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与外部空间的分界层,维持了我们的气候、支撑了我们的生命。

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由氮气(占78%)、氧气(占21%)和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组成。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水汽、二氧化碳和氧臭化物等。

二、大气的层次结构大气可以分为五个不同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外空层。

1. 对流层是最接近我们的一层,大约有8-16千米厚,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降水等。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持续下降,高度约为10-50千米。

在此层中,气流以水平、平行层流的方式移动。

3. 中间层温度开始上升,层次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和均一,高度约为50-85千米。

4. 电离层位于地球表面之上,常含有游离的电子和离子,是无线电传播的关键区域,高度从85千米到600千米不等。

5. 外空层并不完全属于地球大气圈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行星际空间和太阳风等。

三、大气运动1. 大气的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

上升气流通常伴随着云和降水,是形成气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下沉气流则有助于形成干旱地区和高压系统。

2. 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风、涡旋以及气压系统的形成和传递。

地球上的风主要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压力梯度力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四、大气中的环境问题1. 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主要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液体和气体的污染。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以及燃烧行为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气污染不仅损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对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并发生能量再辐射,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这一现象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中,大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地球的气候、气象等内容。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总结大气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1. 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了大气的78%左右,氧气占据了21%左右。

2. 大气层的分布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高度大约为0-12公里,是人类生活和大部分气象活动发生的地方。

平流层高度约为12-50公里,其特点是风力较小,保持较稳定的大气条件。

同温层的高度在50-80公里之间,温度变化很小。

臭氧层位于同温层上方约20-40公里处,可以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热层则是大气层最外层,高度在80公里以上。

3. 大气的热量传递大气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包括辐射传递、传导传递和对流传递。

辐射传递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地球表面再向大气中释放热量的过程。

传导传递则是指由于地球表面与大气、地表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交换。

对流传递是指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热量传输,主要通过气团的上升和下沉实现。

4. 大气压力的分布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压力是由大气层上方气体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

在地球表面,大气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大气层越往上,气体的密度逐渐降低,所以对地表单位面积的压力也会减小。

5. 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气压的增加通常预示着天气的好转,气压的减小则表示天气即将变坏。

例如,在一个高气压系统中,空气下沉,空气的压强增大,天气通常晴朗;而在一个低气压系统中,空气上升,空气的压强减小,常伴有阴雨天气或暴雨。

6. 大气循环系统大气循环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水和热通过风等运动而进行的循环过程。

其中,热带气候区的太阳辐射较强,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极地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由各种气体组成。

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的气候、环境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的总结。

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大气的78%,氧气占据21%,稀有气体包括氩气、氖气、氦气等,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2. 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跨音速层和磁暴层。

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平流层对飞机有重要意义,跨音速层是超音速飞行器的主要活动范围,磁暴层则与太阳活动有一定关联。

3. 大气的功能大气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地球、调节温度、保持水循环和参与生命活动等。

大气层能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减缓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形成云和降水,维持地球上的水循环。

4. 大气的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上的空气运动模式,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赤道低压带是气候划分的重要依据,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在地理学中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5.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包括气压、风、降水、湿度和云等。

气压是大气的重要特征之一,风的形成与气压的差异有关。

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湿度与降水形式密切相关。

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气候现象,对于预测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大气中的污染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有害物质的累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环境保护对于预防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以及加强环境监测是有效减轻大气污染的途径。

7. 地球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辐射,从而使地球变暖。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pptx课件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pptx课件

氧气
21%
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 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二氧化碳 较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 保温作用
臭氧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 很少 量紫外线的伤害;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具有
杀菌的作用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用,整个夜晚天空并没有完全黑下来。故选D。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时间而变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随纬度变化(图1):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 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 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2)随时间变化(图2):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 越少,辐射作用越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作用 作用 形式 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 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无选 云层和较大颗粒 各种波长的太阳 夏季多云的白天
作用 择性 的尘埃
辐射
气温不太高
散射 有选 空气分子或微小 可见光中波长较 晴朗的天空呈现
作用 择性 尘埃
短的蓝光、紫光 蔚蓝色
水汽和二氧化碳 波长较长的红外
吸收 有选 等(对流层) 作用 择性 臭氧(平流层)
线 波长较短的紫外 — 线

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

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

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指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上的一层气体包围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按照密度、温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跳转层和外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最底部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15公里。

对流层中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温度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最高。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厚度约为15-50公里。

