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答案C解析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两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项正确。

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膜内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则曲线①②代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③④代表实际温度日变化。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昼夜温差小。

曲线①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此图反映的是寒冷期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可知,寒冷期平均温度最低为-15℃,说明最低气温应低于-16℃,A项错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小,B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项正确;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

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word,含解析)

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word,含解析)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2016年高考题】(2016?江苏卷)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题。

100°E no-E iar E 图35.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咼,正午太阳咼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5.D 6.A【解析】试題分折:咒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和知才詔分地区并不者曜在高压誉控制C错冏此时我園北万大言吩地区在高压控制降水较少,B错冏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為所次风力三亚也比昆明小,C错展根据茅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岀北京和上滴的风向。

两地的茅辰妨布差不务,所以风陋本相同°&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方没有山脉的阻再寒冷气潇可以直接到达,受寒潮如欢,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犬山脑阻挡,受寒渤彩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

考点:天气及天气系统,地形对天气的影响。

【名师点睛】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 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 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

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

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2、判断等压面形状;同一地方由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拱起,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下凹弯向地面。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精粹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精粹

地球上的大气1.(2013高考题北京卷)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2.(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下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3.(2011北京卷,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4.(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 B.② C.③ D.④5.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米/时。

(2011大纲全国卷),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2011全国大纲卷,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6.(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成雨7.(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2)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A.AB.BC.CD.D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2)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解答】(1)一天中水库周围地区的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

白天库区气温比周围地区低,气压高,风由库区吹向四周;晚上库区气温比周围高,气压低,风由四周吹向库区。

故选C。

(2)15时时近地面库区中心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为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

故选C。

2、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日出前后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A.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B.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C.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D.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答案:AB【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日出前后的近地面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为曲线甲。

上午近地面逆温先结束,为曲线乙。

午后近地面气温最高,气温递减率最高,为曲线丁。

夜间近地面首先出现逆温,为曲线丙。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故B项正确,A 项、B项、C项,空气密度特点、风速分布、尘埃分布均不是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主要成因。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性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读合肥〝城市热岛〞效应表示图(以下图),完成1~2题。

1.热岛效应构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空中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A解析:合肥市市中心N地气温高气压低,A地气压梯度力应指向N,在北半球受地转倾向力作用下构成西北风。

2.以下图中正确表示N地近空中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答案:A解析:N地气温高,气压低,因此等温面应凸向高处,等压面凸向低处。

读四个地域气压带和风带位置表示图,回答3~4题。

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的纬度、气压带和风向可以判别出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因此它们自南向北的排序为④③①②。

4.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平和湿润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构成热带草原气候C.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有关D.南亚夏季风的构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但并非全部多雨,更非平和湿润;气压带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b为西风带,它们交替控制构成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域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构成的,与气压带M有关;南亚夏季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西北信风c北移后偏转而成。

以下图为西藏怒江流域1971~2021年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向图(细线为历年值,点线为多年平均值,粗线为变化趋向值),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西藏怒江流域()A.1971~2021年年降水量逐年添加B.1971~2021年年平均气温呈动摇上升趋向C.1971~2021年年降水量均小于多年平均值D.2021~2021年年平均气温均大于多年平均值6.西藏怒江流域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趋向会招致该流域内()A.永世冻土层厚度变薄B.雪线高度下降C.生物量减小D.蒸发量减小答案:6.B7.A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怒江流域1971~2021年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向,但并非逐年添加;在该时段内,年平均气温呈动摇上升的趋向。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

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

(名师选题)全国卷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典型例题选择题1、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2).此时乙地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略略【解答】BD2、左图为郴州某地草莓生产景观(大棚覆盖白色透明薄膜,草莓根部土壤覆盖白色透明地膜),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郴州农户冬季采用大棚能够种植草莓,主要原因在于大棚的存在能够大幅度()A.削弱丙环节B.削弱戊环节C.增强乙环节D.增强丁环节(2)如果寒潮发生频率大,郴州农户冬季大棚种植草莓还需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A.削弱甲环节B.削弱丙环节C.增强乙环节D.增强丁环节答案:B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答】(1)冬季大棚种植草莓,利用白色透明薄膜将大棚内外的空气隔离,使大棚内的空气在吸收完地面辐射后,无法将其释放出去进而再重新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削弱了戊代表的大气辐射。

