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2)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基〔2011〕12号关于做好我市2011年暑假工作的通知各镇(街)宣教办(局),松山湖科教局,各学校及幼儿园: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做好学期结束前和暑假期间的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放假时间根据校历规定,本学期小学、初中及高中暑假从2011年7月10日开始,下学期所有中小学校统一在9月1日正式上课。
各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全日制高中校历执行,幼儿园可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校历执行。
本学期放假时间原则上按上述安排进行,各中小学不得擅自变更放假时间。
二、要安排好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一)学习内容:继续组织学习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教育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转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粤教创先发〔2011〕8号)和汪洋同志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的讲话精神,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幸福东莞。
(二)学习方式:可采取读文件、专题发言、讨论等形式,学习时间可在假期内安排1至2天。
(三)其他要求:各学校要做好教师假期师德师风教育和读书的安排,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和人文素养。
三、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指导学生过好假期生活(一)要加强学生假期校外教育和管理,做好“三个一”工作。
一是要开好一次法制报告会。
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政法部门领导,结合学生特点,举办专题法制报告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是要写好一封《给家长的公开信》或开好一次学生家长会,使家长明确学生假期活动的内容和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家庭教育。
三是要设计好一份学生假期学习生活鉴定表,由学生和家长自评鉴定,开学前交回学校,以便学校掌握学生假期的活动情况,加强对学生假期生活的监督。
各中职学校要巩固“校风建设年”的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学生假期生活的教育和管理,展示新时期中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622-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曾剑辉、郭春绿、 黄兆文、李玉婵、 潘永红
陈曦、杜双喜、 龙开成 张三妹、张柏青、 黄毅斌、黄伟友、 李锦祥
易志军、周惠佳、 谭淑娟、朱爱莲
—3—
等次 项 目 名 称
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贡献者
二等奖
感恩教育主题实践 东莞市东华小学
活动
以阳光阅读为突破 东莞市东城区中
口,构建和谐校园 心小学
文化
培植班级“心情树” 东莞师范学校附
化解学生心理郁结 属小学
的实践研究
注重课余时间管
理,结合传统文化 东莞市樟木头中
教育,提升学校德 心小学
育效率
《学科教学与心理 东莞市长安镇锦
健康素质的培养》 厦小学
新形势下小学榜样 常平土塘小学
教育的创新实践
建设书香家庭 促 东莞市寮步镇河 进学生品德修养 滨小学
以历史文化名村为 东莞市茶山镇南
载体打造德育特色 社小学
品牌
构建“一二三德育 东莞松山湖中心
体系”
小学
《让学校成为老师
和学生每天最想去 的地方----实践“自 东莞市凤岗镇中 信和感恩”九大行, 心小学
提高德育实效性》
“珍爱生命”主题系 东莞光明小学
列教育活动
建构“四位一体”和 东莞市南城区阳
谐互动教育机制的 光第七小学
柴松方 江学斌 程伟佳
主要贡献者 朱忠明、 周平凡 刘笛、丘仙岭、 陈国师、杨守冠、 吴秋苑 姜涛、陈日利、 阙维林、邓荣华、 陈莉 陈嘉胜、殷伍桂、 林俊锋、颜安福、 刘健芬
徐岚、闫兰勤、 唐岳山、刘秋燕、 郝东 巫云、师文静、 彭毓梅、陈秀春、 谢道思
基于术科引领的创 新德育模式
厚街中学
卢照平、方昌文、 王少锋 刘巍、戴春桃、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叶嘉敏
梁桂芳
卢芷欣 杨欣宜
梁桂芳 罗会明
—5—
主题词:中小学 电脑制作活动 结果 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0 年 6 月 21 日发
—6—
初中组 高中组 初中组
电脑动画 东华初级中学
电脑艺术 东莞中学
设计
电脑动画 东莞中学初中部
二等奖 憧憬.启航
初中组 电子期刊 高埗低涌中学
肖晶晶
黄智刚
高英华 黄丹丹 孙敏慧
江蓉
黄志祺
鄢晓珑
刘泽霖
李智
朱君花 陈雅莹 林少烽
李大斌
李泽星
胡德友
胡晓敏
麦志媚
方宇珊
陈震宇
李庆莲 李福有 赵汉辉
黄俏燕
—4—
省奖
一等奖 客家"酿" 一等奖 我的成长故事
小学组 电脑绘画 长安镇新安小学 小学组 电脑绘画 长安镇新安小学 小学组 电脑动画 长安镇中山小学
小学组 网页
大朗镇培兰小学
小学组 电子报刊 大朗镇巷头小学
初中组 网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方明珠学校
初中组 网页 初中组 网页
东方明珠学校 东华初级中学
莫晓莹
陆梓纯
邓海晴
陆梓纯
黄 鹏 黄世汉 严权盛 钟沛林 方文建 甘佩珊 林亮纬 王 宇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网〔2010〕6 号
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十一届广东省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结果的通知
各镇(街)宣科教办(局),松山湖科教局,各普通中学、 中心小学、市直属学校:
第十一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我 市在本届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省一等奖 18 项(全省 100 项),二等奖 18 项(全省 159 项),三等奖 10 项(全省 208 项), 优秀奖 12 项(265 项),我市被评为最佳组织单位。现将省教育 厅《关于公布第十一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奖结果的 通知》(粤教电函〔2010〕9 号)转发给你们,请各获奖学校再 接再厉,继续组织好中小学生参与电脑制作活动。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思〔2010〕24号关于表彰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市直属学校:2009-2010学年度,全市各中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学生。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全市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经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评选、推荐、公示,我局进行审核,决定授予李静琳等622位同学东莞市“三好学生”称号,授予樊淑娴等250位同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奋发进取,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1.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2.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附件1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学校东莞市“三好学生”东城一中李静琳黄嘉琪邱卓钟奕倩赖雨晴东城初级中学袁日锋曹纲玮林萍刘晓锋代维安袆珂刘迪琨东城岭南学校徐耀东城朝晖学校黄嘉虹邱丽梅东城东珠学校王文斌东城春晖学校贾卓东城益民学校吴泽健东城佳华学校张细宣东城旗峰学校张玉婷万江区第二中学彭晶琪陈羽露叶栩欣何镇添黄浩斐万江第三中学万晓莹李祺菁罗绿韵叶钰君肖壹梁梓峰梁慧仪李可达吴智育李逸然朱怡辰吴蔓菲林仲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钟晨煜万江黄冈理想学校周玥万江华江初级中学梁咏欣万江明星学校李志炜万江长鸿学校林永利南城中学陈南岳苏响盛李文菁万轶婧刘茜钟诗谕钟肖滨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李让彬南城星河学校李淑津南城东晖学校黄曾巧南城南开实验学校黄佳茹余树杰张宇萌罗雨青张丛笑石龙第二中学张锦钊刘铮洪柱阳孙惠玲石龙第三中学江韵张嘉辉陈羽欣钟慧琪石龙龙联学校辛佩梨虎门第三中学林雨晴宋新何韵杭邓杰峰徐振声虎门第四中学左喆李斯然黄俏祯丁梓聪虎门第五中学吴嘉骥林晓蕾罗陆婷张家琦李小灵虎门外语学校王天豪梁焯彬吕学而钟自鸣虎门汇英学校李茂秋郑纯丹沈启杰虎门红星学校邓立新许佩纯中堂中学邱子源莫梓铭彭悦李梓朗中堂实验中学熊嘉仪何巧兰黎雯意谭俊杰中堂朝阳学校姚壮杰中堂展华学校钟柳青中堂汇文学校黄玉媚中堂星晨学校李海凤李振飞吴国滔赵芷茵卢瑞茵梁晓茵陈慧中杜文亮陈碧莹望牛墩中学庾筱韫陈萃泠魏嘉明望牛墩育林学校黎倩麻涌中学郭少兰李正德萧锐杰麻涌第一中学周梓俊陈锦富雷国轩黎广荣蔡美英刘伟峰麻涌新港学校曾玲燕石碣中学陈淑婷吴敏婷陈钦辉陈卓冰石碣袁崇焕中学曾郁兴何颖茵邓沛然石碣碣识学校钟玲妙石碣四海学校刘雨婷石碣文晖学校陈晓玲石碣勤径学校龙攀石碣丽江学校何明芳石碣新民学校单瑞君高埗低涌中学周锦换吕志坤陈镜有苏泳欣李东燕高埗文康学校冯学优高埗弘正学校洪媛高埗英华学校纪文蕊道滘济川中学江锐昌温伟东温玉贞叶灿良李瑞恩叶淑英叶如婷道滘中学杨俊乐丁浩华卢肖君陈惠欣道滘中南学校谢草茹道滘纪英学校李开妍洪梅中学蔡惠珊梁嘉明沙田广荣中学黄志鹏石林吴雨薇杨婉昕东方明珠学校况雅文赖君智陈婉莹沙田鹏远学校陈宁厚街竹溪中学黄锡文王文昭王家园蔡俊伟厚街湖景中学王嘉乐江燕萍欧卓理方仕杰方晓晴钱喜彬厚街艺园学校李桃园厚街开贤学校谢育新厚街海月学校康源厚街新园学校曾俊明长安实验中学邓芷霜林超颖涂曼叶启航郑岚霄朱婷吴玉纯长安福海学校郑昭远吴舒莹长安东安中学纪钦生长安培英初级中学黄晓霞刘佳欣长安振安中学林梦柔黄锦圳寮步中学袁月尹嘉敏尹郭相叶嘉瑶石庆锋寮步香市中学张承天陈诗炜袁颖桢梁卓文尹诗敏尹健濠寮步宏伟初级中学黄琳袁馨绵陈锦秀韩锾寮步龙光学校潘远杰寮步信义学校麦红中大附校外国语学校潘东妮寮步东阳学校沙慧玲大岭山中学林碧华林艺芳王雨贝戴铭钰大岭山新风中学罗灵锐朱润麟黄健章梦露大岭山华强学校黄顺丹大岭山南华学校黄诗威大岭山星塘学校董玲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周嘉铭大朗中学叶晓婷邝耀杰叶肖萍李静秋朱贺坚大朗第一中学陈羡容张浩辉彭嘉敏梁炎磊韦基信叶淑敏启明星初级中学邹丹雯吕宏伟钟太宝大朗洋洋学校陈思维大朗启东学校邱丹妮大朗巷头东明学校唐小女黄江中学陈蔓青郭艺叶晋涂耀尹杨子科黄江育英中学成红辉黄江康湖新乐中学王军樟木头中学樊静妮黄文考林桂纯蔡兴梅邓淑仪樟木头养贤学校邓健兴杨利樟木头鹏程学校陈颖清溪中学杨锦富丘晟峰韩琳刘玉送清溪晨光学校黄俊源清溪银河学校谢丽诗清溪锦程学校秦思雨清溪三中绮丽学校邱新安塘厦初级中学黎泳希雷丹黄春阳黄晓婷李笑霞塘厦水霖学校梁倩敏郑冬升黄莹塘厦华正学校陈志洪罗田黄宏祥塘厦华辉学校罗昆伦凤岗华侨中学覃承添陈熳淳曹颖新世纪英才学校郭超晏哲廖欣怡凤岗清英学校林志杭刘佩威凤岗德恩学校曾文霞凤岗锦兴学校黄秀莲凤岗侨诚初级中学李俊鹏凤岗明华学校邓万城谢岗中学张婉清李奇容明红宴谢岗振华学校李舒楚谢岗华翔学校郑秋燕常平中学初中部周雅婷尹爱如黄璐叶丽佳常平振兴中学张锦明罗慧珊黄镇业许尔佳萧绮兰张晓辉常平创业学校叶永正常平嘉华学校罗珊珊常平文华学校郑淼建常平北平学校廖美玲常平京九学校林楚茵常平旭升学校黄嘉玲桥头中学李思慧罗柱敏刘彦雯陈皓炯莫富城桥头光明学校韩瑞雪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黄志伟陈竹周华健桥头华立学校蔡伍泳桥头光辉学校吴晓盈东坑中学苏佩仪谢素君谢素瑜东坑旭东学校