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法第一章第第四章单元测试演示教学
自考劳动法串讲
自考劳动法串讲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这样的法律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进行统一调整。
我国于1994年7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狭义上的劳动法具有以下特征:1.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2.该法统一适用于全国范围;(港澳台除外)3.该法内容包括涉及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各个方面。
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特征:1.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2.是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仅包括法典式的劳动法,也包括了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各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
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表现形式(识记,选择题)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选择题)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1.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2.社会保险中的某些关系,如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3.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5.其他有关管理机关在监督劳动法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
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承揽合同关系B.公司与职工签署的入股协议C.家庭保姆与雇主签订的合同D.某青年被宾馆录用为服务人员签订的合同答案是D。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本章为劳动法发展历史,简单的掌握和了解即可。
自考00167劳动法-串讲(新)
劳动法考试分析考试大纲《劳动法》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和运用劳动法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劳动法治实践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劳动法》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
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
课程特点劳动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只有联系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实际,才能掌握和理解劳动法的内容。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劳动法律、法规,加深对劳动法知识、理论和各项具体制度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加深对劳动法基本理论的理解。
考试特点1.所有题目知识点都是书本知识点,不会有超纲的题目2.绝大部分题目难度相对适中,只要熟悉教材,熟悉知识点就可以应对3.简答题、论述题都是拿分的关键,所以理解和记忆都是必要的题型解读题型题量分值一、单项选择题20×1F20二、多项选择题10×2F20三、名词解释4×3F12四、简答题3×5F15五、论述题1×15F15六、案例题2×9F18考试题型举例-单项选择题1.关于竞业限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竞业限制义务属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B.竞业限制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C.竞业限制义务适用于自愿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合同的劳动者D.劳动者承担竞业限制违约责任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竞业限制补偿金的足额支付义务【答案】D【解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考试题型举例-多项选择题1.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说法正确的有A.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B.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C.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D.终止用工时,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答案】BCD【解析】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全国自考00167劳动法-讲义课件复习资料
劳动法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重点
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
第四章 劳动合同制度 重点
第五章 集体合同制度 难点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重点第七章 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难点第九章 社会保险法 重点
第十章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重点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A】
一、劳动法的起源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讲解归纳与举例
【答案:ABCD】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二、国际劳工组织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答案:A】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AB】
本章重难点分析
关键词: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者基本权利。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分类。
00167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2、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3、国际劳动立法概况4、劳动法基本原则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概述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3、劳动者的基本义务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1、就业与就业促进2、就业促进的权利义务主体3、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1、劳动合同概述2、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和效力3、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4、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5、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章集体合同制度1、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概述2、集体合同的订立及内容3、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4、工会第六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1、工作时间制度2、休息休假制度3、第三节延长工作时间第七章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工资基准概述2、最低工资制度3、工资保障制度4、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1、安全卫生基准概述2、劳动安全基准制度3、劳动卫生基准制度4、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第九章社会保险法1、社会保险法概述2、养老保险法律制度3、医疗保险法律制度4、工伤保险法律制度5、失业保险法律制度6、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第十章劳动保障监察制度1、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概述2、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第十二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名词】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单选】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多选或简答】劳动法上的劳动必须具备的条件:A为法律的义务之履行B 为基于契约关系C为有偿的D为职业的E为在于从属的关系。
【多选】劳动法的渊源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E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F国际劳工公约G规范性劳动法律H法规解释I其他【简答】简述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0年7月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1)
2020年7月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1)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1、狭义:指国家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这样的法律对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实行统一调整。
这种法律的名称各国有所不同,如《劳工法》、《劳动关系法》、《劳资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基准法》等等。
我国直到1994年7月5日才由第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这部法律为制定单行劳动法规和地方性劳动立法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制定并颁布了法典式的劳动法;2、广义: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是指广义上的劳动法。
不管是广义上的劳动法还是狭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都是和劳动相关的法律。
关于狭义上的劳动法1、它是由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2、它统一适用于全国(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除外);3、它的内容涉及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律;4、它为制定单行劳动法规和地方性劳动立法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对广义劳动法的理解1、它调整的是两部分社会关系:①劳动关系外;②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2、它是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就是说,它不但包括法典式的法律,还包括宪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各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等,所以称它为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劳动法上的劳动,并不是指一切劳动,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如相关劳动就业的法律保障是劳动法的重要内容;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劳动法2013年4月(自考重点)
劳动法串讲资料本书重点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二章全部第六章第三节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九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一章劳动法概述P65 劳动法的概念:定义P66 劳动法的渊源:定义P68 劳动关系定义和劳动关系的特征P70 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包括哪些?P77 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1929年颁布的,,,和《最低工资法》等。
