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礼和文化校园

合集下载

自然而然、回归教育本质——重庆巴南巴蜀小学设计

自然而然、回归教育本质——重庆巴南巴蜀小学设计
操场是孩子们的游戏天堂,5m高连续的架空空间 设置跑道、球场、攀岩区等活动场地,与操场及庭 院空间互相渗透。 4促发自主学习交流的空间层次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阶段,其行 为活动具有自发性与社会性,但仍受环境导控。只 有当空间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行为并唤起其情感认 同、产生空间体验时,人与环境的联系才能建立起 来⑶。设计希望建筑能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 多样的空间层次丰富学生的空间体验,激发学生参 与互动、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图7) o 4.1路径空间
正式教学空间是有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空间类 型,在教学单元之外,剧场、图书馆、兴趣班、创 客空间等非正式教学空间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学 生可以跟随空间的引导和提示去探索。
660座的星空剧场为每一个师生提供了展示与 活动的舞台,上方的图书馆围绕剧场形成“回”字 形空间,构建起“图书馆一公共阅读空间一班级图 书室”的三级阅读空间,学生可随时沉浸在阅读之 中。底层的兴趣班及辅助房间相对集中,结合庭院 和架空空间演绎出空间的层次,加强与外部空间的 互动;顶层的创客空间以科技、创新、未来作为关 键词,通过动感的路径连接各功能区,凸显多彩、 明快的科技风。 4.3游玩空间
形体设计通过分形适应场地创造出新的场地
关系。架空平台作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中间地 带”,联系了校园主入口和建筑的两个主入口,消 解了建筑与场地的对立关系,调和了场地的高差。 抬升的平台缓解了校园与城市道路的直接对接,大 门前区形成具有仪式感的开敞空间,下沉的操场在 喧闹与宁静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建筑底层塑造连 续的灰空间,平台上层的外廊和露台与架空空间相 呼应,形成自下而上的虚实过渡。庭院掩映其中, 建筑的边界被削弱,组群建筑轻盈地飘浮在场地之
业主:重庆立达仁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畫庆市巴南区 建筑设计:黄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张庆顺、徐阳、杜思洁(概念/深化方案);

大学第二课堂的拓展与深化——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大学实用第二课堂

大学第二课堂的拓展与深化——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大学实用第二课堂

大 学 第 二课 堂 的 拓 展 与深 化 回 归教 育本 质 构 建大 学 实 用 第 二课 堂
44 0 长江 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生物技 术 湖北 荆 州 王 丽 3 10
进入 新 世 纪 , 国 已经 迈 向 了 一个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 会 , 我 加
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 的发展 阶段 , 为 当代 大 学生无 作 疑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 因而加快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步伐 , 提高当代 大学生各方面 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 为重要 。而 大 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和提高 除了主要依靠 第一课堂教学实 现 外, 第二课 堂的锻炼 也是重要和必不可少 的途径 。 第二课堂, 作为大学的另一种教育方式 , 是学校专业 知识 和 技能 的一种延伸 , 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 、 应变能力 、 实践能力等方 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因此 大学的第二课堂成为了教 师教 学的另 种实用的辅助手段 , 对推进教学任务 , 构建学生全面的素质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第二课堂题 材丰富, 有广泛性 、 具 组织形式多样等特点 , 大学第二课堂如何有效地开展又成了许 多 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 , 怎样才能让这个属于自由与平等 的课堂成 为学生提高精神境界 , 增强其能力的一个 良好的平台呢? 由于这 是一个教育问题 , 应该从教育本身出发 , 从本质上树 立育 人为本 的思想 , 从学生的思想、 实践能力 、 沟通能力等人手, 加强与社会 联系, 积极构建和谐 、 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
( 接上页 ) 解法 四 : 应用动能定 理求解 , 物体 质量为 m, 受 设 所
合 力 为 F 经 过 A点 时速 度 为 , 过 B 点 时 速 度 为 ,A 的 , 经 O 距离 为 L , 动能定理 : 由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因为参加了我校一次教师研讨读书会,讨论的中心话题同样围绕一本书--教育是没有用的吗?这本《教育是没有用的》书是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老师阅读,在温州书城一度卖到脱销,而讨论会上也引发了我校老师们的激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好的学生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在学生成功的道路上,老师只是阶段性的领路人而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教育更好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带着研讨会上的激动和困惑,我回家坐下来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着这本书,对书中林格先生提到的观点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林格先生在开篇里提到: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

