:智能建造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将传统建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虚拟化、自动化的一种建造方式。
•智能建造的意义: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建筑成本、改善建筑品质、减少人为疏漏和事故发生、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2. 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BIM技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将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3D打印技术:通过将建筑材料逐层堆叠形成建筑构件,实现快速且精确的建筑制造。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互联设备,实现对建筑物理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运维管理水平。
3. 智能建造案例分析•参观智能建造工地:实地考察智能建造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了解相关工程的效果和优势。
•国内外智能建造项目:介绍国内外一些典型的智能建造项目,分析其创新点和应用效果。
4. 智能建造发展展望•智能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智能建造将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智能建造将与智慧城市概念相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智能建造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智能建造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结尾通过这门智能建造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智能建造的概念、意义和技术,并对智能建造未来发展的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
智能建造概论总结1000字
摘要:
1.智能建造的定义与特点
2.智能建造的发展历程
3.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
4.智能建造的应用领域
5.智能建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智能建造的定义与特点
智能建造是指运用智能化技术对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高建筑品质、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智能建造具有以下特点: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二、智能建造的发展历程
智能建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引入和应用;发展阶段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建筑施工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成熟阶段则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为核心,实现建筑全过程的智能化。
三、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
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
四、智能建造的应用领域
智能建造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智能建造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设计优化、施工过程管理、建筑能耗监测、设施维护等各方面的提升。
五、智能建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技术融合更加紧密,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建造体系;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建筑全过程的无人化、自动化;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提升,实现建筑与人们生活需求的高度匹配。
总之,智能建造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融合了众多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智能化基本构成
建筑智能化基本构成介绍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论 (1)第二节智能建筑基本构成 (2)第一节智能建筑概论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Uruted Tecbnology Corp.)的一家子公司——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设了一幢City Place大厦,从而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
目前国际上关于智能建筑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智能大厦协会( AIBI)认为: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的建筑物。
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认为:智能大楼是指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便于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
新加坡政府的公共事业部门,在其“智能大厦手册”内规定,智能建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对大厦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进行自动调节,并具有保安、消防功能,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以保证数据在大厦内流通;三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
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三大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智能化”。
也就是说,它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物的功能,而且具有智能(或智慧)。
“智能化”可以理解为,具有某种“拟人智能”的特性或功能。
建筑物的智能化意味着:(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的变化具有感知能力;(2)具有传递、处理感知信号或信息的能力;(3)具有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4)具有做出决定、并且发出指令信息提供动作响应的能力。
智能建筑概论
1.11、智能建筑的定义(中国),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基于对建筑各种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其优化组合,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
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1)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的环境2)节约能源3)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4)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2、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3、智能建筑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智能大楼、智能广场、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小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大楼、智能小区→智能社区→智能城市→智能国家→智能地球4、智能建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
(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
(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
1.21、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智能建筑主体配置要素及其各相关辅助系统2、智能建筑:A+4C技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A+4C技术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3、CA、OA系统的作用与组成CA系统主要包括:电话通讯网;局城网及广城网;综合业务数据网;卫星通讯网等作用: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CA是智能建筑的中枢,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的核心。
OA系统包括:共用信息处理系统和用户专用信息处理系统。
作用: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
1.31、系统集成定义,系统集成的实现。
随着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逐渐增加,监控对象众多,内容广泛。
《智能建筑技术概论》PPT课件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为什么要了解智能建筑?
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人们常说,建筑是艺术。 那是由工程技术创造的艺术。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的责任是让凝固的音符飞扬起来。
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第二、建筑必须“决定〞以最高效的途径为用户 提供平安、高效、舒适、便捷、安康的建筑环境;
第三、建筑必须迅速对用户所提出的要求做出 “反响〞 。
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信息化!
