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

合集下载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茶叶、蔬菜、水果等植物中。

在茶叶中,茶皂素是一种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茶叶的品质和药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柱色谱分离、薄层层析、高速离心、超滤等技术。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初步研究。

1.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最常用的茶皂素提取方法之一。

主要步骤包括茶叶的粉碎、溶剂提取和溶剂回收等。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甲醇、丙酮等。

溶剂萃取的优点是简单、操作方便,但存在溶剂残留和由于溶剂对溶剂的明显溶解度差异导致的茶皂素混合提取等问题。

2. 柱色谱分离柱色谱是茶皂素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之一。

主要原理是利用茶皂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

通过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组成、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茶皂素的选择性分离。

常用的柱色谱包括硅胶柱色谱、偏极柱色谱、脱色树脂柱色谱等。

柱色谱分离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分离度高,但存在操作复杂、耗时和成本高等问题。

3. 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

主要原理是通过茶皂素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分配和迁移差异实现分离。

常用的薄层层析剂有硅胶、氮化铝、纸等。

通过改变薄层板的固定相种类、移动相的组成等,可以实现茶皂素的快速分离。

薄层层析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但分离度较差,不适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4. 高速离心高速离心是一种将茶叶中的茶皂素与其他杂质通过离心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主要原理是茶皂素在离心力作用下沉降到底部,而杂质则悬浮在上层。

通过调节离心时间和离心速度,可以实现茶皂素的快速分离。

高速离心的优点是分离速度快、操作简单,但分离度较低,不适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5. 超滤超滤是一种利用膜的分子筛选性和泵送压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主要原理是将茶胶素通过超滤膜的孔隙进行分离,茶皂素和其他分子则被滞留在膜上。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是一种萃取自茶叶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茶皂素,需要进行其分离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茶皂素。

本文通过初步研究,探讨了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提取茶皂素。

茶皂素存在于茶叶的内部细胞中,需进行细胞破碎以释放茶皂素。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提法、有机溶剂提法等。

水提法是将茶叶粉末与水进行浸泡和搅拌,然后经过过滤、浓缩等步骤,获得茶皂素提取液。

有机溶剂提法则是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与茶叶粉末进行浸泡,利用溶剂萃取茶皂素。

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和茶皂素含量,选择较为适宜的提取方法。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

采用分离纯化方法将茶皂素与杂质分离开来,得到相对纯净的茶皂素。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固相萃取、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

凝胶过滤是将茶皂素提取液经过凝胶进行过滤分离,根据茶皂素的摩尔质量和孔径进行分离。

固相萃取是利用固相材料吸附茶皂素和杂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

柱层析是将茶皂素提取液经过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茶皂素的亲水性和疏水性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性质对茶皂素进行分离。

通过比较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分离效果和茶皂素纯度,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茶皂素的结晶。

当茶皂素的纯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采用结晶方法将茶皂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以进一步提高其纯度和净度。

结晶方法包括冷结晶、溶剂结晶、浓度结晶等。

冷结晶是将茶皂素溶液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利用溶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结晶分离。

溶剂结晶是向茶皂素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溶剂,调整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使茶皂素结晶出来。

浓度结晶是将茶皂素溶液进行浓缩,当浓缩度超过茶皂素的溶解度时,茶皂素会结晶出来。

通过比较各种结晶方法的结晶效果和茶皂素纯度,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晶三个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提取方法、优化分离纯化方法和适量选取结晶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茶皂素。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
由图 1 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茶皂素的产量增 加,90 ℃ 后茶皂素产量增加幅度减小。选择 90 ℃ 作为最佳浸提温度。 2. 2 浸提时间对茶皂素产量的影响
称取茶枯 80 g,按照水提-醇萃法提取茶皂素工 艺流程,浸提 2 次,温度 90 ℃ ,料液比 1 ∶ 3,结果见 图2 。
80
应用化工
Abstract: The resources of camellia oleifera after the utilization of tea seed cak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extracting surfactant-tea saponin from there,and explored tea-saponin extracting technology,and used some method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ith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aponin,and ultimately selected-aqueous extract alcohol extraction method. Examines liquid extraction,extraction time,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e on the yield of tea saponi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of extracting tea saponin as follow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90 ℃ ,extraction time 2. 0 h,liquid-solid extraction ratio 1∶ 6,the yield of tea saponin to 8. 5% . Meanwhile,the tea saponinapplication in shampoo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tea saponin shampoo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tea saponin,has strong foaming properties,make hair more shiny,more supple and other advantages. Key words: tea saponin; aqueous extraction; orthogonal test; shampoo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即茶多酚皂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茶叶中的多聚类黄酮类化合物。

茶皂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病毒、降血脂等,因而在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对茶皂素的客观研究和应用,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