故选B。

(2)冬季寒潮频发,地温较低,覆盖地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穿越地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难以穿越地膜,削弱丙代表的地面辐射,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导致地膜内土壤温度高于地膜外部。

故选B。

3、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答案:CB【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组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B4、(原创题)2021年10月25日开始,天津14个区出现雾霾,天津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东北雾霾,孩子问是世界末日吗;长沙雾霾呛得辣眼睛;天津雾霾袭城……”成为热门词汇.据此回答下题.(1)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物质含量大幅度增加的是( )A.二氧化碳B.固体杂质C.氧气D.氮气(2)下列行为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的是( )A.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B.北方冬季燃煤供暖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D.农村兴建沼气池2.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处.据此回答下题.(1)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B.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分布的层应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3)该探空气球上升至某一高度时,与基站的通信发生异常,该高度可能处于( )A.臭氧层B.电离层C.对流层D.平流层3.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甲层B.乙层C.丙层D.甲层和乙层(2)下列关于乙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4.在低层大气中,大气成分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下题.(1)在大气中含量虽然很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2)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 )A.臭氧增多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D.二氧化碳增多5.下图是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读图回答下题.(1)干洁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3)干洁空气中有极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C.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D.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6.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7.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2).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层中有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__________层、__________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D.解析:(1)雾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颗粒物而形成的混浊天气现象.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固体杂质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是气体,与雾霾天气的发生关系不大.故选B.(2)农村兴建沼气池,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D项正确.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北方冬季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排放量,加重雾霾天气,A、B、C项错误.故选D.2.答案:(1)D;(2)A;(3)B.解析:(1)气球上升至100km高空处,说明其从地面往上依次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到达高层大气.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的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先递减再递增.故选D.(2)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应是对流层,故选A.(3)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该高度可能处于电离层,故选B.3.答案:(1)B;(2)D.解析:(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分布高度约12—50千米,对应图中乙层,B项正确.甲层是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D项错误.丙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适宜飞行,C项错误.故选B.(2)乙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丙层,即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故选D.4.答案:(1)C;(2)D.解析:(1)水的相变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森林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人类使用氯氟烃化合物会消耗臭氧.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水汽也处于平衡状态.故选D.5.答案:(1)A;(2)C;(3)B.解析:(1)干洁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故选A.(2)干洁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故选C.(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故B项叙述错误.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近些年来,南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现象.故选B.6.答案:(1).B; (2).D解析:(1).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1).D; (2).A解析:(1).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A处气压较B处高,判断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处气温较B处低.故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故选D.(2).结合上题分析,A为海洋,气压高,气温较低,B位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故判断为白天,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海风.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等压面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判断热力环流和海陆风.故选A.8.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3)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4)对流;平流(5)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解析: (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图示高度为12千米,可以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3)太阳活动时,会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波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是改变了CO2和O3这两种大气成分的比例,其中CO2集中在对流层,O3集中在平流层.(5)由于大气层越高,地球引力越小,大气密度也越小.。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的专题练习一、选择题(2016·山东济南高三期末考试)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①强B.②弱C.③弱D.④强解析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

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大气D对。

诗人庆幸留下了干枯的荷叶,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与图示内容无关。

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对霜来的晚无影响,A、B、C错。

答案 D(2016·山东济宁3月一模)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甲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乙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

读图完成2~4题。

甲乙2.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水量大,自净能力强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3.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 )A.结冰期早,化冰期早B.结冰期早,化冰期晚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D.结冰期晚,化冰期晚4.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解析第2题,“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会使湖水变绿,影响湖水清澈透明程度。

第3题,贝加尔湖面积较大,热容量大,与周边(小块)水域相比,升温慢,降温慢,故其结冰期晚,化冰期也晚。

第4题,冰层起到“玻璃温室”的作用,使得冰层以下的水温较高。

答案 2.B 3.D 4.C(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练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后附答案)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

