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章节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耗氧因素所占的比例估算
国外池塘养鱼单产较低,池中鱼载量小,池鱼耗氧一
般占总耗氧的 5~15% ,逸出占 1.5% ,其它占 80~90% 。 国内淡水鱼池耗氧状况: 池鱼耗氧占总耗氧的 16.1% ,水呼吸占 72.9% ,底质 耗氧占 0.6% ,逸出占 10.4% ; 海水对虾池的耗氧状况: ① 虾呼吸耗氧占总耗氧的 25.2% ,水呼吸占 58.2% ,底质耗氧占 16.6%( 臧维玲 1995) ② 虾呼吸耗氧占总耗氧的 34% ,水呼吸占 35% ,底 质耗氧占 30%( 林斌 1995) 。

氧气的消耗
1 、
鱼虾等养殖生物呼吸 鱼、虾呼吸耗氧率随鱼、虾种类、个体大小、发育阶 段、水温等因素面变化。鱼的呼吸耗氧率在 63.5~665mg/kg·h 。 2 、水中微型生物耗氧 水中微型生物耗氧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 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 据调查,浮游动物耗氧的速率为 721-932ml/kg·h 。 原生动物的耗氧速率为 0.17×10311×103ml/kg·h 。浮游植物每天的呼吸耗氧量占其 产氧量的 10~20% 。 3 、 底质耗氧 比较复杂,主要包括①底栖生物呼吸耗氧②有机物分
三、暖水性鱼类越冬技术
鲮、非鲫、露斯塔野鲮、革胡子鲇、麦瑞加拉
鲮、淡水白鲳、尖吻鲈、石斑鱼、军曹鱼、鲷 类等暖水性鱼类,耐寒力差,冬、春季节水温 下降到最低致死温度时不能存活。 越冬时间随各地低温持续时间而异。越冬方式 有保温、增温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各地不尽 相同。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保持清新的 水质、适宜的水温、良好的溶氧等条件。 越冬方式有 保温、增温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保持清新的水质、 适宜的水温、良好的溶氧等条件。
藻类的补偿点为
156 ~ 390 lx ,常为
300
lx 。 光合作用的最适照度为: 绿藻 5000 ~ 7000 lx 硅藻 11000 ~ 22 000 lx 甲藻 27 000 lx 可见覆雪冰下以照度难以满足藻类正常生活的 需要,而明冰和不太厚的乌冰下的照度则可以 保证绝大部分藻类的正常繁殖。
4 、透明度
明水期间由于风浪、施肥和投饵等各种干扰,
使透明度难以完全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歉。 而冰下水体没有上述干扰,浮游植物是影响水 体透明度的主要因子。冬季更有可能通过透明 度来估量浮游植物的现存量。 透明度与浮游植物现存量呈负相关。例如 1979 ~ 1981 年冬季哈尔滨地区越冬池的透明 度( Y , cm )( 22 cm ~ 139 cm )与相应 的浮游植物生物量( X , mg/L )间的回归式 为: Y = 83.91 - 0.72X ( n = 153 , r = 0.435 )
2 、浮游动物
冰下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多肢轮虫)和原生
动物,而技角类在冬季处于滞育状态,很少出 现。平均生物量 6.21mg/L.
第二节 越冬鱼类的生理状况
越冬期间,冰下水温较低,大多数养殖鱼类很
少摄食,活动性减低,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 慢或停止。草食性鱼类在越冬池有天然饵料的 条件下,整个越冬期均可少量摄食,其肠管充 塞度一般变化在 3 ~ 2 级;其他鲤科鱼类在越 冬期一般摄食很少;室内越冬的鱼类仍少量投 喂。

