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
医疗废物防治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活动。
1.3 医疗废物防治工作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有效地处理和处置。
二、医疗废物管理机构与职责2.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明确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负责本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2 医疗废物管理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和业务能力,负责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进行监督。
2.3 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由科室负责人负责初步分类、收集,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存放。
2.4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工作。
三、医疗废物分类与标识3.1 医疗废物分为五大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2 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废物的分类,为临床科室提供相应的废物收集容器,并在容器上标明废物类别。
3.3 医疗废物应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类,确保废物分类准确、清晰。
3.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疗废物分类、标识能力。
四、医疗废物收集、运输与贮存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和贮存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要求。
4.2 医疗废物收集时,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废物的二次污染。
4.3 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运输,避免交叉污染。
4.4 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禁止标识。
4.5 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五、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5.1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选择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和处置单位。
5.2 医疗废物处理和处置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篇一」1、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法定代表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行为发生。
2、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3、对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
不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5、不随意丢弃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不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6、认真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7、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和处置单位同意收集处理,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
2、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由专人使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
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坏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进行集中处理。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模板(3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模板1、医院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臵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2、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科室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
3、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4、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
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5、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1、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院急救事故小组报告。
2、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
3、医院立即____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5、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
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
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6、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防水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7、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____%过氧乙酸擦拭____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8、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1000—____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全过程。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明确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负责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 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应当组织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培训相关人员,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的台账,定期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分类与收集1. 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1)感染性废物:包括带血的棉签、纱布、注射器等;(2)损伤性废物:包括手术刀、缝合针等锐利物品;(3)化学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等;(4)药物性废物:包括废弃的药物、药瓶等;(5)病理性废物:包括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的分类,采用相应的收集容器,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收集。
五、储存与运输1. 医疗废物应当分类储存,不得混合存放。
储存场所应当有防渗漏、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等设施。
2. 医疗废物储存场所应当设置明显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医疗废物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破损。
4. 医疗废物的运输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使用专用运输工具,确保运输安全。
六、处理与处置1. 医疗机构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签订处理合同,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2. 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技术,按照处理合同约定的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3. 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七、监测与记录1.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理。
2023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5篇)
2023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5篇)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一、具有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者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二、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防雨淋的装置,基地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水冲击和浸泡。
三、必须与医疗区、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有专人管理。
四、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和清洗。
清洗液应排入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理置。
七、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八、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理应尽量做到日产日清,做不到日产日清的,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九、诊疗过程中产生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及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等,不能及时转运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时,应放置在专用冰柜内。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一、运送人员每天下午4:00--5:00时从各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从高楼层到低楼层的'路线从南侧楼梯走道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并锁好门窗。
二、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废物暂存间。
