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式模板
1. 教学内容
主题:长方形的面积
2.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使用计算工
具求解。
3. 教学重点
能力培养:学会正确的使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知识技能: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习计算工具
操作;
4.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公式计算和操作计算工具求得长方形面积。
5. 教学准备
教学棋盘一份,圆规一个,纸片一张;
6.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结合幻灯片、图片等图形讲解;
示范方法:示范性活动和例子分析;
情景法:通过设置情景,设计具体的计算题目;
7. 教学步骤
一、引入环节:
通过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去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二、学习环节:
1. 求解公式:教师出示图片和棋盘,分析长方形面积公
式;
2. 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计算以及活动性操作进行求解;
三、检测环节:
提出长方形的相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来求解;
四、布置作业:
出示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8. 课堂小结
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的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
计算工具的操作。
小学数学教案格式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格式要求
教案主题:(如: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加减法的综合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规则。
难点:综合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板书等;
2. 学生准备:纸笔、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深化:讲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则,进行示范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提高:设置复杂一些的加减法练习,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表现等;
2. 作业情况:审阅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
可以设置一些拓展练习或游戏,让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乐趣。
备注: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格式大全
小学数学教案格式大全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 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2.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数学教具;
3. 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加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教学主体(30分钟)
1. 讲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示范;
2. 练习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综合练习。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与减法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0分钟)
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综合运用和拓展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格式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计算方法。
难点:进位和退位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教材。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
2.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则。
3. 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对学生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延伸:
1. 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增加趣味性。
2. 可以安排学生互相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7篇
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7篇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的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感想?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怎么样。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第107页第6题)生:知道了3个小朋友比赛写出带“春”字的成语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师: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呢?生: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点乱。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想怎样分析解答呢?生:也许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吧。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后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求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且“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可以画图表示为......所以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个。
要求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同样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成语”,“小红写出了10个”,且“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是重复的,可以画图表示为......所以说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10-5=20(个)。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师:通过练习题的解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生:面对很多信息时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计算。
初中数学的教案格式
初中数学的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4.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相似三角形应用于实际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同步的辅导书。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实际应用。
3. 练习题:针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训练。
4.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
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1. 教案1教学目标:研究数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加法的概念和原理;2.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练;3. 讲解减法的概念和原理;4.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练。
2. 教案2教学目标:巩固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引入乘法的概念。
教学内容: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1. 复加法和减法运算;2. 讲解乘法的概念和原理;3.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练。
3. 教案3教学目标:研究乘法和除法运算,并引入分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除法运算和分数。
教学步骤:1. 复乘法运算;2. 讲解除法的概念和原理;3.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除法运算练;4. 引入分数的概念,并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规则。
4. 教案4教学目标:继续研究分数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运算和分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复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2. 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3. 给学生做一些分数的加减运算练;4. 引入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5. 教案5教学目标:研究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数运算练;3. 引入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6. 教案6教学目标:继续研究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小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复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引入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7. 教案7教学目标:研究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整数运算练;3. 引入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8. 教案8教学目标:继续研究整数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整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复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引入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认出、了解、理解、描述、会运用、会写、会算、能证明……(概念、性质、含义、定理、公式等)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探索 (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过程,提高、培养(观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来讨论思想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等)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或展示、创设等),引出课本主题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1.;2. ;等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探究新知环节一:动手操作,锻炼能力教师活动:针对课本排版的第一个知识点,阐述活动和提出问题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等环节二:团队合作,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分析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
环节三:三、多层训练,深化知识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 你有什么收获?⑶ 你有什么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⑸ 你还有什么疑惑?⑹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 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3.初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几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格式
主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
2. 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灵活应用加法和减法;
2. 能够进行多步骤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小学生数学教辅书籍;
3.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符号;
3. 例题演练: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加减法计算;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5. 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强调实际问题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技能。
标准小学数学教案格式
标准小学数学教案格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进行数字加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算术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2. 两位数以内的数字加法。
教学难点:1. 两位数的数字加法。
2. 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为加法运算。
2. 明确任务,告诉学生今天的目标是学会进行数字加法运算。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数字相加。
2. 示范两位数以内的数字加法计算,并解释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三、练习与活动(3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包括口头计算和书面计算。
2.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进行数字加法运算。
3.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归纳加法运算的规律。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
2.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加法运算的知识。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如何?2. 学生是否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生有没有遇到困难,需要进一步辅导?以上教案仅为参考范本,请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格式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板书设计等)
3. 教学准备时间:(提前准备时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清晰讲解教学内容,示范解题方法)
3. 例题演练:(进行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
4. 拓展延伸:(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拓展)
5. 练习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要求)
2. 完成时间:(规定作业时间)
3. 布置方式:(口头布置或书面布置)
七、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
八、教学后记:(记录学生表现、改进措施等)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格式
主题: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年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综合运算。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和课件。
2. 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让学生用加法和减法算出图形中的数字之和。
二、学习(20分钟)
1. 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方法。
2. 指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加法和减法比赛。
2. 比赛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答题过程,让其他同学纠错。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下节课予以检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但仍需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际问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标准格式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通过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4. 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不同的题型和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和意义。
注:以上为教案标准格式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教案规范格式
小学数学教案规范格式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定义;
2.能够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小学生加法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等。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问答或小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
2.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黑板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的定义和基本计算方法;
3.示范演练: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练习,教师逐组巡视指导;
5.板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在黑板上做出清晰的板书;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作业,要求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加法运算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案格式范文初中数学
教案格式范文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学会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相似多边形的应用;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两只相似的鹦鹉、相似的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 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四边形的相似性质,通过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相似四边形的性质;(3)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3. 应用拓展(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相似图形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搜集生活中的相似图形,下周分享交流。
七、板书设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 对应边成比例2. 对应角相等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教学年级:
设计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e-mail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
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
四、教学活动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活动的设计意图
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
得它们更为有效?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
发现,同时启发学生(
)。
b
《》是小学数学课本第册(修)的第章“”的第节内容。
教学目标:
a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
),理解(),掌握(),探究和发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
b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新教改思路。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学法:
⒈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
)等学具。
教学过程:
a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⑵你有什么收获?⑶你有什么感想?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⑸你还有什么疑惑?⑹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b
(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
(三)实践应用
(四)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