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自适应练习注意:1.练习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练习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初旬.(xún)翡.翠(fěi)掺.和(cān)榛.子(zhēn)B.正.月(zhèng)元宵.(xiāo)娴.熟(xián)骡.马(luó)C.唾沫.(mo)肿.胀(zhŏng)黄焖.鸡(mèn)脉脉.(mō)D.吞噬.(shì)演绎.(yì)甜腻.(nì)浓稠.(chō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风筝鞭炮通宵燃放B.春联店铺年糕百年C.糊涂搅和脱缰敦厚D.猜想采绘粉碎响彻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豆和红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作物B.在知识的海洋里,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遨游。
C.在高低杠比赛中,李翔的单臂大回环做得近乎完美,堪称这一高难度动作的开山鼻祖。
D学校的礼堂里悬灯结彩,迎接龙年新春的到来。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B.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C.“噗。
”锅内又叹了声气。
D.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以浓郁的“京味儿”语言,再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
B.沈从文在《腊八粥》中以儿童的视角,写出腊八粥的美味及其对孩童的吸引力之大。
C.《古诗十九首》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一组五言古诗,作者是萧统。
D.《十五夜望月》作者唐代诗人王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二、文言文(16分)(一)默写(6分)6.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7.从今克己应犹及,______。
(卢仝《人日立春》)8.《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织女无心织布。
上海2018春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快阁东西倚晚晴。
(黄庭坚《登快阁》)(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_》)(3)王维《终南山》中描写山中云气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调皮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下面是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的四句话,其中用语正确的一句是( )。
(3分)A.王总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其他人发言.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C.一年来大家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不胜感激。
D.公司的庆典活动将于下月举行,敬请期待。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艺术美的特殊价值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特殊的价值。
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首先,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其次,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再次,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恒性.②正因为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在某些方面有其更为优越的品格,所以,人们并不以现实美为满足,而在享受现实美的同时还热烈地追求艺术美。
这正是艺术美具有特殊价值的原因。
③关干艺术美的价值问题,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认为,艺术的价值可以用一个向外扩展的十字坐标来表现,十字坐标的横轴由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组成,它的纵轴由创造-—生产方面和反映——信息方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多种作用组成的环形图:④如图所示,艺术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图中所列举的这些作用,不仅彼此界限不明,而且有些作用是非艺术品也具有的,因而很难使人准确地把握艺术的特殊价值在哪里。
上海市青浦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青浦区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19.6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
([_________]《师说》)(3)《过秦论》中作者在最后指出秦的过失是“________”。
【答案】 (1).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 韩愈 (4).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情境式默写以及文学常识。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
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
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
2.按要求选择(1)下列句子中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的一句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三处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我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学生。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
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拔冗固复为谢!此致敬礼!张晓2018年7月6日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答案】(1)B(2)①“你刊”改“贵刊”②“大作”改为“拙作/拙笔”③“拜读”改为“指正、斧正”④“务必”改为“能、能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语文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题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 ④⑤③①②B. ②①④⑤③C. ②⑤①④③D. 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 70分(一)(16分)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父亲不写信阅读答案
父亲不写信阅读答案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总分值150分,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竹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2.(《雨晴》)3.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4.山水之乐,(《醉翁亭记》)5.入那么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天山”在词中代指(2分)7.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参军、勇赴国难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
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假设带然。
8.(1)本文的作者是(2分)(2)东岳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以下不属于其他四岳的是()(2分)A.南岳衡山 B.西岳华山 C.北岳恒山 D.中岳黄山9.选文主要写了。
选文中能说明冬季特征的句子有:(1)(2)(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益王尝作假山,召僚属臵酒,众皆褒美,姚坦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
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2018年11月六(上)语文绿色质量指标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教材2018年中小学绿色质量指标测试六年级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出征》3.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4. ,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5.茅檐长扫净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3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诗歌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天气急剧变化的七言绝句。
B.诗歌依次呈现了云翻、雨泻、风卷、天晴之景。
C.诗人运用色彩对比,体现昼夜之景的鲜明反差。
D.“醉书”之醉,既在于酒,更在于山水之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7分)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8.“鲍叔终善遇.之”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相逢B.遭遇C.相待D.对付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管仲之谋也。
10.“鲍叔知其贤”,文中最能印证“鲍叔知其贤”的内容是“”。
(2分)12.“管鲍之交”这一典故,旨在传扬。
(2分)A. 宽容的美德B.深厚的友情C.感恩的情怀D.自强的精神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5分)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小学六年级语文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情检测答题纸
! 小学语文抽样检测答题纸姓名 学校 班级准 考 证 号![0] [0] [0] [0] [0] [0] [0] [0] [0] [0] [0] !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 铅笔代为填涂准考证号并填涂下面的缺考违纪标记。
缺考涂1,违纪涂2。