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司、成名成家。

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的和家长、教师的身上。

有一位全国着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合谐。

”我听了很震惊。

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

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扞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确实,现在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总是把与各种未来的名利之实捆绑起来了。

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现在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享有更多的自由。

这种自由度体现在:自由的选择去做喜欢的事情;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地选择自己游走的空间。

而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他要拥有足够的能量。

魏书生 唐江澎教育报告感悟(2011.8.8)

魏书生 唐江澎教育报告感悟(2011.8.8)

聆听大师教诲感悟教育真谛——2011年暑期教师培训专场报告会有感□江苏省溧阳中学陈慧8月8日,有幸参加了溧阳市教育局举办的一场教师培训活动,上午和下午分别听取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和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的精彩报告。

两位大师分别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如何坚守教育理想以及怎样办真正的教育等问题,体现了当代中国教育家的担当与职责,听后给人许多启迪与思考。

这里,我将两位大师报告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魏书生:教育就是要唤醒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很早就知道魏书生先生,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对我影响很大。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拜读了魏先生的不少书籍,对他民主管理班级和创新课堂教学的不少做法都印象深刻,也努力地去借鉴和学习他的一些教学行为。

今天有机会近距离聆听魏先生的报告,内心多么激动啊!站在台上(为表达对台下听众的尊敬,整个报告先生都是站着讲的)的是一位精神矍铄,个头不高,身材消瘦,目光有神,操东北口音,语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老人,看上去整个就是一位普通老师而丝毫没有大教育家的派头,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更平添了我对魏先生的几份敬意。

先生从爱岗敬业这个话题谈起,讲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职业都对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要坚决消除职业歧视而自觉树立职业平等观。

年轻教师要珍惜自己的职业,要勇挑重担,要知道“能力强是工作多练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压担子,多干活”才是真正“占便宜”,才能获得更多主动发展的机会,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的幸福。

先生告诫老师们要“停止攀比,敬业乐业,回归内心,超越自我,心胸豁达”,方能自在快乐。

这就是先生的职业观,平等、奉献、乐观、豁达的职业观,正是这样的职业观,成就了先生的教育事业,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干得非常出色,都是那么快乐幸福。

反观我们有些同事工作中拈轻怕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张口闭口谈钱,责任心缺失,指责抱怨多,踏实办事少等表现,魏先生的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我的支教生涯——回归教育本质,践行初心使命

我的支教生涯——回归教育本质,践行初心使命

我的支教生涯——回归教育本质,践行初心使命我的支教生涯——回归教育本质,践行初心使命2023年,这一年是我的支教生涯的最后一年。

回首这三年来的支教经历,我感慨良多。

虽然这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烦恼,但是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重要性。

支教之前,我只是想着可以去给一些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一些知识和欢乐,让他们的成长之路不再那么艰难。

但是,当我真正踏上支教之路,却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差距。

我所支教的地方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学,学生家庭大部分都是贫穷的农民,学校的基础设施也很简陋。

我刚来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样子就觉得特别可怜,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都非常落后,甚至连最基本的面包和水都供应不上。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心里不断提醒自己,支教的意义远不止于带去知识和快乐,更要带去希望和改变。

我要让这些孩子们知道,虽然我们的起点不同,但是我们有共同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更好的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因此,我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涯,将自己的心力和全部情感都投入到了这个教育事业中。

我发现,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教学之外的陪伴和关爱是最重要的。

因为在这些孩子的心里,除了父母以外,我们是他们最亲的人。

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都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榜样。

因此,在支教的过程中,我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尽管我的教课质量一般,但是孩子们能学到真正需要的精华,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到课堂上。

特别是在班会和早读中,我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们什么叫做“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需要改正的。

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是优秀的人才。

除了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各种活动,为当地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的互动和参与让我更加了解当地民情、文化和社会状况,也让我更好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教育——郑金荣同志在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罗田县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县教育局表示热烈的祝贺!长期以来,各位校长坚持教育方针,倾注智慧和心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这里,就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我想谈一个观点与大家共勉,那就是,我们的校长,要运用智慧,付出真情,精心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一、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当前社会广泛舆论的一个沉重话题。

泱泱千年的文明古国、教育大国,为什么诞生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作出反思。

从大环境来看,教育的现状是全社会逼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戴着镣铐跳舞,教育已经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而是变为以功利为本。

