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 《礼记》二则和《诗经》两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艰险 仿佛、好像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路)高 水中的高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白露未已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在水之涘 水边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试一试,相信你也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译 读余下的两章。
芦苇初出青翠翠, 清晨露水变成霜。 伊人呀,你在哪? 逆流而上去寻她, 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
的画面。
读
句,我仿佛看到
了
,让我
。
示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 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 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 围。
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
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小练
1.下列各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走)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挑选)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跟随、追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关雎
《诗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读准字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源自河边邂逅 一见倾心朝思暮想 辗转难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礼记二则》是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讲述了礼仪和人生哲理。
以下为课文原文:《礼记二则》虞世南所谓非礼,即以道德为己任,倡导仁爱,推崇正义,摒弃邪恶,扬善抑恶,培养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以方达人格的完善。
尤其要懂得社交方面的礼仪,这是坚定人格,提高人格境界的必备条件。
所谓小义,是个人在家庭中应该遵循的守则。
比如孝敬父母,敬奉兄长,尊重长辈,关心亲戚,帮助贫困的人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能够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凝聚家庭的力量,有利于家庭的发展和个人心理健康。
知识点礼仪礼仪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守礼尚义的行为准则。
它是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社会约定和规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精神内涵。
礼仪具有表达情感、发扬人格、增强信誉的作用,提高社会和个人的文明程度。
道德道德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与准则,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种道德原则。
它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是人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品质和价值观。
亲情亲情是指亲戚间或有生命的个体间相互关联、联系和照顾的心理状态。
它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情感基础,不仅在个人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的表现。
它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礼记二则》,使学生了解礼仪和人生哲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交能力。
3.促进学生对亲情和人格的理解和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了解亲情和人格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礼仪”和“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阅读让学生认真阅读《礼记二则》的原文,并辅助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课文详解预习须知文学常识及背诵提示:课文选自《礼记正义》。
二则都需背诵。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二、主题概述《虽有佳肴》:本文通过论述“佳肴”与“食”、“至道”与“学”的辩证关系,引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并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掺杂虚假或者骄傲浮躁。
《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①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②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③矜、寡、孤、独(“矜”同“鳏(guān)”,老而无妻)(二)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也古义:推动,促进;今义:增长。
5.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
6.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理。
(三)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次,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四)重要虚词1.之①其此之谓乎(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2.其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代词,财货)(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 文本解读
《礼记》二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
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
由于《记》的礼记版本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他的戴德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
《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2.文题诠释《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本文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说明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大道”,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如青天,朗朗圪坤,光明正大,普天之下,公平正义。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古诗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古诗文1. 《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4.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的全部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一、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两则》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两则》【原文】《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教师所必备:博喻《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十三经之一。
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注释】(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二首》讲义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 二首》讲义
• 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 土乐,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5国风 (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 郑、齐、魏、唐、秦、陈、桧〔kuài〕、曹、豳 〔bīn 〕 ),160篇 。
• 雅——是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 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 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2、表达了劳苦民众对统治者残酷压榨的不满 与不平,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反映了那一时代人们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状 况。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 二首》讲义
《诗经》三大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 二首》讲义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 二首》讲义
《诗经》内容:
1、它揭露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残暴,深刻反 映了沉重的徭(兵)役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与痛苦。
lè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诗经
二首》讲义
二读,注意停顿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
(精)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d ng)竹,闻水声,如鸣珊(pe i)环,心乐(l & 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危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an )石底以出,为土氐(ch》,为屿(yd),为堪(kan),为岩。
青树翠蔓(m3 n),蒙络(lu 3摇缀(zhu i),参(ce n)差(c)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e),影布石上,佶(y)然不动;俶(ch讪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 o u折(zh&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 3)无人,凄神寒骨,悄(qi a )怆(chu a ng)幽邃(su i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o ng )古,余弟宗玄。
隶(l )i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 e)恕己,曰奉壹(y io)3. 核舟记(魏学丫伊)一一熟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
22.《礼记》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理念或思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2)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句式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
2.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独白:(出示课件1)儒家经典知多少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22 《礼记》二则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礼记》及写作背景。
(1)作品简介教师展示本文作品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2)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6)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所述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诱导、长善就失等原则,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本课节选部分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相思)(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梳理与文学常识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2.《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作者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3.《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陕西延安人。
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4.《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
散文家,教育家。
5.《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
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
7.《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
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8.《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
科普作家。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12.《<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13.《最后一次讲演》选自《闻一多全集》。
作者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说课稿【导言】《礼记》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典籍,它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道德观念等等。
在《礼记》中,载有许多名言警句,一些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和见解。
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二课《礼记二则》选自《礼记》。
它分别介绍了《孝经》和《仪礼》中的两则故事,深入探讨了孝顺和尊敬的重要性。
通过这两则故事的阐述,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和“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和长辈。
【课前导入】1.师生对话法:请课上同学,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孝顺” 和“尊敬”两个词的含义。
2.课堂展示法:做一张海报,画上孝顺和尊敬的形象,引导学生讲述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内容为两则故事,分别来自《孝经》和《仪礼》,注重对孝和敬的思考和比较。
这两则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故事背后含义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本课时采用讲授和质疑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孝顺。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和敬的重要意义;2. 学会理解语段中的造成、转折、比较等修辞手法;3. 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懂得尊重和孝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孝和敬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体现这两个概念;难点:学生理解造成、转折、比较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课内教学流程】Step1 导入(5 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讲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孝顺和尊敬;2.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和尊敬的重要性。
Step2 阅读(20 分钟)1.介绍本课时两则故事在《孝经》和《仪礼》中的来历及背景。
2.学生独立阅读《孝经》中的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中的父亲登高望远是为了什么?孝顺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3.学生独立阅读《仪礼》中的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中主人公为何反复询问?他想表达什么?4.落实学生在小组内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分享并讨论分析结果,在班级中就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 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 带答案)八下古诗文目录9 桃花源记10 小石潭记11*核舟记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23* 马说 24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核舟记》魏学洢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1.庄子在《北冥有鱼》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描写鹏之巨大的句子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礼记》二则1、由品菜肴类比学习知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指出学与教之后才能明白不足的句子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道了不足和困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整篇文章的结论是:教学相长也5、大道的内涵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表示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马说》韩愈《石壕吏》(杜甫)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完整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 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 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 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sì
sè
zhǐ
jiān jiā
qiú
xī
xìnɡ
qī
chí
jī
yǎo tiǎo
mào
sù huí
jū jiū
cēn cī
wù mèi
méi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 捞取 今义: 流动) 道阻且右(古义: 艰险 今义: 阻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和《诗经》二首《礼记》二则【朝代】先秦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礼记学记礼记。
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
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
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
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
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
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
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
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
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
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
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
就是这个意思。
(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宋人断句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句读略有不同。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
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尚书·兑命篇》说:恭敬谦逊,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
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
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
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
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
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
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
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
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
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
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
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
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
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
」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
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
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
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
就是这个意思。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