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信息1617-20 教师新角色 - 福建师大二附中
羽化成蝶,有香自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综述
羽化成蝶,有香自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本课程实
施综述
温青;阮云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16(000)028
【摘要】为了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表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词。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合本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依托学科具体力量,展开了较有针对性的研究。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温青;阮云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Beyond Learning!别样课程打造别样的你——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J], ;
2.“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J], 陈新国
3.花开香远蝶自来——施可丰公司科技创新引来滚滚商机 [J], 解秀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培养对象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培养对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4.18•【字号】闽教师〔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培养对象的通知闽教师〔2024〕12号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省属中小学、幼儿园: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的通知》(闽教师〔2023〕69号)要求,经审核推荐、专家评审,确定张锋等80名教师、蔡辉森等40名校(园)长为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双名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现予以公布。
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要自觉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校管理和教育帮扶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高质量完成各项培养任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各地各校要积极为培养对象参训学习和作用发挥提供支持和保障。
省教育厅将会同培养基地研制培养方案、加强考核监管,确保我省“双名计划”顺利实施。
附件:1.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名师培养对象名单2.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名单福建省教育厅2024年4月18日附件1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名师培养对象名单附件2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第一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名单。
封面名师简介
2 1年 福 建 省 课 标 课 程 高 考 总 复 习 二 轮 用 书 《学 海 舵 手 》 ( 、 理 ) ( 价 :2 元 / ) 01 文 定 8 册 2 1年 福 建 省 课 标 课 程 高 考 总 复 习 一 轮 用 书 《学 海 舵 手 》 O1
辅书 籍 ,在省级 以上刊物发表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其中 《 谢志强老 师的
教 育观 念 》收录 于厦 门市 教 育 局 《 师教 育 思 想 录 》。 名 此 外 ,谢 志 强 老 师 还 曾 指 导 多 名 学 生 在 高 中 数 学 联 赛 中 获 奖 ,执 教
的 学 生 获2 0 年 高 考 福 建 省 理 科 状 元 ,谢 志 强 老 师也 因 此 而 成 为 厦 门市 04
。I
一 I J
20 84 0X 1 6 0
. .,1 8 年 2 毕 业 于福 建 师范 大 学 数 学 系 ,获 理 学 学 士 学 位 。 92 月 现 为 中 学 数 学 特 级 教 师 ,福 建 省 厦 门第 二 中学 校 长 ,厦 门市 思 明 区 政 协 委 员 ,厦 门 市教 育学 会理 事 ,国家 级数 学 骨 干 教 师 ,福 建 省 数学 学 科 带 头
、
师。
t _—j : j t
欢 浊 订 阅
高 中 课 标 课 程 学 习 辅 导 用 书 《学 海 舵 手 》 ( 修 1 必 —5, 选 修 系 列 1 2, 选 修 系 、
 ̄U 4-2、 4-4、 4—5I 订 本 ) 合 )
蕊 。
稿
欢 迎 订 阅
i
.
