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_话题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ab66d9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7.png)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
外婆家在乡下,那里有好多又漂亮又好看的星星。
每到夏天,漫天飞扬的星星,像一颗颗水晶掉落在黑夜里。
奶奶说,我们家乡也有一种“星星”,叫做“二人转”。
“二人转”是什么?我很好奇。
大人们说,它是我们家乡的“宝贝”,是“快乐的种子”,就像漫天星星一样,带给我们快乐和希望。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看了“二人转”。
舞台上,两个穿着色彩缤纷衣服的叔叔阿姨,一边唱着好听的粤语歌,一边跳着有趣的舞蹈,还讲着惊险的故事。
我看得津津有味,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拍手叫好,眼睛都看花了。
舞台上,叔叔阿姨的表情非常丰富,比大变脸还快。
他们有时候扮成农民,有时候打扮成神仙,有时候扮成小动物,可好玩了!而且,他们会用扇子、手绢、帽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真是神奇无比。
我还看到旁边的大人,跟着音乐扭来扭去,有的还跟着一起唱。
他们比我还开心,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家乡的“二人转”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家乡的夜晚,也照亮了人们的心。
下一次,我也要学着唱“二人转”,我要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希望,家乡的“二人转”永远闪耀着光芒,像星星一样,照亮着我们,也照亮着未来的我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东北二人转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东北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084be9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e.png)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
![二人转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db8940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0.png)
二人转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说起来这片土地还真是人杰地灵,不仅出现了“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历史节点,而且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老而又文明的传统习俗和风俗。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东北民间艺术瑰宝——二人转。
它形成于清末年间,以辽宁省东部长白山区和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为盛行区域。
每当过年或红火热闹的场面都少不了它:如果哪天你去到农村,远远看见几位妇女头戴绿色碎布帽子,身穿绿色棉袄,腰系红带儿,手拿两个二胡,边走边拉着《回杯记》、《小姑贤》、《珍珠倒卷帘》……准没错!再看看村口那块醒目的牌匾“二人转之乡”,哇!好美啊!后来,父亲告诉我,所谓二人转就是一男一女表演一段故事,特别逗乐。
如今已发展成为包括戏曲、音乐、舞蹈、杂技、绝活等门类齐全的民间艺术,成为辽宁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人转的唱腔独树一帜,表演生动幽默,舞台气氛火爆。
更让我惊叹不已的是,竟然还能用“小品”式的语言讲述故事呢!每逢过年、喜庆日子,二人转演员也会同其他民间艺术团体登台演出,给百姓带来欢声笑语。
“千古奇书一卷装,汉王刘项各分疆;金戈铁马沙场啸,乱世奸雄起高唐。
梁红玉擂鼓退敌兵,太祖高皇巧安邦……”听到熟悉的唱词,仿佛置身其境,令人感慨万千。
- 1 -。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e1f5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My hometown's traditional two-person theatrical performance, known as "er ren zhuan" in Chinese,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The art form originated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showcasing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gion.我家乡的传统二人戏曲表演,在中国被称为“二人转”,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世代相传,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
The performances often feature two performers who share the stage, embodying characters from folktales, historical legends, and classic literature. The actors use a combination of spoken dialogue, singing, and movement to bring their characters to life, captivating audiences with their storytelling abilities.这些表演通常由两名演员分享舞台,扮演民间故事、历史传奇和经典文学中的角色。
演员们通过口语对话、歌唱和动作的结合,让他们的角色栩栩如生,用他们的讲故事技能迷住了观众。
One of the most enchanting aspects of er ren zhuan is the intricate costumes and makeup worn by the performers. The elaborate outfits, adorned with vibrant colors and eye-catching embellishments, are a feast for the eyes and add a layer of authenticity to the characters being portrayed.二人转最迷人的一个方面是演员穿着复杂的服装和化妆。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9677d479941ea76e59fa040a.png)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初一其他作文:家乡的二人转
![初一其他作文:家乡的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4a93e572866fb84ae55c8d4e.png)
家乡的二人转
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一其他作文的家乡的二人转,欢迎阅读。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
越来越好。
二人转作文600字
![二人转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5fb1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f.png)
二人转作文600字
二人转,咱东北的骄傲!
说起二人转,那可真是咱东北人的心头好啊!这表演形式,既
有歌唱又有舞蹈,还能听到逗乐的小段子,真是让人看了就乐开花!
舞台上的二人转演员,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手里拿着扇子手绢,一扭一摆的,那动作别提多灵活了!看着他们在台上转来转去,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他们脚下转了起来。
唱起歌来,那调调更是让人上头!高亢激昂的时候,就像大山
里的狼在嚎叫;柔情似水的时候,又像小溪潺潺流水。
那嗓音,真
是天生的好嗓子啊!
