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课时 地方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地方时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地方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必修第1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地方时的内容。
主要是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内容和昼夜交替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地方时、区时和日期,并学会灵活运用。
2.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在回顾了初中地理知识,掌握了地球自转的基本内容和昼夜交替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模型,看图,有趣实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很浓,学习障碍是日期的理解。
3.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小组制作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得出规律,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地方时、时区产生的原因(2)地方时、区时、中央经线、的计算(3)理解日界线、日期界定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模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地理兴趣。
(2)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一步步深入,不仅提高学生的和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更利于学生的掌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全球观念,正确看待时间(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的愿望。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期的界定6.教学过程内容环节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地球运动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方时的教具,俯视图和侧视图2.制作多媒体课件1.学生预习2.制作教具二、复习旧课1.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上节课学了地球昼夜交替,打开电动地球仪,让学生区分昼弧、夜弧、晨线、昏线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内容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给外国的亲戚朋友打过电话呢?如果现在打电话给纽约的朋友合适吗?为什么?学习完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思考问题地方时四、学习新课1.演示俯视动态地方时图思考:这个图是如何得来的?区分东经、西经总结:(根据地球转动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北极上空俯视地球。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1.3.2地方时和区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时区和地方时【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时的概念,理解地方时和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地方时的计算。
2.了解时区的划分方法,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
3.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
【学习重点】: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自学过程】:一、地方时。
学生看课本p18“地方时”阅读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地方时的概念2.地方时和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1)(2)。
3.每隔15°,地方时相差。
每隔1°,地方时相差。
4.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二、时区的划分和换算。
1.学生看课本p19“时区和区时”部分,并结合下图,理解时区的划分方法。
2.学生看课本p19“区时的换算”,结合时区的划分方法,总结区时的计算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某地经度,换算时区的方法?。
(2)已知某地时区系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
(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注意:计算地方时或区时,先求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再求时间差,最后根据两地的东西方向按照东加西减计算。
三、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学生看课本P2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结合下图,理解过180°经线时日期变化情况。
【达标训练】:1.已知:北京(116°E)地方时为10:00,求北京时间?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20°W的地方时.。
4. 已知:A点110°E所在的区时为10:00,求B点20°W的区时。
5. 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6.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应为………………………( )A.4月30日1时 B.5月1日1时C.4月29日1时 D.5月1日9时7.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天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8. 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运动地方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地方时差异。
2.通过播放跨时区旅行、国际赛事转播等生活实例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地方时的实际应用。
3.创设小组讨论情境,让学生围绕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不同经度的地方时计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如跨时区旅行、国际赛事转播等,让学生感受到地方时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地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地方时的关系。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方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本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直观的展示和互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方时的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高一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学案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主备:赵红莲审核:亓东昌【学习目标】1、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2、掌握日界线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知识结构】【学习过程】问题一:地方时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注意点:A经度差的求法:在0︒经线的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同减异加)B加减号的确定:当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取加号,西侧取减号。
(东加西减)例题(1)当30°E的地方时为14点20分时,80°E的地方时是何时?(17时40分) 10°W的地方时是何时?(11时40分)(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②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
)2、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某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小时)例题(1)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110°W)(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时差;②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问题二:区时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 <7.5︒,相除所得整数即为时区数所得余数 >7.5︒,时区数所得整数+1例如:推算116︒E所在的时区?(东八)2.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时区数⨯ 15例如:求东五区的中央经线为多少度?(75︒E)3.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意点:时区差与加减号的确定同地方时航行的时间计算问题所求地到达时的区时=出发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差数+航行时间例题: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和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动画,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这两条分界线的特点得出判断的依据。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完善板书