2 、水温 我国气候类型


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面临太平洋,地形复杂,疆土辽阔。西起 阿尔金山,东至乌苏里江,地跨 63 个经度。北起漠河,南至南 海中的曾母暗沙,南北纬距差 49 度。气候十分复杂多样。 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 10 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 温在 26℃ 以上,年积温达 9000℃ 。 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 >=8000℃ ,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 16℃ ,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 低于 5℃ ,终年无霜。 副热带季风气候。华北和华南地区。年积温在 4500~8000℃ 之间 ,最冷月平均气温 -8~0℃ 。 温带季风气候。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地区。年积温在 1600~3400℃ 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 -28~-8℃ 。 寒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年积温低于 1600℃ ,最冷月平均 气温 -28℃ 。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年积温低于 2000℃ ,日平均气温低于 10℃ 最热的气温也低于 5℃ ,甚至低于 0℃ 。
第九章 鱼类越冬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的范围相当广。 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 中部四季如春。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 100 余天,最大 冰层厚达 80cm ~ 100cm 。 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这些地区养鱼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 70 ~ 80 年代,对东北地区若干鱼类越冬水体的理化 、生物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出冰下生物 增氧越冬技术。 暖水性鱼类在南方室外池塘也难以自然越冬,各地采 取多种多样方式,如利用塑料大棚、电场余热、温泉 水、育苗室等。
下渡过低温季节。池水交换量同补给水的含氧量与池 鱼的密度有关。池水交换周期控制在 12 ~ 20 天或稍 长一些时间。交换周期太短会导致水温偏低;注水量 过大则可能造成池鱼逆水,体耗加大。若越冬水的溶 氧量有保障,鱼的密度可大些,可达 1 千克/立方米 。

网箱越冬
选择溶氧丰富,水深合适的水库、湖泊等大中型水体
第九章 鱼类越冬
•第一节 越冬池的环境条件 •第二节 越冬鱼类的生理状况 •第三节 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 •第四节 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第一节 越冬池的环境条件
一、理化状况
1 、水位 各种水域在封冰后,不冻层水位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渗漏流失和冰厚度。一般随温度降低冰层增厚, 水位逐渐下降。为了保持一定的水位,静水越冬池在 越冬期应分期注水 2 ~ 3 次。 越冬池应保持一定的有效水深。过浅会导致水 温偏低,也限制了越冬鱼类的密度;过深会使氧债层 加大,不利于生物增氧。据测,哈尔滨地区越冬池的 补偿深度一般为 0.8 ~ 1.5m 。所以,从理论上推算 采用生物增氧的越冬池有效水深以 1.1 ~ 1.8m 为适 宜,也可随水的肥度增大而减小深度。
1 、塑料大棚、玻璃房保温与增温结合的越冬
越冬池建在避风向阳,水质较好,水、电源方便的
地方。池为长方形,长 20 ~ 25m ,宽 2.5 ~ 4m , 深 2m 左右。池底为沙、壤土,池壁高出地面 5 ~ 10cm ,池顶架设“人”字形棚架。棚架采用玻璃暖 房结构,棚顶距地面 1 ~ 1.5m ,也可覆盖两层塑料 薄膜,薄膜上盖一层大网目网衣,防止大风将薄膜掀 起。外围建挡风墙。天气回暖时,将鱼池两端薄膜各 掀起 2 ~ 3m ,以流通空气,日落前仍将薄膜盖严; 遇阴雨严寒天气,水温降至 17℃ 以下时,用红外线 灯泡、电热棒加热或输入热蒸汽,提高水温至 17 ~ 20℃ 。利用玻璃房越冬池,可用太阳能来增温,但 必须备有增氧设备。
5 、溶氧量
冰下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
量、浮游动物数量、鱼类、底质和冰质等密切相关。
溶氧的来源
1 )光合作用产氧 哈尔滨地区实行生物增氧的越冬池,冰下水层光合作 用毛产氧量最大为 12.45 mg / L·d ,最小为 0.21 mg / L·d ,平均为 2.34 mg / L·d 。 池塘光合作用毛产氧量随着月份呈一定规律的变化 12 月< 1 月< 2 月< 3 月< 11 月,和光合作用强度 一致。 ( 2 )人工增氧 如用水泵扬水曝气或用增氧机增氧 等。
第三节 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
一、鱼体质差 二、缺氧 三、低温 四、鱼病 五、管理不善
第四节 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一、培养体质健壮的越冬鱼种 鱼体健壮肥满,耐寒抗病能力强,耐越冬期的消耗,
因此,越冬死亡率低。越冬鱼种规格最好在 20 克 / 尾以上。临近秋末培育结束之前,对于高密度精养的 杂交鲤,应在配合饲料中减少盐类的添加量,避免鱼 种体内含水分过多。对于越冬鱼种应进行必要的锻炼 ,以排除过多水分,增强鱼种体质。越冬前应尽可能 地进行鱼病检查,以相应药物进行处理。越冬鱼类的 放养密度,应根据越冬的方式、鱼的种类以及管理措 施等具体条件而定。一般静水越冬池的放养密度为: 深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平均水深在 lm ~ 2m 之 间)放鱼量为 0.5 ~ 0.75kg/m2 。
中国近海的水温分布
北方越冬水温
东 北地区水体一般在 11 ~ 12 月封冰 ,出温度的逆分象。如果封冰降温幅度大或水 体浅,水体上下可能出全同温。整个水体封冰 后,不水温很少再受天气和阳光的影响,各水 温度相定,表水温最低,深一般可保持在 3 ~ 4C 。