人。
从 教 以来 ,谢 志 强 老 师 积 累 了 丰 富 的 教 育 教 学 经 验 ,形 成 了 自有 的
福建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名单
福建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名单福建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名单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以下简称“福建师大附中”)是福建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重点中学。
学校注重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下面是福建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名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林子祥:林老师拥有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擅长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
2.张馨月:张老师是一位很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忱。
她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通过游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陈明辉:陈老师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
他教学生动活泼,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4.王宇航:王老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语文教师。
他讲授的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倍感兴趣,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吴明月:吴老师是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
她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6.李亚楠:李老师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语文教师。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邱维良:邱老师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师。
他擅长研究语文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8.张晓宇:张老师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语文教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探索精神。
9.陈晓华:陈老师是一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语文教师。
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10.徐红梅:徐老师是一位严谨务实的语文教师。
她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学术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科研信息-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第四中学做语文教师,26岁任高密四中副教导主任,28岁任高密四中副校长,31岁任高密四中校长,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06年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07年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
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
)【专题三】李希贵:教师在角色迷失中突围收藏人:圈子里头2015-10-26一、从指挥大合唱,到辅导独唱、领导交响乐——'自找麻烦'的教育变革十一学校进行了一场自找麻烦的教育变革,从教师们的倾诉里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量有多重。
所以,想不清楚千万不要进行改革。
这场自找麻烦的变革使我们感觉到:对学生个性投入越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越大。
师生知识的等距离让教师角色迷失。
平等的校园里,老师和学校都丧失了传统的教育权威。
离开学科的德育,是短命的1.对学生个性投入越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越大。
过去一个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有三次没交作业了,交给班主任;那个语文老师发现这个学生始终改不了书写潦草的习惯,交给班主任。
今天交不出去了,没有班主任,他六次没交作业也得靠数学老师本身去解决。
怎么解决?必须用心,必须真切地了解这个学生的需要,必须分析背后的原因,必须跟家长接触,了解他和同伴是什么关系。
十一学校的老师工作量增加在育人上,更多的还不是教书。
赵蓓老师,在她的地理教学班上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要进高二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女孩真是要崩溃了,她不需要太多的安慰,只需要老师陪着。
教务工作与教研-福州一中
目录第三章教务工作与教研2010-2011学年高中部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初中部教务处工作总结2011-2012学年高中部教务处工作要点2011-2012学年初中部教务处工作要点福州一中首批学生导师名单教务处组织机构教务管理一、2011-2012学年教研组长名单二、任课教师名单三、三牧讲坛四、教学公开周展示活动五、教育科研课题六、教研信息七、校本课程八、教师教研成果九、通用技术十、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十一、高考、中考情况十二、中招、初招工作附:2011年福州市外录取学生名单十三、学科竞赛获奖十四、优秀教学论文《春华秋实》目录十五、高中、初中毕业生名单第三章教务工作与教研【2010-2011学年高中部教务处工作总结】一年来,教务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主线,不断改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健全与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基本保证。
一年来,教务处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重视对制度落实的检查和监督。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力度。
备课组的建设是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学年,教务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校学术委员会的协助下,进一步完善备课制度,制定了《学科备课组职责》,将集体备课纳入课程表,要求各备课组应严格备课组的考勤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与质量。
同时,教务处也加强对集体备课的巡查、监督力度,确保备课组活动的真实、有效开展,使备课制度常规化、规范化。
(2)加大课堂巡查力度。
课堂教学状态及秩序检查是教学常规检查的一个重点。
本学年,教务处坚持落实课堂巡查制度,重点检查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私自调代课等现象,加强对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督促教师严格执行学校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保证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