考生禁涂。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要认真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 [4] [4] [4] [4] [4] [4] [4] [4] [4] [4] [4] ! [5] [5] [5] [5] [5] [5] [5] [5] [5] [5] [5] ! [6] [6] [6] [6] [6] [6] [6] [6] [6] [6] [6] ! [7] [7] [7] [7] [7] [7] [7] [7] [7] [7] [7] ! [8] [8] 8] [8] [8] [8] [8] [8] [8] [8] [8] ! 1 2 [9] [9] [9] [9] [9] [9] [9] [9] [9] [9] [9]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A][A][A][A][A][A][A][A][A][A] [A] [A] [A][A] [A] [A][A][A][A][A] !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D] [D] [D] [D] [D][D] [D] [D] [D] [D][D] [D] [D] [D] [D]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A][A][A][A][A] [A][A][A][A][A] [A] [A] [A][A] [A] !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D] [D] [D] [D] [D][D] [D] [D] [D] [D][D] [D] [D] [D] [D]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0.将人物与故事用线连起来。
2018年上海市初中绿色指标测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绿色指标测试六年级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8.5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10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3. ,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4.我歌月徘徊,。
(《月下独酌》)5.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八则》)(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诗。
(1分)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C.即事感怀D.边塞征战7.本诗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其中“人情美”指的是。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 12分)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②,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讨:讨伐。
荆:指楚国。
②舍人:门客。
少孺子:年轻人。
8.上文选自《》,由西汉时期的(人名)编撰。
(2分)9.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3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蝉高居.悲鸣()②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1分)A. 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是吾剑之所从坠。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11.下列对划线句中“是”所指代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欲谏不敢B. 怀丸操弹C. 游于后园D.露沾其衣12.吴王“乃罢其兵”,是因为他从舍人的话语中悟出了的道理.(2分)二、现代文(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5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删改)①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2018年11月六(上)语文绿色质量指标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教材2018年中小学绿色质量指标测试六年级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出征》3.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4. ,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5.茅檐长扫净无苔,。
《书湖阴先生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3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诗歌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分)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天气急剧变化的七言绝句。
B.诗歌依次呈现了云翻、雨泻、风卷、天晴之景。
C.诗人运用色彩对比,体现昼夜之景的鲜明反差。
D.“醉书”之醉,既在于酒,更在于山水之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7分)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8.“鲍叔终善遇.之”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相逢B.遭遇C.相待D.对付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管仲之谋也。
10.“鲍叔知其贤”,文中最能印证“鲍叔知其贤”的内容是“”。
(2分)12.“管鲍之交”这一典故,旨在传扬。
(2分)A. 宽容的美德B.深厚的友情C.感恩的情怀D.自强的精神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5分)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2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写出空缺部分(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2)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青西郊野公园的水杉茂密成荫,鸟儿嘤嘤鸣唱,不由让人联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唐荆川①性俭素。
冬不炉,夏不扇,岁衣一布,月食一肉。
结庐陈渡②,不蔽风雨。
时往来乡郭,乘小舟,低头盘膝,见者不知为贵人。
即遭凌侮,不较也。
冬则加草以为温,有老友见之泪下,为市一床,而终身无厚菌褥③。
门生子弟,从公游处,不堪其苦,而公独安之,曰:“不如是,何以被除欲根?”【注释】①唐荆川:唐顺之,号荆川。
明朝大臣。
②陈渡:地名。
③茵褥:床垫。
2.【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谈笑有鸿.儒()(2)为市.一床()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住所的环境。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则凸显出唐荆川住所简陋的特点。
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2014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六年级语文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015.6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分)一、默写(6分)1.只恐夜深花睡去,梦里不知身是客。
(《海棠》)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论语》)3.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量地利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下独酌》)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黄鹤楼》)二、语言实践(10分)6.下列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A。
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C。
心有余悸:因为做了坏事,心里感到害怕,担心他人报复。
D。
逞强好胜:指显示自己能力强并想胜过别人。
7.雨骤时,沿铁皮凹槽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来,金戈铁马声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选自《马来的雨》)⑴依据文意,能正确地填入上述文字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A。
流传满打B。
泻迫盈击C。
淌传盈打D。
泻逼满击⑵本学期还学过写“雨”的诗句是(2分)8.根据要求完成练。
(5分)端午节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了解我国传统的风俗惯,感受一下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校将开展“端午诗会”和“端午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同学们诚邀你参与,并一起来完成以下的任务。
⑴不属于端午节俗的一项是(1分)A。
采插菖蒲、艾蒿、吃粽子B。
饮蒲酒和雄黄酒C。
用符图驱邪、赛龙舟D。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⑵请你将活动主题补充完整:感受端午魅力,了解端午文化。
⑶关于“是否重视端午节”的调查。
(共1000人)列为法定节日前是否重视端午节人数比例重视不重视无所谓14.1%29.6%56.3%人数比例70.1%11.2%18.7%列为法定节日后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日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所谓。
x488-上海市静安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静安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2018.06 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两句。
《苏幕遮》中写荷花的句子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2.按要求选择。
(5分)(1)以下句子不适合表达惜别情感的一项是()。
(2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2)填入下列语段[甲][乙]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菜瓜,[甲],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黄色。
果实长形或椭圆形,皮白绿色,[乙]。
A.[甲]一年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B.[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草本植物C.[甲]一年生可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D.[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可食草本植物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2分)学问的技艺徐贲①人们在讨论“学问”问题时,总是强调学问的学识,而忽视学问的技艺,在论及学问的时候,关注的是学识的积累(阅读、思考、见解)和学识的文字产品(著作,授业,演说),但是,在学识积累和文字产品之间,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近几年来,西方对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一17世纪)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对他们学问技艺的关注:他们是怎么处理和管理知识信息的,怎么记笔记和做评注等。
②学识积累既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知识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和经历中,关键是如何处理和管理知识。
2018年 上海秋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网传版)
