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方案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1 暴雨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4级1.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2 台风预警台风预警信号分4级1.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一、概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是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进行分级管理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
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二、各级响应标准1. Ⅰ级响应Ⅰ级响应适用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全国或者多个省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 Ⅱ级响应Ⅱ级响应适用于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全国或者多个省份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同时要求受灾省份减灾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Ⅱ级响应。
3. Ⅲ级响应Ⅲ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受灾省份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同时要求相关市(地)和县(市、区)减灾委员会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Ⅲ级响应。
4. Ⅳ级响应Ⅳ级响应适用于一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对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少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在此级别下,受灾市(地)和县(市、区)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三、响应措施1. 组织领导各级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实到位。
2. 救援力量调配根据灾害等级,各级减灾委员会调配救援力量,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受灾人员安置根据受灾情况,妥善转移安置受灾人员,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为了减轻其影响,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进行专业培训等。
在这些努力中,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有助于指导各级政府和救援机构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的意义、原则及其实践应用。
一、背景与意义应急响应等级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合理划分不同级别的响应,可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此外,科学的应急响应等级划分还有助于评估灾害风险,为后续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二、分类与特点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可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标志和适用条件: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启动该级别响应将调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全面协调和指挥。
二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灾害事故,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需要多个地区或部门协同应对。
三级响应:通常用于中小规模的自然灾害事件,如风暴、干旱等,需要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四级响应: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灾害事件,如轻微的水灾、火灾等,由基层单位自行处理。
每个级别的响应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如响应时间、资源配置、责任分工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在不同级别的响应中能够做到科学决策、gao效执行和及时恢复。
三、实践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对于灾害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以地震为例,当发生强震并造成严重破坏时,应及时启动一级响应,中央政府将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协调各地救援队伍迅速前往受灾区域展开救援;而对于一般性地震,可启动三级响应,由当地政府部门负责组织救援力量、调集必要物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灾情信息。
火灾事故分类等级划分依据
火灾事故分类等级划分依据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火灾的规模和严重程度不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也千差万别。
为了更好地进行火灾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火灾事故分类等级划分依据,并将火灾分为几个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火灾进行不同的救援和灭火方案。
本文将介绍火灾事故分类等级划分依据,以及不同类别火灾应急救援措施。
一、火灾事故分类等级划分依据1. 一般火灾(A类火灾)A类火灾即普通火灾,是指可燃材料火灾。
这类火灾的燃烧物质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如纸张、木材、塑料、织物等不易燃烧的物品。
这类火灾发生时,通常使用水或干粉灭火器来扑灭火源。
2. 液体火灾(B类火灾)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火灾,包括汽油、煤油、液化气、油漆等易挥发液体。
这类物质在接触火源时能够燃烧,并形成明火,很容易引发爆炸。
消防员在灭火时应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避免引发爆炸事故。
3. 气体火灾(C类火灾)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火灾,比如氢气、甲烷、丙烷等。
在这类火灾中,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气体本身。
消防员在灭火时需要使用特别设计的干粉灭火器,以将气体从空气中隔离出来,并切断氧气供应。
4. 金属火灾(D类火灾)D类火灾是指可燃金属火灾,例如铝、镁、锂等。
这类金属在加热后能够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消防员需要使用特别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否则会引发爆炸事故。
5. 电器火灾(E类火灾)E类火灾是指电气设备起火,电器危险常见于日常生活中。
这种火灾的灭火方法是断电,然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高压电器起火时,不能使用水或其他导电的灭火器。
6. 厨房火灾(F类火灾)F类火灾是指在厨房发生的烹饪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普遍发生于餐馆、宾馆等公共场所。
这类火灾的燃烧物质通常是烹饪用的油脂、餐具废渣等。
消防员在灭火时需要使用特别设计的湿化剂灭火器,并冷却燃烧物质表面。
二、不同类别火灾应急救援措施1. A类火灾A类火灾通常易于灭火,灭火器宜主要采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自然灾害风险分级规定
自然灾害风险分级规定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作用所导致的、对人类和其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事件。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区分自然灾害的风险等级对于科学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分级规定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制定了如下自然灾害风险分级规定:一级:特别严重风险区域特别严重风险区域指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该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质构造脆弱,常发生严重地质灾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条件极端,极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特别严重风险区域需要采取最严格的防灾减灾措施,并且居民需优先迁出。
二级:严重风险区域严重风险区域指受到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该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质构造较为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条件较为极端,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严重风险区域需要采取严格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加强居民教育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三级:一般风险区域一般风险区域指受到自然灾害一般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该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低;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低;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较低。
一般风险区域需要采取基本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做好日常的应急预案。
四级:较低风险区域较低风险区域指受到自然灾害较低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小。