放飞心情 提升自我——福州二中教师心理团训纪实
一
来 的压 力 最大 , 有近 1 还 / 4的教 师 在个 体 适应 性 、 作 条 件 和 自我 工
发 展 需要 等维 度 上感 觉 到较 大 的压 力 。高 二年 段 和 高三 年 段 的教
师 的 压力 显 著 高于 高 一年 段 教 师 , 高三 年 段 教 师 还在 自我 发 展 需 要 和 师 生 互动 这 两 个 维 度 的 得 分 上 显 著 高 于高 一 年 段 教 师 。 鉴 于 高 三 年段 教师 的压 力 最 大 , 以, 所 工会 联 合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指 导 中心“ 心 园 ” 定 对 高 三 年 段 教 师 实施 心 理 干 预 , 育 决 希 望 能 够 通 过 心 理 学 的手 段 让 教 师 们 缓 解 身 心 压 力 、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 们 实 施 的 心理 干 预 分 为 个 体 和 团 体 , 对 个 体 的有 音 乐 放 我 针
与 者 当 下 感觉 到放 松 和 开 心 。 且 从 学 习 理 论 上讲 , 而 团体 心 理 训 练 非 常符 合 成 人 学 习 的心 理 需 要 。因 为 合 作 交 流 与 实 践 学 习 最
具有效果。
化 参 与 ,希望 教师 接 受 了团 体 心 理 辅 导 和 相 关 的 心 理 学 知 识 之 后 ,在 维 护好 自身心 理 健 康 水 平 的 基 础 上 能 够 给 予 学 生 更 好 的
教科研信息 福建师大二附中教研室编 IEE学术 丁小浩:大数据时代的
IEE学术║丁小浩: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文章来源 360doc 2018-01-10 叶老师YP近年来,大数据概念的兴起和应用在众多领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借力于大数据概念和应用,人们对教育科研的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那么大数据对教育研究的本质影响究竟是什么?本期带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丁小浩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研究》,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本研究原文载于2017年10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丁小浩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大数据催生的教育数据挖掘大数据作为特定的专有名词变得普及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
比较流行和权威的关于大数据特征的描述包括: Meta集团(后并入Gartner集团)2001年在谈到数据增长的挑战和机会时,将大数据的特征概括为3V,即数据量巨大(volume),数据输入输出快速(velocity),数据类型和来源种类多样(variety)。
3V的定义被广泛使用,一些机构还将3V 扩展到4V、5V、6V 甚至7V,例如继 3V 之后人们又加上了真实性(veracity)、低价值密度(value)等。
大数据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把世间许多之前从来没有能够量化的方面数据化了。
比如,继经纬度的发明之后,GPS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来自于位置信息的大数据; 大数据不仅可以分析文字记录的文本信息,还可以分析包含图像、音频、视频等非文字记录的超文本信息,特别是可以分析微信、qq、bbs等社交平台记录下来的人与人沟通互动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教育数据挖掘领域的发展。
教育数据挖掘为从大量教育数据中发现潜在有用的信息提供了手段,学习分析成为教育数据挖掘的核心,传统的教育技术、智能教学系统、教育游戏、学习管理系统等均产生持续增长的大量数据,成为分析研究的可用数据。
对成千上万MOOCs学生的教学反馈和评价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的新兴趣点。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闽教研〔2018〕6号关于公布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知各设区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科院、普教室、教研室,平潭教师进修学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7]39号)要求,我室于2017年10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度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闽教研[2017]71号,各地积极组织评审申报。
经组织学科专家开展现场评选,共评选出282节省级优质课。
现予以公布,详见附件1。
我室将获选的省级优质课以视频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请获选优质课执教教师所在单位积极支持,共同做好视频拍摄工作,拍摄具体要求见附件2。
附件1: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结果附件2: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课堂实录拍摄要求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7年1月10日抄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附件1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审结果(排名不分前后顺序)附件22017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课堂实录拍摄要求课堂实录要做到画面清晰,须配有不超过5秒时间的片头,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年级、上/下册、单位、主讲教师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基本信息;可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有条件的学校可多机拍摄,有恰当的镜头切换。
课堂实录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视频码流率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编码的MP4文件);视频分辨率720×576(4:3画幅)或1280×720(16:9画幅)及以上;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音频采样率48KHz;单个课堂实录视频大小不能超过500M。
请于3月10日之前以光盘形式寄给我室各学科教研员。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目录-凡科
科学 0110001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3-6) 0110002 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看课程综合化 0110003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 0110004 身边的科学(上01) 0110005 身边的科学(上02) 0110006 身边的科学(下01) 0110007 身边的科学(下02) 3 4 8 5 5 5 5 郁波 郭玉英 李富潮 广州大学
3 3 3 2 1 3 3 1 3 2 3 1 1 3 3 1 1 1 2 2 1 3 2 2 4
郑金洲 王嘉毅 吴刚平 王允庆 李玉华 陈进兴 傅道春 连榕 曾琦 申继亮 董奇 丁朝蓬 余文森 伍新春 陈红兵 任长松 李烈 张廷凯 章建跃 王增昌 张天宝 余文森 田慧生