刘小丽林振鹏东坑洪冠学校谢春艳东坑忠简学校李新宇企石中学刘永轩黄子君朱丽颖贺任驰凌睿姚志豪张莉宜企石新域学校蒋晓漫石排中学杨嘉瑜邓智骞谢晓童周树贤邓学佳石排燕岭学校黄钧媛石排云岗学校唐嘉欣茶山中学卢凯仪陈嘉琪江培琳卢嘉欣陈智昌袁芷珊华师大嘉玛学校许文威谢婷婷吴雨波翁德健茶山京华学校廖美霞茶山冠华学校陈雾丝茶山新华学校邝梅凤茶山品华学校张强横沥中学罗欣叶田蔚吴泳婷横沥汇星学校杨警横沥爱华学校陈镇洪东莞中学黄嘉敏杨宇昌谢嘉雯李达荣黄嘉敏陈欣怡吴仲声东莞市第一中学梅科瓦黄婉静利广杰黄瑶刘玉婷吴伟滔姚灼凌东莞实验中学刘凌艺叶庆勤廖伟华陈玲玉李成秋赵敏琼吴建华陈琢叶振华阿地拉·阿不都外力郑俊超廖威叶淑君宋东秦东莞高级中学吴灿鑫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黎哲豪邓婉祺吕晚晴江睿王坤铭张航东莞中学初中部陈可刘晓晴罗晓君侯映彤陈佩瑜陈芷莹叶晓敏苏颖臻玉兰中学郑一沣谢沛帆何建标黎健贤陈建斌梁慧怡可园中学刘志威李慧婷张艺馨陈铭仪江柳吴恙陈晓茵夏怡然郑秀仪周彭吉赵丽君赖淦洪方童欣杜冠豪东华高级中学王钲荣东华初级中学李佳昕王璐璐刘舜熙万鸿嘉杨帆罗思晨吴政锋诸健婷张巧蕾莫泳薇陈梓琪刘伟锋洪鑫涛张心怡黄君婷李培怡光明中学游淑楠王安琪张晓睿凌冠楚钟志军史晓杜佩玲张泽展叶茗嘉李奕扬邓惠新王焯夫林婷婷张偲陈俊宇蔡宝珍周绍轩刘金莲项字坤东城高级中学陈海源周丽晶余诗敏万江中学赵健伟黄泰霖陈欣仪赖沛枝苏晓敏石龙中学张晞童李世轩姚惠钟黄琬程张艳冰虎门中学陈智敏郭玉婷陈沛强卢凤娜叶剑锋叶松德梁玉珍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杨鼎刘文滔吕东生沙田中学苏莹刘照星陈锡均厚街中学何潇律郭锐文陈婉玲余嘉文方展滔林穗群长安中学郭浩勇刘佳莉郭若纯常平中学李绚云邓培稳陈梓文李敏华黄少仪李伟斌孙丽怡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洪凤玲霍嘉浩洪海生谢润明黎倩芬邱淑英洪燕金塘厦中学叶顺强梁紫珊刘秀丽聂嘉莉汪文雅东莞经济贸易学校霍笑玲江秋燕殷桂英陈莹芳袁永财何俊杰黄嘉伟邓楚雯东莞理工学校黄嘉辉黄秋燕叶瑞珍叶巧兰黎玉霞彭海燕莫沛锋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黄惠芬职业技术学校胡惠君罗静尧谢凤明王梅芳曾晓玲陈宝意育才职业技术学校张健张胜美黄启涛梁小芳李金琼钟瑞芬东城职业技术学校张小曼王颖超邓玉青陈雪君袁颖雅何佩珊陈映君南城职业中学黄笑媚张彩敏卢燕翘袁玉婵石龙职业技术学校何静怡陈嘉慧黎嘉欣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王婉平郑佩东杨海燕郭健聪陈丽旋陈玉仪黄伟瑜麻涌职业高级中学陈健儿石碣职业中学叶玉贞厚街专业技术学校陈秋婷刘兵兵邓健生李瑞奇叶文威长安职业高级中学陈振镇曾少慧陈春燕苏金凤庞日辉寮步职业技术学校温祥成韩智敏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黎倩玲刘绮婷大朗职业中学刘婉婷叶晓宜塘厦理工学校黄萍开朱素兰陈朵邓志朋陈莹常平黄水职业中学黄日发苏湛清周桂英刘植华陈炜权周淑芳五星职业技术学校刘俊财文嘉仪华粤职业技术学校申涛王钦王珊珊南方舞蹈职业技术学校何静常平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姚仰桂刘小梅张锋林春苗南华职业技术学校林恒王少芝蔡泽耀尤文诗黄琼胜智通职业技术学校许黎黎徐银平黄秋月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刘淑君揭建丽吴柏林徐诗霞陈伟杰昌娜黄玲玲附件2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学校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万江区第二中学樊淑娴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林晓文杨勇张婷朱展乐张秋兰南城中学张觉志简嘉茵南城南开实验学校陈文怡何钰媛虎门外语学校孙伟朝郑凯莹麻涌中学钟宇莉袁君芬石碣中学袁树根道滘济川中学陈转兰叶晓聪刘玉兴道滘中学吴瑞琼东方明珠学校丁翔刘志鹏寮步中学陈文芝梁嘉豪叶效新大岭山中学郑晓星骆小朋大朗中学翟柱婷吴嘉辉叶永成樟木头中学吴福清高翔新世纪英才学校钱胜军曹雁语桥头中学莫丽媚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周信锋罗灿明企石中学杨杰延姚燕云茶山中学卢镇江袁慕贞华师大嘉玛学校杨雨晴魏佳楣东莞中学叶耀成杨浦城石尧唐毛毛林伟利叶妙珊谢妍怡东莞市第一中学陈建宇彭俏梦李杰君周顺安叶锦芬谢淑芬张嘉婷东莞实验中学谢立杰郭思颖谢少芳林凌志陈锦源周俊鑫张远郭钊玉散·玉苏普刘嘉桦郑佳陈永荣汪天燚黄伟良东莞高级中学曾曼杰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林茂贵尹智斌谭媛媛玉兰中学余启帮刘宛澄周嘉玲吴婷谢颖怡任曦莫惠婷吴芊艺李清明张一驰东华高级中学韩昊庆蔡蝶凌刘丹燕郝珍珍刘抒沁尹康成郭祥郑鸿辉光明中学张仕杰东城高级中学叶敏聪徐宇翔袁哲彦万江中学黄彬卢宇妮陈广正温伟铭吴彦东石龙中学黄发邓焯棋麦敏玲黄珍爱卢曼莉虎门中学梁绣珍贺澍邓嘉丽邓雅诗何启尧叶冠明陈嘉敏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郭钧钧梁钰明凌子权沙田中学陈展滔何应良袁洁婷厚街中学陈晓文王赛君尹柳钧李燕琼陈淑玲叶沛杨长安中学李倩云卢佩仪李毅聪常平中学刘国兵黄海媚石碧君范良韵蔡丽娴邓银娇刘天丽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吴丹魏振锋吴晓芳陈剑波萧慧欣谭彩玲黄美婷塘厦中学蔡建威陈琛叶雅文钟俊杰杨美琪尹淑君李晓恩卓美新莫志春叶浩星陈镌潜卓宋文东莞经济贸易学校梁凯维东莞理工学校黎伟佳苏淑婷梁俊浩叶树成崔汉东陈凯欣陈冠东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梁柳婵职业技术学校翟嘉欣李小冰尹佩珊曾志尧黎文俊李均均育才职业技术学校张浩龙王晓东吴思静王栋王鑫邓粤镜东城职业技术学校王佩儿叶沛林陈志斌温淑贞黄巧媚刘志威刘瑞茵南城职业中学蔡月明张伟成张检明罗宝文石龙职业技术学校王小宝叶灿辉谢俊豪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霍嘉英邓惠珍王家辉谢煜威黄敏如苏家丽郑淑贞麻涌职业高级中学萧燕嫦石碣职业中学刘柳婵厚街专业技术学校叶嘉燕刘艳媚黄可能尹雪冰翟伟彬长安职业高级中学黄嘉辉王婉霞陈嘉恩黄志刚卢立新寮步职业技术学校叶满权黄巧英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叶珮华叶耀辉大朗职业中学叶沛声韩汉祺塘厦理工学校张晓丽巫周娟何立烽廖远成叶美仪常平黄水职业中学谭淑娇龙蔷薇周健婷邵彩雅黄淑玲殷淑雅五星职业技术学校陈武全邹一静华粤职业技术学校许文辉梁晓婷邓冰冰南方舞蹈职业技术学校姜梦莎常平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刘琪张晓武陈跃鹏邓金弟南华职业技术学校黄伟涛郭智炜莫晓燕郑文钦胡廉志智通职业技术学校罗俊先黄利罗函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陈佩欣雷思妙翁旭斌欧美霞黄泽成杨佳丽叶刚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表彰 决定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申请公开2010年4月20日发。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7.03.08•【字号】•【施行日期】2017.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在莞各高校,各市属学校:《东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东莞市教育局2017年3月8日东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主要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地级市之一。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9所,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
其中有普通高校8所、成人高校1所;本科高校6所,高职专科学校3所。
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从2010年的9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5.8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从4.7万人增加到11.2万人,远超“十二五”提出的高等教育在校生7万人的发展目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63.5%提高到66.8%,实现了高标准普及高等教育。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周玉环 清溪中心小学 东莞教育的五大"硬伤" 邱培智 大朗教育办 "三案定教"集体备课模式的思考 强光银
附件:
东莞市教育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拟奖篇目
一等奖(11篇)
论 文 题 目 作 者 工 作 单 位 东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李 兵
曾 凡 市教育局教研室
凤岗华侨中学 弥补中学历史教育的缺失──对乡土历史教育的探索 韦瑞斌 虎门中学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及对策研究 吕晓珍 东莞中学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厚仰 石碣袁崇焕中学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王 瑜 市实验中学 关于东莞市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袁永权
(只列综合类,学科类三等奖由各学科研究会公布并颁奖)
论 文 题 目 作 者 工作单位 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现状之调查研究与分析 文 辉 茶山中学 东莞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研究报告 唐志根 市职业技术学校 在"FLASH"课程中进行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尝试 范志光 南城职业中学 积极探索发展途径 努力促进专业发展--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 李 鹏 石龙中学 让"经典诵读"与儿童同行 赖向忠 大朗宏育小学 xxx中学德育系统报告 何志餐 大朗中学 浅谈校园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催化作用 李世海 企石中学 联办小学开展足球运动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温伟强 塘厦第三小学 教育生态视野下问题意识培养促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谭丽萍 长安第一小学 加强生命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叶瑞奉 道滘中心小学 对职业中学商贸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智 南城职业中学 幼儿德育个案分析 李丽英 市实验幼儿园 加强德育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黄 平 长安第二小学 试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徐伯科 石碣袁崇焕中学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的分析与运用 闾振聪 石排中学 优化课改实施策略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孙卫民 长安中山小学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与实验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黄用能 南城阳光第一小学 农村小学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 叶瑞芳 厚街三屯小学 以建设书香校园为契机,开展绘本创作的研究 吴坤松 冯燕钿 塘厦第一小学 团康活动在职中心理活动课中的实践与研究 许晓霞 威远职业高级
