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著作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辜鸿铭的生平及其影响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四、辜鸿铭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人精神五、读后感及现实意义六、结语正文:【引言】辜鸿铭,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翻译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和生平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辜鸿铭作品的阅读,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人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辜鸿铭的生平及其影响】辜鸿铭,原名辜泯,字鸿铭,号立诚,福建泉州人。
他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动荡时代,成长于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
他曾赴英、德等国留学,学贯中西,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教育家。
他的作品《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等,以及他的一系列演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辜鸿铭的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其中尤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他主张,要想振兴中华,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
在他的作品中,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辜鸿铭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人精神】在辜鸿铭的作品中,他强调了“忠、孝、节、义、和、敬、诚、忍”的儒家道德观,认为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他通过阐述这些道德观念,揭示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同时,他也指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读后感及现实意义】阅读辜鸿铭的作品,让人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辜鸿铭作品中所强调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廉洁、正义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辜鸿铭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最新多篇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最新多篇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
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3篇最新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原文节选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徵,来加以说明。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记得中学的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当年的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都会提到辜鸿铭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政策的具体执行人,而是他独特的风格和言行。
当时出于好奇很是查询了一下这位老先生的身世。
由于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所以查询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书店找有关的资料,可惜找了很久都是找不到辜鸿铭先生的著作。
上大学的时候在外文书店里看到了辜鸿铭的大作<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买来拜读了很久,一方面本人英文水平不好,另一方面辜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非常的深刻,同时也表达他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竭力维护之情,让人不禁掩卷叹息。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吗?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既然不熟悉也没有深入地研究,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不过就是人云亦云罢了。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医,叫嚣着要取缔中医一样,我想问一句“你了解中医吗?你对中医知道多少?”很多人对中医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对中医没有深入地研究,很多人把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去研究的东西都归结为“伪科学”/迷信,真的很可笑,为什么不想办法去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而是一味的否定呢?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你不去想办法发现这种合理性的科学依据,却盲目的一棍子打死。
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
扯远了,说到中医了。
当然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博大精深,那么当然不是想当然的人所能了解的,这需要钻研,需要思考,而不是脑子一发热而发出的所谓“批判”。
批判是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客观,才能有“批判的继承”。
毛泽东思想最精髓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当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批判的继承”,当然是指要继承和发扬精华。
辜鸿铭演讲的中国人的精神的理解
《辜鸿铭演讲的我国人的精神的理解》一、引言在我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商业家。
他的演讲内容涉及了我国人的精神,对于我们理解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通过对辜鸿铭演讲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人的精神所蕴含的内涵。
二、我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在演讲中提到了我国人的精神,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
我国人的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家国情怀的忠诚、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在辜鸿铭的演讲中,他指出我国人的精神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理念的思想体系,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
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人的精神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演讲中,辜鸿铭提到了诗词歌赋、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传统文化对我国人的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孝道思想以及道德规范,构成了我国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四、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我国人的精神中蕴含着对家国的情怀与责任担当。
辜鸿铭在演讲中强调了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体现了我国人在精神层面上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
我国人的精神中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报效国家,报效家庭”的责任担当。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人的精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精神体系。
它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代理念的创新,具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思想魄力。
我国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爱国爱家,努力拼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总结回顾通过对辜鸿铭演讲的我国人的精神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我国人的精神所蕴含的内涵。
我国人的精神是一种传承和创新并存的精神,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的脉搏。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人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七、结语正如辜鸿铭所言,“我国人的精神是永恒的”,我国人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也在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以此激励我们努力向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辜鸿铭和他的中国精神
!