0190064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 019006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问题 019006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0190067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0190068 新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创新 0190069 新课程中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开发 019007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0190071 研究性学习 0190072 中小学生学习分化特点与对策研究 0190073 中小学生学习障碍 0190074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上) 019007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 0190076 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传统的教育理念面临挑战(二)-王占元 0190083 传统的教育理念面临挑战(三)-王占元 传统的教育理念面临挑战(一)-王占元 0190084 0190085 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上) 陶文中 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下) 陶文中 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原理(二) 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原理(一)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二) 0190086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三)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一) 改革时期的校长(01) 梅汝莉 改革时期的校长(02) 梅汝莉 0190087
积极构建“生本化“课堂,提高道法课堂的效率
积极构建"生本化"课堂,提高道法课堂的效率发布时间:2021-12-24T14:15:57.5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4期作者:王静[导读]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思想理念,以推进教学改革的切实发展。
作为知识学习的本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对象,因而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学设计,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内容学习的有效性。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发展期间,则需积极构建“生本化”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落实,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打造更具质量效率的现代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王静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摘要】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思想理念,以推进教学改革的切实发展。
作为知识学习的本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要对象,因而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学设计,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内容学习的有效性。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发展期间,则需积极构建“生本化”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落实,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打造更具质量效率的现代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促使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生本化”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70-01引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形成正确且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其能够在正确的人生轨迹上发展与航行,培养新时代条件下更具素质的优秀人才。
与学科教育不同,政治更加倾向于“人”以及思想的教育,因而在教学方法上,理论性知识的教授难以切实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需结合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将生本教育充分落实,为学生构建“生本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如此,才能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以有效落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期末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蓊.郁(wēng)潭柘.寺(zhè)婆娑.(suō)涸.辙(gù)B.垝.垣(wēi)谣诼.(zhuó)葳蕤.(ruí)吐哺.(bǔ)C.会.稽(huì)酾.酒(shī)蜉.蝣(fú)瑰.怪(guì)D.肄.业(yì)蜕.变(tuì)诽.谤(fěi)浅尝辄.止(zhé)2. 选出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A.没精打彩妖童媛女排山倒海揠苗助长B.青青子衿咄咄逼人载渴载饥夙兴夜寐C.山川相缪倚歌而合放浪形骸游目骋怀D.道义相勖孜孜求学义愤填膺钩心斗角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大程度地激发写作兴趣,自由写作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的诀窍。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C.近两年,各种专卖店雨后春笋....般涌现,专家认为这有利于厂家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D.厂长在工作中危言危行....,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他再次胜出。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用一片友爱之心、一片真诚之心,走近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弱势群体身边。
B.都市人家装饰公司凭借一流的设计、精湛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获得广大业主的认可。
C.《冰雪·真情》摄影作品全方位还原了省会军民抗击风雪的感人事迹,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D.在刚刚结束的征兵体检中,近六成左右的青年大学生因身体不过关而与军旅生活失之交臂。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ld含答案)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期末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准考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沈壮海①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再次凸显为重要的实践问题和学术课题,这是历史、时代、现实多重因素促成的。
