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律考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
司法考试经济法法条串讲:环境保护法
![司法考试经济法法条串讲:环境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ae41ec9b89680203d82547.png)
司法考试经济法法条串讲:环境保护法司法考试经济法法条串讲:环境保护法。
与2012年司法考试经济法部分相比,2013年司法考试经济法部分变动不是很大。
主要考点分布集中。
希望2013年司法考试的同学能金榜题名。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F7-12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F16-28(1)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3)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
(4)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法律敎育网(5)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二)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保护法》F10)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1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讲义
![2021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9ebe239e314332386893c0.png)
环保法第一节概述一、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天然和通过人工改造自然因素总体,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环境问题叫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因素引起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法重要研究是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1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运用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
环境破坏导致后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干恢复,有甚至不可逆转。
2环境污染重要是工农业生产和都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又有密切联系,两者具备复合效应。
环境破坏可以减少环境自净能力,如森林减少会加重大气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减少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广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环境危机,最为严重问题涉及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生态破坏等。
二、环保法特点1.综合性。
它不但可以合用诸如宪法、行政法、刑法功能公法予以解决,也可以合用民商法等私法予以救济,甚至还可以合用国际法予以调节,不但涉及上述部门法实体法规范,也涉及程序法规范。
2.技术性。
3.社会性。
环保法社会性一方面体当前它是人与自然矛盾冲突加剧产物。
环保法所关注和规范是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基本人权,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愿望和规定,代表人类共同利益,侧重于社会领域法律调节。
另一方面,环境作为全人类共同生存条件,并不能为某个人或某国所私有或独占,它必要符合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类利益,是以社会利益、人类利益为本位法。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0def015022aaea988f0f9f.png)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A.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B.珍贵的野生动物C.濒危的野生动物D.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满分:2分2.生态环境的中心是(B)A.人类B.生物界C.植物D.动物满分:2分3..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A)A.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B.抑制消费C.征收高额排污费D.增加商品的进口满分:2分4.我国渔业生产基本方针规定(A)A.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B.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捕捞为主的方针C.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加工为主的方针D.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保护为主的方针满分:2分5.环境无过错原则的构成要件包括(D)B.损害结果C.因果关系D.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满分:2分6.在污染控制法中起着支柱作用的制度是(D)A.限期治理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许可证制度满分:2分7.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公约是(A)A.《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B.《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满分:2分8.“世界环境日”是每年(B)A.6月3日B.6月5日C.6月10日D.6月14日满分:2分9.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B)A.开发许可证B.排污许可证C.建设许可证D.生产销售许可证10.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A)条款,开了污染防治立法上的首例A.奖励条款B.处罚条款C.淘汰制度条款D.污染监测制度条款满分:2分1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A.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目前仅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一具体法律B.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C.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D.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满分:2分12.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B)A.必须予以回收B.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C.不得向海域排放D.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海域排放满分:2分13.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的时间是(B)A.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B.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C.事故发生后64小时内D.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满分:2分14.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的根本措施是(A)A.实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B.抑制消费C.征收高额排污费D.增加商品的进口满分:2分15.环境保护单行法不包括(D)A.污染防治法B.土地利用规划法C.自然资源保护法D.环境标准满分:2分16.环境行政执法中最常用的执法方式(A)A.环境行政处罚B.环境行政执法C.环境行政许可D.环境强制执行满分:2分17.省级人民政府为实现区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而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工业污染源的法律规定是指(D)A.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B.排污申报登记制度C.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D.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制度满分:2分1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国家是(D)A.法国B.日本C.德国D.美国满分:2分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B)A.10dBB.15dBC.20dBD.25dB满分:2分20.警告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A)A.申诫罚B.能力罚C.财产罚D.人身罚满分:2分2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见于(A)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满分:2分22.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是(C)A.分部门管理B.综合管理C.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D.以上都不对满分:2分23.环境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循的法定基本程序,环境行政处罚中最完整、适用最广泛的法定程序是指(B)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执行程序满分:2分24.对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正确的看法是(C)A.解决环境问题只能放弃发展B.先发展后治理C.可持续发展D.无所作为满分:2分25.根据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商业、工业混合区的标准值是(B)A.昼间55分贝(A)、夜间45分贝(A)B.昼间60分贝(A)、夜间50分贝(A)C.昼间65分贝(A)、夜间55分贝(A)D.昼间70分贝(A)、夜间65分贝(A)满分:2分26.环境损害是(B)的构成要件A.环境刑事责任B.环境民事责任C.环境行政责任D.以上三种责任满分:2分27.风景名胜区的主管部门是(B)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C.各级人民政府D.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满分:2分2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B.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转让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个人不得拥有土地所有权满分:2分29.《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B)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B.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C.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D.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满分:2分30.国际环境保护的第一次浪潮以(A)为其顶峰A.人类环境会议B.环境与发展会议C.纪念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会议D.回顾环境与发展会议10周年会议满分:2分二、多选题1.《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使用范围包括(ABCD)A.内水、领海B.毗连区C.大陆架D.专属经济区满分:2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B.鼓励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C.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D.禁止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满分:2分3.危害环境犯罪的行为可以分为(ABD)A.行为犯B.危险犯C.动机犯D.结果犯满分:2分4.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方式有(AD)A.赔偿损失B.停止侵害C.消除危险D.排除危害满分:2分5.各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表现在(ABCD)A.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