三、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四、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五、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六、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mg/L)对运送工具(推车及容器)进行擦拭或浸泡,运用医疗废物的专用车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3为了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涉疫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涉疫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涉疫医疗废物管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所称涉疫医疗废物,是指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传染病的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污染废物、药品废物、注射器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物等。
第三条涉疫医疗废物管理应当坚持“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和单位对涉疫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涉疫医疗废物管理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
第二章涉疫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第五条涉疫医疗废物应当按照性质和处理方式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污染废物、药品废物等。
第六条感染性废物是指具有传染性的废物,包括病人用过的器具、敷料、尸体等。
感染性废物应当单独存放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第七条污染废物是指受到生物、化学、放射性污染的废物,包括药品残留、化学试剂、辐射物质等。
污染废物应当密封包装,防止泄漏。
第八条药品废物是指过期、破损、剩余的药品,以及药品包装等。
药品废物应当分类存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九条涉疫医疗废物应当使用特殊标识袋或容器包装,包括颜色标识、标识符号等,以方便识别和处理。
第十条涉疫医疗废物的包装应当严密,防止漏出和扩散,同时要注意包装标识的清晰和准确。
第三章涉疫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第十一条涉疫医疗废物的收集应当由专门人员负责,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避免滞留和堆积。
第十二条涉疫医疗废物的运输应当使用专用车辆,避免与普通废物混装混运,确保安全和环保要求。
第十三条涉疫医疗废物的运输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废物处理和应急处置知识,做好安全防护和事故预防工作。
第十四条涉疫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私自丢弃或倾倒,保持车辆内外清洁和整洁。
第四章涉疫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第十五条涉疫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应当选择具备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单位或设施,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十六条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应当采取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等方法,确保杀灭病原体和防止二次污染。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产生的所有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和污染物,包括医疗设施和器械、医疗用品、药品包装物、病人排泄物、医疗废液和其他相关废物。
第四条本单位应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小组的成员由单位领导、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第五条根据医疗废物的特性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并采取相应的包装方式。
第六条医疗废物的类别和包装方式如下:(一)有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包括病人排泄物、手术废物、分娩废物等,在产生时应立即用黄色垃圾袋进行包装,并进行标识。
(二)有化学性的医疗废物,包括过期药品、药品包装物等,应将其分别放入不同的密封容器中,并进行标识。
(三)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包括核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并进行标识。
(四)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医疗废物,包括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等,应将其放入特殊的密封容器中,并进行标识。
(五)其他医疗废物,包括医疗设施和器械、医疗用品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并进行标识。
第七条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废物的类别和名称;(二)产生单位和日期的标识;(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标识。
第八条医疗废物的包装应符合环境保护、卫生安全的要求,确保不泄漏,不扩散,不污染。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第九条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应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承担,收集和运输人员应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在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收集和运输方式。
第十一条医疗废物的收集容器应具有密封性和防漏性,能够阻隔病原体的扩散,防止污染。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的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装载医疗废物的容器应固定牢固,防止泄露和扩散。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六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以法人代表陈克平同志为第一责任人,院感科专职人员伍成林同志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由丁富宝同志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登记、转运等工作。
二、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和定期健康体检。
三、指导、检查医疗废物日常处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问题,并组织解决。
四、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暂存原则1、各科室医疗废物由卫生员负责处置,护士长指导督促,全院由丁富宝同志负责收集、转交,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应接受一定的专业知识培训。
2、医院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严格分开,不能混放,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疗垃圾。
3、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块及其它各种敷料物都视为感染性废物。
5、针头、刀片、安瓿及检验科玻片、试管等属损伤性医疗废物,应放入利器盒中。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医疗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试验室进行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7、严禁将死婴按医疗废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按《殡葬管理条例》处置。
产科胎盘、骨科断肢(指)等,医务人员不得自行处理,必须征求家属意见,然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8、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篇11、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任何人发现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现象,可直接报后勤保障部或院总值班室,接报人应立即向分管院领导汇报。
3、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和相应的'补救措施。
并在48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县环保局报告。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消毒工作从感染性废物污染最轻的区域向污染最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6、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7、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8、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1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若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9、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损伤后的处理方法:a)可用肥皂水、清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重力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d)保留物品,以便辨认其传染性。
e)向保健科汇报。
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直接参与人及其相关的情况。
f)根据具体情况尽快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10、对破碎体温计、血压计泄漏的水银收集方法:①收集人需佩带口罩、手套,用硬纸片做成小套,收集散落的水银珠;②将套内收集的水银珠放进有盖的小药瓶中,药瓶中须放有一定量的水;③将小药瓶送医院设备科仪器维修部保管。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官方版(10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官方版一、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国家环境保护____《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感染性废物放置于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放置黑色塑料袋内,有传染性的废物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利器放置于利器盒内,装满3/____时应封袋和封口,专人回收后集中处置。
二、废弃的人体____、器官、胎盘等高度污染的病理性废物,应放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用密闭容器运送。
三、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应放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专人密闭回收。
