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知识归纳-中国古代
2018高考历史考前必须排查的高频考点(一)
2018高考历史考前必须排查的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答题术语】(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术语】(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答题术语】(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8·全国卷Ⅱ·T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商汤这种有仁爱之心的做法的考查,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解析】选A。
《史记》成书于独尊儒术的汉代,仁德的解释符合儒家思想,从题干和选项的意思对应关系来看,A符合试题的要求;当时存在捕猎活动但是题干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经济活动,排除B;C题干不能说明“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题干同样也没说明“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直击题眼】题干中“乃去其三面”,说明商汤的仁爱之心,是解题的关键。
2.(2018·全国卷Ⅰ·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学者有关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基本情况的综合分析,推断唐朝“藩镇”两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选D。
据材料信息,藩镇赋税完全不上供给朝廷的只有河朔型藩镇,但该类型藩镇在藩镇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小,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与题意不符;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彼此之间攻伐不已,B排除;据材料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税权和军权,拥兵自重,与朝廷对立,故C说法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间,绝大部分唐朝藩镇的官员任免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且某些类型的藩镇在守卫边疆、抵御少数民族势力的入侵、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一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二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三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高考知识点2018
历史高考知识点2018在历史学科的高考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需要特别关注和准备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高考至关重要。
一、古代中国的文明和思想古代中国的文明和思想是历史高考的重点之一。
其中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学派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与竞争等等。
二、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是历史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例如,夏朝的建立和衰落;秦朝的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兴亡和丝绸之路的开创;隋唐时期的繁荣与边疆防御;宋朝的科技进步和南宋的亡国等等。
三、近代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近代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是历史高考所关注的内容之一。
这个时期包括中国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历程,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四、世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历史高考还会考查世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比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明的兴起;罗马帝国的建立和衰落;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美洲的新大陆发现和殖民地扩张等等。
五、历史人物和文化历史高考还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文化。
例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屈原等古代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世界的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莎士比亚、达芬奇等文艺巨匠等等。
六、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除了上述具体的知识点外,历史高考还需要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
比如,如何判断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价值;如何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如何辨析历史材料和文献等。
总之,在历史高考中,掌握上述的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了解并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要多做历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练习,提高我们对历史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通过努力的学习和准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8 高考历史知识点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回顾2018年的高考历史考试,我们可以看到考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重大事件,以及秦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汉朝:汉武帝的外戚专权、要禁书和坑害异己、设立丞相等重要政策,以及汉朝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风貌等内容。
3. 徙东:秦朝时大量人口徙东,秦统一后移民持续增加,东部地区迅速扩张,这一信息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地理变迁和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4. 初唐: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科举制度、开元盛世等内容,以及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繁荣的情况。
二、近现代史知识点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战争意味着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体系已经彻底破产,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政府在民主改革方面的一次尝试,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日本的干涉,最终失败,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陷入停滞。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潮和社会运动,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倾向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4. 五卅运动:五卅运动是一次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抗,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崛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标志着旧制度的瓦解和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是二十世纪头十年欧洲社会及政治经济涣散,列强争霸剩以武力较量的局势之下的一次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战争,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夺取政权的事件,它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pptx
4.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 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 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 文皇后
刘彻
李世民
爱新觉 罗·福临
孝武皇帝
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文武大圣大广孝 太宗 皇帝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贞观 顺治
课件
号
别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课件
尊称、谦称、 贱称、讳称
课件
尊称。 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
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 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
解元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 人)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进士出身
传胪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课件
探花
三、古代姓名称谓
课件
1.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 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 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 中就有了姓的分别。
课件
嘉礼
• 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 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 [婚冠礼]: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后即可成婚, 享受成人待遇;女子 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 结婚。所以把婚礼、 冠礼合成为婚冠礼。
课件
2018历史高考知识点
2018历史高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时期夏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周代(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多重要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长期统一的世袭制王朝,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有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争,两晋时期(公元265年至公元420年)是东晋和西晋的统治时期,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国南北分裂的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明之一,它源远流长,延续数千年。
2. 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古代文化的两大支柱,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早期有印度河流域文明和恒河流域文明,后期有印度教、佛教的传播。
4. 伊斯兰教文明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与文明。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正式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失利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动荡。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
3.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主与科学为主要目标。
2018高考中国史考点汇总,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018高考中国史考点汇总,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中国古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该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2)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该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时间领先地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907年):前者是我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后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4)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5)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该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时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概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两部分。
前者以宗法制、分封制为主体,后者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为核心。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呈现族权和政权合一、家国一体的特点,表现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
秦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时期,表现为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从汉到元,是中央集权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期,表现为西汉削弱封国势力,北宋将地方权力收回中央,元朝开创行省制度,汉朝内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制;选官监察制度的变化等。
明清时期,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实行密折制等。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通史坐标】第一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夏朝:“传贤”演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018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2018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总体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最新 2018高考历史大纲新增知识点专题备考: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 精品
第一讲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高考命题趋向】近年先秦、秦汉史在各类高考题中都是重点热点,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关系各方面内容,尤以政治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考查次数多,分值高。
从题型上多为选择题,也涉及材料解析和问答题。
今后这一部分除继续加强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复习外,还要注重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复习。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发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
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018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内容: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人民,诸侯有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的权利。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①原因:受封的诸侯国实力强大,王权衰弱。
②表现:出现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宗法制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形成相对独立的大宗和小宗。
特点:由嫡长子继承,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析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表)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里)3.礼乐制度是维护保证分封制、宗法制推行的工具。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 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 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必要性:战国初期,秦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全面落后于东方六国可能性: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措施: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②废除井田,奖励耕织③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特点:①变法分为两个阶段逐步深入②变法以“农战”和“法治”为核心内容③变法时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沉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④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秦的统一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2018届高考历史(岳麓版)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古代部分)
高考历史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夏商的政治特点是王权具有神秘的色彩。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初期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④作用: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序列。
⑤局限: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⑥瓦解: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被破坏。
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2)宗法制①渊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④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
⑤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浓厚部族血缘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2018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主干知识全套整理(超强)第一部分: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土地和人口,诸侯尽义务影响:扩大了周的疆域,巩固周的统治;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正妻所生之长子)继承制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权、御史大夫监察权、太尉军权)地方: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其它: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字(小篆)、颁布《秦律》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和内外朝、刺史制度(对地方的监察)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隋唐: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分散了相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宋: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二府”;参知政事为副相;三司管财政。
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
元:中央官制:一省(中书省:行政)两院(枢密院:军政;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行省制(奠定现今行政区域的基础)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成祖时设内阁)清:雍正时设军机处(中央集权的顶峰)注意:二者仅是顾问机构而无决策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牛郎织女式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和均田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二、手工业的发展冶金技术:1.商周青铜器(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生铁(春秋)--块炼钢(春秋)--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东汉)--灌钢法(魏晋南北朝)。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历史必背知识
一、xx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xx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
2018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师版)【2018考纲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专题讲解】1、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
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
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3.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考前必须排查的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答题术语】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
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6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答题术语】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高频考点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答题术语】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
形成了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频考点8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
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
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