环境法学考试试题
![环境法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89525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9.png)
环境法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A 预防原则B 污染者付费原则C 公众参与原则D 先污染后治理原则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 规划和建设项目B 新的技术和工艺C 新产品的开发D 新的服务项目3、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 1 年C 3 年D 4 年4、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标准的分类?()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C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 环境经济效益标准5、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环境行政违法行为?()A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超标排放污染物C 因不可抗力造成环境污染D 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6、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
A 淘汰B 限制C 登记7、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A 生态安全B 资源安全C 经济安全D 国家安全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
A 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B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D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9、下列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B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无需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C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D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1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司法考试:第七章 环境保护法
![司法考试:第七章 环境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a23b1c0242a8956aece471.png)
第七章环境保护法第一节概述一、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人们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环境”这一词汇时,往往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叫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法主要研究的是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的甚至不可逆转。
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又有密切联系,二者具有复合效应。
环境破坏可以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森林减少会加重大气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广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的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
二、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特点(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是一个新兴的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中的法律部门,其称谓在各国立法和理论上的表述上有相当的差异。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
![《环境保护法》考试复习资料(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d1753a10a6c30c2259019e7f.png)
一、判断题1.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
√3.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
×4.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7.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9.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10.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1.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12.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13.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14.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5.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16.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17.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18.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https://img.taocdn.com/s3/m/329f877105087632311212e2.png)
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7 10:41:11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2014-12法试题及答案(共56道)一、判断题1.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正确)2. 《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参考答案:正确)3. 《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参考答案:错误)4.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参考答案:正确)5. 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参考答案:错误)6.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参考答案:错误 )7.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参考答案:正确)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答案:错误 )9. 《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的部门,可以( )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参考答案:查封、扣押 )三、简答题1.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参考答案:(1)保护和改善环境(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保障公众健康(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坚持保护优先(2)公众参与(3)预防为主(4)损害担责(5)综合治理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哪些主体的考核内容,(1)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2)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3)下级人民政府(4)下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人民调解法试题一、判断题1.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环境法和法硕
![环境法和法硕](https://img.taocdn.com/s3/m/610192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e.png)
环境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与法律硕士(法硕)专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学习环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相关的行政和司法程序。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机构、企业的环保部门、环境法律服务机构等。
- 法硕(法律硕士):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法律研究生教育项目,适合非法学本科背景的学生报考。
法硕的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了法律的基础课程和一些选修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特定的法律领域深造。
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报考法硕后可以选择环境法作为研究方向,将本科的环境科学知识与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专业优势。
此外,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环境法硕士毕业生在环境法律服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环境法律服务领域并不狭窄,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个方面。
例如,处理污染环境罪的刑事案件时,可能同时涉及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领域。
总的来说,环境法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结合自然科学和法律的视角,而法硕则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教育平台。
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考取法硕并专注于环境法的学习,可以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司法考试经济法资料:环境保护法