四、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必须稳妥地置于利器盒内,不得与其它医疗废物混放,利器盒禁止重复使用。
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五、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立即毁型,放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密闭存放,针头放置于利器盒,3/4满扎封袋、封口,由专人回收集中处置。
严禁盗卖和随意丢弃。
六、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穿刺用注射器等,应连同针头一起放置于利器盒内。
3/4满时封口,由专人回收后集中处置。
七、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由专门机构处理。
八、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由专门机构处理。
九、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十、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做到不泄露、不扩散、不污染环境。
十一、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登记、交接制度,科室与专职收集人员双方签字,资料保存____年。
十二、收集和运送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口罩、帽子、厚质手套等,必要时穿胶靴、戴防护眼镜。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一、感染性废物。
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染危险的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河南省卫生厅关于重申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健全医院相关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我院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科室要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检查、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相关规定及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规范管理工作.防止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造成医疗废物被盗、被随意丢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事件发生。
四、根据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等工作;使用医院统一购置的医疗废物专用装放容器,不得使用民用桶及纸篓。
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棉签、敷料、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用品使用后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黄色包装袋及容器中,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利器盒中,3/4满封口,放入指定专用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内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六、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专职回收人员统一回收并与相关科室人员双方签字后,经专用运送路线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七、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及暂存处的管理,严禁随意丢弃和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为医疗废物专职回收人员配置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处理用物、用品。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5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5篇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一、医疗废弃物必须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二、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要求建立医疗废弃物专用的密封贮存室,标明标志并加锁,防止医疗废弃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
三、由门诊指定专人对输液管和注射器类(经过消毒、毁形)、玻璃器皿类、组织血液样本、试管或其它类进行分类,分别用易燃无毒的软包装袋密封装好,并贴上分类标识卡。
四、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弃物由清洁工人送至存放医疗废弃物的贮存室的专用密封桶中。
五、定期由后勤人员将医疗废物送至县卫生局指定地点,针头等类物品定期焚烧处理。
并如实填写收运交接时间、种类、数量的医疗废弃物转移联单和经办人签名。
六、医疗废弃物贮存室每天由清洁工人清洗,并用2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七、对有关接触处理医疗废弃物的人员定期进行知识培训。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1、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我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3、制定针对不同工种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日常工作落实情况。
5、管理医疗废物档案资料。
6、分析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并组织解决。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3一、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设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日常管理。
二、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院产生的废物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两类,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三、严格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分类,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包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包装,损伤性废物用利器盒包装,放射性废物用红色垃圾袋包装,同时设有警示标识和记录标签。
2024年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管理制度(2篇)
2024年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
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管理对于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科室内产生的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废纸、医用塑料、注射器等。
三、分类原则1. 按照来源分类,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和非感染性医疗废物两大类。
2. 感染性医疗废物指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医疗废物,包括废弃的器械、用过的采血针管、切割收缩器等,以及被感染的器械、用品等。
3. 非感染性医疗废物指不具备传染性的医疗废物,包括废纸、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
四、分类标准1. 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待处理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必须用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包装,并加以醒目标识,标识上需标明“感染性医疗废物”字样,以示警示。
2. 非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非感染性医疗废物应当按照不同的材质进行分类包装,如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各自使用相应的包装袋,并标明“非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字样。
3. 其他辅助材料:为了更好地实施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管理,科室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如垃圾桶、医疗垃圾袋等。
五、分类处置1. 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处置:(1)收集:科室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工作。
收集容器应定期更换,避免堆放过久。
(2)转运:科室内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应当定期送交指定的医疗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3)处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对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 非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处置:(1)收集:科室应设立相应的收集容器,并定期处理收集到的非感染性医疗废物。
(2)处理:非感染性医疗废物可进行分类回收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废物得到合理利用或安全处置。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规章制度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和其他可能产生医疗废物的单位。
第三条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安全处置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处置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分类与标识第五条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一)感染性废物:包括废弃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理废物等。
(二)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锐器、刀片、注射器、输液器等。
(三)药物性废物:包括废弃的药物、药液、药瓶等。
(四)化学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灭鼠药等。
(五)病理性废物:包括废弃的人体器官、组织、尸体等。
第六条医疗废物应当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标识进行分类,并标明医疗废物的类别、产生单位和产生日期。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设置专用的收集容器。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收集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储存工作。
第九条医疗废物应当按照类别进行收集,并使用专用收集容器。