后悔’ 当初如果好好听&用心
以这样一位颇有前朝遗老之气的人&写 击&而且也被社会与时代所唾弃’
随
作+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一 书 就 不 奇 怪 了 ’ 此 书 写
听&到+ 百 家 讲 坛, 岂 不 是 能 讲
然而奇怪的是& 恰恰是这样一位大肆鼓
感
得更好- 可惜再也听不到了’
于 1915 年&其时欧战正酣’ 惨烈的第一次世 吹中国传统文明* 极力诋毁西方现代文明的
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 中的中国传统文明在当年中西方人眼中的巨
集&或许多少可以弥补我们的
的’ 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纯朴&但 大 反 差 有 关 ’ 辜 鸿 铭 眼 里 的. 中 国 人 的 精 神 )
许多遗憾’ 诗集编好后&编者
不深沉’ 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 在处于五四启蒙精神感召下的国人来说当然
保
中’ 伯父易仁荄先生毕业于清
障
世
华大学历史系&与夏鼐*吴晗*
界 翦伯赞先生同学’ 他老人家熟
国 精 神
于女性生活的束缚&作者的描写也极其正面0 . 按照中国人的正统现念&上戏台和大庭广众
面前唱歌& 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去 搔首弄唱&都是下流的*极不合适的事情’ 就 其积极方面而言&正是这种幽闲*这种与世隔 绝的幽静之爱* 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 抵制*这种中国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赋予
主 持
立 文
经一去不返& 这才追悔莫及’ 人的不可救药&大约如此’
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
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观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我刚看完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那感觉,就像是在混沌中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刚开始听的时候,心里还嘀咕着,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
可没一会儿,我就被辜鸿铭先生那激情澎湃的话语给吸引住啦。
他说咱们中国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品质,那种温良,可不是随便哪个民族都有的。
就像家里长辈对晚辈的包容,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这都是咱们骨子里透出来的温柔和善良。
还有他提到的中国人的心灵,那简直就是一个深邃的宝藏。
咱们不像西方人那样直白和冲动,心里头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
这种心灵的深度,让咱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稳稳地站住脚,不轻易被打倒。
听完这演讲,我突然觉得特别自豪。
原来咱们身上有着这么多闪光点,以前咋就没好好琢磨过呢。
感觉自己对身为中国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以后走出去,腰板都能挺得更直啦!我觉得呀,咱们真得好好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不能丢了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好东西。
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中国人,那是有真本事、有大胸怀的!第二篇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辜鸿铭演讲中国人的精神的感受哈。
哇塞,真的是被震撼到了!辜鸿铭先生那口才,简直绝了,把咱中国人的精神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他说的中国人的那种骨子里的“和”,我觉得太对了!咱不喜欢争强斗狠,凡事讲究个以和为贵。
就像一家人过日子,有啥矛盾,坐下来好好商量,而不是吵得鸡飞狗跳。
还有提到的君子之道,这可真是咱们一直追求的。
做事有原则,为人有底线,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该有的样子。
而且啊,他讲中国人的精神里有一种韧性。
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咬着牙也要挺过去。
就像咱老祖宗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咱们的国家不还是一直延续到现在,越来越强大嘛。
我听完之后就在想,自己平时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没有把这些优秀的精神展现出来。
以后可得注意啦,得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配得上咱这中国人的身份。
呢,这次的演讲真的让我收获满满,对自己是中国人这件事更加骄傲和自豪了。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记得中学的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当年的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都会提到辜鸿铭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政策的具体执行人,而是他独特的风格和言行。
当时出于好奇很是查询了一下这位老先生的身世。
由于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所以查询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书店找有关的资料,可惜找了很久都是找不到辜鸿铭先生的著作。
上大学的时候在外文书店里看到了辜鸿铭的大作<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买来拜读了很久,一方面本人英文水平不好,另一方面辜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剖析非常的深刻,同时也表达他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竭力维护之情,让人不禁掩卷叹息。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吗?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没有深入地研究过?既然不熟悉也没有深入地研究,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不过就是人云亦云罢了。
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中医,叫嚣着要取缔中医一样,我想问一句“你了解中医吗?你对中医知道多少?”很多人对中医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对中医没有深入地研究,很多人把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去研究的东西都归结为“伪科学”/迷信,真的很可笑,为什么不想办法去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而是一味的否定呢?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你不去想办法发现这种合理性的科学依据,却盲目的一棍子打死。
可以说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
扯远了,说到中医了。
当然中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
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博大精深,那么当然不是想当然的人所能了解的,这需要钻研,需要思考,而不是脑子一发热而发出的所谓“批判”。
批判是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客观,才能有“批判的继承”。
毛泽东思想最精髓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他当年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核心内容就是“批判的继承”,当然是指要继承和发扬精华。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摘要:一、简介辜鸿铭及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二、阐述《中国人的精神》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思考三、分析《中国人的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的启示四、评价辜鸿铭的观念在当代的价值五、总结读后感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文:辜鸿铭,一位清末时期的知识分子,他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在世纪初的一战期间问世,正值欧洲文明陷入危机。