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对人心灵的改善,对善和爱、责任和诚信的追求,而仅仅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

从小环境来看,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教学的目的被简单的定位为考试升学,升学率被作为社会评价学校的最高标准!教师和学生已成为绑在高考战车上高速运转的教练和斗士,分数如同兴奋剂,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学生,谁就抓住了命运宝马的缰绳。

至于有多少学生帮助了别人,尊敬了师长,做了好事,却无人关注。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可见,当我们满腔热情、义无返顾地带领学生去冲锋陷阵、奔向试场时,我们忽略了教育原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忽略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教书只是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和结果。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充满高尚人生追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回归教育本真研发校本课程

回归教育本真研发校本课程

回归教育本真研发校本课程作者:杨如斌来源:《商情》2019年第43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改的核心在课程。

经过深思熟虑,多方取经,我校结合新高考、中考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重新调整了课程架构,把自己的课程亮点定位为“以生为本,构建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核心素养培养,确定了培养“本真至善,圣贤大德,强者风骨,学者风范,创业魄力,创新智慧,栋梁英才,成功人生”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善、架构科学、特色鲜明、理念超前、实用高效、充满活力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本真教育课程体系。

按四个课型进行研发,即:崇德明礼课程、博学成才课程、健体尚艺课程、实践研修课程。

一、强化思想引领,研发崇德明礼课程,扣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让学生从小植入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中国底色、展示中国面貌、彰显中国精神。

把德育活动开发为课程。

每年举办学雷锋活动月、学雷锋远足、清明扫墓、红五月歌咏会、国歌校歌演唱比赛、歌颂祖国诵读比赛等。

坚持开展“感恩教育”,每天早晨出操前,由体育教师利用校园广播领读“感恩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勤耕不辍;大力开展经典国学教育,聘请专家到校开展经典国学讲座、感恩教育活动,并在全校各班开设了国学教育课程,校长垂范亲自进班授课,中层干部包班讲授国学课程,传承经典,浸润人生;积极开展量化考核先进班级、文明宿舍、德育标兵等各种评比,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举办拉歌比赛、先进年级和班级与落后年级和班级之间的挑战仪式,激发竞争意识,打造活力校园,全面丰富了德育教育载体,推动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晋城市城区颐翠小学: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晋城市城区颐翠小学: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文张爱清晋城市城区颐翠小学创建于2018年,是一所区直四轨制完全小学。

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1212名学生,48名教师。

学校秉承文化兴校、立德树人理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激励学生群体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校园文化,育人润无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校训、校风、校徽、校花、校旗等校园标识文化体系,并置于学校的显著位置和目及之处,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矗立在学校四层教学楼上的“颐德、尊礼、笃行、育萃”的校训,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同时,学校以“习礼、守真、择善、求美”为校风,以“真爱无痕,智慧无尽”为教风,以“自主乐学,健康乐行”为学风,营造了遵守规则、守护纯真、择善而为、美其所美的育人环境。

结合“双减”政策,学校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本校获得省、市、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荣誉的13名教师聘请为师傅,由师傅认领徒弟,构建长期成长共同体。

通过精品课、常态课示范教学技能,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磨课进行帮扶引领,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团队。

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到精讲、讲精,让课堂“活”起来,回归教育本真,保护孩子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把探索“和”文化作为学校发展愿景,加强和善管理,实施和悦教育,培养和美人格。

学校从制度建设抓起,为“和”文化提供保障。

经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先后出台了《教师年度考核细则》《晋升职称细则》《绩效考核方案》《班主任绩效分配方案》以及相关学生管理制度等。

制度覆盖每一个岗位,如今已逐步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以公平、公正、公开构建和谐,并带动和悦教育的实施与和美人格的养成。

二、环境文化,寓教于情境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载体,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文环境。

学校通过不同的环境元素和具体的形态组合,传达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将所期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意志品格、道德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物态化,通过环境设计,延伸出走廊文化、书画长廊、班级文化、展板文化、非遗文化、护苗文化等,以期潜移默化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

《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课程改革与实践

《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课程改革与实践

《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课程改革与实践摘要:《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核心课,考虑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并立足幼儿教师岗位实际,归纳出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必须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岗位能力,从重构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应用、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等方面开展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应用《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核心课。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一般理论、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为学生今后参加幼儿园音乐类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此次课程创新改革将从构建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几个方面展开。

