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分析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养成辩证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观察叶片的结构,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重点解析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

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节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射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够及时运输。

教学难点徒手切片的制作。

难点解析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可根据学情适当地降低操作难度,简化操作程序,只要让学生了解教材操作的方法(可播放多媒体操作视频),采用下面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也较佳。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视频、实验材料准备(详见下面实验准备)学生准备在课前采摘校园内植物的叶片(杂生的野草叶至少五种)教学过程1.导入: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在叶片中完成?这与叶片的结构特点有密切关系(引出课题:叶片的结构)2.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小组展示:采摘的叶,观察并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

初中生物_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切片以及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的方法。

2、说出叶片的结构,观察气孔的分布。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4、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说出叶片结构。

2、难点:制作临时切片的方法步骤教学准备:1、准备器材,检查器材要完好无损,要能使实验成功。

2、把全班同学首先分成A、B两个大组, 4人一组再分成若干个小组,把小组和实验桌都编号,课前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强调实验规则,把学生按编号排队。

3、课前制作《制作临时切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仔细阅读教材14-----16页,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2、认真阅读教材24-----25页,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树下面好乘凉与植物的哪种生命活动有关?同学们想知道叶片的结构?如何才能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呢?二、展示目标,新知探究,自学探索1、要观察叶片的外形,交流讨论叶片正面与背面的差异。

2、首先我们要学会制作临时切片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9--50页,掌握方法步骤。

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由学生举手提问,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对问题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如:怎么盖载玻片?怎么切叶片?临时片的制作可分为几步?每步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由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鼓励性评价,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回答,强调操作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质疑、讨论、解决问题5、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制作临时切片,每组4人分工协作,其中一人操作,其他人对照操作步骤指导和评价;然后互换。

《观察叶片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结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和计划:因为制作切片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上,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第一课时通过观察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器官的构成。

第二课时专门进行实验,这样为实验操作留出完整的课时时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

在本实验中,实验的材料选取校园里的绿化植物绿萝,因其叶片薄厚适宜且取材方便。

切片采用比较安全和新颖的“刀片+光盘”法。

实验为两人小组合作完成。

二、实验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要通过实验证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实验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在有效的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体的内部结构总结概括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同时实验操作是对学生良好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学的重点是进行临时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对于初中生来说第一次接触切片实验,有一定难度,如果用徒手切片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掌握操作要领,切不出尽可能薄的细丝,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改用简易的“刀片+光盘”法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完成实验,避免可能的危险。

光盘也很容易找到,教学中或生活中不用的一些废旧光盘收集起来即可。

对于课本中使用天竺葵为材料,鉴于我们学校没有天竺葵但有绿萝,而且其叶片薄厚比较适宜。

在实验中效果也不错,所以因地取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徒手切片的制作和叶片结构的观察;难点:徒手切片的制作。

四、实验目标:由叶片到组成叶片的组织和构成组织的细胞的逐步观察,得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的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和叶片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体验实验操作的完整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实验准备:(一)实验材料:新鲜的绿萝叶片(二)实验用具:单面刀片、刀片、光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清水、毛笔、吸水纸、滴管、胡萝卜块根、显微镜、迎春叶永久切片。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教案《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能熟练掌握制作临时切片的方法。

3、辨认被子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4、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的准备:新鲜的菠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徒手切片。

2、学生练习徒手切片。

3、指导学生分组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4、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临时切片。

5、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参照课本P115图23,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6、演示制作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7、小组合作制作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

8、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下表皮的临时切片。

9、画图:画出叶片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表皮细胞。

实验结果和结论:1、学生能归纳出叶片的基本结构。

2、讨论交流:气孔在叶片上表皮还是下表皮分布的比较多。

3、布置课外实验: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第二篇: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报告单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一、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二、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小叶黄杨),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三、方法步骤: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

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掌握叶片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叶片实物,了解叶片的外观特征。

(2)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切片,掌握叶片结构的微观特征。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观察叶片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难点:(1)叶片的微观结构特征。

(2)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叶片标本,制作切片。

(2)准备显微镜、显微镜片、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

(3)编写观察叶片结构的学习提纲。

2. 学生准备:(1)预习叶片结构的相关知识。

(2)了解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叶片标本,引导学生关注叶片的形态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叶片外观让学生观察不同叶片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制作切片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切片,学会调整显微镜的焦距,找到清晰的叶片结构图像。

4. 观察叶片结构(1)观察表皮:引导学生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排列方式,了解表皮的保护功能。

(2)观察叶肉:让学生观察叶肉细胞的形态,了解叶肉的光合作用功能。

(3)观察叶脉:指导学生观察叶脉的结构,了解叶脉的输导功能。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叶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引导学生思考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意义。

