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体位

合集下载

放射技师考试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放射技师考试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第十三章第一节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一、头部X线摄影(一)头颅后前位1、体位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探测器中线。

(2)下颌内收,额部及鼻尖紧贴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

2、中心线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2)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

(3)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照片边缘等距离。

(4)颞骨岩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或内听道显示于眼眶正中。

内听道显示清楚,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

(5)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

(二)头颅侧位1、体位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

(2)头部侧转,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3)被检侧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下肢伸直,对侧上肢曲肘握拳垫于颏下,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

(4)下颌内收,额鼻线(前额与鼻尖间的连线)与探测器中线平行。

2、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1)显示头颅侧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2)照片的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

(3)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

(4)前颅窝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

(5)听眶线与照片长轴平行。

(6)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三)头颅前后半轴位1、体位要点(1)仰卧正位、站立位或坐位均可。

(2)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中线,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下颌稍内收。

2、中心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角,对准眉间上方8~10cm处经枕外隆凸射入探测器。

3、标准影像(1)显示顶枕部、枕骨、岩骨及枕骨大孔后1/2区域。

(2)矢状缝位于照片正中,左右岩椎部基本对称。

(3)枕大孔内显示出鞍背。

X线摄影体位方向

X线摄影体位方向
• 摆位置 根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用标准位置摆放好,通常将检查部位放置与 暗盒中心,并以最舒适的位置投照,尽量减少被检者的痛苦
A
11
• 曝光机后期处理 以上步骤完成后,调节校正控制台上各种曝光条件,然后曝
光,投照完毕后对图像进行黑白、对比度等图像后处理,根据被检部位等正确裁 剪图像大小,并做好左右标记,最后保存发送至报告台。
• 投照位置确定 一般采用常规位置投照,遇有特殊病例需要特殊位置投照。
A
9
• 胶片标记的位置 将铅字标记放在暗盒适当部位,以不影响诊断范围为准,最好 是靠近边缘处。
• 滤线器的选择 一般厚度超过12cm者,如脊柱,胸腹部等部位投照,都需采用 滤线器。对婴幼儿和儿童的腹部、脊柱等部位投照,原则上也采用滤线器。
A
12
(三)、十字定位投照法
• 床面十字定位:在摄影床纵向中心经头侧画一直线,与床面中心线相交并成 直角。调整X线管垂直床面,对准床面十字中心,移动床下滤线器,使X线管 中心线、床面十字线、床下滤线器与胶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用次方法投照, 简单准确、快速合理。
A
13
thank you!
A
14

内旋、外旋位:四肢以自身的纵轴为轴心做旋转运动,向 内旋转为内旋位,向外做旋转为外旋位。
• 内收、外展位:当关节沿冠状面活动,关节组成骨向正中 矢状面方向活动为内收位。反之为外展位。
A
6
(五)、摄影方向
• 矢状方向:前后位(AP);前后位(VD);背腹 像(DV)
• 冠状方向:左右向(LR);右左向(RL)
• 衣物的处理 在投照前嘱咐被检者脱去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或衣服,如发夹, 饰品、膏药等。
A
10

标准放射X线拍摄体位下肢ppt课件

标准放射X线拍摄体位下肢ppt课件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膝关节侧位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 【注意事项】 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 或沙袋垫高。 【评价标准】 1.股骨内外髁重迭; 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质控要点】 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o角; 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髋关节水平侧位
➢ 体 位:仰卧,臀部垫高,探测器侧立于髂骨 嵴外上方,与身体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对 侧大腿抬起,膝部弯曲固定,保持身体稳定。 胶片上缘超过髂骨嵴,下缘超过大粗隆。
➢ 中心线经股骨内侧中点,与探测器垂直,呈 水平方向射入探测器中心。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 中心线:经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股骨及两端关节 正位影像 。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股骨侧位
➢ 体 位:侧卧,大腿外侧贴紧床面,股骨矢状 面与床面平行。对侧臀部垫起,膝部弯曲上抬, 足踏床面,保持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股骨所包括部分的中点垂直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跟骨侧位
➢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器,胶片
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底部 。
➢ 中心线: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垂直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跟骨及距跟关 节、跟骰关节 侧位影像 。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跟骨轴位
➢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跟骨紧贴探测 器,足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对侧膝部弯曲,脚 踏床面,支撑身体稳定。用布带将被检侧足尖向 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

X线投照规范

X线投照规范

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头旁。

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舒适。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前额和鼻紧靠台面,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暗盒上缘超出头颅,下线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暗盒中心。