辜鸿铭通过这本书,旨在为陷入困境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在此阐述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详细论述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以及与西方人的精神差异。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是解决西方文明问题的关键。
在书中,他对中国人的忠诚、孝顺、仁爱、中庸等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这些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变革,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现代人,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辜鸿铭的观念启示我们,要坚守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拥抱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虽然辜鸿铭的某些观点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但在今天,他的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所倡导的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他强调的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国家自豪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对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辜鸿铭的思想激励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的读后感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 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 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 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 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 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 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 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 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三、 辜鸿铭作品目录
绪论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的妇女 中国的语言 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 一个伟大的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附录:乌合之众崇拜教或战争及其出路
四、 辜鸿铭作品简介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是2012年8月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辜鸿铭 。 《中国人的精神》是“晚清怪杰”辜鸿铭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名曰《中国人的精神》,亦名《春秋大义》或《原华》。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于 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 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 被译为多种文字。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译者前言文/黄兴涛这里,我们翻译的是"文化怪杰"辜鸿铭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名曰《中国人的精神》,亦名《春秋大义》或《原华》。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原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
他13岁到西方留学,先后游学于英、德、法、意等国十有一年。
回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
清末时,他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擢左丞。
民国初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在近代,辜鸿铭乃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文化名人。
尤其以"古怪"著称于世。
敬之者如林语堂誉之为"怪杰",鄙之者如胡适之称他"怪物"。
他的思想在国内无甚影响,但名声却不小。
长期以来,关于他的奇谈怪论和佚闻逸事,总在流传。
在一般人心目中,辜鸿铭尤其属于那种极为顽固的"封建余孽"。
他捍卫君主制与纳妾制,维护辫于与"三寸金莲",已为今人所熟知。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极端保守的人物,竟然精通英德法等近十门语言,在西方世界和近代日本曾享有广泛影响,这一事实,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和足够的重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近代西方,特别是本世纪前二十余年间,论名头之响,声誉之隆,都没有一个中国学人可与辜鸿铭相提并论。
俄国的托尔斯泰与辜氏通信,讨论抵御现代物质主义文明的破坏力量问题,公开支持他的文化保守事业;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他"在西方是很为有名的";英国的毛姆曾专程拜访他,称他是"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和"声高望重的哲学家",承认他"在关心于抽象方面的东西的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瑞典的勃兰兑斯赞扬他是'卓著的中国学者"、"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印度的泰戈尔曾与之交流思想并合影留念;甘地则称他是一个"可敬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篇一」在辜鸿铭先生所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中国的妇女》的文章,其中对于中国“女性理想”进行了阐述,得出了中国女性归属于无私的“忘我教”,具有温柔、腼腆、忍耐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荣。
当时,饱经战火的中国正处于衰败之中,形象被西方极度扭曲,本书则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就这一点而言,我十分钦佩辜先生,并折服于其文字的力量。
但是,论及其中内容,我却无法全部接受,尤其《中国的妇女》一文,让我忍不住在此反驳。
文中用大量篇幅围绕中国纳妾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认为纳妾并不与夫妻之爱冲突,也并不会影响家庭幸福,反而是一种促进。
男性对妻子的保护与爱,就体现在让妻子免受妾的责骂、侮辱。
这不免就有些可笑了,如果男性没有纳妾,也就不会存在妻子被家中另一个女子辱骂甚至夺位的可能性,又何来保护一说?如此爱护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作者认同纳妾——接纳另一个女人与自己共享一夫、共同生活,是一件会令人生气的、难以接受的事情,但他却通过“忘我教”这样一种看似高尚的赞赏,武断的认为中国女性因无私而不会有上述心理感受,更不会与自己的丈夫大闹——就这样用一个“高帽子”把纳妾一事再次合理化了。
在我看来,这便是一种“道德绑架”,是对纳妾这一劣习的狡辩。