该区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极少发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稳定,极少发生洪涝灾害;气候条件相对稳定,极少发生灾害性天气。
较低风险区域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加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灾知识的普及。
结论自然灾害风险分级规定的制定是为了科学评估和划定各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等级,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应急预案级别
防汛应急预案级别一、预案制定目的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防汛应急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的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三、预案等级划分本预案根据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级(Ⅰ级)、重大级(Ⅱ级)、较大级(Ⅲ级)和一般级(Ⅳ级)。
四、特别重大级(Ⅰ级)应急响应1. 当发生特别重大级洪涝灾害时,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2. Ⅰ级应急响应措施:(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向受灾地区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4)调度水利工程,确保重点地区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
(5)组织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及时发布洪水、暴雨等预警信息,提醒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7)组织新闻媒体宣传防汛救灾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五、重大级(Ⅱ级)应急响应1. 当发生重大级洪涝灾害时,由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2. Ⅱ级应急响应措施:(1)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向受灾地区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4)调度水利工程,确保重点地区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
(5)组织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6)及时发布洪水、暴雨等预警信息,提醒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7)组织新闻媒体宣传防汛救灾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六、较大级(Ⅲ级)应急响应1. 当发生较大级洪涝灾害时,由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2. Ⅲ级应急响应措施:(1)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
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翼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一、什么是洪灾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者长期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者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 月至9 月。
6 月中旬至7 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 月中旬至9 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导致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崩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二、洪水暴发时如何谨防与自救(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镇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浮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者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飘荡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者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即将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者能飘荡的东西,寻觅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者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有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模板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要怎么编制呢?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精选篇1(1)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气象信息的收集:暴风和暴雨季节,项目部均应设专人收集气象信息,做好记录,并张榜公布。
2)生产生活设施检查:如刮暴风,项目部要对生产生活临设进行加固处理,同时清理场内外排水沟道,保持畅通;对塔吊等大型设备的附着、迴转、吊钩等进行加固和处理,对场内机械设备防雷接地装置做好检查。
3)暴雨期间尽可能不安排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如果施工必须,则应做好防雨措施(如随浇注随复盖)和施工缝设置预案。
4)应急程序(一)用电管理:暴风和暴雨期间,要加强用电管理。
期间除了必须的生活用电外,工地实施用电管制,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启动电源。
(二)人员疏散:特大暴风、暴雨期间,工地停工,人员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住地。
5)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如果发生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则按“重大机械设备事故应急”处置。
6)恢复生产暴风和暴雨灾害后,分公司应急小组配合项目部立即做好灾害损失统计,编制清单,提取物证,报顾客、监理、地方政府。
经顾客、监理认同后,项目部应立即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2)疫情防治措施为了保证现场应急措施,有组织、步骤,对有可能出现的病人,特设紧急救护组织,便于发生意外情况时能迅速采取隔离,做好应急准备,保证有效的快速妥善处理紧急事务。
1)一旦现场发生情况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根据情况的轻重迅速组织与病情相关的救护工作。
2)平时项目班车用做预防急救准备,发生情况,班车随时听从调遣,如果应急不来时,及时求助外线给予帮助。
如:打急救电话“120”,由后勤负责人联系,并指派班车配合送往北京市指定医院。
并详细调查与病人接触过的任何人等,进行隔离,由医生逐一进行检查,对出现“肺结核”“禽流感”病人使用过的用具、衣物、床铺、房间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了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三、组织领导(一)国家层面: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全国的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
(二)地方层面: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预案编制(一)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治理,统筹兼顾;3.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4. 信息公开,透明公开。
(二)预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自然灾害类型、等级和可能影响的范围;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 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4. 灾害监测、预警和报告;5. 灾害救助、恢复重建和善后处理;6. 应急培训和演练。
五、应急响应(一)灾害预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掌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工作。
(二)应急响应: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1. 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由国务院领导指挥;2. 二级响应: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由省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3. 三级响应:针对较大自然灾害,由市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4. 四级响应:针对一般自然灾害,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指挥。
(三)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和转移;2. 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3.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4. 社会稳定和治安维护。
六、灾后恢复重建(一)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按照实际需要,合理规划;2.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3. 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4.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灾区基础设施修复;2. 灾区住房重建;3. 灾区产业恢复;4. 灾区生态环境恢复。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1. 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自然界的活动而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都需要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救助工作。