②涤除仍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个现实课题。
中华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觉、骄傲的文化自视,曾长期饮誉潮头。
然而,近代以来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遭遇重创。
在顽强抗争、拼搏、逐梦中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改变着现实命运,也改变着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但漫长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其调适提升,绝非旦夕之功。
③要引导我们的文化自信由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随着我们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当下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不断恢复、增强。
这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发恢复。
强调文化自信的涵养,就是要引导这种自发恢复,走向自觉成长。
一方面,要引导人们克服一时的虚骄、自负的膨胀等非理性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人们认识当代中国向前向上的大局,认识增进文化自信之于文明重振、民族复兴的意义,促进国人民族自信、发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进。
虽然我们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文化的魅力还亟待增强。
④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构成,推进这样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文化自信。
这是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的本质所在。
⑤我们所要涵养的文化自信是立足当下、继往开来的文化自信。
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气。
但是,这种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
对本民族优秀传统的高扬,有助于我们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不过,现实中不同文化猛烈激荡,如果我们迎对现代的西方,只能求助于古老的传统,那即是对当代国人文化责任的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有设计我们的学习,才能成为“学习的设计者”未来的学校是属于这样一些人:能运用这个时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工具方法,让全世界都成为师生学习的资源,同时还能在整体的身心上保持一个全面、健康的平衡……这个时代男士如何保持从容?女士怎样习得优雅?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终其一生展开持之以恒的有效学习。
一、角色转型:“教学”专家到“学习”专家我的核心观点是:今天的青年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我们的学习,学会“让全世界成为我们的学习资源”,才能从容应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巨大挑战。
1.首先从老师角色的时代转型说起。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二月底在华东师大有一个报告:《专家型教师的学习与省察》媒体报道的标题是:《那些“很会教”的老师,从今后来看是不合格的》。
他说:在今天及今后,世界上将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
他还说,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进化成为“学的专家”。
更具体而言:今天及今后,老师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要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2.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教师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近年来蒲公英智库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2016年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我们提出了一句话:用设计改变教育,以教育设计未来——关键词也是“教育需要设计”。
那么,什么是设计?如何设计?百度一下,设计,是从设计思维出发,展开有目标的系统性创意改进实践活动。
设计思维,我的理解一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二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
目前,在全球企业界专业人士中都有一种潮流,他们希望通过引入设计思维,个人和企业达到一个更高的创新水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
3.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它是一种方法论,从目标或者要达成的成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及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
那么我认为教育也是如此,中国学校教育要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关键依然在于以设计思维为前提的学习设计。
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追问:什么是设计思维?当教师需要成为学习的设计者时,会给教师成长带来什么不同?众所周知,从一个维度上说,教育,就是一个引导孩子更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所以我认为,教师作为“学习的设计者”,你需要首先让全世界成为你的学习资源。
二、“学习的设计者”1.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优秀的设计是“设计追随功能”,设计的目的不是表达自己,而是更好地满足功能需求。
也就是说,设计者必须对他所设计的对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越是穿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现实世界的更多层面,才越是具备从方方面面捕捉功能需求,进行价值呈现的能力。
当我们进入学校领域时,如果用“设计追随功能”这个观念来面对我们的教育,不难发现,今天的教育现场已经迫切需要更加海阔天空的课程需求,不是吗?因为学生的学习其实已经更加海阔天空,他们渴望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审美化、技术化的课程来引领自己。
那么作为“学习的设计者”,你的知识面是否需要更加海阔天空?你是否需要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和学习相关联的习惯?你是否要去认识理解人性?去提升审美素养?去掌握更多技术化的工具手段?很显然,如果我们越思考“学习的设计者”这个角色,我们越发现设计真的需要反复了解整个世界很多很多的维度与层次,远远超出教育人过去的认知。
这给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么多要学的,如何做到呢?2.聚焦和沉浸,才能让全世界成为自己的学习资源作为学校文化与战略发展的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也是设计:企业的战略与文化、学校的战略与文化,同样需要开阔的视野与知识面。
只有在某一个领域“聚焦和沉浸”,才能让所有碎片化学习有一个深深扎根的着力点;同时也只有具备高阶的思维能力,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一切学习内容,才能不被学习资源带进混乱与迷雾中。
