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工作流程图
食源性疾病工作流程
食源性疾病工作流程
1、坚持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报告卡,并上报医院的专管科室。
3、医院专管科室收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专管科室报院领导组。
由院领导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科室在会诊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将会诊确认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卡和该患者群补病例的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6、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理解立即向区卫生局汇报,并协助区卫生局在收到报告的3个工作日,组织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认(必要时向上级卫生局请求专家支援),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7、经专家组确认的异常病例、事件,本中心通过网络填写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到报告医院。
8、区卫生局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院感科
2017年8月3日。
食源性疾病检测报告工作制度和报告工作程序
食源性疾病检测报告工作制度和报告工作程序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高食源性疾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报告工作制度和报告工作程序。
一、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1.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范围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1.2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主体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
1.3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时间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1.4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流程(1)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2)上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预防保健科。
(3)预防保健科专管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将病例信息表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1.5 奖惩制度对及时上报且上报信息填写完整的临床医师进行奖励,对迟报、漏报、上报卡填写缺项严重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处罚,奖罚情况报分管领导,每月统计一次。
二、食源性疾病检测报告工作程序2.1 样品采集对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医疗机构应采集相关样品,包括粪便、呕吐物、血液等,并将其保存于冰袋中,尽快送检。
2.2 样品检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检测、毒素检测、重金属检测等。
2.3 检测结果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填写《食源性疾病检测结果报告表》,并在2个工作日内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4 结果反馈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结果反馈,并提出防控建议。
2.5 食源性疾病调查与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检测结果,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调查与控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范围1. 监测对象:我院就诊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
2. 监测时间:全年进行,每月为一个监测周期。
(三)监测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食源性疾病相关信息:发病时间、症状、疑似食物来源、暴露剂量等。
3. 生物标本:患者呕吐物、粪便、血液等。
(四)监测方法1. 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应当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疾病进行审核、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监测数据上报1. 医疗机构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上报给院感科。
2. 院感科每月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辖区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食源性疾病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 设立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部门,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的收集、审核、填写和上报等工作。
(二)培训与考核1. 医务科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的培训。
2. 定期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业务水平符合工作要求。
(三)工作流程1.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及时报告给院感科。
2. 院感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 院感科将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上报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流程
2024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流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监测和调查工作,提前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食源性疾病处置报告流程
医院食源性疾病处置报告流程一、前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有害物质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场所,需要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处置报告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公共卫生。
二、食源性疾病处置报告流程1. 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医院各科室在接诊病人时,如发现2人及2人以上有共同饮食史和类似临床症状的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应立即报告给医院公共卫生科。
2. 公共卫生科初步核实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饮食史和临床症状等,判断是否符合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3. 启动应急预案如初步判断为食源性疾病事件,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置工作。
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入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请求支持和协助。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食品安全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5.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理调查员应深入病例发生地点,了解病例的饮食史、接触史和现场情况等,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卫生学处理措施,如封存可疑食物、停止销售等。
6. 及时上报和发布信息在调查和处理过程中,公共卫生科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进展情况,并按照要求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舆论,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7. 总结和整改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理结束后,公共卫生科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三、总结医院食源性疾病处置报告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公共卫生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流程,医院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源性疾病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通过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总结和整改,医院可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流程图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流程图第一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流程图大邑县第二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流程图首诊医生接诊食源性疾病病员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病原学检验医生采集并填写《食源性疾病同时采集病例生物样本开展医生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后,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沙门、志贺、副溶、致泻大上报预防保健科肠、诺如预防保健科会同医务科及2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将报告卡交兼职报告员张倩处确认后将由预防保健科人员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兼职报告员在病例就诊后48h 病例报告卡》(附件2),附内将信息录入“食源性疾病监送病历信息至县疾控测报告系统”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登记本上登记留存记录(附表4)一旦发现聚集性病例或异常,及时核实并按要求上报县疾控 1 2第二篇: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三个基本要素:病源物----致病因子;传播媒介----食物;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范畴(1)食物中毒(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3)食源性寄生虫病(4)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5)其它: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背景及意义ϖ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
ϖ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
ϖ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列亡事故履禁不绝,1996年6、7月间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192人,死亡35人;1988年春节期间,山西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29 6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27人死亡。
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典型案例。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
关于印发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通知各科室:根据《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卫监督秘【2011】774号文件要求,我院被列为哨点医院,应全年开展主动监测,留取生物学标本,并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
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现制定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附件: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图2015年11月5日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为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我院建立院长负责制,专管科室具体管理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职责.根据《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和《六安市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制定本监测方案.一、组织机构与职责(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宗胜副组长:孙良业成员:江频韦红徐皓胡安荣汤海涛方国军翁云龙白友为余龙张松涛黄新明王劲松邓娟罗超张静刘敏职责:协调监测工作,负责院内会诊,全面落实方案,医疗安全保障。
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为食源性疾病监测专管科室,刘永玉为专管人员,协调临床科室、检验科共同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1、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职责:(1) 组织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参加上级培训,开展院内培训和院内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
(2) 每日收集汇总相关科室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报告卡,并将报告卡的信息网报至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平台。
对于院内出现的疑似聚集性病例或死亡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3)每日收集相关科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情况并记录(包括零报告)。
对于科室报告的异常病例,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将会诊确定的病例信息在会诊结束当日上报给当地疾控中心。
(4) 协调临床检验科室向当地疾控中心送生物样本和(或)阳性菌株/病毒。
(5)配合疾控中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临床科室职责:(1)科室日常管理科主任负责制,指定1名责任医生负责科内每日病例报告卡的收集、审核和登记,并与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沟通.(2)组织科室培训利用科室早会、主任查房、病例讨论等机会,经常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及时报病的意识及识别与诊断食源性疾病的能力.(3)临床医生在日常接诊工作中,识别、诊断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需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卡》,食源性异常病例需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工作职责及报送流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 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 做出明确病因诊断的就诊病例。属 非常见致病因子所致食源性疾病( 应是首次发现!一旦诊断、处置明 确后,以后即不再归为“异常病例 ”),如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 肾结石、瘦肉精猪肉所致人体急性
中毒等。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流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流程
1. 2. 3.
