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并找出一月0℃等温线。
2.分析温度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气候(本节课主要学习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差异。
(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幻灯片展示:各地不同的景观图片。
教师: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揭开它美妙神秘的面纱吧!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的位置、地形”图,回忆以前学过的我国的位置及地形知识。
(设计意图:强化读图意识,以读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
)教师:我国东濒世界第一大洋,西倚世界最大陆块,复杂的地形及海陆位置,造就了气候的多样性。
任务一: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明确的任务形式,落实本节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一月0℃等温线及穿过我国哪一座山脉和哪一条河流;(2)了解我国一月南北的气温差异;(3)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师补充:等温线的特点,读等温线的注意事项及读图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8℃ 0℃ 8℃ -8℃-8℃ -8℃ 0℃0℃ 0℃ 8℃ 8℃ 8℃ -8℃ 0℃ 8℃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任务二: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明确的任务形式,落实本节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
)学生读图:学生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七月低于8℃区域;(2)了解我国七月南北的气温差异;(3)归纳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讨我国的温度带。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冬季东北地区的景色览和海南的景色),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景色,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两地的气温差异巨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首先我们学习我国的气温的分布特点合作【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读图】看第32页图2-22和33页图2-23,思考、探究【指导】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
算一算温差为多少?3.观察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有何特点?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2。
2 中国的气候【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
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2)教案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 2.2 中国的天气( 2)教课设计《中国的天气》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我国季民风候的特色、影响范围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害。
2.经过读图、析图、对照、概括,从中培育剖析综合的能力,掌握剖析季民风候特色的技术。
3.知道我国灾祸性天气频发,评论季风对人类活动生产的影响,初步建立防灾减灾的能力。
教课要点:我国季民风候的主要特色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难点:理解季风进退的早晚、强弱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以图析文、对照剖析、概括总结教课准备:有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方案 1:师发问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同学们思虑:我们的房子为何大多南面的窗户大北面的窗户小?这说明是什么要素影响了我们的建筑?〔指引学生说出与季节有关,夏天酷热并且常刮南风,南面的窗户大有益于通风散热,冬天严寒且刮寒风北面的窗户小有益于御寒保暖。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季民风候明显。
方案 2:出示一组景观图片〔暴风暴雨的夏天、严寒干燥的冬天、洪涝灾祸、旱灾、台风、沙尘暴等,〕指引学生察看剖析,我国明显的季民风候为何会屡次形成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学习:季民风候明显和多特别天气。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一〕学习任务一:季民风候明显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35、P36、 P37 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读图 2— 21,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季民风候?各自散布在什么地点?〔2〕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民风候是一回事吗?〔3〕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两种?它们分别是什么风向?发源自哪里?会带来什么天气?影响范围?〔4〕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有什么影响?联系生活议论:夏天风的强弱变化会对我国南北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5〕读图 2— 22 用彩笔描绘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指出大概以哪些山脉为界?〔6〕阅读教材 P37 资料,对照我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与维度大概同样的法国巴黎,看他们冬天气温、夏天气温、气温年较差有什么差别?这说明我国季民风候拥有很强的什么特色?2、小组沟通以小组为单位,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研究:研究问题 :议论我国季民风候明显形成的原由及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点拨:察看世界地图找到我国所处的地点——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海洋——太平洋,有巨大的海陆差别。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内容较多,分4课时讲授。
第1课时讲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和温度带的划分,第2课时讲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第3课时讲我国的第二个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4课时讲季风气候带来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我国的2个气候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学可从教材安排的地图入手,通过读图、析图,学生讨论探究,来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教学难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等等。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欣赏图片“某某的冰雕”和“某某的花市”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间某某和某某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入对中国冬夏气温的学习。
讲授新课:气温是构成气候的要素之一,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来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气候课题气候(2)课型新授课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学目标2。
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1。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教学重点2。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教学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备课札记一、导入新课[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二、讲授新课(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读图练习]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1我国降水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2、我国降水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3、我国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三、本节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并能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降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气温状况,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学习了温度,但还是不够的。
还得知道各地的降水情况。
那大家看看我国的年降水量图。
二、新授1、看第35页图2-25“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①、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海南等;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
)②、说说中国降水量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③、中国降水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夏秋降水多,而冬春的降水少)2、阅读材料——“我国的雨极”思考:火烧寮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其降水的水汽来源各来自哪里啊?(台湾的火烧寮的水汽是来源于太平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水汽是来源于印度洋。
)3、过渡: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即使没有到过的话,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对于沙漠来说,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河流,也基本上没有生物的生存。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要表现在
A.形成大量降水 B.带来狂风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南部沿海 D.黄河中下游地区
7、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分)
(1) 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
响我国的_________(冬、夏)季风。
(2)气流①是_________风,来自太平洋。
气流②是_________风,来自_________洋。
(3) 我们把受气流①和②影响明显的地区,称
为E ________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
不够明显,则称为F____________区,E区内降
水较________,而F区则相反。
(4) 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__—阴
山—_________一线
附参考答案如下:
1、C
2、D
3、D
4、D
5、A
6、B
7、(1)夏(2)东南西南印度(3)季风区非季风区多或丰富(4)大兴安岭巴颜喀拉山
智能拓展1你从我国气候气象灾害频发获得什么启示?2若给我国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2.通过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3.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
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气候神秘的面纱吧!(出示海南省和黑龙江省同一时间的景观)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二、新课导入:(一)、气候复杂多样1、教师:我国东西跨经度大、南北跨纬度大,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2、活动:①从图2-22中读出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②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约,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
学生:低、44℃、差别很大3、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案2(无答案)湘教版(new)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2)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7、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 )A.5月 B.6月 C.7月 D.8月8、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提示:选择题错1个算1处错误,填空题错1个空算1处错误)第三步:巩固拓展提能力具体活动安排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1.半湿润地区的天然植被是( )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 C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2.乌鲁木齐年降水量约为277毫米,北京约为644毫米,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 教师设计意图:A纬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C地形类型不同 D海拔高度不同3.山东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右面图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平均分配图,图乙中与此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城市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5。