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课堂反馈
布置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板书】一、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昼夜半球之间始终存在着分界线,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两条分界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判断这两条分界线?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指导学生观察经过昼夜半球分界线的变化过程。
【小结】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一条分界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另一条分界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因此,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这“昏线”。这就是晨昏线的判断依据。
学习是为了使用,使用可以巩固学习。本节课教学中辨证地处理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做到以用为主,学用结合,使知识得到迁移,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和谐发展,教学相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板书】三、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高中地理第三节时区与时差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区、时差【学习目标】:1:了解时区的划分原因、方法。
2:理解过日界线日期的变化3: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4:了解特别的计时方法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难点】: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分析解读考试大纲】掌握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和判断方法【课前预习】1、国际上的分区计时制度规定,每隔经度(150)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2、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跨经度(7.50),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0),合为一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以(180 0)经线作为共同的中央经线。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区的区时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任意两个时区相差(几个)时区,区时也就相差(几个)小时5、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区时。
“北京时间”就是以(1200E)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都是指(北京时间)。
6、中国幅员辽阔,地跨(5)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课内探究】:一:时区、区时阅读课1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划分时区的原因?在哪个会议上实行什么办法怎样划分的?1:划分原因: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
2:划分方法:分区计时3:划分原则:全区共分_24____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150___。
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从中央经线、范围等)东时区、西时区的划分东西十二时区的划分4: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5: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称“国际日界线”6:特别的计时方法(1)不同区时: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方时、区时与昼夜交替的教案Doc1
段勇仙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2、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和周期和规律3、认识地方时、区时、时区等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昼夜交替现象的特点、周期,晨昏线的判定以及不同时间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2)地方时、区时、时区的概念、特点、规律、计算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的原因。
2.晨昏线的判定。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4.日界线的特征四、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读。
2.不同时间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六、课时安排:40分钟七、知识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
(一)、地球自转知识(回顾)1、概念: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是一条遐想的轴线。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4、地球的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5、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线速度与角速度)(1)角速度:15度/时,除南北极外,全球角速度相等。
(2)线速度: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
(赤道最大为1760Km/s 纬度60度的地方约为赤道的一半为837 Km/s)(二)昼夜交替1、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同一时间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而随着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就不停的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2、晨昏线的判读晨线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结束黑夜进入白昼状态的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到昼的晨昏线为晨线。
)昏线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结束白昼进入黑夜状态的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到夜的晨昏线为晨线)3、晨昏线的形状及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一个大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应用公式计算:实践计算进程,尽量防止过日界限。
板书:2.时区和区时师指点先生阅读时区划分图,提问:〔1〕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2〕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区分在哪个时区?从北京动身到伦敦的游客,抵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入手表时针才干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分歧?〔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中央时有什么区别?二者相差多长时间?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上效果。
生1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划分为12个时区。
生2伦敦中时区,开罗东二区,莫斯科东三区,北京东八区,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从北京到伦敦先手表要拨后8小时。
生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生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中央时不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中央时,北京的中央时为116°E的中央时;两者相差16分钟。
师总结先生回答状况,并剖析区时计算的方法与步骤〔与中央时的计算相反〕。
计算公式:生完成教材P22活动中训练题。
地球上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日期。
为了防止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则,原那么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明天〞和〝昨天〞的分界限,叫做〝国际日期变卦线〞,简称〝日界限〞。
板书:3.日界限〔国际日期变卦线〕师启示先生思索哪个时区的时辰最早?哪个时区的时辰最晚?为什么?师生结合以下图剖析师日界限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终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末尾。
请大家细心观察,日界限和180°经线吻合吗?生不吻合。
日界限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迂回。
师很好。
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左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