东莞市教育局

东莞市教育局
东教办研〔2010〕8号
关于召开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
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各中小学:
根据《关于开展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评选工作的通知》(东教继〔2010〕1号)和《东莞市普通中小学第二批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已评出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7个,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46名。
经研究,决定召开名师工作室和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工作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上午8:30报到,9:00开会,时间半天。
二、会议地点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负一楼童心剧场。
三、参加人员
1.各镇街宣教办主管教学的主任;
2.各中学、中心小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3.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阮美好、邹官民、
孟胜奇);
4.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5.第二批学科带头人。
四、会议内容
1.颁发聘书、授牌;
2.布置工作
五、具体要求:请各单位通知与会人员依时参加会议
附件: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名单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联系人:陆兴友;联系电话:23126163)
附件:
首批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
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名单
主题词:教学会议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10年4月30日发
—11—
—12—。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各园区、镇(街)宣教文体局(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市教育局各科室:现将《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东莞市教育局2018年11月13日附件东莞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局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科学、民主,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根据《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试行)》《东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事项:(一)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政策的制定;(三)积分制入学办法的编制和修订;(四)公办中小学校(含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撤并;(五)对相关群体利益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重大资金安排;(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重大教育行政决策事项;(七)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规定应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的其他行政事项。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应坚持合法、科学、民主的原则,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第四条重大行政决策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一)决策调研;(二)咨询论证;(三)风险评估(四)征求意见;(五)合法性审查;(六)集体讨论决定;(七)结果公布。
法律、法规、规章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重大行政决策拟制科室负责重大行政决策起草、调研、咨询论证、风险评估、征求意见、结果公XXX实施后评估等工作。
东莞市教育局

东莞市教育局东教办〔2007〕15号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发电〔2007〕1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普教系统行风评议工作的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镇(街)宣教办和市直属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2007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市教育局制定的《东莞市普教系统开展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
二、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全省所有公办中小学原则上要在两年内完成行风评议工作。
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市所有公办中小学要在今年内完成行风评议工作,各镇(街)公办中小学行风评议工作由宣教办负责组织,市直属学校行风评议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
各镇(街)宣教办要指导、督促各公办中小学开展好行风评议工作。
三、5月—7月为自查自评阶段。
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要及时收集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找准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照政风行风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边查边改,以查促改。
在完成自查自评工作后,要及时写出自查自评报告,报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基本情况,抓政风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成效,自评及征求意见的主要做法,自评的等次,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等。
四、9—12月总结整改阶段。
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要针对自查自纠情况,结合市行风评议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对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对涉及政策性的问题,要做出说明,并写出落实整改情况汇报,及时报送市教育局行风评议办公室。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研〔2008〕9号
关于颁发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
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市教育学会属下各研究会、各镇(街)和各直属学校教育分会:
2007年我市教育学会的论文评选按初审、初评、终评、终审的程序,对推荐参评的347篇论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53篇。
其中,《从“帕帕迪”的命运看历史新课程改革》等10篇为一等奖,《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等72篇为二等奖,《谈“读书”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等70篇为三等奖(学科类的三等奖未列入)。
现决定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对一、二等奖获
得者分别给予500元和300元的奖励。
希望各研究会、分会和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并积极推介获奖论文的成果,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附件: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获奖篇目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学会论文奖决定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4月21日发
附件:
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篇目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72篇)
三等奖(70篇)
(只列综合类,学科类三等奖由各学科研究会公布并颁奖)。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1)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思〔2009〕60号关于组织“为祖国喝彩”全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通知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我局《2009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和《关于组织学生到东莞展览馆参观的通知》(东教办思〔2009〕2号)精神,决定举办“我为祖国喝彩”中小学生演讲比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东莞市教育局承办:东莞展览馆二、主题:为祖国喝彩—1—各镇(街)宣教办和直属学校要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举行“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感悟“我在祖国怀抱中快乐成长”的丰富内涵,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对象:全市中小学生(含中职学生)四、时间安排1、素材收集阶段:2009年3月至8月,各镇街宣教办、市直属学校组织学生到东莞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果展,开展各类社会调查或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新中国的变化,收集演讲素材。
2、初赛阶段:2009年9月至10月16日,由镇街宣教办和市直属学校组织进行。
3、决赛阶段:2009年10月27日进行小学组市级决赛,10月28日进行初中组市级决赛,29日进行高中组市级决赛(将另行发文通知)。
五、活动要求本次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是今年我局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活动,请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祖国喝彩”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组,以镇(街)宣教办和市直属学校为单位,每组在初赛中分别选出1名优胜者参加市级决赛,填好附件2的表格后,于10月16日前将表格电子稿连同演讲稿发到—2—dgedu@,逾期不报的作弃权处理。