P79 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主要是,,,,。
P80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第一次有官方正式提出的,,,1890年3月国际劳动法会议在柏林召开。
1905年正式起草、、、、2个公约。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P81(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1、2、3)P82(三)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P84劳动法基本原则(四个条件)和内容(5点)第二章劳动法律关系结合P91看P90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P90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于联系:P91 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一二三四五P92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P93 1、劳动者的法律含义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P94 用人单位的概念P95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P96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行为,,,财物。
P97 东东法律事实的概念P98 法律事实的分类P98 就业权第三章就业促进制度P103 劳动就业的概念P107 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二、三)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P116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P118 劳动合同的种类P120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P121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P126 劳动合同的内容P130 劳动合同的效力P131 (二)劳动合同的无效1、无效劳动全同的概念2、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共4点)P133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两个概念P135 劳动合同的履行概念P137 劳动合同的解除定义,(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第五章集体合同制度P144 集体协商的概念集体合同的概念P145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定义P146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和区别第六章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P168 工作时间的概念P170 工作时间立法的主要内容:(一)标准工作时间(二)非标准工作时间P173 休息时间的概念P178 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规定(一、二、三)第七章工资基准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P180 工资的概念P182 工资形式及构成定义P184 最低工资的概念P185 最低工资有以下法律特征(1、2、3)P186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P186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P192 欠薪支付保障有(1、2、3点)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P198 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P202 四、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二)用人单位的义务与权利P204 劳动者享有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可归纳五个方面(1、2、3、4、5)P205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定义P206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概念P206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制度概念P211 劳动安全基准制度概念P214 劳动卫生基准制度概念P217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概念P218 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二、三、四、五)P220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二、三)第九章社会保险法P220社会保险的概念P225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30养老保险的概念P231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一、二、三)P233 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和条件(一、二、三)P235 医疗保险的概念P239 工伤保险的概念P241 工伤的认定概念P242 职业病认定概念P246 失业保险的概念P250 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的概念和定义P251 生育保险的概念P253 生育保险的待遇包括3点第十章劳动保障检查制度P255 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P261 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包含三种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P263 劳动法律责任形式定义(一、二、三)第十二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P277 劳动争议的概念P279 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一、二、三、四、五、六)P281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主要有哪些?(一、二、三、四、五)P283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主要有哪些?P284个别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有哪些?。
自考00167劳动法知识点串讲概括汇总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定义(二)劳动法上的劳动(三)劳动法的渊源我国劳动法渊源,按其效力层次与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如《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义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多个配套规章等,这些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规范。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国际劳工公约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8.其他(四)劳动法的功能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的含义2劳动关系的特征3.劳动关系的种类4.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系。
(2)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
(3)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
(4)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
(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第二节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一、劳动法的起源“劳工法规”虽然是调整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法律,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因为其与现代意义的劳动立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规定纺织童工的最低年龄为9岁,《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又称“工厂法”)的开端,基于上述内容,可以说,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是从以英国为首的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工厂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
二、外国劳动立法概况(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概况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二)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第三节国际劳动立法概况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二、国际劳工组织(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1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国际劳动立法的决策机关,大会由各成员国委派的代表团组成。
一起学网校自考劳动关系学(03325)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二
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定)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2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双方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规则。
同时,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因而冲突也在所难免。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是管理方拥有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
拥有决策权力,使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间和场合,也可能会发生逆转。
3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4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5 对“劳动”的理解: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6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比如建立、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等。
个别劳动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劳动合同与 劳务合同★
★★
劳动合同订 立的形式 ★★★
1、试述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论述题) 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属不同的法律部门调整。二者的主 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 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一方只能是用人单位,即法人与其他组织,另一 方只能是自然人劳动者。 (2)主体法律地位不同。劳务合同的主体无论在合同签订前或合同履行中,双 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而劳动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即在建立劳 动关系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地位是平等的,即使在签订劳动合同中,双方 也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但在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成为用 人单位的职工,处于用人单位的领导之下,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特征。劳动者 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3)内容不同、劳务合同所追求的目标是物化的或非物化的劳动成果而劳动合 同虽然也涉及具体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但一般不是劳动合同之根本目标,其根 本目标应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行为,即劳动者在一定劳动条件下的具体劳动过 程。 (4)劳动风险承担不同。劳务合同中劳务提供者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由自己来提 供,而且承担生产资料与劳努活动相结合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劳动合同中劳动 者使用的生产资料由用人单位来承担,劳动者不承担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各种风 险。 (5)酬金计算和反映的性质不同。劳务合同的酬金计算以市场价格来衡量,其 支付方式及次数由双方约定,反映了商品交换性质劳动合同的报酬计算以法律 的规定以及当事人约定来衡量,其支付方式及支付时间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 严格制约。 (6)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主 要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确定,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调整。 1、简述应该而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情况的处理。(简答题)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 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 行为不违法。(3)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劳动 报酬不明的,实行同工同酬。(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并补订书面劳动合同。(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每 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与劳动者订立无期限劳动合同。