在做出女性属于“无私教”的时候,已经将男女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上,再冠以如此高名,让女性承受来自社会的道德压力,稍有反抗,便会被加上莫须有的不良不淑的罪名。
无奈低头的女性,默默忍耐着丈夫纳妾一事——这样乖顺的行动,又强化了人们对“无私教”的认可,恶性循环下,纳妾一事最终成了全社会认可的合理的行为。
“道德绑架”下,可怜的女性也只能无私忘我了。
文中作者批评了弹着钢琴唱着歌、出入社会的女性,他坚定地相信女性的美德就是照顾家庭。
我很认同家庭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照顾好家庭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这样的美德必须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是被时代所迫、被社会道德所迫而只能一心照顾家庭,操心每日饮食起居,这便不能称作美德了。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读后感
在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辜鸿铭先生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旨在揭示中国文明的精神,并尝试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
首先,我被辜鸿铭先生的博学多识所折服。
他能够从多个角度,包括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等方面来阐述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这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
其次,我对于辜鸿铭先生的勇气和胸怀深感敬佩。
当时正值一战期间,欧洲文明陷于危机之中。
辜鸿铭先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文明本身,同时尝试通过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他对于世界文明的深刻思考和高度责任感。
在书中,辜鸿铭先生对于中国文明的精神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固有的人生观和自然观,这种观念的形成是由于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相比于欧洲文明对于权力和征服的追求,中国文明更加注重和谐、平衡和内在的平静。
这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辜鸿铭先生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他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了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同时,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现代文明的角度和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文明的精神和价值,也让我对于文明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社会。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辜鸿铭的杰作《中国人的精神》是一部极富洞察力的作品,他深入探讨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一同领略书中所揭示的中国精神的内核,分析其在当今社会的体现,并从个人角度反思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种精神。
在辜鸿铭的笔下,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包括尊卑观念、男女有别、家庭观念、时间观念以及独特的智慧。
这些精神特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尊卑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在家庭和社会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
现代社会尽管历经变迁,但这一观念依旧在许多方面有所体现。
作为晚辈,我们要学会尊重长辈、敬重传统,才能在吸收新文化的同时保持文化传承。
男女有别的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非常重要。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但在家庭和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仍有差异。
我们应该在尊重这种差异的同时,努力给予男女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实现真正的平等。
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是非常重要的单位,家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观念依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应该珍视并尊重这种家庭观念,同时也要关注在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时间观念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也是非常独特的。
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与西方人不同。
我们更倾向于以一种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得失。
这种时间观念让我们在做决策时更注重长期的效果,但也容易让我们忽视眼前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在坚持这种时间观念的同时,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下长远的计划,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最后,中国人的智慧是我们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辜鸿铭在书中对中国人智慧的描述非常引人入胜。
他认为,中国人的智慧是冷静而深刻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善于用微妙的方式解决问题。
2024年《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_2
2024年《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2024年《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我们都知道,中文就是汉语与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演练变化的语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维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现阶段人类文明中最稳固也是最先进的语言文字。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辜鸿铭讲述了他对中文的一些独到的认知与理解。
作者认为“汉语史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必定战胜英语”,并从思维速度、发音、构成组义等角度进行了论证,真实诚恳令人折服。
但我却对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中文,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语言,还是因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进而学习它?对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中文,是一个中国人的象征。
它代表了你的归属、你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标志。
这不仅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整个民族。
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