中心线; ①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cm处,与暗盒垂直。

②向足侧倾斜15o~20o角,通过鼻根射入暗盒。

用途常规位置。

如观察前额和眼眶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

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稍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

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线包括下颌骨。

中心线对准眉间,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

头颅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测紧靠台面。

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

暗盒上级超出头顶,下级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连线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枕骨和颞骨岩部前后位(Towne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为使患者较为舒适.可用一棉垫垫于枕骨处。

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级低于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对暗盒中心上方约5cm处。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o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1cm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用途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

颅底颌下顶位(颅底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

背部用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使腹部肌肉松弛。

头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呲线尽量与胶片平行。

前额用棉垫和沙袋顶住,使头颅保持后仰姿势。

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线超出枕外隆凸。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 :X线检查时被检者身体的姿势 (一)基本体位
站立位 坐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斜位 侧卧水平正位 仰卧水平侧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及命名方法 1.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前后位 后前位 左侧位 右侧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左后斜位 右后斜位 轴位 切线位 2.根据被检者姿势命名 前弓位 蛙形位 3.根据体位设计者的姓氏命名 柯氏位 瓦氏位 许氏位 梅氏位 4.跟据被检者肢体的功能命名 颞下颌关节的张口位 闭口位
2.冠状方向 左右方向(left right;L-R) 右左方向(right left;R-L)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3.斜方向 左前方向 右前方向 左后方向 右后方向
4.水平方向 5.轴方向
上下方向 下上方向 6.切线方向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一、X线摄影方向:X线摄影时,X线中心线 投射于被检肢体的方向
1. 矢状方向 前后方向(anteroposrior;P-A)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X线拍摄常用体位

X线拍摄常用体位

1.胸部后前位片检查胶片尺寸:14Ⅹ17.根据身高大小灵活选用。

投照体位:患者背向球管站立于平板面前,前胸紧贴平板,双手背放在髂骨上,肩部下垂、上臂内旋(拉开肩胛骨),头稍后仰,下颌置平板上缘之上。

中心线:对准胸5水平射入胶片,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正位像,包括两侧胸廓、肺野、肋膈角、纵隔、心脏及横膈。

2.胸部侧位检查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立平板前,患侧紧贴平板,两臂屈肘高举、交叉抱头、前、后胸壁置于平板内缘,上缘包括颈7。

中心线:经胸5高度胸壁前后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

显示:胸部侧位片像、主要观察心脏后方肺组织,前肋膈角,结合正位确定病变部位,对纵隔显示较好。

3.心脏正位片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同胸片正位片。

中心线:对准胸6水平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胶位片距:180-200cm(远达、减少放大)。

4、右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右肩紧贴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45~550角,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平板上缘达右肩部上2.0cm。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胸5-6高度垂直射入,曝光前服钡剂两口,待服第2口钡后闭气曝光。

距离:150cm.5.左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左肩贴近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55-650角,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平板上缘超过左肩1.5cm.中心线:经右腋后线相当于胸5-6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

距离150cm。

6.腹部仰卧位前后位(正位)14Ⅹ17平板投照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台面中心线重合,平板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5cm。

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曝光。

距离:90cm..7、腹部站立前后位胶片:平板立前后位片体位: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平板前,腰背部紧贴平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垂直25并重合于平板中心线,两手放于两侧,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X线拍摄常用体位