关于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基〔2008〕4号
关于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宣传教育办,各初级中学、完全中学: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请你们按照已下发的《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试行)》(2006年修订)、《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试行)》(2006年修订)文件的有关要求,做好我市今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今年继续在全市所有初中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2、今年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学生初中阶段的表现作出评定,
其评定结果即为该学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定的最终结果,评定工作须于4月1日前完成。
七、八年级学生根据学生本学年的表现作出评定,评定工作须于本学年结束前完成。
3、各学校须认真填写好学生的《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试行)》,《报告书》将作为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档案。
4、各学校须按照文件的要求成立本校的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填写好《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于3月21日前上交到我局基础教育科。
5、在评定过程中如有意见或疑问,请与我局基础教育科联系。
附件: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联系电话:23126022 联系人:谢荣昆)
主题词:基础教育综合素质评定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3月12日发
附件:
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填报学校:(盖章)。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研〔2008〕8号
关于对我市2006年和2007年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获得者进行嘉奖的决定
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各中小学、幼儿园,市直属学校:
2006年和2007年,我市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共74项。
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55项。
现依《对东莞市普教系统获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进行嘉奖的暂行办法》(东教研〔2006〕6号)第三条第(2)项的规定,对获一、二、三等奖的项目每项分别给予嘉奖奖金2000元、1000元和800元。
希望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认真做好省级教育科研成果的推介展示及转化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科研的水
—1—
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
1.嘉奖获广东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2.嘉奖2006年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项目名单
3.嘉奖2007年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项目名单
4.嘉奖获第十二届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项目名单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科研成果奖嘉奖决定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4月21日发—2—
嘉奖东莞市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共6项)
—3—
嘉奖二〇〇六年东莞市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项目
—4—
—5—
附件3:
嘉奖2007年东莞市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项目名单
—6—
—7—
附件4:
嘉奖东莞市获第十二届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项目名单
(共5项)。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研〔2010〕1号关于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获奖情况的通报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各中小学,: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顺利结束。
根据全国和省学科竞赛委员会划定的获奖分数线,我省获全国一等奖的获奖率,提高组(高中)为3.25%、普及组为3.62%。
我市学生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再创佳绩:获全国一等奖25人、全国二等奖27人、全国三等奖(暨省三等奖)29人,总成绩列全省地级市第三名,其中12名高中选手获得重点大学免试资格并高考加分20分。
根据全国和省组委会划定的初赛和复赛的评奖分数线,本次活动评出了市学校团体奖、市学生个人奖和优秀辅导教师若干名。
现给予通报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以资奖励。
希望获奖的学校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训练水平,争取在今后的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也希望其他学校向他们学习,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开展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活动,为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后备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获奖名单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九日主题词:教学 信息学 获奖通报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动公开2010年1月19日发附件: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 O I P2009)获奖名单一、团体奖一等奖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市东华初级中学,望牛墩中学,东莞中学初中部,常平振兴中学,莞城中心小学二等奖市实验中学,市东华高级中学,新世纪英才学校,长安实验中学,市光明中学初中部,市可园中学,石龙三中,石龙二中三等奖北师大翰林学校,东方明珠学校,东城一中,市玉兰中学,虎门外国语学校,寮步中学,石龙爱联学校,虎门镇口小学,塘厦初级中学,大岭山新风中学,塘厦中学,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二、个人奖名单1.普及组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姓名 学校 年级 全国奖项 辅导老师 原毕业学校号1陈骅骏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蔡立斌 东莞市石龙爱联学校 2吕晚晴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实验小学3叶俊麟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一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赵凌飞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阳光中心小学5伍舜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一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6万炽洋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虎门镇口小学7陈梓淦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黄斌 东华小学8陈子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松山湖小学9莫润昌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二 全国一等奖 赖冬梅 东莞市万江中心小学 10黄乐玫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厚街新塘小学11麦辉煜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全国一等奖 叶锦强 莞城中心小学12梁俊豪 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徐先进 常平白石岗小学 13肖福刚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厚街陈屋小学14邓志杰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15陈锦杰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周景琪 长安镇沙头小学 16高子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17蔡庭鋆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二等奖 林瑛惠 莞城中心小学18林沛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斌 樟木头中心小学 19吴耀波 东莞市光明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二等奖 杨镇江 麻涌中心小学20梁家铭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全国二等奖 李宾 阳光第一小学21林柏煌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22于涵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王富 长安霄边小学号23钟嘉声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24袁俊玮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姜祥瑜 松山湖小学25王健铮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小勇 石龙中心小学26叶政擎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古思映 莞城中心小学27黄淑慧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二等奖 李刚 