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A.上午B.下午C.傍晚D.夜间(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高考命题规律2019年高考必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9~11命题角度2 大气环流与降水10命题角度3 气候类型判读命题角度4 常见天气系统4~5命题角度5 天气系统与气候特征37(1),6分37(1),8分37,22分37,24分命题角度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7全国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某某省B.某某省C.某某省D.某某维吾尔自治区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覆膜是为了保温,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因此可判断曲线③④表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①②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积雪对地表(包括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地表(包括膜内)日变化幅度变小。

因此①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第2题,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因此A项可排除;由第1题解析可知,雪面以下地表或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当地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不大,因此C项描述最符合题意;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项;根据第1题解析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寒冷期气温在-15 ℃左右,可排除B、C项;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14时,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是时间16—17时,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120°E晚约3小时,加之该地种植葡萄,可确定D项正确。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考题汇总 含答案 精品

“地球上的大气”五年考题汇总 含答案 精品

2012~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考题汇总(一)选择题类(2012·大纲全国文综卷)图1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2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 .连绵阴雨天气C .强对流降雨天气D .沙尘暴天气(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读图2 ,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4.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1 图2(2013·新课标Ⅰ全国文综卷)图3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图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5~7题。

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地形C .纬度位置D .洋流 6.该区域位于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7.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阔叶混交林D .草原(2013·新课标Ⅰ全国文综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 .偏东风 B. 偏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9.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A .14日14时图 3图4B. 14日19时C. 15日4时D. 15日11时10.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2013·大纲全国文综卷)选择题和综合题没有对此考点的专门考查。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探险家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于2012年10月14日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39044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成功落地。

回答下列小题。

(1)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将达到D.先降低后升高答案:B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解答】根据大气分层可知,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所以距地面39044米的高空为平流层。

有材料可知其起跳时位于平流层,其下降过程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结合大气各层气温特点可以推断,气温是先降低后升高。

2、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D.城市绿地面积大(2)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A.5~6kmB.12~13kmC.16~18kmD.100~150km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距城市的距离。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由于市区人类活动量比较大,各种废热的排放量比较大,市区温度较高,郊区温度较低,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圈即城市热岛。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解析02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解析02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9。

B 10。

B 11.A【解析】精准分析:10.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位于东方,客车向南行驶,即太阳位于客车的左侧,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当客车开到遵义到毕节这段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之后了,太阳会出现在西北方,位于客车右侧会被太阳照射,所以,B正确、D错误。

11。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纬度低,但由于其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两地都是位于内陆,海陆位置是一致的,两地大气环流影响相似,不是影响气温主导因素。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地形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气温的因素。

【试题点评】易错提醒: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

2016至2020高考地理试题:地球上的大气

2016至2020高考地理试题: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0年】(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答案】6. C 7. A 8. C(2020·江苏卷)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 此时①地最可能()A. 暴雨倾盆水难排B. 细雨蒙蒙衣难干C. 烈日炎炎似火烧D. 黄沙满天车难行【答案】5. C 6. A(2020·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 风和日丽B. 狂风暴雨C. 阴雨连绵D. 大雪纷飞13. 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 乌鲁木齐B. 贵阳C. 上海D. 福州【答案】12. A 13. D(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

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 2016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学生版)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   2016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学生版)

【2016年高考题】(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2016•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北京时间8 点B. 北京时间11 点C. 北京时间14 点D. 北京时间17 点12. 图示5 个城市中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2016•天津卷)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江苏地理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2016•上海地理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答案】25、A 26、B(2016•江苏地理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北京时间8 点B. 北京时间11 点C. 北京时间14 点D. 北京时间17 点12. 图示5 个城市中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答案】11.B12.C(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答案】(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7、8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8.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答案】(2016•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20时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答案】(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来源:学*科*网]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答案】(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 ③至④B. ④至⑤C. ⑥至⑦D. ⑨至于⑩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答案】(2016•课标全国卷1)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016•上海地理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问题。

(14分)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14分)【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

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

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0.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B 10.C 11.D【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6.D 7.A 8.B【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8.C 9.D【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B【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2题。

图22.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答案】2.D【2017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图17【答案】(1)热带草原带。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来源:学科网ZXXK]A.甲 B.乙 C.丙 D.丁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答案】7.A 8.C【2017江苏地理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19~20题。

(双选)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A.甲 B.乙 C.丙 D.丁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答案】19.AC 20.BD【2017海南地理卷】 21.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