目前,已有多种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萃取、溶剂分配、高速离心、柱层析等。

本文就对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茶皂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萃取法萃取法是茶皂素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茶皂素的极性和溶解度与萃取溶剂的差异,将茶皂素从茶叶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萃取溶剂有水、乙醇、甲醇等。

但萃取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萃取时间、温度、茶叶研磨程度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2. 溶剂分配法溶剂分配法是一种基于茶皂素的极性不同于其他杂质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茶皂素和其他杂质按比例混合后,添加适量的溶剂,使两者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然后再进行分离。

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3. 高速离心法高速离心法是利用离心力将茶皂素与其他杂质分离的方法。

将茶皂素与茶叶浸泡后,用适当的离心力离心,使茶皂素沉淀于离心管底部,然后将上层液体倒掉,最后通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化的茶皂素。

4.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基于茶皂素的极性和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硅胶柱、Sephadex柱等进行分离纯化。

其中,硅胶柱适用于茶皂素的初步分离,而Sephadex柱适用于高效纯化。

总之,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各有特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此外,分离纯化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卫生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茶皂素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皂素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extrac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tea saponin
XIONG Daoling,ZHANG Tuanjie,CHENJinzhou,XU Guanghui,CHENChao,LUOi,WANG
(School ofM etallu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Science& Tecl1Ilo1ogy,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资源开发利用提供 了科 学性指导 。
关键词 :茶饼 ;茶皂素 ;表 面活性剂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0—6613(2015)04—1080—08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5.04.031
· 1080 ·
化 工 进 展 CHEM 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5年 第 34卷 第 4期
茶皂素提取及应用研 究进展
熊道 陵 ,张 团结 , 陈金 洲 ,许光辉 ,陈超 , 吕琪 ,汪扬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冶 金 与 化 学 工 程 学 院 ,江 西 赣 卅I 341000)
目前我 国油茶种 植面 积为 5500万亩 ,占我 国木 本 食用 油料 面积 的 80%以上 ,油 茶籽 产量 达到 8O 多 万吨 ,压 榨后 茶饼产 量可 达 50多万 吨 。茶饼 价值 高 ,茶饼 中含 有脂 肪、茶 皂素 、蛋 白、纤 维、多糖 、 淀 粉 、单 宁 、咖啡 因等 有用成 分 J,利 用价 值 高 。 茶 饼 中的茶 皂素是 一种 五环三 萜类 皂甙 ,不仅 具有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在洗发液中的应用研究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在洗发液中的应用研究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在洗发液中的应用研究茶皂素是从茶叶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菌和清洁功效,在化妆品和洗发液等产品中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茶皂素的纯度和提取效果,需要进行提取、纯化和应用研究。

茶皂素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提法、有机溶剂提法和超临界流体提法等。

其中,水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流程主要包括茶叶研磨、浸泡、过滤和浓缩等步骤。

水提法简单易行,不会引起环境污染,且提取效果较好。

有机溶剂提法则是将茶叶与有机溶剂(如醇类溶剂)进行浸提,再通过蒸馏或冷冻浓缩得到茶皂素。

超临界流体提法是将茶叶与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进行接触和提取,提取效果较好,但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

提取后的茶皂素需要进行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结晶法、直接冷冻脱水法和吸附剂法等。

结晶法通过调节物料的溶解度、温度和浓度等条件,使茶皂素溶解和结晶,从而得到纯化的产物。

直接冷冻脱水法通过将茶皂素溶液冷冻并脱水,使茶皂素和其他杂质分离。

吸附剂法是通过将茶皂素溶液通过吸附剂柱,去除杂质,再通过洗脱得到纯化的产物。

茶皂素在洗发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清洁和抗菌功效上。

茶皂素可有效去除头皮上的污垢和油脂,保持头皮清洁,并具有一定的去屑效果。

茶皂素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头皮上的细菌和真菌生长,减少头皮屑和痒症。

此外,茶皂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头皮和头发免受自由基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持头发的健康。

在洗发液中添加茶皂素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和溶解度。

茶皂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因此常需要使用一些增溶剂或乳化剂来增加其溶解度。

同时,茶皂素易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容易分解和氧化,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添加剂保护和包装。

此外,茶皂素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和使用效果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和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和纯化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茶皂素产品。

同时,在洗发液等化妆品产品中的应用研究,有助于发挥茶皂素的抗氧化、抗菌和清洁功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茶皂素提取可行报告

茶皂素提取可行报告

茶皂素提取可行报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需求的提升,天然植物提取物成为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

茶皂素作为茶树中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如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因此其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本报告从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可行性、经济效益及应用前景等角度展开详细论述。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茶皂素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萃取、分离纯化和干燥四个基本步骤。

在预处理阶段,通常会选用新鲜或干燥的茶叶作为原料,通过研磨等物理方法破碎细胞壁,提高茶皂素的提取率。

萃取阶段是提取工艺的核心,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其中,溶剂萃取是最为传统和普遍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来溶解茶皂素,并从茶叶中分离出来。