大朗鸣凤小学28黄坚艺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二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29张力焕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斌 东城小学30叶伟铭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张志强 石龙中心小学二分校31袁嘉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32徐锦涛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刚 常平镇第一小学33张嘉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34唐鸿翔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三等奖 林瑛惠 莞城中心小学35刘晓珠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三等奖 王富 大朗鸣凤小学36陈城辉 东莞市玉兰中学 初三 全国三等奖 胡雪梅 南城阳光小学37袁汉杰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全国三等奖 罗俊辉 东城第一小学38谭力允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莞城建设小学39林威震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40周智鹏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全国三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1王业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2颜学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全国三等奖 李宾 莞城建设小学43蓝嘉铭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大斌 长安第二小学44杨宇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45孔智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46黄雅瑜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刚 石排中心小学2.提高组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姓名 学校 年级 全国奖项 辅导老师 原毕业学校号1黎健成(3班)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陈泽闽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3胡志勇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4谢嘉乐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 5尹嘉权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6卢嘉赋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7杨宇昌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8卢森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大朗第一中学9潘意文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 10苏子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号11莫灿钦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2王永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厚街中学13郭文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三 全国二等奖 陈广扬 石龙第二中学14何汶铬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15张健东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16陈伟杰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7李柏霖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杨光文 长安实验中学18付浩南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9郑湙彬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初中部20李达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21赵楠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二等奖 徐建刚 莞城中英文学校22曾文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廖玉能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3何铭健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廖玉能 东华初级中学24黄暖和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大朗第一中学25刘景轩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6陈海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7彭加生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28杨楚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廖玉能 石龙第三中学29林波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30陈光为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31黎伟杰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32陈智星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高二 全国三等奖 樊勇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33邓伟峻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初中部34李景亮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石龙第三中学35梁梓琪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3.普及组获市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号 姓名 性别 学校 年级 获奖等次 辅导老师1陈骅骏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蔡立斌2吕晚晴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姜祥瑜3叶俊麟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沈欢波4赵凌飞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姜祥瑜5伍舜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一等奖 尹开华6万炽洋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7陈梓淦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8詹天翔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卓明聪9陈子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姜祥瑜10莫润昌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赖冬梅 11黄乐玫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12麦辉煜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一等奖 叶锦强 13梁俊豪 男 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徐先进 14肖福刚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15邓志杰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16陈锦杰 男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周景琪 17高子豪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一等奖 卓明聪 18蔡庭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一等奖 林瑛惠 19林沛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 20吴耀波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杨镇江 21梁家铭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一等奖 李宾 22林柏煌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23于涵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24钟嘉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一等奖 尹开华 25袁俊玮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姜祥瑜 26王健铮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小勇 27叶政擎 男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古思映 28黄淑慧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李刚 29黄坚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一等奖 尹开华 30张力焕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 31叶伟铭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张志强 32叶富坚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33袁嘉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二等奖 尹开华 34徐锦涛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35张嘉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二等奖 尹开华 36唐鸿翔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二等奖 林瑛惠 37刘泽鹏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杨镇江 38冯嘉兴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黄斌 39姚俊炜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40刘晓珠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王富 41陈城辉 男 