X线拍摄常用体位

X线拍摄常用体位Work hard in everything, everything follows fate!1.胸部后前位片检查胶片尺寸:14Ⅹ17.根据身高大小灵活选用..投照体位:患者背向球管站立于平板面前;前胸紧贴平板;双手背放在髂骨上;肩部下垂、上臂内旋拉开肩胛骨;头稍后仰;下颌置平板上缘之上..中心线:对准胸5水平射入胶片;深吸气后闭气曝光..显示:胸部正位像;包括两侧胸廓、肺野、肋膈角、纵隔、心脏及横膈..2.胸部侧位检查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立平板前;患侧紧贴平板;两臂屈肘高举、交叉抱头、前、后胸壁置于平板内缘;上缘包括颈7..中心线:经胸5高度胸壁前后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显示:胸部侧位片像、主要观察心脏后方肺组织;前肋膈角;结合正位确定病变部位;对纵隔显示较好..3.心脏正位片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同胸片正位片..中心线:对准胸6水平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胶位片距:180-200cm远达、减少放大..4、右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右肩紧贴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45~550角;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平板上缘达右肩部上2.0cm..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胸5-6高度垂直射入;曝光前服钡剂两口;待服第2口钡后闭气曝光..5.左前斜位14Ⅹ17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位于平板前;面向平板;向左后旋转;左肩贴近平板;身体冠状面与平板成55-650角;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平板上缘超过左肩1.5cm.中心线:经右腋后线相当于胸5-6垂直射入;平静呼吸下闭气曝光..距离150cm..6.腹部仰卧位前后位正位14Ⅹ17平板投照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台面中心线重合;平板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5cm..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深吸气后曝光..距离:90cm..7、腹部站立前后位胶片:平板立前后位片体位: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平板前;腰背部紧贴平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垂直25并重合于平板中心线;两手放于两侧;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中心线:垂直于平板中心;深呼气后曝光..胶片距:90cm8、骨盆前后位片胶片:平板..体位:患者仰卧摄影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并置于正中线上;下至伸直足尖向上并拢;两侧髂前上棘与床面平行;下缘包括坐骨..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曝光..9、腰椎前后位片胶片:平板体位:患者仰卧摄影床;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正中线重合;双髋、膝关节屈曲;足平踏床面;上肢置于身旁;平板上缘包括胸12椎体;下缘包括骶椎..中心线:对准腰3脐上2.5-3cm垂直射入;深呼气后闭气曝光..胶片距:90cm10.腰椎侧位片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卧摄影台;两上臂屈曲;向前上举起;抱于头的两侧、髋、膝屈曲;冠状面垂直;棘突后缘置台中线外5cm处;上包胸12;下包上部骶骨..中心线:对准:腰3垂直或者向足侧倾斜5-100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胶片距:90cm.11.腰椎斜位片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仰卧摄影台;身体平直..然后对侧抬高被检侧在下;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450角;髋膝屈曲支撑身体;棘突后缘垂直于胶片中线外约4cm处;上包胸12;下包部分骶骨..中心线:对准:腰3垂直射入;平静呼吸闭气曝光..12.胸椎前后位正位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仰卧摄影摄影床;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剑突颈静脉切迹;臂下垂置身旁;下肢伸直;上包颈7;下包腰1..中心线:对准胸6胸骨柄切迹至剑突的中点垂直射入;平静呼吸闭气曝光..13.胸椎侧位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卧摄影床;臂屈曲抱头;膝髋屈曲;冠状面垂直床面;棘突垂线距台面中线外5cm;上包颈7、下包腰1..中心线:对准胸7垂直射入;膈上胸椎深吸气后闭气曝光..膈下胸椎时深呼气后闭气曝光..14.颈椎前后位片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站立平板前;正中失状面垂直台面;且与台中线垂直.. 27头稍向上仰;听鼻线垂直台面;上包对耳孔;下包颈颈静脉切迹..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0甲状软骨平面射入;平静呼吸闭气曝光..15.颈椎侧位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侧立平板前;下颌上仰听鼻线与冠状面垂直;两肩尺量下垂;片盒长轴与矢状面平行;上包对耳孔;下至胸骨切迹..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处;颈前后缘中点射入;深吸气后闭气曝光..16.颈椎斜位胶片:平板投照体位:患者俯卧;右前斜时面向左侧旋转;左侧台高;头和身保持统一解剖位置..中心线:向足侧倾角100经甲状软骨平面射入;平静呼吸闭气曝光..17.髋关节前后位正位胶片:平板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患侧股骨沟置台面中心;;平板中线射入..中心线: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下5cm为入射点;垂直射入..造影检查部位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常规需要了解病史;临床诊断及检查目的..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查对姓名;床号等;造影剂名称;浓度;准备好造影用具及压迫器等..造影前拍腹部平片胸10-耻骨联合一张..注射造影剂前令患者解小便;以及压迫..查对药品;浓度、剂量、常用者为泛影葡胺成人用量20-40mg步骤:患者仰卧屈膝;腹部放松;压迫球置耻骨联合上2cm;加压注意压力不要过大;讲清道理;力争患者配合..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快速;一般选择肘静脉;此过程中密切注意病人有无不良反应..