不过,二人转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逗乐的小段子。
演员们用
幽默诙谐的语言,把生活中的小事情说得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
每次看完二人转,我都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现在啊,虽然时代变了,但二人转依然活跃在咱东北的舞台上。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看着年轻一代的
演员们,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总之啊,二人转就是咱东北人的骄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
起二人转,咱东北人都能挺直腰板,自豪地说,“这就是咱的文化,咱的骄傲!”。
观看二人转作文
![观看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e7bf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1.png)
观看二人转作文观看二人转作文1“二人转”是我们家乡的地方戏,我喜欢二人转。
据了解,二人转已有距今三百年的历史,又称“二人台”,“拉场戏”,“秧歌舞”。
二人转最早表演于农村田间,地头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二人转语言幽默、风趣、诙谐有些低俗,动作泼辣、欢快,表演形式以“学、唱、舞”为主,一般由两个人表演,辅助道具有扇子、手卷等,近年来,经我国民间艺术家赵本山对二人转“过滤”变成了“绿色二人转”,在全国各大舞台上得以受到欢迎,人们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可见,广大观众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
说起我喜欢二人转还有一段故事呢。
记得辽宁卫视有个栏目叫“明星转起来”,以播放二人转“转星”为主,有一天,我在观看节目时,被吸引住了,只见二人转演员正在舞手绢,他一会手指顶着手绢舞,一会手指在上,一会手绢在下舞,一会又竖起来舞,更绝的是,他可以让手绢自由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转动,并且把手绢高高抛出,手绢还会自动回到他手里。
我对舞手绢的功夫赞叹不已。
于是我便缠着爸妈,买来了一块二人转演员专用手绢,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开始练。
一年下来,我竟还能耍几个花样,虽比不上专业的二人转演员那么技术熟练,但每逢学校、班级举行联欢会,我都表演舞手绢,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二人转,给我带来快乐和笑声,我喜爱家乡的二人转!观看二人转作文2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孩子,在我的家乡——东北,有一个特别的剧种,它虽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在我们东北人的心中十分重要,它就是——二人转。
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比如说,河南的豫剧,山东的梆子,上海的越剧,北京的京剧。
在我的家乡东北也有别具特色的剧——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到今天2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了传统的剧目。
它对地点、人物没有一定的要求,在田间,在地头,只要有一块空地,两个人就可以表演。
二人转是一朵土香土色的艺术之花,是我家乡东北的地方特色,深受我们东北人的喜爱。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_民俗作文600字【八下第四单元作文 最新】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_民俗作文600字【八下第四单元作文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272484758fafab069dc0290.png)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最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
家乡的风俗二人转作文
![家乡的风俗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711bd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c.png)
家乡的风俗二人转作文
哎呀呀,在我的家乡呀,有一个特别好玩的风俗,那就是二人转,哈哈!
每次一听说有二人转表演,我就兴奋得不行,嘿呀。
拉着爸爸妈妈就赶紧往那跑。
到了表演的地方,哇,好多人呀,可热闹啦!我找个好位置坐下,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嘿嘿。
音乐一响起,演员们就上场啦,哎呀,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脸上画着特别的妆,可有意思啦。
他们在台上又唱又跳,还会做各种好玩
的动作,哈哈。
有时候他们会讲一些特别搞笑的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笑得前仰后合的,嘿呀。
我最喜欢看他们转手绢啦,那手绢在他们手里就像有魔法一样,转得可快啦,哎呀。
我也想试试,可我怎么也转不起来,哈哈。
看着看着,我就会跟着音乐一起拍手,一起摇摆,哎呀,可好玩啦。
等表演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呢,嘿嘿。
我真希望能经常看到这么精彩的二人转表演呀,哈哈。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可太喜欢啦,嘿呀!。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daa95e21e87101f69f319516.png)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家乡的传统文化——二
人转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
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a39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c.png)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嘿,朋友!你知道我家乡最有趣的风俗是什么吗?那必须得是东北二人转呀!在我们东北那旮旯,二人转就像冬天里的热炕头,让人心里头暖乎乎的。
每次有二人转表演,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我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个二人转班子。
那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得不行,撒开脚丫子就往表演的地方跑。
表演的场地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大人们站在后面,伸长了脖子;我们小孩子就机灵地钻到前面去。
台上的演员一亮相,那装扮,花花绿绿的,可好看啦!女的穿着鲜艳的裙子,头上还戴着大花;男的则穿着大马褂,手里拿着扇子,别提多精神了!他们一开嗓,那声音,又高又亮,就像百灵鸟在唱歌!“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这一唱,把所有人的魂儿都勾住了。
他们边唱边跳,动作夸张又有趣。
你看那个女演员,腰一扭,手一挥,眼神儿一瞟,哎呀妈呀,简直迷死人啦!这难道不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吗?再看男演员,那步伐,那架势,就跟战场上的将军似的,威风凛凛!他一会儿翻个跟头,一会儿又来个劈叉,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小伙伴:“这是不是比动画片还好看?”小伙伴忙点头:“那可不!”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还会和观众互动。
有个男演员走下台来,拉着一位大爷就上台了。
大爷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可在演员的带动下,也跟着扭了起来。
台下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心想:“这大爷可真勇敢!”二人转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讲爱情的,有讲生活趣事的,还有讲神话故事的。
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就好像你不是在看表演,而是自己走进了那个故事里。
等到表演结束,大家还都意犹未尽,一边往家走,一边还在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瞬间。
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下次再有二人转表演,咱们还来!”妈妈笑着说:“行,只要你喜欢!”在我心里,东北二人转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它更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759919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a.png)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
我爱家乡的东北二人转!