本文将介绍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和内容要点。
2.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不同级别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般会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等级划分。
目前,常见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划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2.1 一级应急预案一级应急预案适用于严重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一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全国性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
一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点: - 灾情评估和监测机制:明确监测和评估灾情的指标和方法,确保及时获取灾情信息。
- 紧急救援措施:制定紧急撤离和救援的方案,保障被困人员的安全。
- 协调合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提高救援效率。
- 物资调配:确保各种救援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等)及时调配到灾区,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2 二级应急预案二级应急预案适用于重大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的情况。
二级应急预案在一级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
二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点: - 灾情扩散预警:建立灾情扩散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受灾群众进行疏散和避险。
- 灾后清理和重建:制定灾后清理和重建工作方案,确保灾后秩序和基础设施的恢复。
- 心理援助:建立心理援助体系,为灾后受创心理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 国际援助: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接受和调动国际援助,弥补国内资源不足。
2.3 三级应急预案三级应急预案适用于较小灾害发生时,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的情况。
自然灾害预警等级
自然灾害预警等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纷纷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而预警等级的设定,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等级包括了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海洋预警等。
以下分别介绍这些预警等级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措施。
一、气象预警等级气象预警是指根据气象条件发出的预警信息,通常包括台风预警、暴雨预警、大风预警、高温预警、冰雪预警等。
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严重程度,气象预警等级分为四级,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其中,蓝色是最低级别的预警,表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气象灾害;黄色预警则表明有明显的气象灾害风险,需要注意防范;橙色预警则意味着气象灾害已经进入到较为严重的阶段,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红色预警则是最高级别的预警,表示气象灾害已经到达了极度危险的程度,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针对不同的气象预警等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蓝色预警,我们只需要注意天气变化,出门前注意带好雨具和防晒用品;而对于红色预警,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出门,确保家庭和个人的安全。
二、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预警等级根据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别是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其中,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出现轻微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则意味着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橙色预警表示地质灾害已经到达较为严重的程度;红色预警则表示地质灾害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地质灾害的预警等级虽然只有四级,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针对泥石流灾害,我们需要采取疏散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而针对地面塌陷等灾害,我们需要采取固定措施,确保建筑物和道路的稳定。
三、海洋预警等级海洋预警是指针对海上的气象、海况、海洋环境等因素,发出的预警信息。
自然灾害危害等级和应急响应措施 最新版
自然灾害危害等级和应急响应措施(新版)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XX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
1 Ⅰ级响应1.1 启动条件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Ⅰ级响应:(1)死亡50人以上;(2)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30万人以上;(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9万间或3万户以上;(4)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180万人以上;(5)市应急总指挥部认为其他符合启动Ⅰ级响应的情形及符合其他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启动条件的情形。
1.2 启动程序灾害发生后,市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经分析评估,认定灾情达到启动标准,向市应急总指挥部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市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1.3 响应措施市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市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统一组织、领导市级层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市应急总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视情采取以下措施:(1)市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市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主持召开会商会,市应急总指挥部成员单位、市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及有关受灾地区参加,对指导支持受灾地区减灾救灾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市应急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或委派市应急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率有关成员单位赴受灾地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市应急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协助负责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市长)根据灾情发展,率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先期工作组赴受灾地区指导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3)市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组织灾情会商,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情,及时发布受灾地区需求。
市应急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做好灾情、受灾地区需求及救灾工作动态等信息共享,每日向市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
必要时,市应急总指挥部组织专家进行实时灾情、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受灾地区需求评估。
(4)根据受灾地区申请和灾情核定情况,市财政局会同市应急局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用于支持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应急预案等级划分
应急预案等级划分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或灾害事故,保障国家、地区或单位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应急工作程序和组织措施的文件。
对于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旨在根据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相应的响应措施和成果要求,以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等级的划分方式和标准。
一、按突发事件类型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可以将应急预案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三个等级。
1.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一级):用于应对地震、台风、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