(3)布置课后作业:绘制叶片结构图,加深对叶片结构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叶片结构,使学生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

七年级上册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

七年级上册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二、1、教材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本节以学生实验探究叶片的结构为主,为探究植物的运输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了铺垫,同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徒手切片的制作是学生初次接触,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制作技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叶的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难点2、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教学。

本节以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的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进行探究学习。

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

做到每一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徒手切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并且养成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策略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板书设计:观察叶片的结构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叶片永久装片、双面刀片、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小木板、纱布、新鲜的菠菜叶片方法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的横切临时切片2、观察叶片的结构3、观察叶片下表皮和保卫细胞图并画图注意:刀片很锋利,用时要小心!练习:1. 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保护组织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营养组织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输导组织的是_____________。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观察叶片的结构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观察叶片的结构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叶片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叶片结构的有趣故事,如“叶片的小秘密”,激发学生对叶片结构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2.讲解叶片结构的生物学意义,如叶肉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等。
3.借助多媒体展示叶片结构的微观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叶片结构。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2.合作实验:小组共同完成叶片切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分享成果: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颗茂盛的树木,引导学生关注树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树叶是如何帮助植物生长的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叶片结构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Z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课题物圈的水循环者及工^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通衢中学邓洪平教材分析~~木实验选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该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制作叶的徒手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木节涵盖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徒手切片及临时切片的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木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课程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兀、强。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叶片正面比背血•颜色深的原因,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观察,明白其中的道理。

由于学生正式接触生物学科不久,对本节课的许多操作都没有基础,但他们对制作切片和观察叶片却充满着渴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目标: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重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临时玻片、叶片永久装片双血刀片、镣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小木板及擦镜纸、纱布,、录像、观察叶片结构的课件。

等。

课前指导学生制作叶的腊叶标本。

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制作的腊叶标本,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课件:多种多样的叶提问:同学们对叶子有没有产生过一些疑问呢?诸在纸上写出来。

你的这些疑问与叶片的结构有没有关系呢?展示课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叶片结构图和蚕豆下表皮的气孔图片。

七年级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叶片的形状一般都是扁平的。

从横切面观察,可见叶片是由上下表皮和叶肉构成的。

叶片的上下表皮一般为一层细胞,中间的叶肉部分为多层细胞。

双子叶植物的叶肉,其上半部为栅栏组织,下半部为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细胞为长柱形,排列得较为紧密,细胞内的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由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的细胞所构成,细胞内叶绿体较少,细胞间有较大的间隙。

这种叶肉组织上下有别的叶称为异面叶(或称两面叶)。

禾谷类植物例如小麦的叶,其叶肉组织上下相同,称为等面叶。

一、实验准备(一)材料:蚕豆叶。

(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清水、滴瓶、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二、方法步骤(一)蚕豆页片的内部结构取蚕豆叶,做徒手切片(可用夹持物或不用夹持物)。

如不用夹持物,可按下述方法操作。

返回页首将蚕豆叶切成0.5cm左右宽的窄条,将窄条置于载玻片上(可将两三片窄条握在一起),用左手食指尖压紧叶片窄条,右手拇和食指捏着刀片,紧贴左手食指指尖向下拉切,如此多切几刀,选择其中理想的材料封片观察。

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叶片背、腹两面的最外层为上、下表皮,其细胞排列紧密,外表面具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上表皮的角质层更为明显)。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在上下表皮上都可以观察到气孔(可以见到保卫细胞的横切面,其细胞稍小于表皮细胞),并且下表皮上的气孔多于上表皮上的。

蚕豆叶是异面叶,其叶肉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节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节的教学设计

・30・生物学教学2019年(第44卷)第7期$观察叶片的结构%—节的教学设计邹传龙(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青岛266112)摘要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节教学中,以"落叶背面和正面朝上的几率是否相同”为切入点,通过验证实验及制作玻片等,让学生通过"情境一问题一探寻”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叶片结构生物科学素养生命观念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观察叶片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

本章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观察叶片的结构以及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4部分内容。

教材中首先呈现了蒸腾作用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

这样的设计虽然能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此,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并思考落叶背面和正面朝上的几率是否相同。

学生大胆做出猜测后,进行验证实验。

在验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并思考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等的分析判断,最终得出落叶背面朝上多。

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让学生主动去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是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导致了落叶背面朝上多。