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温暖的灯光洒在演员的脸上。
他们穿着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夸张的脸谱,显得格外美丽。
舞台上,他们唱着动听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表演着来自其他地方有趣的故事。
很多故事讲的是坚强自信的英雄,有的故事讲的是善良纯洁的姑娘,还有的故事讲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孩。
我最喜欢看他们表演。
他们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每一个故事演绎得活泼生动,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的声音也很好听,像天籁之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时看二人转,我不仅开心,还兴奋,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人物。
我跟着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欢笑。
东北二人转是我的最爱,是家乡的宝藏,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75602f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a.png)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豪迈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偏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大同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这时,又累又无聊,有八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昨天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注目。
而且曲剧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有着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成为滑稽戏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大多数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红遍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冯小刚,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农民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推崇,坏我诚挚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f44d4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e.png)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怎么写?相信大家都知道二人转,那么关于二人转作文怎么写?欢迎各位同学阅读哦!描述二人转的作文【1】家乡的二人转作文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2】还记得几年前,在群众口中津津乐道的小品则是赵本山之作品,那重重的东北口音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
小沈阳的“娘”也使人笑得人仰马翻…… 可,近些年,形势有些不同了,由周立波表演的海派清口,如一阵旋风,引领着不一样的风格走向。
话题作文之家乡作文家乡的二人转初一700字
![话题作文之家乡作文家乡的二人转初一7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e790e7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4.png)
话题作文之家乡作文家乡的二人转初一700字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话题作文之自然作文美丽源于一种感动初二800字美丽感动每一滴泪都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镶嵌进一个缤纷的画面,每一条小溪都回荡着一曲清丽的旋律。
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杂纷扰,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当落日的余晖洒满窗棂的时候,几只晚归的鸟儿驮着夕阳懒懒的回家。
二人转作文
![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60f4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e.png)
二人转作文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个四季分明的小城市,可那里的人都很喜欢唱二人转,因为那里的人都很幽默。
一天,我去奶奶家玩,刚进门,就看到一群人围在奶奶家院子里听奶奶唱二人转。
他们的动作十分搞笑,他们有的跳起来了,有的打起了太极拳,还有的把头上的帽子取下来了……只见奶奶
和她的老伴还有一个小孙子围在一起听着二人转。
他们唱得可真好啊!我看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时,我发现有一个人坐在地上抱着头不停地喊着:“哎呀!疼死我了!”原来是爷爷在用脚踢一位叔叔的脚。
那位叔叔抬起
头来对爷爷说:“您怎么能踢人呢?”爷爷说:“我是一个文明的人。
”那位叔叔听了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我去奶奶家玩,我和奶奶在看电视。
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啪啪”的声音,原来是我爷爷在扇风。
我奇怪地问:“爷爷你为什么要扇风呢?”爷爷说:“风吹来了可以让室内暖和一点。
”我问:“为什么不让屋里暖和一点呢?”
—— 1 —1 —。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aac28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a.png)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
哎呀呀,说起二人转,那可真是太有趣啦!
二人转是我们东北的传统风俗,嘿呀,它的表演形式可特别了,一般是一男一女,拿着手绢和扇子,又唱又跳,可有意思啦!
我最喜欢看二人转里的小帽了,嘿嘿,那些小帽唱起来可好听了,像《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我都会唱呢!
听大人们说,二人转最初是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发明的,他们把种地的事儿和村里的趣事编成唱词,然后唱出来,给大家解闷儿。
后来,二人转就慢慢流传开来,变成了我们东北的特色文化。
我觉得二人转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能让人开心,每次看二人转,我都会笑得肚子疼。
那些演员们可太厉害了,他们不仅唱得好,跳得也好,
还特别幽默,总能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现在,二人转已经走向全国了,很多人都喜欢看。
我希望二人转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哎呀呀,不说了,我要去看二人转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