东莞市玉兰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胡雪梅 42袁汉杰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市二等奖 罗俊辉 43尹炯文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郑祝英 44吴宗培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45徐詠琪 女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二等奖 张志强 46谭力允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姜祥瑜 47林威震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卓明聪48周智鹏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沈欢波 49占汉松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占太鹏 50王业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沈欢波 51颜学海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二等奖 李宾 52蓝嘉铭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大斌 53杨宇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54罗瀚锟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二等奖 林瑛惠 55王可欣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沈欢波 56叶柏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姜祥瑜 57张耀宗 男 东莞市虎门镇口小学 初一 市二等奖 万锦棠 58孔智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二等奖 尹开华 59黄雅瑜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60罗凤珊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王富 61杨家齐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62邓子新 男 东莞市虎门镇口小学 初一 市二等奖 万锦棠 63冯灏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二等奖 尹开华 64王鸿展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杨镇江 65周志超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市二等奖 罗俊辉 66伍莞秋 女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67陈汉松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赖冬梅 68袁耀辉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69叶锦俊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郑祝英 70于知非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沈欢波 71李伟聪 男 东莞市新风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何腾辉 72肖遥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73梁勋云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殷新泉 74梁伟坚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三等奖 卓明聪 75林萍 女 东莞市新风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何腾辉 76杨宇通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77龚俊睿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李刚 78陈浩添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三等奖 林瑛惠 79蒲昌昱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卓明聪 80樊锐鸿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三等奖 卓明聪 81周雪颖 女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黄小勇 82叶善恒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李刚 83罗卓枫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84周永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沈欢波 85陈志淋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黄小勇86叶俊炜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张明红 87莫家尧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杨镇江 88陈明宇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宾 89谭清东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大斌 90樊镇湘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卓明聪 91赖玮晖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张志强 92刘伟杰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一 市三等奖 罗俊辉 93冼树洋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沈欢波 94李铭男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张志强 95袁子豪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宾 96叶树谦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蒋爱桃 97蔡威明 男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周景琪 98胡滨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杨雅君 99林锦燃 男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孙华丽 100杨卓滨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 101张锦华 女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古思映 102廖力锐 男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孙华丽 103石嘉伟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吴建邦 104梁文伟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赖冬梅 105王子豪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杨小川 106何子睿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卓明聪 107王滢滢 女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 108陈健朗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4、提高组获市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号 姓名 性别 学校 年级 获奖等次 辅导老师 1黎健成(3班)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陈泽闽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3胡志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4谢嘉乐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5尹嘉权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6卢嘉赋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7杨宇昌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唐章辉 8卢森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 9潘意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0苏子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 11莫灿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徐建刚 12王永康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13郭文海 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陈广扬 14何汶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5张健东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6陈伟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 17李柏霖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杨光文 18付浩南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19郑湙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0李达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21赵楠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2曾文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玉能 23何铭健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24黄暖和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25刘景轩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26陈海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27彭加生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28杨楚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29林波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30陈光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31黎伟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32陈智星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高二 