这类预案针对的是影响范围广、切实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事件,需要迅速启动、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2. 事故灾害应急预案(二级):专门用于危害性较大的事故类型,如火灾、矿难、道路交通事故等。
这类预案要求及时组织应急资源和专业力量,以控制和化解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社会安全应急预案(三级):包括恐怖袭击、社会治安事件等。
这类预案主要应对人为破坏和社会安全事件,要求充分发挥综合治理机制的作用,确保社会秩序不受重大干扰。
二、按应急响应级别划分除了按照突发事件类型进行划分外,还可以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威胁程度,将应急预案分为不同的响应级别。
一般划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
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的社会危害程度。
一级响应的特点是迅速、果断和集中的反应,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启动预案并投入到紧急救援工作当中。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一定规模的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或较高的社会危害程度。
二级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迅速展开应急工作,根据相应预案进行调度和协调,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态发展。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受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三级响应主要是根据既定的应急预案和工作要求,进行相应的应对和处理,目的是减少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
强降雨应急预案等级
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强降雨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强降雨可能带来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根据雨情、水情、灾情及风险等级,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一、预案等级划分1. Ⅰ级应急响应(特别重大级)- 当强降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者可能导致重大次生灾害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 主要应对措施包括:- 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体系,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 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实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动态。
- 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 调集抢险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 积极开展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 Ⅱ级应急响应(重大级)- 当强降雨导致较严重洪涝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者可能导致较大次生灾害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 主要应对措施包括:- 启动应急指挥体系,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 加强监测预警,实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动态。
- 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 调集抢险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 加强物资储备,确保救灾物资供应。
3. Ⅲ级应急响应(较大级)- 当强降雨导致一般洪涝灾害,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者可能导致一般次生灾害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 主要应对措施包括:- 启动应急指挥体系,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 加强监测预警,实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动态。
- 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 调集抢险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 Ⅳ级应急响应(一般级)- 当强降雨导致轻微洪涝灾害,造成轻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者可能导致轻微次生灾害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主要应对措施包括:- 启动应急指挥体系,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
一、引言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的各种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等。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制定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按照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预案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二、应急预案等级划分1. 灾害预警等级根据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将灾害预警等级分为四个级别:(1)一级预警:预计发生特别重大灾害,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2)二级预警:预计发生重大灾害,需采取紧急措施。
(3)三级预警:预计发生较大灾害,需做好应对准备。
(4)四级预警:预计发生一般灾害,需密切关注。
2.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级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分为四个等级:(1)Ⅰ级响应:特别重大灾害,影响范围广,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Ⅱ级响应:重大灾害,影响范围较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Ⅲ级响应:较大灾害,影响范围一般,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Ⅳ级响应:一般灾害,影响范围较小,造成较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预案等级应对措施1. Ⅰ级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救援工作。
(2)紧急调配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
(3)启动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开展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工作。
(5)加强交通、通信保障,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2. Ⅱ级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2)紧急调配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
(3)启动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开展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工作。
(5)加强交通、通信保障,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3. Ⅲ级响应(1)启动应急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2)调配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
(3)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开展医疗救护、心理疏导等工作。
(5)加强交通、通信保障,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4. Ⅳ级响应(1)启动应急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提防险情等级划分标准
提防险情等级划分标准摘要:一、险情概述二、险情等级划分标准1.等级一:一般险情2.等级二:较重险情3.等级三:严重险情4.等级四:特别严重险情三、等级划分依据及应对措施四、监测与预警五、总结与建议正文:险情是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的现象。
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险情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制定合理的险情等级划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险情等级划分标准及其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险情概述险情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和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泄漏等)。
在险情发生时,及时、准确地评估其危害程度,对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险情等级划分标准根据险情的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应对难度等因素,将险情划分为四个等级。
1.等级一:一般险情表现为险情危害较小,影响范围有限,较易控制和消除。
如局部洪水、小型火灾等。
2.等级二:较重险情表现为险情危害较大,影响范围较广,需较长时间和较多资源才能控制和消除。
如较大洪水、中等火灾等。
3.等级三:严重险情表现为险情危害极大,影响范围广泛,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和消除。
如特大洪水、重大火灾等。
4.等级四:特别严重险情表现为险情危害极其严重,影响范围极大,需要全社会力量紧急应对。
如特大地震、化学泄漏等。
