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龙”腾飞
今年春天,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
这一天,祖国的海洋格外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我坐着直升飞机在海面上空盘旋着。突然间,我耳边传来一声闷雷般轰响,平静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哗”地沸腾起来,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条乳白色的“巨龙”撞开“龙门”,从碧波中飞窜出来,呼啸着带起30多米高的水柱。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景在我眼底下出现了。
“巨龙”浑身披着晶莹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顷刻,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珠花迸发,四散溅落在海面上,激起了一堆雪浪花。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出强大火舌,像它扇动着的羽翼,把蓝天染得金碧辉煌……
这时,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感情的神经全牵动在这转瞬即逝的海上奇观中了。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我由衷地感到,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瞬即逝:________
由衷: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换个说法是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反问;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转瞬即逝: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由衷: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改为: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文中“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2、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1、反问 2、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掌握什么是反问句,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④“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目的是()。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
解析:(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由第1自然段“不过,……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
(2)由第②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可知。
(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可知。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与“秋”无关。
(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
(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B;
(2)D;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