解决了该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叶片上下表面有气孔,并且气孔与表皮相通。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明了“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接着师生继续探究气孔张开和闭合的原理。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能够从情境中梳理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证据、数据;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的分析、判断,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案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案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案【课后反思】本节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怎样徒手切片,并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玻片,通过观察说出叶片的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通过上完本节实验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和注意:1.学生对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总想摸一摸,动一动,往往不能像在教室里那样安静。

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教学。

因此要充分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2.通过这节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多参与、多展示、多发现、多解决,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成就,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教师在实验过程要做好指导和安全保障,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观察叶片的结构主板副板一、初识叶片上表皮表皮保护二、再识叶片下表皮栅栏层1. 制作叶片叶肉营养海绵层2. 观察叶脉:输导附导学案观察叶片的结构【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并观察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

(重、难点)2.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重点)【教学过程】一、初识叶片1.摸一摸:叶片表面上很光滑的部分是什么?主要起什么作用?2.看一看:仔细观察叶片上面颜色和下面颜色的区别,上面颜色比下面颜色深,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留到实验后解决)3.撕一撕:拿出一片叶片,将叶片对折后,轻轻的撕,能看到叶片外层有一层透明的膜状物,那是什么?夹在两层之间较厚的绿色部分是什么?在叶表面有纵横交错的脉络是什么?4.叶片有哪三部分组成?二、再识叶片实验:制作并观察菠菜叶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1.目的:说出叶片的结构,练习徒手切片。

2.器材: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植物绿叶,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清水。

3.指导:(1)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步骤?(2)本实验如何取材?(3)教师演示、学生演示。

4.学生实验:(1)画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片结构图。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新理念的教学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新知需开拓和创新精神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叶片的结构”是《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一个实验,我安排一课时学习,因叶片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都在叶片,这与叶片的结构相适应。

这节课的教学手段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总结等能力,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获取新知识,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面学习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探究活动的难度较大,它涵盖的实验内容较多,检验学生对玻片标本的制作,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绘图等基本技能掌握,还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技能培养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叶片的结构”不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册内容的重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很关键和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构思: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学习。

我利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好奇心特别重,对问题的求知欲强,争强好胜等特点,以问题切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与他们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达到学生获取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叶片的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⑴、练习徒手切片。

⑵、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操作的熟练度。

⑶、学会绘制表皮细胞⑷、学习用实验法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探究性学习方法3、情感目标:⑴、通过学习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让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⑵、学生自己设计“光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的实验设计,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用课改的新理念进行教学获得一定的收获,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参与学习,在活动中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口、眼,教师成了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并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及时点拨、指导,在合作学习中显示了集体的智慧,又为优秀学生开辟了展示自我魅力的平台。

初中生物_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并思考落叶背面和正面朝上的几率是否相同。

学生大胆做出猜测后,进行验证实验。

在验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并思考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等的分析判断,最终得出落叶背面朝上多。

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让学生主动去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落叶背面朝上多。

解决了该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叶片上下表面有气孔,并且气孔与表皮相通。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明了“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接着师生继续探究气孔张开和闭合的原理。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裁判抛硬币决定场地归属的画面和资料:实际生活中硬币落地时正面和背面朝上的几率几乎相同。

如果把硬币换成落叶呢?设计意图:“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问题为任务驱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2 准备好40片法国梧桐叶片。

现场模拟,一起见证实验结果。

在实验之前,让学生们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吗?你会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最终得出落叶正面还是背面朝上多?只用一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就能得出结论吗?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的本质即“寻找解答疑问的信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获得事实和证据等信息,并通过分析信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即围绕“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让“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趣味化”,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继续提问:大多数落叶为什么都是背面朝上呢?是偶然还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是其他植物的树叶落下来也都是背面朝上呢?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接下来,你会怎么进行探究呢?设计意图: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既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又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初中生物_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并思考落叶背面和正面朝上的几率是否相同。

学生大胆做出猜测后,进行验证实验。

在验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并思考需要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通过对结果中的证据、数据等的分析判断,最终得出落叶背面朝上多。

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让学生主动去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叶肉细胞的疏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落叶背面朝上多。

解决了该问题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叶片上下表面有气孔,并且气孔与表皮相通。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明了“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接着师生继续探究气孔张开和闭合的原理。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裁判抛硬币决定场地归属的画面和资料:实际生活中硬币落地时正面和背面朝上的几率几乎相同。

如果把硬币换成落叶呢?设计意图:“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以问题为任务驱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出生活中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