读我国四城市1月、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最大的是。
(2)从图中可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填“较大"或“较小”),我国的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填“南方”或“北方”)地区。
(3课后认真完成,小组长给本组同学统一答案及时纠错。
2。
需要讲解的题目统计起来。
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个性化修改: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导入】图片导入,用南方与北方的图片来导入本课。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
导入【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值一。
下面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2-2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来总结我国南北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总结我国一月南北气温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过度】前面我们学习过等高线,下面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叫等温线?答: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我们称之为等温线。
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引导】那么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普遍高温呢?答: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板书】二、温度带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大,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习惯上以活动积温为指标,划分了五个温度带。
【引导】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什么是活动积温?学生对照中国温度带划分图,由南向北依次认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以及高原气候区所包含的主要地形区。
(此部分内容为本节重点、并且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以及地形图相互联系、可充分训练学生答: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强调一年中≥10℃时日均温之和。
)阅读p35、认识不同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其熟制。
(阅读后教师可自北向南依次展开介绍。
强调“熟制”、春小麦与冬小麦。
)出示不同温度带的活动积温,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的读图能力并巩固所学。
)【板书】三、干湿地区1、降水量和蒸发量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中国年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找出并勾画800、400、200mm 等降水线。
总结出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读中国4个城市的降水量逐月分配柱状图。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出它们所大致反映出的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答: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学生对照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地图,由南向北依次认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主要分布地形和天然植被详细了解、训练学生读图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知道我国基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⑵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教法方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教案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下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新课导入:方案:图片导入: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
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转承: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温度带、降水、干湿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等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教学内容较多。
在教学处理中,一定要用好“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年降水量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等6幅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指导学生以这些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完成相关“活动”中的任务。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P.33“活动”。
1.指导学生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下列任务:(1)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两地气温相差多少?(让学生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形成感性认识)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学生阅读P.32“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材料,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2)让学生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勾画出1月0℃等温线,看一看它与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大致吻合,观察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2、2 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学习任务】知识与技能1、掌握下列概念:冬季风夏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2、知道我国的特殊天气3、会分析季风气候和特殊天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理动画来演示季风的移动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季风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季风的移动规律难点:季风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教材第35—41页,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和一带,它同来源于洋和洋的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一般地说,季风区内降水,夏季风在我国东部进退的规律是。
若夏季风实力强劲,容易造成“ ”。
3、我国的特殊性天气有,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是。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1、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2、请举例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
3、谈谈特殊性天气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冬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夏季风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的进退规律特殊性天气和气候四、课堂诊断读右图,回答1~2题: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2、东南季风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读下表,回答3~4题:地点纬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齐齐哈尔(黑龙江)4723′N -19、6℃22、6℃ 巴黎4858′N3、1℃19℃3、两地气温年较差分别是:A、42、2和15、9℃B、22、7和3、6℃C、38、6和19、5℃D、不能确定4、两地的纬度大致相近,但齐齐哈尔(我国)的气温年较差大,主要原因是:A、受季风影响B、受地形影响C、受洋流影响D、受纬度影响5、读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四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多集中在季。
湘教版初中八上 2.2.2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八上2.2.2中国的气候教案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
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温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度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带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气候类型多样,这是因为我国地跨众多______和_______,加上地形________,地势_________,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_________。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______,南方温暖。
而越往北气温就越_____ ,夏季南北_________。
3.降水的地区差异_________ ,_________地区降水____,较为 _______,而越往________,降水量就______ ,干旱就逐渐加重,即
我国降水从__________________..
4.(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按降水由多到少,
依次为,这是因为
;①⑤⑥⑦1月均温最
高
的是最低是 ____,7月
则。
(2)从温度带干湿地区来讲
A 带地区
B 带地区
C 带地区
E 带地区
F 带地区。
(3)边界线a大致以(山)
河为界,此线以北1月均温
0℃(大于、小于)以南0℃。
(大于、小于)
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
成因:纬度位置
6.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
成因:纬度位置
7.我国的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8.我国降水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9.我国降水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______季节,年降水量______。
三、共同探究
读广州和哈尔滨两城市的气温变化图,回答:
(1)A、B两图符合广州气温变化状况的是_____。
(2)七月份,A地气温为_____,B地气温为______,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3)两城市中,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
(4)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_____度,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整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归纳一下。
五、拓展练习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
A.海拔高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
C.距冬季风源地远
D.纬度高,白昼短
3.我国某城市一月平均气温为19℃,7月平均气温为29℃,平均降水量为1260毫米,这个城市可能是()
A.沈阳
B.天津
C.海口
D.重庆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漠河
B.吐鲁番
C.青藏高原
D.曾母暗沙
5.2009年3月6日气象台发布:“华南大部首次降雷雨,6日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有暴雨”。
这说明我国雨季最长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6.填下列表格。
答案
中国气候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略
共同探究 (1) B (2) 23度左右 28度左右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3) A (4) 35度左右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拓展练习1 .C 2. D 3. C 4 . C 5 .D 6.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