第十条感染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塑料袋进行收集,并封口。
第十一条损伤性废物应当使用专用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并封口。
第十二条药物性废物应当使用专用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并封口。
第十三条化学性废物应当使用专用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并封口。
第十四条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专用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并封口。
第十五条医疗废物储存场所应当设置在远离人群、交通方便、便于装卸的位置。
第十六条医疗废物储存场所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并采取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
第十七条医疗废物储存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运输与处置第十八条医疗废物的运输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使用专用运输工具。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涉及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
2.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
四、职业安全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1)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手套、水靴、橡胶围裙等。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3)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伤害。
2. 工作环境防护措施(1)医疗废物收集和运送过程中,应检查包装袋及贮存容器是否有渗漏,防止职业暴露。
(2)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运送工具应定期消毒和清洁,防止对工作人员的污染和感染。
(3)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4)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 应急处理措施(1)发生意外伤害时,应及时上报,并根据伤害程度采取相应应急措施,跟踪随访。
(2)配备碘伏、75%酒精及生理盐水等急救用品,以备急用。
(3)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2.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个人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七、奖惩制度1. 对在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安全制度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安全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产生医疗废物的单位(以下简称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第三条医疗废物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安全处置、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二、医疗废物分类与收集第六条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一)感染性废物:包括感染性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感染性分泌物、血液及血制品等;(二)损伤性废物:包括医用针头、刀片、安瓿瓶等锐器;(三)药物性废物:包括废弃的药品、药剂、化学试剂等;(四)化学性废物:包括废消毒剂、废化学试剂、废汞血压计等;(五)其他废物:包括废弃的医学实验动物、病理切片、废弃的防护服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废物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收集、包装、标识措施。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配备足够的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并根据废物种类分别标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
三、医疗废物运送与暂时贮存第十条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泄露、溢出和传播疾病的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应具备防渗、防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功能。
第十三条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应设置在医疗机构内部,远离水源、食堂、宿舍等生活区域。
四、医疗废物处置第十四条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将医疗废物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单位处置。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2篇)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为规范检验科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后勤部门陈进负责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转运以及医疗废物暂存处的清洁及消毒;检验科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二、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实行分类管理,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分别收集并存放于符合规定的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内。
四、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国家规定,每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它化学性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六、隔离的传染患者或者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隔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检验科医疗废物的处理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的保护,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理单位环境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第三条责任主体检验科主任负责医疗废物处理的整体管理工作,检验科各部门负责医疗废物的分装、储存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术语定义1. 医疗废物: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毒性、腐蚀性、发酵性、反应性等特性,以及在医疗过程中与人体接触的生物性材料;2. 感染性废物:指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废物;3. 危险废物: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被列为危险废物的医疗废物;4. 医疗废物分类:指将医疗废物按照化学特性、传染性等进行分类;5. 医疗废物分装:指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进行归类、分包装;6. 医疗废物储存:指将分装好的医疗废物按照要求进行临时储存;7. 医疗废物处理:指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8. 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指专门用于处理医疗废物的设施;9. 医疗废物处理单位:指具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已获得相关资质的单位;10. 全程监管:指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分装、储存到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管。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范文(五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范文1.认真执行廊坊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2.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
3.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监督指导全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应急处置、个人防护等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4.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应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负责督促检查本科室每个产生单元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5.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具体负责每日下午对医疗废物的集中回收、运送、暂存、处置工作。
医疗废物管理—分类与收集措施1.产生医疗废物的各科室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指派专人或专班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统计、交接工作。
2.每个医疗废物产生单元,收集贮存医疗废物的地点应与治疗的无菌区、清洁区分室隔离,不能分室的也要相对分区。
各种医疗废物的容器及其存放处上方均要粘贴警示标识。
3.每个医疗废物产生单元必须贴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的流程图或文字说明,配备必要的消毒药剂和器械。
4.每个医疗废物产生单元必须按照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分置于专用塑料袋或专用容器内。
5.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的病原体培养基、人体标本(人体组织、器官、体液)菌种、毒种等高危险物,在产生地就地消毒处理后方可按照感染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化学消毒能达到要求者可用化学消毒,达不到要求者必须高压灭菌处理。
6.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严格消毒,达标后方可排放;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其生活垃圾)应当双层包装,严格密封;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物。
感染性疾病科的留观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7.损伤性废弃物放入利器盒中,可不再进行消毒。