由于在任何时辰,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添加一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理区时与时差换算 说课课件
时区与区时 地球公转与季节
上承前一节
下接下一节
说学情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能力分析 思维特点分析
学生特点 好奇心、求知欲较强 喜欢了解外面的世界 接触高中地理一个月 多缺乏长途旅行经历 空间思维能力需培养 动手实践能力需加强
课程特点 奇特的时空差异现象 区时宏观性的大视野 区时承接昼夜交替 时差转换较难理解 建构区时的空间模型 拨钟表指示当地时间
19:10
20:10
真对不起,我忘记了中 国全国采用东八区区时
新课导入 时区系统模型 区时计算
《八十天环游地球》
路路通:我们每经过一个时区,我就把福格先生的表调快一个小时 福格:国际日期变更线!我们把表调快了20多个时区……现在还是第79天
新课导入 时区系统模型 区时计算
西 西 中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 东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直观演绎法
PPT动画+模型直观演绎
活动教学法
组织观察、记录活动让学 生掌握区时具体计算方法
情境教学法
借助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探究学习法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合作学习法
学生任务分工,互助学习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0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02 观察实践,推导规律 03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04 完善体系,深化知识
05 归纳总结,启发思考
说教法学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地方时”教学设计
忆T 比理教学参考2020年第6期.下“地方时”教学设计赵君燕(陕西省镇安中学,陕西商洛)[教材内容]中图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第一章第三 节“地球的运动”中的“地方时” O[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之前所学的“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等内容为基础,又为后面学习“区时” “昼夜长短”等内容 做好铺垫,是教材中的难点知识。
[教学目标]1•掌握经线与经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理解地方时 的概念,学会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模拟演示实验,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并通过“演示图一侧视图-俯视图”图图转化,认识地方时的空间分布规律。
3. 借助生活情境材料进行地方时计算,归纳地方时计算的“三步法”法则,熟练掌握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培养留心观察身边地理现象的学习 习惯。
[教学重难点]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想]《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 中指出: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 容,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
本节课围绕密切关联 的四个问题,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自创的学习 情境,在契合情境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式教学(见图1)。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如果由学生亲自演示、讨论及讲授,知识的巩固率会得到提 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
因此,本节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学习方式。
图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经纬网、地球运 动等内容,但多数学生对其仅为一知半解,没有建构起空间概念,需要借助适当的手段帮助学生夯实这一 基础;高一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读 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锻炼并提升以上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划分学习小组(4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个经纬 网模型(学生课前自制)、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上课时间不执行冬令时】10月9日起,乌鲁木齐市(87°E)各大机关、厅局进入冬令时模式,早10点30分上班。
而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上课时间不作调整,依然使用夏令时,即早晨9点40分晨读,10点整上课。
一、地方时【探究活动一】:我们平时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8点,为什么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10点?他们是否可以睡懒觉呢?试联系书本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地方时规定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当岳阳市(113°E)太阳升到一天中最高时,乌鲁木齐市当地太阳(是/否)升到一天中最高,此时乌鲁木齐市处于,(上午/中午/下午)。
当2017年9月20日6点,岳阳市刚好日出时,乌鲁木齐市所处的状态为(未日出/刚好日出/日出后)。
2、岳阳市(113°E)相比乌鲁木齐市(87°E),地理位置偏方(东/西),日出时间出较(早/晚),表现在数值上更(大/小)。
(注意与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区分开来)3、按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角速度为°/小时,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假设当岳阳上第一节课时间为地方时为8点时,乌鲁木齐此时的地方时为点,是否适合上课?(上课时间按太阳升至一定高度有利于日照采光来决定)。
归纳: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未知地方时= 。
4、地方时与经度有关,同一经度,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
岳阳与乌鲁木齐均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有无解决的办法?二、区时【探究活动二】乌鲁木齐市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为10点,该时间是如何设置的呢?试联系书本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时区,每个时区占个经度,以该时区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
时区的区时可称为世界时(国际标准时或格林尼治时间)。
2、读世界时区分布图,试找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并指出其在数值上有何共同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动态PPT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地球自转、公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运动规律。
-创设情境,如模拟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地理现象的产生。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5.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6.加强课堂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昼夜长短变化、日出日落时间等信息,分析这些变化与地球运动的关系,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3.查找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其他星球(如火星、金星等)的影响,对比地球与其他星球的运动差异,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
4.设计一个关于地球运动的实验或制作一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并在课堂上分享实验过程和成果。
5.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6.调查家乡的气候特点、农业活动等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分析地球运动对家乡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结合地球仪和地图,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3.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速度等基本知识,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 ,西侧用“-”)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由于180°经线毕竟经过了一些 人口居住区,为此,在日界线 的具体分布上,实施了三处大 弯曲的措施:一是在俄罗斯东 端;二是美国阿留申群岛西端 ;三是大洋洲汤加等岛国。因 此,“日界线”不完全等同于 180°经线。但无特殊说明,我 们仍将180°经线视为“日界线 ”。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天),自东向西从西十二区进入
0º
东十二区日期加上一天(逆着地
球自转的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
日期加上一天)。
l昨 天
l今 天
向西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当B点日出时
B为6时
A为3时 A点还需要三小时才能看到日出
地方时早晚的比较
AB