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及时教他关于他的民族文化的东西,如方言、历史、习俗,段时间来说他还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的归属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过去,当他的子子孙孙再回过头来,除了血脉,他们已经丧失了全部可以标志他们家乡身份的东西,或许也可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传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地方出来的他们了。
这就是原始归属的丧失,文化标志的一种丢失。
中文,它并不像护照、身份证等具体的一个物体,证明你的________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如中国心一般的精神上的东西,别人或许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浅,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归属。
我学习中文,因为我仍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中文,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它记录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在不断的发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对联等文化,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试想如果不学习掌握汉语与汉字,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谢谢观看Biblioteka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 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 ,会操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 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 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 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 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 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 》,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 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 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 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二、 辜鸿铭生平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一、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 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 福建省惠安县, 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 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 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 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 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 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 子,乃拂袖而去。
你认同辜鸿铭关于中国人精神的观点吗
你认同辜鸿铭关于中国人精神的观点吗因为疫情,我之前大概有一年多没认真读纸质书了。
前几天社区图书馆重新开放,我略读了一遍图书馆的“亚洲文学”区里赫然在列的辜鸿铭老先生的代表作《中国人的精神》,然后又借阅了“拜读”了几天。
我对辜老之前的事迹略有耳闻,也大概知道他是个满清“遗老”,但看完《中国人的精神》我感觉到我不吐槽就对不起自己的三观,因为这书可以说是我成年以后读过的最恶心,最膈应人的书。
本书的问题有以下四点:一,过度归纳:这一点是当代网络键政人的通病,但辜鸿铭在百年前,在本书中也表现出了这个问题。
这典型的毛病体现在纠结于“民族性”而忽视了每个个体之间的区别,比如书中辜老给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热都泛泛地贴上了标签,却无视了这几个国家每个人都是有区别的。
美国西部的狂野牛仔和南方的黑人家庭主妇有极大的差异,甚至不能用“民族性”来概括;而德国不同城邦之间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像科隆、汉堡、不来梅等城市的人是不能和以军国主义和原子化的普鲁士人相提并论的。
辜鸿铭怎么能单纯地用民族性形容一个国家里所有的人并认为这个生搬硬套出来的规律就是研究东西方文化里面的准则?二,一千步笑五十步:辜鸿铭在本书前几张里面提到过,写这本书是为了给陷入一战泥潭里的欧洲一个参考,认为欧洲爆发一战是因为欧洲的“民族劣根性”,而中国人敬天法祖、忠君爱国,因此就不会爆发如此的战争。
讽刺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后没多久,北洋政府就派出了中国劳工旅支援协约国。
而且,几十年前的太平天国、回乱、捻军,十几年前的义和团、同一时间进行的孙袁之争、蔡锷讨袁,以及后来的军阀林立都打碎了“中国人不好战”的面具。
其中光是一个太平天国的死亡人数就能媲美一战,拿对战争的态度来证明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越感,着实是“一千步笑五十步”。
更何况辜鸿铭本人认为回带来和平的“忠君爱国”在短短十几年后就发展成了荼毒半个地球的日本军国主义。
三,宣传奴性与服从:辜鸿铭认为西方的君主立宪和议会政治属于“暴民膜拜”(mob worship),而军国主义属于“权力膜拜”(power worship)。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01
首先,深沉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大特点。辜鸿铭先生认为, 深沉源于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这种特质使得中国人善于思
考和反思,对事博大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另一特点。博大意味着中国
人的视野广阔,能够包容万物,既能看到个人的渺小,也能
看到宇宙的伟大。这种博大的胸怀使得中国人能够吸收各种
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精 神》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 著作。通过辜鸿铭先生的 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更 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精神 世界和文化传统,从而更 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明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 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展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这本书有助于增强我 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自 信地面对其他文化
跨学科的研究价值:除了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意义,《中国人的精神》还具有跨学科的 研究价值。它不仅涉及到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还为我们提供了独特 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 此外,《中国人的精神》 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辜鸿铭先生的文笔优美、 语言精炼,他的文字能够 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共 鸣。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 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展现 了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 想
《中国人的精神》重要的意义