市二等奖 樊勇 33邓伟峻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4李景亮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5梁梓琪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6肖杰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37吴 昊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38雷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39王楚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0吴杰铭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三 市二等奖 李大斌 41潘 巍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2朱创坚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43罗锦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4朱骏宏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5李磊 男 东莞市虎门外国语学校 高二 市二等奖 王斌 46刘永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47江贺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8骆俊杰 男 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袁建成 49彭秋生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50陈雪华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51唐红雨 女 东莞市虎门外国语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王斌 52胡鹏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廖玉能 53黄俊杰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杨光文 54罗宇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55张逸飞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李勃 56江贺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57刘耀捷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58杨 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59麦钊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徐建刚 60龙子凡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1何 凯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2吕嘉豪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惠积 63曾远威 男 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丽屏 64詹健钧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65罗 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6陈东雄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67陈建科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8黎健成(11班)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9谢文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70袁惠琪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唐章辉 71何学轩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72温升宪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73邓达明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二 市三等奖 李大斌 74李俊霖 男 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丽屏 75曾凌松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76尹广荣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77梁军城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78卢少锋 男 东莞市常平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张永磷 79方雪婷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唐章辉 80薛浩贤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唐章辉 81卢沛明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82彭文彬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惠积 83袁之策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84吴嘉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85袁炜乐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86叶颖钊 男 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袁建成 87周嘉华 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陈广扬 88许雪妮 女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二 市三等奖 李大斌。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7.10.11•【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镇(街、园区)宣教局(教育局)、市直属学校:现将《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东莞市教育局2017年10月11日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全市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
根据《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东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实施的课题项目由于管理要求不同,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三条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分为:年度规划课题、精品课题、招标课题、三名工程课题以及其他专项课题。
年度规划课题一般一年申报评审一次,招标课题、精品课题、三名工程专项课题等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条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发布每年立项课题指南、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指导全市课题研究的开展以及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课题负责人应根据申报指南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材料,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一)课题负责人必须是东莞市的在职教育工作者。
(二)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主持者,具备开展科研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在课题中担任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三)同一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立项。
已有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负责人未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不得申报新课题。
第五条课题评审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研究价值:指所申报课题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应用研究价值。
(二)研究基础:指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三)研究设计:指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研〔2008〕10号
关于颁发东莞市第九届
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决定
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各中小学、幼儿园,市直属学校:
根据《东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办法》(东教〔2006〕8号)的有关规定,市普教科研成果评委会对全市申报的本届科研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
评审拟奖结果经公示和审核确认后,现决定授予《东莞市义务教育7—9年级历史课程改革研究》等6项成果为一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与研究》等17项成果为二等奖,《挖掘东莞本土资源,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等50项成果为三等奖,对荣获一、二、三等奖的科研成果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并同时颁发获奖证书。
希望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认真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推介展示和转化工作,为优化我市教育内涵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东莞市第九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教育科研成果奖颁发决定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4月22日发
附件:
东莞市第九届普通教育科研成果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6项)
二等奖(17项)