自考《劳动法》历年(07.4-12.4)真题分章练习【第四章】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2012.41、下列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二次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时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双方在合同中仍可约定试用期D.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2、下列选项中,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B.劳动者患病,规定的医疗期结束C.职工协商代表在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期间,因其严重失职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D.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在任职期间无严重过失或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3、劳动者有下列行为却不应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是( )A.由于劳动者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B.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C.退休返聘人员拒绝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D.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答案】1、C 2、D 3、C2011.41、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标准是()A.按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B.按派遣单位所在地的标准C.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约定D.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约定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中,不包括的主体是()A.劳动行政部门B.工会C.企业D.劳动者3、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是()A.张某患职业病,但是未丧失劳动能力B.王某休假期间外出游玩遭遇车祸,正在住院手术C.李某在怀孕期间,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D.陈某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合同期满4、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成,应按以下程序解决:()A.由当地人民政府信访机构协调处理B.由人民法院受理C.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D.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解决5、甲、乙两人在机械厂的同一车间工作,在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乙右臂伤残。
劳动与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全国统一自考 方便携带
劳动法部分第一章劳动的产生和发展1、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劳动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产生于19世纪初期2、最早的工厂立法是英国1802年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3、英国在1824年颁布法令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罢工的权利并于1871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4、法国在1864年解除了罢工禁令并于1884年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权利5、20世纪以前的劳动立法正在逐步走出工厂立法的范畴6、劳动法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劳动法作为一个主要以劳动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是以劳动关系的存在为产生的前提的,但是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出现的7、劳动法产生的原因:1)劳动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2)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护自由平等竞争的需要3)劳动法的产生是劳动者长期斗争的结果8、初期劳动法的特点:1)初期劳动立法绝大多数是从改善童工和女工的劳动条件开始的 2)初期劳动立法适用范围狭窄3)初期劳动立法虽然规定了对部分劳动条件的改善,但还是一般缺少监督条款和责任条款,没有明确的监督检查机构,也缺乏对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和追究,劳动法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第二章劳动法基础理论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法的概念:广义上的法包括所有法律规范;狭义上的法在我国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会颁布的法律。
法:人们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基本特征:是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意志的体现,是社会规范,属上层建筑范畴。
核心问题:权利和义务。
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劳动法与劳动法学的概念狭义的劳动法: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公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一般以法典形式出现。
广义的劳动法: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总称。
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的特征:1)劳动法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有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双方具有从属关系。
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单选]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单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
[多选]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劳动关系。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名词解释]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简答]劳动法上劳动的特征。
(1)履行法律义务。
(2)基于劳动合同关系。
(3)有偿性。
(4)职业性。
(5)从属性。
[简答]劳动法的功能。
(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论述]劳动关系的特征和种类。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在劳动过程以外发生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使用者两个方面。
(3)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虽然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着隶属关系,但是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4)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劳动关系的种类:(1)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其中企业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劳动关系,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关系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劳动关系。
(2)以劳动关系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
(3)以劳动关系表现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将劳动关系划分为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论述、案例分析]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2019年自考劳动法-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
Company name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
themegallery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二) 劳动合同的特点(回顾)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主体地位的从属性。 3、劳动权利义务的法定性较强。 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5、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劳动 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单纯是劳 动成果的给付。 劳动合同是典型、双务、有偿、继续性合同
B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 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 书面劳动合同;
C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 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首月不双罚)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 动合同的前一日。
D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 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 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 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
主体特定。一方是用人单位(法人与 其他组织),另一方是劳动者(自然 人)。
签订合同前:平等; 签订合同中: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签订合同后:隶属特性
涉及具体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但根本 目标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行为。
劳动者使用的生产资料由用人单位来 承担,劳动者不承担生产劳动过程中 的各种风险。
以法律的规定以及当事人的约定
简答题
【03.4.3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 动合同应具备哪些条款?