一、构建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依托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省级特色、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生专业成长需求以及课程内容体系,本门课程将回归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作为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努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频共振。

在知识传授中,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原理,借鉴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明确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及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途径。

在能力培养中,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设计、组织实施,增强探索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评价音乐活动的能力。

在价值塑造中,激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艺术审美的基本素养,突出课堂育德、规则立德,培养交流沟通、团队协助、勇于开拓、创新素质,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命感。

实施成长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

实施成长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

实施成长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距今有90多年办学历史。

现在共有50个教学班,3700多学生,170名教师。

一、成长教育的提出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面对各地基础教育改革中经验,我们不断参观学习,一时产生了很多困惑。

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今天学习这个的,明天学习那个的,忙于学习别人经验,一时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到底应该如何办学?我们发动学校教师反复学习文件、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反复对比学校实际和过来一段推广别人经验的实践,决定学他人之长,走自己的路。

正如郑板桥论画中所说的那样:“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妙各自探。

”于是,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针对我校所处地域特点、办学历程和实际,提出“成长教育”的办学理念。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活动。

所以,要回归教育本质。

教育不是卖服装,不追求花色品种。

办学就是坚持教育本质,在坚持教育本质的前提下,以灵活多样、实际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育人的目的。

育人过程的本质属性就是成长与发展。

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也就离开了教育的本质。

健康成长的全部内涵尽在教育方针规定之中。

教育方针规定的是: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的目标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其他的精神贵族,更不是背叛祖国和民族的人。

“十八大”三中全会决议特别强调了立德树人,强调了社会责任。

二、成长教育理论基础的来源成长教育概念的提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整个著作之中。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他们特别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

办好教育则必须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以及建国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的学说。

打造美丽校园丰富育人内涵

打造美丽校园丰富育人内涵

打造美丽校园丰富育人内涵汇碧三河,龙兴凤举。

今天小汇龙,明天中华龙。

全国首家儿童文学校园——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校,在近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鲜明,个性彰显,突飞猛进,成绩喜人。

回顾过去:普普通通该校原本是一所城效小学,系永川区东南乡管辖,又故名东南小学。

办学条件简陋,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学生不想在该校读,教师不想在该校教。

该校年长的周济禄老师心情沉重地回顾到:“当时,学校只有孤零零的两幢教学楼,没什么绿化,校园文化建设搞得很差。

由于条件差,待遇低,很多老师都不想在这里教,老是想方设法调走。

当时有一名副校长宁愿调到另一所小学当老师都不肯留在这里当领导。

许多学生家长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读。

我们教师的子女也不愿意在这里就读。

到2000年的时候,这儿也只有几百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孩子。

”审视现在:特色彰显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速,由于区政府的整体搬迁,给汇龙小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地处新城中心,毗邻区政府;2003年,该校被中国作家协会命名为“儿童文学校园”,成为全国首家儿童文学校园。

几经风雨,该校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城效小学,变成了一所领雁全区的特色学校。

审视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科学规划、发展结下的硕果。

一、科学规划勾蓝图一个学校的发展,规划尤为重要。

为此,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意决策。

特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组,聘请专家指导学校特色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领导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一三一”儿童文学校园建设体系的构想,指明了学校发展发向。

所谓“一三一”建设体系是指“一种人文环境”——儿童文学校园;“三条建设途径”——儿童文学校园物化环境建设、儿童文学活动环境和儿童文学课程环境建设;以及“一种人文素养”——在儿童文学的感染与熏陶下所形成的,具有儿童本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与创新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种打上儿童生命本真烙印的健全人格。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77
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尝试 时,
将生活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教学化文本为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J 清境一 : 每逢新年过节 、 同学过生 日, 同学之间免不了
的” 通过这一探究, 学生树立了“ 克服不健康消费心理, 改 变不良消费习惯” 的意识 , 决心做一个合理、 适度的消费者。 这样以知识为切人点 , 回归生活, 感悟人生, 使教学从生活 中来, 到生活中去。
生活 , 回归教 学 的本 质
— 构建生活化的政 治课 堂 郑 实
(永嘉县碧莲中学, 浙江 永嘉 325116)
摘 要: 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 积极体现和 步 反映时代特征 , 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本文从教学依据、 倡 骤、 启示、 注意点等方面阐述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 导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建构生活化的政
识经验 。
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陶先知先生在几 十年前就提 出了 “ 生活即教育” 的精辟论述 , 倡导师生要从鲜活的人文世界 中去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新修订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 “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 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统课堂和书本 ” 中走出来 , 去关注社会生活。综观当前政治课堂教学 , 大部 分关注的是科学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 遗忘的角落。因此 ,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政治课教学 , 构建充 满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一、 教学依据 1.高中学生的心理、 思维特征。高中学生正值少年向青 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 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 地、 长时间去观察某种事物和现象, 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