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因其提取效率高、能耗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分离纯化阶段,目的是将提取液中的茶皂素与其他物质(如多糖、色素等)分离,提高产品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大孔树脂吸附、凝胶过滤、高速离心等。

纯化后的茶皂素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便于保存和应用,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

经济效益分析在经济效益评估方面,茶皂素提取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设备投资、人工成本、能源消耗和环保处理等。

茶叶是茶皂素提取的主要原料,因此原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性。

由于茶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种植,其原材料成本相对可控。

在设备投资方面,提取设备的选择对成本有显著影响。

例如,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设备相较于传统的溶剂提取设备具有更高的初期投资,但其运行成本低、提取效率高,长远来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则需要依据具体的生产规模和自动化程度来评估。

环保处理成本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溶剂回收和废弃物处理方面,这些都需要在项目初期进行详细的预算和规划。

收益方面,茶皂素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天然活性成分,其市场需求量大,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日化产品、医药、食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应用开题报告

茶皂素的提取1.选题依据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1.1论文题目:茶皂素的提取1.1.2研究领域:植物成分提取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取茶皂素的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这类资源的总量每年约78万吨。

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从起步起就以应用为目的,以解决茶籽的综合利用。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我国茶与油茶主产区已建立起20余家茶皂素生产厂家,每年茶皂素及其制剂达1000吨以上。

开发茶皂素的应用对于繁荣山区经济、保护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方面,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茶素的各种表面活性和生理活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各类茶皂素的活性差异及其与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对应关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茶皂素的功能,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 虽然目前已日益广泛和深入, 但茶皂素的提取工艺还有待完善, 特别是提取过程中的脱脂、脱色、精制等问题。

1931年,日本学者青山新次郎[1]首次提取出了茶皂素,但当时没有得到纯结晶。

195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石镐守山和上田阳才分离出茶皂素的纯结晶体。

6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2]对茶皂素的性质、用途、提取工艺、精制、应用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国内对茶皂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末,到80年代才有较大的进展。

目前,生产工艺日趋成熟,茶皂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我国是茶油生产大国,南方各省山区均广泛的栽培油茶树。

从茶籽及油茶中榨取食用油后,得到大量茶饼,据分析,这些茶饼中含5%~7%的残余油脂,从茶饼中提取这部分油脂、茶皂素,对综合利用茶资源,提高其经济价值,开发新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3]。

自80年代以来,国内兴建或在化工厂基础上改建了数十家茶皂素生产厂家。

如江西上饶、永丰、宜春、修水;广西三江、融安、龙胜;湖南桃源、慈利、保靖、宁远;广东韶关等厂家每年有年产500~1000吨的能力。

批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

批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

始。 国外 学 者 对 茶 皂 素 的 化 学 组 成 和 结 构 、 化 性 理 质 及 分 离 方 法 等 进 行 了 比 较 深 入 的 研 究 : 桥 爪 昭
人 分 离 出结 晶 茶 叶 皂 素 .并 较 详 细 地 研 究 了 茶 叶
茶 皂 素 具 有 皂 甙 的 一 般 通 性 , 苦 、 辣 。 其 味 辛 精 制 品 一 般 为 无 色 微 细 的 结 晶 .其 平 均 分 子 式 为

皂 素 的 配 基 结 构 , 出茶 叶 皂 素 为 三 萜 类 皂 素 。 得 国
内对茶 皂素 的研究起 步较 晚 . 于上世 纪 5 始 0年 代
末 . 8 到 0年 代 才 有 较 大 的 进 展 。 始 实 现 工 业 化 开 生 产 近 年 来 . 地 对 茶 皂 素 的 生 产 及 应 用 研 究 越 各 来 越 重 视 . 出 了各 种不 同 的生产 方 法及 工 艺 _ 提 3 _
茶 皂 素 是 皂 素 中 的 一 类 .是 从 山 茶 科 植 物 种
子 中 提 出 来 的一 种 糖 甙 化 合 物 ,广 泛 存 在 于 各 种
茶 类 植 物 中 ,其 基 本 机 构 包 括 配 基 、糖 体 及 有 机
酸 。茶 皂 素 属 五 环 三 萜 类 皂 甙 。其 甙 元 为 B 香 树 一
茶 籽 饼 是 油 茶 籽 、 茶 籽 榨 油 后 剩 余 物 , 我 山 是 国南 方 诸 省 主要 的农 副 产 品 它 含 有 多 种 经 济 价 值较高 的物质 : 分 1%、 肪 5 、 白质 l% 、 水 4 脂 % 蛋 5
粗 纤 维 6 、 类 4 % 、 分 6 、 素 1 %一1 % 、 % 糖 0 灰 % 皂 0 4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对于深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初步的实验研究,总结了关于茶皂素分离纯化的方法,以期为茶皂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茶皂素的提取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皂素,为了提取茶皂素,首先需要对茶叶进行初步的处理。

