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4.doc.doc

合集下载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解读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解读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解读《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文章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以及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复杂心情,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对《赤壁赋》知识点的梳理和解读。

一、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才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体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3、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多次游览赤壁,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

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心情较为复杂,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2、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2)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好像)(3)歌扣舷而歌之(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4)属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3、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娱乐活动4、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三、重点句子翻译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对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能型大家。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2、古今异义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一词多义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怨如慕(像)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4、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正襟危坐(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5、重点实词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如:往)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倚歌而和之(倚:循,依。

和:同声相应,唱和)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方其破荆州(方:当)下江陵(下:攻占)酾酒临江(酾酒:斟酒)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一会儿)知不可乎骤得(骤得:屡次得到)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赤壁赋文言知识整理精编版

赤壁赋文言知识整理精编版

⋯⋯⋯⋯⋯⋯⋯⋯⋯⋯⋯⋯⋯⋯⋯⋯⋯⋯⋯⋯⋯⋯⋯最新料介绍⋯⋯⋯⋯⋯⋯⋯⋯⋯⋯⋯⋯⋯⋯⋯⋯⋯⋯⋯《赤壁赋》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连接、环绕)3、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呜咽)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水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克,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捕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大渺远的样子;今义:完整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农历的每个月十五日)望佳人兮天一方(动词瞭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久)而卒莫消长也(增加)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彷徨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11 / 2⋯⋯⋯⋯⋯⋯⋯⋯⋯⋯⋯⋯⋯⋯⋯⋯⋯⋯⋯⋯⋯⋯⋯最新料介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别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彷徨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现在何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归纳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东晋文学家曹操的上将曹操所作。

全篇描绘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的决战赤壁的场面,展现了古代军事、政治、人性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和风采。

下面是对《赤壁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1.作品背景:《赤壁赋》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主要描述了刘备与孙权联军在赤壁一役中击败曹操的情景。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两大势力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曹操率领百万雄师北上攻打刘备,占领荆州。

刘备与孙权联合起兵,选择赤壁为防线,用火攻战术将曹操大军击败。

3.气势磅礴的场面描写:《赤壁赋》以其精细的描写和宏大的场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现场。

描写了曹操的庞大军队、利用巨船围困刘备与孙权联军、南风助长火焰等情景,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受。

4.真实的历史事件:《赤壁赋》虽然是一篇文学作品,但其描绘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曹操的百万大军北上攻打刘备,刘备与孙权联合作战并成功击败曹操,最终导致曹操撤退。

5.独特的艺术手法:《赤壁赋》采用了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描写山川、江河、战船等具体的景物,形象地展示了当时战争的氛围和特点。

同时,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也成为了作品中具有个性和鲜明形象的主要角色。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以下是对《赤壁赋》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2、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围绕)2、古今异义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好像)歌:扣舷而歌之(唱);歌曰(歌词)属: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正襟危坐(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三、重点句子翻译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doc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doc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doc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国学名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由晋代文学家陆机编撰而成。

文中描述了两位英雄诸葛亮与黄忠的赤壁之战。

《赤壁赋》融合了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使用了大量比喻、借代、排比、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段。

一、文学体裁
《赤壁赋》用美妙文句、抒情豪迈,写出了历史上英雄无敌的精神,属于抒情文学。

它描述了两位军事英雄诸葛亮和黄忠的赤壁之战,所以它又属于叙事文学,兼具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二、叙事手法
《赤壁赋》采用叙事手法把历史上发生的英雄无敌的赤壁之战事件描绘的淋漓尽致,表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勇气,战斗的场景生动逼真,非常具有历史韵味。

三、修辞手法
《赤壁赋》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排比、夸张、象征、拟人等等,而且恰如其分、婉转悠扬,语言洒脱而又不乏深度,传神又不失真实,使文章鲜活多姿。

四、写作意图
《赤壁赋》写于古典文学三大家之一陆机,根据历史记载,陆机详尽地描述了赤壁之战,以及军事家诸葛亮在战争中的英雄气概,着重表达出“勇者无畏、朋友必利”的情谊与战斗精神,以及胜利后的欢庆仪式。

高级中学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梳理.doc

高级中学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梳理.doc

高中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赤壁赋》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b歌曰(名词歌词)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4.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高中语文《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1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文章通过对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表现了豁达乐观的精神。

这篇文章不仅文学价值极高,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篇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点,下面我们来逐一梳理。

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围绕)二、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三、一词多义1、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2、如(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像)3、歌(1)歌窈窕之章(唱)(2)歌曰(歌词)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3)相与枕藉乎舟中(在)5、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不译)(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3、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何为”应为“为何”)而今安在哉?(“安在”应为“在安”)2、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作状语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东山之上”作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作定语后置,应为“凌茫然之万顷”)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六、重点句子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 1)东a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 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看)(3)下a方其破州,下江陵(名用作,攻占)b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下面)(4)如a一之所如(,往)b如怨如慕(副,像)4.活用(1)西望夏口,望武昌(名用作状,向西,向.)(2)下江陵(名用作,攻占).(3)流而也(名用作,向.)( 4)舞幽壑之潜蛟(的使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的使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用作,整理).(7)月明星稀,南.(名用作状,向南)(8)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名用作,打砍柴)..(9)而友麋鹿(名的意用法,以⋯⋯,以⋯⋯..友)( 10)不知方之既白.(形容用作,出白色)三、虚1.而(1)浩浩乎如虚御,而不知其所止(,表折)(2)倚歌而和之(,表修)(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响于悲(介,在)4.乎(1)浩浩乎如虚御(形容尾)(2)乎如世独立(形容尾)(3)郁乎(形容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气,表示疑)(5)而又何羡乎(气,表示疑)(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在)5.而(1),表折“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整理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篇章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作者是东晋末年文学家苏轼,他借这篇赋来哀悼当时纷争不断的社会局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思考与悲愤之情。

赤壁赋以描写赤壁之战为主线,贯穿了苏轼对历史人物、自然景物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将对赤壁赋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

1. 赤壁之战: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东吴与曹魏两军在长江边上的激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力的反抗外族侵略的战役,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题材。

苏轼在赋中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2. 诗人的自鉴与哀叹:苏轼以自己身临其境的方式,深入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惨烈与悲壮。

他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战争的自责与哀叹,他在赋中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无奈与对人性的思考。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赤壁赋中,苏轼塑造了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瑜与诸葛亮。

周瑜被赋予英雄般的形象,他的智勇与果断决策为赤壁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诸葛亮则以智慧与深谋远虑而著称,他的计策使得敌军不战而溃。

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苏轼展现了他对英雄气概的崇拜与对智慧的赞美。

4. 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寓意:苏轼在赤壁赋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十分细腻,而每一处景物都具有一定的寓意。

比如,他描写了月光洒在江面上的景象,寓意着希望与美好。

而对于波澜壮阔的江水,他则寄托了自己对生命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苏轼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慨,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共鸣。

5. 史诗性与艺术手法:赤壁赋具有浓郁的史诗气息,大量采用了夸张与雄壮的手法。

苏轼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对偶、拟人等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他还使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具有文学审美的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对历史的理解与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②下江陵(攻占)③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使。

起舞)②泣孤舟之嫠妇(使。

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

为侣,以。

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整理)②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5.而(1)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苏教版必修4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