三、等级划分依据及应对措施1.险情等级划分依据:险情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险情的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应对难度、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2.应对措施:根据不同险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疏散转移、抢险救援、物资调配等。
四、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各类险情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
五、总结与建议险情等级划分标准是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险情等级划分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的小知识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之一。
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
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一、高温预警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⑵、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⑷、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⑵、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⑵、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二、暴雨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精选10篇)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精选10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措施精选篇1为确保我司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司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1、领导小组我司防震减灾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组长:副组长:成员:2、主要职责(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公司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人员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工作局面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人员宣传教育,做好员工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开展工作,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公司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防洪防洪应急预案等级
一、背景防洪工作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为了确保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等级划分1. 预警等级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预警等级分为四级:(1)蓝色预警:发生一般性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2)黄色预警: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3)橙色预警: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4)红色预警:发生特别重大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其严重影响。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等级分为四级:(1)一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洪涝灾害,启动国家应急响应。
(2)二级响应: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启动省级应急响应。
(3)三级响应:发生较大洪涝灾害,启动市级应急响应。
(4)四级响应:发生一般性洪涝灾害,启动县级应急响应。
三、预警与响应措施1. 预警措施(1)各级防汛指挥部要及时掌握洪涝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要迅速组织力量,做好防洪物资储备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3)各级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洪涝灾害情况和预警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2. 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启动国家应急响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全力配合。
(2)二级响应:启动省级应急响应,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市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全力配合。
(3)三级响应: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县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全力配合。
(4)四级响应:启动县级应急响应,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全力配合。
四、后期处置1. 灾害调查与评估(1)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灾害调查,查明灾害原因、损失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
1 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4级
1.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2 台风预警
台风预警信号分4级
1.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④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3 霜冻预警
霜冻预警信号分3级
1. 霜冻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准备工作。
②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③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要关注当地霜冻预警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加强防护。
2.霜冻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②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③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3.霜冻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农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
②农村基层组织要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
③对农作物、蔬菜、花卉、瓜果、林业育种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4 寒潮预警
寒潮预警信号分4级
1.寒潮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
③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④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2.寒潮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工作。
②注意添衣保暖,照顾好老、弱、病人。
③对牲畜、家禽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④做好防风工作。
3. 寒潮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应急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做好防风工作。
4. 寒潮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注意防寒保暖。
③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④做好防风工作。
5 暴雪预警
暴雪预警信号分4级
1. 暴雪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雪量将达4mm以上,或者已达4mm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储备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2.暴雪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雪量将达6mm以上,或者已达6mm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雪灾和防冻害措施。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④农牧区和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
⑤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
3.暴雪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雪量达10mm以上,或者已达10mm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②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③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④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4. 暴雪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雪量将达15mm以上,或者已达15mm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和抢险工作。
②必要时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③必要时飞机暂停起降,火车暂停运行,高速公路暂时封闭。
④做好牧区等救灾救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