一般来说,茶叶经过粉碎、加热等步骤,将茶叶中的茶皂素释放出来。

然后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进行提取,将茶叶中的茶皂素与其他成分分离。

提取操作一般会重复多次,以确保茶皂素的完全提取。

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和其他成分,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

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色谱层析或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离柱和溶剂,将茶皂素与其他成分进行有效分离。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获得高纯度的茶皂素。

分离得到的茶皂素通常还会包含一定量的杂质,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可以采用结晶、再结晶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茶皂素与杂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

通过对纯化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茶皂素。

经过分离纯化的茶皂素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鉴定可以确定茶皂素的纯度和结构,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初步探讨了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对茶叶的提取、茶皂素的分离、茶皂素的纯化和茶皂素的鉴定等步骤的研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茶皂素。

这对于深入研究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茶皂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0字】。

茶皂素提取纯化、应用及其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茶皂素提取纯化、应用及其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08
j沧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剂,生产药用刺囊酸等。由于茶皂素是天然产物, 在日化行业是难得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洗发护发双 重功能,洗涤后光泽、手感良好。对皮肤无毒害和 无致敏作用,可用于人体护肤护发品,用于香波, 洗涤后头发光亮,清爽。将茶皂素用于个人洗浴后 光泽,手感爽滑、松软、光亮、梳理性好等直接感 观外,开发研制茶皂素洗浴净,既能洗头,又能洗 浴,具有养发护肤之功能。用茶籽饼提取条皂素表 面活性剂,并用于制备洗涤剂。茶皂素作为一种天 然产物,可作头发生长促进剂,每天服20mg皂 素,可使头发茂盛,一年之内可使50%白发变黑。
此法是使用超滤膜分离技术,通过水溶液中物 质分子量的差别而使糖类、盐类、色素等杂质被分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7
离除去,从而达到浓缩、精制及脱色的目的。此法 与其它所有方法相比,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大大 降低了生产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和易操作性。膜分离为物理过程,能节约能源并有 效地改善品质,可达到常规法中的脱色、纯化、浓 缩工艺目的。曹万新等[9]首先使用超滤膜法提取 纯化茶皂素的基本工艺如下:
i ’L l 茶籽粕一浸提_离心分离一沉淀一转沉淀-÷过滤一浓
缩_÷产品

除渣 2.2有机溶剂法[41
素,以及低级醇连续提取茶皂素。
2.5树脂吸附法唧【1叨
大孔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分子 聚合物。它具有物化稳定性高、吸附选择性好、不 受无机物存在的影响,且再生简单、解吸条件温 和、使用周期长、易于构成闭路循环以及对环境无 污染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由于 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极性物质,而且其中主要杂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茶皂素(Camellia sinensis saponin,CSS)是一种从茶树叶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茶皂素的化学结构与保健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

茶皂素可作为解毒剂、抗菌剂、抗肿瘤剂、降血脂剂、抗糖尿病剂等药物的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茶皂素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等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究茶皂素的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技术,为开发茶皂素的药用价值和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 茶皂素的提取方法研究:参考文献资料,比较茶皂素的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确定最优提取方法。

2. 茶皂素的纯化技术研究:介绍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技术,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确定最优纯化方法。

3. 茶皂素的结构鉴定研究:介绍茶皂素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定量结构关系与活性关系,确立结构鉴定的标准。

三、研究方法1. 茶皂素的提取方法研究:(1)超声波法提取:利用超声波作用原理,加速样品溶质释放,提高提取效率。

将茶叶粉样品加入适量的甲醇中,经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沉淀并挥干。

(2)超临界CO2萃取:利用超临界CO2对茶叶中固体脂类、色素等成分的选择性提取性能,使得茶皂素得到高效、纯度较高的提取。

将茶叶加入高压CO2萃取器的釜中,加压升高CO2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形成超临界CO2,实现提取分离。

(3)微波辅助提取:利用微波能量的物理作用,加快木质纤维素的破坏,加速茶叶中茶皂素的释放。

将茶叶粉样品加入适量水中,在微波辐射下提取,离心沉淀并挥干。

2. 茶皂素的纯化技术研究:(1)硅胶柱层析法:将提取得到的茶皂素溶液通过硅胶柱层析,利用吸附剂和溶质作用进行分离,并采用逐级洗脱,最终得到纯净的天然茶皂素。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调节液相组成,根据样品某些成分的亲水、亲油性差异在反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

纯化度较高,操作简便。

茶枯饼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含量

茶枯饼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含量

茶枯饼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茶籽饼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摘要:我国茶籽饼资源丰富,但其利用率很低。

而茶籽饼中的茶皂素是一种纯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长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茶籽饼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以及茶皂素的结构和性能,并简要概述了茶皂素的应用及前景,为茶籽饼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茶籽饼茶皂素提取应用茶籽饼是油茶籽、山茶籽榨油后剩余物,是我国南方诸省主要的农副产品。