注射完后;根据需要可选5、7、15、30分钟各点片一张;此过程医师需要在场;每片过目;显影满意后即可终止检查;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时间..将药品、剂量、拍片时间记于申请单背面..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后;拍全尿路片..特殊情况;应由当班医生决定;是否加照输尿管片;斜位或侧位片..2、逆行肾盂造影一、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插管由泌尿科操作..二、注射造影剂之前;常规拍腹部平片;明确导管头端所在位置以脊柱为标志描述..三、注入造影剂之前应排气气泡形成假象;缓慢注入;压力不可过高或过量5-10ml;以免剧痛或溢流;影响胶片质量..摄完一张胶片后;立即观察;如不满意;可即时补充注药或换位拍片..四、记录两侧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3、食道钡餐检查一、患者准备:1、吞咽困难者;查前四小时禁饮食..2、疑有喷门病变者;检查当日禁饮食..3、除去有碍透视的衣物及饰品..二、医生准备1、了解病史;尤其是吞咽困难的程度..2、明确检查目的及要求..3、调好钡剂膏状或糊糊状;编码及日期..4、讲明要求;力争配合;消除恐惧..5、调整拍片条件..三、检查方法:1、先作胸腹部透视;注意纵隔、心脏、两肺、横隔及胃泡情况..2、透视与拍片相结合..3、患者口含钡剂站立于造影机上;嘱多次吞钡;注意观察:①钡剂延咽部通过的情况;咽部大小;充盈的对称情况及特征..梨状隐窝的排空情况;多轴位观察..观察钡剂沿胸段食道通过情况;食道的位置、压迹、舒张度、外形改变等..喷门区情况:裂孔随呼吸的变化、膈壶腹段的走形、钡剂入胃的形态、方向及方式..食道各段要正、侧、斜多轴位观察其形状、位置、食道壁有无压迹、轮廓;柔软度及黏膜皱襞等改变..可疑区可再吞钡重复观察;也可大量吞咽稀钡液、呃气等..观察食道充盈情况可取卧位观察..需观察管壁及胃泡时、可服发泡剂;如小苏打3-4g;再服枸橼酸2-3g..检查过程中;发现可疑;药片片拍片时要注意解剖标志4、胃肠道钡餐一、查前准备:1、钡剂准备:调制钡剂稀糊状;编排号码;给好机器条件..2.扼要了解病史;症状、临床诊断及检查及检查重点要求;有关体征如包块的部位、大小等;作到心中有数;重点观察..若有出血史;应在出血停止五天后为妥..3.了解病人空腹状况;未准备好者可暂缓检查;以免影响准确性..4、去除腰腹部的饰物等..5、准备一包产气粉成品;用10ml温开水咽下..二、检查步骤:透视与拍片相结合..1.嘱患者咽钡一口;放倒检查床令患者左右翻滚2-3次;仰卧位观察胃黏膜及胃壁情况..2.令患者再服钡2-3口;观察胃底充盈度及食道钡剂通行状况..3.府卧位观察胃底黏膜像、胃体及胃窦部充盈像..4.立位并左右斜位观察胃全貌..三: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1、常规胸腹部透视:观察心、肺、纵隔及腹部胃有无潴留有无异常..①膈下有无游离气体、肠道气液平面;结合病史、症状符合空腔脏器穿孔者;钡餐检查是禁忌症..②有无钙化及肿块影;肝脾情况..③胃泡大小、形态有无液平及肿块..④胃肠道有无异常高密度影..⑤以10ml温开水口服产气粉一包成品;大约3g..2、常规造影检查:让患者含一口稀钡约15ml..食道:吞咽一口稀钡;正位自颈段食管下咽部观察钡头;转动体位;多轴位观察..右前斜观察胸腹段;了解钡剂通过情况;管壁、管腔轮廓;舒张度、蠕动、粘膜皱襞等..疑有病变者、待胃、十二指肠查完后;再用稠钡剂作重点检查及拍片..钡剂通过贲门入胃的情况:正常者钡剂入贲门后基本沿胃小弯缘下降散开;贲门黏膜皱襞呈星芒状..若潴留液多时;钡剂呈“飘雪花”状下降;若幽门梗阻胃内残留多时;钡较乱不易附着于黏膜面;勿勉强行检查;应下胃管抽出;再做..注意:“钡流”异常:如贲门部肿块;钡从胃底大弯侧呈分流状或喷射状;贲门狭窄时通过受限;上方食道扩张;钡逆流等..胃:钡剂入胃后沿胃小弯散开;此时把床放在水平位;嘱病人翻滚2-3次;使胃黏膜均匀涂抹;观察胃黏膜正常胃小弯侧黏膜呈与胃小弯平行规则的纵行皱襞、大弯侧稍粗大不规则弯曲或呈锯齿状、胃窦部黏膜呈横、纵行至幽门管呈收集状;钡剂未进入十二指肠前;尽快拍摄黏膜像..再次喝钡两口约30ml;俯卧位观察胃体及胃窦部充盈像;重点观察蠕动波;胃壁柔软度;龛影;充盈缺损等;变换至仰卧位;再次观察胃体、胃窦黏膜以及胃底充盈状况..需看胃窦黏膜;可右侧抬高..注意:此段时间要快;避免十二指肠药物重叠;难以观察..站立喝钡;观察胃全貌;发现问题;重复再次观察..十二指肠:俯卧位十二指肠充盈;观察其蠕动、轮廓分布及走形情况..小肠:可采用连续喝钡;每次间隔5-10分钟;喝钡约300ml;再次观察小肠的充盈、分布、走行、动度;变换体位可观察黏膜状况..5、钡剂灌肠检查①术前准备:检查前2-3天进流食..检查前一天多饮水;术前一晚服缓泻剂番泻叶50g泡水或酚酞0.2g..检查前12小时禁饮食..习惯性便秘或服缓泻剂无效者;于检查前作温水灌肠;直至无粪便排出..②钡剂的配置:70%-80%;250ml钡200g+水200-240ml+食用胶若干;双球囊注气约500-800ml.③方法及步逐:肛门插管;先用液体石蜡油涂抹导管头端;令病人放松;左侧卧位;张口呼吸;从肛门插入;深约10-15cm;变换为仰卧位;头低足高约10-15度..慢慢注入钡剂;乙状结肠充盈后夹管;转动体位观察肠曲..连续灌钡至钡头到达结肠脾屈;注气500-800ml;并嘱患者左侧抬高;利用气体促使钡剂充盈结肠肝曲及升、盲结肠拔管..床位放平;转动病人;使要观察的结肠气钡分布均匀;多轴位观察; 重点观察肠壁的分布、柔软度;黏膜状况等;并进行必要的点片..如行低张造影者;检查前肌肉注射654-210-20ml;步逐同前..T形管造影病人准备:术前作碘过敏试验;阴性者可做..准备20ml注射器一支;50ml注射器一支;76%泛影葡胺10-20ml..给病人讲述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造影剂准备:抽取76%泛影葡胺10ml+生理盐水30ml;即19%泛影葡胺40ml..。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从足侧向头侧倾斜角度称为向头侧倾斜; 反之则为向足倾斜。
实用文档
4. 水平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 方向射入被检部位时,摄影方向称为 水平方向。
5. 轴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被检者的组织、 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方向
称 为轴方向。
实用文档
二、 摄影步骤
1、X线摄影机性能了解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刘欣
实用文档
一、摄影体位方向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两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两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在摄影工作和阅拍片时,无 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都依标准姿势作 为定位的依据。)
实用文档
(二)解剖学的基准线 1 . 垂直线 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5 . 前额线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 开的线。
实用文档
⑵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侧