是的,这一个普通的周六,我不幸依然在工作,却并没有只做工作上的事情,还修剪了阳台,参与了做饭,锻炼了身体,外出散步……但所有这些事情,我又“聚焦和沉浸”在自己最关心的工作事务上,因此同样获得了很多的有效学习。
3.学校教育的T型人才观什么叫“T型人才”?T这一横,代表你学习的宽度。
你用什么样的开放心态,什么样的跨界状态来展开你这一横的学习宽度?那么这一竖,就是你学习的深度。
一个人学习要有深度,并不一定非要扎在一个理论里面,我认为当你真的有这一点扎下去的时候,其实你还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就把你上面这一横加重。
当你上面这一横足够重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就往下扎得很深。
我想这就是T型人才观里面的一个内涵:你的宽度有时会决定你的深度,那么只要你用一种结构来让你的宽度在一个点深深的扎下去。
我想,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够从容面对越来越多海阔天空的学生。
4.最重要的学习不在远方,就在身边最重要的学习其实不在远方,而是就在身边,在社区、在学校、在家庭、在触手可及的一切,只要你善于设计自己的学习,把一切经历都作为你创造性学习的元素,你就是一个有效的终生学习者。
帮助老师们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投入高品质的专业学习,都能够展开一种轻量化、低消耗的学习。
让全世界成为你的学习资源,制定一场阶段性个人学习的“打怪升级”目标,把分身乏术的中年时间危机,变成游刃有余的学习型人生。
5.学习的关键技能:跨界融合术把人生不得不干的很多事情,变成一件或两件事情:聚焦目标、完全浸没、极简生活……比如把学习、工作、生活、健康这些我们必须要完成重视的事情,融合起来;把一边在线学习、在地培训,一边自己动手写、动手做、动口讲,融合起来。
或者,你是否可以更加深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请教,深度理解,毫无芥蒂地交流,从而展开推己及人的学习吗?你是否能够在一场春天的郊游中,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洞察思考,和家人展开一场关于教育的讨论吗?你是否能够在无聊的公交车或地铁上,找到你学习与观察的方式吗?你是否能够试着把学生最爱做的事情,和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吗?6.怎样更好地实现学习上的融合,这个需要大家自己的设计加共同的智慧。
当学校必须为师生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时,你没有必要万事俱备才开始,现在就可以筛选随处可得的工具,打量随处可得的资源,来构建学校和师生的未来;同时你也必须致力于帮助师生找到他们的自主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生命突破自我的正确着力点。
因为未来的学校正是属于这样一些人:能运用这个时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工具方法,让全世界都成为师生学习的资源,同时还能在整体的身心上保持一个全面、健康的平衡……(作者: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创始人,《新校长》杂志总编辑,本文为作者在“蒲公英大学”开学第一课的文字整理,有删节)“未来学校”和“互联网教育”未来学校的变革路径——“互联网+教育”的定位与持续发展曹培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近年来,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一、“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农业”,不是“工业”从某个角度讲,技术肯定会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让教师从学情分析的苦海中脱离出来。
尽管技术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去做很多工作,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比人类做得更好,但它却难以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的生长。
[3]尽管“互联网+教育”带有明显的技术性,但其本质还是教育,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可以专注于课堂教学创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二、“互联网+教育”的关键不是“网”,而是“人”当“互联网+”遇到教育时,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网”,而是“人”。
从根本上讲,教育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向信息化转变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过程中,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而非只见“物”不见“人”,把学校变成新技术的试验场。
三、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未来学校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六大特征。
互联网思维是基于资源丰饶的一种立体网状思维,从A开始即有多种选择,其特点是追求快速迭代、颠覆创新。
所以,“互联网+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
(一)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传统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学校的课程、师资以及各种设施设备都是私有的,无法被外部社会广泛共享。
在慕课、微课程的冲击下,课程资源开始共享,偏远山区的学生也能在网上找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
互联网正在重构学校的教育功能。
未来,互联网将彻底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体系,学校将变成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的“淘宝平台”。
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未来的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
而学校本部则更多是提供学习环境、成长导师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最终,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
班级授课制强调标准、同步、统一,尽管难以照顾个性差异,但却为机器大生产培养了大量的符合特定标准的产业工人,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总体来看,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学结构的内在基础。
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开展选课走班制,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创立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选择。
在这些课程中,除了少数的必修课外,其余大部分是选修课程,所有课程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上课时段,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一人一张课程表。
“互联网+教育”将从注重教的信息化转向注重学的信息化。
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将不再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是基于丰富的客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