平流层中气体的密度相对较低,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处于平衡状态。

3. 跳转层跳转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厚度约为50-80公里。

跳转层中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温度逐渐升高,其中臭氧层就位于此层。

4. 外层外层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跳转层的上方。

外层中气体稀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二、大气的运动形式大气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运动,主要包括风、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变化。

1. 风风是大气中水平流动的空气,其主要由于气压差引起。

风的方向可以分为主导风和地方风,主导风又分为经验风、季风和地转风等。

2. 气压气压是大气所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主要由于大气的重力引起。

气压按照地球表面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常见的气压有高气压和低气压。

3. 温度温度是大气分子的运动状态的一种体现,主要取决于空气和地表的热交换。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密度和稳定性。

4. 湿度湿度主要描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通过相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的变化与空气的饱和程度和气温有关。

三、大气的影响作用大气的存在和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生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 气候大气通过调节热量的分布和流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变化通常由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降水、风等因素共同决定。

2. 天气大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天气变化。

天气通常指的是短时的、局部的大气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

3. 生命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高三大气地理知识点

高三大气地理知识点

高三大气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高三阶段,对于大气地理知识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知识点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从大气的组成、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和气象灾害等方面来阐述高三大气地理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些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最高,分别占据了大气的78%和21%。

气体的组成比例直接影响到大气的稳定性和可居住性。

此外,大气中还有大量的水蒸气,它对于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环流大气的环流受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形成了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在赤道附近,由于阳光直射,地表温暖,形成了低气压带。

而在地球的两极附近,因为阳光斜射,地表寒冷,形成了高气压带。

因此,大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环流。

三、气候类型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类型是由地球的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海洋洋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气候类型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温度和季节变化等。

四、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自然气候因素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

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地质地形的差异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气象灾害的类型和频率也有所不同。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也是高三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高三阶段,学习大气地理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通过研究大气的组成和环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同时,对于气候类型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而对于气象灾害的了解,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大气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对地球气候、水循环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面将介绍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圈层结构、大气的循环和物质交换等内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氢气、氖气、氦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成分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剩余的1%。

二、大气圈层结构大气圈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五个层次。

其中,对流层是最靠近地表的一层,大气动力活跃,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中。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飞机在这一层飞行。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外层则是最高的一层,大气稀薄。

三、大气的循环1. 对流圈和盛行风大气的循环包括热对流圈和盛行风。

热对流圈是指太阳辐射热量使得地表升温并释放热量的过程,形成了冷暖气团的垂直运动。

而盛行风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温度不均衡所导致的,造成了气流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

2. 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经向环流是指大气在纬度方向上的水平运动,主要由赤道低压和两极高压引起的气流组成。

纬向环流是指大气在经度方向上的水平运动,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风引起。

四、物质交换大气中各组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传输来保持平衡。

物质交换包括空气中水分的蒸发和降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而物质传输则包括大气中的湍流、对流、辐射和扩散等过程。

五、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一定标准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六、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中长期的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主要是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所致,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总结:大气知识点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圈层结构、大气的循环和物质交换等内容。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天气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大气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补充知识,全面解析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和氖气)以及水蒸气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所占比例最大,分别约为78%和21%。

大气可以分为四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对流层位于地表上方,是最为重要的一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空气质量和水蒸气。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逐渐下降。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气温开始逐渐上升。

顶层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层。

二、大气循环与天气气候大气循环包括全球大气环流和局地大气环流两个层面。

全球大气环流是指经纬度差异引起的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等。

这种大气运动对地球气候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局地大气环流一般分为垂直和水平的大气运动,比如风、气压、空气湿度等。

这种局地大气环流会直接影响到天气的变化。

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的状态和变化。

而气候则是对长期时间内某地的天气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

三、大气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环境容纳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此外,全球变暖也是当前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主要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四、大气学科与应用大气学科主要包括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

这些学科研究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规律、变化等,为人们提供了气象预测、气候调查等服务。

应用上,大气学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比如,气象预测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出行安排、农业生产规划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地球上的大气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纲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受热过程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5.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干洁空气:氮占78%.氧占21%.二氧化碳.臭氧低层大气的组成水汽固体杂质大气层的结构:.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其中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该大气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0(2)大气的受热过程动→ 流2.气压带和风带低纬环流和信风带(0°~30°)(1)分布情况 中纬环流和西风带(30°~60°) 高纬环流和极地东风带(60°~90°) (2)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5)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从而将北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3) 大气的运动(6) 季风环流① 概念: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它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原因是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

③形成因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与天气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湖北卷]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