它含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物质:水分14%、脂肪5%、蛋白质15%、粗纤维6%、糖类40%、灰分6%、皂素10%—14%、单宁2%、咖啡碱0.95%[1]。

其资源极其丰富,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近年来,对茶籽饼的开发利用已日益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

而茶籽饼的利用,首先是回收茶籽饼中的残余茶油,再从中提取茶皂素,残渣用作蛋白饲料或作有机肥料。

因而如何从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这一类用途广泛、性能优异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从而解决茶籽饼的综合利用问题则尤为重要。

1 茶皂素的研究概况早在上世纪初,Weil和Hal—berkann就开始了对茶皂素的研究[2];1931年日本学者青山新次郎首次从茶树种子中分离出茶籽皂素;而后,许多学者开始探索茶树其他部位的茶皂素,尤其对茶叶皂素的研究较为深入;1938年町田氏开始茶叶皂素的研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试验,但由于其实验条件有限未能得出其配基结构;1952年石馆守三等分离出了茶籽皂素结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茶皂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理化性质及分离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桥爪昭人分离出结晶茶叶皂素,并较详细地研究了茶叶皂素的配基结构,得出茶叶皂素为三萜类皂素。

国内对茶皂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才有较大的进展,开始实现工业化生产。

近年来,各地对茶皂素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及工艺 [3-10],并对其精制[11,12]、脱色[13]等方面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是一种天然的花生素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茶皂素存在于茶叶、苹果、葡萄、辣椒、草莓等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

如何有效分离和纯化茶皂素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液相色谱、固相萃取等。

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一、茶皂素的提取提取是茶皂素分离纯化的第一步,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乙醇提取、甲醇提取、水提取等。

本研究选择了乙醇提取的方法。

首先将茶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入适量的乙醇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后,采用振荡器进行振荡。

振荡结束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收集起来,得到含有茶皂素的乙醇提取液。

二、茶皂素的初步分离将得到的乙醇提取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浓缩,得到茶皂素的粗提取物。

然后将粗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乙酸乙酯中,进行液液萃取。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茶皂素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相中。

接下来,将乙酸乙酯相进行旋转蒸发,得到粗分离的茶皂素。

三、茶皂素的进一步纯化得到的粗分离茶皂素是混合物,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本研究选择了硅胶柱层析法进行茶皂素的进一步纯化。

首先将硅胶填料装入柱内,然后将粗分离茶皂素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到硅胶柱中。

根据茶皂素与硅胶的亲和性差异,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流速,使得茶皂素与其他杂质分离,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茶皂素。

四、茶皂素的鉴定和分析得到相对纯净的茶皂素后,需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纯度和结构。

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分析(MS)、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对茶皂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结构和纯度。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初步完成了对茶皂素的分离纯化,得到了相对纯净的茶皂素。

茶皂素提取及其洗涤产品的开发研究

茶皂素提取及其洗涤产品的开发研究

茶皂素提取及其洗涤产品的开发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其经过压榨或浸提得到茶油。

茶油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茶油需求量、产出量的不断增加,油茶加工副产物油茶饼粕也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油茶饼粕的年产量达到80万t,其利用主要停留在做清塘剂、生活燃料、土地肥料、甚至随意扔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油茶饼粕是油茶籽制油后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有10%~30%的茶皂素,茶皂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去污,发泡,乳化等表面活性。

因此,开展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应用,对拓展油茶副产物资源的加工利用、提高油茶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研究了茶皂素的提取、茶皂素颗粒洗涤剂的制备、茶皂素香皂的制备工艺,并对茶皂素洗涤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评定,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茶皂素提取工艺: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探讨了液固比、时间、温度、原料粒度对茶皂素得率的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热水浸提法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0℃,浸提时间3.5h,液固比8:1,原料粒度60~80目,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得率为21.85%。

2茶皂素颗粒洗涤剂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评定:(1)以渗透率为指标,研究茶粕透过无纺布茶包袋,确定油茶饼粕的粒度。

以油茶饼粕为吸附载体,研究浸提液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次数、浸提液添加量对茶皂素吸附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吸附的最佳条件为:以20 g 20~30目的油茶饼粕为吸附载体,添加浓度为136.55mg/mL茶皂素浸提液90mL,吸附3次,吸附时间110 min,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吸附量为330.78 mg/g。

(2)对茶皂素吸附物进行热风干燥,研究了干燥温度,物料堆积密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
茶皂素是从茶籽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

其提取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茶籽作为原料,经过清洗、晾干等处理后,进行破碎和筛选,得到适合提取的茶籽粉末。

2. 提取溶剂选择:根据茶皂素的化学性质和提取效率,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酸乙酯等。

3. 提取操作:将茶籽粉末与有机溶剂充分混合,进行浸提、搅拌、加热等操作,使茶皂素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4. 分离纯化:将茶籽粉末与溶液分离,利用蒸馏、减压浓缩、结晶等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茶皂素。