![司法考试经济法资料:环境保护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92a5402b160b4e767fcfdf.png)
司法考试经济法资料:环境保护法司法考试经济法资料:环境保护法。
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已经开始,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环境保护法的讲义,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精彩链接:司法考试经济法名师讲义:财税法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社会保险法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食品安全法司法考试经济法讲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2、预防;3、污染者负担(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4、公众参与。
二、基本制度1、环境规划制度县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应同有关部门对管辖内的环境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政府批准实施。
(1)规划时间划分:短期规划5年、中期规划15年、长期规划20、30、50年(2)规划效力划分:强制性规划、指导性规划(3)规划性质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国土利用规划2、清洁生产制度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适用范围:领域内和中国管辖海域内,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编制建设规划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分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3)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草案→应举行听证会等征求意见→规划草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并送审批机关(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大:报告书;轻度:报告表;很小:登记表)一般: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铁路、交通: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经环保部门同意)程序:委托有资质单位调查评价→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环保部门审批4、“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我国首创5、排污收费制度(1)向水体:达标——排污费;超标——超标排污费(2)向大气海洋:达标——排污费;超标——限期治理 + 罚款缴纳排污费并不免除治理、赔偿责任6、总量控制制度7、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1)达标:颁发《排放许可证》;(2)超标: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放量8、限期治理制度(1)对象:严重污染源;特别保护区内的超标污染源(2)实施程序:县以上政府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A、中央、省政府管辖的企业——省政府决定;市、县以下政府管辖的企业——市、县政府决定。
环境法司法考试真题130518
![环境法司法考试真题130518](https://img.taocdn.com/s3/m/f3cefd7bfe4733687f21aa00.png)
环境法司法考试真题1305181、某钢铁集团决定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兴建一座钢铁厂,2001年底,该钢铁厂在防治污染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后来,防治污染设施虽然建成,但为节省资金一直未启用。
附近居民向环保部门进行了举报,经查,该厂建成以后给当地的河流、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该厂限期治理完毕,到期该厂却未能完成任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厂停产、关闭B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该厂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可对该厂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C .当地有 100 家居民受到损害,只有 32 户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厂赔偿损失。
一旦法院判决这 32 家农户胜诉,在诉讼时效期间 2 年内,其余 68 家农户可直接适用该判决D .如钢铁厂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不必先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即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正确答案: D2 、以下关于环境保护法的民事责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环境侵权责任应当适用民事侵权的过错原则B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C .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免予承担责任D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正确答案: B3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哪一部门责令停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A .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B .建设项目的计划部门C .建设项目的审批部门D .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正确答案: D4 、某工厂向附近一小河排放工业污水,已取得排污许可证,并向环保行政部门交纳排污费。
某日,厂技术人员赵某错误操作,致使一次排出污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以下是对随后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责任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 .附近某村民甲因自己看管不严,其养的牛越过围栏至河边饮此水而亡,该厂不承担赔偿责任B .数日后,该河段水质渐趋恢复正常,附近某村民乙的一条牛因饮此河水后患病,致丧失耕作能力,该厂须承担赔偿责任C .该厂超标污染的河水流入村民某丙承包的农田,造成秧苗损失 2000 元,丙欲起诉,应将该厂与赵某列为共同被告D .该厂超标排污致附近丁村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及牲禽大量伤亡,由此只发生民事赔偿责任而不发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 B5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处以罚款()。
历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真题解析
![历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da4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8.png)
历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真题解析历年司法考试《环境保护法》真题解析1.由于某化工厂长期排污,该厂周边方圆一公里内的庄稼蔬菜生长不良、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河塘鱼类无法繁衍,该地域内三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受害的三个村的村委会和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C.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D.环境污染致害的因果关系证明,受害方不负举证责任答案:C解析:《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因此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所以B项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三)项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所以环境污染案件由加害方对污染致害的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因此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而D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凡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的,均应免责B.第三者责任造成污染损失的,排污单位免责C.污染损失由受害者自身责任引起,排污单位也要承担责任D.排污单位积极采取减排措施,虽减少了污染损失,仍不可以免责答案:AC解析: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有三:一是有不可抗力造成并且行为人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二是受害者自我致害;三是第三者过错。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814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a.png)
环境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法的核心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预防原则B. 污染者付费原则B. 可持续发展原则D. 报复原则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优先原则B.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C. 污染者自行治理原则D. 环境权益交换原则3.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法调整的对象?A. 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B.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C.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D.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4. 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是为了?A. 促进经济增长B.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C. 维护社会稳定D. 提高公民生活水平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主要依据哪项法律?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6.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A. 信息公开B. 公众参与决策C. 强制性听证D. 环境教育7. 环境法律责任中的行政责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责令停产整顿C. 赔偿损失D. 吊销许可证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哪项行为是被禁止的?A. 直接向水体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B.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C. 