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

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

据此完成1~3题。

1.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A.分选性由好变差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C.分选性由差变好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答案:D解析:结合图例可知,沙粒分选系数反映了沙粒的粒径差异程度,分选系数数值越小,沙粒粒径差异越小,分选性越好。

图中采样点1到9沙粒分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沙粒的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A、C错误;从沙漠到绿洲,主导风风力逐渐减弱,风速逐渐减小,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大颗粒的沙粒先沉积,小颗粒的沙粒后沉积,因此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整体上由粗到细,B错误,D正确。

2.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白天沙漠温度低于绿洲,绿洲温度较高,不会出现“冷岛效应”,A错误;绿洲温度高于沙漠,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引起沙漠和绿洲小区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沙漠温度高和绿洲温度低,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说明夜晚沙漠和绿洲的温度差异较小,绿洲“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均不显著,C、D错误。

3.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答案:C解析: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

绿洲风与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无关,A错误;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不会给绿洲带来丰富的降水,B错误;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且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绿洲风可挟带绿洲区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有利于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绿洲风主要影响物质迁移,与阳光照射强度无关,D错误。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大气是地球上固有的一层气体包围层,包括对生命和气候至关重要的各种气体。

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天气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的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平流层:对流层的上方,直到约50公里处,没有云层,风向平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同温层:平流层上方,气温保持不变。

4.中间层:约80-400公里,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5.热层:约400-60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以下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78%。

2.氧气(O₂):占大气中的次要成分,约21%。

3.氩气(Ar):占大气中的0.93%。

4.二氧化碳(CO₂):占大气中的0.04%,起到重要的温室效应。

5.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甲烷、氮氧化物等。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吸收和折射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保持温度平衡: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制造天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通过水循环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4.运输功能:大气层中的气流和风向可以运输热量、湿度和气象物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5.吸收和放射能量:大气层吸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使地球的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四、大气变化与环境保护1.酸雨: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落至地表引发酸雨,对环境和植被造成危害。

2.臭氧空洞:含氯化合物等人为排放物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增加紫外线辐射,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课程标准】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网络】能量太阳短波辐射能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大气温室效应原理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等值线的判读1.判断气压系统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3.判断风向4.判断天气状况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大陆上: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分布海洋上: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大陆上: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海洋上: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东亚季风环流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水热得到交换,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低纬度热带地区: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案例分析中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中高纬度温带地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的一个倾斜 的交界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天气晴朗天气变化过境中:阴天、下雨、刮风、降水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湿度小、天气晴朗天气变化过境中: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湿度升高,天气晴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 影响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天气变化:形成长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中心气压:低气压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上升低压系统(气旋)水平方向: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方向南半球:顺时针方向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高气压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下沉 高压系统(反气旋)水平方向:辐散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以上台风源地台风:西北太平洋飓风:印度洋、大西洋灾害性天气灾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形成: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降温,寒潮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灾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气候变化概念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

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分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过去1万年的气温变化:波动上升全球:气温升高,平均上升0.6℃近百年的气温变化整体:与全球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增温最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季节:冬季增温最明显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农业生产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水循环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策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天气系统与天气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适应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 技术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要点串讲】1。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6℃/1000米)。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大部分得以到达地面→地面获得太阳能量后→地面长波辐射把能量传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增温(是否需要把大气分层,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等知识粗略讲解?)例题.1。

在“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知识的联系图上注出各代号所代表的相关内容,以反映事物间的联系性。

大气上界太阳短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A辐射B辐射C辐射D辐射E作用F辐射2.关于地球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正确叙述是A.热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C.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a太阳辐射传到地面使得地面增温;b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增温;c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案例: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

3。

简单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地表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海陆差异(下垫面性质)等。

练习()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2.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4。

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关于水平气压的问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判断;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的变化与比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区别;例题1.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2.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大或小)。

5.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等压线判读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高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二、(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规律1。

判断气压系统(1)。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2)。

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3)。

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4)。

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2。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3.判断风向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如图:A点的风向为东南风,B点的风向为西北风。

4。

判断天气状况(1).低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2).高压中心地区: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例题读图“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读图后成下列各题:1。

(1)在气压场中,D是气压中心,M是气压中心,B处于上。

(2)此时,E处吹风,F处吹风(3)图中HD是锋,KD是锋(4)此时,A地天气是.C地天气是。

(5)按风力强弱,E较F处,依据是。

2.(1)该地可能处于()A。

北半球B。

南半球C.赤道上空D。

无法判断(2).下列说法符合上图的是()A。

东北气流为下沉气流B.西北气流周围处有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C.高空没有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