前倾斜紧贴板面或台面。右

°
远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 板
面或台面倾斜一定角度。如:
胸部第二斜位,倾斜60°观 察
实用文档
(3)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右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 台
面;左侧远离板面或台 ,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 角
度。
实用文档
侧 或台 面, 定角
(4)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
内旋位,向外做旋转 为外
旋位。
9. 内收、外展位:当关节沿冠状面活动,关
面方
节组成骨向正中矢状
实用文档
(五)摄影方向 1. 矢状方向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

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 1 •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挠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而与IR成45。

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而,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 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而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挠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o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挠骨远端的正位影像,税腕关节而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挠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o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挠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槎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而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 线摄影体位是指患者在进行 X 线摄影时所采取的特定姿势和体位。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 X 线影像,患者需要在特定的姿势和体位下进行检查。

这些姿势和体位通常需要患者在特定的位置上静止一段时间,以确保 X 线能够准确地穿过身体并捕捉到需要观察的部位。

X 线摄影体位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全身 X 线摄影、腹部 X 线摄影、胸部 X 线摄影、颅脑 X 线摄影等。

在这些体位中,患者通常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姿势,例如仰卧、侧卧、坐位等,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清晰地暴露在 X 线下。

在进行 X 线摄影体位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最佳的体位和姿势,以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保持体位稳定和静止,以确保 X 线能够准确地穿过身体并捕捉到需要观察的部位。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摄影