合理使用化肥D. 采用清洁生产工艺9. 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象是什么?A. 所有企业和个人B.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C. 所有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业和个人D. 所有使用自然资源的企业和个人10. 国际环境法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个国际公约中?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 《生物多样性公约》C.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D. 《防止海上污染国际公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环境污染防治B. 自然资源保护C. 生态环境保护D. 环境监测管理1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污染者付费C. 环境权益优先D. 公众参与13.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法的法律关系主体?A. 国家B. 企业C. 个人D. 环境保护组织14. 环境法中的行政责任可能包括哪些?A. 罚款B. 责令改正C. 赔偿损失D. 刑事责任15.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公平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预防原则D. 污染者付费原则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环境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利用自然资源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普法考试环境保护法试题题库及答案
![普法考试环境保护法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8be7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2.png)
普法考试环境保护法试题题库及答案题目一:1.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基本环境保护法律,最先于哪一年颁布实施?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C. 1999年2.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A.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 环境质量的快速改善C. 可持续发展D. 无污染的发展答案:C. 可持续发展3. 根据环境保护法,以下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A. 同意大量排放有害物质的企业迁址B. 破坏或者占用保护区的生境资源C. 乱丢垃圾D. 扔掉电池等有毒垃圾E. 打猎、捕捞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F. 以上都是答案:F. 以上都是4.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度,以下哪些责任主体需要承担环境污染责任?A. 生产经营单位B. 政府部门C. 个人D. 环境保护组织E. 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5. 根据环境保护法,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环境行政处罚进行行政复议?A.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B. 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的C. 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的部分决定不服的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题目二:1. 环境保护法将保护环境纳入了哪个重要任务?A. 经济发展B. 社会治理C. 生态文明建设D. 公共安全答案:C. 生态文明建设2. 根据环境保护法,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A. 赔偿损失B. 停产整治C. 接受行政罚款D. 追究刑事责任E. 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3.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哪种环境保护主体的责任?A. 政府B. 企事业单位C. 个人D. 社会组织E. 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4. 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有以下哪些职责?A. 监督和检查环境污染防治工作B.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目标C. 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环境保护义务D.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 以上都是答案:E. 以上都是5.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哪种制度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A. 环境监察制度B. 环境资源补偿制度C. 环境违法行为记录制度D.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答案:A. 环境监察制度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考试环境污染法题型答题技巧
![法律考试环境污染法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5b19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4.png)
法律考试环境污染法题型答题技巧在法律考试中,环境污染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环境污染法涉及到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处理污染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掌握环境污染法的知识和答题技巧对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污染法题型的答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首先,了解环境污染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是解题的基础。
环境污染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污染者负责、公众参与、损害赔偿等。
在解题时,要根据这些原则来分析问题,寻找正确答案。
同时,要熟悉环境污染法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规定,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是环境污染法题目的主要依据,掌握它们有助于解题。
其次,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问题的焦点。
环境污染法题目通常会涉及到环境污染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等方面。
在解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并确定问题的焦点。
例如,题目可能会问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环境污染,这时要注意判断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了实际的污染,而不是仅仅存在可能性。
此外,要善于分析题目中的案例和事实,寻找相关的法律依据。
环境污染法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或事实,要结合这些案例或事实来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
例如,题目可能会描述一家工厂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导致周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这时要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定,判断工厂的排放行为是否违法。
另外,要注意题目中的排除干扰项。
有些环境污染法题目会给出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为了干扰考生的判断。
在解题时,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项,集中精力分析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例如,题目可能会给出一些环境保护的措施,但与问题无关,考生要避免被这些措施误导。
最后,要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环境污染法题目往往涉及到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要善于将法律规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在解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比较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给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
【BT学院】2020年法考商经法 环境资源法 第一章
![【BT学院】2020年法考商经法 环境资源法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8be4c6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4.png)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法 ★★
二、适用范围 (一)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总体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 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没有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 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2、专项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 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在 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2.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3.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且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 予以简化。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法 ★★
5. 根据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修改规划草案。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 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 纳情况做出说明,若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6.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 审批机关。
8
【本章学习方法】
这一章每年固定考察一个题目,但这个题目的分数想拿住不太容易,重点是考纯记忆,记住就能得 分。2020年这章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有新修变化,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