5. 检测质量:对提取出来的茶皂素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颜色、纯度、含量等指标。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和合适的提取方法,保证提取出来的茶皂素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严格控制提取条件和操作过程,避免污染和损失。

- 1 -。

论文: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

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探索了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水提-醇萃的方法提取茶皂素的制备工艺。

应用L9(34)正交实验,得到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h、液料比1:7、pH值5,此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将达到8 %。

同时,对茶皂素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证明,加入适量茶皂素的洗发香波,不仅发泡性能较好,而且不受水的硬度变化影响,同时还具备使发质光泽、柔顺等效果。

因此,茶皂素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在日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关键字:茶皂素;水提-醇萃法;正交实验;洗发香波THE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INSHAMPOOS OF THEASAPONINAbstract:The preparation technics of theasaponin by method of water and alcohol extration is studied, using the camellia cake as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of L9 (34)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method to find the best process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of theasaponi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90 ℃, extraction time 90min, tea seed and water for the solid-liquid ratio of 1:7, PH 5, at this point, the extraction rate of teasaponin will reach 8%. And meanwhile, the applications of theasaponin in shampoos is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teasaponin in shampoo, not only make foam better performance, but not change by the water hardness, also has to make hair glossy and smooth, Therefore, the teasaponin as an ideal of natural surfactants in the daily cosmetic area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orthy of our in-depth inquiry.Key words:Theasaponin;method of water and alcohol extract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s; shampoo目录1 绪论 (2)1.1 茶皂素简介 (2)1.2 茶皂素的性质 (3)1.2.1 茶皂素的理化性质 (3)1.2.2 茶皂素的表面性质 (3)1.3 茶皂素的应用 (3)2 材料与方法 (4)2.1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茶皂素的提取实验方法 (5)2.3.1 茶皂素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5)2.3.2 水提--醇萃法提取茶皂素方法 (5)2.3.4 茶皂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7)2.3.5茶皂素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步骤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水提--醇萃法提取茶皂素正交实验 (9)3.1.1 正交实验方案的设定 (9)3.1.2 正交实验结果 (9)3.1.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10)3.2 茶皂素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 (10)3.2.1 洗发香波的配方设计 (10)3.2.2 洗发香波的制备工艺 (10)3.2.3洗发香波的检测 (11)3.2.4 洗发香波的使用效果 (12)4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发香波中的应用研究1 绪论1.1 茶皂素简介茶皂素又称茶皂苷、茶皂甙,是山茶科植物(如茶、山茶、油茶)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山茶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之中[1]。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茶皂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很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茶叶中的茶皂素,研究人员常常进行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其纯度和品质。

本文旨在探讨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茶皂素提供参考。

一、茶皂素的提取茶叶中的茶皂素主要存在于茶叶的表面和内部组织中,因此提取茶皂素的方法需要考虑到茶叶的结构和成分。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1. 传统的水提取法传统的水提取法是将茶叶与水进行混合,加热浸提,再通过过滤分离提取物和残渣。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不高,且提取物中含有大量杂质,需要经过后续的纯化工艺。

2. 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与茶叶中的茶皂素亲和性强的特点,将茶叶与有机溶剂进行浸提,再通过蒸发或萃取的方法分离提取物和有机溶剂。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安全使用。

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对茶叶中成分的选择性溶解能力,将茶叶与超临界流体进行浸提,再通过减压或升温分离提取物和超临界流体。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且操作简便,但设备成本较高。

二、茶皂素的分离提取得到的茶皂素通常含有很多其他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工艺来提高其纯度。

茶皂素的常用分离方法包括凝胶层析、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1. 凝胶层析凝胶层析是利用凝胶对不同成分的吸附能力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将含有茶皂素的提取物加到凝胶柱上,利用溶剂的流动分离出不同成分,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茶皂素。

2. 硅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是利用硅胶对不同成分的吸附能力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分离。

将含有茶皂素的提取物加到硅胶柱上,利用不同溶剂对硅胶上的吸附成分进行逐步洗脱,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茶皂素。

3.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重新分配过程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分离和纯化不同种类和结构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皂素的提取及应用摘要:本研究利用醇水溶液法,从茶籽中提取茶皂素,通过实验发现,与其它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相比而言,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所得产品颜色浅,含量及得率较高等优点,能完全适用于工厂生产操作。

关键词:茶皂素;提取;应用;醇水溶液法Abstract: By the method mellow watery solution law, this research distilled the tea spooning from the tea se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is method with much merit: the craft simply, the cost lower, the product obtained light-colored, content and rate much higher. It was completely suitable for the plant production operation.Key words: Tea Spooning, Withdraws, Using, Mellow watery solution law茶皂素(Tea Spooning),又称茶皂甙,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它是由配基(C30H50O6)、糖体和有机酸的基本结构构成的一种五环三萜类皂素。

