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大融合ppt1 人教课标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业的成就表现: 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青瓷的出现。
手工业的成就原因: 农业、商业的发展, 孝文帝的扶持政策。
商业活动的活跃表现: 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
跃,商人实力雄厚;与朝鲜半岛诸国、 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商业活动的活跃原因: 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 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 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 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 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 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 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 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 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 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 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 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思考并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 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 统一奠定了基础.
龙门石窟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 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 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认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 表现;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民族的交流与融 。
▪ 过程与方法: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 情感态度价值观: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
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 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民族团 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 ▪ 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 ▪ 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 史意义。
龙门石窟是佛教的石刻艺术,然而古代的艺术匠师们却突 破了宗教“仪轨”的束缚,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制了形 态各异、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中国的 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 通过这些图片你可以获得 哪些历史信息呢?
2. 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 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 的,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面相丰满, 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 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体现了 原始佛教的特点.
探究的主要问题:
▪ 1、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经济的发wenku.baidu.com展有什么影响?
▪ 2、孝文帝改革对北魏政权封建化进 程有什么作用?
▪ 3、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 一有什么意义?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 1.农牧业的发展。表现: 原因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 南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 12公里处,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 (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 如一座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隋朝 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阙”而 始称“龙门”。著名的龙门石窟就密布 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 他同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 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手工业的成就。 表现:
原因 ▪ 3.商业活动的活跃。表现:
原因
农牧业的发展的表现:荒地得到更多地 开垦,粮食产量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经济作物 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
农牧业的发展的原因:一:政府政策的 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 制和租调制;二是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三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 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 修等。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 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 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 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 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 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 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 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 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 宋诸朝,雕凿不断。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 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 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 时代窟龛约占10%。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 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 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 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的结果。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 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 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 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影响。
归纳孝文帝政权封建化的措施?
封建化的措施
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礼指祭祀 朝食等仪式 乐指伴随礼进行的乐舞,是对 宗法制和等级制度的强调和固定.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一)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生活习惯的汉化。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二)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1.生活习惯的汉化。 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 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 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 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 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 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 等方面证明了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 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