假设:赤道上 的两点A 和B 都是6时日出 (晨线处) 两地相差45度
地球自西向东转
当A日出时
A为6时
B为9时 B点在3向东,时间越早,地方时的数值越大,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观察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相关时间的事项,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
(区域认知)2、运用实例,理解时间相关问题的计算。
(综合思维)3、举例分析时差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事项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时的计算2、教学难点:地方时的计算及应用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早晨5:58(北京时间),生活在北京(40°N ,116°E )的小明同学与正在美国西部沿海旧金山“硅谷”(37°N ,122°W )出差的爸爸进行微信通话。
提出问题:北京刚刚日出,而美国旧金山却是下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新课教学】:一、地方时的产生地球即不发光也不透明,导致随着地球自转产生不同地点昼夜更替的早晚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边地点的时间。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二、特殊经线的地方时在计算地方时时,可以利用特殊经线的地方时,这样计算起来更加快捷准确。
在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进行说明:A D N 太阳光①昼半球中央经线(如ND)的地方时为12时。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如NB)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如NC)的地方时为6时。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如NA)的地方时为12时。
在实际考试中,题目往往并未直接说明这些特殊点、线所对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判断,再根据找出的时间进行计算。
三、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一周为360°,时间为24小时,即每小时地球自转的角度为15°。
根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经度每相差15°,时差1小时;经度每相差1°,时差4分钟。
2、计算方法(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2)计算过程第一步,求两地经度差。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中的“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方时”,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并认识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课程。首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运动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接着,引入地方时的概念,解释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差。
2.通过实际案例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时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教师的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和时间计算器,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差。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方时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课时地方时》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时区、地方时等概念2 .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教学重点】时区、地方时的计算【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教学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具【讲授过程】【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轨道【新课讲授】【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回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体育节目的直播,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第三课时:地方时【过渡】假如同学们就是太阳,地球对着太阳的一半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天,由于每天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
当北京正对着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北京是12点时,纽约还是黑夜。
古时候各地都把正午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12点,因而各地的12点是不同的,所以其他时刻各地也不相同,这种因地而异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本节课的课题:【板书】三、时区和日界线【板书】1.地方时【讨论】请学生看教材P16~17页思考:我们看NBA直播现场,为什么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进行?【学生回答】略【转折】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
【板书】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出示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提问】1.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小时?2.地球每小时转多少个经度?【教师指图讲解】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
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让同学看书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提问】北京、东京、莫斯科、开罗、伦敦、纽约、华盛顿各在哪个时区?【教师指图讲解】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例如,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零度经线,零度经线的地方时便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处在东八区,东经120°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因此北京时间是采用东经120°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提问】东九区和西五区的标准经线各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35°E75°W【转折】请同学们做一做教材P17读图思考题5(备注: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学会计算时间)(出示投影片:区时计算图解)【教师指图讲解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l小时。
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早。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往前拨一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倒拨一小时,这样才能使游客的表与当地时间一致。
(出示投影片:例题当莫斯科是5点时,伦敦、华盛顿各是几点?)教师带学生解题:【提问】1.伦敦、莫斯科各在哪个时区?2.伦敦和莫斯科相差几个时区?几个小时?3.伦敦在莫斯科的东边,还是西边?4.伦敦的时刻比莫斯科的早还是晚?5.当莫斯科是五点时,伦敦是几点?(华盛顿同理)【教师总结计算方法】1.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
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
(备注:出示投影片:练习题当北京是21点时,东京、开罗、纽约各是几点?)【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并讲解)实际上,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有的国家根据领土跨越经度广的实际,不同的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如美国本土部分由东到西包括西5区、西6区、西7区、西8区四个时区。
这四个时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常说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岳时间和太平洋时间。
;有的国家为了国内各地联系方便,统一采用首都所在地的区时,如我国跨五个时区,为了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还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将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课堂小结】【提问】1.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已知某区区时,如何计算另一时区的区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地球自转→地方时→时差→时间混乱→时区的划分和区时计算。
【探究性作业】教材P18活动题。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地方时三、时区和日界线1.地方时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确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