2024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一、依照《____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建立健全院相关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我院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____,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三、科室要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检查、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相关规定及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规范管理工作。
防止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造成医疗废物被盗、被随意丢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事件发生。
四、根据____部、国家环保____发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等工作;使用医院统一购置的医疗废物专用装放容器,不得使用民用桶及纸篓。
五、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棉签、敷料、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用品使用后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直接放入医疗废物专用黄色包装袋及容器中,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利器盒中,3/4满封口,放入指定专用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内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六、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专职回收人员统一回收并与相关科室人员双方签字后,经专用运送路线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七、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及暂存处的管理,严禁随意丢弃和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为医疗废物专职回收人员配置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处理用物、用品。
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____,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按规定逐级报告。
医疗废弃物管理与制度
4、对回收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
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 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 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与规定
5、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并达到防渗漏、防遗撒、
无锐利边角的专用车辆,按照指定的医疗废物运送时 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与规定
2、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胎盘等高度污染的病理性废物, 应放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用密闭容器运送。 3、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应放置于双 层黄色塑料袋内,专人密闭回收。 4、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必须稳妥地置于利器盒内,不得 与其它医疗废物混放,利器盒禁止重复使用。禁止将使用过 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5、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立即毁型,放置于 黄色塑料袋内密闭存放,针头放置于利器盒,3/4满扎封袋、 封口,由专人回收集中处置。严禁盗卖和随意丢弃。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与规定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 发感染性疾病传染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 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与规定
3、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 4、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 化学物品。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与规定
6、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穿刺用注射器等,应连同针头一起 放置于利器盒内。3/4满时封口,由专人回收后集中处置。 7、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由专门机 构处理。 8、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 由专门机构处理。 9、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 高危险废物,应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 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履行职责确保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3、医疗单元须做到定位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4、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全院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有标识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5、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
各医疗单元的医疗废物袋必须使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垃圾袋,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6、垃圾运送人中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7、医院设有醒目标志区分的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并在医疗废物贮存区进出口加锁由专人管理,严禁拾捡垃圾。
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每日定时搬运、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8、每日收集的医疗废物交由卫生局指定人员集中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
9、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工作人员应遵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主管部门。
10、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私自转卖医疗废物。
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将予严厉的处罚。
概念简介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1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2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措施3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准预防措施4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标准预防措施5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接触隔离1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1、病人的隔离(1)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2)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3)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接触隔离22、防护隔离(1)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3)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空气隔离1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一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
确诊感染的措施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1、病人的隔离:(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5)做好空气的消毒。
空气隔离22、防护隔离(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飞沫隔离1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
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
医院标准预防制度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
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护理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按要求认真查对,必要时须两人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有无沉淀、混浊、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痕,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不可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过敏药,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二、输血查对制度1.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病案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
2. 护士取血时,必须同检验人员一起核对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及血瓶(袋)标签内容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 输血期间严密观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三、医嘱查对制度1.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全名,转抄医嘱后经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2.临时医嘱要准确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4.无论注射或口服药,非在紧急抢救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口头医嘱须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5.当日医嘱,认真查对,主班护士负责。
6.护士长每日查对当日医嘱。
7.夜班查对当日医嘱。
8.每周大查对医嘱两次。
9.查对者须做好登记,签全名。
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三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