2 准备好40片法国梧桐叶片。

现场模拟,一起见证实验结果。

在实验之前,让学生们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吗?你会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最终得出落叶正面还是背面朝上多?只用一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就能得出结论吗?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的本质即“寻找解答疑问的信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获得事实和证据等信息,并通过分析信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即围绕“问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让“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趣味化”,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继续提问:大多数落叶为什么都是背面朝上呢?是偶然还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不是其他植物的树叶落下来也都是背面朝上呢?这种现象与树叶的哪些结构有关呢?接下来,你会怎么进行探究呢?设计意图: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既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又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叶子的形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品:新鲜的叶子样本、显微镜、玻璃片、尖头镊子等;
2. 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对叶子进行观察。

2. 实验步骤:
(1)给学生每人一片新鲜的叶子样本;
(2)让学生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叶子的形态特征,如叶片、叶脉、气孔等;(3)让学生用尖头镊子小心地将叶片撕开,观察叶脉的结构;
(4)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记录表格,描述叶子的结构特征。

四、实验总结:
1. 让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总结叶子的重要性,并与动物的呼吸作一些简单的对比。

五、作业:
1. 思考题:叶子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
2. 实验报告:撰写叶子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结论和感想。

六、教学反思:
1.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表格,核对观察结果的正确性;
2. 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教学要点,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初中生物观察叶子结构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回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并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的情感。
逐一按操作步骤做示范操作,
并再次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人人动手,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
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2、能力目标: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思维等方面应得到一定的发展。
3、情感目标:参与制作徒手切片,体验实验活动过程,养成胆大心细、认真仔细的科学品质并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难点: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的原因,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观察,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学生正式接触生物学科不久,对本节课的许多操作都没有基础,但他们对制作切片和观察叶片却充满着渴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巡回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以便能顺利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引导讨论:(1)你认为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2)你们小组观察到的效果如何?都认清了哪些结构?
(3)你的哪些疑问得到了解决?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永久切片,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认识叶片结构。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叶片的结构与其相适应的特点:
叶片由上下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
1﹑表皮:分角质层和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中有气孔和叶绿体。
⑴、角质层:在叶片的最外面,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且不透水。作用:有利于光的穿透,为叶肉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光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对叶片有保护作用,属保护组织。
⑵、保卫细胞:细胞呈肾形,含叶绿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临时玻片、叶片永久装片双面刀片、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小木板及擦镜纸、纱布、录像、观察叶片结构的课件。等。课前指导学生制作叶的腊叶标本。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共同交流制作的腊叶标本,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课件:多种多样的叶
提问:同学们对叶子有没有产生过一些疑问呢?请在纸上写出来。
你的这些疑问与叶片的结构
有没有关系呢?
展示课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叶片结构图和蚕豆下表皮的气孔图片。
三、新课学习
你们想亲自观察到叶片结构的微观世界吗?
播放录像:徒手切片并制作临时切片。
出示问题:你认为在制作徒手切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⑶、气孔: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特点:气孔有张开和闭合现象,但这一特性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①、作用: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体进出的窗口。
②、在温度15℃—35℃之间:随温度升高,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③、气孔开放: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由气孔进入叶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由气孔扩散到大气层。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有气孔散失到大气层,植物蒸腾作用的场所在气孔。
三、各抒己见,踊跃回答。
一、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到微观世界的神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自学能力,并以此提醒学生切片时的注意事项。。
四、养成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归纳总结能力。给一些高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回忆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并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
材的情感。
二、画图
指导学生如实地画出下表皮上的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画,周围的细胞只画出轮廓即可。提醒注意形状和结构(要实事求是,不能添枝加叶)。巡视,告诉学生正确的作图方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纠正错误的地方。出示讨论题: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叶脉:⑴、像骨架,支撑叶片,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⑵、输导作用:导管和筛管为叶片的光合作用运来原料,输送有机物到其他器官。
⑶、属输导组织。
3、叶肉: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
评分细则
评分
课堂
表现
40分
初中生物《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作者及工作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通衢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该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制作叶的徒手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本节涵盖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徒手切片及临时切片的制作、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节的课程设计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导讨论:在学生观察切片的过程中,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在叶片的细胞中哪些是绿色的?原因是什么?(2)你能看到气孔吗?构成气孔的细胞形状如何?(3)叶片的结构包括哪3部分?你所看到的这3个部分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结构及特点,总结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一、徒手切片
实验拓展:探究陆生植物叶片气孔的分布。
一、各小组代表收集本组同学对叶子产生的疑问,并进行交流,互相尝试解。观看课件,感到很神奇,跃跃欲试。
二、认真观看示范操作,并由小组长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借助书本提示分小组进行实验,小组长作为小老师起指导作用。在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进行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观察到现象后示意教师进行检验。部分学生没有看到物像,实验失败,同组成员分析原因,再次进行实验,直到观察到正确现象为止。各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对问题进行独到的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