【影像显示】第2~5 掌指骨正位影像,拇 指掌指骨呈斜位像; 骨小梁清晰显示,周 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手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腕关节及 指伸展,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小指及第5掌骨靠近IR, 手掌与IR垂直,第5掌骨头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 【照片显示】第2~5掌骨、指骨相互重叠的侧位影像,拇 指正位影像。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正 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腕关节 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 软组织层次可见。
7.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 质、关节及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手冠关面与IR垂直, 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 骨远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肱骨远端及 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 织像,肘关节间隙清晰,鹰嘴 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 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 次可见。
12.肘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骨质、 形态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 约呈90°角,手呈侧位姿势,肩部向下与肘部相平,前臂近 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尺侧在下,紧贴IR,肱骨内上 髁置于IR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IR。
【影像显示】被检侧1~5 掌指骨斜位影像,第4、5 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 叠,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 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 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 织层次可见。
4.手前后斜位 【摄影目的】 观察各掌、指骨斜位结构和骨质情况。 此位置用于手后前斜位有困难被检者。 【体位设计】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 侧位,然后外旋使手背与IR约呈45°角,各手指自然分 开,第4、5指骨背侧触及IR,第3掌骨头置于IR中心, IR上缘包括指骨软组织,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一.胸部后前位:1、包括胸廓、全部肺野及两侧肋膈角;2、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3肺野密度适中,肺尖显示在锁骨上方,纵膈内1-4胸椎显示清晰;4、肺门位于肺内带中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5、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脏边缘锐利;6、心脏居中偏左;7、高千伏显示层次丰富、与肋骨纵膈与心脏等重叠肺组织显示清晰,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管壁显示良好,心脏及大血管边界较锐利。

二.胸部侧位片:1、胸片包括肺尖膈肌及前后胸壁;2、胸骨及胸椎呈侧位缘;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5、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手正位:显示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像。

四.手斜位:显示第2-5掌、指骨斜位像。

五.腕关节正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2、腕桡关节面清晰。

六.腕关节侧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2、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

七.尺桡骨正位: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

八.尺桡骨侧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九.肘关节正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十.肘关节侧位:1、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3、肱骨两髁影像相重叠。

十一、肱骨正位: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十二、肱骨侧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十三肩关节正位:显示肩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十四、肩胛骨正位:显示肩胛骨正位影像。

十五、锁骨正位:1、显示锁骨正位影像;2、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十六、足正位:显示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

、十七、足斜位:显示足部xx斜位影像。

十八、跟骨侧位:1、显示跟骨侧位影像;2、跟骨形态、骨质,跟骨关节、跟距关节。

十九、踝关节正位:1、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

二十、踝关节侧位:1,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2、踝关节xx影像显示清晰。

放射科常规体位

放射科常规体位

肩锁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暗盒。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CM处,与暗盒平行。
显示部位:显示踝关节的侧位影像,胫腓骨下端互相重叠。
胫腓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摆成前后位。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公包括邻近一侧关节,使小腿长轴与片盒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下腿中点,与暗盒垂直。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线摄影体位名词解释
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病症。

在进行X线摄影时,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以便将某个部位的影像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X线摄影体位名词及其解释:
正位(正面位)
正位是指患者面向X射线机,胸部或腹部贴紧摄影板,使得X射线垂直穿过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用于检查胸部、腹部和盆腔等区域。

侧位
侧位是指患者侧身,使得X射线从侧面垂直穿过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通常用于检查胸部、脊柱和四肢等区域。

斜位
斜位是指患者身体在正位和侧位之间倾斜一定角度,以改变X射线的入射角度和投影方向。

斜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某些结构或病变。

前后位
前后位是指患者面向或背对X射线机,使得X射线从前方或后方穿过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常用于检查头部、脊柱和四肢等区域。

斜位(RPO、LPO)
RPO(右前斜位)和LPO(左前斜位)是指患者身体倾斜一定角度,使得X射线从右前方或左前方穿过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常用于检查肝脏、胆囊等区域。

俯卧位
俯卧位是指患者躺在胸部朝下的姿势,使得X射线从背后穿过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常用于检查背部、腰椎和骨盆等区域。

仰卧位
仰卧位是指患者躺在背部朝上的姿势,使得X射线从腹部或头部正对身体并投影在摄影板上。

这种体位常用于检查胸部、腹部和颅脑等区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锁关节后前斜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手放于身旁。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或台面中线。

下颌前伸,支撑头部,使肢体更靠近暗盒。

胸锁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向被检侧(左或右)倾斜15”~20”角,经第3胸椎左或右侧射至暗盒中心;左右两侧分别摄影,暗盒用铅橡皮遮挡。

用途常规位置。

胸锁关节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稍向后仰,两臂在背后交叉,胸部向前挺出,两肩尽量后倾.胸骨颈切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胸锁关节,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上肋骨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头稍抬高。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颌置于暗盒上缘,使胸部更能靠近暗盒。