P.F. Productions 后期制作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君子固穷,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 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 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A. ③①④②B. ③②①④C. ②①④③D. ②③①④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保留版权2018年高考语文第1页(共8页)二阅读7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普陀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2017·12·26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雪尽马蹄轻。
《观潮》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
(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
(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本文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2017.6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一)默写(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3.斜阳流水推篷坐,。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4.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5.,香雾空蒙月转廊。
(《海棠》)(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和“”,都因其漂泊无定的特点而被诗人借用。
(1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了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秀丽的图景。
B.颔联点题,以蓬草比喻自己,形容离别后的孤寂。
C.颈联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以“萧萧马鸣”再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句中,与划线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七里之郭B.委而去之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寡助之至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的重要性。
(2分)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
B. 在众因素中,“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C. 第四段罗列了古代君王们用以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
D.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劝说国君施行仁政,以民为本。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许衡尝暑中过河阳①,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②?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③。
其家人化之如此④。
”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注释】①暑中:盛夏时。
②独:难道。
③睨视:斜着眼看。
④化:感化。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分)(1)许衡尝.暑中过河阳 (2)童子过.之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3.四方学士在许衡死后“皆聚哭”,是敬重于许衡、的优秀品质。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5 分)马来的雨(节选)①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的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②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却没有了。
③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④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
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
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
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
旱季雨是shēchǐ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⑤马来的雨很劲。
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的淌到地里去了。
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
马来西亚的车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车几乎都能见到,这里的车价与其他物价相比似乎不贵,因此私车并不稀罕。
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驾车乘车的人在空调里没有暑苦,当然也体会不了那雨的清凉,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
⑥在海上,那雨是让你"观"的。
素有"海洋公园"之誉的马来西亚,其美景离不开海的衬托。
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那里的雨景格外壮观。
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洋洋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动,快艇箭似地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线条。
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细雨适宜湖泊,骤雨才适合海洋。
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马来西亚的方式.......爱你",不知歌词如何,但可以想象那韵味会是马来雨的方式。
⑦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⑧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shē chǐ品 ( )15.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
(3分)16.在高脚屋听雨,雨声“刚柔并济交响成曲”,“刚”是指之声;“柔”是指之音。
“交响成曲”是因为。
(4分)17.选文通过描绘、、这三个场景表现马来雨的特点,这三A. 柔情似水B. 热情奔放C.惊心动魄D.豪爽透彻(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 分)我的老师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⑥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
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香祈祷。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呦!”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⑦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⑧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⑨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⑩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从此,我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
(有删改)19.本文记叙了蔡老师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1);(2)课外教我们跳舞。
(3);(4)。
20.第③段加点词“好像”不宜去掉,理由是。
(2分)21.下列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写出孩子们的天真调皮。
B.表达“我”内心的得意。
C.体现蔡老师内心的尴尬。
D.表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
22. 第⑤段“我”至今还能记得诗歌的具体内容,是因为(1);(2)。
(4分)23. 有人说,第⑦⑧两段没有围绕题目写,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三、综合运用(5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曾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外阅读调查,据“中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调查结果显示,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其中阅读原著的只占7.9%,读简缩版的占3.9%,读连环画的占2.2%,观看影视版的占17.8%。
24.对以上材料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不感兴趣。
B.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方式正在与时俱进地变化。
C.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D.有超过七成的中学生未看全中国四大名著。
25.上面四幅图中,你最喜欢的一幅出自名著《》;这本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小故事是(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3分)四、写作(40分)26.题目:那一天,我明白了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写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答题纸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 2. 3. 4. 5.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6. 7.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9. 10.(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1. ⑴ ⑵12. 13. 、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4.15. 16. ; ;。
17.18.(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9.(1);(3);(4)。
20.21.22.(1);(2)。
23.三、综合运用24.25.《》26.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一)(共10分,每小题2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 谁家新燕啄春泥2. 箫鼓追随春社近3. 翠色随人欲上船4. 自缘身在最高层5. 东风袅袅泛崇光(二)(3分)6.(1分)浮云7.(2分)B(三)(6分)8.(2分)B9.(2分)对比“得道”10.(2分)C(四)(6分)11.(2分)(1)曾经(2)经过、路过12.(2分)众人争着摘梨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