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自动化工程应能统筹控制建筑物的机电一 体化设备,使建筑物的反响更灵敏、动作 更准确。
各种材料 由通讯电 与计算中 的配线、 缆、光缆、心相连的 配管(如上、光纤等组 各类传感 下水管, 成的信息 器、探测 电线管、 传送网及 器、工作 燃气管等) 计算机网 站、交换
络系统 站和各职 能部分
1.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1. 智能建筑具备的根本能力: 〔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 〔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 〔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IT Application System〕
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根底,为 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 件而组合的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 系统、公共效劳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效劳系统、智能卡应用 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安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 系统。
工业建筑:主要指通用工业建筑以及与通用工业建筑相配套 的辅助用房。
第1章-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总论(定稿)课件
第1章-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总论(定稿)
智能化工程设计
3.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步骤
1)智能化工程实施原则 2)智能化工程阶段划分 3)设计文件编制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 。深化设计文件编制
-遵循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特点,保证各自系统都能独立控制。
⑤可操作性:要求管理界面功能强且容易操作,以方便管理; ⑥可集成性:兼容性要强,方便与其它系统通过集成联动; ⑦可扩充性:选用标准统一、质量好且升级容易的产品; ⑧安全性:系统对内保密性好,对外可方便交流且。 ⑨经济性:须从实际出发,档次定位适中。
1)专业知识的要求
。设计者应熟悉设计规范、准则,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 。除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建筑专业技术知识;
。需多与用户沟通,了解、分析用户要求,设计合理方案,以 免竣工后出现集成性差、配置不合理、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熟悉掌握产品及市场变化,保证设计运用产品的合理性;
2)专业配合要求
⑴建筑智能化工程
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及控制、安全防范、多 媒体三大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
■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范围
十八个子项工程,分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安全防范及防盗报警系统”、“智能卡系统”、“通讯系统”、“卫星 及 共用电视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 “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可视会议 系 统”、“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智能灯光和音响控制系统”、“火灾报
的作用。
第1章-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总论(定稿)
智能建筑概论考试复习
第一章智能建筑定义: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功能,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
SCC,DDC和DCS的结构和特点:智能建筑由哪些系统组成?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上层的系统集成中心(SIC,System Intgrated Center)下层的3个智能化子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BAS,CNS和OAS 3个子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由SIC统一监管。
为什么说现代智能建筑应是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为了体现持续发展战略,智能建筑应是节能、节约资源、保护污染环境,而且保持生态平衡的建筑。
在这个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也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这是当前建立正确的建筑智能化观念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它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设备相连接(2.1.1条)。
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3.0.1条)。
综合布线系统有哪些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所组成,即由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光缆以及连接光缆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提供设备间总(主)配线架(箱)与干线接线间楼层配线架(箱)之间的干线路由。
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
智能建造概论教学大纲
智能建造概论教学大纲引言:智能建造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实现高效、精确和可持续建造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造作为一种创新的建造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施工管理领域。
本文将介绍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智能建造概论教学大纲。
一、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智能建造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数字化工具和信息系统来优化和改进建造过程的方法。
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管理和设备维护等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建造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与传统建造相比,智能建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数据驱动:智能建造借助于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分析和应用建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建造利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的自动设计、材料的自动制备和施工机械的智能操作,减少人力成本和施工风险。
3. 协同和集成:智能建造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管理和流程控制的效率。
二、智能建造的关键技术智能建造涉及多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技术领域。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1. 信息建模技术:智能建造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来进行建造过程的预测、优化和管理。
BIM技术能够为建筑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支持,包括建筑结构、构件尺寸、施工进度等。
2.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建造环境,帮助他们进行建筑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工艺流程控制。
3. 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建筑工地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壤质量、建筑物健康状态等,从而为工地管理和施工监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4.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式识别,预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维护需求和能源消耗,提供智能化的维护和管理建议。
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
二、智能建筑展望 1.向规范性发展 2.智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建筑结构的发展 自修复混凝土 光纤混凝土 智能化平衡结构 3.向多元化发展 4.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 5.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提升智能化的素质
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的概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相对概念,国际上至今无统一的定义。
智能建筑范畴
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由如下三大子系统构成:
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内容
综合布线系统 GCS
通信自动化CA
建筑设备自动化BA
办公自动化OA
楼宇设备自控
安全防范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
电信网络
电视网络
计算机局域网
数据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管理MIS
辅助决策DSS
电子商务
综合布线系统:是指用一套结构化的布线系统传递数字、语音、图像和监控四种信号; 数字:指计算机网络、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语音: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数字电话系统) 图像:闭路电视,包括娱乐、会议、监视的数字图像系统 监控:BA系统监控信号。 我国现状:综合布线系统只传递了数字和语音信号,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管理与经济的问题。
1984年,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 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 United Technology Building System Corp 都市大厦(City Place) 实现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 智能建筑 IB Intelligent Building