4.
检验科室职责:
对食源性疾病暴 发事件中检出的 致病菌,及时送 至省疾控中心。
谢谢!
1.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职责
2.哨点医院工作职责
哨点医院应建立院长负责制、专管科室具体管理的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院内食源性疾 病监测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科室职责:
承担病例生物标本(粪便或肛拭)病原学检验的哨点医院, 临床医生还要采集食源性腹泻病例的生物标本(粪便或 肛拭),并开具检验单。全年采集标本不低于120份。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工作流程
指出现2例及以上具有共同暴露和 症状相似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或异 常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 例的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和 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但不 包括食源性传染病疫情(报传染
病疫情网)。
二、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1.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职责
成立以分管主任(局长)为组长、专管及相关科室负责 人为成员的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 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食源性疾病报送流程 及各部门工作职责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五年七月七日
食源性疾病监测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 二、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流程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
卫生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机制及流程
卫生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机制及流程
1、坚持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报告卡,并上报医院的专管科室。
3、医院专管科室收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专管科室报院领导组。
由院领导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科室在会诊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将会诊确认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卡和该患者群补病例的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6、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理解立即向区卫健局汇报,并协助区卫生局在收到报告的3个工作日,组织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认(必要时向上级卫健局请求专家支援),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7、经专家组确认的异常病例、事件,本中心通过网络填写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到报告医院。
8、区卫健局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食物中毒流程图
①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当及时上报区卫计局政法科。
②政法科通知疾控科对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进行核实。
③疾控科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
④信息核实后通知政法科。
⑤政法科将事件信息通知市场监督管理局。
⑥疾控科、检验科到患者就诊医院和事发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样本采集。
⑦医政科到就诊医院组织救治。
⑧疾控科将事件形成初步报告,并在24小时内将事件信息录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
⑨疾控科在一周内将流调结果、检验报告汇总形成结案报告,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系统。
⑩政法科将事件流调结案报告通知市场监督管理局。
哨点医院方案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来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二、监测内容
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的感染或中毒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内容包括:症状、体征、饮食暴露、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等。
三、监测对象:食源性异常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四、报告流程:
1、监测对象到哨点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
2、首诊医生接诊后向医院专管人员报告。
3、医院专管人员搜集信息上报,并定时汇总。
4、及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网报。
5、向县疾控中心报送待检标本,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五、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小组。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及要求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 诊病例。《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详见《2015 年国家食源性疾病 监测工作手册》附录2(目前尚未下发或公布)。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 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流行病学所研究的病因是从群体观点着手,当其他因素固 定不变时,某种因素在人群中增加或减少,嗣后伴随某种 疾病频度增加或减少,就可认为此因素是该病的病因。
非传染病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监测
根据《2015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 分 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监测 暴发监测 其中,各县哨点医院“病例监测”主要是对病例信息采集和上报,且对 病例信息采集涉及有关病例进行了定义,即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诺如病毒(2015年新增)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病原学检验实验室分工 州人民医院(哨点医院)承担生物标本采集并进行特定病 原体检验。
特定病原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 菌、诺如病毒
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州人民医院实验室上报的食源 性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复核。
医院机构(主要的)
病例就诊——发现——疑似事件报告
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内发现 2名或2 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 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 常病例。(见“病例信息的汇总分析”(1)) 哨点医院发现 1 名或 1 名以上病因性食品明确的中毒性病例。(见 “病例信息的汇总分析”(4),这一点与监测报告对象有出入。)
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工作方案
市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工作方案哨点医院建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开展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的能力。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二、监测对象1.监测病例定义1)、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2.重点监测的科室为内科(消化、肾病、神经、呼吸)和儿科。
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三、监测方法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临床医生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负责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1),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临床诊断等信息并报公共卫生科。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临床医师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定义后,报告公共卫生科,经专家会诊,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3)。
3、哨点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上报定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四、信息报送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哨点医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1)送定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后的1 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写并上报信息。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1)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医院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3)。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流程
1、检测对象到医院就诊。
2、首诊医生做出食源性疾病诊断。
3、散发病例(一般不需要流调)。
4、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例及以上发病,一人及以上死亡),
5、食源性异常病例(二级医院罕见)首诊医生于确诊后24小时内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表》疾病预防控制科。
6、每日定时收集《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表》,疾病预防控制科48小时内完成网络上报,首诊医生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
7、疾病预防控制科核实后立即电话报告主管领导市疾控中心负责流调,医院协助做好流调工作疾病预防控制科于2小时内上报市疾控中心,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疑似传染病患者隔离、救治、消毒(感染性疾病科),必要时转诊到定点医院。
8、一般患者对症治疗,每月总结、分析、上报首诊医生立即电话报告医院应急办,疾病预防控制科根据情况于2小时内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办立即电话报告主管领导应急办根据情况2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卫健委,注意留存病例生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