构建五化育人的课程体系

构建五化育人的课程体系

附耳细说式批评
激励启迪式批评
“奖对一人,鼓舞一片”式批评 “惩戒一人,教育一片”式批评
“回归情感,三情合一式”的育人风格
访谈我校教师——《今天如何做教师》节目在央视播出
2.生活化德育 ——让学生在道德体验中关爱他

“四个一点”方略

管理检查层 层细化,抓 反复,反复 抓

充分利用资源,体现德 育时代感,让学生看得 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主题拓展
学科拓展
活动拓展
专题探究
问题探究
科目分类
学科类
实践类
科技类
4.个性化德育
——让学生在心理拓展中张扬自我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 教师 学校 家长
社区
评价内容具体化
智德统一
一 五维度含51个要素
知行统
我校王泽宇同学获第七届全球科技发明一等奖
踏实《研学之旅,成长之路》
建立教师团队文化 培育校园精神 刻苦学习的精神 敬业奉献的精神 团队的精神 创新的精神 突破自我的精神
做幸福的引路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
班主任专业化
——教育发展之基、提高之源、竞争 之本
战 略 思 考
成 长 规 律
实 践 智 慧
成 果 提 炼
分 类 培 养
建立教师读书文化 打造有效的学习链 引领学习 互惠学习 核心学习 模范学习
建立教师自律文化 突出个性化发展
开展基于诊断教学的“引领式”研修
关注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全景式”研修 倡导基于个性化发展的“主体式”研修
建立教师合作文化 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 集体竞争取代个人竞争 人为合作走向自然合作 个体发展走向团队成熟

开展实践活动,回归教育本质——浅议农村职业中学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回归教育本质——浅议农村职业中学为“三农”服务的综合实践活动
服 务 育 人 和 环境 育 人 。
言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服务于“ 三农 ” 的主题活动 开展 使学生 在指导教 师 作为农村职 业学校 , 我们 要积极 探索 和创新 教学 的形式 。 解 决教 书和 和农户专家的细心指导下 , 自己亲 自动手 完成实践 的各个 环节 , 培 养较强 育人 两个 问题 。 综合 实践活动让教育 回归本质 , 实现知识 、 能力培育与价值 的动手实践能力 , 学到一门门劳动技 能。每个主题活动资料 的搜 集就涉及
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和持续 发展。现代 职业教 育培养 的应 当是现 代技能人 居 、 教师等相关人员了解情 况, 到 图书馆 、 书店查 阅资料 , 向相 关政府 部 门 才, 这个 “ 现 代 ”, 不 仅 是 与 现 代 科 技 和 现 代产 业 发展 相 适 应 的 现 代 技 能 , 而 获取数据 , 还利用因特网收集信 息。长期 的活动 中, 使学 生收集信 息 的意 且还 是与现代科 技和现 代产 业 发展相 适应 的职 业素 养, 如强 烈 的时代 精 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 能够对获取 的信息 进行讨 论、 分析 、 筛选、 归纳、 推理 , 神、 创新意识 、 实践 能力和 良好 的职业 道德 、 社 会 责任感等 等 . 是 人对 自我 自然 的 学 生 处 理信 息 的 能 力也 就 得 到 相 应 的 提 高 。 的完善和超越。通过综合 实践活动 , 我们 要努力 构建全 员育人 、 全方位 育 6 .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促 进学 生的学业发展 人、 全过程 育人 的“ 三育人 ” 体系 , 打造积极向上的校 园文化 , 让人人都 成为 根据《 郭城地 区昆虫种类调 查及标本 制作》 实践 活动我们 知道学生在 德 育工作者 , 在 处处 、 时时都可 以开展德 育, 真正做到教 书育人 、 管理 育人 、 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较差, 特 别是从事农 业劳动就更谈不上有什 么技术可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策略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策略