最早的智能建筑
最早的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 3A+GCS+BMS BA 大楼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CA 通信自动化系统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GCS 综合布线系统 Generic Cabling System BMS 建筑物管理系统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智能建筑概论-1
8
建筑设备自动化
出版社 科技分社
④节能———以现代化的商厦为例,其空调与 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50% 。在 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 其“智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 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 节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 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21
建筑设备自动化
出版社 科技分社
(4)广播电视卫星系统(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通过架设在房顶的卫星地面站直接接收广播电 视的卫星信号。 VSAT是 20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 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具有小口径天线的智能化的地 球站。这类地球站安装使用方便,非常适合智能建 筑的数据传输。大量的这类小站(天线为几米甚至 小到 1米以下)协同一个大站(称主站),构成一 个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单向、双向传输数据、话音 、图像及其他综合电信及信息业务,适合于用户分 散、业务量不大的专用或公用通信网。
22
建筑设备自动化
出版社 科技分社
(5)同声传译系统 同声传译系统是由译员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 供即时口头翻译,听众通过耳机接收的一套语音系 统。这种翻译形式可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 会就有 6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6)公共 /应急广播系统 智能大厦和高级宾馆等现代化建筑物内都设有 广播音响系统,包括服务性广播、应急广播和音乐 广播等部分。广播音响系统的设计则包括公共广播 与客房音响二部分。
建筑设备自动化
出版社 科技分社
④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计算机支持协同 工作(CSCW :ComputerSupported forCooperative W ork)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中( 即 CS),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 (即 CW)。 (3)多媒体技术 自然界与人类的信息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文字、图形、声音与图像等。计算机由原来的 只能处理文字、图形,发展到今天能够处理图像、 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就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智能建筑概论 第1章
CRT图形显示技术的发展表现在显示器件的发展上, 显示器件总体上是向大信息量、平板化、彩色化、低压、 微功耗、实时显示化方向发展。
(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
显像管显示
CRT
显示技术
✓ 液晶显示(LCD)
平板显示
✓ 发光二极管显示(LED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智能建筑基本概念
1.1.2 智能建筑的基本结构
智能建筑的3A说:
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楼宇自动化系统 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办公自动化系统 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 系统
✓ 等离子显示(PDP)
✓ 荧光显示(VFD)
✓ 其他
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消防工程系
附: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
A/D--Analog to Digital--摸数转换 D/A--Digital to Analog--数摸转换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 FCS--Field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BACnet--A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用于过程控制的OLE OLE--Object Linking & Embedding--对象链接与嵌入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智能建造概论的了解2000字
智能建造概论的了解2000字智能建造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建筑行业相结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与提升的过程。
它是建筑行业的一种颠覆性革新,不仅提高了建筑效率,还改善了建筑质量和节能环保水平。
智能建造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通过智能分析与决策算法,智能建造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智能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智能建造还可以进行智能化施工管理,实现建筑环境的自动化操作和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建筑物的智能化监测与运维也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和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运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在智能建造中,数据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取建筑行业相关领域的海量数据,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可以提高行业之间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智能建造的应用也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智能建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施工方需要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掌握智能建造相关的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
另外,智能建造还需要建筑行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智能建造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智能建造可以大幅提高建筑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建筑成本。
其次,智能建造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施工事故和质量问题。
另外,智能建造还可以实现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
智能建造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覆盖范围将更加全面。
未来的智能建造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同时,智能建造还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形成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的一大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智能化概论
建筑智能化的概论
建筑智能化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现代IT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密切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走向进步的标志。
人们对工作和居住环境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种需求,就形成了建筑智能化的一个广阔市场。
建筑智能化已是当前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于1986年由美国专家提出来,1993年进入我国,为我们认识和接受。
十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建筑智能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旨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的,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
这种需求,形成了建筑智能化的广阔市场。
到目前,建筑智能化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家认同。
各个楼宇、各个小区,无一不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功能。
中国于200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GB/T50314-20
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这个标准中提出,智能建筑智能化的含义:“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
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楼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室,消防,安防。
)等的综合管理。
”
在智能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大要素中,不同功能的弱电子系统是智能化功能的核心部分。
对智能化的建筑常称为“3A”“5A”。
3A
5A
BAS
(建筑智能化系统)
B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FAS(消防自动化系统)
SAS(安全自动化系统)
CAS(通信自动化)
CAS(通信自动化)
OAS(办公自动化)
OAS(办公自动化)
3A,5A的划分,有的是受产品的影响,有的是受管理体制的影响,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SAS(安防系统)专门的部门来管理。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把包括FAS和SAS叫广义的BAS;不包括FAS和SAS叫狭义的B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