在茶籽、茶叶、茶树茎及根系中均有分布, 尤以茶籽中含量最多。

茶籽中含茶皂素12%-15%,无味、无色、微粒状结晶体,天然的茶皂素是无色的微细柱状晶体, 具有吸湿性, 味苦辛辣, 同时具有刺激鼻粘膜的特性[1,2]。

对甲基红明显呈酸性。

茶皂素能溶于水、水甲醇、水乙醇、正丁醇、冰醋酸、醋酰和吡啶中, 但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石油醚等。

提纯后的茶皂素是一种无色微细状晶体,分子量1023,分子式C57H90O26,元素分析值C=59.93%,H=7.09%,水溶液呈茶褐色,为不溶物。

Ph为5.0-6.5,表面张力为47-51N,熔点223-224℃,味苦辛,易溶于含水甲醇、含水乙醇、正丁醇及冰醋酸、醋酐和吡啶中。

1931年,日本学者青山新次郎首次提取出了茶皂素,但当时没有得到纯结晶体[3]。

195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石镐守山和上田阳才分离出茶皂素的纯结晶体[4]。

6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茶皂素的性质、用途、提取工艺、应用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5,6]。

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末,到80年代才有较大的进展。

目前,生产工艺日趋成熟,茶皂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我国茶资源十分丰富,茶籽榨油后的茶油枯(茶籽)一般当废物烧掉,实为可惜。

茶油枯中含大量的茶皂素、茶油和蛋白质等。

而茶皂素分子中由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配位基团构成, 因此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去污、发泡等多种表面活性性质,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7,8]。

茶皂素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工业作洗涤剂;纤维板工业的石蜡乳化;啤酒工业的发泡剂和稳泡剂;农药工业的乳化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建材工业的混凝土加气;公路沥青的乳化剂;医药工业原料和矿山的浮选剂等。

副产品茶油是高级食用油,蛋白质则可作饲料[ 9,10,11]。

所以开展对茶油枯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原料: 粉碎茶籽试剂: 苯、95%乙醇、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氨、活性炭、水仪器: 1000ml烧瓶、玻璃棒、浸提装置、恒温干燥箱、真空浓缩装置1.2 工艺流程氨调节 95%乙醇茶籽→粉碎水浸提二次过滤过滤过滤PH=10滤渣滤渣(作饲料) 滤渣(作饲料) 阳离子型浓缩絮凝过滤脱色干燥产品聚丙烯酰胺滤渣(作饲料)1.3 实验步骤1.3.1 原料准备选取无霉变的油茶籽,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粉碎机将油茶籽粉碎至1-3mm左右的小颗粒。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原料必须干净。

1.3.2 浸提称取已粉碎的干燥的油茶籽240g,置于1000ml烧瓶中,加水600ml,加热至80℃,搅拌1.5h,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在滤渣中再加300ml水,同前面一样在80℃下搅拌1.5h,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滤渣回收可以用来作为饲料。

合并两次滤液约800ml。

1.3.3除杂在上述滤液中加氨调节为10,使浸提液的蛋白质、树脂、有机酸、色素等杂质形成沉淀,多率除去,滤渣可以用作饲料,收取滤液。

在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400ml,比例(体积比)为10:0.5,搅拌均匀,静置2h,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滤渣中含有蛋白质、树脂等,可以回收利用。

1.3.4 浓缩将上述滤液浓缩回收乙醇,为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采用真空浓缩。

1.3.5 絮凝待浓缩后的滤液冷却后,加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搅拌均匀,静置2h,得粘稠状液体。

1.3.6 脱色将所得的粘稠状液体过滤,滤液用活性炭(分批少量加入)脱色至白色或淡黄色,得脱色液。

1.3.7 干燥将脱色液中水分蒸干经红外灯烘箱烘干后,则得白色或淡黄色无定形皂素晶体。

2试验结果与分析2.1浸提液的选择在茶籽浸提过程中所用的浸提液不同,得到的茶皂素的含量和得率亦不同。

表1 不同的浸提液茶皂素含量和得率的测定茶籽水 95%乙醇茶皂素第一次浸提第二次浸提第一次浸提第二次浸提颜色含量% 得率%240g 600ml 300ml 黄褐色69.3 7.8240g 600ml 300ml 淡黄色86.2 11.0240g 600ml 300ml 400ml 淡黄色84.7 10.7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茶籽浸提过程中,如果只用水浸提,得到的茶皂素颜色深,含量和得率低,但如果再增加一道乙醇浸提过程,则得到的茶皂素颜色相对来说浅,含量和得率亦高。

而如果只要乙醇作为浸提液,虽然得到的产品质量尚可,但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乙醇),成本高。