3 、光照
冰下光照强度与冰质关系密切,而与冰的厚度关系较
二、冰下水体生物状况
1
、浮游植物 与明水期相比,冰下浮游植物的特点是种类少 、生物量不低、鞭毛藻类多。 对东北地区若干越冬池的实测表明,常见优势 种群有光甲藻、隐藻、小球藻、壳虫藻、眼虫 藻、棕鞭藻、黄群藻、鱼鳞藻、兰隐藻、针杆 藻和菱形藻等,只有 30 余个属。 据测,哈尔滨地区实行生物增氧的 14 个越冬 池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高达 38.8 mg/L , 和夏秋季(约 40 mg/L )没有明显差异。
生物增氧


选塘和清塘 老水(旧水)处理 注水 放鱼 深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冰下平均水深超过 2 米,放 养 0.3 ~ 0.4 千克 / 立方米。 施肥 控制浮游动物 发生大量剑水蚤( 100 个 / 升以上),可用 12ppm 的敌百虫全池施用。有机质特别多的越冬池可能发生较 大型纤毛虫,可抽掉部分底层水(大型纤毛虫多生活在底 层),换以井水或附近池塘含浮游植物丰富的高氧水。 扫雪 补水 防治鱼病
小;冰层透光率随太阳位置而增减。冰下照度值随时 间而变迁。 明冰透光率一般为 20 %~ 50 %。冰下照度值在晴天 中午前后最高,可达 l 万~ 2 万勒克斯( lx )。哈尔 滨地区在日照时间最短的冬至,也有 6 个多小时照度 值在数千 lx 以上。 厚 3 cm ~ 5 cm 的乌冰,透光率仅为 10 %左右,冰 下最大照度值约 3000 lx 。但是,由于冰的升华作用 ,结冰时形成的乌冰层会逐渐变薄,透光性会转好。 冰上有 20 cm ~ 30 cm 厚的覆雪,透光率只有 0.1 % ~ 5 %,冰下最大用度值不过 30 ~ 100 lx 。
一、温水性鱼越冬技术
鲢、鳙、青鱼、鳊、魴、鲤、鲫等在冬季不结
冰或冰封时间极短的南方一般可以自然地安全 越冬,但在年冰封期长达百余天的黄河以北地 区,需采取人为越冬措施。 越冬方式有: 室内外流水越冬 网箱越冬 静水越冬
流水越冬
将泉水、河水或水库引入越冬池,使鱼类在流水环境
为设置网箱地点。放鱼密度视水中溶氧量而定,一般 为 5 ~ 10 千克/立方米。网箱应设置在水温1摄氏 度以上的水层,盖网离水面 1 ~ 1.5 米。
静水越冬
将养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置于池塘等静水的水体中越冬。如东北的
泡沼、水库、湖泊中的鱼类越冬等。这种方法由于水 体静止、底质复杂、耗氧因素多,溶氧量是决定能否 安全越冬的限制因子。为使不缺氧,生产上常采取打 冰眼、池水曝气、生物增氧等措施。 打冰眼 在越冬池中破冰打眼 , 每公顷 30 ~ 45 个, 每个几平方米,让池水接触空气,达到增氧的目的。 池水曝气 用水泵将越冬池的底层水抽出,扬入空气 ,使其增氧后回落池中。可在冰面架起数米长的水槽 以增加流程,或用木架把导水管架高以增加水的落差。 这种方法增氧及时。每公顷的水体用 5 ~ 10 台直径 为 13.3 厘米的水泵,可在 1 ~ 2 天使池水溶氧上升 1 ~ 2 毫克 /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