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臂和肩部尽量内转,使肩胛骨影像不与肋骨重叠.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上肋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背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测转45o角,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暗企。

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的中点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胸骨颈切迹,通过第2胸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的病变或外伤。

膈上肋骨前后斜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背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45o角,使被检侧腋背部紧靠暗盒。

将脊柱至胸腔外缘的中点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胸骨颈切迹,通过第2胸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的病变或外伤。

膈上肋骨后前斜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手上举抱头,或将健侧手臂上举,被检侧肘部弯曲,手腕放于髋部,手臂及肩部尽量内转。

然后将身体向被检侧转45o角,使被检侧的胸腋部靠近暗盒,并将脊柱至胸腔外侧缘中点对暗盘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3胸椎,通过胸骨颈切迹,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腋部肋骨病变或外伤。

膈下肋骨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台面中线。

两臂放于头旁或身旁,膝和髋关节弯曲。

暗盒上缘包括第5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

中心线对准脐孔,通过第3腰椎间隙,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膈下肋骨前后斜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上肢外展上举,脊柱至胸腔外侧缘的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

对侧背部抬高,使躯干与台面成45o角,并用沙袋或枕头支撑,暗盒上缘包括乳头,下缘包括脐孔。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垂直。

骨盆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前中线对台面中线。

两下肢伸直,或将膝关节稍弯曲,用沙袋稍垫高。

足内旋,使两侧拇趾内侧相互接触,两足跟分开,踝部置沙袋固定,骨盆摆平,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必须相等。

如两侧髋部有畸形现象,另一侧须用棉垫垫平,使两侧髋部等高,使骨盆不致倾斜,两侧骼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处放于暗盒中心,暗盒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骨盆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下肢完全伸直,以避免大腿与耻骨联合重叠。

腰部和两膝的中间用棉垫或沙袋垫平,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骨盆成完全侧位。

暗盒上缘包括骼骨嵴,下缘超出耻骨联合,将大粗隆上方的软组织凹对暗盘中心。

小腿部置长形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大腿外侧粗隆上方的软组织凹,与暗盒垂直。

用途此位置用以计算骨盆的人口径和出口径,并能测定异物的位置。

耻骨和坐骨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台面中线。

膝关节稍弯曲,踝下垫一沙袋,骨盆摆平,不能有倾斜。

耻骨联合对暗盒中心,或以两侧大粗隆连线中点对暗盒中线。

中心线对准两侧大粗隆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肺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头稍向后仰,将下颌搁于暗盒上绿,暗盘上缘需超出两肩。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破部,两肩尽量内转紧靠暗盒,如此可使两侧肩肿骨拉出肺野,不与肺部重叠。

两肩尽量放平,使锁骨成水平位,以免肺尖部被锁骨影像所遮盖。

如患者不能做到上述姿势,可嘱其抱住摄影架,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女性患者如有发辫,应让其结于头上,以免发辫的阴影投射到胶片上形成伪影。

曝光前须请患者深吸气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4胸椎或第6胸椎高度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肺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背向摄片架站立,背部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胸骨对暗盒中线,头部稍向后仰。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赢部,两肩尽量下垂井内转,使锁骨放平,以免遮蔽肺尖。

肩胛分开,不与肺部重叠。

暗盒上缘超出两肩峰3cm。

中心线对准第5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如病灶靠近背部时,可用此位置。

肺仰卧前后位摄影体位先将暗盒放于摄影台上。

患者仰卧,背部紧靠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头稍向后仰,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

两肩尽量内转并下垂,使两侧肩呷骨分开,不与肺野重叠。

锁骨放平,不遮盖肺尖。

暗盒上缘超出两肩峰3cm。

中心线对准胸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适用于重病或不能站立的患者和小儿的胸部摄影.肺侧位摄影体位患者倒立于拉片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两臂高举,交叉放于头上,使两肩尽量不与肺野重叠。

收腹,使胸部长袖与暗盒长轴一致,暗盒上缘需超出肩部。

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中心线对准第5胸推平面的侧胸壁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①能观察纵隔、心脏后方和后部横膈上方的肺部情况,藉以发现在后前位照什中不能显示的病灶。

②能了解肺部分叶、分段和确定病灶的位置.③能观察胸膜(包括叶间胸膜的病变).肺侧卧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有少量胸腔积气者患倒在上,有少量胸腔科液者患侧在下.暗盒横放竖立,紧靠前胸,并以上方手臂抱住,使暗盒固定.靠台面恻的手臂前伸或高举过头,胸部与台面中间可用棉垫垫起,以抬高胸部,使整个胸部能包括在胶片内。