“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策略“双减”政策的出台,犹如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风暴,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教育生态的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优化课程设置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增加阅读拓展、写作实践等模块,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引入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艺术课程中,可以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课程的整合与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双减”背景下,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关键在于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除了书面作业,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口头作业、探究作业等。

例如,在学习了物理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在学习了历史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育本质构建礼和文化校园一、龙王塘中心小学简介龙王塘中心小学,位于龙王塘街道北端,与著名的龙王塘樱花公园毗邻接壤,建校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学校有12个教学班、35名教师,学校在高新区局党委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局党委的工作精神为核心,以构建礼·和学校文化框架为目标,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学校工作汇报(一)确定目标制定规划2012年以来,我们领导班子采用调查——研究——讨论——分析——总结的管理办法确定学校的目标,制定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愿景定位于:五年达到区域示范性学校发展策略:走内涵发展之路整体架构,分层突破实施步骤:分阶段完成调整阶段——积淀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起步阶段——构建学校礼和文化体系,确定课堂改革,课程改革思路特色发展的方向。

发展阶段:打造精品,完善发展。

总结阶段:总结提升,再造。

(二)构建礼和文化思想体系礼和思想是植根于中国儒家思想。

礼者,典章制度,行为规范;《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我们将礼界定在品性、品行上。

达到富有责任、广泛仁爱、善纳新观、行为优雅。

和者: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黄帝内经》说: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和为上。

我们把它界定在人性和思维模式上,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兼容和谐悦纳。

礼和思想是实施手段,是抓手,目的是体现我们的核心教育观“育”。

育人,育龙王塘人,育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智慧人。

1、营造育人环境文化我们在学校征集了校徽,图腾的设计,进行礼和校园文化构建。

(1)校徽:(2)图腾:(3)校歌:育龙(4)校园文化布局:(图片)2、搭建课程育人体系建立与礼和文化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具有序列性的个性鲜明的课程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礼和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当中。

合理的整合三级课程资源。

我们把三级课程体系调配成四种形式。

立本课程:健康与品性强基课程:生活基础与学科基础顺性课程:兴趣与艺术特长致和课程:综合课程(大德大智,享受生活)五项养成教育:见面问好,双手递送,右行礼让,文明用语,起立回答;四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杂物,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三轻:走路轻,谈话轻,关门轻;二要:要讲公德,要讲普通话;一做:做高素质龙塘中小人。

该项工程深入人心,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学生的礼·和修养。

(3)感恩教育课,贯穿每一周。

感恩,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感恩让生活充满爱与希望。

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懂得感恩而变得更加幸福与快乐。

……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主题,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感恩亲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意识,用节日感恩课程涵养心灵,努力培育有民族情怀的中国人。

(4)“成长记录”奠基好一生在学生中实施“计划人生,追求崇高”育人工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计划未来,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目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兼容并蓄的思想品质,班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档案薄内容全面、具体,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爱好兴趣、特长发展、阶段测评、常规表现、自我评价、综合评定等。

班主任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把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每一个闪光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在学生档案册上,通过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和足迹,让他们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的快乐,激发其内在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2、科技课程体系我们把科技教育做我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校目标的突破口。

(1)实施科技教学“全面普及,层次化推进策略,低年级注重兴趣培养,打好基础;中高年级则注重发展特长,提高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情趣;(2)创新科技教育环境,学校创建了壁式科技馆、立式科技馆、台式科技馆。

还创建了科技教育专用活动室。

机器人、航模、孔明锁等益智游戏活动室,都是学生流连忘返的地方。

学生在无声的科技教育环境中开展科学观察、大胆想象、亲自实践,享受科技带来的快乐。

(3)分层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在低年级开展科幻画活动,中、高年级增加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等活动;了解本地民俗,传承中华文化。

结合本地区“祭海”民俗,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创新设计、制作“祭海”节的节徽、吉祥物、海灯等,传承民俗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热爱家乡的情怀。

(4)举办科技比赛,每学年学校举办一届科技节,每学期举办一届创新大赛:设置了“小小发明家”、科技小论文、科幻画比赛、电脑比赛以及科普知识竞赛等项目。

这两项活动已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艺、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增进友谊的一个大舞台;一个发现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的大熔炉;更是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科技文化大餐”。

