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特点与临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特点与临床
【摘要】小儿体质的争论由来已久,主要的学术观点有“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阳有余而阴不足”学说和“少阳”学说,而其中以“纯阳”和“稚阴稚阳”最突出。“纯阳”和“稚阴稚阳”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纯阳”表现为小儿在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稚阴稚阳”表现为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不足。
【关键词】纯阳;稚阴稚阳;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用药原则
1、关于“纯阳”学说
最早提及小儿乃纯阳之体的是《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有诸多医家有相关观点: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小儿纯阳,无烦益火。”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小儿门》云:“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元·朱丹溪《格致余论·慈幼论》云:“小儿十六岁以前,禀纯阳气,为热多也。”明·虞抟《医学正传·小儿科》:“夫小儿八岁以前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明·万全《育婴秘诀·鞫养以慎其疾》:“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故下体要露,使近地气,以养其阴也。”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治法》:“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综上所述,“纯阳”说主要从小儿的生长发育旺盛。发病之后容易化热化火,以及治疗宜清凉来阐述小儿的体质特点。所谓“纯阳”是指三岁以下小儿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而言。而不能把“纯阳”理解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从中医学基础理论来看,阳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阳气旺盛则生命活动才能旺盛,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故阳气偏旺才能推动生长发育。
2、关于“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源于《内经》,《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这里的“肉脆”指肌肉脆薄,“血少”是指血液中精微物质相对不
足,“气弱”指脏腑功能活动未健全、相对薄弱。隋·巢元方《诸病源侯
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腑脏之气软弱。”《颅囟经·病证》言:“孩子气
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言: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
中把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
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即所谓“稚阴稚阳”之体。这里的“阴”,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
生理功能活动。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
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未充和不全的。
3、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形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功能活
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来看,五脏六腑的形与气
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尤为突出,而心、肝二脏相对有余。万全
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提出:“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人皆曰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予亦曰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所谓
有余不足,非经云虚实之谓。”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
本,三者密切相关。小儿新生,先天禀受肾气未充,既生之后,需赖后天脾胃
运化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肾气
生发、脾胃运化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其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
成人大,故显得脾常不足肾常虚。同样,肾为气之根,脾为水谷精气之源,初
生时肺脏全而未壮,脾肾又均稚弱,故肺脏受气不足,主气功能未健,显得肺
常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脏腑、功能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言:“小儿始生,生
长尚盛。”这种生长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明显,主要表现
在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两方面。
4、小儿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邪气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乳
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临床上
以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最为多见。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对
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寒暖不能自调,六淫之邪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之宣肃功能,而出现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
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指出:“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
小儿“脾常不足”,消化能力薄弱,稍有乳食不节,喂养不当,饥饱不适,便易损伤脾胃而患病,如呕吐、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严重者可影响小
儿生长发育。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言:“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
则脾先受之。”
传变迅速表现在小儿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小儿药
证直诀·原序》明确指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指小儿一旦患病,则正气易虚而邪气易实,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转为虚实夹杂;虚证亦可兼见实象,出现错综
复杂的证候。“易寒易热”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稚阳未充”,阳气
易损而出现阴寒之证,所谓“阴胜则寒”;又由于“稚阴未长”,阴液易劫而
表现为热的证候,所谓“阳胜则热”。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患病在病情发展转归的过程中,由于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并且
病因单纯,极少七情劳倦伤害,几种疾病同时并见的情况也较少,对药物的反
应灵敏,所以只要辨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较成人容易恢复健
康。
5、临床治疗用药原则
(1)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用药宜轻、清,慎用辛烈。
小儿脏腑娇嫩,卫外未固,易受外邪侵袭,且易侵犯肺经;故“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在儿科尤为常见。治宜轻清上浮之品,托邪外出。而过于苦寒、辛
热或攻伐峻下药物必须慎用,如病情需要用者,应当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