中心线是水平对准第5N椎,与暗盒.垂直.用途①此位置可用于检查少量胸腔积液,这是因为积液少于200ml时,在普通后前位照片上被横膈顶部遮蔽,常不能发现。

③能测得空洞的大小,并能观察空洞内有无液体存在.③对少量气胸或液气胸的病例,可利用此位置摄影,观察肺压缩情况.肺仰卧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高举过头,下颌稍抬高,背部可用棉垫垫高。

暗盒在患侧胸部旁边竖立,与台面垂直,并以沙袋支撑,或用专用木架固定,上缘约与下颌相齐。

中心线摆成水平位,对准第5M椎平面的腋中线与暗盒垂直。

用途用以检查胸内液体平面。

对不能采取站立侧位的患者亦可用此位置。

用于重病患者的床边摄影。

肺前凸位摄影体位患者背向摄片架站立,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向后仰,使上背部紧靠暗盒,腹部向前挺出,身体冠状面与胶片成35o角。

两肩尽量内旋,使肩胛骨影像不与肺部重叠。

暗盒上缘须超出肩部上方约7cm。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o角,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联线的中点,射入暗盒中心,或垂直摄入暗盒。

用途此位置主要检查肺尖部病变,对在前后位被肋骨或锁骨遮蔽的病灶都能清楚显示。

其他如叶间积液和右肺中叶不张等也有诊断价值。

腹部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的正中面或正中线对台面中线,两臂放于身边或上举,下肢伸直,头部用枕头垫高,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胸骨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腹部前后立位或后前立位摄影体位患者面对或背向摄影架站立,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两臂垂于身旁或抱住摄影架,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

暗盒上缘超出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

用途此位置应用于观察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

先天性肛门闭锁摄影法先天性肛门闭锁的X线摄影检查,可了解肠管闭锁的部位并能测量闭锁部位与肛门处皮肤间的距离,对外科手术有很大帮助。

为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可利用肠管内的空气来确定。

因气体较轻,所以必须摄取倒立位才有诊断价值。

新生儿,空气自口到达肛门需要12~24小时,因此,出生后即刻进行腹部X线检查对锁肛是没有诊断意义的。

第一张片应在生后12~18小时摄取,以后每隔3小时摄取一张,直至见到气柱不能下降,同时肠管下端开始膨胀为止。

在此时,可确定最下端即闭锁肠管的盲端,依此可确定肠管闭锁的部位,并可估计到肛门的距离.但由于倒立,直肠末端一般向头侧牵引1—2.5cm,所以在照片上测得的距离较实际的长。

对肛门闭锁的小儿,应摄取倒立前后位和倒立侧位照各一张。

侧位片不但能确定肠管闭锁的部位,还可估计出到肛门的距离。

摄影时,在肛门窝部置一金属物,用胶布固定,用作测量到闭锁部位长度的标记。

另外,将患者倒立后,应稍等数分钟,使气体尽量上升至而管的盲端,然后再摄影。

右上腹部(胆囊区)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放于枕头之上,转向右侧,身体右侧莫菲点对台面中线。

左手上举抱头,右臂屈肘放于身旁,身体右侧抬高20o~30o角,避免胆囊与脊柱影像重叠。

暗盒上缘包括第10胸椎,下缘包括第3腰椎。

背部应用压迫带正紧,使患者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并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准暗盒中线,前胸紧靠暗盒。

头稍向后仰,下颌放于暗盒上缘,使前胸能靠近暗盒。

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

曝光时.请患者在平静呼吸下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左侧或右侧靠近暗盒,身体矢状面或脊柱与陪盒平行。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头部稍向后仰,两臂高举过头或交叉抱于头上。

暗盒上缘应超过肩部。

曝光时应屏气。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由腋中线前方5cm处射人暗盒中心,并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心脏和大血管右前斜位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片架前,先面向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稍向后仰,左手高举抱头.右前胸紧靠暗盒,右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右肩内转,左前胸离开暗盒,使躯干与暗盒成45o~55o角。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主要观左心房大小。

心脏和大血管左前斜位.摄影体位患者站于摄片架前,先面向暗盒,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头部稍后仰,右手高举抱头,左前胸靠近暗盒,左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左肩内转,然后右侧胸部离开暗企,使躯干与暗盒成55o~65o角。

暗盒上缘超过肩部。

中心线对准第6胸,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用于检查左心室.尿路仰卧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前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