3、阅读课程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再创造——表达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学校以礼和文化为基础,开设1——6年级阅读课。

一二年级悦读有字绘本——悦读;三四年级阅读图文并茂绘本——阅读;五六年级越读无字绘本——越读。

通过绘本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

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给人美的享受。

每一个绘本都有其主旨的体现,或团结互助、或关爱他人;或勇敢顽强,或坚持不懈;或正视自己,或肯定别人。

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有字与无字的绘本阅读中抒发感受,品味人生。

4、陶艺教学: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陶艺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切入点之一。

陶艺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

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使他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

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

逐步编写了教材。

5、写字教学:(推动书法教育策略)书法教学是我校的市级立项课题项目,开展“翰墨陶情,练字炼人”的主题活动,借助“三周两课”的写字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层级教学,教运笔体会汉字的灵动,教笔画感受汉字的力量,教偏旁了解汉字的构成,教结构体验汉字的方正,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进而通过每天的翰墨陶情练字时间,享受静心书写带来的快乐。

倡导提笔即是练字时,引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孩子严谨踏实的做事态度,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并准备通过书法段位考级制度的实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勤学苦练,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6、群众体育:将艺术与体育有机融合,形成了以民族韵律舞蹈为载体”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展现美与技术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在阳光锻炼的同时感受美,表现美,提升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传统项目上,着力推排球。

全校学生人手一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拍球、垫球、传球、发球、控球、拦网,成立梦之队排球社团。

学习快乐足球,将基本技能练习隐含于个体或集体的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玩耍中熟悉球性、掌握简单的基本技能,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增进合作与竞争意识,借助排球运动的普及和足球运动的推广,实现以球健体的培养目标。

(四)课堂改革育人1、“微课堂”开发思维:追求细研究精研究学校结合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测试,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中开展微课“微课堂”研究。

课堂教学细节上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如过度语的设计、教育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突破、不同的教师不同的问题,如果在40分钟的大课解决这些的小问题,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不解决,打造有效课堂就是空谈,所以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微课堂研究。

一集"微课"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最大限度培养教师利用零时间学习。

教师以丰富的教学实践,对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教学研究,每位青年每月制作一个微课程,教师互相学习教育教学彼此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为解决教学难题提供便利。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加速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激发他们实现教育梦想的期待。

2、“小课堂”培养思维获得更多知识经验和方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课堂”学活动,落实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有效合作学习,解决传统课堂“课上满堂问,课后满本做”的学习负担重的问题。

志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课堂上,在导师(任课教师)启发引导下学会提出问题,在“小老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小课堂”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应用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继续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原来1分钟只有一个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现在1分钟可以满足5个学生同时解决问题需求,课堂上出现我要提问,我能解决的热闹场面。

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组织和引导学生会问,会思考,会解决,会学习。

“小课堂”研究涉及到学会学习的四个层面。

问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作业性学习。

学生在课堂能解决的问题,能完成的作业,绝不移到课后家庭作业时间完成。

家庭作业以动手实践、特长发展,思维拓展为主题,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实践活动课”训练思维追求提高应用意识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直以来没有现成的教材。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国家规定课程。

我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开好每一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打造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意识,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主阵地。

语文综合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读写表达的能力,我们开发了绘本阅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我们开发了旅游中的数学。

美术训练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德能力。

我们开发了剪纸、海灯制作课。

还开发书写长卷、科技制作等实践活动课。

学生有时不喜欢上大学科,但没有不喜欢上活动课的学生。

因为,在活动课上孩子的精神充分放松,思维充分打开,在观察中学习,在玩中应用,这样的课留作业,也不觉得有负担。

(五)全方位校本研修,打造成长共同体“立人启智”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明礼尚和怡情乐学"是具体化。

即要用行为习惯塑造文明人,用快乐学习培养智慧人。

我校开展校本研修的一条主线是课题研究,即通过课题研究将问题课程化。

开始是发现问题,将问题变成课题。

我校申报的市级立项课题是“以学定教精讲多思”的研究。

将这一大课题分解成子课题如小课堂研究、有效作业研究施爱弱苗研究,再将这些子课题变成实实在在可做性的课程。

1、“社团”自主菜单式研修,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本着培养兴趣、开发智力、掌握技能知识的目的,自下而上开发6门校本课程。

所谓自下而上就是,我们首先了解教师的专业特长,调查学生特长爱好及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