文化交流与理解: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中国 人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目录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先生于1915年首次出版的一 部重要著作,作为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翻译家和改革 者,辜鸿铭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入剖析了中国 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 而丰富的东方文明
一本被忽视的奇书中国人的精神
一本被忽视的奇书文丨笑语盈盈《中国人的精神》,这是一本当代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是一个当代中国人不能不了解的人。
我这么说,绝非空穴来风。
早在将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高度评价这位古怪的老先生说:“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李大钊认为中国20世纪因为有辜鸿铭先生就已足以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于20世纪的全世界。
是什么原因让李大钊给予辜鸿铭先生如此高的评价?其原因,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里就可窥见一二。
这本书里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孕育出的真正的中国人的价值。
这是一本近代中国人用英文写给洋人看的描写中国人的书;书中对中西方文化观察之深入,论断之精妙,至今无出其右;它在国内饱受批评,但却轰动整个西方世界。
这本书的英文名‘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直译为“中国人的精神”,但辜鸿铭却取名《春秋大义》,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西方世界的眼里,成了弱国弱民、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此时,在国内,清帝国瓦解,新文化正在酝酿,传统文化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惨烈。
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社会现实。
辜鸿铭作为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尽管此时,面临内忧外患,国内迫切需要推翻腐败低效的清政府,建立能控制局面、争取民族权利新政府的暴力革命思潮已成国内思想主流。
辜鸿铭被无情的革命洪流边缘化了……然而今天,当社会已和平安定时,却更显现出了辜鸿铭思想的价值。
他在书中分析说,中国几千年来,基本上长期维持了整体的和平,而西方却战乱频繁,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具有“良民信仰”,而西方则是暴民崇拜。
但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学习西方,西方的暴民崇拜开始渗透进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辜鸿铭的著作辜鸿铭与《中国人的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相当奇特的人物。
他早年在许多西方国家游历,西方文化滥熟于胸,后来却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极力维护中国传统纲常著称。
民国都十年了,他头上还留着辫子,穿着中式大在北大讲堂授课,这就使他的“遗老”身份愈加突出了。
以这样一位有前朝遗老气的人,写作《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就不奇怪了。
此书写于1915年,其时欧战正酣。
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
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指出的: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已的文明来。
这种情势,自然给辜鸿铭带来极大灵感。
因此,他写作此书之用心,就是要用中国的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读《中国人的精神》,我们发现处处是以中西比较的方式,来揭露西方文化的“老底”。
如说:“我可以指出,美国人发现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他们博大,纯朴,但不深沉。
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纯朴,却不博大。
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纯朴……”因此,“美国人如果研究中国文明,将变得深沉起来;英国人将变得博大起来;德国人将变得纯朴起来。
”如此等等。
看来,中西比较是谜面,浇作者心中块垒才是谜底。
作者心中的“块垒”是什么?这就是民国以来,国人竞相趋新与追求“西化”之风。
作者看不惯此,故将满腔对世风之不正的气愤激扬于文字。
由于有这种意识形态作祟,所以作者千方百计要维护中国文
化的尊严。
因此,许多传统社会的陋习,被作者极力宣染与颂扬。
如纳妾,作者说:“纳妾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不道德的风俗”,“纳妾的中国官人或许是自私的,但他至少提供了住房,并承担了他所拥有的妇人维持生计的责任。
”而这“倒比那些摩托装备的欧洲人,从马路上捡回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供其消遣一夜之后,次日凌晨又将其重新抛弃在马路上,要更少自私和不道德成分。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对于女性生活的束缚,作者的描写也极其正面:“按照中国人的正统观念,上戏台和大庭广众面前唱歌,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去骚首弄唱,都是下流的,极不合适的事情。
就其积极方面而言,正是这种幽闲,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之爱,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抵制,这种中国妇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赋予了真正的中国女人那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妇女所不具备的――一种芳香,一种比紫兰香,比无法形容的兰花香还要淳浓,还要清新惬意的芳香。
”总之,在作者眼里,举凡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落后、乃至于愚昧的东西都不仅具有正面的价值,而且散发出诗意的光辉。
难怪在五四时期,辜鸿铭不仅遭到新思潮人物的猛烈抨击,而且也被社会与时代所唾弃。
然而,奇怪的是:恰恰是这样一位大肆鼓吹中国传统文明、极力抵毁西方现代文明的人,在西方世界中竟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与成功。
不少西方文化名流,都引述他的话并予以极高评价。
而西方社会上一般大众,也有因慕这位先知的大名而欲一睹其颜容,以至于有人写道:假如你到了中国,可以不去参加故宫,但不能不去见辜鸿铭。
辜鸿铭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为什么备受冷落,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
名声如此之大?在我看来,这与他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文明在当年中西方人眼中的巨大反差有关:辜鸿铭眼里的“中国人的精神”在处于五四启蒙精神感召下的国人来说当然是糟粕,但西方人正处于惨烈的战争地狱中,发现辜鸿铭所解读的中国文明正是解救他们出苦海的金石良方。
况且,他对西方文明的猛烈扫荡与颠覆,其气势之雄健有如尼采,这就难怪他的文字要在正浸润于虚无主义浪潮中的西方社会大众中风靡了。
因此说,《中国人的精神》中的关于“中国人的精神”的说法,在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其实都是作为意识形态来传播的。
也许,辜鸿铭写作《中国人的精神》,其当初本意就不在于作一种学术上的求真。
然而,就在这本充满意识形态说教的著作中,却显示出作者学术功力之深厚与思考问题之深刻的另一种面相来。
作者对于中西文化与文明的观察极其精微与深入;迄今为止,他关于中西文明差异的一些论断,尚无人能出其右。
难怪有人说: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界兴起的现代新儒家思潮,在思想脉源上或许与辜鸿铭有关。
《中国人的精神》出版社:台湾稻田出版公司,出版时间:1999年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