Company name
试用期条款
自考劳动法教材梳理.doc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一、狭义上的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二、广义上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广义上的劳动法应做如下理解:⑴劳动法调整的是两部分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⑵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学上的劳动法研究范围是广义上的劳动法。
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⑴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⑵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⑶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四、劳动法的渊源我国劳动法有以下多种形式:①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②法律。
③行政法规。
④部门规章。
⑤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⑥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⑦地方规章。
⑧国际法律文件。
⑨国际惯例。
⑩法律解释。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由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和劳动有着直接关系的,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和实质。
因此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⒈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⒉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⒊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要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劳动法第一章第第四章单元测试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法学》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要求:卷面整洁,回答完整,禁止乱涂乱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
...劳动标准法的是()
A.职业安全卫生法B.工资法
C.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D.集体合同法
2.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狭义的劳动法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劳动法及相关法律
C.社会保障法
D.《宪法》及相关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5.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是()
A.《中共苏维埃劳动法》
B.《中共苏维埃劳动法典》
C.《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D.《美国社会保险法》
6.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于()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下半叶
7.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于()A.1919年5月 B.“十月革命” C.1919年6月 D.1921年7月
8.1922年苏维埃政权重新制定了()
A.《苏俄劳动法》
B.《苏维埃劳动法典》
C.《苏俄劳动法典》
D.《苏共劳动法》
9.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A.中国劳动组合秘书部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中国劳动组合委员会
D.中共中央政府
10.下列不属于1922年颁布的法律条文的是()
A.《费城宣言》
B.《劳动立法原则》
C.《劳动立法大纲》
D.《劳动法大纲》
11.下列属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是()
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C.1948年全国劳动大会决议中提出“关于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
D.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12.下列属于2002年通过的法律条文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C.《工伤保险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下列不属于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的是()
A.国际劳工大会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局
D.国际政府
14.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在()
A.瑞士
B.伯林
C.北京
D.巴黎
15.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
B.《巴黎宣言》
C.《费城宣言》
D.《开罗宣言》
16.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协调法的是()
A.劳动合同
B.劳动争议
C.集体协商
D.集体合同
17.本书第一章至第六章为劳动法的()
A.基础理论
B.劳动标准
C.保障
D.监督法
18.下列不属于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空间适用范围
B.时间适用范围
C.大气适用范围
D.人的适用范围
19.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有()
A.10章100条
B.11章103条
C.13章107条
D.16章106条
20.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每日工作___小时,每周工作___小时,一般每周工作为___小时。
( )
A.5,36,40
B.8,40,42
C.8,40,44
D.6,36,4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属于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的有()
A.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劳动
B.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
C.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D.劳动法上的劳动指社会所有劳动
22.下列哪些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
A.某职工与厂长之间发生的个人借款关系
B.某公司与所属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发生的关系
C.制作人为某机械厂定做一台机器设备双方发生的关系
D.某医院招收了符合录用条件的护理人员后,医院与护理人员产生的关系
23.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是指()
A.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B.国际劳工公约
C.国际劳工建议书
D.联合国和区域性有关公约或协定
24.下列属于劳动法的渊源的有()
A.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
25.下列属于进入20世纪后,各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的有()
A.工时立法
B.带薪年休假立法
C.职业安全与卫生立法
D.社会保险法
26.下列属于《国际劳动宪章》中规定的9项原则的内容的有()
A.工人和雇主都有结社的权利
B.保证教育和职业机会均等
C.男女工人做同等工作应得到同等的报酬
D.工人每周至少有24小时的休息,并尽量把星期日作为休息日
27.下列属于1983年以后中国恢复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后至2002年,新批准的公约有()
A.《残疾人职业康复与就业公约》
B.《劳动行政管理公约》
C.《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
D.《海员遣返公约》
28.下列属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的有()
A.工资法
B.工时休假法
C.职业安全卫生法
D.工伤保险法
29.劳动法之所以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理由是因为()
A.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C.劳动法和其它法一样
D.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30.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等社会关系。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军人优抚
D.住房福利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劳动法:(从广义和狭义回答)
32.劳动关系:
32.国际劳动立法:(从广义和狭义回答)
33.劳动法体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请简述劳动法的作用。
39.请试论述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及简答2008年1月1日起后的法定节假日。
36.请简述 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的主要成就。
37.请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题7,38题8分,共计15分)
38.请论述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及理解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0.1999年11月,许某与某制衣公司签订一份3年期劳动合同。
合同中未列明任何收费条
款,但许某向公司问及何时可以上班问题时,该公司经理告知:必须先交1000元培训费才可以上岗。
许某想到工作来之不易,即凑齐1000元钱交到公司。
公司随即允许许某上班。
上班第一天,班组长李某向其讲述了一些必要的工作常识,并作了实际演练,培训即暂告一段落,并称,以后视需要再对许某进行培训。
许某随即在第二天正式开始独立工作。
请问:(1)该制衣厂向许某收取1000元培训费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2)企业对招用的新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依法应由谁承担?41.小红和小娟是双胞胎姐妹。
姐姐小娟在家失业,有一次,姐姐看上一份工作,但要求视
力裸视在1.5以上,但小娟近视非常厉害,于是让妹妹小红去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但在实际工作中,该用人单位发现小娟工作常常失误,所以进行调查,发现小娟采用虚假手段获得此工作。
于是将其开除。
请问:(1)该用人单位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小娟和小红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