三等奖(50项)。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关于印发《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松山湖管委会科教局,各镇(街)宣教办,各中小学、幼儿园:为拓宽我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形式,进一步调动我市普教系统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我市教育内涵发展,我局制订了《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实施办法(试行)》。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实施办法(试行)》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2008〕8号二○○八年九月十日—2—附件: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实施办法(试行)(二○○八年九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保证招标课题的研究能出好成果,特制订本招标实施办法。
第二条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是面向全市普教系统,采取公平竞争、择优中标、委托资助形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招标活动。
第三条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招标课题研究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东莞教育实际,在科学的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基础上,为我市教育提供切合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和措施,有效的促进我市教育的内涵发展。
第二章应标条件、程序及要求第四条应标条件⒈课题负责人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独立组织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精力,能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3—2. 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应拥有相应专业领域的学术背景,对该应标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能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
3. 倡导申报者跨学科、跨部门组合研究力量。
在同等条件下,对跨学科、跨部门组合研究的应标课题可予优先中标。
第五条应标程序申请人向招标办公室索取或从东莞教育网()或东莞教育科研网()下载《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招标应标申请•评审书》,按要求如实填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应标申请•评审书及能证明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已取得的与该应标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的复印件报送招标办公室。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研〔2006〕 1号关于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获奖情况的通报各镇区宣教办,各中学、市直属学校:第十一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顺利结束。
这次活动我市共有460名选手参加。
我市被评为广东赛区优秀组织奖。
根据全国和省组委会划定的初赛和复赛分数线,本次活动我市获省学校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表扬奖2名,评出市学校团体奖14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初赛市个人奖182名(其中普及组市一等奖17名、市二等奖36名、市三等奖76名,提高组市一等奖11名、市二等奖17名、市三等奖11名,中等职业组市一等奖4名、市二等奖5名、市三等奖5名)、复赛全国、省个人奖33名(其中普及组全国一等奖3名、全国二等奖3名、省三等奖10名,提高组全国一等奖6名、全国二等奖4名、省三等奖7名)、优秀辅导教师18名。
现给予通报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以资奖励。
希望获奖的学校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训练水平,争取在今后的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也希望其他学校向他们学习,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开展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活动,为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后备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1.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复赛获奖名单2. 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初赛获奖名单二ОО六年一月六日主题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学比赛通报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6年1 月6日印发—2—附件1: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复赛获奖名单一、团体奖部分1、获省团体奖名单广东赛区优秀组织奖:东莞市广东赛区学校团体一等奖(同时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荣誉称号):东莞中学广东赛区学校团体二等奖: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广东赛区学校团体表扬奖:东莞市实验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2、获市学校团体奖名单一等奖:东莞中学、新世纪英才学校、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市实验中学二等奖:东莞中学初中部、东华初级中学、望牛墩中学、石龙第二中学三等奖:石龙三中、东方明珠学校、石龙中学、黄江中学、东坑中学、新风中学二、个人奖部分1、普及组获全国一、二等奖,省三等奖名单—3—2、提高组获全国一、二等奖,省三等奖名单—4—3、优秀辅导教师奖—5——6—附件2: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5)初赛获奖名单1、普及组—7——8——9—市三等奖—10——11—市三等奖—12——13—市优胜奖—14—2、提高组—15——16—3、中等职业组—17——18—。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8.06.21•【字号】•【施行日期】2018.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各园区、镇(街)宣教文体局(教育局)、财政分局,市直属民办学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2018年6月21日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民办幼儿园(含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中小学(以下简称“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在我市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水平,根据《广东省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东莞市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总结我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以来的经验,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差异化扶持民办教育的原则。
实行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制度,让更多民办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从中受惠,激励其安心在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教学水平、加快专业发展。
教师从教津贴经费支出要合理和适度,利于这项制度持续地实施。
第三条资金来源。
从教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和公办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列支。
第四条享受从教津贴对象为现正在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民办学校教学岗位工作,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任教师:1.在我市民办学校现任职学校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
从2019年春季学期(对应发放年度为2019年上半年)开始,在我市其他民办学校曾经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的可累计纳入连续任教年限,在民办学校连续任教不满一周年的年限不予纳入(在其他民办学校任教年限,以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周年年限数来确认,周年内12个月需连续缴费);2.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教师需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研〔2008〕9号
关于颁发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
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市教育学会属下各研究会、各镇(街)和各直属学校教育分会:
2007年我市教育学会的论文评选按初审、初评、终评、终审的程序,对推荐参评的347篇论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53篇。
其中,《从“帕帕迪”的命运看历史新课程改革》等10篇为一等奖,《英语“做中学”的实验与研究》等72篇为二等奖,《谈“读书”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实效性》等70篇为三等奖(学科类的三等奖未列入)。
现决定对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对一、二等奖获得者分别给予500元和300元的奖励。
希望各研究会、分会和全体会员认真学习并积极推介获
奖论文的成果,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附件: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获奖篇目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学会论文奖决定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4月21日发
附件:
东莞市教育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篇目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72篇)
三等奖(70篇)
(只列综合类,学科类三等奖由各学科研究会公布并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