工艺复杂所以采用醇水溶液法较为理想。

2.2 茶籽的粒度与水分含量的选择茶籽中水分过高会明显降低溶剂浓度,使皂素和溶剂亲合力减低,影响浸出效果,而且混合液水分高,势必要提高浓缩温度,耗费能源。

另外,茶籽的粒度应适当,粒度太大,皂素提取速度慢;粒度太小,吸附粘结性大,分离困难。

生产中一般控制籽中的含水量不超7%,粒度在1-3mm,使皂素极易溶解析出。

2.3 浸提时间的选择茶籽在浸提过程中,茶皂素从固相转向液相,经过一段时间后,茶皂素在液相中的分配达到平衡。

实验表明:茶籽饼经过4h的浸泡后,茶皂素在液相已基本上达到平衡。

生产中,一般浸泡时间宜控制4-5 h。

2.4 浸提温度的选择随着温度增加,茶皂素的得率增加,但提取温度超过80℃后,随着温度升高,得率无明显提高,且产品颜色加深。

因此,选择提取温度为8O℃较为适宜。

2.5 浓缩条件的选择常压浓缩温度较高,浓缩时间长,茶皂素易氧化。

因此,须采用真空浓缩,把蒸发温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50-65℃),缩短蒸发浓缩的时间,降低能耗,使茶皂素有较好的质量。

2.6 絮凝剂的选择本实验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12],因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正电荷,能吸附杂质微粒,起到电性中和作用,而它的长碳链又可以起到架桥作用,所以用它作絮凝剂可以形成大而连续的絮团,加速沉降速度,缩短过滤时间,提高溶液澄清度。

3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本实验是利用茶籽中各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性能差异和茶皂素与胆甾醇形成复合物沉淀等特性进行的,是提取茶皂素的有效方法[13,14]。

相对于其他的茶皂素提取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合理,技术成熟,用水量少,能耗低、投资少、成本低、处理量大、茶皂素得率高,产品质量好,提高了茶皂素生产的经济效益, 并为促进茶麸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15]。

由于我国茶资源丰富,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作为科技兴农较好的开发项目之一。

提取茶皂素的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这类资源的总量每年约78万吨。

我国对茶皂素的研究,从起步起就以应用为目的,以解决茶籽的综合利用。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在我国茶与油茶主产区已建立起20余家茶皂素生产厂家,每年茶皂素及其制剂达1000吨以上[16]。

开发茶皂素的应用对于繁荣山区经济、保护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方面,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应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茶素的各种表面活性和生理活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各类茶皂素的活性差异及其与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对应关系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茶皂素的功能,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目前茶皂素的研究与应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17,18,19],譬如:工业化提纯的茶皂素成品纯度不高,纯化技术尚需改进,提取成本有待合理降低;对茶皂素的构效关系、活性机理等基础理论缺乏细致研究,这方面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为茶皂素的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茶皂素活性功能的应用研究,是多学科、跨行业的集成性开发,应该充分认识其它学科和行业的特点,实现有效的技术融合,更大地发挥茶皂素的价值潜能。

随着茶皂素活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随着对茶皂素生物活性理论的深入,茶皂素生物活性的应用开发还有更广阔的前景,必将使之工业化应用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1] 赵世时. 茶皂素的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研究[J].国外医药,1998,13(1):326[2] 夏春华等.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J],茶叶科学,1990, 10(1)1-10[3] 青山新次郎.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J].药学杂志(日),1931,51(5),367-375[4] 石镐守山. 从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的生产工艺研究[J].药学杂志,1996,(1),51-54[5]Energy in put “studies on the stability of liquid/ Liquid Dispersions- Theory and,Practice”[J].1995,Dissent.NO.11-35[6] 汪多仁. 茶皂素的应用开发[J].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3, 6(1)59-62[7] 柳荣祥等茶皂素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6,16(2),81-85[8] 马沛等. 前.景广阔的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J].河北化工,1997,(1),56-57[9] 胡绍海等. 茶皂素在农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油脂,1997,22(4),61-63[10] Fit Elson J A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ea Seed oil in olive oil [J].J Assoc Office Anal Chem. 1936,19:439-451[11] 丁勇. 茶皂素的研究进展及工业化应用趋向[J].桑蚕茶叶通讯,2002,(2),4-6[12] 曾韬.茶皂素的提取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0,(6):16-18.[13] Chakra arty S R .Indian tad seed .Indian Soap J [J],1954,20:16-19[14] 扬坤国. 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的茶皂素提取方法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0,18(3): 19-21[15] 李秋庭等. 茶皂素提取新工艺[J].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4),186-188[16] 张可等.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M].食品科技,2003,(4)15-16[17] 胡静等. 从油茶籽饼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研究[J].天津化工,2000,(4):8-9[18] Cooley J B .Production of an edible oil from tea seed [J]. Trop agric,1983,60:139-140[19] 冯跃华. 茶皂素提取工艺路线的探讨[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33(2),49-52致谢在本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对我的辛勤培养、悉心指导和热心关怀,在百忙之中为课题设计、实验进行、论文撰写、修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